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完整版)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年级专业:2015级园艺专业学号:0151122842 指导教师:王玉芬2016年12月31日摘要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
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
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
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
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1.1 土壤污染的含义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
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一、土壤污染的原因1.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氯、磷、钾等植物所需的多种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
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2.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氨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3.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使用不合理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过量使用硝态氨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甚至死亡。
4.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
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成为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土壤作为生态环境的基石,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以及生态安全。
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类型与成因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这些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
其中,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2. 土壤污染的地区分布与程度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在各地区均有分布,但以工业发达、农业集中的地区尤为严重。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由于长期接受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此外,一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开采区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同时,土壤污染还可能引发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四、防治对策1.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和趋势。
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2.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对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3. 实施土壤修复与治理工程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相应的修复与治理措施。
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土壤修复,同时结合农业生态工程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对于严重污染的地区,应采取搬迁或转型等措施。
环保方案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技术措施

环保方案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技术措施环保方案: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技术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势在必行。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的技术措施,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措施1. 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土壤污染状况。
同时,加强土壤使用管理,合理设置土壤保护区域,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
2. 减少污染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污染源的排放。
例如,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水和废气的处理,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
对于农业活动,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 修复与改良针对受到轻度或中度污染的土壤,采取修复与改良措施,从而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修复技术可以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
例如,利用植物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进行修复,或者采用土壤堆肥等手段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4.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
通过引入特定的细菌、真菌或酵母等微生物进入土壤中,利用它们的代谢能力分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二、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措施1. 土壤物理修复土壤物理修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通风、高温处理、土壤酸碱调节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加速有害物质的迁移和分解,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2. 土壤化学修复土壤化学修复依靠化学物质的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
例如,利用化学还原剂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淀物,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螯合剂来改变污染物的溶解度,从而促进其迁移和析出。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一、土壤污染问题分析1. 主要污染物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重金属是最为常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施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有机物污染包括石油烃类、农药和化肥等,这些有机物对土壤造成严重损害。
而放射性物质则来自于核能设施事故、医疗废物等,对土壤造成辐射污染。
2. 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影响粮食生产。
土壤污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导致饮用水的污染。
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土壤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农产品和饮用水等途径接触到受污染的土壤。
3. 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据统计,我国土壤总面积的1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占主要比例。
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研究1. 溯源管理要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首先需要进行溯源管理。
对企业的排污管控,明确污染物的类型和排放量,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得到合理处理。
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和微生物修复等。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吸收和转移有害物质的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比如铁皮石斛、一枝黄花等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土壤污染防治保障措施及治理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保障措施及治理方案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但由于过度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废弃物排放以及化学品的不当使用等原因,土壤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此,本文将探讨土壤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及治理方案,旨在保护土壤的质量,确保人们的生态环境安全。
一、制定严格的土壤环境标准制定严格的土壤环境标准是保障土壤质量的基础,确保国家与地方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具有统一的标准。
这包括设定合理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划定不同类型的土壤环境质量限值与阈值,并建立定期更新监测数据的机制。
二、完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是及时掌握土壤环境状况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
需要增加土壤监测站点数量和布局,重点监测农业、工业、城市和采矿等潜在的土壤污染源,并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土壤污染物的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三、推广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模式农业生产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为减少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等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需要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
如加强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推广,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作为资源。
四、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措施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与监管,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的治理技术,确保工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处置。
同时,应加强对建设项目及企业的环境管理,防止污染源的扩散和渗漏。
五、加强土壤修复与治理技术研发针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需要加强土壤修复与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和植物修复等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
同时,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长期监测,确保修复效果符合安全要求。
六、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和参与程度,培养社会普遍关注土壤污染的环保意识。
土地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土地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措施土地污染是指土地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土地污染的类型繁多,包括化学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等。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土壤类型:1. 化学物质污染:土地受到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化学物质的污染。
常见的化学物质污染源包括化工厂废水、废弃药品、化肥农药残留等。
2. 重金属污染:土地受到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的长期积累。
这些重金属物质对土壤、植物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
3. 农药污染:土地受到农药的长期使用和积累,导致地下水和农田土壤的污染。
农药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带来潜在风险。
二、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重点区域和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
同时,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估,明确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
2. 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推动企业和个人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土壤污染源的排放。
3. 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4. 推进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加大对工业废物处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采用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5. 实施土地修复工程:对已经受到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工程。
包括土壤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通过土壤改良、污染物吸附等手段,恢复土壤的功能。
6.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土壤污染和防治措施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总结:土地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强化法律法规,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进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实施土地修复工程,加强环境教育宣传等措施。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采取措施来防治土壤污染变得尤为重要。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与影响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扩散,超过了土壤所能承受的程度,对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使用、生活垃圾填埋等。
这些污染物会通过作物的吸收转移到食物链中,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农田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分类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土壤污染可以分为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几个主要类别。
1. 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品的使用和工业活动。
如农药、除草剂、工业废水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持久性,对土壤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
2.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超过了环境背景值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
3.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核工业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不当。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对土壤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风险。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土壤污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污染治理和预防措施。
1. 污染治理污染治理是指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清理。
常用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其中,生物修复利用生物技术来修复污染土壤,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害物质。
物理修复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如热解、蒸汽挥发等来分解有机物和去除重金属。
化学修复则是采用化学物质来与有害物质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2.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
首先,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壤保护和管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课论文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年级专业:2015级园艺专业学号:0151122842指导教师:王玉芬2016年12月31日摘要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
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内蒙古大学本科结课论文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
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
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
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1.1 土壤污染的含义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
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一人体”,或通过“土壤一水一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2 土壤污染的分类土壤污染物有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4类。
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与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与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
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与工业垃圾等。
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与由卫生设施 (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
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与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与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2现今土壤状况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扩大,使得工业三废、化学农药、不合理施用的化肥、有害的生物侵人土壤,并且不断积累,引起土壤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降低土壤能力,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在植物中累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并最终影响人类健康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
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
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2.1 土壤污染目前呈现的特点(1)污染面积增加明显,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由局部趋向连续分布;(2)污染物种类增加,复合污染的特点日益突出;(3)污染物含量呈增加趋势,在一些传统农业区,土壤重金属镉超过国家二类土壤标准的面积达35.9%,超过国家一类土壤标准的面积竟达89.4%,且部分污染物来源尚未查清;(4)城市土壤污染严重,我国西南某城市土壤中汞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100倍, 在东北某城市的工厂废弃地,土壤镉、铅含量也严重超标达数百倍。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对于城市土壤仍无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而只能借用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3]02.2 土壤污染造成严重的后果(1)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全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损失的粮食达120亿kg,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⑷。
(2)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3)导致大气和水体环境污染。
呵(4)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土壤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
土壤污染具有典型的定时炸弹性质,一旦大面积爆发,将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污染土壤修复予以高度重视[5]03污染土壤的防治与修复3.1加强环境管理做好土壤污染的预防工作防治土壤污染,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而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治污染的根本措施。
⑺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使其在土壤中缓慢自然降解,而不致大量积累造成土壤污染⑹03.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有三种方法: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热处理法和化学浸出法)修复污染土壤,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实效,但费用昂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适于大面积应用。
生物修复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其它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和去除土壤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恢复受污染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物修复法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同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可以削弱乃至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毒性等优点,适于大面积土壤的修复,因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广泛接受[9]03.2.1植物修复根据机理的不同,生物修复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特性,或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最终使土壤功能得到恢复。
植物修复技术因具有安全、成本低、就地、土壤免遭扰动、生态协调及环境美化功能等特点,又被称之为绿色修复。
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绿色、廉价的生物修复途径,植物修复技术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尤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特别显著。
根据修复作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植物修复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和植物挥发。
322动物修复动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吸收和积累有毒有害污染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比例,达到修复和治理污染土壤的目的。
3,2,3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具有吸收、沉淀、氧化、还原和降解等作用,从而降低或消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将微生物降解技术有意识地大规模应用于受污染的土壤治理仅仅十几年[10]。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完成了一些实际的处理工程,从而证实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有效、可行。
我国是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土壤污染更加剧了短缺的严重程度。
对已污染的土地资源开展有效修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11] 0因此,本领域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当发挥在这一领域中的优势,继续深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发展以污染土壤修复的生物材料、修复设备与成套技术,发展污染土壤修复环保产业,为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而贡献力量。
3.3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措施3.3.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土壤,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
3.3.2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农药对土壤、农作物、土壤微生物都有较大的毒害作用,残留期长,通过挥发、淋溶能够进入大气和水环境,并且最终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因此,控制或取缔化学农药的使用是防止土壤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
3.3.3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气候、水利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农作物营养状况,合理施用化学肥料,选择最佳用量和方法,防止过量和不当方法施肥,导致化学肥料过剩造成的转化而成为污染物质,污染土壤和大气、水等环境。
334加强对污染区域的监测和管理。
监测是管理和控制污染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由于土壤污染具有反应慢、隐蔽性等特点,因此,对污染区域进行适时有针对性的监测对土壤污染的控制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另外,只有加强对污染源的有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土壤的污染。
结论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扩大,使得工业三废、化学农药、不合理施用的化肥、有害的生物侵人土壤,并且不断积累,引起土壤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 降低土壤能力,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在植物中累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并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具有典型的定时炸弹性质,一旦大面积爆发,将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污染土壤修复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土壤污染的预防工作防治土壤污染,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而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治污染的根本措施。
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无论从国家还是个体,都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去利用土壤,让土壤资源更好地“为人所用”内蒙古大学本科结课论文参考文献:[1] 孟春香.土壤污染的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5,(5):20-21.[2] 赵其国.提升对土壤认识,创新现代土壤学[J]. 土壤学报,2008,45(5):23-24[3] 骆永明.中国主要土壤环境问题与对策[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35-40.[4] 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2009,21(3):558-565.[5] 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6-68⑹桑以琳.土壤学[M].大连.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70-75[7] 赵新双.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09,(12):44-45[8] 赵其国,黄国勤,钱海燕.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J]. 土壤学报,2007(6):56-58[9] 熊顺贵.基础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88-91[10] 高翔云,汤志云,李健和,王力.国内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江苏环境科技,2006.21(2):22-25[11] 刘艳,王丽华,王玉灿.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去除[J].能源与环境,2007,(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