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合集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一、是什么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

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

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

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

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

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

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供给侧改革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4]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

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引言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其目的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主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主题,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和意义。

二、主要内容1. 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调整产业结构。

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大量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传统产业的比重,增加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

2. 供给质量提升传统的供给侧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过剩、质量不足。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提升供给的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附加值,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政府职能转变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政府的作用需要转变。

传统上,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健康的经济发展。

4. 资源配置优化有效的资源配置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过去,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重要意义1.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2. 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进行探讨。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指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核心,深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改革。

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1. 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至城市,农业人口减少,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 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日益增加,需要从数量扩张型的农业向质量提升型的农业转变。

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我国农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需要推动农业供给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保供水平。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粮食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量和质量: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够促进农产品产量提高和质量提升,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改革,推动农业供给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和农产品加工结构等,提高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3.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与举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 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达标。

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适应性。

4.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1.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设施改造。

供给侧改革名词解释

供给侧改革名词解释

供给侧改革名词解释引言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政策方向,旨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本文将对供给侧改革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一、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供给侧改革,简称“供给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改革供给侧的结构和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变革升级的一种改革措施。

它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引导经济发展朝着以质量为中心、效率优先的方向转变。

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1. 快速经济增长背后的供给侧矛盾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能力过剩、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

2. 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要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动力转换加速。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供给侧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解释和介绍。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目标是优化供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等。

2.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和手段,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

重点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等。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主要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和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

4. 促进供给体系协同发展促进供给体系协调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各个供给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和互动发展。

具体包括优化供应链、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矛盾和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

本文将对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矛盾1.经济增长放缓但结构性矛盾凸显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时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时期。

与此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不顺畅、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

2.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沿海地区相对较发达,而内陆地区则相对落后。

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内部的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

3.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表现在钢铁、煤炭等行业。

与此需求增长放缓,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种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会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以上三个方面的矛盾,都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以供给侧为重点,以改革为主线,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

其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供给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这样可以促进现代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2.推进创新驱动,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从依赖资源驱动向依赖创新驱动的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什么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

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将经济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穿新领域,真正启动内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即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的结构调整与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

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当以推进上述三大结构调整为重点。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其次,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

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

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适应和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

最后,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三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读懂宏观经济专题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读懂宏观经济专题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
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 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消费潜力难以释放,供给侧调整 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 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 的现象。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超过1.2亿人次,境外 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 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测算,我国 全要素生产率从1995年到2009年 间从3.9%下降到了2011年到 2015年间每年3.1%。 照此趋势,“十三五”时期全要 素生产率会降到2.7%。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要素的进化
二要素价值论:财富的价值源泉是劳动和土地。 威廉・配第“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则为财富之父”。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三要素价值论: 土地、劳动、资本都是财富的源泉。 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要素价值 论,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经营管理。 20世纪后,发展为五要素价值论,即:劳动、土 地、资本、技术和管理。
读懂宏观经济
专题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内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探索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取向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 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要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 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 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 了全链条部署。

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和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大改革。

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促进供给侧创新和扩大内需等方面的措施。

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等措施改善供给条件,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与之相对的是过去的需求侧管理,即只注重拉动需求,而忽视了供给方面的问题。

过去长期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包括生产能力过剩、创新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包括三个层面的改革内容。

一是优化供给结构,主要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改善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成本等手段,打破既得利益,增加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法律法规的支持,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退出,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具体目标包括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

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套政策。

首先,需要深化改革,包括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其次,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时,还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

最后,需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分析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分析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分析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旨在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本文从对供给侧改革的解释、改革的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一. 供给侧改革的解释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破除供给侧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推动和创新供给的方式,以保证商品供应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满足消费需求并提高消费者福利的目标。

它强调要瞄准问题,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减少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供给,转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供给,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服务的需求,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

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物流体系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了要推动供给侧改革。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其中就包含了供给侧改革。

同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这些都是为了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基本任务。

三. 供给侧改革的作用1. 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供给侧改革重点是通过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首先,供给侧改革可引导企业向高端制造、创新和服务产业转型。

其次,实施供给侧改革可以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最后,供给侧改革可以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创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环境,使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更加可行可持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中长期视野进行宏观调控,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提供经济增长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一)从国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从增长来看,过去世界经济处于较快增长期,2000年到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3%,而且那个时候我国的经济体量不像现在这么大,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可以很大程度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现在世界经济在放缓对我们的带动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过去世界经济加快发展带动我们的战略机遇就发生变化了,这是从增长来看。

从贸易或者从需求来看,过去全球市场一定程度上是靠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债务来支撑的,我国的经济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一种外向型的,很大一部分的产能是面向外需的,面向出口的,我们的供给总量和国内的市场以及用债务撑起来的世界市场,总体上是均衡的,但是现在发达国家纷纷在去债务,所以靠债务支撑的市场开始缩小了,致使我国一部分产能就变成了过剩产能,出口对我们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就减弱了。

所以说从过去依靠扩大出口来带动发展的这种战略机遇的内涵也发生变化了。

从投资来看,过去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从产业分工走向了提供需求、提供供给、提供资源之间这种大分工,部分国家成了净消费国,部分国家成了净生产国。

我国当时靠劳动力低成本这样一些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现在国际分工正在面临新的洗牌,一个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正在加快。

二是发达国家在推进再工业化。

三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自身的工业化。

我国在发展的基础条件上发生了变化,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能引进的经济技术差不多都引进了,但是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来创造新供给的能力还不够强。

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的新模式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众经济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如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中国经济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过剩产能、环境污染等。

传统的供给侧结构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在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需求的多样化。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减少过剩产能过剩产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通过划定产能边界,整顿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产能过剩,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过去过度依赖传统的制造业,供给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3. 改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人才和资本投入创新领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破创新壁垒,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

4. 加强供给与需求的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加强供需对接,提升市场机制的作用。

通过减少行政干预,优化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落地和深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和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影响和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改革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改革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如企业转型的困难、就业压力的增加等。

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旨在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因此,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金融业态面临诸多问题,如金融结构偏重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打破传统金融壁垒,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 优化金融结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优化金融业态,推动金融机构从传统的银行业为主向多元化发展,发展直接融资,提高金融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是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信用评级体系。

3.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动能。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探索新的金融业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三、改革的具体举措和方向1. 改革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构金融机构监管体制是一个重要方向。

要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和防控机制,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跨区域、跨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

2.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深化改革,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利率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3. 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跨境金融服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打破地域壁垒,推动金融机构跨境经营和服务,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

四、展望未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长期的任务,需要持续推进和完善。

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引言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中国近年来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背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农业供给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农业供给侧结构,以低效的小农经济为主导,农产品供需失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

面对这些问题,改革农业供给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以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为重点,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来解决当前农业供给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支持力度,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农产品市场化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农产品产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打破了原来农产品流通的壁垒,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易和流通。

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具体而言,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包括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等。

这些改革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农民的融资难题,提高农业投入和生产的积极性。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首先,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农业供给侧改革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将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

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原因:(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

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

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

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

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而非周期性问题。

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供给体系,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种改革。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二、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力度。

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通过去产能,可以有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去产能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根本上改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

五、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六、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推动环境保护供给侧改革。

环境保护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实现环境保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上就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希望我国在供给侧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内容与动力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内容与动力

2023年5月第3期总第147期May.2023No.3Serial.147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 收稿日期:2023-03-21基金项目:山西省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晋工作奖励资金科研项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执行效果研究”(SXBYKY2021069);山西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专项项目“农村环境政策研究”(2021XG011)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威(1978-),女,哈尔滨人,讲师,硕士;向俊杰(1977-),男,湖北仙桃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内容与动力陈威,向俊杰(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801)摘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维护、保持公民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而向公民提供的一系列公共服务。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方式、过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的过程。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加强环保技术创新、避免生态环境风险,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些方面的改革要想起到积极的效果,就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驱动力、政府高位发动力、环境市场机制的拉动力和公众环境需求的推动力等四个动力源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动力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20(2023)03-0038-0921世纪以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多,从2001年的1106.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491.8亿元,累计投入128746.2亿元,但我国的生态环境却依旧不容乐观。

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高达43.1%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

这表明,我国政府在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虽多,但效果却并不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刘世锦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行政性垄断行业、城乡发展、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升级等五个问题;最后在文末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生产率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相对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

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

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

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

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

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

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着力点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着力点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着力点作者:贾康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7年第02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有效制度供给的改革问题。

具体地说,就是以有效制度供给支持结构优化,激活全要素生产率,引领“新常态”、对接“全面小康”、联通“中国梦”。

“供给侧改革”是新供给经济学,它的基本政策主张和主要着力点,是以结构性改革统领全局之下的“八双”和面对“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的“五并重”。

“八双”的基本要点是:第一,“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创业。

第二,“双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

第三,“双减”:加快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度地减少行政审批。

第四,“双扩”: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之下,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融合,以及适度扩大在增长方面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有效投资”规模。

第五,“双转”:尽快实施我国人口政策向“全面二孩”的转变,积极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置。

第六,“双进”:在国有、非国有经济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方面,共同进步,摒弃那种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维;在“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之下,完善以“共赢”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现代化实现形式。

第七,“双到位”:促使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双到位地良性互动、互补和合作。

第八,“双配套”: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并积极地、实质性地推进金融配套改革。

在上述基本要点中,“双创”是发展的灵魂和先行者;“双化”是发展的动力与升级过程的催化剂;“双减”则代表着侧重于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以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结构变化的制度基础;“双扩”是力求扩大供给方面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空间;“双转”是不失时机、与时俱进地在人口政策和国有资产配置体系两大现实问题上顺应供给结构与机制的优化需要,以支持打开新局;“双进”是明确市场供给主体在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演进中的合理资本金构成与功能互补和共赢效应;“双到位”是要在政府与市场这一核心问题上明确相关各方的合理定位;“双配套”是对基础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金融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再加上行政体制,以大决心、大智慧推进新一轮势在必行的制度变革与机制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劳动就是财富之父土地就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既就是需求基础也就是供给基础。

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与完善人口政策就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就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与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与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功能。

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与后土地财政的压力与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就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

90年代上半期与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

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与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
发展新时期。

当前我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

从国内来瞧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由于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但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
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

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与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就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

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就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上找原因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供给侧的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就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
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说的通俗点
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就是劳动力、土地、资本与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与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

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数量。

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政府投资政策等。

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

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就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

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目
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

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就是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而非周期性问题。

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与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就是通过政府投资与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与后遗症。

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

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就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

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就是要推进这些改革故推进供给侧改革也就就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4)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们要追求的发展就是综合考虑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权益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能源、保护环境而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做到少消耗资源能源、保护好环境根本的出路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动三大发动机即推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与要素升级。

而推进供给侧改革正就是要培育三大发动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故推进供给侧改革可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对我们的影响
1.买优质产品不必再海淘国内就能提供。

国人不辞万里去国外海淘海淘网站也备受欢迎老百姓更多选择外国产品实属无奈归根到底还就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

这说明我们供给端提供的商品出了问题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未来通过供给端不断的改革、完善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咱老百姓也就没有必要跑到国外万里迢迢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货了。

2、买房难、入学难、瞧病难等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房地产、医疗、教育等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供给抑制就是造成当前买房难、入学难、瞧病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未来从供给侧着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土地供给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