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策略及路径选择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策略及路径选择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策略及路径选择作者:陶然胡增芳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9期摘要:马鞍山作为一个因钢设市、工业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以钢铁行业为支柱的经济面临核心企业巨额亏损、全市经济增速下滑、职工再就业的困境。

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仅为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和强大动力,更为困境中的马钢和该市经济发展带来转机。

针对当前优化供给侧结构的契机,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产品结构都应调整适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9.0081 马鞍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马鞍山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长三角经济圈顶端,是一个以钢铁行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资源型城市。

1953年,这里炼出了新中国华东地区第一炉铁水;1958年,这里诞生了第一炉钢水、轧出了第一根钢材。

自此,这座城市被称为“钢城”。

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马鞍山钢铁集团支撑了马鞍山工业的一片天,曾经是安徽省产值最高的国有企业。

该市規模加大的产业都离不开马钢,到处都有马钢的影子。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马钢集团的产值占马鞍山的GDP比重高达6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左右。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鞍山市GDP持续两位数高速增长,居民人均GDP、居民平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安徽省首位。

1.1 马鞍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

该市经济发展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诸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布局不合理、缺乏新的增长点等情况日益突出。

从总体上看,马鞍山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呈现出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较大,第三产业占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偏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创新之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创新之路

2 0 1 6 年上半年 , 政策宽松趋 于稳定使得各类需 求集 中释放 , 推动 了房地产市 场的整体 高位运行 , 二线及周 边城市 商品住宅 成交量轮 番上涨 , 但
( 一) 发 展 新 兴 产 业 及 传 统行 业 转 型 产 生 新 资
金 需求。当前我 国处 于前期刺激政策 的消化期 , 供 给侧 结构性 改革 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为 目标 , 为商 业银行支持 实体经济 拓宽 了空间 。政府也 明确提
出了要 大力发展《 中国制造 2 0 2 5 ) ) 五大工程 、 十大领 域中的产业 , 此类 产业在 发展初期都会有大量 的信 贷资金需求 , 这是商业银行市场拓展的 良好契机。 ( 二) 居 民消 费结构升级 对商业银行服 务产 生 新需求。目前我 国人均 G D P 在7 5 0 0 美元左右 , 从西 方发达 国家经验来看 , 当人均 G D P 达到 8 0 0 0 美元左 右, 居民消费结构将会从 生存性 消费转变为发展型 消费 。伴随人均收入的提 高 , 居 民消费也会进一步 向多样化 、 个性化转 变 , 这对 商业银行开发各 类新
伴随我 国宏观经济进人新常态 , 需求端的持续 刺激对经济增长收效不佳 , 供给抑制成为阻碍经济 长期 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 因素 。在 “ 三期叠加 ” 的复 杂形 势下 , 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 , 是“ 十三 五” 时 期 调整经济结 构 , 使要 素实现最优 配置 , 提升 经济 发展质量和数量的重大战略举措 。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 , 商业银行应清醒
长质效 的重大战略举 措。培 育创造新动力和新供给 , 积极对接“ 去产 能、 去库存 、 去杠杆 、 降成本 、 补短板” 五
大任务 , 是商业银行实现创 新转型升级和科学稳健发展 的必由之路。

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系统金融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系统金融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系统金融风险研究作者:李文超赖旭宏曾路明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9期摘要:2016年,中央顺势提出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其流动的血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改革与风险并存,本文从不良资产处置、利润增长和自身改革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风险,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金融风险Abstract: In 2016, the central homeopathic proposed to "To; produce capacity, to destock,to leverage, lower the cost; and fill short board" as the focus of the supply side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which purpose is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correct the distor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elements, improv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sustained and health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conomy,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the flow of blood, in the supply side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plays a vital role. However, the reform and risk coexi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risks from the aspects of non - performing assets disposal,profit growth and self -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Systematic Financial Risks一、引言(一)供給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施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在 1978 年至 2011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9.9%。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

谈商业银行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当前,中国经济中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而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矛盾突出,表现为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体制机制束缚供给结构调整,生产要素难以向有效需求领域配置,新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15个字构成当前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补充供给短板等具体方面。

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基本职能.从历史上看,银行是随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而生,并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决定了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全球历次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商业银行只有立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防控风险。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金融改革实践告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必须要把握实体经济领域的真实需求,不断优化实体经济领域的要素配置,才能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自身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正经历换挡期、阵痛期和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金融资源的支持;二是支持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改革深化;三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特别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商业银行的使命和责任.商业银行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同时修炼内功,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立足当前,助力供给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6年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其目的就是将宝贵的资源要素从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理顺供给端,提高有效供给。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方式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方式

3 0
居 民投 资需 求 。 对 于供 给侧改 革涉 及 的新 兴 投资领
产 业 发 展 道 路 。 商业 银 行 要 紧抓 地 区产业 调 整 机
域, 也可 以通过银行投资产 品进行引导 , 满足资金
投 资效 率 需求 。如 推 出环保 相 关理 财产 品 , 积 极 引 导 居 民购买 , 助力 国家产业 升级 。 ( 二) 深化 供应 链金 融发 展 , 大力扶 持 中小微 企
春笋般涌现 , 急需 资金支持 ,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
新贷款产品, 解决非固定资产抵押贷款问题 。
( 三) 资 源配置 效率 不 高。
商业银行伴随着增长速度下降 , 资产质量 隐藏 的风险也逐渐暴露 , 不 良贷款率上升客观上因为经 济整体不景气影响, 主观看相当一部分投向了产能 过剩 、 夕 阳落后产业 , 造成投资 回报率低甚至损失 。 在国家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结构性调整 中, 商业银行 要研究信贷资源投向问题 ,紧跟 国家产业政策走 向, 走 绿色 可持续 发展 道路 , 提 高资本利 用效 率 。
下 积极 寻求 战 略转型 , 但 产 品主要 集 中于 基础 需 求 层面, 创新 能 力还有待 加强 。
( 二) 贷款 模 式单一 。
国家层面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更多从实 现资源有效配置 、 提高生产效率 、 推动技术进 步等 方面展开 , 充分挖掘内生动力与增长潜力 , 转变传 统 高投 入 、 低产 出 、 高消 耗 、 低 效 率 的粗 放 型发 展模 式, 从注重速度 、 总量调整为注重质量 、 效率 , 激发 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 加大对低效 、 无效供 给的淘汰力度 , 一方面鼓励扶 持新兴 、 绿色环保 、 中高端供给 ,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 展。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 。 与我 国经济发展轨迹类似 , 我国银行业经过十 多年高速发展 ,也在近几年出现 明显的增长拐点 , 增速下滑至个位数 ,有些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 , 不 良贷款率攀升创历史新高0 服务 国家供给侧改革不 仅 是金融 业 应有 的责 任 担 当 , 也 是一 次难 得 的重 大 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要紧紧围绕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契机 ,积极寻找与产业结构升级契合 的增长点 , 优 化金融资源配置 , 实现 自身发展 的转型升级 , 为可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融资难 融资贵 税费高 交易成本高 保险费高 医疗费高 水电物流费高 中介费多
27
28
29
3、供给侧改革的五大政策
五大政策要求:
• 宏观政策要稳 • 微观政策要活 • 产业政策要准 • 改革政策要实 • 社会政策要托底
3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政策方面
• 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理念,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领 域精准发力,用足用活政策“工具箱”;
口排全国第20位,与经济总量排位不相称;2015
年非公经济增加值1.7万亿,广东超过5万亿;
2015年全省金融产业增加值1156.5亿元,占
GDP4%,全国平均水平占比8.5%,重庆达到9%、
湖北达到5.6%
19
20
制造业去产能:方式、风险、机遇
去产能的方式 行政命令+兼并重组+市场淘汰
去产能的风险
英国金融模式 (德国、日本)
美国金融模式
农业经济 贸易经济
商业银行模式—传统金融
工业经济 信息经济
投资银行模式—现代金融
中国金融模式 (?)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信息经济
互联网金融模式—未来金融
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没有企业证券化就没有现代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的基石,没有互联网金融就无法主导未来金融
“降成本” “补短板”
全省企业缴存的”五险一金”占职工工资比重高达
39%;企业物流成本占采购成本的40%;企业税费与
财全务省费有用区负域担经重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
融经济四大短板:2015年全国百强县,我省仅有
长、浏、宁、醴4县(市),江苏有26个、山东有
21个、浙江有18个;我省出口排全国第18位,进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和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结构,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市场变化的需要。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展开工作。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研发和推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等。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等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向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型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金融资源之间的流动性配置,鼓励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共赢,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增强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注重减少金融风险的传导、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四,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业务,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创新。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密切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参与金融监管创新,推动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创新。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银行自身要深入学习政策内涵,注重银行自身业务与服务功能的调整,做好风险防控管理。

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及对策角度出发,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工作方面明确提出了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降成本与补短板等工作任务,由此达到银行资金的整合运用来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开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近年来的工作发展方向,需要充分认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特点,符合政策导向开展商业银行的工作,才能保证银行本身的稳定前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供给侧改革从其经济理论上来说,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甚至要在某些经济领域中退出政府干预行为,让市场发挥主体调配功效。

其次,注重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多运用减少供给方面的税费成本来促使创新创业的发展,让市场更具有资源运用调配的活力,减少政府介入的负担。

我国政府倡导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于我国当下内外部环境条件所影响,整体氛围不适宜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的动力整体需要有效的改变,传统依靠人口红利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推动效益已经不再明显,甚至出现了“刘易斯拐点”的状况,整体的经济体制改革存在较大的突破困境。

由于整体的传统经济发展动力已经到了顶点,甚至有下滑趋势,由此需要提供更多新的增长点来拉动经济发展,由此也促使政府大力推广创新创业的进行。

传统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价值也在逐步地减弱,市场经济的氛围日益浓厚,整体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大,市场运行的整体规则与市场意识已经开始逐步受到人们普遍的共识,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可行性,具有较大的活跃效果。

而传统采用宏观调控手段的管理方法在实际的市场经济作用中收效甚微。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信贷产品种类,不断扩大信贷规模,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信贷风险的加剧。

如何有效地防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保持合理的信贷增速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控中应该始终保持合理的信贷增速。

对于控制信贷规模,关键在于要保持信贷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相适应,避免信贷增速过快造成风险过高的局面。

合理的信贷增速能够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

二、严格控制贷款标准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时应该严格控制贷款标准,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银行应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控制与核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记录,避免出现不良贷款。

其次,应该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贷款方案,并加强对贷款的管理和监管。

最后,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科学评估贷款风险,为贷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三、控制贷款用途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应该加强对借款人资金用途的核查和控制。

贷款用途应该明确,合法合规,防止出现风险点。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强化贷后管理,及时了解借款人使用贷款情况,并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类管理,有效避免风险的扩散。

银行创新产品时应该注重风险管控,对于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产品持开放态度,对于风险较高的产品则应该谨慎评估和筛选。

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设立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掌握风险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加强信贷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严格控制贷款标准,控制贷款用途,加强风险管理等,以有效化解信贷风险,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推进供给侧改革银行当_精准发力_

推进供给侧改革银行当_精准发力_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6年/2月/19日/第B03版评论推进供给侧改革银行当“精准发力”李放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大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银行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支持银行发展的各项红利已经开始逐渐消失:一是经济红利减弱。

整体经济增速趋于放缓,持续多年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遭遇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的瓶颈,传统部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二是制度红利消失。

随着民营银行获批速度的加快,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渐放开,原有的牌照红利不复存在。

三是成本优势不再。

存贷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着商业银行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挑战,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上述变化对银行的要素效率提升、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提出了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政府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从而扩大消费需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调整变化时期,商业银行更需主动作为,从以下几方面做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撑。

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果断退出被落后产能及僵尸企业占用的信贷资源。

大量落后产能的存在,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回落,好企业的效益和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削弱了行业竞争力。

因此,商业银行应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将信贷投向锁定新兴和创新领域,真正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还要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积极参与化解房地产库存。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支持力度。

对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信贷授信到融资价格上给予适当优惠。

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助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支持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稳健发展。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钟瑶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3期钟瑶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7-0004-03一、引言2016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下降至6.7%,连续7年GDP增速的下滑表明我国经济已步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发展阶段。

鉴于此,中央政府实施了供给侧改革战略,改革的推行必将依赖于稳定的金融支持,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要素市场的核心,必将在改革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应正逐渐丧失,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的组织效率与服务水平低下,越发难以满足客户不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深化改革,重视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及优化经营管理模式。

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还将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开展。

基于此,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背景下存在的弊病,并从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探究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最后为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二、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所谓供给侧改革,不同的学者对于其内涵有不同的见解。

李稻葵(2015)认为,其是由政府引导的旨在解决生产领域普遍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1];李佐军(2015)指出,供给侧改革从供给侧入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以解决产业的结构性问题[2];林卫斌、苏剑(2015)指出,供给侧改革即实现供给侧方面的生产要素高效组合与优化配置[3];林毅夫(2016)强调,供给侧改革应当以增加短板产业的投资为基础不断增强社会总需要,从而改进供给结构的不合理之处[4];龚刚(2016)指出供给侧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要不断优化供给侧的生产能力[5];贾康、苏京春(2016)指出,供给侧改革应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向较高水平的“升级版”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增长路径转变[6]。

笔者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或生产端着手,依靠新型技术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创新绿色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作者:吴亚君来源:《财讯》2016年第09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也已经告别过去高增长、高息差、高利润的时代。

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持续调整业务结构,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推进深化改革以及转型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鄢红兵在其文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重大发展。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从需求侧发力刺激经济的政策效果逐渐减退。

这一现实反映出当前面临的不是短期周期性的外部冲击,而是中长期结构性的内部压力。

与此同时,需要强调的是: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两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困难状况不仅是由供给端造成的,需求端同样存在问题。

因此,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两端同时发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稳健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宏观经济的调控思路由注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商业银行是金融的重要支柱,因此,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应当把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作为目标,更好地去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担当重要责任,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试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试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引言当前,我国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目前经济增长面临的瓶颈问题,政府提出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其中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出发,探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的变革和调整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深层次、系统性的经济政策体系的建立。

通过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供给,从而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改革。

此次改革以减少无效供给和扩大有效供给为核心,以改善产业结构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主要包括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改革四个方面。

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其中包括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大影响。

供给侧改革将推动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而带动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这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结构和方向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的支持。

供给侧改革将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将使得行业结构不断优化,相关的信贷风险也会发生变化。

供给侧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信贷市场过于依赖抵押担保和贷款担保,导致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和抵押贷款。

这种情况下,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将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信贷业务中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和违规担保行为,导致信贷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控。

由于缺乏全面的客户信息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难以全面、透彻地了解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从而导致信贷风险难以预防和控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_曹国华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_曹国华

金融论坛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为市场诟病。统计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仅为 1% ,但占有金融资源的达 65% , 银行 业对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不及 5% ,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54% 的水平,而且低 于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约 25 个百分点,以大型化、 集中化为表现特征的银行资源供给结构与 小型化、分散化的民营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相匹配 ,严重阻碍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发挥。 5. 同业竞争压力和综合经营能力提升压力 。 当前, 银行业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互联网金 融、民间借贷、资本市场、民营银行等市场主体逐步分流了商业银行客户和业务 ,金融脱媒问 题日益严峻,在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变化趋于稳定的情况下 ( 见图 3 ) , 社会融资多元化趋势明 显 ( 见表 1 ) 。同时,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更加丰富多样, 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加 快 ( 见表 2 ) ,已经直面资本补充、核心人才、 业务来源等的能力的考验。 另外, 当前商业银 行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负债成本上升,资本管理能力也面临考验。
[3 ] [4 ] Laeven and Valencia 的研究认为,银行危机前经常出现信贷快速扩张 。 Reinhart and Rogo[6 ] ff,Kindleberger 等认为,过度举债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进而导致银行危机; [5] 另一些国外学 [2 ] [1 ]
者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提出了银行风险的原因 , 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具有正向相关关 系。例如,Clair 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信贷质量的分析就表明了这一点 。 国内部分学者研究 了金融自由化的国际样本,有些认为自由化将加快银行的风险投资并加大经营风险 ,比如尹雷 等的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加大危机概率, 有些则认为受 “风险转移效应 ” 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整体经营风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 在对利率市场化风险与银行风险研 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进一步考察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问题 。唐兴国等从预算软约束的角 度分析了我国高额不良贷款的原因 ,认为不良贷款化解的关键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完 善金融市场环境,做到预防与化解并重。 王恕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管理的国际经 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内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将面临资产质量管理的重大挑战 ,必须 要进一步创新风险防控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 。

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使命与对策详解

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使命与对策详解

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使命与对策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形态提出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研究商业银行怎样才能满足供给侧改革的新态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对策1 引言今年初,我国银行业监管协会的会议要文中提出,要重点解决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补短板这几大重点任务,推动银行资金支持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明确供应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把握供应侧的重点和改革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常态的改革。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增长并不均衡,当前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商业银行的转型来说是一个机遇,应当明确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良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所以,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积极培育新的供给和创新的动力,既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和保持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宏观经济供给方改革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1 对商业银行供给端的影响首先,资本工具创新为商业银行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过去,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次级债、可转换债券,这占绝大多数次级债资本。

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次级债,风险无法分散,在新的监管要求下,被认定为不合格的资本。

现在,随着创新资本工具的引入,包括两个资本债券、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资本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并可以避免资本市场融资的影响。

根据新华网的相关新闻数据整理,2008-2015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已发行了两种资本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等形式的资本,主要是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进行的。

其次,利率下行趋势催生更多理财产品需求。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存款利率的逐步下行通道,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中央证券登记处和清算公司全国银行业金融信息登记系统的数据,发布了近三年来中国银行金融市场年度报告,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在银行业的数量、产品数量和募集资金数量都在迅速上升.2。

浅析银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浅析银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提升。
标与约束不相容的问题 , 以企业高速成长所带来投 资收益对债务l 生 融资进行风险补偿 。 投贷联动业务 可加速政府创新驱动战略的部署和实施 , 并且有效
4 2 全 里 ±茎 垫: 堂塑 型
~ 现代金融 2 0 1 6年第 1 2 期 总第 4 0 6 期
二、 银行 业本 身 的供 给侧结 构性 改革
金融机构应该谨慎向产 能过剩 的项 目投放信贷额 度, 防范新的过剩产能产生 , 将 资金资源 由过剩产
能转 移 到符合 产 业 政策 导 向的 战略 新兴 产 业 , 提 高 资金 的运 作效 率 。积极 支持产 能过 剩行 业 的兼并 重 组, 提 高 产业集 中度 , 帮 助企 事业 渡过 难关 。
( 二 ) 支持 新 兴产 业 的发 展 ,适 度 增加 信 贷投
投资牌照的公司协同合作 ,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 ,
控制 总体 风 险 。 2 . 债转 股重 组业 务 。 目前 已经有 多家 商业 银行
正在研究债转股事宜 ,债转股作为重组 的一种 , 意 在 帮助 银行 业抑 制不 良资产 率 。 银 行债 转股 业务 是
将 一部 分债 权 转化 为股 权 ,继 续 持有 并运 作 资产 , 最 后 通过 出售 、 I P O等 方式 退 出 。银 行 业完 全 可 以
放。 银行 的信贷资源应向“ 中国制造 2 0 2 5 ” 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倾斜。 2 0 1 5 年l 2 月2 2日 人 民银 行 正式 发布 公 告 , 允 许 金 融机 构在 银 行 间债 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绿色金融债券的推 出将 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 , 尤其 是中长期绿色信贷的供给。 绿色信贷作为银行主动 负债 的工 具 , 不 仅有 助 于银行 缓 解 传统 业 务 面临 的 下行压力 , 而且能够调整商业银行负债 结构 , 解决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 。 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 的债权产品获得高效 、 低成本 的融资渠道。 ( 三) 创 新对新 兴 产业 的投 融 资模 式 。 1 . 推进投贷联动业务 。银行业应加快推进投贷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
投资与创业
第9期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
孙占男 南开大学
摘 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涌现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方式方法,而且对于 商业银行的转型也具有极大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商业银行内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 型,可以不断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确保商业银行自身金融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本文主 要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展开深入研究,希望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些许帮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影响分析 (一)基于供给侧角度 根据了解发现,央行在 2014 年开始进入降息周期,持 续降低存贷款利率的次数大概在 6 次左右,极大地促进了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处理好资金困难问题。首先,存款利 息的降低,居民可以对资金进行分配,转移到债券股票和 基金等市场,而对于供给端代表的居民存款余额有所降低。 同时,在存贷款利息差距减少的影响下,大大增加了商业 银行经营的资本,收入有所减少。其次,在互联网金融不 断发展的影响下,为新兴金融产品服务消费者提供了极大 的便利,与金融资产的收益性需求相符合,并保证资产良 好的流动性,避免潜在风险的出现。 (二)基于需求侧角度 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大都来自企业的借贷这一 方面,尚未有效缓解经济需求薄弱和产能过剩等现象。而 且国民经济也需要借助扩大内需来带动需求的增长,将产 业结构调整到最优化状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针对供给 侧改革的目标,仍然集中在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企业,主 要是由于这类企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量越来越高。要 想有效处理好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侧问题,必须要从产能 优化这一方面开始着手。 与此同时,基于融资方式比重视角,国内诸多企业大 都实施与商业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所占的比 重并不大,中小企业在获得服务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72016.9经济金融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对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

本文从分析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入手,找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最后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1X-2016(9)-0027-03■ 杨吉峰 肖起峰 刘相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 山东烟台 264000)“供给侧改革”指从供给侧入手,对导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的指定性矛盾进行改革。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也存在不足,商业银行应积极研究,妥善处置四对关系,着力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支持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供给侧改革将强力驱动商业银行选定明晰的转型路径。

虽然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但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一直游走于“大而全”和“小而精”,发展路径模糊。

在“需求侧驱动”的环境中,金融需求单一且旺盛,受益于经济扩张、利差锁定、牌照稀缺等政策红利,商业银行依然取得了良好业绩。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产业调整、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将驱动客户的金融需求更趋多样化,以往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将被全面打破,银行模糊定位下“规模扩张+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各自发展实际,选定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我见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我见

金融视线Financial View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引导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旨在匹配有效供给与消费,以期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于金融端,在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要动力的商业银行,对过往经济模式下经营逻辑的冲击。

过往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的模式驱动下,以要素驱动型投资和成本竞争型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成为主导,并由此决定了整个市场主要的金融需求。

政府和企业方面,多数体现为简单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房地产开发融资和流动资金周转需求;而个人方面,虽然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长期的投资渠道不畅和理财意识不足,个人投资消费仍然以储蓄和保本理财等单一金融产品为主,而信贷需求则大多集中于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和信用卡等业务。

在这种相对单一、需求旺盛的金融环境中,银行处于金融供给的“卖方市场”,借助于利率管制、利差锁定的政策红利,以及业务牌照优势,银行可以稳定地获取超额收益。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原有的经济红利减弱,传统部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原有的制度红利消失,随着民营银行获批速度的加快,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渐放开,牌照红利将不复存在;原有的成本优势不再,存贷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着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瓦解,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传统模式的终结,意味着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加快自身的“产能出清”。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三)加大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新兴产业的支持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都对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消除工作中风险防控的空白点,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是强化风险识别化解。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不断提升风险监测、控制与动态管理的水平,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和早处置。

三是加大风险吸收能力。

商业银行要利用拨备资源仍然充分的时机,进一步扩大资本补充渠道,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持续增强风险消化和风险吸收能力。

四是加大对特殊行业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根据供给侧改革要求,强化对僵尸企业、过剩产能、落后行业的风险防控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稳步退出;同时,在新进入部分行业、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强化风险防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 [篇2]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可控的渐进回落状态,作为社会资金供给主体的商业银行,应当清醒地判断当前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着力提高银行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

近期,南阳分局对辖区银行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一)当前商业银行产能相对过剩银行产能过剩的表现是日渐高企的存差和日趋低位的存贷比,截止7月底,全市银行业存差由十年前的226.84亿元,达到了当前1516.84亿元。

存贷比由十年前的67.76%降至当前53.62%。

与此同时,同期资产规模扩大了8倍多,达到了3867.78亿元,存差高企导致:一是存款外流。

二是提高了社会资金成本。

三是资金脱实就虚,向非信贷领域快速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改变过往基于需求侧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提升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经营理念和文化的转变、产品和服务模式的专业创新、管理和生产组织机制的变革,增加有效的金融产能供给、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最终完成银行的变革发展转型,并为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和中国经济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整体思路
考虑到供给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国家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解读,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同样需要深刻理解这一内涵,围绕中央对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目标,着力提高银行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将行动落实在银行经营的几个重要方向上。

一是大力矫正过往模式下的金融资源配置扭曲。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逐步降低“两高一剩”“僵尸企业”这些落后行业和过剩产能对于信贷资源的占用,大力支持产业升级和并购重组;发展债务融资工具和资产证券化,降低融资成本和杠杆率;加大对于新兴产业、居民生活服务、创业群体、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与经济转型方向一致,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流动,助力经济转型,优化资产结构。

二是深度挖掘新形势下的客户需求变化,通过高适配性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提升,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产业融合与技术升级的变革,要求银行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加速从注重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和有形服务,向提供适应产业跨界竞争的顾问式、融智式、互联网式的解决方案转变,满足新经济形势下客户的全资产负债管理、财富管理、资本运作、创新孵化、产业链组织和交易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咨询与撮合、数据分析、信息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高层次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

在技术层面,银行需要拥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变革和商业逻辑革命,全面建设和提升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在商业模式上,银行应当建立“跳出银行做银行”的思路,建设综合金融、产业协作的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提供具备行业针对性和客户适配性的高级解决方案,深度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链分工与协作,并通过科技支撑以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需求层次。

三是不断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前线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强大的协同能力和支持保障体系,实现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质效提升。

银行需要对过往简单基于业务本位的条线或矩阵管理进行优化,探索建设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具备灵活机制和协作能力的管理架构,实现对于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协同效应;需要储备具有专业素质和跨界视野的行业金融解决方案人才,优化前中台一体化的营销服务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强大专业的规划引领机制、正向引导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素质过硬的支持保障体系。

唯有如此,才能使行业生产关系满足解放生产力的要求,提质增效,充分释放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持续提升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竞争力,在策略管理、金融工具、创新机制、内控管理、技术运用等方面,逐步与国际先进银行与监管标准接轨,实现银行业本身的产业升级。

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对内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融入全球竞争、实现高水平双向开放、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国际接轨都是应有之义,要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再分工中的发展需求、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都需要持续提升银行的现代化竞争力,使金融供给和管理水平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布局与节奏
推动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形势下,银行经营者所作出的全新探索和尝试。

需要在规划中“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全面考虑银行的资源禀赋和内外环境,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策略;需要在实施中科学决策、系统引导、把握节奏,“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既要从上到下实现思想和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要激发市场端的供给活力和服务水平,更要通过中后台的管理变革和机制优化,形成集成化、系统化的整体作业模式,为银行供给侧改革的真正落地铺平道路。

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和服务文化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应当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理解银行供给侧改革对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市场新常态,增加紧迫感和使命感。

应当加快实现买方市场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改变过往以产品、业务为中心,分割服务和管理的理念。

建立以客户需求、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为准则的评价机制,营造“全员为客户服务”的良好氛围。

只有真正尊重和理解了客户的真实需求,才能创造出高度适配的金融供给,提高客户黏性和释放有效需求,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形成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激发市场端的供给活力和服务水平
探索尝试通过事业部制改革、分行特色化转型等方式,紧跟产业和区域政策方向,进一步贴近行业和区域经济,建立专业化的行业金融专家队伍,聆听和挖掘客户深层次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和专业咨询,设计符合行业特性、企业特点、客户特质的金融解决方案。

在边界清晰、激励政策合理的前提下,适度激活事业部、专营机构、分行间的良性竞争,通过科学机制和队伍建设来激发前端的服务热情和创造力。

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经过筛选的新兴产业,事业部或专营机构可以在充分运用传统银行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实践创新思路,进一步发掘产业链价值和增强客户黏度,发挥供应
链金融等业务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优势,沿着交易链条衔接相邻供应链,升级到产业链金融服务,深刻把握产业链交易行为和盈利模式,以金融工具促进产业链盈利能力优化,帮助产业链提高商业价值。

对于定位于区域特色经济服务、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平台的分行,可以针对区域性行业特点和居民收入结构、金融需求设计金融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优化产业链和引入交易伙伴,实现对地方型支柱产业链的深度介入和扶持,联合PE产业基金等实现经营性资本介入;帮助个人实现符合区域经济特点、客户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支持和创业性金融支持。

实现中后台的管理变革和机制优化
推动银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一环,在于改变过往以前线关系型为导向、缺乏规划和主动供给能力的业务模式,这就需要提升中后台的决策效果、规划能力和服务水平,在管理和激励考核方面建立符合银行供给侧改革要求的生产关系,最终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强大专业的规划引领机制、正向引导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素质过硬的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在发展方向上,总行应集中精力管理中长期策略,以大的政策导向和考核导向引导经营单位,提高决策协调、规划支持、行业和客户研究、金融产品支持能力,在战略性产品和创新商业模式上对前线予以灵活支持;适度向经营单位下放创新权限,鼓励其在总行业务框架下自主创新,高效应对市场变化;建立经营单位反映市场信息或商业模式的常设渠道,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动态;在总行和经营单位间建立对于“特殊商机”的反映通道,第一时间反映市场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最新发现的市场需求和机会,并建立专门通道对其进行特殊讨论和处理。

在考核激励上,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学习和借鉴互联网时代的组织规则和人才观念,优化现有的组织形式和激励方式,改变单一的规模考核和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方式,构建以人为
本、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规律的人才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和企业认同感,通过绩效和人文管理结合,激发从业者的内生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