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绪理论
2 情绪的理论
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 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第三节 情绪的认知理论
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 (如路遇暴徒) 情景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生理表现 (逃跑和心跳等) 对生理变化的解释 (因恐惧而心跳)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二、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和逃跑)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如因心跳而产生恐惧)
图2-1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图解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三、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 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 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 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 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 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 。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许远理 XUYL816@
第二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的情绪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的不协调理论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一、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情绪作为人类种族进化的证据,可能是人类行为 得以延续的机制。 表情在生物生存和进化中的具有适应价值和有用 性,情绪是进化的高级阶段的适应工具。
医学心理学2 情绪
4、了解情商的概念
5、了解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6、了解情绪的生物学基础
湖北医药学院 陈端颖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 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湖北医药学院 陈端颖
2、情绪的内容 • 主观体验 • 生理唤醒
• 外部表现
湖北医药学院 陈端颖
抖脚———————紧张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
湖北医药学院 陈端颖
• 言语表情:情绪性言语的语调、 语速、节奏,一起构成辅助言语交 际的工具。
湖北医药学院 陈端颖
• “天啊!这是什么世道啊……” • “啊!放火的人竟然是他!”
• “啊!啊!我一定遵命。”
• “啊!终于盼来这一天了!”
• “啊!那么说,你真的答应了。”
一定要按照您真正可能会去做的实际去回答,
而不要试图用在学校里获取的做多项选择题的
技巧去猜哪一个才是对的。
湖北医药学院 陈端颖
1. 坐飞机时,突然受到很大的震动,你开始随着 机身左右摇摆。这时候,您会怎样做呢? A. 继续读书或看杂志,或继续看电影,不太 注意正在发生的骚乱 B. 注意事态的变化,仔细听播音员的播音,并 翻看紧急情况应付手册,以备万一
愉快可以是十分激动的,也可是平淡的; 痛苦可以强烈而激动,也可以强烈而沉静。
• 每种情感的两极也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在一定 情境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乐极生悲”、“破涕为笑”
湖北医药学院 陈端颖
4、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 儿童出生时就有原始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对各种引起身体不舒适的情境,例如,疼痛、尿布湿、 饥饿等,都做出哭喊、乱踢乱动等无方向性的杂乱反应,使 人难以分辨其确切的情绪。
基础心理学2情绪情感
基础心理学2情绪情感解析:按情绪状态,确实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连续时刻的长短,能够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的分类。
〔5.0分〕(回答错误)A、情绪B、差不多情绪C、情感D、情绪状态解析:人的高级情感包括专门多种,要紧的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等。
3、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能够调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那么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5.0分〕(回答正确)A、动机功能B、组织功能C、适应功能D、信号功能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4、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
〔5.0分〕(回答正确)A、双重趋避式冲突B、双趋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避式冲突5、表情包括()。
〔5.0分〕(回答正确)A、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B、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身段和言语。
6、表情的产生()。
〔5.0分〕(回答正确)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B、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仿照的成分C、是后天学习得来的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7、()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5.0分〕(回答正确)A、人格B、情绪和情感C、动机D、需要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行为的差不多时期分为()。
〔5.0分〕(回答正确)A、初始时期和结果时期B、预备时期和执行时期C、酝酿时期和行动时期D、行动时期和完成时期9、近代研究中常把欢乐、愤慨、悲伤和惧怕列为()。
〔5.0分〕(回答正确)A、情绪和情感变化的几种维度B、复合情绪的不同种类C、情绪状态的差不多形式D、情绪的差不多表现形式解析:情绪的差不多表现形式:欢乐、愤慨、悲伤和惧怕。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情绪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情绪,试图理解情绪的本质和起源。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种不同的情绪理论,其中一些理论认为情绪是内在的生物机制,而另一些理论认为情绪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情绪理论,包括James-Lange理论、Cannon-Bard理论、Schachter-Singer理论和情绪维度理论。
James-Lange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尼尔·朗格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身体生理反应引起的。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身体在面对刺激时会产生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会引发相应的情绪。
如果我们看到一只恐怖的动物,我们的心率会加快,我们的呼吸会变得急促,我们的手掌可能会出汗。
James-Lange理论认为,这些生理变化是引起恐惧情绪的原因,而不是恐惧情绪引起这些生理变化。
Cannon-Bard理论对James-Lange理论提出了质疑。
Walter Cannon和Philip Bard认为,情绪和生理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生理反应引起情绪。
根据Cannon-Bard理论,当我们面对某种情境时,大脑会同时产生情绪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这两种反应是并行的,而不是逐步的。
Schachter-Singer理论是另一种关于情绪起源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和认知解释共同决定的。
当我们面对某种情境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生理反应,但我们需要对这些生理反应进行解释,以确定我们到底是何种情绪。
根据Schachter-Singer理论,我们会寻找外部刺激和我们的心理状态来解释我们的生理反应,从而确定我们的情绪。
如果我们的心跳加速,我们会考虑我们是否处于危险之中,从而产生恐惧情绪。
这一理论强调了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和认知解释共同决定的。
心理学重要理论、心理学家
普通心理学1、学派创始人内容意义⑴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那;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⑵行为主义:美国:华生,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是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
⑶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⑷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2、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学派、时间、代表人物、意义⑴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次革命。
⑵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用模拟计算机程序建立人的认知模型。
⑶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需要层次理论: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⑵生理需要在一切需要中是最优先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⑶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⑷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出现的特征.4、情绪理论:⑴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心理学家兰格提出。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
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二人都强调情绪和机体变化的关系。
⑵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提出了情绪的中枢理论。
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也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
⑶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情绪与情感2
有韵律的啜泣
恐惧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 毛发竖立
羞愧-羞辱 眼朝下、头低垂
轻蔑-厌恶 冷笑、嘴唇朝上
愤怒
皱眉、眼睛变狭窄、要紧牙关、面
部发红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欢乐——手舞足蹈
悔恨——捶胸顿足
惧怕——手足无措 的人影
哑剧和舞蹈以及黑暗中
羞怯——扭扭捏捏
语调表情
二、分类
(二)情感分类 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活动感。
三、情绪学说
(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感知说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于1884年和 1885年不约而同地发表了见解相同的学说,被人称为 詹姆士—兰格学说。
他们认为,在客观环境刺激之后,首先发生身体外周 的变化,然后才引起自身的体验(情绪)。
踢猫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老板 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 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 晚了, “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 自家的猫就给它狠狠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 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 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 死了。可见,坏情 绪是可以传染的,情绪影响个体的行为。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 度和持续性,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 境、激情和应激。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1、心境(mood):具有渲染性、微弱而持久的 情绪状态,通常称为心情。
这种情绪状态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 具有广延、弥散的特点。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二、分类
※ (一)情绪分类
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 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 的思想和情绪。”
情绪abc理论案例
情绪abc理论案例情绪ABC理论案例。
情绪ABC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情绪并非由外部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而产生的。
在这个理论中,A代表事件(Activating Event),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信念(Belief),C代表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
简而言之,就是事件并不直接导致情绪,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信念产生了情绪。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情绪ABC理论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
案例一:小明在公司开会时,老板批评了他的工作成绩。
这个事件是A,小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信念,一种是“老板批评我,说明我的工作不够好,我是一个失败者”,另一种是“老板批评我,说明我还有提升的空间,我需要更努力工作”。
如果小明选择了第一种信念,那么他可能会感到沮丧、自卑;如果他选择了第二种信念,那么他可能会感到挑战、积极。
所以,事件并不直接导致小明的情绪,而是他对事件的解释和信念产生了情绪。
案例二:小红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但朋友临时取消了约会。
这个事件是A,小红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信念,一种是“朋友取消了约会,说明她不重视我,我很失望”,另一种是“朋友取消了约会,可能是有重要的事情,我可以理解她”。
如果小红选择了第一种信念,那么她可能会感到伤心、愤怒;如果她选择了第二种信念,那么她可能会感到理解、宽容。
同样,事件并不直接导致小红的情绪,而是她对事件的解释和信念产生了情绪。
案例三:李先生在路上被人撞了一下,这个事件是A。
李先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信念,一种是“被人撞了,说明这个世界很危险,我很倒霉”,另一种是“被人撞了,可能是对方不小心,我没受伤就好”。
如果李先生选择了第一种信念,那么他可能会感到恐惧、愤怒;如果他选择了第二种信念,那么他可能会感到平静、宽容。
同样,事件并不直接导致李先生的情绪,而是他对事件的解释和信念产生了情绪。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情绪ABC理论的运作方式。
情绪abc理论自身举例
情绪ABC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举例:
运动会,A班进行组织运动员报名。
报名1500米时,班里同学因经常见B去运动场锻炼跑步。
故而班里同学就呼喊B报名,但是B担心自己不能跑得好名次,所以找理由拒绝了。
而在那以后的相关班级活动,B都没兴趣,也不再不关注。
案例解析:在此事件中,激发事件为“运动会报名”,行为结果为“拒绝报名”,而错误信念则为“B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典型的由错误信念引发的非理性的行为结果。
埃利斯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发现,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即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一切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比如,同样是报考英语考试,结果两个人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同样是找工作,有的人很快就入职了,有的人却整日抱怨,始终无法摆正自己位置。
同样是摔倒了,有的孩子是选择勇敢的自己站起来,而有的孩子就趴在那里,不停的哭。
27什么是情绪ABC理论和蘑菇管理定律?
什么是情绪ABC理论?什么是情绪ABC理论?一般来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情绪ABC理论ABC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假设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 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自己应比别人强,自我价值过高;人应该的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假设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的多;不合理观念的特征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的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三是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假设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假设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什么是蘑菇管理定律?“蘑菇管理定律”指的是组织或个人对待新进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蘑菇管理定律“蘑菇管理定律”指的是组织或个人对待新进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因初学者常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部门的重视,只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有时还会被浇上一头大粪,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组织或直属领导任其自生自灭;初学者的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这种情况与蘑菇的生长情景极为相似.一般在管理机构比较正式的大企业和公司里,这种情况比较多.管理者要提早认识到这种现象并加以预防利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蘑菇管理定律的由来据称,蘑菇管理定律一词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的创意.由于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工作,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所以年轻的电脑程序员就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电脑程序员之所以如此自嘲,这与蘑菇的生存空间有一定的关系.蘑菇的生长特性是需要养料和水分,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一般需在阴暗角落里培育,过分的曝光会导致过早夭折.古时,蘑菇的养料一般为人、兽的排泄物,虽不洁但为必需品.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地点、养料两方面的条件给予了蘑菇的生存空间,但须为自生自灭,新进学者亦是如此.管理中的蘑菇定律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的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古人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吃苦受难并非是坏事,特别是刚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够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蘑菇”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犹如破茧成蝶,假设承受不起这些磨难就永远不会成为展翅的蝴蝶,所以平和的走过生命的这一“蘑菇”阶段能够汲取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当然,假设当“蘑菇”时间过长,有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无能者,自己也会渐渐认同这个角色.从该定律的意义可见,心态的调整对于组织的初入者,尤其是那些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们很重要.现在有许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放不下大学生或研究生身份,委屈的做些不愿做的小事情,如端茶倒水、跑腿送报,他们忍受不了做这种平凡或平庸的工作,从而态度消极想跳槽,这也就是现代年轻人所流露出的眼高手低的陋习.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满怀理想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成就大事业呢?难道天之骄子们就没有想到公司这样的管理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更是不切实际,新人需要在“蘑菇”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7 中学生发展心理2 情绪
二、情绪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感知 悲伤由哭泣而起 愤怒由打斗而致 恐惧由战栗而来 高兴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例子:饮酒和药物 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第七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发展
内容提要
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情绪理论 中学生情绪特点和常见问题 良好情绪的培养和情绪调节
一、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而言,情绪是 由生理唤起、主观体验和外显行为(或外部表现)三部分组成。 生理 唤起 主观
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变化、脉搏变化、出汗、脸红等
体验
外显 行为
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情绪的两极性
肯定性(如满意、愉快、爱) 否定性(如不满意、悲伤、恨)
积极的或增力的
紧张、激动
消极的或减力的
轻松、平静
强(兴奋、暴怒)
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 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
• 指比较稳定而持 久的情绪状态。 • 心境具有弥散性 和长期性
激情
• 激情是一种爆发 强烈的、持续时 间短暂的情绪状 态。 • 爆发性和冲动性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 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情绪2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 • A(activating events)指诱发性事件; • B(beliefs)指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一、合理情绪疗法
即信念。也就是对于A事件所持的态度和观点。 •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是 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同一情境(A),由于不同的看法、解释及评价(信念B1和B2), 会得到不同的后果(C1和C2) 。 合理信念B1 信念B 不合理信念B2 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C2 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C1
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干预非合理性观念的发生与 存在,而代之以合理性的观念。
( 事件)
activating events
A、转移注意力
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中, 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去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 调节方法。 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如: 散散步,看看电影,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 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有助于使情绪平静 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C、自我安慰
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消除抑郁,达到自我 安慰、自我激励的目的,从而带来情 绪上的安宁和稳定。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
烦恼人生来自于
忘了自己的事, 爱管别人的事, 担心老天爷的事。
快乐人生来自于 打理好自己的事, 不去管别人的事, 不操心老天爷的事
情 商
(害怕)的是什么?
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采取相应的行动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发展心理-第二节:中学生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与意志的发展•一、情绪•二、情感•三、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四、意志一、情绪(一)情绪的概念1.情绪的概念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情绪的特点(1)主观性;(2)社会性;(3)两极性了解单选一、情绪(一)情绪的概念1.心境(心情)弥散性、长期性2.激情爆发性、短暂性3.应激高度紧张3.情绪的分类【单选】一、情绪(二)情绪的理论【单选】詹姆斯—兰格理论A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CB坎农—巴德学说刺激→生理反应→情绪刺激→脑→情绪刺激→评定→情绪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D生理唤醒+认知性唤醒+环境因素(核心)B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刺激→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情绪练一练1.(2021 下)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获胜时,欣喜若狂。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2.(2018 下)高中生曲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
曲鸣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练一练3.(2018 下)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
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
A. 两极性B. 适应性C. 复合性D. 社会性4.(2018 上)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环境B. 生理C. 刺激D. 认知一、情绪(三)中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重点:单选、材料】中学生情绪的特点•(1)体验迅速、强烈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时间延长)情绪调节的方法•(1)敏锐的观察情绪•(2)平和的接纳情绪•(3)正确的调整情绪•(4)有效的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练一练1.(2022 上)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地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公共普通心理学-情绪情感2
2、区分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
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识别;恐 惧、悲伤较难识别;疑心、怜悯最难识别。
3、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 的:
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 对30张表情照片的识别出现了高度一致性。
愉快
愤怒
3、未告知组
较愉快
较愤怒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认知因素 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 对当前情境的评价
情绪体验
三个来源输入信 息的整合作用
刺激因素
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外部刺激 对大脑皮层的 信息输入
内部器官和骨骼肌对 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
生理因素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就在这一刻,恐惧的潮水奇迹般地退去了。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响。 2.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1〕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
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 〔2〕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
此外还要调节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
〔二〕情绪调节类型
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响,涉及广泛的神经系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与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 统 称为感情。
十大情感心理学
十大情感心理学
1. 情绪ABC 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 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2. 詹姆斯-兰格理论:该理论提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当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官而引起机体变化时,人们就会产生情绪。
3. 伊扎德的情绪四维理论:他认为情绪四维是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情绪四维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情绪。
4. 情绪智力:这是一种认识、理解、控制和利用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对于个人的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5. 情感调节:指个体对自己情绪反应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情感调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6. 情绪劳动:这是指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符合组织要求的情绪。
情绪劳动对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影响。
7. 情感传染:也称情绪感染,是指个人或群体的情绪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给周围的人,并引起他们相似的情绪反应。
8. 情感表达:指个体通过言语、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式将内心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的过程。
9. 情绪管理:这是一种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良好的情绪状态的能力。
10. 情感忽视:指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缺乏关注、理解和回应,导致孩子在情感发展上受到阻碍。
这些理论和概念在情感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情感的工具和方法。
华生的情绪理论
华生的情绪理论
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了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
华生把本能和情绪都看作是遗传的,反应差不多总是以同样的顺序,但本能和情绪有区别。
如果刺激所引起的适应是内部的,而且是局限于主体的身体之内的,那么这就是情绪;如果刺激引起整个有机体对各种对象的顺应,那么这就是本能。
华生认为,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和爱。
它们发生的主要情境以及它们的典型表现各不相同。
华生用条件反射法研究了情绪的发展变化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首先,华生根据对一个11个月男孩形成条件反应的事实(即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认为条件化是使情绪复杂化和发展的机制,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前述三种原始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其次,华生的实验还表明,条件化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可分化开来,形成分化的条件情绪反应。
此外,华生通过对一个3岁孩子的实验发现,重新实施条件作用或者解除条件作用是消除不良情绪反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德“评定—兴奋”说“评定—兴奋”说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再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到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
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景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简述情绪abc理论并结合实例说明
简述情绪abc理论并结合实例说明情绪ABC论是一种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自身情绪的理论模型,它归纳了经典心理学家史蒂芬爱德华比尔斯(Stephen Emmott Edwards Biers)的思想与观点,将情绪的形成、延续和解决过程结构化地总结出来,从而使人们明确了自身情绪及其影响,以便在情感危机中找到解决办法。
情绪 ABC论包含了三个子理论,它们分别是A(事件因果)、B (认知评价)和C(情绪反应)。
A论强调行为的后果,指的是某件事情发生,会给个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形成的。
B论则重点是人们对事情的评价,就是说,根据个体的经验和价值观,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如何及其原因。
最后,C论分析的是个体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在 A B 之后,个体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以及这种情绪反应会如何影响行为。
举个例子来说明情绪 ABC论,假设某人去上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那么 A论就是要分析结果,也就是该人上学的结果,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B论则要考虑的是,这个人对上学的结果有什么样的态度,是认为自己成功了吗?还是失败了?最后,C论则要考虑,在这个人得出上学的结果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是高兴呢还是沮丧呢?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A论强调行为的后果,B论则重点是对行为的评价,而 C论则考虑的是情绪反应。
情绪 ABC论分析的是一个包括行为、认知和情绪三部分组成的整体过程,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
比尔斯曾以一个有关覆水难收的小故事来说明情绪 ABC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莎拉的小女孩,她在课堂上考试时,发现自己没能够正确答出全部题目。
A论可以理解为莎拉没能够正确答题,所以结果就是考试不及格,情况并不乐观。
B论就是莎拉对自己的考试结果产生了怎样的评价,也就是莎拉可能会认为自己“不聪明”,“没能力”,“没有耐心”,等等。
而最后,C论考虑的是,莎拉考试没及格之后,她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比如沮丧,懊恼,担心,等等,并且这些感受又会如何影响到莎拉的行为、思维、情感等等。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1、情绪早期学说(1)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2)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中枢在丘脑,大脑对丘脑的抑制解除,使自主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情绪。
2、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基本过程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同一刺激,产生情绪反应不同;(2)沙赫特-辛格理论:两个不必缺少因素,1、个体必须体念到的高度生理唤醒2、必须对生理变化进行认知性评价,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在大脑皮质整合结果。
(3)拉扎勒斯理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是人格组成部分,是人格动力系统核心,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互相作用。
婴幼儿情感和个性发展:1、孟昭兰:新生儿即有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四种表情;2、布雷泽尔顿:婴儿气质分型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3、美国格林斯潘婴儿情感发展六个里程碑;4、格维茨(反射性微笑、社会性微笑、选择性微笑、);5、托马斯婴儿气质分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道德发展1、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问题)(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称为道德相对论。
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2、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脑
皮
层
5 丘
4 脑
2
1 3
感 受 器
骨 骼 肌
内
脏
(三)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焦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 压抑
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
2. 否认
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3. 移情 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投注 4. 自居作用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5. 升华作用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 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 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 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 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 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联欢会上被人邀请跳舞,其 实很喜欢但不会跳,又不愿承认,就说自己喜欢安静,喜欢欣赏舞曲音乐; 对自我则安慰道:跳舞没什么好,出一身大汗,还要回去洗澡。再如,研 究生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
刺激情境
生理变化
情绪体验
认知因素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Lazarus, 1970,1993)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 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2)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 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 自身的关系;(3)情绪活动中存在3个层次的 评价:初评价(指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 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15种情绪 及其“核心相关主题”)、次评价和再评价。
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 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 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 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 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 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 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 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结果表明: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 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这 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经验 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作出合理的解释,正 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所以,无论生理唤 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 键取决于认知因素。 沙赫特的实验和理论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也受到 了批评,缺乏对实验的先在效度的分析,实验设计复杂, 后人难以重复得出相同的结果。但是,沙赫特的研究毕 竟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了最早的实验依据,对认知理 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Arnold,1960)
例子
大街上有一孕妇被抢劫 围观者的自我评估 有能力提供帮助 无能力 与自己无关 气愤/着急/激动 害怕/气愤 忽视
2、沙赫特的三因素情绪理论(Schacher et al., 1962,1971)
(1)生理唤醒和认知比较是情绪产生的两个必 要因素;(2)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 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 的结果;(3)提出“情绪唤醒模型”。
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
读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知道狐狸吃萄葡的故事。狐狸想吃萄葡,但够不着, 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 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 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狐狸平静地走了。借用这个故事,心理 学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 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萄葡心理”。生活中常常可以见 到这类行为。如求爱不成, 虽内心深感失望,但却安慰自己,说对方并不 那么值得爱;考研失败,说本来就没想上。
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少年维特之烦恼
6.投射作用 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他事物——
画一张老师的漫画,骂他几句
7.文饰作用 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 或理由——我这样做没什么,谁让老师对我那样! 酸葡萄作用 甜柠檬作用 8.反向作用 为了掩盖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 9.固着作用 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 10.退化作用 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
情绪唤醒模型的3个子系统:
(1)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2)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产生影响的内部模式(记忆 等),包括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期望; (3)对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和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 即“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 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酸萄葡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个体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 的心理防御作用,为自己找理由辩护,自圆其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 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认知理论
(1)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 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 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 刺激情境 —— 评估—— 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 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的最重要条件。
实验研究
实验对象:大学生(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被试: (1)注射肾上腺素 ~ 唤醒生理活动 (2)指导语 a.第一组被试:注射维生素 ~ 心悸,手抖,脸发烧 b.第二组:同上 ~ 身体发抖,脚有点发麻,没别的反应 c.第三组:同上 ~ 不说结果 实验假设: (1)if 情绪由生理机制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应该一致 (2)if 情绪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随所处环境不同 而不同 实验结果: 情绪产生于生理,环境,认知三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 情绪的理论
第一节、情绪的经典理论
(一)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兰格的情绪理论
(1884~1885)也称外周论。
基本观点:情绪是人对自己身体内脏变化的知觉。也就是说, 由感觉器官到大脑皮层(如看见老虎,知道是老虎,联想到老 虎可能吃人等等),这只是认识,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 化通过内导神经再传回大脑皮层,才有了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 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先跑后怕的具体过程。
生理取向 认知取向 行为取向 动机取向 进化取向
初评价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 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 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 度。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 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第三节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一)情绪与人格系统 伊扎德(1977)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 而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 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 人格系统的发展是这些子系统的自身发展与系统差异 之间联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些子系统中,伊扎德认为认知过程起比较和 辨别活动,是知识的学习、记忆、符号操作、思维和 言语过程。情绪具有动力化作用,它组织并驱动认知 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索。可见,情绪是 人格系统的核心,这是伊扎德理论的重要观点。
神经系统 感觉运动系统 动机系统 认知加工系统
第四节 情绪理论的进展
一、面部表情反馈学说 二、情绪的进化理论
情绪理论整合模型
ANS唤醒
行为反应(跑)
情绪刺激
认知评价(危险)
表情(恐惧的 面部表情)
情绪体验(恐惧)
a contemporary model of emotion
四、情绪理论发展的取向
情绪系统
基本情绪和情绪系统 人类基本情绪约有8-11种。 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 害羞、轻蔑和自罪感。
情绪系统
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 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 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多疑-恐惧-内疚。 面部反馈
三、情绪激活的四种系统
实验过程: 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
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但实际上控制组接受的是生 理盐水,实验组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被试出现心悸、 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 药物注射后,将实验组被试分为三组: “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 “未告知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 “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 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与“愤怒”情境。实 验组三组被试各有一半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进入“愤怒”情境。 当被试进入“欣快”情境时,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 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而进入“愤怒” 情境的被试则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 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 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地愤怒。
情绪产生的过程 (1)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 (2)该刺激引起了个体的生理反应 (3)由生理反应产生了个体的情绪活动 理论虽然有漏
脑
皮
层
1 4 3
感受器
内
脏
骨
骼
肌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
(Cannon,1927;Bard,1934)
(1)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 统的丘脑; (2)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活动,通过内导 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和向下发出神经 活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 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 跳加快、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 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 (3)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 脑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