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

杨高宇

作者简介:杨高宇,(1978—),经济学博士后,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和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宏观背景市场影响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2016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是在需求面走软的背景下,对供给端实施结构性调整,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过剩产能以及增加新兴产业供给的目的。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框架,主要通过刺激消费、出口以及投资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管理”则从经济的供给端入手,通过解除对人口、资本、土地和制度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给,提振经济活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

(一)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特征。然而,随着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缩小,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动力切换与结构转变,对此,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将潜在的供给需求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

其一,要素高投入难以持续。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约束趋紧,要素高投入模式难以为续。以劳动力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155万人,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表1: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

其二,能源高消耗难以持续。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依赖度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高收入国家的1.8倍,是中等收入国家的1.2倍。近年来,我国原油、天然气、煤炭三大主要能源的进口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以原油为例,2009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警戒线,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9.6%。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环境成本占GDP的比重日益增加。2013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9037.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2%。

其三,低成本优势无法持续。长期以来,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以及低土地成本、低环保成本、低资源成本等,我国企业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指数逐年攀升,劳动工资亦逐年提升。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导致环保成本的提高,房地产泡沫导致土地成本的提高等,都在不断推升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供需错位亟需供给侧改革发力引导供需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运用凯恩斯主义调控手段,确保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近年来,推行凯恩斯主义造成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刺激虚假需求导致产能过剩,商品服务供需市场呈现出“支付意愿强、有效需求高、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特征。商品服务市场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供需错位”,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路障。

一方面,传统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和汽车等行业;房地产供给过剩,去库存压力较大;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如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消费品,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和新兴产品供给明显不足,“代购潮”、“海淘热”、“疯抢马桶盖”不仅透视国内供给未能及时与消费同步升级,且显现国内供给端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此外,面对日益加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内养老产业发展滞后,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三)经济结构扭曲失衡亟需供给侧改革调整结构

我国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性和政策性扭曲,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本价格、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价格等未反映出其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以及与其使用有关的负外部性,从而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生产过程的高资源消耗强度以及相应而来的浪费和污染,造成经济结构扭曲失衡。

从需求侧来看,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要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才能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我国需求侧结构失衡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外需失衡。虽然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出口依存度有所下降,但目前还是偏高(2014年我国出口依存度在20%以上,比日本高6%左右,比美国高13%左右)。第二是投资消费失衡。我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50%左右,即使与其他投资率较高的亚洲经济体相比,我国当前的投资率也高于日本、韩国处在相同发展阶段时的投资率,甚至高于其历史上最高的投资率。

图1:我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在上升,并已超过第二产业比重。2014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是9.2∶42.6∶48.2。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矛盾表现为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制造业大而不强,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整体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支撑力不足。

图2:我国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三、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从产出的角度来看,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取决于五大财富源泉,即劳动力、资本、土地及附着在土地上的资源、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当前我国五大财富源泉都受到某种程度的“供给抑制”,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围绕如何激活五大财富源泉,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一)劳动力供给侧改革

劳动力方面,要解除对人口和劳动力的供给抑制。2011年我国人口结构出现拐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12年以来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明显。通过全面放开二孩、推出延迟退休制度,推进新型城镇化、放松户籍制度、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以此来释放人口红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中人口要素的纵向持续,户籍制度改革则有利于劳动力的横向流动。据估计,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未来每年平均新增小孩规模预计将在200万左右,每年带来新增消费将超过700亿元。此外,随着新生人口的增加,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