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运动的描述》1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运动的描述》1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运动的描述》1

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2、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三、德育目标: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理解惯性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状态为止。

那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a:列车出战时,在机车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增大。

b:列车进站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停下来。

c:抛出的手榴弹,射出的炮弹,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发生改变;②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得到:a: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包括三种情形:即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或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改变。

b:在上述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原因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

得到: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①实例分析:a:用相同的牵引力分别拉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使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改变相同吗?b:改变情况不相同。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三、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乒乓拍、乒乓球2.课件:飞机空投,地月系、太阳系运行,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火车运行的模拟动画3.音像文件:“神舟”5号发射、运行、返回过程;鸽子飞行;28届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发球4. 图片资料:学校平面图,神州五号发射控制中心,GPS定位器,汽车、火车过桥、火箭等图片。

5.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过程的录像。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

“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运动图像的解析。

2. 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运动图像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讲解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图像中获取运动信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运动图像解析的能力。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评价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运动图像,直观地解释运动的特点。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讲解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第二课时讲解运动图像的解析,练习题的讲解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运动的描述教案第一讲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知识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

3,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想一想:万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做一个点吗?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一个点吗?一、质点在研究某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______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①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②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

③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④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所决定。

⑤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点,但研究的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1,( ) 下面那些可以看做质点?A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 B研究火车从重庆到北京的时间C 研究火车车轮上某点的运动情况D 研究地球公转E 研究地球自转例2,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B 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D 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二、参考系运动的绝对性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样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对参考系的理解:①标准性:用来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基本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学段高中展示单元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及下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进行描述。

对于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人们通常从直接观察入手。

在确定的时刻或时间内明确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而要想准确地描述这些物理量,就必须先从学习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内容开始。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基础,同时本章学习的内容也是在为以后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1 质点》是机械运动的铺垫,它明确描述的对象是什么(质点),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描述(参考系);《1.2 时间位移》从位置变化的角度认识新的物理量——位移,这就包括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置的变化,某时刻位置变化和某段时间位移的变化情况;《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和数学知识产生联系,认识变化率的概念,从位移变化率的认识速度,加深对矢量的理解,以及如何测定速度;《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从速度变化率的角度认识加速度,包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一步理解矢量。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第1节质点参考系1课时第2节时间位移2课时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2课时第 4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5.学习活动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参考系的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的其他物体。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相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相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直线运动(一)运动的概述1.关于运动的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也就是物体的位置的移动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热运动:物体内所有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2.参照物与参考系为了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它的运动,要选择另外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也称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3. 位移与路程位移: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是从起点A 指向终点B 的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通常用字母“x ”表示,它是一个与运动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的物理量。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的大小与质点运动的路径有关,但它不能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

例如,质点环绕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它的路程不为零,但其位置没有改变,因而其位移为零。

4.时间与时刻时刻: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时间: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

5. 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仅限用于直线运动。

平均速率: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率。

注意: ⑴平均速度的大小与所取的哪段位移大小(或哪段时间)有关。

⑵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n V V V V n +++≠ 21(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加速度: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小结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制作人:江老师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参考系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研究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研究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肄业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尝试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办法,体会相关尝试的科学思想和办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尝试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尝试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入渗出的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基本概念,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点的概念及其假设条件。

2. 参考系的概念及其选择。

3. 坐标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4. 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5. 运动方程的导出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及物体运动的基本描述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方程的导出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直观认识。

3.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描述方法。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对运动描述方法的理解。

4. 讲解运动方程的导出及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描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物体运动描述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不同参考系下物体运动情况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习题练习: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运动方程的导出及应用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及变化(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①在物理知识方面:②在物理技能方面: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作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③在物理思想方法方面: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初步理解图像法(2)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在内容上的变化2.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专业术语和生活实际的联系(3)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4.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二、与本章的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1.本章教学要注意与初中物理的衔接①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本章很多知识是在初中原有知识上的发展②降低台阶,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注重对比初、高中物理对同一物理概念教学要求层次的差异,注重对比不同概念间的差异。

2.重视物理学方法的教学本章中涉及了建立理想模型、极限、图像等重要的物理方法,要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这些方法的使用过程,促使学生增加对它们的体验,以增强学生的方法意识。

要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3.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①本章内容与生活、技术、社会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代科技②创设多种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联想,积极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③贯彻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

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资源综合使用实验室实验与视频资料、网络等教学资源,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三、本章学时计划本章分九节,共用13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课时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课时3.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课时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1课时5.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课时6.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课时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课时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2课时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测定 1课时复习总结 1课时检测练习 1课时评价:作者对本章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既立足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对本章的教学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又结合各部分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地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6 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的是物体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为长度单位。

(2)位移指的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的大小: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注:规定正方向的情况下,与正方向相同的位移取正值,与正 方向相反的位移取负值,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比较两个位移大小时,只比较两个位移的绝对值。

位移不可能等于路程,但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在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否则,路程的总是大于位移的大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运算符合矢量运算法则。

像位移,力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运算遵从算数法则。

像温度,质量等。

例9.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就是路程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C 、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D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不可能为零例10. 小球从离地3m 高处落向地面,紧接着弹回到2m 高处被手接住,小球通过的路程是 m ,位移大小是 m ,方向向 。

例11,.如图1-2-2所示,物体沿着两个半径均为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C 点,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此过程中,物体位移的大小是 ,方向为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

7. 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为矢量。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即为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 。

常用单位km/h(2)平均速度:tx v ,它是用一个匀速运动等效替代变速运动,可用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瞬时速度:某时刻或某位置时的速度。

平均速率: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速率。

例12 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50m 处的速度是7.5m/s ,16秒末到达终点时间的速度是6.0m/s ,则他在整个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例13 物体在一段路程上作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1v ,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v ,那么它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前半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v ,后半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v ,那么它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8.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例14.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在20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甲>V 乙=V 丙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甲> V 丙> VC .平均速度V 甲>V 乙>V 丙;平均速率相等D .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大小均相等10.加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2)定义式:=a t v v ∆-0,(速度的变化率),单位2/s m ,是矢量.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不确定.(4)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5)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讨论交流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3物体看成质点条件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实例分析1 .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A 远洋航行的巨轮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C 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D 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E 火车从车站开出通过站口的时间F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二)参考系1参考系(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一个物体(2)几点提醒a.描述同一个物体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空中,“空姐”热情为旅客服务,为了描述“空姐”的运动情况,应选下列哪个物体为参考系A 飞机场 B 飞机C 沿航线的山,树或云彩D 都可以b.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原则.c.应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唯物辨证思想.例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和位移》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和位移》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和位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使学生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建立运动描述的基本物理图景。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学会运用数学工具(如坐标系)描述位移,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如模拟位移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位移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位移的概念及其与路程的区别。

•建立直线坐标系描述位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位移是矢量,具有方向性,并能准确表示其方向。

•应用直线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位移的计算和方向判断。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

•多媒体教学课件(含动画、视频、图表)。

•直线坐标系模型或教具。

•实验器材(如小车、刻度尺、白板笔等,用于模拟位移测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引入:播放一段运动员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引出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运动员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路程)与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否相同?新课教学1.时间与时刻•讲解定义,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上课铃声响是时刻,一节课45分钟是时间)加深理解。

•利用时间轴图示,直观展示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位移与路程•通过动画模拟运动员赛跑过程,解释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教师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讲授新课:(1)速度【教师提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教师引导】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

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1008/12.5xv m st∆===∆(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1)、cm/s(或cm·s-1)(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v的方向是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老师的引导阅读课本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v的方向了解常见的物体下落的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①在图中选取纸带上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字1,2,3,…标出这些计数点;②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 的距离x,记录在表 1 中;③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④根据Δx 和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位置1 2 3 4 …Δx/ m 0.0320.0920.1550.217Δt/s0.1 0.1 0.1 0.1v/(m·s-1)0.32 0.92 1.55 2.17测量瞬时速度(1)某点瞬时速度的测量:利用v=Δx/Δt,其中Δx为包含待测点的较近的一段距离.学生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理解计算瞬时速度的思想掌握利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建立坐标系:以时间 t 为横轴,速度 v 为纵轴 (2)描点(3)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速度—时间图像或 v-t 图像三.课堂练习:1、以下对速度的定义式xt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B CD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C.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D.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C 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学生动手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学生练习掌握画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本节知识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学生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答案:D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是8.7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 m/s,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是()A. m/sB. 9.5 m/sC. 9 m/sD. 10.3 m/s答案:A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s—t图像,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速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概念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 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难点: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计算,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基本概念:介绍运动的概念,讲解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

3. 描述运动:教授运动的描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图形和符号描述运动。

4. 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讲解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5.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讲解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方法。

6. 实践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实际运动现象。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运动的描述》。

2. 教学课件。

3. 实例图片和视频。

4. 练习题。

5. 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

2. 多媒体设备。

3. 练习场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第3-4周:教授运动的描述方法。

3. 第5-6周:讲解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2、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
理解惯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状态为止。

那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a:列车出战时,在机车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增大。

b:列车进站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停下来。

c:抛出的手榴弹,射出的炮弹,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发生改变;
②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得到:
a: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包括三种情形:即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或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改变。

b:在上述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原因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

得到: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①实例分析:
a:用相同的牵引力分别拉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使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改变相同吗?
b:改变情况不相同。

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得到相同的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小,运动状态难改变。

②总结得到: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运动状态易改变)
③引言过渡: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下边同志们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解答投影片上的问题。

④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a: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怎么办?举例说明。

b: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怎么办?举例说明。

⑤巩固训练
1)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此物体便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2)关于惯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惯性除了跟物体质量有关外,还跟物体速度有关。

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惯性。

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D:战斗机投入战斗时,必须丢掉副油箱,减小惯性以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

三、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a: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b: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拓展:
a: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不变;
b: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则表现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四、作业:
两辆质量相等的汽车,高速车难以停下来,说明速度大惯性也大,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