(病因21世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风 动血 易致疮痈
二、疠气
(-)疠气的基本概念 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疠气的发病途径 疠气致病的种类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1.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 发病急聚,病情危笃 3.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1. 气候反常 3.预防隔离工作不好
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病变多表现于上部,如面红耳赤,口舌糜烂、齿龈肿痛等 火扰心神则心烦失眠,狂躁谵语等 迫津外泄,煎熬阴津,出现口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等;气随津泄出现体倦乏力、少气等症状。 生风:高热同时伴有神昏、抽搐等肝风内动,热极生风; 动血:迫血妄行而现各种出血。 腐蚀血肉,发为痈疽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怒伤肝、思伤脾 、喜伤心 、 悲忧伤肺 、 惊恐伤肾
③五脏精气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导致 情志失调
④五脏与情志的关系,尤以心肝脾 脏为要
(五)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①首先伤心 ②伤及五脏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3.多发情志病证 心身疾病 4 .影响疾病转归
浊
粘
滞
湿性趋下, 易袭阴位
就下性
易于伤人下部,水肿、泄泻、带下、小便浑浊、痢疾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5.燥邪
(1)概念 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 。 温燥和凉燥
(2)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 邪 性 质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致 病 特 征 以口、鼻、咽、唇等官窍干燥,皮肤干涩, 毛发不荣为特征 “燥胜则干” 燥邪犯肺,肺津受损,干咳痰少或无痰, 或痰粘难咯等
散
伤津耗气
上犯头目
汗多津伤,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
气随津泄而致气虚,症见气短乏力或猝然昏倒, 不省人事。
暑多挟湿
湿热并存
除暑热表现外,又常见胸闷脘痞,四肢倦怠, 便溏不爽、身热不扬等湿阻之候。
4.湿邪
(1)概念
Leabharlann Baidu
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 内湿与外湿
(2)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 邪 性 质 湿为阴邪, 易阻气机, 损伤阳气 重 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 沉重重着 秽浊垢腻 粘腻性 停滞性
和 基础上所形 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属性。 之液。 经和 。 经。
• 13 在内踝上8寸处交叉的两条经脉分别为 • 14 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和
• 15 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方法有: • • 16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有二:一是
、
二是
。
。
第六章 病因
病因与病因学说 病因的分类 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5.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附 ]
痰 饮 的 病 证 特 点
肺—咳喘,痰多 心—心悸,神昏,失眠,癫狂 肝—面青,眩晕,动风 脾—腹胀,身重,肢倦 肾—腰膝痹痛,足冷 痰 胃—脘痞,呕恶 头—眩晕,昏不知人 咽喉—喉中梗阻(梅核气) 胸胁—胸胁胀满疼痛 四肢—麻木,疼痛 经脉 筋骨—瘰疠、痰核、阴疽、流注、瘫痪等 肌肤(溢饮)—肢体水肿,身重无汗 饮—四饮 胸胁(悬饮)—咳嗽引胁疼痛,胸胁胀满 胸膈(支饮)—胸闷,咳喘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肠间(痰饮)—肠鸣,腹满,口干,食少
三、结石
(-)基本概念
结石,是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形成的坚硬如石的物质。
(二)形成 1.饮食不当: 2.情志内伤: 3.肾精亏虚: 4.寄生虫感染: 另外,还与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生活习惯有关, 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致。 5.服药不当: 6. 异物积存: 7.外伤:
(三)致病特点
1.多发于肝、胆、胃、肾、膀胱等脏腑 2.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4.疼痛
风 邪 性 质 轻 开 善 扬 泄 行
(易袭阳位)
致 病 特 征
风性轻扬、升 散,有向上 易侵头面、肌表和阳经,如头项强 向外的特性 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 疏通透泄 行无定处,善行走窜 腠理开泄,如汗出,恶风等 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如风疹,荨 麻疹,行痹
数
主
变
动
发病急,变化快
动摇不定、风胜则动
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如癫痫、 中风、惊风
二、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1.饥饱失常 2.饮食无时
(二)饮食偏嗜
1.种类编嗜 2.寒热偏嗜 3.五味偏嗜 4 .嗜酒
(三)饮食不洁
三、劳逸失度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过逸
第三节 病理产物
一、痰饮
(-)基本概念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 发性病因。 痰: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 饮 : 痰饮\悬饮\支饮\溢饮 四种 痰、饮、水、湿的关系
出血
紫绀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四)常见的瘀血病证
1. 按病因分类 (1)气虚血瘀: (2)气滞血瘀: (3)寒凝血瘀: (4)痰热互结: (5)津亏血瘀: (6)湿滞血瘀: 2.按部位分类 (1)血瘀于脑 (2)血瘀于心 (3)血瘀于肺 (4)血瘀于肝 (5)血瘀胃院 (6)瘀阻胞宫 (7)肢体局部瘀血
(二)形成
肺不行水 饮食不节 七情内伤 外感六淫 五脏亏虚 脾失运化 肝失疏泄
脏腑气化失司
肺脾肾为要
肾不主行
心阳不振 三焦水道失司 膀胱气化失常
水湿停聚
痰饮
(三)致病特点
1.阻碍气血 2.阻滞气机 经络阻滞 脏腑升降失常 水湿停聚 蒙蔽清窍
咳、喘、 悸、眩、 呕、满、 肿、痛
3.影响水液代谢
4.易于蒙蔽神明
(四)常见的结石病证
1.胆石症: (1)无症状 (2)食欲不振 (3)疼痛 2.尿石症 (1)无症状 (2)疼痛 (3)血尿
(4)黄疸
(4)排尿困难
中医基础理论
• • • • • • • • • • • •
一、名词解释 天癸、 辨证、 五行制化、 元气 脏象 经络 六淫 气 三、简答题 1、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2、简述营气和卫气的关系 3 、心主血脉的功能与条件、从那些方面判断之。 4、肺与肾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 1、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有那些?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2、何谓肝主疏泄?其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 3、何谓脾主运化?其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
二、瘀血
(-)基本概念
瘀血是指血液运行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 性病因 。 包括瘀滞内结之血、离经之血、污秽之血 瘀血与血瘀
(二)瘀血的形成 外伤——络伤血液 气虚——气不摄血 外邪 血热——迫血妄行 七情 饮食 损伤机体 气虚——血行无力 劳逸 外伤 气滞——血行受阻 津亏 血寒——寒凝血滞 痰浊 血热——煎熬粘滞 津亏——津亏血涩 痰浊——因痰而瘀
1、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诊治特点------;科学方法论-----2、脾的母脏为--- ,子脏为---,所不胜脏为---- ,所胜脏为-- - 。 3、调节气机的两脏分别为-----和-----。
4、齿为----门。汗孔又称为----、------、------。
5、肺开窍于--- ,其华在----- ,在体为-----。 6、血海为---- ,水谷之海为----- , 髓海为------ 。
(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5.转化性 居住与环境特征 可单独侵袭,又可相兼致病 一定的条件下,证候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 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 表证
(三)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 风邪
(1)概念 自然界中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四时皆有 (2)性质及致病特点
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颤、 抽搐等
为百病长
易与他邪相合 ,为外邪致 易合他邪兼夹致病,如风寒、风湿、 病的先导 风热、风燥等
2.寒邪
(1)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 。 (2)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 邪 性 质 寒为阴邪, 阴盛阳病 易伤阳气 致 病 特 征 全身或局部有明显寒象,如形寒怕冷,四肢不温, 脘腹冷痛等。 “伤寒” “中寒”
致 病 特 征 气机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身困胸闷脘痞泄泻等 易伤人体阳气,尤以损伤脾阳为著 “湿胜则阳微” 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头重如束布帛等 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面垢、带下、小便浑浊、 大便溏泻、湿疹、皮肤疮疡等) 症状的粘滞性,如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苔腻 等 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缠绵难 愈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寒胜则痛 收敛挛急
气血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肌腠闭塞,毛窍收缩,筋脉挛急,如恶寒无汗, 拘急作痛等
3.暑邪
(1)概念
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 。
明显季节性 (2)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 邪 性 质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升 阳热亢盛 致 病 特 征 临床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阳热症状 为特征;内扰心神,引起心烦 不宁、甚至神昏。 头昏、目眩、面赤 “暑属外邪,并无内暑” 阴暑和阳暑
6.热(火)邪
(1)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 。 温、火、热的关系 火的含义 生理之火 少火 正气 外火——六淫 火与热的关系
病理之火
壮火
内火——内火
邪气
(2)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邪性质 其性炎上 易扰心神 伤津耗气 致 病 特 征
火为阳邪, 临床以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等为热象为特征
问诊求因 辨证求因
病因与病理产物的关系 病因与非病因之间的相对性
第一节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与外感病 一、六淫
(-)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气,又称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 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淫与六气 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
4.社会因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基本概念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 情志活动 。 五志,指喜、怒、思、悲(忧)、恐(惊)五种正常 的情志活动。 “内伤七情” 七情成为病因的条件 (①情志刺激②正气虚)
(二)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①五脏精气化生五志
肝主怒、脾主思、心主喜、 肺主悲忧、肾主惊恐 ②情志太过,内伤五脏
7、脾在生理上被称为----- 之源,在病理上被称为---- 之 源。
8、心的搏动和肺的呼吸,通过---- 的功能联系起来。 9、小肠的功能是---- ;大肠的功能是-------
10、女子胞与---、----等脏,----、---、督脉、带脉的关系密切。
•
• 11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 • 成的 • 12 耳为 之窍;涎为
血离脉道 停聚于内
瘀血
血运迟滞 流于脏腑
气虚、气滞、寒凝、热结、津亏、外伤、七情内伤、痰浊、治疗不当
(三)致病特点 1.阻滞气机 2.阻塞经脉 4 病位固定
3.影响新血化生
症状特点: 疼痛 肿块
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加重 体表—青紫、肿胀 固定不移 体内—癥积 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面部、爪甲、肌肤、口唇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