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思维导图A4

1有理数航识导知1.正数与负数2.有理数3.数轴4.相反数5.绝对值6.倒数,负倒数思维脑图预习笔记正数与负数。
1.0。
、3、1、+0.3327%等数叫做正数。
正数都大于正数:像。
负数:正数前面加上“-”(读做负)的数,叫负数。
负数都小于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相反意义,反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之亦然。
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意义;一是相反意义基础上要有量。
2. 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1)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2)负数和零统称非正数(3)正整数和零统称非负数(4)负整数和零统称非正整数3. 数轴。
数轴: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在左边的点对应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注意数轴上的点不都代表有理数,如:相反数。
4.的相反数为0。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相反数。
特别的,0 5. 绝对值。
,记作数轴上表示与原点的距离叫数的绝对值 6. 倒数,负倒数。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互为倒数,则,反之则亦然。
:乘积为倒数1没0,倒数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 有倒数。
,互为倒数,则,,反之则亦然。
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乘积为-负倒数11让学习更有效思维脑图2思维脑图2 有理数的运算航识知导1. 有理数的加法。
2.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除法。
3.有理数的乘方。
4.5. 有理数混合运算。
3让学习更有效预习笔记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求和的绝对值、确定符号 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步骤:1 :运算技巧、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化为统一形式;1 、带分数可分为整数与分数两部分参与运算;2 3、多个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4、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可先结合相合相加; 5、若有同分母的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应先结合在一起;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结合在一起。
初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八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对称性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系数k的几何意义
5、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6、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7、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父点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几种
趋势
3、扇形、条形、折线统计图及其选择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4、依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
一次函数的图像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一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
3、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点
4、一次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与综合题
多边形与圆的初步认识
4、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对角线
5、圆的认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1、轴对称的性质
2、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
3、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角平分线性质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八章概率初步
感受可能性
1、随机事件
2、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的稳定性
利用频率估量概率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1、概率的意义、公式
2、几何概率
6、扇形面积的计算
第五章二元次方程组
认识二元次方程组
1、二兀一次防尘的定义、解
2、解二兀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
求解二元次方程
1、解二兀一次方程组
2、同解方程组
二兀次方程的应用
1、鸡兔同笼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一、数与代数1. 实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无理数的近似值2. 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化简代数式的求值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二、几何1. 平面几何点、线、面角锐角、直角、钝角角的度量多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面积2. 空间几何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表示表格、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数据的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 概率概率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概率的应用四、数学思维方法1. 分类讨论法2. 类比法3. 归纳法4. 反证法五、数学应用与建模1.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金融领域利息计算、复利计算工程领域测量、绘图、计算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实验设计2. 数学建模建模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常见的数学模型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概率模型六、数学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1. 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确定中心主题画出分支填充内容修饰美化2. 思维导图的应用场景学习规划项目管理决策分析七、数学与科技的发展1. 数学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算法设计、数据结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2.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数学与生物学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数学与经济学博弈论、优化理论八、数学教育的创新与改革1. 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创新能力培养不足2. 数学教育的创新策略案例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在线教育3. 数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一、数的认识1. 整数自然数:0, 1, 2, 3,正整数:1, 2, 3,负整数:1, 2, 3,整数:自然数和负整数的统称2. 分数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整数,分数的值不变3. 小数小数的表示方法: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乘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除以10二、数的运算1. 整数的运算加法:将两个整数相加减法:将一个整数从另一个整数中减去乘法:将两个整数相乘除法: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非零整数2. 分数的运算加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减法:将一个分数的分子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中减去,分母保持不变乘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除法:将一个分数的分子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分母,分母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分子3. 小数的运算加法:将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相加,整数部分相加减法: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另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中减去,整数部分相减乘法:将两个小数相乘除法:将一个小数除以另一个非零小数三、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a, b为常数,x为未知数)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2.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0 或 ax + b < 0(a, b为常数,x 为未知数)不等式的解集: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集合四、函数与图形1. 函数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的输出值表示方法:函数关系可以用函数表达式、函数图像、函数表格等方式表示2. 图形直线:一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二次函数的图像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数据的分析与解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释结论2. 概率概率的定义: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计算:根据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次数计算概率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六、几何图形的认识1. 点、线、面点: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几何元素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的几何元素面:具有长度和宽度的几何元素2. 平面图形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四边形:由四条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圆:由一个点到平面上所有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3. 空间图形立方体:由六个正方形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圆柱:由两个平行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七、几何图形的性质1.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2. 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菱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 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r为圆的半径)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圆的性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八、几何图形的计算1. 三角形的计算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之和三角形的面积:底乘以高除以22. 四边形的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长度之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不同类型的四边形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3. 圆的计算圆的周长:2πr圆的面积:πr²九、综合应用1. 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周长、体积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3. 数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十、数学思维与方法1. 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定理之间的关系2. 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3. 数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十一、数学素养与能力1. 数感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性,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处理数学信息2. 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4.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5. 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一、数与代数1. 实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无理数的近似值2. 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化简代数式的求值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二、几何1. 平面几何点、线、面角锐角、直角、钝角角的度量多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2. 空间几何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2. 数据的描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3. 概率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的应用四、数学思维方法1. 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一般2. 类比法通过相似性进行推理3. 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成立4. 构造法通过构造实例来解决问题五、数学建模1. 建模的基本步骤确定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2. 常见的数学模型线性模型二次模型指数模型3. 数学建模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六、数学实验与探究1.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2. 探究的方法与技巧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类比法3. 数学实验与探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数学理解培养创新思维七、数学文化1. 数学发展史古代数学近现代数学2. 数学家的故事中国数学家外国数学家3.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八、数学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2. 自主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3. 合作学习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九、数学素养的培养1. 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2. 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数学品质耐心细心持之以恒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十、数学竞赛与拓展1. 数学竞赛简介数学竞赛的类型数学竞赛的级别数学竞赛的报名时间及方式2. 数学竞赛的备考策略基础知识的巩固解题技巧的提升模拟试题的训练3. 数学竞赛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提高数学能力十一、数学与科技1. 数学在科技领域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2. 数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建筑设计机械制造通信技术3. 数学在生活中的创新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游戏十二、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2. 数学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融合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3. 数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数学竞赛的参与数学教育研究的合作数学教师培训的国际交流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一、数与代数1. 整数加减法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3.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3. 代数式的运算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法3. 不等式的概念4. 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方法第四章: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图象法3. 一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4. 二次函数定义图象第五章:几何图形1. 点、线、面2. 线段3. 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4. 三角形定义分类性质5. 四边形定义分类性质6. 圆定义性质第六章: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概念2. 概率的计算方法3. 统计的概念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法6. 数据的分析方法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的集合。
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例的数,如根号2、π等。
3. 实数的运算加法将两个实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减法将一个实数减去另一个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法将两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除法将一个实数除以另一个非零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方将一个实数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开方求一个实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等。
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多个项组成的代数式。
3. 代数式的运算加法将两个代数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减法将一个代数式减去另一个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法将两个代数式相乘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除法将一个代数式除以另一个非零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方将一个代数式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初一数学章节思维导图(全)

沪科版初中数学-全章思维导图
5
沪科版初中数学-全章思维导图
• 第 7 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第 8 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6
• 第 9 章 分式
沪科版初中数学-全章思维导图
• 第 10 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
7
初一上·第一学期 • 第 1 章 有理数
沪科版初中数学-全章思维导图
1
沪科版初中数学-全章思维导图
• 第 2 章 整式加减
沪科版初中数学-全章思维导图
• 第 3 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
沪科版初中数学-全章思维导图
• 第 4 章 直线与角
• 第 5 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七年级下-第二学期 • 第 6 章 实数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思维导图集图片版

你现在的努力要对得起别人对你的好!
Math 实验室-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思维导图
共4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目录
第1章有理数的思维导图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第2章整式的加减的思维导图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思维导图
3.1从算式到方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的思维导图
4.1几何图形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4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一,二单元树形图

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一,二单元树形图2021-08-01 04:24:41 2165 人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一,二单元树形图_小学体育身体素质树形思维导图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一,二单元树形图_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思维导图-精品文档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阅读是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其实质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要完成多元目标,即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体、文本的阅读能力,开展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提取、思维加工和问题求解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等。
可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传授语言知识、开展语言能力的任务,还要重视并进展多层次、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勾画〞思维导图,不但可以获得很好的篇章梳理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读中〞环节,强化对篇章构造的认识,降低阅读的难度,还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实现“读后〞从读到写和说的过渡,使整节课更加浑然一体。
一、思维导图的根本理论东尼?博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发现,思维导图对学习者的记忆和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 50%——95%;只阅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间 90%;复习思维导图笔记课节省时间90%;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鼓励思想的不间断和无穷尽的流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大脑风暴的形式进展发散式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文章抽象零碎的信息分类整理成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块状、条状等图形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激活背景知识、把握语篇构造、抓住语篇的关键信息等。
通过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语篇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高层次思维训练的目的。
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和大家分享个人对几种思维导图模式的理解。
〔一〕“实物图示〞思维导图 1.“鱼骨图〞人教版 Module 5 Unit 3 Reading“First Impression〞,主要讲述主人公 Li Qiang 在时空旅行前、时空旅行中及时空旅行后的所见所想,让学生认识现在,展望未来,通过探索、发现和分享,创造美好未来。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思维导图▲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完整word)初一数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负数:小于0的数;(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1.2 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3)有理数的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5)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17)有理数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七年级数学思维导图A4

的过程。
20 思维脑图
思维脑图
易错点 2: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和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时不
时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来验证,如方程
是一
元一次方程。 5. 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
练习 2 〉>〉
----—-——-—-—-—--—--———--——-—-—--——————------—----—-————
———--—-———-—---—————----—-
(1) (2) (3)
的值-121.
的值是-243。 的值 2。
让学习更有效17
5
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导航 一元一次方程
18 思维脑图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的平方为 ,即 的算术平方根为 0
3。 立方根
,那么这个正数 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规定 0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那么这个数叫做 的立方根,也就是说,若
,则 就叫做 的
立方根。 总结:任何一个数都有一个算术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都为正数,负数的立方根为负数,0 的
立方根为 0。
10 思维脑图
,,反之则亦
2 思维脑图
思维脑图
2
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导航 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 2. 有理数乘法。 3. 有理数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有理数混合运算。
让学习更有效3
预习笔记
1.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步骤:1、确定符号 2、求和的绝对值 运算技巧: 1、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化为统一形式; 2、带分数可分为整数与分数两部分参与运算; 3、多个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4、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可先结合相合相加; 5、若有同分母的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应先结合在一起; 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结合在一起。 2。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3. 有理数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等于乘上它的倒数。 4. 有理数的乘方。 概念: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an 中,a 叫底数,n 叫做指数. “奇负偶正”的口决的应用。 5. 有理数混合运算。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3)如果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安小,中,大括号依次进行 以上运算顺序可记为“从左到右,从高(级)到低(级)”,从小(括号)到大(括号)。
初一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高清版

数轴数轴的概率 数轴上的点用数轴比较大小小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备注: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备注: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初一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相反数相反数的概率规律方法总结相反数的意义多重符号化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 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 的相反数是﹣a ,m+n 的相反数是﹣(m+n ),这时m+n 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绝对值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即|a|={a(a>0)0(a=0)﹣a(a<0)a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有理数 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的三种规律方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 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正数都大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负数都小于0法则比较: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差比较:若a ﹣b >0,则a >b ; 若a ﹣b <0,则a <b ; 若a ﹣b=0,则a=b .数轴比较: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减数变相反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2.正负数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两数和为0
4.数轴
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一、字母表示数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二、代数式
1.代数式的概念 2.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三、整式
概念
1.单项式
系数
1.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①圆柱:两个圆,一个长方形 ②圆锥:一个圆,一个扇形 ③三棱锥:四个三角形 ④三棱柱:两个三角形,三个长方形 ⑤正方体展开图:共有11种 ⑥要展开一个正方体,需要切开7条棱 ⑦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找对立面:相间、Z端
三、截一个几何体
1.常见立体图形的截面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可能得到三边形、四边 形、五边形、六边形
四、三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五、多边形的一些规律
1.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 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2.从一个n边形的一边上的一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 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
3.从一个n边形的内部的一个点出发,分别连接这顶点与 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
4.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引( n-3)条对角
线,n边形共有
条对角线
的形式
9.科学计数法
加法法则 减法法则 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 有理数乘方
8.有理数的运算
正数>0>负数
7.有理数比较大小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0的绝对值是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负数:小于0的数;(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6)a>0a 是正数; a ≥0 a 是正数或0 a 是非负数; a <0 a 是负数; a ≤ 0 a 是负数或0 a 是非正数.1.2 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3)有理数的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5)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16)0a 1a a >⇔= ; 0a 1a a<⇔-=;(17)有理数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②两个负数,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的两数相反,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符号,并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 小的。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均为0;(2)倒数: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是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时,当有因数是0时,积为0;(4)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①乘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分配律: a(b+c)=ab+ac;(5)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其倒数;即:)0(1≠⨯=÷b ba b a (6)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一不为0的数,都得0;(7)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若无括号,则按照先“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运算;1.5 有理数的乘方(1)乘方: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a 中,a 是底数,n 是指数)(2)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 ③0的任何正次幂是0;(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进行;(4)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5)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6)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2.1 整式(1)单项式: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4)多项式的项: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6)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2.2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4)去(添)括号:①若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②若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5)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1)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标准式:ax+b=0(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且a ≠0);(3)方程的解: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 ,那么a ±c=b ±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 ,那么ac=bc;如果a=b ,c ≠0,那么cb c a =; 3.2、3.3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1)合并同类项:把含x 的项合并在一起;(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反移到另一边;(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去分母----------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移项----------注意要变号合并同类项--------合并后注意符号系数化为1---------等式右边除以x 的系数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是计算工作量的常用数量关系式;(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①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②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3)列方程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3)顺水逆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顺水路程=逆水路程(4)商品利润问题: 售价=定价 , %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 利润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进价=利润(5)配套问题:(6)分配问题: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称为几何图形;(2)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3)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的几何图形;(如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圆等)(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联系,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5)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从上面看)(6)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7)几何体简称为体;(8)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9)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10)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1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4.2 直线、射线、线段(1)一个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直线的表示方法:①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如直线l)②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如直线AB)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类似;(3)两条直线相交: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由一条线段可以得到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5)线段的长度比较:①度量法;②叠合法;(6)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两个部分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类似有三等分点、四等分…)(7)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8)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3 角(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分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3)角度制: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4)角的比较:①度量法;②叠合法;(5)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有角的三等分线等)(6)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7)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8)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9)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