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总结
数列求通项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归纳讲义
10.3数列求通项知识梳理.数列求通项1.利用n S 与n a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2.累加法:若已知1a 且()()12n n a a f n n --=≥的形式;3.累乘法:若已知1a 且()()12nn a f n n a -=≥的形式;4.构造法:若已知1a 且()12,0,1n n a pa b n p p -=+≥≠≠的形式qpa a n n +=+1()n f pa a n n +=+1n n n qa pa a +=++12(其中p ,q 均为常数);题型一.利用Sn 与an 的关系考点1.已知Sn 与an 的关系求an1.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且a 3=5,a 5=9,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23b n +13.(Ⅰ)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解答】解:(Ⅰ)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d =12(a 5﹣a 3)=2,又∵a 3=5,∴a 1=1,∴a n =2n ﹣1,当n =1时,S 1=23b 1+13,∴b 1=1,当n ≥2时,b n =S n ﹣S n ﹣1=23b n −23b n ﹣1,∴b n =﹣2b n ﹣1,即数列{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b n =(﹣2)n ﹣1,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2=3(−1)(∈∗).(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答】解:(1)当n=1时,2S1=3(a1﹣1)=2a1,得a1=3,当n≥2时,2S n=3(a n﹣1),2S n﹣1=3(a n﹣1﹣1),两式作差可得2a n=3a n﹣3a n﹣1,即a n=3a n﹣1,所以数列{a n}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 n=3n;3.记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a n<0,a n2﹣3a n=4﹣6S 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答】解:(1)当n=1时,12−31=4−61,所以a1=﹣4或a1=1(舍)当n≥2时,因为2−3=4−6,所以K12−3K1=4−6K1,两式相减得(a n+a n﹣1)(a n﹣a n﹣1+3)=0,因为a n<0,所以a n﹣a n﹣1=﹣3,所以数列{a n}是以﹣4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n=﹣4+(n﹣1)⋅(﹣3)=﹣3n﹣1.考点2.带省略号1.设数列{a n}满足1+32+⋯+(2−1)=2o∈∗).(Ⅰ)求a1,a2及{a n}的通项公式;【解答】解:(Ⅰ)∵a1+3a2+…+(2n﹣1)a n=2n,当n=1时,a1=2,当n=2时,a1+3a2=4,∴a2=23,∵a1+3a2+…+(2n﹣1)a n=2n,①,∴n≥2时,a1+3a2+…+(2n﹣3)a n﹣1=2(n﹣1),②①﹣②得:(2n﹣1)•a n=2,∴a n=22K1,又n=1时,a1=2满足上式,∴=22K1;2.已知数列{a n},a n=2n+1,则12−1+13−2+⋯+1r1−=()A.1+12B.1﹣2n C.1−12D.1+2n【解答】解:a n+1﹣a n=2n+1+1﹣(2n+1)=2n∴1r1−=12∴12−1+13−2+⋯+1r1−=12+122+⋯+12=1−12故选:C.题型二.累加法1.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 n+1=a n+n+1.(1)求{a n}的通项公式;【解答】解:(1)由a1=1,a n+1=a n+n+1,可得n≥2时,a n﹣a n﹣1=n,可得a n=a1+(a2﹣a1)+(a3﹣a2)+...+(a n﹣a n﹣1)=1+2+3+...+n=12n(n+1),即a n=12n(n+1),n∈N*;2.设数列{a n}满足a1=2,a n+1﹣a n=3•22n﹣1,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22n﹣1.【解答】解:∵a1=2,a n+1﹣a n=3•22n﹣1,∴n≥2时,a n=a1+(a2﹣a1)+(a3﹣a2)+…+(a n﹣a n﹣1)=2+3•2+3•23+…+3•22n﹣3=2+3⋅2(1−4K1)1−4=22n﹣1;当n=1时a1=2适合上式.∴=22K1.故答案为:22n﹣1.3.在数列{a n}中,1=2,r1=+B(1+1),则数列{a n}的通项a n=.【解答】解:a1=2=2+ln1,3=2+B2+B(1+12)=2+ln [2×(1+12)]=2+ln 3,4=2+B3+B(1+13)=2+ln 4.由此可知a n =2+lnn .故选:D .题型三.累乘法1.在数列{a n }中,已知(n 2+n )a n +1=(n 2+2n +1)a n ,n ∈N +,且a 1=1,求a n 的表达式.【解答】解:由题意,r1r1=∵a 1=1,∴{}是以1为首项,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1,∴a n =n .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3K13r2a n (n ≥1),求a n 的通项公式.【解答】解:∵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3K13r2a n (n ≥1),∴K1=3K43K1(n ≥2),∴a n =K1⋅K1K2•…•32•21⋅1=3K43K1•3K73K4•…•58•25•3=63K1,当n =1时也成立.∴a n =63K1.3.已知正项数列{a n }的首项a 1=1,且2na n +12+(n ﹣1)a n a n +1﹣(n +1)a n 2=0(n ∈N *),则{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2)K1⋅.【解答】解:∵2na n +12+(n ﹣1)a n a n +1﹣(n +1)a n 2=0,∴(2na n +1﹣(n +1)a n )•(a n +1+a n )=0,∵数列{a n }为正项数列,∴2na n +1﹣(n +1)a n =0,∴r1=r12,∴21=22,32=34,43=46,…K1=2(K1),两边累乘得,1=22×34×46×⋯×2(K1)=n •(12)K1∴a n =(12)K1⋅,故答案为:(12)K1⋅,题型四.构造法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a n +1=2a n +1,且a 1+2a 2=a 3.(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答】解:(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a n +1=2a n +1,整理得:a n +1+1=2(a n +1),由a 1+2a 2=a 3=2a 2+1,解得a 1=1,故数列{a n +1}是以a 1+1=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2−1.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3a n ﹣1+3n (n ≥2,n ∈N *),首项a 1=3.(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答】解:(1)数列{a n }满足=3K1+3(n ≥2,n ∈N *),∴−3K1=3,又∵3n ≠0,∴3−K13K1=1为常数,∴数列{3}是首项为13=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3=n,∴=⋅3(n∈N*);3.已知数列{a n}满足1=12,r1=+1,则a2021=()A.12019B.12020C.12021D.12022【解答】解:因为r1=+1,则1r1−1=1,又1=12,则11=2,所以数列{1}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1=+1,所以=1r1,则a2021=12021+1=12022.故选:D.。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如(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答:125);(2)数列}{n a 的通项为1+=bn an 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n a <1+n a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答: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答:A )A B C D递推关系式: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则这个式子就叫数列的递推关系式。
数列的前n 项和:a a a a s n n ++++=...321.已知s n 求a n 的方法(只有一种):即利用公式 a n =⎪⎩⎪⎨⎧≥=--)2(,)1(,11n n s s s n n注意:一定不要忘记对n 取值的讨论!最后,还应检验当n=1的情况是否符合当n ≥2的关系式,从而决定能否将其合并。
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 等差数列的定义:即)2,*(1≥∈=--n N n d a a n n 且.(或)*(1N n d a a n n ∈=-+). (1)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1常数d a a n n =-+⇔{}a n 为等差数列。
数列题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列题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列题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内容。
下面是对数列题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的集合。
常用的表示数列的方法有两种:通项公式和递归式。
通项公式是由数列的第一项和公差(或公比)组成的公式,可以直接计算数列的任意一项。
递归式是通过给出数列的前几项和递推关系来给出整个数列。
数列有很多重要性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性质:1. 数列的项与项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如加减乘除。
2. 数列的同一位置的项组成的新数列,称为数列的子列。
3. 数列的子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4. 数列中的数称为项,数列的项数称为无限项数列的项数为正无穷。
5. 数列可以按照项数的奇偶性进行分类,得到奇数项数列和偶数项数列。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
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已知首项和公差,求第n项;已知首项和第n项,求公差;已知首项和末项,求项数等。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times r^{(n-1)}$。
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等比数列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已知首项和公比,求第n项;已知首项和第n项,求公比;已知首项和末项,求项数等。
四、数列求和公式数列求和是指根据数列中的项数,计算数列的部分项或全部项之和。
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包括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_n = \frac{n}{2}(a_1 + a_n)$,其中,$S_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 \times (1 - r^n)}{1 - r}$,其中,$S_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一、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数列的项,用an表示第n个项。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是相等的。
公差d是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是相等的。
公比q是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a1 + an)/2。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1 - q)。
三、数列的常见题型1. 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和公差d,求该等差数列的第n项an,则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进行计算。
2.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和项数n,求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a1 + an)/2进行计算。
3. 求等比数列的第n项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求该等比数列的第n项an,则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进行计算。
4. 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公比q和项数n,求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q^n)/(1 - q)进行计算。
四、数列的应用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常常用到。
职高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职高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一. 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的集合。
它可以有无穷个数,也可以有有限个数。
数列中的每个数被称为数列的项,用 a1, a2, a3...表示。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其特点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公差为 d,则其通项公式为 an = a + (n-1)d,其中 n 表示数列中的第 n 项。
常用等差数列公式:- 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 = (a + an) * n / 2- 前 n 项和与项数的关系:Sn = (2a + (n-1)d) * n / 2- 前 n 项和与差数的关系:Sn = (a2 - an) / (2d)例题1:某数列的首项是 3,公差是 4,求该数列的第 10 项。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 + (n-1)d = 3 + (10-1)4 = 3 + 36 = 39。
所以该数列的第 10 项是 39。
例题2:某数列的首项是 2,公差是 3,求数列的前 5 项和。
解:使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 = (a + an) * n / 2 = (2 + (2 + (5-1)3)) * 5 / 2 = 35。
所以数列的前 5 项和为 35。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其特点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相等。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 a,公比为 r,则其通项公式为 an = a * r^(n-1),其中 n 表示数列中的第 n 项。
常用等比数列公式:- 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 = a * (1 - r^n) / (1 - r)- 前 n 项和与项数的关系:Sn = a * (1 - r^n) / (1 - r)- 无穷项和公式:S∞= a / (1 - r)例题3:某数列的首项是 2,公比是 3,求该数列的第 4 项。
解: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 * r^(n-1) = 2 * (3^(4-1)) = 2 * 27 = 54。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②:514131211,,,,…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n(n N +∈)。
说明: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例如,n a = (1)n-=1,21()1,2n k k Z n k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例如,1,1.4,1.41,1.414,……(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 的图像.(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数列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条件和规律,要求我们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相关内容。
下面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用通项公式a_n表示。
2. 首项和公差:对于等差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首项和公比:对于等比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比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二、等差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差,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n-1)d。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1) - a_n = d,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 = a1 + (n-1)d,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n/2)(a1 + a_n)。
(2)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求公差。
由于S_n =(n/2)(a1 + a_n),可以列方程求解。
(3)已知首项、公差和前n项和,求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3. 找满足条件的项数:(1)已知首项、公差和条件,求满足条件的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三、等比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比,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r^(n-1)。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_(n-1) = r,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1 * r^(n-1),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比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 (a1 * (1 - r^n)) / (1 - r)。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归纳讲义
10.1等差数列知识梳理.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为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2)①通项公式:a n =a 1+(n -1)d =nd +(a 1-d )⇒当d ≠0时,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②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3)等差中项:数列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a +b2,其中A 叫做a ,b 的等差中项.①若m +n =2p ,则2a p =a m +a n (m ,n ,p ∈N *).②当m +n =p +q 时,a m +a n =a p +a q (m ,n ,p ,q ∈N *).(4)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a n =a 1+(n -1)dS n =na 1+n (n -1)2d =d 2n 2+a 1-d2n ⇒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没有常数项.2.常用结论: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d 为公差,S n 为该数列的前n 项和.(1)S n ,S 2n -S n ,S 3n -S 2n ,…也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 2d .(2)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S nn 也成等差数列,其首项与{a n }首项相同,公差是{a n }公差的12.(3)若项数为偶数2n ,则S 2n =n (a 1+a 2n )=n (a n +a n +1);S 偶-S 奇=nd ;S 奇S 偶=a na n +1.若项数为奇数2n -1,则S 2n -1=(2n -1)a n ;S 奇-S 偶=a n ;S 奇S 偶=nn -1.题型一.等差数列的基本量1.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3+a4=12,3a2=a5,则a6=11.【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a3+a4=12,3a2=a5,∴2a1+5d=12,3(a1+d)=a1+4d,联立解得a1=1,d=2,∴a6=a1+5d=11故答案为:112.(2018•新课标Ⅰ)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3S3=S2+S4,a1=2,则a5=()A.﹣12B.﹣10C.10D.12【解答】解:∵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3S3=S2+S4,a1=2,∴3×(31+3×22p=a1+a1+d+4a1+4×32d,把a1=2,代入得d=﹣3∴a5=2+4×(﹣3)=﹣10.故选:B.3.(2017•新课标Ⅰ)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4+a5=24,S6=48,则{a n}的公差为()A.1B.2C.4D.8【解答】解:∵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a4+a5=24,S6=48,∴1+3+1+4=2461+6×52=48,解得a1=﹣2,d=4,∴{a n}的公差为4.故选:C.题型二.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1.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5+a10=12,则3a7+a9等于()A.30B.24C.18D.12【解答】解:∵等差数列{a n}中,a5+a10=12,∴2a1+13d=12,∴3a7+a9=4a1+26d=2(2a1+13d)=24.故选:B.2.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4+a6+a8+a10+a12=120,则a9−1311的值为()A.17B.16C.15D.14【解答】解:由a4+a6+a8+a10+a12=(a4+a12)+(a6+a10)+a8=5a8=120,解得a8=24.a9−1311=a1+8d−1+103=23a1+143d=23(a1+7d)=23a8=16故选:B.3.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3=10,S4=36,则公差d为2.【解答】解:∵a3=10,S4=36,∴a1+2d=10,4a1+4×32d=36,解得d=2.故答案为:2.题型三.等差数列的函数性质1.下面是关于公差d>0的等差数列{a n}的四个命题:(1)数列{a n}是递增数列;(2)数列{na n}是递增数列;(3)数列{}是递减数列;(4)数列{a n+3nd}是递增数列.其中的真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解答】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d>0,则a n=a1+(n﹣1)d=dn+a1﹣d,∴数列{a n}是递增数列,故(1)正确;B=B2+(1−p,当n<K12时,数列{na n}不是递增数列,故(2)错误;=+1−,当a1﹣d≤0时,数列{}不是递减数列,故(3)错误;a n+3nd=4nd+a1﹣d,数列{a n+3nd}是递增数列,故(4)正确.∴真命题个数有2个.故选:C.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n∈N*),则{a n}的通项公式为()A.a n=2n B.a n=2n﹣1C.a n=3n﹣2D.=1,=12,≥2【解答】解:∵S n=n2,∴当n=1时,a1=S1=1.当n≥2时,a n=S n﹣S n﹣1=n2﹣(n﹣1)2=2n﹣1,而当n=1时也满足,∴a n=2n﹣1.故选:B.3.在数列{a n}中,若a n=5n﹣16,则此数列前n项和的最小值为()A.﹣11B.﹣17C.﹣18D.3【解答】解:令a n=5n﹣16≤0,解得n≤3+15.则此数列前n项和的最小值为S3=3×(−11+15−16)2=−18.故选:C.题型四.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经典结论1.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3=9,S9=72,则S6=()A.27B.33C.36D.45【解答】解:∵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3=9,S9=72,∴S3,S6﹣S3,S9﹣S6成等差数列,故2(S6﹣S3)=S3+S9﹣S6,即2(S6﹣9)=9+72﹣S6,求得S6=33,故选:B.2.等差数列{a n}中,S n是其前n项和,1=−11,1010−88=2,则S11=()A.﹣11B.11C.10D.﹣10【解答】解:=B1+oK1)2,得=1+(K1)2,由1010−88=2,得1+10−12−(1+8−12)=2,d=2,1111=1+(11−1)2=−11+5×2=−1,∴S11=﹣11,故选:A.3.若两个等差数列{a n}和{b n}的前n项和分别是S n和T n,已知=2r1,则77等于()A.1321B.214C.1327D.827【解答】解:∵=2r1,∴77=2727=132(1+13)132(1+13)=1313=132×13+1=1327,故选:C.题型五.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1.已知等差数列{a n}中,S n是它的前n项和,若S16>0,S17<0,则当S n最大时,n的值为()A.8B.9C.10D.16【解答】解:∵等差数列{a n}中,S16>0且S17<0∴a8+a9>0,a9<0,∴a8>0,∴数列的前8项和最大故选:A.2.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1=20,前n项和为S 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 n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解答】解:∵等差数列{a n}中S10=S15,∴S15﹣S10=a11+a12+a13+a14+a15=5a13=0,∴a13=0,∴数列的前12项为正数,第13项为0,从第14项开始为负值,∴当n=12或13时,S n取得最大值,又公差d=13−113−1=−53,∴S12=12×20+12×112(−53)=130∴S n的最大值为1303.(2014·江西)在等差数列{a n}中,a1=7,公差为d,前n项和为S n,当且仅当n=8时S n取得最大值,则d的取值范围为(﹣1,−78).【解答】解:∵S n=7n+oK1)2,当且仅当n=8时S n取得最大值,∴7<8 9<8,即49+21<56+2863+36<56+28,解得:>−1<−78,综上:d的取值范围为(﹣1,−78).题型六.证明等差数列1.已知数列{a n}满足1=35,=2−1K1(≥2,∈∗),数列{b n}满足=1−1(∈∗).(1)求证数列{b n}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解答】解:(1)由1=35,=2−1K1(≥2,∈∗),得a n+1=2−1(n∈N•)b n+1﹣b n=1r1−1−1−1=12−1−1−1−1=1…(4分)又b1=−52,所以{b n}是以−5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6分)(2)因为b n=b1+(n﹣1)=n−72,所以a n=1+1=22K7+1.…(9分)1≤n≤3时数列{a n}单调递减且a n<1,n≥4时数列{a n}单调递减且a n>1所以数列{a n}的最大项为a4=3,最小项为a3=﹣1.…(14分)2.已知数列{a n}中,a2=1,前n项和为S n,且S n=o−1)2.(1)求a1;(2)证明数列{a n}为等差数列,并写出其通项公式;【解答】解:(1)令n=1,则a1=S1=1(1−1)2=0(2)由=o−1)2,即=B2,①得r1=(r1)r12.②②﹣①,得(n﹣1)a n+1=na n.③于是,na n+2=(n+1)a n+1.④③+④,得na n+2+na n=2na n+1,即a n+2+a n=2a n+1又a1=0,a2=1,a2﹣a1=1,所以,数列{a n}是以0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n=n﹣1课后作业.等差数列1.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9=72,则a1+a5+a9=()A.36B.24C.16D.8【解答】解: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S9=92(a1+a9)=72,∴a1+a9=16,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a1+a9=2a5,∴a5=8,∴a1+a5+a9=24.故选:B.2.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S8=4a3,a7=﹣2,则a10=()A.﹣8B.﹣6C.﹣4D.﹣2【解答】解:等差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且S8=4a3,a7=﹣2,则81+28=41+81+6=−2,解得a1=10,d=﹣2,∴a10=a1+9d=﹣8.故选:A.3.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1>0,2a5+a11=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为()A.a8<0B.当且仅当n=7时,S n取得最大值C.S4=S9D.满足S n>0的n的最大值为12【解答】解:∵2a5+a11=0,∴2a1+8d+a1+10d=0,∴a1=﹣6d,∵a1>0,∴d<0,∴{a n}为递减数列,∴a n=a1+(n﹣1)d=﹣6d+(n﹣1)d=(n﹣7)d,由a n≥0,(n﹣7)d≥0,解得n≤7,∴数列前6项大于0,第7项等于0,从第8项都小于0,∴a8<0,当n=6或7时,S n取得最大值,故A正确,B错误;∵S4=4a1+6d=﹣24d+6d=﹣18d,S9=9a1+36d=﹣28d+36d=﹣18d,∴S4=S9,故C正确;∴S n=na1+oK1)2=2(n2﹣13n)>0,解得0<n<13,∴满足S n>0的n的最大值为12,故D正确.故选:B.4.若等差数列{a n}满足a7+a8+a9>0,a7+a10<0,则当n=8时,{a n}的前n项和最大;当S n>0时n的最大值为15.【解答】解:∵a7+a8+a9=3a8>0,a7+a10=a8+a9<0,∴a8>0,a9<0,∴n=8时,{a n}的前n项和最大;∵S15=15(1+15)2=15a8>0,S16=16(1+16)2=8(a8+a9)<0,∴当S n>0时n的最大值为15.故答案为:8;15.5.在数列{a n}中,a2=8,a5=2,且2a n+1﹣a n+2=a n(n∈N*),则|a1|+|a2|+…+|a10|的值是()A.210B.10C.50D.90【解答】解:∵2a n+1﹣a n+2=a n(n∈N*),即2a n+1=a n+2+a n(n∈N*),∴数列{a n}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则a1+d=8,a1+4d=2,联立解得a1=10,d=﹣2,∴a n=10﹣2(n﹣1)=12﹣2n.令a n≥0,解得n≤6.S n=o10+12−2p2=11n﹣n2.∴|a1|+|a2|+…+|a10|=a1+a2+…+a6﹣a7﹣…﹣a10=2S6﹣S10=2(11×6﹣62)﹣(11×10﹣102)=50.故选:C.6.已知在正整数数列{a n}中,前n项和S n满足:S n=18(a n+2)2.(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b n=12a n﹣30,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解答】解:(1)∵S n=18(a n+2)2,∴当n=1时,1=18(1+2)2,化为(1−2)2=0,解得a1=2.当n≥2时,a n=S n﹣S n﹣1=18(a n+2)2−18(K1+2)2,化为(a n﹣a n﹣1﹣4)(a n+a n﹣1)=0,∵∀n∈N*,a n>0,∴a n﹣a n﹣1=4.∴数列{a n}是等差数列,首项为2,公差为4,∴a n=2+4(n﹣1)=4n﹣2.(2)b n=12a n﹣30=12(4−2)−30=2n﹣31.由b n≤0,解得≤312,因此前15项的和最小.又数列{b n}是等差数列,∴数列{b n}的前15项和T15=15(−29+2×15−31)2=−225.∴数列{b n}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为﹣225.。
数列知识点及典型题分析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⒈数列的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⒉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项,…,第项,….其中数列的第1项也叫作首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或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项知识点二:数列的分类1. 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2. 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知识点三: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1.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注意:(1)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也可以是.(3)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4)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2. 数列的前项和数列的前项逐个相加之和:;当时;当时,,.故.知识点四: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1知识框架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2n n a a +=,而12a =,求n a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例3、已知{}n a 中112a =,12141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n n a a n n )121121(21+--=n 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22434)1211(211--=--+=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在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各种数学问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数列题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列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我们将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最基本的数列之一,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
在解等差数列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求前n项和,$S_n = \frac{n}{2}(a_1 + a_n)$;2. 求首项、公差或项数,$a_n = a_1 + (n-1)d$;3. 已知前几项求第n项,$a_n = a_m + (n-m)d$。
二、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也是常见的数列类型,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cdot q^{n-1}$。
解等比数列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求前n项和,$S_n = \frac{a_1(1-q^n)}{1-q}$;2. 求首项、公比或项数,$a_n = a_1 \cdot q^{n-1}$;3. 已知前几项求第n项,$a_n = a_m \cdot q^{n-m}$。
三、特殊数列。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四、解题方法。
在解数列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找规律法,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的表达式;2. 递推法,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逐步求解出数列的各项;3. 通项公式法,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可以直接利用其通项公式进行求解;4. 常用公式法,对于常见的数列题型,可以直接利用其前n项和的公式进行求解。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出现在许多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
在数列问题中,通常需要找出数列中的规律、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或特定项的值等。
本文将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常见的数列类型。
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
解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Sn = n/2 * (a1 + an),其中a1是首项,an是末项。
如果已知前n项和Sn,可以用Sn = n/2 * (a1 + a1+(n-1)d)来求解未知的参数a1或d。
2. 求第n项的值:对于等差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an = a1 + (n-1)d来求解第n项的值。
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
解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Sn = a1 * (q^n - 1) / (q - 1),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
如果已知前n项和Sn,可以用Sn = a1* (1 - q^n) / (1 - q)来求解未知的参数a1或q。
2. 求第n项的值:对于等比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an = a1 * q^(n-1)来求解第n项的值。
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
三、等差-等比混合数列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是指数列中既有等差又有等比的特点。
解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求和公式:等差-等比混合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Sn = S1 * (1 - q^n) / (1 - q) + a1 * (1 - q) / (1 - q) - n * d,其中Sn是前n项和,S1是等比数列的首项和,a1是等差数列的首项,q是等比数列的公比,n是项数,d是公差。
2. 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等比混合数列,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将其拆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个部分,然后分别求解其通项公式,最后将两个序列的对应项相加即可得到整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恒定的数列。
常用的表示方式是:a,a + d,a + 2d,a + 3d...,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了快速计算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我们可以使用通项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an = a + (n - 1)d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为首项,d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 = (n/2)(a + l)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为项数,a为首项,l为末项。
3. 等差数列性质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任意三项成等差数列,当且仅当它们的差值相等。
- 等差数列中,如果知道了首项、末项和项数,就可以计算出公差。
或者前n项和。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恒定的数列。
常用的表示方式是:a,ar,ar^2,ar^3...,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了快速计算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我们可以使用通项公式。
对于等比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an = ar^(n-1)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为首项,r为公比。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 = a(r^n - 1) / (r - 1)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为项数,a为首项,r为公比。
3. 等比数列性质等比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任意三项成等比数列,当且仅当它们的比值相等。
- 等比数列中,如果知道了首项、末项和项数,就可以计算出公比。
或者前n项和。
三、数列的求和运算在高考数学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计算数列前n项和的情况。
数列的求和运算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或者方法来实现。
1. 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 = (n/2)(a + l)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为项数,a为首项,l为末项。
数列与极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极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例如:1,3,5,7,9 就是一个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其中第 n 项通常用\(a_n\)表示。
二、数列的分类1、按照项数的多少,数列可分为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
有限数列的项数是有限的,而无限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
2、按照数列的增减性,数列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递增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一项的数列;递减数列则是每一项都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常数列是各项都相等的数列;摆动数列是从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三、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_n\}\)的第 n 项\(a_n\)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数列 2,4,6,8,10,······的通项公式为\(a_n = 2n\)。
四、数列的前 n 项和数列\(\{a_n\}\)的前 n 项之和,记为\(S_n\),即\(S_n = a_1 + a_2 + a_3 +······+ a_n\)。
五、常见数列1、等差数列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 d 表示。
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前 n 项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 = na_1 +\frac{n(n 1)d}{2}\)例如:数列 3,5,7,9,11 是一个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_n = 3 +(n 1)×2 = 2n + 1\),前 n 项和为\(S_n =\frac{n(3 + 2n + 1)}{2} = n(n + 2)\)。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总结
数列、不等式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4)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11(1)(2)n nn S n a S S n -=⎧=⎨-⎩≥题型.利用11(1)(2)n n n S n a S S n -=⎧=⎨-≥⎩求通项.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42+-=n n S n 则2.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21n n a S a ==-,则二、等差数列题型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说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题型三、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其中2a bA +=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 即:212+++=n n n a a a (m n m n n a a a +-+=2)题型四、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a a d n m-=-()m n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5)在等差数列{}n a 中,{}n n a b λμ±仍然为等差数列。
小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小学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常见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用an表示。
数列中的第一个数称为首项,用a1表示。
数列中的规律称为项的通项公式,表示为an=f(n)。
二、常见数列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是一个常数。
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常见的等差数列有自然数列、偶数列和奇数列等。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比是一个常数。
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常见的等比数列有2的倍数列、3的倍数列和10的倍数列等。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前两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即数列的第三项开始,an=a(n-1)+a(n-2)。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为1, 1, 2, 3, 5, 8, 13, 21...三、数列的性质1. 有界性数列可以是有界的,也可以是无界的。
如果数列中的所有项都小于或等于某个数M,那么称数列是上界为M的有界数列;如果数列中的所有项都大于或等于某个数N,那么称数列是下界为N的有界数列。
2. 单调性数列可以是递增的,也可以是递减的。
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大于前一项,那么称数列是递增数列;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小于前一项,那么称数列是递减数列。
3. 求和公式有些数列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前n项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1+an)*n/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1*(q^n-1)/(q-1)。
四、数列的常见题型1. 求第n项的值: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出第n项的值。
2. 求前n项和: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可以计算出前n项和的值。
3. 判断数列的性质:观察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还是斐波那契数列。
数列常见题型总结计划经典超级经典
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构成的序列。
2.数列的性质:(1)有限数列:数列中的项数是有限的。
(2)无限数列:数列中的项数是无限的。
(3)严格递增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小于它后面的项。
(4)严格递减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大于它后面的项。
(5)等差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
(6)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是常数。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1.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式。
2.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前n项的和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式。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_n=\frac{n}{2}[2a+(n-1)d]$ (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_n=\frac{a_1(1q^n)}{1q}$三、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等差数列:已知前几项或公差,求通项公式。
(2)等比数列:已知前几项或公比,求通项公式。
(3)其他数列:根据题意,找出数列的规律,求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1)等差数列:利用求和公式求解。
(2)等比数列:利用求和公式求解。
(3)其他数列:根据题意,找出数列的规律,求和。
3.数列的单调性(1)判断数列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
(2)证明数列的单调性。
4.数列的周期性(1)判断数列的周期性。
(2)求数列的周期。
5.数列的极限(1)求数列的极限。
(2)判断数列的收敛性。
6.数列的错位相减法(1)应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
(2)证明错位相减法的正确性。
四、经典题目解析1.题目:已知数列$\{a_n\}$是等差数列,且$a_1=2,a_6=10$,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a_6=a_1+5d$,代入已知条件,解得$d=2$,进而求得通项公式$a_n=2n$。
2.题目:已知数列$\{b_n\}$是等比数列,且$b_1=2,b_3=8$,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b_3=b_1\cdotq^2$,代入已知条件,解得$q=2$,进而求得通项公式$b_n=2^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总复习----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②:514131211,,,,…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n(n N +∈)。
说明: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例如,n a = (1)n-=1,21()1,2n k k Z n k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例如,1,1.4,1.41,1.414,……(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 的图像.(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11(1)(2)n nn S n a S S n -=⎧=⎨-⎩≥例: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22+=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练习:1.根据数列前4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1)1,3,5,7……;(2)2212-,2313-,2414-,2515-;(3)11*2-,12*3,13*4-,14*5。
(4)9,99,999,9999… (5)7,77,777,7777,…(6)8, 88, 888, 8888…2.数列{}n a 中,已知21()3n n n a n N ++-=∈ (1)写出,1a ,2a ,3a ,1n a +,2n a ; (2)2793是否是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3.(2003京春理14,文15)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结果与相应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观察表中数据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入表中空白(_____)内。
4、由前几项猜想通项: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在空格及括号中分别填上适当的图形和数,写出点数的通项公式.5.观察下列各图,并阅读下面的文字,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是( ),其通项公式为 .A .40个B .45个C .50个D .55个二、等差数列题型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例:等差数列12-=n a n ,=--1n n a a 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 数列)的单调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例: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497116a a a a ,则,==+等于( ) A .15 B .30 C .31 D .642.{}n a 是首项11a =,公差3d =的等差数列,如果2005n a =,则序号n 等于 (A )667 (B )668 (C )669 (D )6703.等差数列12,12+-=-=n b n a n n ,则n a 为 n b 为 (填“递增数列”或“递减数列”)题型三、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其中2a bA +=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即:212+++=n n n a a a (m n m n n a a a +-+=2)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 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
例:1.(14全国I )设{}n 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12315a a a ++=,12380a a a =,则111213a a a ++= ( )A .120B .105C .90D .752.设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2 C.4 D.8题型四、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a a d n m-=-()m n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题型五、等差数列的前n 和的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n da )(2n 2112-+=。
(),(2为常数B A BnAn S n +=⇒{}n a 是等差数列 )递推公式:2)(2)()1(1na a n a a S m n m n n --+=+=例:1.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34512a a a ++=,那么127...a a a +++=(A )14 (B )21 (C )28 (D )352.(2015湖南卷文)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3a =,611a =,则7S 等于( ) A .13 B .35 C .49 D . 633.(2015全国卷Ⅰ理)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72S =,则249a a a ++=4.(2015重庆文)(2)在等差数列{}n a 中,1910a a +=,则5a 的值为( )(A )5 (B )6 (C )8 (D )105.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A.13项B.12项C.11项D.10项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8521221a a a a S ,则7.(2014全国卷Ⅱ理)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535a a =则95S S = 8.(2014全国)已知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b 1=1,b 1+b 2+…+b 10=100. (Ⅰ)求数列{b n }的通项b n ;9.已知{}n a 数列是等差数列,1010=a ,其前10项的和7010=S ,则其公差d 等于( )3132--..B A C.31 D.3210.(2015陕西卷文)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6312a s ==,则n a =11.(2013全国)设{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7=7,S 15=75,T n 为数列{nS n}的前n 项和,求T n 。
1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50302010==a a , ①求通项n a ;②若n S =242,求n13.在等差数列{}n a 中,(1)已知812148,168,S S a d ==求和;(2)已知658810,5,a S a S ==求和;(3)已知3151740,a a S +=求题型六.对于一个等差数列:(1)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 项,则①S 偶-S 奇nd =; ②1n n S aS a +=奇偶;(2)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1n -项,则①S 奇-S 偶n a a ==中;②1S nS n =-奇偶。
题型七.对与一个等差数列,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例:1.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为( )A.130B.170C.210D.2602.一个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为48,前2n 项的和为60,则前3n 项的和为 。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 4.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971043014S S S S ,则,=-== 5.(2015全国II )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6S S =13,则612SS = A .310 B .13 C .18D .19题型八.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常数)(*+∈=-N n d a a n n (1⇒{}n a 是等差数列②中项法:)221*++∈+=N n a a a n n n (⇒{}n a 是等差数列③通项公式法:),(为常数b k bkn a n +=⇒{}n a 是等差数列④前n 项和公式法:),(2为常数B A BnAn S n +=⇒{}n a 是等差数列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21=--n n a a ,则数列}{n a 为 (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无法判断2.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为52+=n a n ,则数列}{n a 为 (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无法判断3.已知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422+=n s n ,则数列}{n a 为(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无法判断4.已知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n s n =,则数列}{n a 为(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无法判断 5.已知一个数列}{n a 满足0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为(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无法判断 6.数列{}n a 满足1a =8,022124=+-=++n n n a a a a ,且 (*∈N n ) ①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7.(14天津理,2)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n 2,则{a n }是( )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题型九.数列最值(1)10a >,0d <时,n S 有最大值;10a <,0d >时,n S 有最小值;(2)n S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n S ,n 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2n S an bn =+的最值;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 N +∈);②或者求出{}n a 中的正、负分界项,即:若已知n a ,则n S 最值时n 的值(n N +∈)可如下确定100n n a a +≥⎧⎨≤⎩或10n n 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