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推荐文档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主编 北大出版社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一、关键术语1.公共政策答: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①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②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③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④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⑤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⑥合法性。
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公共利益答:公共利益是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
公共利益并不意味着狭隘的如某种稀见之物,或者像处于争议中的事情影响的特定地区的利益。
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①具有“公共性”。
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②具有合理性。
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作为代价的,因此立法机关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③具有正当性。
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立法机关,尤其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④体现公平性。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正义和公平。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 描述性政策分析2.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3. 社会问题4. 社会福利5. 社会福利最大化6. 公共问题7. 市场失灵8. 公共政策主体9. 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10. 公共政策执行11. 系统分析12. 利益集团13. 政策实验14. 思想库15. 政策合法化16. 模型17. 政策议程18. 强制性政策工具19. 公共政策问题20. 公共政策客体21. 经济性利益团体22. 公共政策终结23. 公共性利益团体24. 公共政策环境25. 纳什均衡二、简答题1. 简述如何认定社会问题。
2. 简述市场机制的优劣。
3. 简述政府的优势。
4. 请概述政府的劣势。
5. 简述第三部门的优势。
6. 简述社区的优势。
7. 请概述社区的劣势。
8. 简述非官方参与者的主要特点。
9. 简述思想库的功能。
10. 简述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11. 请概述建构政策分析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12. 简述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13. 简述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14. 简述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15. 请概述决策中的价值观类型。
16. 概述政策方案优选中常犯的错误。
17. 请概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
18. 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19. 简述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趋向。
20. 请概述社会问题的类型。
21. 请概述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22. 简述如何理解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23. 请概述全体一致原则的基本特点。
24.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25. 简述雷恩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三、论述题1. 试论述管制的优劣势。
2. 试论述公共企业的优缺点。
3. 试论述政府直接公共物品的优劣势。
4. 请对公共政策的本质进行论述。
5. 试论述如何认定社会问题。
6. 试论述利益集团的功能7. 试论述税收和使用者付费的优缺点。
8. 试论述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及其特性。
9. 试论述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的内容。
10. 试论述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5篇范文
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保障对策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1、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
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
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
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1、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
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
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
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
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
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会。
2、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
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公共政策分析课后参考题及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课后参考题及解答1、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体现了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过程,是政府对社会生活,按照统治阶级的意愿所作出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2、简要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发展的历史过程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酝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且立即波及公共政策学。
- 方法论的多元化:统计方法、公共选择、博弈论、个案研究等- 研究重点被转移到了政策过程的后期阶段即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终结上。
- 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 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近期发展- 研究问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 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从过去主导公共政策学的寻求客观真理的研究方法,逐渐走向探讨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法或思维倾向,会成为一种基本的趋势。
- 公共政策分析的建制化在中国的发展。
3、简要评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各类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
对于诸如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或超理性作用突出、必须在价值观和应用价值之间加以权衡等一类的政策问题,系统分析的定量分析模型和技术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忽视超理性、文化、价值及意识形态等因素。
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必须研究该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随着政策的发展,还要研究政策实施的历史条件以及政策变动乃至终结的历史条件。
要研究前后政策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要对现行政策与过去的同类政策进行历史的比较,从中找出一些经验性的东西,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现行政策服务。
要深入研究该项政策或该政策的某个阶段的具体脉络,更多地以描述性的语言来记录政策的历史。
比较分析方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和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1.什么是损益分析?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效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答:政策调整、政策控制、政策监督5.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三、论述题(共20分)请你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最全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最全)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A,市场和政府B,法律和市场C,宪法和法律D,政府和政策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A,马克思,恩格.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C,柏拉图,亚里士多.D,尼采,弗洛伊德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A,德国B,中国C,英.D,美国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A,农村问.B,政府问.C,大型城市问.D,小城市问题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D,经济危机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A,加大政府干.B,减少政府干预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A,失.B,降到最.C,不可或.D,逐步减少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A,一个分析过.B,一个行为过.C,一个收益过.D,一个黑箱过程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A,矛盾关.B,等价关.C,平行关.D,交叉关系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A,文艺复.B,民权运.C,产业革.D,二次大战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A,遗产基金.B,布鲁金斯学.C,商业圆桌委员.D,三边关系委员会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A,道格拉斯·诺.B,戴维·韦.C,艾丹·维.D,拉斯维尔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A,合理性,科学.B,计划性,操作.C,经济性,全面.D,综合性,权威性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18,公共政策的主体(B)A,就是国家行政机.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D,全体公民19,对公共政策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制度是(A).A,决策制.B,议会制.C,选举制.D,政党制度20,传统的政策决策往往较多地依赖(D).A,政治系统自身.B,智囊.C,理性原.D,领导人的个人直觉和预见能力21,作为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政治文化与法定制度是(C). A,等价.B,对立.C,自洽.D,矛盾的22,决策制度涉及的内容有(A).A,最高决策者是.B,决策者的个人能.C,决策集体的执政能.D,决策的内容23,决策质量的主要标准应该是(B).A,能否使决策者受.B,能否使绝大部分人受益C,能否使少部分人受.D,能否使特定人群受益24,在传统社会中对世袭地位的认同属于(A).A,系统文.B,过程文.C,政策文.D,生态文化25,下列政策手段中不是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是(C). A,关税壁.B,"绿色壁垒.C,举证壁.D,非关税壁垒26,影响公共政策的内部环境因素中的制度与政治系统自身因素中的政治制度之间(A).A,没有清晰的界.B,有清晰的界.C,完全一.D,完全不同27,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公共政策往往(D).A,对个人思想的放松控制倾.B,对个人行为的放松控制倾向C,出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倾.D,出现对私有财产的剥夺倾向28,新制度主义经常把文化称为(A).A,"软制度.B,"外在制度.C,"价值尺度.D,"道德约束"29,利益集团一般代表了(B).A,"大众"的利.B,集团成员的利.C,"弱势群体"的利.D,政策决策者的利益3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将地理条件因素看作是影响国家历史进程的(B).A,决定因.B,"长变量.C,"短变量.D,"恒定量"31,外部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A). A,继续增.B,进一步减.C,保持不.D,以上答案均是错误的32,"马太效应"指的是(C)A,越是利益受到损害,其利益就应当受到更多的补偿B,社会经济越发达,政府职能越广泛C,越是利益受到损害,越是缺少利益诉求的渠道,越是容易受到进一步的利益损害D,社会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化越严重33,公众对于政治过程的倾向属于(B).A,系统文.B,过程文.C,政策文.D,生态文化34,系统文化和过程文化对于政策的作用是(D).A,无效的B,决定性的C,直接的D,间接的35,抗拒全球化风险的最好方式是(A).A,参与全球.B,回避全球.C,闭关锁.D,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民族产业36,政策科学家在进行政策研究时的起点一般是(A).A,界定政策问.B,发现因果关.C,确定政策目.D,明确利害相关者37,各色各样的政策分析具有(A).A,类似的大致环.B,完全不同的环.C,完全一样的环.D,以上选项均错38,设计政策方案时应该(C)A,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方.B,只要找到少量的方案就行了C,达到"满意"的程.D,以上选项均错39,进行政治(伦理)可行性评估时要综合考虑(A)A,政策将为谁增加福利B,理性因素C,技术上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D,弱势群体的因素40,界定政策问题时,要做的工作包括(B)A,找到解决方案B,找到问题的成因C,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D,设计评估标准41,政府通过税收比率,价格补贴,罚金等手段建立实际的价格机制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这种政策方案属于(B).A,直接货币方.B,间接货币方.C,备选方.D,常规方案42,政策评估过程也是一个(D).A,辩护过.B,展示过.C,整合过.D,反馈过程43,理性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分析者(A).A,简化对象,理清关.B,增加不确定.C,消除各种局.D,确定唯一的结果44,政策评估中采用多元评估标准可以(A).A,避免狭隘的评.B,简化评估过.C,保证政策的科学.D,以上选项均错45,"拥有的唯一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像钉子",这句话的含义是(D).A,理性方法会过于简化政策问题.B,专业的政策分析者往往受雇主的价值观左右.C,设计政策方案是一个追求满意的过程.D,不顾实际情况,用一种政策解决所有政策问题.46,界定问题事实上是政策分析的(B).A,全部工.B,"预研究.C,最后环.D,"再研究"47,在政策分析中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将造成(D).A,奎德选.B,斯托基选.C,帕顿选.D,霍布森选择48,政策分析需要(A).A,多元的评估标.B,简单的评估标.C,唯一的评估标.D,以上选项均错49,设计政策方案需要(A).A,让更多类型的方案进入视.B,简化方案C,统一方案的类.D,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50,政策分析的步骤是(A).A,灵活.B,不变.C,必须严格遵循.D,可以完全忽略的51,政策评估工作应该具有(D).A,简捷.B,时间.C,保密.D,批判性52,现代公共决策的主要方法是(C).A,感性分析方.B,领导者的个人直.C,理性分析方.D,超理性分析方法53,理性方法(B).A,是完美.B,有无法避免的缺.C,有缺陷但可以避.D,容易产生"拍脑袋"方案54,集团争取利益的能力(B)A,与集团规模无.B,与集团性质有关C,与集团规模,集团类型都无.D,与集团规模和类型都有关55,集团利益(C)A,具有供给的连带性和对内排他.B,没有供给的连带性也没有对内排他性C,具有供给连带性和对内的非排他.D,没有供给的连带性但具有对内排他性56,奥尔森关于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假设前提包括(A)A,经济人假.B,人的有限理.C,人的学习能.D,道德人假定5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集团越大,个人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就越大B,提供集体物品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团体的部分成员C,区分一个集团是何种集团的依据是集团的规模D,一般说来,公益性集团的行动能力较弱58,奥尔森把集团分为两种类型,即(D)A,大规模集团和小规模集.B,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C,私利性集团和公益性集.D,相容集团和排外集团59,企业在追求税收政策变化时是(A)A,一个相容集.B,一个排外集.C,一个公益性集.D,是一个竞争性集团60,企业数量很少以至于一家企业的行为对其他某一企业或整个集团有明显影响的情形被称为(C)A,垄.B,买方寡头垄.C,卖方寡头垄.D,垄断竞争61,相容集团可以分为(B)A,大集团,小集团和中等规模集.B,特权集团,中间集团和潜在集团C,特权集团,显集团和潜在集.D,特权集团,压力集团和潜在集团62,利益集团提供给成员的利益之一是对参与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给予奖励相关的利益,如归属感,这种利益被称作(D) A,物质利.B,目的性利.C,精神利.D,社会连带利益63,目的性利益(C)A,只能通过个人化的亲身参与才能获.B,可以通过搭便车获得C,可以通过捐款获.D,不可以通过捐款获得64,阿罗悖论表明(C)A,人们没有稳定的偏.B,集体像个体一样拥有理性C,集体往往没有理.D,个体和集体都没有理性65,投票规则的主要功能在于(B)A,加总个人偏好找到共同利.B,保持形式公正C,降低决策成.D,帮助人们确定偏好顺序66,人们之所以对过半数规则比较偏爱是因为(C)A,半数规则的决策成本.B,半数规则的外部性成本低C,半数规则的预期成本.D,半数规则能保持形式公正67,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意识形态(B)A,基本上毫无用.B,使公民的偏好趋同,易于决策C,帮助摆脱信息不完备带来的困扰,使决策变得容易D,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确定政策标准68,公共政策中的基本价值观包括(D)A,民.B,效.C,有.D,自由69,公共政策中的基本价值观内容(B)A,是互不相干的B,构成一个系统C,不同国家,不同条件下的人们的理解都是完全无差异的D,是没有冲突并相互增进的70,环保政策的出现从价值观来看主要是(B)A,经济繁荣和保障的需.B,代际公正价值观的体现C,自由价值观的体.D,效率价值观的体现71,亚当·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关税政策(D)A,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B,促进了国家财富的增长C,促进了商业的发.D,是对效率的惩罚和对工业的破坏72,市场与政府最大的区别在于(B)A,市场缺乏独立决策的能.B,市场相对缺乏强制C,市场没有约束和限.D,市场总是带来效率73,市场失灵具有必然性,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A)A,外部.B,内在.C,缺乏必要的强.D,寻租现象74,政府干预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A)A,政府规模的不断扩.B,政府的效率日益低下C,政府的合法性降.D,宏观经济总量失衡75,纯共享品是(B)A,由自然界提供.B,无需分配.C,必须由公共财政资金购买.D,有竞争性的76,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体制条件是(C)A,完善的市.B,民主政.C,法.D,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77,所谓的免费品是指(D)A,由自然界提供的物.B,不需付费即可享用的物品C,政府向公民免费提供的物.D,由自然界提供的非稀缺物品78,下列属于纯共享品的是(A)A,互联网的主干.B,公共卫.C,基础教.D,湖泊79,一般说来纯共享品(B)A,无需分配也不存在供给问.B,无需分配但存在供给问题C,都是动用公共财政资金供给.D,在归属权上不清晰80,俱乐部物品(B)A,既对内排他也对外排.B,对内不排他,但不供外部成员享用C,不存在分配问.D,没有竞争性81,公域物品(C)A,使用时没有竞争.B,原则上只能由政府提供C,原则上政府不必生.D,具有排他性82,下列属于社会化物品的是(D)A,国.B,教.C,高速公.D,草地下水资源83,公地悲剧问题的核心是(D)A,外部.B,竞争.C,规模不经.D,搭便车84,解决公地悲剧的思路包括(A)A,"化公为私.B,引入竞争机.C,改变参与者的偏.D,变一次博弈为多次博弈85,导致自主治理失败的外部因素有(C)A,当事人缺乏相互交流的能.B,外部社会经济条件恶劣C,当事人不享有改变制度结构的自治.D,外部政府当局效率低下86,现代福利国家中大规模的福利政策在福利接受者当中带来了(B)A,逆向选.B,败德危.C,道德风.D,个人利益最大化87,法治通过其两个经济作用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即(C)A,界定产权,公平裁.B,产权的界定和保护C,约束政府,约束经济人的行.D,界定产权,维护市场竞争88,布坎南对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提出了一种市场失灵的自发解,即(A)A,俱乐部提供某些非私人物.B,通过完善市场机制解决市场失灵C,政府与企业结成伙伴关系提供公共物.D,把公共物品转变为私人物品89,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有联络的子系统,即(B)A,强制性制度和诱致性制.B,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C,政治制度和经济制.D,正式化内在规则和非正式化内在规则90,一般说来,违反内化规则的代价是(B)A,名声受.B,产生内.C,利益受.D,受到惩罚91,一般说来,违法习俗和礼貌的代价是(A)A,名声受.B,产生内.C,利益受.D,受到惩罚92,下列关于内在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内在制度就是习惯.B,内在制度对产权和契约的保障作用远远超过了外在制度C,内在制度是从人类经验演化出来的规则体系D,内在制度是理性的个体协商谈判的结果93,正式化内在规则(A)A,是以正规的方式发挥作用并被强制.B,是外部加于社会并要求共同体成员遵守的规则C,包括习惯和内化规.D,包括习俗和礼貌94,人们通过习惯,教育和经验习得的,并达到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加思考,自我服从程度的规则是(B)A,习.B,内化规.C,正式化内在规.D,礼貌95,人们"约定"的对某类事务或交易的惯常处理方式是(A)A,习.B,习.C,内化规.D,正式化内在规则96,下列关于内在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内在制度以非正式为.B,内在制度允许试验和重新解释C,内在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偏离文化系统D,内在制度缺乏非人格化的精神,具有排外性97,由外在于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代言人自上而下地设计和确立的规则是(A)A,外在制.B,公.C,强制性规.D,普遍适用的禁令98,外在制度的优势包括(D)A,允许试验和重新解.B,执行成本较低C,强化垂直结.D,歧义较少,统一公正99,大部分公民面对于己不利的外在制度选择了"忠诚",这反映了(C)A,信息不完.B,人的有限理.C,理性的无.D,行为的非理性100,政治企业家指的是那些(C)A,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治家B,把企业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政府管理中的政治家C,为了获得政治声望或物质利益组织利益集团的人D,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企业家101,诱致性制度变迁(B)A,是由政府法令引发的进一步的制度变迁B,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引致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C,往往可以带来制度安排的最优供给D,一般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02,强制性制度变迁(A)A,是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B,一般会遇到搭便车问题C,一般会遇到外部性问题D,一般会带来制度绩效的改善103,当外部制度导致低效率和不公平时,公众会按照自己的偏好,外部成本和(D)来决定自己的行为.A,时间成.B,机会成.C,内部成.D,行动成本104,如果集体行动和市场活动产生的结果与某一个人的偏好相悖,人们可以考虑的行动类型包括(D)A,退出,创新和忠.B,声音,反抗和容忍C,谈判,交易和妥.D,退出,声音和忠诚1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外在制度对内在制度的歧视和排外现象有校正作用B,外在制度会强化垂直结构C,外在制度具有排外性D,外在制度往往带来低效和不公平106,预测工作的任务是,对政策所依赖的(D)作出判断,同时预见政策对未来社会状况的作用后果.A,综合环.B,当前环.C,不可知环.D,未来环境107,外推预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A,未来是可预测.B,人是有推导能力的C,过去的趋势会向未来延.D,政策的既有信息是可延续的108,外推预测的具体方法不包含(B)A,时间序列分.B,直觉分.C,线性回.D,马尔柯夫模型109,下列关于线性回归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该方法以时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B,该方法以空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C,该方法以空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非线性趋势D,该方法以时间变量的不可确定性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110,理论模型预测是一种(C)A,数字化理论预.B,唯象描.C,分析预.D,推导性预测111,建立理论模型的关键在于要分析对象的运行机理,最大限度地摸清(A)A,因果关.B,前后关.C,渐进关.D,互动关系112,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方案有四个基本来源,即现有的政策提案,通用的解决方案,非现成的解决方案及(D)A,守的解决方.B,激进的解决方案C,过去使用过的解决方.D,调整过的解决方案113,不作为分析(B)A,绝对排除任何行.B,是以现有政策为基础进行有限调整的设计方法C,意味着对现有政策不作改.D,是最好的选择114,建立理论模型所使用的数理逻辑形式(D)A,是科学而全面.B,是难以进行精确推理的C,一般将所有"因素"考虑在.D,一般会忽略一些"次要要素" 115,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林德布罗姆的"渐进主义精神"的是(B)A,新政策应力求尽善尽.B,优先考虑"保守疗法"C,政策分析应当依赖于理性分.D,政策过程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116,通过理论来构建政策方案(C)A,是一种守旧的办.B,是一种过时的办法C,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D,会产生很多负面效果,需谨慎使用117,获取政策创意的途径之一是激发并利用他人的思维,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D)A,工作日志.B,渐进决策.C,管理者继承计.D,头脑风暴法118,常见的"治污"政策方案中不包括(D)A,对排污行为收.B,直接控.C,建立污染权市.D,间接收费119,建立污染权市场(B)A,意味着任何人均可购买污染.B,意味着污染权允许转让C,是一种不可行的办.D,会造成污染加剧120,边际收益递减意味着(C)A,消费水平越高,边际效用越.B,消费水平越高,边际效用越低C,成本越高,边际收益越.D,成本越高,边际收益越大121,前景预测工作(D)A,是可有可无.B,实际用途不.C,容易产生误.D,不可或缺122,许多变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非线性特征,这些变化趋势常常表现为(C)A,直.B,垂直.C,增长曲.D,平行线123,政策评估和展示属于分析工作的(C)A,前期内.B,中后期内.C,贯穿全过程的内.D,后续内容124,净现值评估针对的是由于(D)的存在对于政策行动收益的影响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选择问题.A,利.B,股.C,债.D,贴现率125,政府资金来源一般为税收和(D)A,捐.B,国.C,罚没收.D,筹措的资金126,内在利润率是(B)A,净现值达到100时的贴现.B,净现值达到零时的贴现率C,银行内部规定的商业利润.D,政府同银行之间的贷款利率127,最常用的经济可行性评估方法是(A)A,成本-收益分.B,敏感性分.C,净现值评.D,剩余价值计算128,净现值评估中一般(D)A,选择净现值最高的方.B,选择内在利润率最高的方案C,选择收益与成本之比最高的方.D,要综合考虑净现值和内在利润率因素129,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C)A,寻找对政策最关心的人.B,寻找政策最需关心的弱势群体C,发现什么变量对政策结果的作用是关键.D,寻找最易变动的变量130,进行敏感性分析时,通常需要进行分析的变量(A)A,包括多.B,只有一.C,包括全.D,只有少数几个1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政治可行性评估没有公认的方法,但基本有量化标准B,政治可行性评估既没有公认的方法,也基本没有量化标准C,政治可行性评估虽然有公认的方法,但基本没有量化标准D,政治可行性评估的方法同经济可行性评估的方法大致相同13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政策展示和建议的方法是(D)A,两两比较.B,确定满意程度.C,无绝对优势选项.D,投票表决法133,无绝对优势选项法的缺点是(B)A,参与者难以就重要性程度达成一.B,可能保留一个以上的答案C,不能排除中庸的方.D,许多细节,不可见的方面被忽略134,最为有效的展示政策方案的方法是(D)A,词典排序.B,两两比较.C,满意程度.D,三者都不是135,下列关于社会系统核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指标可能带有人为偏见,难以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变化B,它比社会试验方法优越C,随着范畴的不同,实验对象会随时改变态度D,只有监测客观状况的指标才是客观的136,社会实验方法的缺点是(D)A,指标带有人为偏.B,政策与社会指标变化不一定有因果关系C,过于强调对指标的追.D,是一种局限于小范围的试验,不能大范围推广137,判断政策效果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包括(B)A,两两比较法B,指数法C,排除法D,词典排序法138,污染物浓度指数不能体现污染物对人和环境的不同危害程度的原因是(D)A,不同污染物对人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不一.B,不同污染物的浓度不应该相加C,所有的测量数据不准.D,综合指数不能反映具体的细节问题139,散点图可以用来(B)A,反映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B,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C,测量贫富差.D,分析经济发展速度140,恩格尔系数是(A)A,一种指数.B,是一种图示.C,一种间断时间序列分.D,一种表格法二,多项选择题:1,爱莉诺·奥斯特罗姆把制度分为以下几个层次(ABD)A,宪法选.B,集体选.C,法律选.D,操作选择2,当代公共政策的特征有(BC)A,统治政治进一步强.B,政策问题日益复杂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重.D,政策预期和政策结果趋于一致3,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ABCD).A,国家经济研究.B,对外关系委员.C,全国计划学.D,布鲁金斯学会4,亚当·斯密等人主张(AC)A,干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B,干预最多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C,政府尽量少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D,政府尽量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5,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回答(ABCD)A,为什么干.B,谁来干.C,用什么干.D,干预什么人6,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大致分为(BCD)A,决策者的直觉因.B,政治系统自身因.C,内部环境因.D,外部环境因素7,阿尔蒙德等人将政治文化分为(ACD)A,政策文.B,生态文.C,过程文.D,系统文化8,政治制度包括(ABCD)A,政体制度B,决策制度C,政治文化D,舆论控制制度9,决策制度涉及(ABCD)A,决策的合法程.B,决策原.C,最高决策者是.D,最高决策权是什么10,下列政策手段中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是(ABD)A,关税壁.B,"绿色壁垒.C,举证壁.D,非关税壁垒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公共政策分析(已上交)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满分100分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政策法律化:答:是政策向法律转化,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和进行政策科学研究即政策。
2.政策执行:答: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等环节.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答:是指在政策出台前,对各种备选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
4.评估主体:答:政策评估主体是指对政策效果、效益、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的组织或个人。
5.政策效果:答:有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6.非正式评估:答: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的评估。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1.什么是损益分析?答:1.是指对影响企业盈亏的重大因素的分析.2.损益分析就是对损益表(也称利润表)内的相关项目逐个进行分析对比。
一般先从净利润开始分析净利润与预算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或与公司历史最高值相比增加或减少多少,百分比增加或减少多少。
然后,再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目逐个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损益变动的原因。
2.什么是线性规划?答: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运筹学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研究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经济分析、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答:在于保证政策的合法化及贯彻实施、实现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促使政策终结。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答:由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组成。
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的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
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试论述公共政策的本质P10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本质。
二、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核心要素?P6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表现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每一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构成的.”三、如何理解“社会利益”的内涵?1、社会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社会利益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能是经济利益,也可能是包括教育、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利益.2、社会利益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具有不可穷尽性,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类型繁多,常常与国家政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四、如何理解公正政策的调控功能?P151、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3、政策发挥调控作用的出发点: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4、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对中央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都直接起到了调控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间接调控作用。
5、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同时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五、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P161、政策所起到的利益分配作用: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
一旦某项政策付诸实践,必然是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另一部分人未获得利益;或者是一部分人获得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非但未获利益,甚至失去原有的利益。
【《公共政策分析》】_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答案
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以及答案案例一:⑴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⑵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
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师资,设备和国际化水平明显高出小城市,城镇等,相对的学费也令人结舌。
很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还依然停留有在初建的原有水平,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质量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阻止了孩子发展,存在着与不同区域同龄学前儿童的差距⑶供求关系方面明显供给不足。
城市人口增长相对应的教育资源的短缺。
一方面,学前儿童的增多,导致了公共资源的紧缺。
政府在广纳人才的时候,对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并没有与吸引人才同样并驾齐驱。
导致了公立幼儿园的最初规划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稀缺的专业师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
现有的教师资源远远不足以满足各类幼儿园和孩子家长对老师的各项指标的要求(4)时代发展促使教育价格的提升。
今天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早已“今非昔比”。
近几十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整个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大量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甚至是高学历幼儿教师的进入,在提升了幼儿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教育的“价格”,使得昔日以廉价的、“看孩子”为主要任务的“托儿所”已经一去不复返。
优质的幼儿教育很难“廉价”,优质的幼儿教育需要投入。
2提出的政策包括: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解决入园难问题。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机制。
”一个能针对实践问题的关键点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符合社会利益,具体,明确,充足,并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的政策才够称之为比较有效的政策。
在本例中,针对教育的投入过少而提出的加大教育投入的资金融入和比例,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去解决因资金不够而致使公立幼儿园过少,收费过高等方面的问题。
省委党校《公共政策分析》思考题和答案
省委党校《公共政策分析》思考题和答案《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根据课件内容整理,请同学们结合⾃⼰的学习体会作进⼀步的丰富完善)⼀、政策系统的⼦系统现代化、科学化的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和监控等⼦系统所构成的⼤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系统各有分⼯、相对独⽴,⼜密切配合、协同⼀致,促使政策⼤系统的运⾏得以顺利地展开。
信息⼦系统从环境中获取客观、准确的信息,经分析、整理后及时传递到决策者⼿中;政策实施后,将政策实施的效果反馈回来。
信息⼦系统为政策过程服务,保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并加以有效的执⾏,以取得预期⽬标。
咨询⼦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另⼀个基础部分,它参与决策活动,主要是根据客观实际,综合运⽤各种分析⽅法进⾏政策问题分析、⽅案设计、政策结果预测和政策评估。
决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主导公共政策活动的全过程,享有拍板定案的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
执⾏⼦系统是政策系统运⾏的实践环节,其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案(理想)转变为政策效果(现实)。
监控⼦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政策⽬标执⾏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它还要灵敏地反映出执⾏结果与⽬标之间的差异,并及时向信息系统提供信息,以使决断⼦系统能及时对政策进⾏修订、完善或终结。
政策系统运⾏的各个环节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以及政策系统的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个动态的运⾏过程。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政策系统的运⾏表现为⼀个系统的不断输⼊、转换和输出的过程。
政策系统的运⾏⼤致包括下列五个环节(1)政策制定——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案的出台的⼀系列的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案、预测结果、⽐较和抉择⽅案以及⽅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2)政策执⾏——政策⽅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功能环节。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A )的失效。
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2.(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A.拉斯韦尔 B.史密斯C.西蒙 D.克朗3.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D )。
A.互动模型 B.对策模型C.系统模型 D.浴盆模型4.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三C.二 D.五5.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
A.反映 B.深入C.内化 D.响应二、多项选择题1.史密斯认为,( ABCD)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 D.环境因素2.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BCDE )。
A.抵触型 B.僵化型C.滞后型 D.折扣型E.结构型3.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BCD).A.多样性 B.动态性C.交叉性 D.突发性三、名词解释1.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3.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4.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xx年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
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xx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等。
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1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自下而上的途径; “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工具选择途径等。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类(按章节顺序)1、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经由政治过程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2、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3、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它不同于国家利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
4、政策工具:是指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5、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6、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等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政策讨论,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7、公共政策制定: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选择、决定政策方案的过程。
8、公共政策目标:指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方案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9、政策方案规划:指政策议程确立后,为实现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拟定和评估政策措施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10、政策方案抉择的合法化:指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进行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11、公共政策执行:指政策主体(或机构)为实现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将政策内容贯彻落实于政策对象的行动过程。
12、公共政策的监控:指对公共政策过程(制定、执行等)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纠偏的过程。
二、简答题(按章节顺序,或与论述题在类型区分上有所偏差)1、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是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2)公共决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互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分析答案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请说明在该案例中,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其利益诉求是什么?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北京市政府、市管委、昌平区政府;广西桂平市政府、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环保处和环保局——做好政绩、完成上级任务受焚烧垃圾影响的群众:北京奥北居民、太阳村老年公寓、官牛坊等村村民;桂平市辖区的乡镇、村的村民和居民——维护自身合法合理权利、要求参与、影响政府决策2.试概括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公众在政策参与过程中都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坚决要求政府立即执行垃圾分类措施、垃圾填埋场臭反对垃圾焚烧官牛坊等村的村民等拆迁,或者多得一些‘臭味费’桂平市政府征地和选址应该听听老百姓的意见要求桂平市政府召开征地听证会为子孙后代的安全、政府应在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上加大力度3.有人说,政策过程中公民与专家是对立的。
根据本案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专家与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关系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专家从政府官员利益和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进行各种政策指导研究和制定。
这必然会导致公民与专家对立。
案例中“主烧派”专家的种种解释,没能够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任,甚至他们被发现其专家之外的种种身份“与垃圾焚烧项目有直接的利益关联”——比如,北京市政府技术顾问聂永丰是“立转炉式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的专利申请人,而声称“烤肉产生的二恶英比垃圾焚烧高1000倍”的舒成光是全球最大的垃圾处理企业之一美国卡万塔的中国区副总裁、首席技术专家。
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家充分考虑群众的各项利益诉求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指导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此时专家和公民是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王维平认为他不是主烧派,始终主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垃圾焚烧确实是一种处理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他是民主党派,不是官,是这行‘不能动摇’的专家。
是市人大代表、也是61岁的老人了,王维平担起中间人的角色,先后五六次去阿苏卫与奥北的居民们沟通,黄小山和其他居民代表也回访王维平和市管委各部门,王维平从奥北回来很快给政府提交了建议,“奥北的居民是讲道理的人,老百姓说垃圾填埋场臭,确实是臭,政府要实事求是讲道理,如果连填埋场都管理不好,居民们肯定都会反对垃圾焚烧。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问题也就是各种各样的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只有促使人们去行动的问题,才为公共政策问题,若问题没有得到表达,不可能构成政策问题。
政策监控与政策调整: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调整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动。
系统议程与政府议程:系统议程:政治社区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政府议程: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比系统的程序更具体,更明确。
两个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不同阶段: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系统议程有一些抽象的项目组成,概念,范围很模糊;政府议程更加特定和具体,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2)系统议程仅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方案;政府议程的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两大类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现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的两个方面。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政策法律化: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1.什么是损益分析?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效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答:政策调整、政策控制、政策监督5.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三、论述题(共20分)请你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答: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是由多阶段、多环节组成的连续的动态过程,虽然评估活动步骤会因为评估类型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但是,只要是正规的、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都要经过评估启动、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一)评估启动阶段启动政策评估是评估活动的第一阶段,也是正式评估之前的准备阶段。
由于评估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做好启动阶段的工作对于确保评估的成功是有重要意义的。
组织只有准备比较充分,才能保证评估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避免评估工作的盲目性。
启动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第一,建立评估机构,挑选评估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政策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评估人员需具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完成,所以,合适的评估人员是评估成功的必要前提。
另外,每项评估的环境都不同,评估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对评估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评估机构在岗前应对评估人员作必要的说明和训练,提高他们的理论分析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构建具有较高水准的评估队伍。
第二,确定评估对象。
确定评估对象实质上决定评估什么政策,或是评估政策的哪部分内容。
政策具有相关性,某一结果的产生往往是多项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要清楚地划出一项政策作用范围的边界并不容易。
同时,并不是任何政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评估。
比如,某些政策仅具有象征性意义或者尚未完全发生作用,评估的时机尚未成熟,则暂时没有必要进行评估。
因此,根据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遵循有效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精选评估对象,才能使评估收到最佳效果。
第三,制订评估方案。
这是政策评估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评估方案是政策评估实施的依据和内容,它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评估质量的高低和评估活动的成败。
评估方案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系统、详细地说明以下内容:第一,阐述评估对象,明确指出评估什么。
第二,明确评估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评估目的决定评估的基本方向,解决的是为什么进行评估的问题。
第三,确定评估标准。
第四,选择评估方法。
第五,说明评估的场所、时间和工作进度,以及评估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等问题。
简言之,评估方案应将评估的五个基本要素,即评估者(主体)、评估对象(客体)、评估目的(出发点)、评估标准(准则)和评估方法(手段)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
(二).评估实施阶段实施评估是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实施评估工作的好坏与评估活动的成败紧密相关。
实施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下达评估任务,做好人、财、物方面的资源配置,以及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具体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对政策作出合理的评价。
具体如下:第一,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影响和政策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信息是政策评估的基础,评估政策的过程其实也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充分地收集和占有信息是促进评估工作深入进行的前提。
为了保证所获信息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需要综合采用各种科学方法来收集信息,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等。
第二,综合分析政策信息。
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充分的政策信息分析。
就是要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那些有关政策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第三,综合运用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
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评估者应该坚持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具体分析的科学性两个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政策的实际效果。
对于评估而言,并没有通用的方法。
每项评估的环境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因此,评估者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评估总结阶段评估总结阶段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的阶段。
政策评估报告是整个评估活动的结晶,也是评估成果的集中表现,更是评估者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体现。
政策评估者须形成书面形式的评估报告,提交给有关领导或部门,使之了解一项政策实施的最终情形,及时根据这一情形决定政策的继续、修改、中止等。
评估报告除了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提出政策建议以外,还应包括对评估过程、评估方法和评估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必要说明,对评估工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为提高今后的政策活动水平服务。
此外,结束阶段还要注意妥善处理决策者与评估者之间的分歧,实现决策者与评估者之间对评估报告的最大限度的协调。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对政策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估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方法的成功。
近几十年随着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各种新的评估方法不断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评价的实践活动。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前后对比法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其他一切方法都是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它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况变化一目了然。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是先确定公共政策对象在接受公共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值,再减去作用前衡量出的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公共政策效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明了;缺陷是不够精确,无法将公共政策执行所产生的效果和其他因素如公共政策对象自身的因素、外在因素、偶发事件、社会变动等所造成的效果加以明确区分。
(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将政策执行前的倾向线投射到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上,代表若无该政策的实施此点会发生的情况,然后与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政策的实际效果。
这种方式考虑到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影响,结果更加精确,因此较前一种方式更进一步。
这种评价方式的困难在于如何详尽地收集政策执行前的相关资料、数据,以建立起政策执行前的趋向线。
(3)“有-无”对比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在政策执行前和政策执行后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对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投射对比分析的拓展,包括政策执行前的倾向线投射和政策执行后的倾向线投射两个方面。
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是排除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作用,能够较精确地测度出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是测量公共政策净影响的主要方法。
(4)实验性对比分析实验性对比分析是社会实验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应用。
在运用这种评估方法时,评估者在政策执行前就将评估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控制组,前者被施加政策影响,后者不施加政策影响,然后比较这两组在政策执行后的情况,并对政策效果作出评估。
2.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指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审定各项有关政策的记录,观察政策的执行,进行实地考察,对政策对象和政策参与者进行调查,与执行人员及其工作人员交换意见,鉴定政策的成效。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由于专家的知识专业化较强,能比较科学地分析政策,同时,由于专家相对于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政策对象来说属于局外人,因此能够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评估。
3.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费用效果分析法,是对投入的成本和所取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个领域。
一般来说,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很多,这些方案在实现目的的效果上和消耗的费用上各不相同。
通过效用分析可以从这些方案中找出给定效果而消耗最低的方案。
由于实际问题中许多参数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对这些参数作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来检验它们对消耗和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权衡利弊,选择有利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综合利用多方面知识的一种评估方法。
通常使用的评价准则有三条:效益相等时,成本越小的方案越优;成本相等时,效益越大的方案越优;效益与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
4.执行群体评估法执行期群体评估法是指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影响和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估。
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内容、政策环境、政策对象和政策过程比较了解,并掌握相对充分的政策信息,他们有可能及时、充分地评估每一项政策的效果,因而在政策评估活动中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
另外,政策执行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评估结论,迅速调整自己的政策目标和措施,使评估活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目标群体评估法目标群体评估法指由政策目标群体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的效果。
由于政策目标群体是政策的实施者,又往往是政策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政策的效果有切身感受,因而最有发言权。
评估工作者要做好评估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认真倾听、研究他们对政策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