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学》练习题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一、填空题(10%)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14%)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ABC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BCD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AB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ACD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ABD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24%)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20%)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试题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试题1、名词解释遏制方法正确答案:是指借助于阻止力量对已经发生且正在进行之中但尚未完成的犯罪予以阻止的方法。
2、单选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犯罪现象发生的宏观原因B、犯罪现象(江南博哥)发生的微观原因C、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D、犯罪现象的特征与原因正确答案:C3、问答题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有哪些作用?正确答案:①缓和社会矛盾;②减少生存型犯罪;③减少改革中特有的犯罪现象。
4、问答题简述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层次。
正确答案:1.犯罪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2.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3.犯罪条件4.犯罪的相关因素5、名词解释被害条件正确答案:是指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特定时空环境。
6、问答题简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
正确答案:6-65年.1在政治上比较稳定,经济上虽有起落,但总体上还是较为协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犯罪率很低,群众安全感很高,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但也曾由于各种灾害的影响出现过犯罪高峰。
7、问答题简述越轨行为的主要类型。
正确答案: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纪行为、违警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8、问答题简述研究犯罪人的意义。
正确答案: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践。
9、名词解释轻信型被害人正确答案:是指由于生理缺陷或受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所限,容易相信他人而遭致或可能遭致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10、单选中国历史上主张死刑的是()A、孔子B、朱熹C、墨家和法家D、儒家和道家正确答案:C11、名词解释犯罪原因正确答案: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12、名词解释被害数量正确答案:是指在一定时空内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的总数。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
犯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结果B. 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目的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后果答案: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行为?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故意伤害答案:C3.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A.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B. 犯罪行为人的生理状态C. 犯罪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D. 犯罪行为人的经济状况答案:C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的构成?A. 行为人的主观恶意B. 行为人的精神状态C. 行为人的经济状况D. 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答案:A、B、D2.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哪些?A. 行为人的行为B. 行为人的行为结果C. 行为人的行为手段D. 行为人的行为地点答案:A、B、C三、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对/错)答案:错2. 犯罪的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产生了法律上的危害结果。
(对/错)答案:对3. 犯罪的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对/错)答案:对四、案例分析题某日,甲在超市购物时,趁人不注意将一瓶价值100元的洗发水放入自己的背包中,未付款便离开。
请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罪?答案: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结束语:以上为本次犯罪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犯罪相关的法律知识。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成为犯罪者,是因为社会给予了他们“犯罪者”的标签。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之一?()A. 社区警务B. 犯罪情报分析C. 犯罪心理治疗D. 犯罪现场勘查**答案:C**4.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或不足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埃米尔·涂尔干B. 罗伯特·K·默顿C. 特拉维斯·赫希D. 劳伦斯·科恩**答案:A**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分析的主要方法?()A. 地理信息系统(GIS)B. 犯罪模式分析C. 犯罪心理画像D. 人口统计学分析**答案:D**6. 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习得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菲利普·津巴多D. 罗伯特·阿德勒**答案:A**7. 犯罪学中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克思B. 马克斯·韦伯C. 埃米尔·涂尔干D. 罗伯特·默顿**答案:A**8. 犯罪学中的“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个体遇到了犯罪的机会。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B. 罗纳德·克拉克C. 乔治·费尔巴哈D. 劳伦斯·科恩**答案:B**9. 犯罪学中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的。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题型:单选:20道/20分多选:5道/10分名词解释:5道/15分简答:5道/25分论述:2道/20分综合论述:1道,10分名词解释: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应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3.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4.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5.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6. 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7.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8.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9.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10. 犯罪的社会预防: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与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减少和克服犯罪的社会过程; 11. 犯罪治安预防:即犯罪控制,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利,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者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12. 犯罪的技术预防: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利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即时发现犯罪、阻止犯罪、制服犯罪人的活动;13. 犯罪的刑罚预防: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止犯罪和震慑犯罪人以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动;简答:1.体系犯罪学的特性:1.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对的逻辑起点2.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3.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表现出犯罪学在内容与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位置;2.犯罪学的功用:1.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2.导向功能——指导形式政策;3.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3. 犯罪学研究的系统观两条法则:1.整体法则要求研究者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和全部出发,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整体结构和功能2.双向法则要求我们在犯罪学研究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两极做双向的考察4. 古典犯罪学的预防犯罪思想:1.法律控制论2.心理强制论3.报应刑论5. 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1.科际整合的犯罪学理论日益受到重视2.重视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3.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4.犯罪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6. 犯罪现象的特性:1.直观性2.综合性3.因果性4.相关性5.饱和性7.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时间、犯罪空间、人、犯罪工具、行为方式8被害人特征:1.被害性首要的、基本的、本质的特征,包括北海的倾向性、被害的受容性、被害的敏感性;2.互动性,包括四种模式:单向性的加害行为由犯罪人主导、单项诱发模式被害人的引诱、相向加害冲突模式、敌对变融洽模式;3.可责性:是指被害人因自身的某些原因,如轻佻、疏忽甚至引诱、挑衅、刺激和推动等态度与行为,而促使了被害的发生,从而对自身的被害负有一定的伦理或者法律责任,并应受到一定的谴责;书P125,重点内容,自己看清楚并理解9. 犯罪原因的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犯罪原因研究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对犯罪原因的主要认识:1.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的、现实的;2.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并非总是一致的;3.犯罪原因是一个过程;10. 犯罪的自然原因的特性:1.原生性2.间接性3.具象性11. 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特性:1.决定性2.普遍性3.系统性4.间接性5.可控制性12. 犯罪的个体原因的特性:1.综合性2.个体性3.终极原因性13.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1、犯罪预防与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相同步的原理2.社会控制适度原理3.结构整合与价值整合并举原理4.成本——效益原理14. 社会预防的功能:1.社会建设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化功能与社会心理调节功能;15.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1.人格的塑造和养成2.心理调节3.主观激励4.推动社会进步5.社会控制功能16. 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1.针对性2.专门性3.有效性17. 犯罪的技术预防手段:1.监测手段2.抗阻手段3.自救手段P380,要会区别这三种手段和相应的装置,也有可能出选择题论述:每套卷子,原因论与预防论各出一道题,要求答出:核心概念、要点及自己的展开论述原因论:1. 经济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02: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其中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给社会治安造成的威胁,是最主要的负面效应之一;首先,大量的流动中的人口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大量的人口流动伴随着巨额的资金流动,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再次,大量的流动人口是犯罪分子犯罪后理想的藏身之处;因为这些原因,侦破难度也很大;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一方面是不正当的竞争引发的犯罪1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侵害他人权益;2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3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政策即地方保护主义4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5经营者利用广告户其他手段,进行虚假宣传6经营者以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7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8经营者销售商平,违背消费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9经营者从事非法的有奖销售10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11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在于企业破产倒闭时,精神崩溃,抱怨对方,进而实施的犯罪,如焚烧对方厂房、民宅,有的伤害竞争对手,等等3.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犯罪:1过分注重物质利益2极端个人主义,为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4.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真空和漏洞:1经济管理中的漏洞2治安管理中的漏洞5.贫困与犯罪:城镇人口的失业导致的绝对贫困以及因贫富差距过大而导致的相对贫困,与犯罪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己能展开说一些就行2. 政治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12:1.政治冲突与犯罪:最简单的说法是阶级斗争,是犯罪人与现存的政府、现行的法律有矛盾而谋求另一个政府或国家与以取代2.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1权力过于集中2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3权力行使缺乏监督,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包括,党内监督有时难以真正到位、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主动性不强、新闻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群众监督难以形成合力;4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理顺,即党的纪检部门、政府的监察部门和人民检察院的三家协作体质尚未理顺5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其主要包括,一、干部选用机制仍沿用委任制,本质要求是自上而下的对上负责,自上而下的任免;二、干部使用制度僵化,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三、干部任用考察漏洞多;四、干部提拔年龄界限过于严格;3. 教育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17:1.学校教育因素与犯罪:其包括,1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2基础教育不够普及,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中小学生不正常的“择校热”,片面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是农村贫困地区居高不下的“辍学率”;3教育方式陈旧,一方面是教育内容脱离当今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是教育方式陈旧,如体罚等;2.家庭教育的因素与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的不当,1溺爱型,导致孩子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以自我为中心;2虐待型,这极容易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诱发谎言,导致子女与父母的对立,或使孩子“破罐子破摔”,甘愿沉沦;3放任型,即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放弃教育责任;使孩子极易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染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且善于模仿,并且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家庭成员的影响;预防论:1. 综合治理:中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重点,P310:1.模式的框架与特征:1强调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全社会的统一行动来预防犯罪2综合治理是一种开放性的、全方位的犯罪预防模式,它虽然也注意对具体的犯罪人、犯罪行为和微观环境的控制,但更注重对宏观环境的改造和社会自身的完善;3综合治理模式的提出和确立,是基于一种明确的社会政治理想和对治理犯罪的乐观主义态度,因而它强调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预防犯罪姿态;2.模式的形成:11979年6月针对青少年犯罪,出现较为清晰的综合治理思想21981年综合治理作为犯罪预防的方针和实践模式被明确提出;3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已经成熟;3.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2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3法治原则4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原则4.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1是实行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专门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2综合治理委员会,是综合治理工作专门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并对同级政府以及党委负责;5.综合治理的力量体系:1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机关2地方党委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以及政协机关3国家政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武警部队、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监狱4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性自治组织5公民6.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1社会预防2心理预防3治安预防4刑罚预防2.“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李斯特,德国,重点,P325,为什么:1.与刑法预防和治安预防相比,社会预防是一种积极预防和治本措施;它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社会原因与条件,而不在于对犯罪行为进行事后惩罚和强制;2.社会预防力图把犯罪以及其他社会问题化解于社会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与刑罚预防和治安预防相比,无需额外投入,综合成本更低,综合效益更优;3. 犯罪的刑罚预防重点,出大题,P390:1.概念: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止犯罪和震慑犯罪人以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动;主要理解:1主体是专门的国家机关2工具是刑罚3对象包括犯了罪的人和没犯罪的人4目标是遏止犯罪和防止犯罪再发生2.刑罚预防功能的具体表现:1传达刑法的禁令,规范公民行为2引导社会心理,制止犯罪冲动3减少再犯机遇,改善罪犯心理;3.刑罚功能的局限性:1受一定条件、一定范围、一定对象的限制2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消灭犯罪3刑罚只能对受它影响的人产生预防犯罪的功效,不能对所有人有用;4刑罚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具体人对刑罚的认识;4.刑罚预防的基本途径:1明示刑罚适用的对象2具体适用裁量刑罚3实际执行刑罚5.影响刑罚预防效果的因素就在书P396,自己看一下具体内容:1刑法规定的不合理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2刑罚适用中的不公平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3刑罚执行中的某些弊端也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6.刑罚预防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刑罚适用的必然性2刑罚适用的及时性3刑罚适用的教育性7.对犯罪人的矫治:P401,自己看综合论述:自己自由发挥,可能关于犯罪学、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其他给的重点:有可能是选择题或论述题,最好看一遍,能记住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了解2.古典犯罪学派代表人物及着作:自己看书P27,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1.贝卡利亚意大利、犯罪学之父论犯罪与刑罚2.边沁英国道德与立法原理宪法论司法证据原理,最大贡献之一:监狱设计,圆形开放式监狱3.费尔巴哈德国、近代刑法学之祖、哲学费尔巴哈的父亲3.实证犯罪学派代表人物:自己看书P30,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1.龙勃罗梭意大利犯罪人论,其主要观点:1天生犯罪人理论2罪犯控制理论2.菲力意大利犯罪社会学其主要观点:1三因素说: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犯罪饱和法则3犯罪控制理论4刑罚替代措施的概念3.加罗法洛意大利其主要观点:1犯罪类型包括自然犯罪真正的犯罪和法定犯罪不是真正的犯罪2自然犯罪的原因是心理或道德方面的异常4.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1.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的差异2.犯罪原因论的差异3.刑事责任论的差异4.刑罚裁量依据的差异5.刑罚目的论的差异5.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要能区别1和2,并能简单陈述理论,书P371.社会结构理论:1文化冲突理论 2紧张理论 3亚文化理论 4社会生态学理论 5激进派犯罪学1、2为重点,要了解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社会化过程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2社会控制理论3标签理论4整合理论其中1、3为重点,要了解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6.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重点,书P46,7.犯罪学现象的内容:1.犯罪状况2.犯罪特点3.犯罪规律重点为2、3,要会别并简单陈述8.犯罪现象的状况1.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1新犯罪形态:白领犯罪、环境犯罪、智能犯罪、游戏型犯罪、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有组织犯罪2犯罪人构成: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率有所上升、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女性犯罪比例上升、累犯、惯犯和职业犯比例上升2.发展中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书P88,看一遍,自己会说会区分9.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书P99,会自己简述10.被害现象:书P141,自己看一遍11.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P151,了解是什么,并会区分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在此互动模式中,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2.冲突模式,在此模式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3.被害人催化模式,由于被害人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犯罪,在此模式中,被害人负有相当程度的责任;4.斯德哥尔摩模式,在被害人与加害者之间彼此产生赞赏、喜爱的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的情况;12.第五章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自己看一遍,重点是第一节第二部分13.时间与犯罪:书P184,读一遍,了解就可以;14犯罪亚文化重点,P249:1.概念: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2.特征与功能:1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2联结性与同化功能3畸异性与自卫功能3.诸现象:1反社会意识2犯罪亚群体及其规则、禁忌和仪式3犯罪的非语言符号4犯罪技巧5罪犯特征6文身。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B.犯罪人类学派C。
犯罪社会学派D。
犯罪心理学派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C )。
A。
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D。
菲利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C )。
A。
龙勃罗梭B。
菲利 C.加罗法洛D。
边沁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 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
《文化冲突与犯罪》B。
《犯罪学原理》C.《少年犯罪的原因》D。
《命定的犯罪》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B.无害的正义C。
普世的正义D。
绝对的正义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 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
A。
京蒂 B.施耐德C。
萨瑟兰 D.门德尔松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犯罪学》。
A。
龙勃罗梭B。
贝卡利亚 C.菲利D。
加罗法洛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
边沁 B.霍尔巴赫C。
孔德D。
菲利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A。
犯罪人类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C。
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A )。
A.激进派犯罪学B。
芝加哥学派C。
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A。
贝卡利亚 B.边沁C。
费尔巴哈 D.菲利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 B )开始的.A。
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C。
反革命罪D。
暴力犯罪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A. “犯罪原因二元论”B. “犯罪原因三元论”C。
“犯罪原因四元论”D。
“犯罪原因多元论”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A )。
A. 社会危害性B。
《犯罪学》期中考试真题和答案
1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2.0分)•A、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B、确立研究的概念体系和计划•C、收集、整理与分析、综合研究资料•D、提出研究成果正确答案:ABCD2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外延包括(2.0分)•A、全部法定犯罪行为•B、待犯罪化行为•C、准犯罪行为•D、待除罪化的犯罪行为正确答案:BCD3以下关于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2.0分)•A、刑法学与犯罪学都是研究犯罪现象本身的学科•B、刑法为犯罪学提供了研究犯罪概念的逻辑点•C、法律所定义的犯罪始终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和主要对象•D、犯罪学对刑法立法、司法和执行都具有影响正确答案:BCD4以下属于犯罪学研究观察法的是(2.0分)•A、直接观察法•B、间接观察法•C、现场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正确答案:ACD5菲利的犯罪原因论认为包括犯罪在内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2.0分)•A、环境原因•B、生物学原因•C、人类学原因•D、社会原因正确答案:ACD6以下关于价值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有•A、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做出定义的客观事实是价值事实•B、因为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客观事实事实是价值事实•C、通过主体本身的存在和变化表现出来的事实是价值事实•D、价值事实接受主体的评价性认识正确答案:ABCD7以下属于犯罪学古典学派代表人物的是(2.0分)•A、贝卡利亚•B、费尔巴哈•C、边沁•D、桑斯顿·塞林正确答案:ABC8以下关于“失范”理论的论述错误的是•A、“失范”理论是由法国学者塔尔德提出•B、“失范”是人的一种状态和特性•C、社会财富快速增加可以引起繁荣的失范状态•D、社会控制理论与“失范”理论具有一定的联系正确答案:AB9关于“同心圆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分)•A、他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B、以芝加哥城市为例,认为城市从内向外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C、在这些城市区域中,犯罪率最高的是过渡区域•D、在过渡区域,存在着社会解组现象正确答案:ACD10犯因性个人因素主要包括(2.0分)•A、不良交往与犯罪亚文化•B、心理因素•C、行为因素•D、生理因素正确答案:BCD1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2.0分)英国心理学家戈登•特拉斯勒认为犯罪是通过条件反射作用学会的,幼年不恰当的教养活动会使个人形成不正确的条件反射联系•B、美国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罗伯特•伯吉斯是社会心理学的代表•C、李斯特反对菲利的犯罪原因三元论,提出犯罪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中社会环境起着决定作用•D、美国犯罪学家罗伯特•默顿、社会学家罗伯特•阿格纽认为犯罪原因是由于行为人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正确答案:ABD1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2.0分)•A、广义的犯罪学包括犯罪原因学和预防犯罪对策学,因此从学科性质来看,犯罪学与侦查学是一致的•B、对犯罪概念的不同认识体现了犯罪概念的多元性,所以从社会生活角度来看,犯罪现象属于一种无法消除的现象•C、犯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遵循着自身规律发展,但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相对稳定性古典主义犯罪学理论、现代犯罪学奠基人法国迪尔凯姆及英美激进、批判犯罪学家认为犯罪学应当以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正确答案:BCD1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2.0分)•A、犯罪是价值事实•B、犯罪概念具有主体性•C、犯罪概念具有多元性•D、犯罪概念不受主体的影响和左右正确答案:AB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分)•A、龙勃罗梭对于犯罪学的贡献在于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变革•B、菲利是犯罪学研究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因素是导致犯罪的最重要因素的人•C、犯罪人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坏人•D、犯罪被害人都是非常无辜的人,他们在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中是消极被动的正确答案:AB15以下说法错误的有(2.0分)•A、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人对犯罪有不同的理解,同一社会制度国家的人对犯罪理解是一致的•B、人们对犯罪的认识具有时空局限性,所以同一时代人们对于犯罪的认识往往能够达成一致•C、不存在一般性的犯罪概念•D、犯罪的概念是多学科、多领域的正确答案:AB二、简答题(题数:8,共 40.0 分)1简述日常活动动理论的主要内容(5.0分)正确答案日常活动理论由美国犯罪学家科恩和菲尔逊提出(1分)日常活动理论认为(1)具有理性计算能力的潜在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是对机会的回应(1分)(2)这样的机会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日常活动系统有密切联系(1分)(3)犯罪的发生与三种要素相关:1)合适的犯罪标的2)监控者不在场3)有动机的犯罪人在场三者能同时同地聚合,犯罪很有可能发生(2分)2简述犯罪学研究的价值中立原则(5.0分)正确答案价值中立原则又称价值无涉原则,是指在犯罪学研究中,要强调客观性,避免让个人的主观价值影响研究活动的方法论原则。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点巩固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点巩固1、名词解释偶遇抽样正确答案:是指调查者到某个地方,遇到哪种情况就选择哪种情况为样本,直到满足规定的数目为止的方法。
2、名词解释犯罪现象正确答案:是指一定时空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江南博哥)罪人情况的总和。
它包括犯罪状态、犯罪特点和犯罪规律三个层次。
3、名词解释犯罪原因正确答案: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4、问答题简述犯罪人的年龄。
正确答案:1.犯罪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2.不同年龄的人犯罪类型倾向不同3.犯罪人的年龄存在着区域差异4.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关系密切5、名词解释贪婪型被害人正确答案:是指贪图钱财或贪得无厌地压榨他人的被害人。
6、名词解释会控制论正确答案: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社会控制是犯罪控制的关键。
7、单选下列不属于我国农村犯罪特点的是()A、暴力现象突出,恶性大案严重B、赌博、卖淫、封建迷信等犯罪突出C、强奸犯罪销声匿迹D、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猖獗正确答案:C8、名词解释分类抽样正确答案:是指研究者根据某种标准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分成若干类,每类称为一层,然后在各类中按一定比例抽取样本。
9、名词解释预防方法正确答案:是指有助于防止犯罪的措施,包括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10、名词解释基本范畴正确答案:是指基本的类型或基本范围的概念,是各知识领域中的最基本要素,它们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
11、名词解释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正确答案:是指包含在犯罪原因中的各种因素是有系统、按层次、有机排列组合成一体的,而不是杂乱的堆砌。
12、名词解释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正确答案:是指构成犯罪原因的因素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少量的,他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十分复杂。
13、名词解释社会标签论正确答案: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社会标签论认为越轨和犯罪都是社会贴标签的结果14、单选越轨是一种()A、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无被害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规则的行为D、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正确答案:A15、多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是()A、和青少年犯罪的增长有关B、和警力不足有关C、和改造罪犯有关D、和法制不建全有关正确答案:A, B, C16、问答题简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
2020年自考《犯罪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犯罪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A)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B)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B)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C)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A.性格B.情绪C.需要D.动机12.动机由(A)A.需要转化而来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B)A.纵向文化冲突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D.同质文化冲突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B)A.必然联系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D.间接联系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论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D.综合作用论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C)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D.不是相关的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C)A.助推作用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D.终止作用18.拟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团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D.犯罪组织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报案率。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试题预测(题库版)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试题预测(题库版)1、单选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做社会分化论,它是()A、社会结构解体论B、社会失范论C、社会控制论D、不同社会交往论正确答案:A2、名词解释经验判断法答案(江南博哥):是指预测者任凭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或借助集体智慧、经验及请专家协助进行预测的方法。
3、问答题简述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1.现场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2.社会调查法(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4、名词解释规范意识正确答案:是指个人对社会规范的认知程度看法,其中主要的是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判断题可将食物储藏在实验室的冰箱或冷柜内。
正确答案:错6、多选个人生活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是()A、个人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导致犯罪B、不良个人生活环境导致形成不良人格C、不良社会环境容易诱发各种犯罪动机D、不良个人生活环境影响犯罪率正确答案:B, C7、单选“待非罪化”是指()A、“准犯罪”B、无被害人犯罪C、误判犯罪等待改判D、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解除对一些行为的禁止正确答案:D8、问答题简述犯罪的未来。
正确答案: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犯罪同阶级、国家和法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级的产物,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
9、问答题简述抑制犯罪的途径。
正确答案:1、控制人的主体需要,使之保持在人类所允许的范围内;2、提高满足人类主体需求的社会能力,以减少主体需求与社会文化的矛盾与冲突;3、通过社会制裁的措施,扼杀人类社会中超越自己能力所能满足的主体需要。
10、问答题犯罪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正确答案:1.犯罪现象2.犯罪原因3.犯罪对策11、问答题简述发展中国家犯罪问题的特点。
正确答案: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中,犯罪率大量上升;在犯罪类型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财产犯罪持续上升,暴力犯罪居高不下的状况;从犯罪人的构成来看,女性犯罪率相对较低,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显著。
[XXX]《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1-1
[XXX]《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1-1【XXX】-[XXX]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得分:100第1题,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学术著作的作者是:A、XXX.XXXB、XXX.XXXC、XXX.托皮纳尔D、XXX正确答案:A第2题,我国的犯罪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
A、20世纪6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末正确答案:C第3题,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正确答案:B第4题,()是预防犯罪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
A、统计调查B、犯罪现状C、犯罪预测D、犯罪对策正确答案:C第5题,计算机犯罪方式的隐蔽性与复杂性表现为()A、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B、使传统的地理疆界对它毫无意义C、低龄的人在整个犯罪中的比例越来越高D、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正确答案:A第6题,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动力是()A、计算机系统自身的懦弱性B、计算机犯罪的低成本、高收益C、计算机犯罪立法的滞后D、国际社会的合作不力正确答案:B第7题,犯罪现象的最基本表现方式是()。
A、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B、犯罪事实构成现象C、个体犯罪现象与总体犯罪现象D、法定犯罪现象精确答案:C第8题,很多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黑客在作案是具有()A、目的性B、随机性C、系统性D、针对性正确答案:B第9题,性犯罪主观因素的驱使不包括:()A、思想认识因素B、社会意识因素C、生理因素D、心理因素正确答案:第10题,根据责任本领的不同,不属于社会危险行为现象分别的是()。
A、无责任能力人B、限制责任能力人C、有责任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本领人正确答案:D第11题,中国内地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大多是由()犯罪演化而来的A、下岗工人年B、团伙年C、农民年D、流动人口正确答案:B第12题,以犯罪原因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电大《犯罪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015年最新整理)
电大《犯罪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犯罪学】形考作业一:一.不定向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1.AC 2.ABCDE 3.C 4.ABCE 5.ABCDE6.A 7.ACDE 8.ABCD 9.ABCE 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犯罪预防2.犯罪类型3.暴力型犯罪4.犯罪动机5.自然人6.认知结构7.法律信念 8.犯罪动机 9.犯罪场 10.犯罪的原因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经济型犯罪,就是指在经济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经济法规,侵犯国家经济管理秩序,依照刑事立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分)2.犯罪被害人,也称刑事被害人,是指其人身和财产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或法人)。
(4分)3.犯罪原因,是指引起犯罪发生和变化的决定因素(思维结构犯罪原因)和影响因素(犯罪场)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4分)4.刑罚预防,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而实现的犯罪预防的一种国家强制措施。
(4分)5.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4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80年代以来我国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青少年犯罪严重,低龄化趋势比较明显。
(1分)(2)暴力犯罪突出,犯罪团伙增多。
(1分)(3)经济犯罪突出,数额巨大。
(1分)(4)流窜犯罪分子增多,少年重新犯罪突出。
(2分)(5)农村犯罪增多,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分)(6)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技术化和现代化。
(2分)2.简述抑制系统功能弱化论?(1)抑制系统分为内抑制系统和外抑制系统两个部分(1分)(2)抑制系统功能弱化论认为,如果内外抑制功能都受到削弱,社会就会动荡,犯罪就会增多。
(1分)因为,人生具来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在犯罪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022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的犯罪学也被称为(C)A.犯罪人类学B.犯罪生物学C.犯罪解释学D.犯罪对策学2.当代犯罪学提出犯罪的多原因论,从众多学科中汲取营养,反映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C)A.“正题法则”性学科B.综合性学科C.独立性学科D.交叉性学科3.关于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C)A.二者的研究目的相同B.刑法学为犯罪学研究提供素材C.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D.犯罪学为刑法学提供理论坐标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主张是(A)A.自由意志论B.功利主义理论C.天生犯罪人论D.社会防卫理论5.加罗法洛认为杀人犯罪属于(D)A.法定犯罪B.地理犯罪C.历史犯罪D.自然犯罪6.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犯罪学研究起步时迫切需要治理的犯罪是(C)A.经济犯罪B.女性犯罪C.青少年犯罪D.流动人口犯罪7.菲利的研究是典型的(A)A.实证研究B.人文主义研究C.思辨研究D.批判主义研究8.官方犯罪统计不能解决的问题是(D)A.犯罪主体分类B.犯罪空间分布C.犯罪明数D.犯罪暗数9.我国犯罪学家严景耀扮作罪犯深入到监狱中参与观察,写成博士论文《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这种资料收集的方法是(D)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10.“违反社会规范并损害社会秩序,应当受到规范处罚的行为”是(C)A.刑法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B.犯罪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C.社会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D.刑罚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11.将犯罪人划分为初犯、偶犯、惯犯、职业犯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A.反社会程度B.组织形式C.动机形式D.情绪状态12.社会学研究犯罪行为的目的是(D)A.揭示犯罪现象B.探讨犯罪原因C.发现社会运行规律D.维护社会运行秩序1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势称为(C)A.犯罪数量B.犯罪类型C.犯罪规律D.犯罪特点14.世界各国的犯罪数据主要来自于(A)A.警察部门B.起诉机关C.矫正机构D.审判机关15.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犯罪高峰期的犯罪特点是(D)A.新滋生的犯罪分子居多B.流窜犯罪居多C.经济犯罪猖獗D.流氓犯罪活动猖獗16.创伤后应激性障碍属于(B)A.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B.被害人的心理特征C.被害人的生活方式特征D.被害后果特征17.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或承担了被害后果,可将其划分为(C)A.机会性被害人和状态性被害人B.暴躁型被害人和纵欲型被害人C.既然被害人和潜在被害人D.直接被害人和间接被害人18.被强奸后的女性容易发生的“恶逆变”角色转换类型是(C)A.认同型B.防卫过当型C.堕落型D.双重角色型19.当代古典犯罪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之研究重心在于(B)A.犯罪人的犯罪倾向B.犯罪的机会C.犯罪结果的诱惑力D.刑罚威慑20.迪尔凯姆提出的著名理论是(C)A.精神分析理论B.人格障碍理论C.失范理论D.遏制理论21.关于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表述正确的是(B)A.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年人B.所有的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C.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强有力可能导致犯罪的发生D.个体对于法律的道义合法性具有更坚定的信念可能导致其更多地参与犯罪活动22.刑罚的特殊预防对象为(D)A.危险分子B.不稳定分子C.犯罪被害人D.犯罪人23.属于非监禁性保安处分的措施是(A)A.限制居住B.监护隔离C.少年保护D.强制劳作24.刑事司法对策最关键的环节是(C)A.确立合理的刑事诉讼理念B.保证侦查的合理性C.增强量刑的合理性D.允许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实现个别公正25.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始于(C)A.1999年7月B.2003年7月C.2009年7月D.2010年7月26.我国监狱在改造罪犯过程中会根据年龄、性别、犯罪性质、人身危险性等对罪犯实行分类管理、分别处遇,这一做法体现了罪犯矫正的(B)A.人道化原则B.个别化原则C.教育化原则D.社会化原则27.西方国家监狱的罪犯心理矫治程序中,选择治疗方法之前需要(A)A.进行心理评估诊断B.制定矫治计划C.实施矫治活动D.追踪治疗效果28.提出“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犯罪预防理论的学者是(B)A.龙勃罗梭B.李斯特C.加罗法洛D.萨瑟兰29.对犯罪“特殊预防”内涵理解准确的是(B)A.采用特种手段B.针对特定对象C.针对特定区域D.通过特殊程序30.与美国相比,日本犯罪预防的成功经验是(D)A.严格限制境外人员入境B.严厉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C.严格进行社会面控制D.严格限制非法拥有枪支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东师《犯罪学16秋在线作业2
东师《犯罪学16秋在线作业2东北师范⼤学东师犯罪学16秋在线作业2⼀、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不属于根据⾏为侵害法益性质的不同,⽽划分的法定犯罪现象的是()。
A. 侵害个⼈法益B. 侵害社会法益C. 侵害国家法益D. 侵犯组织法益正确答案:2. 4.如下,哪⼀个不是社会化存在的特征()。
A. 社会互动过程B. 个性形成理论C. 社会⾓⾊形成D. 再社会化正确答案:3. 以下哪⼀选项不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因素()A. 经济因素B. 失业与流动⼈⼝问题C. 腐败现象D. ⽂化因素正确答案:4. 在流动⼈⼝所犯罪⾏中所占⽐例最⾼的是()A. 财产型犯罪B. 暴⼒型犯罪C. ⿊社会组织型犯罪D. ⼈⾝危害型犯罪正确答案:5. 从作案⼿段来看,暴⼒犯罪不具有()的特点。
A. 突发性B. 残酷性C. 团伙6. ⾸次提出“犯罪学”这⼀概念的学者是()。
A. 杰⽴⽶·边沁B. 切萨雷·贝卡利亚C. 亨利·麦凯D. 保罗·托⽪纳尔7. 如何构建⽹络伦理,确⽴⽹络道德规范()A. 树⽴安全观念,提⾼安全意识B. 提⾼计算机⽹络的管理、监督⽔平C. 使⽹民了解什么⾏为是犯罪,什么⾏为是违法,进⽽形成正确的⽹络道德观,并以此指导⾃⼰的⾏为达到⽹络⾃律D. 健全和完善计算机安全与犯罪法律体系正确答案:8. 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的、⽬的在于挽救未成年⼈的犯罪预防的⽅法是()A. 保护性预防B. 疏导性预防C. 堵塞性预防D. 控制性预防正确答案:9. 3.以下哪个罪名不是有组织犯罪()A. 参加⿊社会性质组织罪B. 盗窃罪C. ⼊境发展⿊社会组织罪D. 包庇⿊社会性质组织罪正确答案:10. ()是最原始最典型的性犯罪⽅式,⼀直是刑罚惩处的重点。
A. 通奸B. 强奸C. 聚众淫乱D. 卖淫正确答案:11. 我国未成年⼈犯罪的年龄范围是()A. 14周岁⾄16周岁B. 14周岁⾄18周岁C. 12周岁⾄18周岁12. 中国内地的带有⿊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多是由()犯罪演化⽽来的A. 下岗⼯⼈年B. 团伙年C. 农民年D. 流动⼈⼝正确答案:13. ()是指犯罪⾏为⼈运⽤各种⼿段⾮法占有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对社会治安秩序构成严重影响的犯罪⾏为。
东师大学犯罪学18秋在线作业3-1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18秋在线作业3-1
作业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如下哪一选项不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A限制流动人口
B促进城市化建设与推动农村经济化改革并举
C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并重
D强化基本培训辅导
【答案】本题选择:A
2、()是预防犯罪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
A统计调查
B犯罪现状
C犯罪预测
D犯罪对策
【答案】本题选择:C
3、性犯罪主观因素的驱使不包括:()
A思想意识因素
B社会意识因素
C生理因素
D心理因素
【答案】本题选择:B
4、从作案手段来看,暴力犯罪不具有()的特点。
A突发性
B残酷性
C团伙
D冒险性
【答案】本题选择:C
5、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大多以()为主
A精密型
B脑力型
C临时型
D粗放型
【答案】本题选择:D
6、城市流动人口的人员成分大多是()
A农民
B白领
C服务员
D工程师
【答案】本题选择:A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犯罪学考试题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犯罪的“标签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K·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泽尔**答案:B**3. 犯罪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结构中的哪些因素导致的?()A. 社会不平等B. 社会道德沦丧C. 社会文化冲突D. 社会经济危机**答案:A**4.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获得的。
A. 遗传B. 模仿C. 环境影响**答案:B**5. 犯罪学中的“犯罪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因为()。
A. 犯罪动机B. 犯罪机会C. 犯罪能力D. 犯罪倾向**答案:B**6.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强调()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作用。
A. 社会规范B. 法律制度C. 道德观念**答案:A**7. 犯罪学中,犯罪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的结果。
A. 社会不平等B. 社会冲突C. 社会矛盾D. 社会压力**答案:B**8.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生物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与()有关。
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心理因素D. 文化背景**答案:A**9. 犯罪学中,犯罪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的冲突。
A. 意识与潜意识B. 自我与超我C. 本我与超我D. 本我与自我**答案:C**10.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文化偏差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
A. 社会文化差异B. 社会文化冲突C. 社会文化认同D. 社会文化适应**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犯罪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控制D. 犯罪惩罚**答案:ABC**2.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包括哪些要素?()A. 观察学习B. 模仿行为C. 强化机制D. 惩罚机制**答案:ABCD**3.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包括哪些因素?()A. 社会规范B. 法律制度C. 道德观念D. 社会舆论**答案:ABCD**4. 犯罪学中,犯罪的“生物理论”涉及哪些方面?()A. 遗传因素B. 生物化学因素C. 神经生理因素D. 心理因素**答案:ABC**5. 犯罪学中,犯罪的“心理分析理论”涉及哪些心理结构?()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犯罪社会学》练习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辩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2、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总结阶段(顺序不能改变)3、调查法;观察法4、格老秀斯;洛克;斯宾诺莎;霍布士;孟德斯鸠;卢梭;潘恩(任填三项)5、芝加哥学派6、严景耀7、犯罪事实;犯罪情况8、犯罪状态;犯罪规律9、功利取向型犯罪;价值取向型犯罪;情感冲动型犯罪;传统习俗型犯罪10、暴力犯罪;环境犯罪;高科技犯罪;公害犯罪11、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12、矛盾冲突论;综合动因论13、唯一性;有限性14、推动作用;暗示作用15、过分溺爱;简单粗暴16、制度层;意识层17、累积性;融合性18、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19、时代性;民族性;群体性20、松散式结构;集团式组织结构21、盗码并机;电信欺骗犯罪22、通讯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反政府的计算机犯罪;商业领域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虚拟犯罪23、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结果多元化24、主体系统;规范系统;手段系统25、物质资源;关系资源26、名誉惩罚;人身惩罚27、罪刑对等原则;刑罚效力原则28、及时性;彻底性29、社会规范30、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二、名词解释1、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刑法学: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根本,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注重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
刑罚学的任务是提出准确的惩治犯罪的原则。
3、越轨行为:所谓越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做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等。
4、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5、犯罪现象:所谓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罪人情况的总和。
6、社会标定:社会标定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社会行为进行社会评定,将某些社会行为评定为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
7、社会谴责:社会谴责是通过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对越轨犯罪行为进行强烈的批评、指斥和反对的一种制裁活动。
8、社会惩罚:社会惩罚是用强制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犯罪人进行某种剥夺,造成犯罪人物质上、精神上的某种损害或者限制犯罪者的人身自由。
9、功利取向型犯罪:功利取向型犯罪:借鉴韦伯社会行为理想类型区分的一种犯罪类型,指罪犯采用违法手段谋取个人或集团的功利性利益的犯罪行为,如金钱和物质等经济利益。
10、刑法效力原则:保证刑罚产生应有的效果,以达到刑罚的效力,这一原则是对罪刑对等原则的补充。
11、逃避亚文化:又称作“退化亚文化”、“逃避现实亚文化”、“出世亚文化”,其文化群成员在遭受挫折时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沉溺于吸毒、酗酒、性放纵等刺激性活动中,以忘却烦恼,抵消挫折感,获得片刻的快乐与满足。
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渐进的、突发的社会变动过程与结果都称作社会变迁。
12、社会控制:社会通过各种规范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过程。
广义的社会控制包括通过各种力量、方式、途径、手段对成员的约束来影响、干预,以使社会形成秩序的过程。
13、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指引起犯罪现象发生的各种因素,即决定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的因素,广义上将犯罪根源、条件、犯罪相关因素全部包括在内。
14、传统习俗型犯罪:指行为人无主观上的犯罪故意,只是遵循传统习俗而背离了国家法律所造成的犯罪。
在转型时期,社会结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迁时极容易发生。
15、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结构,指社会也如地质构造一样,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结构性不平等,是由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所造成的高低有序的社会等级。
三、简答题1、简述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必须坚持唯物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是我们研究犯罪社会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必须坚持辩证的观点。
辩证法是我们研究一切科学的根本方法。
第三,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
要从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出发,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事物本身与环境的关系统一起来进行整体思维。
2、简述社会标签论。
社会标签论认为,从来没有天生的犯罪者,犯罪和其他各种违法行为都是社会创造的,是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被社会自身创制和规定的。
社会标签论认为,越轨、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是社会贴标签的结果。
社会标签论从其对犯罪行为性质的认识中得出相关的几点结论:(1)认为犯罪是一种政治现象。
(2)既然犯罪是一种不合理的标签行为,那么要改造的只能是社会关系要非“犯罪人”。
(3)刑事司法制度恰恰是犯罪行为的最终创造者和实施者。
那么解决社会的犯罪问题呢?标签论提出了两点对策建议:一是尽量使犯罪的社会控制,对策人道化;二是尽量不要干预违法者的生活。
3、简述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是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它对犯罪社会学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各种影响。
犯罪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而在于它处于某种社会“冲突过程”之中,因而被人为地认定为犯罪者。
阶级冲突论又叫“激进犯罪学”、“新犯罪学”或“批判犯罪学”,阶级冲突论的基本理论假设是,社会冲突本质上并不是多元化的群体冲突,而是统治阶级和那些成为刑事司法目标的穷人之间的阶级冲突。
这个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分层社会的透视。
4、简述犯罪社会学关于犯罪原因的基本假设。
1.没有天生的犯罪人,任何犯罪人的形成和犯罪现象的产生,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2.犯罪的原因主要源于该社会的现实环境之中,历史的因素、外部的因素都必须通过这个社会的现实社会结构发生作用。
5、简述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任务。
1. 研究犯罪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这是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2. 研究和发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是犯罪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3. 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途径。
6、简述研究犯罪社会学的理论意义。
1. 研究犯罪社会学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犯罪现象的规律性。
2. 通过开展犯罪社会学的研究还能对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首先是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研究犯罪社会学对于法学,尤其是刑法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4. 研究犯罪社会学对青少年犯罪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简述研究犯罪社会学的实践意义。
1.为国家解决社会犯罪问题,制定刑事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在我国的政法实际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8、简述犯罪的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的社会行为。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这是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这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9、简述政治动乱对社会犯罪的影响。
政治动乱对社会犯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动乱直接导致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功能弱化,使社会治安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导致社会犯罪的急剧增长。
2.政治动乱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从而恶化了抑制犯罪的环境,破坏了社会的“犯罪免疫系统”,导致社会犯罪的增长。
3.政治动乱破坏了政治社会化机制,影响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发挥,导致亚文化向消极方向发展演变,容易催化出各种社会犯罪现象。
10、简述流动人口与犯罪之间产关系。
这种流动状态与匿名状态是容易产生犯罪的重要环境和条件。
第一,外来人口既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又没有被接受为流入地的正式居民,从而使他们处于“失控”状态。
第二,人口处于高度流动状态,使他们容易获得各种犯罪的信息和机会,并容易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11、简述文化对犯罪的一般影响。
首先,文化对犯罪观有很大的影响。
所谓犯罪观,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犯罪的根本看法。
其欠,文化对犯罪的惩罚观也有很大影响。
再次,文化对犯罪的类型和犯罪手段也有一定的影响。
12、简述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主要情形。
(1)受亚文化支配,故意去反抗主文化而导致犯罪。
(2)由于新旧文化共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而使人们不知如何选择,导致人们在严重重的“失范”状态下发生犯罪。
(3)由于群体文化冲突造成犯罪。
13、简述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①有二个以上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成员;②并非一次性的共同越轨犯罪,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③有一定的组织结构;④有一套内部特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14、简述犯罪团伙的变化趋势。
第一,组织程度提高,隐蔽性加强。
第二,犯罪行为趋向严重。
第三,犯罪手段现代化。
第四,更加明显地趋向反社会性。
15、简述社会转型对犯罪的影响。
中国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包括对社会犯罪也有着深刻地影响。
首先,社会转型引起犯罪现象本身的深刻变化。
其次,引起犯罪主体的变化。
第三,导致犯罪对象的变化。
16、简述因特网犯罪的特点。
(1)犯罪的跨国性。
(2)犯罪无现场性。
(3)犯罪危害的广域性、变异性、快速性。
(4)犯罪证据的可修改性。
17、简述网络犯罪的社会治理。
从技术的角度来遏制网络犯罪1.不断完善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系统2.建立和完善预防犯罪网络。
从法律的角度对因特网的预防措施主要有:1.刑事侦查系统。
2.刑事审判运作。
3.完善打击网络犯罪的立法体系。
18、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简述社会保障的控制作用。
第一,社会保障作为社会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通过干预社会分配过程,调整社会分配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减缓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的现象,以实现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社会保障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可以减少以至消除那些,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发生的犯罪行为。
第三,社会保障在社会改革过程中,对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减少改革中所特有的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9、简述社会制裁的主要功能。
(1)否定犯罪的功能。
(2)制止犯罪的功能。
(3)惩罚犯罪的功能。
(4)威慑犯罪的功能。
(5)引导社会行为的功能。
(6)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20、简述社会惩罚的作用。
(1)通过严厉惩罚,使犯罪者感受到刑罚带来的痛苦,形成某种恐惧印象,遏止其犯罪行为,同时也使犯罪者感到犯罪行为的得不偿失,从而放弃犯罪行为;(2)通过严厉刑罚,使被害人得到安慰、平息民愤,同时也使其他社会成员受到教育,明辩罪与非罪的界限,杜绝其他人的犯罪行为;(3)通过严厉的刑罚,把严重的犯罪分子关押起来,可以强制他们接受社会的教育改造,完成再社会化过程,使之转变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重新回到正常社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