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2课鸦片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一、课前部分【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对比较模糊,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本教材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

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3.战争过程: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资料,讲解战争双方的军事行动、战役经过,帮助学生掌握战争过程。
4.签订《南京条约》: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如战争背景、过程、影响等,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对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板书快速回顾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战争过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战役经过。
2.部分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认识不足,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过程。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南京条约》的影响。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课堂表现和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教学效果。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对板书进行优化,使其更加清晰、简洁,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讨论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及时给予反馈。
2.生生互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互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和成长。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在掌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要求:研究报告应包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内容,不少于1000字。
4.情感态度培养:请学生结合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事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感悟。
5.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如《鸦片战争史》、《林则徐传》等,拓展知识面。
6.视频观看:布置学生观看与鸦片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加深对战争的了解。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强调重点知识,解释难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深度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科技差距等,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观
1.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
3.通过对战争期间民族英雄的事迹学习,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案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打开ppt,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进行介绍,从1840年开始,中国开始步入近代,同时中国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系统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

◆提出问题:1840年发生的发生的什么事件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回答:第一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引入本课内容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更有利于学生去掌握各个方面的内容,更加清晰、直观。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最全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最全版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通过观看两段
视频材料,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敌的精神;分
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和不平等条约的危害,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殖民主义的
罪恶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中华民族富
强而奋斗思想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鸦片战争(板书)
师(叙述):1840年,资本主义列强英国悍然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致使中国门户洞开,中国人民从此步入灾难的深渊,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屈辱
的历程。

关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这样一种观点很有代表性。

(课件展示如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生:不同意。

师:我们再看一段材料,(又出示材料)
1、原因:(板书)
(1)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6)
师:对,同学们体会一下“直接原因”和“借口”这两个词有什么差别?
生:“直接原因”两事件应该有因果关系,“借口”则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有
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

师:很好,同学们理解的很准确。

现在请大家看教材P50的“资料回放”思考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及道光帝支持他严禁的原因、目的?(两分钟后让学生回答)。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②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发动战争的可耻;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

③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林则徐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②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4)教学建议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是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较为片面,往往只关注战争本身,而忽视了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鸦片战争,以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
教师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强调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我将强调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如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变革的加速等。通过强调,学生将能够认识到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章、制作鸦片战争的时间线等。通过作业,学生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同时,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评价,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我详细讲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同时,我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两国社会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详细讲解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新课标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中“学习要点”第二个子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据课标“列举1849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要求,该课需要在知识层面让学生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史实,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学习要点”最后指出“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该部分历史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在课标之中,属于政治史模块的第二个子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下的一个二级子目中的一部分。

该二级子目与“抗日战争”分列,一方面说明了其地位低于抗日战争。

而同时该部分内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对其学习对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反侵略斗争的整体把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近代中国挨打、屈辱的根源。

2、本课属于课本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前边一个单元学习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而这一单元转入对近代中国政治史的学习。

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带给了中国一个不断为外敌欺侮的时代,而这也就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设定了一个基本的背景,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

3、初中“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对本课内容已有学习,但比较粗略,而且更加注重史实掌握,而在能力层面要求比较低。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一方面“温故”,巩固对史实的掌握;一方面“知新”,加深对史实的理解,进行能力拓展。

三、学情分析1、基于初中时对中国近代史历史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且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是不能够准确理解两次战争的深远影响;二是联系世界历史背景,横向拓展,综合把握的能力不足。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840-1949年)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阶段总特征:中国近代史(1840--1949.10)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还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历史线索:1.反侵略,求独立2.反封建,求民主主题:如何实现近代化(现代化)第一幕: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哪些?生:鸦片战争师: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展示课标:1、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而现在,我们把焦点聚在1899年,朝廷收到密报旁白:1899年4月,朝廷接到密报,下月初, 万国公使将在荷兰海牙,召开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决定成立仲裁法庭,解决国际争端。

于是朝堂上发生这一幕:大臣1:禀太后,我朝自道光年间以来,屡受西洋小国欺凌,天朝上国颜面无存,此乃天赐良机,臣恳请太后派一要员,当天下之面揭露列强罪行,还我大清公道。

太后:此计甚好,只是何人最为合适。

大臣2:臣愿往,请太后恩准。

太后:如此,有劳爱卿了。

旁白:于是在1899年5月,荷兰海牙仲裁法庭有了一场关于中英的庭审。

第二幕:1899年海牙庭审大现场师:欢迎大家来到庭审大现场,现在欢迎:原告,大清帝国:被告,英吉利:主审法官,美国公使:副审,俄国公使:法官:现在开庭!原告清国公使,你控诉英国50余年来,屡次侵犯你国,杀你军民,可有凭证?清朝代表:法官大人,铁证如山,岂容抵赖,这是五十年前的战况,请您过目。

(呈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证据之一)师:(PPT展示第一次鸦片战争讲解过程)1840年英军进犯广州并一路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清政府惊恐万分,和英军和谈,表示只要英军撤回广州,就把主张抵抗的林则徐革职查办,最终英军撤回广州,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革职,另派绮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或掌握鸦战前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认识到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爆发的特定历史条件,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三、课堂教学设计A、导入新课: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但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

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B、新课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1)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保守、落后、自给自足)(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原料)3)对外:闭关锁国要求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注意:讲背景的时候应将中西方对应着分析,从比较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同时强调:英国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决定了英国一定要打开中国大门,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鸦片战争的基本内容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这些问题包括:
1.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过程中,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最终会战败?
3.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使学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
3.引导学生从国家、民族、人民等多个角度,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样汲取历史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英国商人、清朝官员、农民等,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
4.开展历史讲座或邀请历史专家进行授课,使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通过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具体包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的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深入剖析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本案例适用于高中一年级,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新课教学过程一)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新课教学过程一)
学生能自己阅读教材中的历史资并获取有效信息。
希望学生认真思考并且得出结论:即使没有当时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还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打开中国国门,因为英国和其他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是其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鸦片战争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是“西方资本积累在中国的继续”。
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其本质的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由于列强侵略,中国的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不断遭到破坏,已不再完整,但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从未被列强灭亡;经济上,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增长中产生了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并且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登上历史舞台后,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文化运动。这一切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增长,却在中国近代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居主导的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通过学习能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
原因方面: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方面: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结果方面: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结合教材《历史纵横》中英舰船的对比资料,仔细对比战争双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经过比较得出结论:
中国战败不可避免,原因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政治腐败,腐败的封建制度不可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见解,提高历史素养。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有力保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如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战场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鸦片战争。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结合现实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5.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评价鸦片战争,形成独立见解。
-简述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鸦片战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和评价。
2.教师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的矛盾。
2.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如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等重大事件。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方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链,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危害何在?”“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2.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
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吗?这个事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时间、起因、过程及结果,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外因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使学生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对华侵略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增强历史责任感。
4.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传承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பைடு நூலகம்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应当引导学生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

应引导学生认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

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2)中西方兴衰趋势的鲜明对照,了解国情和球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鸦片战争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鸦片战争教案(1)

4.10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鸦片战争的背景;(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重点讲解】一、“闭关锁国”政策的分析1.“闭关锁国”政策: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1)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

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3)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

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2)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4)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的资源和庞大人口的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

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鸦片战争在高一时候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记忆较为模糊。

经过一年的学习成长,学生与本课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及宏观抽象思维提高大大降低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及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思路(一)教材重点、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中英《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2.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

(二)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史料研读法;班级讨论辩论等(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复习(四)教学来源: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历史教材;历史组成员讨论(五)板书设计: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师:1840年前后,世界两大强国,一个号称天朝上国,一个自诩日不落帝国。

两强pk,哪一个更强呢?有请这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场,和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学习——鸦片战争。

【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5

【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5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受影视媒体的影响,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程度不同,故讲解时需要系统、深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学会从史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二)难点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鸦片战争》节选我们知道刚才播放的影片是哪一件事吗?知道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和林则徐的图片)学生回答:鸦片战争林则徐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正是虎门销烟这个镌刻在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禁烟运动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随之进入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把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生: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学们提的很好,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在这堂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音像资料,同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把商品卖给中国,何必走私鸦片呢?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播放视频资料)请找到答案的同学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设计教者:关佳兴教学对象:高一日期:2018年10月12日课题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1课时
教学分析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制定本方案的过程中我通过百度搜索,查阅了很多的教学参考资料,这些资料使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教材等有了深入的理解,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在找到的教学参考资料中,我也借鉴了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以使本教学设计更加符合课标要求,更完整。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中国人也开始了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因此,就教材地位而言,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近代经济史、文化史专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就事件本身而言,是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题材。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深度不足,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比较缺乏,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