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题-2013..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C.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颗粒物3. 水质监测中,常用的物理指标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温度B. pH值C. 溶解氧D. 悬浮物4. 土壤污染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重金属的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色谱法D. 生物指示法5. 噪声监测的主要频率范围通常是:A. 20Hz-20kHzB. 50Hz-50kHzC. 100Hz-100kHzD. 200Hz-20kHz二、填空题1. 环境监测可以分为________监测、________监测和________监测。

答案: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2.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影响的颗粒物,通常用________表示。

答案:PM2.53. 水质监测中,________是指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答案:溶解氧4. 土壤污染程度的判断通常依据________标准来进行。

答案: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5. 噪声监测时,声级计的单位是________。

答案:分贝(dB)三、判断题1.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会受到监测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错)2. 环境监测只针对已经出现污染的环境进行。

(错)3. 水质监测中,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对)4.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通常比大气和水体污染更为困难。

(对)5. 噪声污染只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

(错)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

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连续性、代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系统性原则要求监测工作全面覆盖各种环境要素;连续性原则要求监测工作持续进行,以掌握环境变化趋势;代表性原则要求监测点位和样本能够代表整体环境状况;准确性原则要求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及时性原则要求监测结果能够快速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2013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2013

30、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质、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31、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3、社会经济环境:以人(人体或人群)为中心,由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和副产品及其关系、状态和 过程的总体。 34、目标人口:是指受拟建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那部分人口。 35、外部不经济性:是经济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36、机会成本:我们把其他使用方案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利用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 37、文物环境: 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的名胜古迹区。 38、视觉影响评价:是指运用环境美学观点,依据不同功能区的美学标准,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景 观变化,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进行预测影响分析与评价的过程。 39、文化环境: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古文化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等,以及重 要历史遗址、化石遗址等具有环境价值的文物,既是文物保护对象。也是环境保护的 对象。即所谓的文化环境。 40、文物环境评价:是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史迹文物改变的程度,文物周围环境的改变程度,以及 对这些改变导致文物价值的变化进行评价。 二、填空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3、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4、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5、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导向功能。 6、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试行的时间 2003 年 9 月 1 日。 7、环境标准体系按类别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 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七类。按照标准制定颁布机关的行政级别分为国 家、地方两级。 8、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前者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管理,后者 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9、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分为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和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三个阶段。所有项目 均应预测生产运营阶段的影响;预测又分为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丰、枯、平水期。 10、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1、污染物调查中核实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般有三种方法,分别为物料衡算法、代入系数法、实测法。 12、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包括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等九种, 其中的大部分按是否能在水体中衰减变化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两大类。 13、根据水域的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水域分为五类;Ⅰ类水域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 区。 14、地表水的预测分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个时期。一般而言,枯水期自净能力最小,三级评 价要求预测枯水时期的环境影响。 15、确定地表评价工作等级的四个因素分别是根据拟建设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_、 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化的特点、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 16、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风、辐射与云、天气形势、下垫面的条件。 17、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类功能区,其中:一类功能区主要指适用于_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18、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排放量 Pi<2.5×108 建设项目,其评价等级为三级。 19、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排放量 Pi>2.5×109 建设项目,其评价等级为一级。

环境空气监测颗粒物试题集

环境空气监测颗粒物试题集

环境空气监测颗粒物试题集1. 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参考答案: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利用β射线衰减量测试采样期间增加的颗粒物质量。

恒定流量的环境空气样品经过(PM 10 /PM 2. 5 )切割器后成为符合技术要求的颗粒物样品气体。

监测仪主机通过密封的管道和室外的(PM 10 /PM 2. 5 )切割头连接,样品进入监测仪主机后颗粒物被收集在可以自动更换的滤纸带上,形成尘斑。

在仪器中滤纸带的两侧分别设置了β射线源和β射线检测器,随着样品采集的进行,在滤纸带上收集的颗粒物越来越多,尘斑的质量也随之增加,此时β射线检测器检测到的β射线强度会相应地减弱。

由于β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信号能直接反应颗粒物(PM 10 /PM 2. 5 )的质量变化,仪器通过分析β射线检测器的(PM 10 /PM 2. 5 )质量数值,结合相同时段内采集的样品体积,最终得出采样时段的颗粒物质量浓度。

2. 进行手工比对时, PM 2. 5 手工监测法(重量法)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有哪些?参考答案:采样系统漏气检查;采样滤膜表面均匀性检查;定期检查和校准采样流量;定期清洗采样头;特殊天气后及时做好检查和记录等。

3.TEOM 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参考答案: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在其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TEOM 滤膜,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征和其质量。

当采样气流通过滤膜,其中的颗粒物沉积在滤膜上,滤膜的质量变化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通过振荡频率变化计算出沉积在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再根据流量、现场环境温度和气压计算出该时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4. 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定期巡检及维护项目有哪些?参考答案:包括检查站房主体、供电设施与照明、室内环境、站房周边环境变化;查看仪器设备各项参数;耗材更换、排空积水、标气压力检查、管道清洗、检查数采传输、数据备份、质量控制文件记录等。

5.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的系统组成?参考答案: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的系统主要由切割器,采样泵及监测仪主机组成。

2013年9月份考试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二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二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较好,是应用最普遍的吸声材料,它分 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三种类型。

2. 噪声污染级既包含了噪声 ______ 的评价,也包含了噪声 ______ 的影响。

3. 我国的两控区是指 ______ 和 ______ 。

4. 人类社会中人口的变化规律与 ______ 增长规律具有共同的特点。

5. 噪声污染的危害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6. 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大体分为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7. 沉淀的基本类型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8. 气象的热力因素主要指 ______ 和 ______ 。

9. 城市下垫面以两种基本方式改变着局地的气象特征一个是城市的 ______ 、一个是城市的 ______ 。

10. 人为的电磁污染源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害环境。

主要有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等。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1. 远期危害的概念2. 阻尼减振的概念3. 污泥浓缩的概念4. 固体废物预处理的概念5. 大气质量指数的概念6. 水体的概念7. 人为的电磁污染源的概念8. 环境科学的概念9. 废水土地处理的概念10. 环境监测的概念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1. 生态学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可归纳为那三个主要方面?2. 简述铬渣的处理方法。

3. 简述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组成。

4. 怎样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5. 简述噪声普查时的测点布置原则。

答案:一、填空题(30分,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1.参考答案:纤维型泡沫型颗粒型型解题方案: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较好,是应用最普遍的吸声材料,它分纤维型、泡沫型和颗粒型型三种类型。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运维人员上岗证考试问答题-带答案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运维人员上岗证考试问答题-带答案

1.《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 )中规定了PM10或PM2.5连续监测系统所配置监测仪器的测量方法、原理是什么?答案:PM10或PM2.5连续监测系统所配置监测仪器的测量方法为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

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指的是?答案:单位密度(ρ0=1g/cm3)的球体,在静止空气中作低雷诺数运动时,达到与实际粒子相同的最终沉降速度时的直径。

3. 简要回答对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进行验收申请前的验收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案:1)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产品适用性检测合格报告。

2)提供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报告、试运行报告。

3)提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联网证明。

4)提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计划文档。

5)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已至少连续稳定运行60d,出具日报表和月报表。

其数据应符合GB3095-2012中关于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

6)建立完整的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的技术档案。

4. 已知颗粒物工况流量为16.85L/min,环境温度为30℃,环境大气压力为102.413KPa,求颗粒物的标况流量?答案:Q SN=16.85×273273+30×102.413101.325=15.34 (L/min)5. 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答案: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在其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TEOM滤膜,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征和其质量。

当采样气流通过滤膜,其中的颗粒物沉积在滤膜上,滤膜的质量变化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通过振荡频率变化计算出沉积在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再根据流量、现场环境温度和气压计算出该时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6. 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利用β射线衰减量测试采样期间增加的颗粒物质量。

环境保护部烟气试题教学内容

环境保护部烟气试题教学内容

2013年环境保护部连续自动监测(烟尘烟气)考试试题(一)答案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空白实验值的大小仅反映实验用纯水质量的优劣。

(×)2、精密度是由分析的偶然误差决定,分析的偶然误差越小,则分析的精密度越高。

(√)3、在使用氧化锆分析仪时,可以把氧化锆分析仪的测量池安装在烟道中。

(√)4、测定烟气的湿度时,可以使用红外吸收法。

(√)5、气体流速测量有三种方法:压差法、热差法和超声波方法。

其中超声波法测量结果最好。

(√)6、动压是气体所具有的动能,是使气体流动的压力,动压和静压一样为相对压力,有正负之分。

(×)7、平均压差皮托管法和S型皮托管法相比,更适合测定低流速烟气的流速。

(×)8、对于直接测量式CEMS,采用风机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加速吹入探头内,会对测量路径中的污染气体产生稀释作用。

(×)9、烟尘样品应在等速条件下采集。

(√)10、为确保参比方法和颗粒物CEMS的测量结果基于同样的烟气状态,需将参比方法颗粒物浓度测量向颗粒物CEMS测量条件下单件转换。

(√)11、抽取系统中由烧结不锈钢制成的采样探头过滤器能滤去粒径0.5um以上的颗粒物。

(×)12、在直接抽取式的热湿系统中,高温状态下不需对烟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即可对气体成分进行测量。

(×)13、稀释抽取式CEMS样气的测量结果为湿基浓度。

(√)14、火力发电厂安装的直接测量式CEMS的探头主要是内置式。

(√)15、采用DOAS技术的直接测量式CEMS,在待测成分存在化学行为干扰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地测量其绝对浓度。

(×)16、颗粒物连续监测方法中对穿法是出现较早,技术及制造工艺比较成熟,种类也较多的方法。

(√)17、吸收截面与颗粒的迎光面积之比称为吸收系数。

(√)18、平衡型等速采样管采集烟尘时,可以通过调节压力实现等速采样。

(√)19、烟气含湿量是指烟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用1kg干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量表示。

环境监测习题(附答案)

环境监测习题(附答案)

生物监测法
遥感遥测法
利用生物个体或群体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 行监测。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遥测设备对大 范围的环境进行监测。
遥感与遥测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 表面进行远距离感知和测量。
遥测技术
利用无线电技术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测量和 监控。
地理信息系统
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实现空间数据的查询、 分析和可视化。
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质量控制的方法
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通过实验室内的质控样、平行样、加标样等手段,对实验室内分析 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
通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方式,对实验室间的分析结果进 行比较和评估,以确保实验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算题
题目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水中氨氮含量为0.5mg/L,总氮含量为2.0mg/L。计算氨氮占总氮的比 例。
答案
氨氮占总氮的比例为0.25(即0.5/2)。
THANKS
谢谢
代表性
监测点位和项目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 能够反映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和变化 趋势。
连续性
环境监测应保持长期连续性,以便对 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跟踪和评估。
规范性
环境监测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 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合 法性和可比性。
02
CHAPTER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采样技术
采样点布设
根据监测目的和区域环境特征,选择具有代 表性的地点作为采样点。
填空题
题目
在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单选题]1.进行大气污染监测时,采集空气体积100L,测得采样点的温度为20℃,大气压为101.1kPa,标准状态下的采(江南博哥)样体积为()。

[2014年真题]A.90.3LB.93.0LC.93.2LD.99.8L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已知标准状态下p=101.3kPa,T=273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得,,代入数据计算可得:,则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V2=93.0L。

[单选题]2.采用四氯化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SO2时,用装有5mL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体积18L,采样点温度5℃,大气压力100kPa,采样吸收4.00mL,进行样品溶液测定,从标准曲线查得1.00mL样品中含SO20.25μg,气体样中的SO2的含量为()。

[2013年真题]A.0.05mg/m3B.0.25mg/m3C.0.071mg/m3D.0.012mg/m3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将实际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标准状态下5mL吸收液中SO2的含量为:5/4=1.25μg,则标准状态样品SO2的浓度c=m/V0=1.25/17.68=0.071mg/m3。

[单选题]3.进行大气污染监测时,采集空气体积为100L,测得采样点的温度为25℃,大气压为99.9kPa,计算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为()。

[2012年真题]A.91.6LB.98.62LC.90.3LD.83.3L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设标态下的采样体积为V0,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标准状态下,P=101.325kPa,T=273.15K),得:[单选题]4.用溶液吸收法测定大气中的SO2,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流量为0.5L/min,采样时间1h。

采样时气温为30℃,大气压为100.5kPa。

将吸收液稀释至20ml,用比色法测得SO2的浓度为0.2mg/L。

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题库

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题库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持证上岗考核试题机构名称:姓名:得分:第一部分质量管理类(一)填空题1、精密度通常用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2、校准曲线的线性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对于以4~6个浓度单位__所获得的测量信号值绘制的校准曲线,分光光度法一般要求其相关系数_|r|≥0.9990_。

3.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4.废水监测采用平行样测定结果判定分析的精密度时,每批次监测应采集不少于10 %的平行样,样品数量少于10个时,至少做1份样品的平行样。

若测定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最终结果以双样测定值的平均值报出。

5.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6.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7.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采样误差、制样误差和分析误差三部分组成。

8.若修约间隔为0.1,数值-0.45的修约值为-0.4。

9.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10.离群值是样本中的一个或几个观测值,它们离开其他观测值较远,暗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总体。

11.质量控制图指以概率论及统计检验为理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既便于直观地判断分析质量,又能全面、连续地反映分析测定结果波动状况的图形。

12.当需要对报告或证书做出意见和解释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将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形成文件。

13. 质量方针就是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14. 标准溶液从滴定管滴入被测溶液中,二者达到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的点,叫做理论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正好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叫做滴定终点。

15.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积极开展和参加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比对和方法验证等质量管理活动,并采取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平行样和加标回收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级考核试题库(附含答案)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级考核试题库(附含答案)

C、悬浮物浓度D、酸碱度正确答案:A14.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哪种指标常用「评估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A、湿地植被覆盖度B、湿地鸟类种类数C、湿地水体透明度D、湿地土壤含水量正确答案:A15.对监测结果的O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应有量值溯源计划并定期实施,在有效期内使用。

OA:准确性B:可靠性C:有效性D:准确性或有效性正确答案:D16.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哪种技术常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A、被动采样器B、原子吸收光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气象色谱法正确答案:A17.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哪种方法常用于评估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A、氧化还原电位测定B、气象色谱法C、原子吸收光谱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正确答案:A18.在土壤污染监测中,哪种指标常用于评估土壤的持水能力?A、土壤容重B、土壤孔隙度C、有机质含量D、酸碱度正确答案:B19.水样中O含量过高时,将影响电极法测定氨氮的结果,必要时,应在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量的盐类,以消除误差。

O A:碱性物质B:盐类C:有机物D:氯离子正确答案:B20.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测定时,分析中所用的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均需用O溶液浸泡Oh o OA:l+1硝酸24B:浓硝酸12C:5%硝酸24D:浓盐酸12正确答案:A21.气相色谱色谱柱的口径与柱效及柱负荷的关系为OoA:色谱柱口径小,柱效高,柱负荷大C、植被受害症状观察D、气象条件分析正确答案:ABCD51.生态环境监测中,哪些方法常用「评估水体中油类污染物的污染程度?A、油膜厚度测定B、油类浓度分析C、油类成分分析D、油类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评估正确答案:ABCD52.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哪些方法常用于评估水体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A、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原子吸收光谱法D、生物毒性测试正确答案:ABCD53.土壤污染监测中,哪些技术可用于评估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A、地球物理探测B、土壤剖面分析C、遥感监测D、土壤采样分析正确答案:ABCD54.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哪些方法可用于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A、湿地植被碳储量测定B、湿地土壤有机碳测定C、湿地水体溶解性有机碳监测D、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正确答案:ABCD55.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哪些方法可用于评估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A、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监测B、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分析C、水生生物生理指标测定D、水生生物毒性测试正确答案:ABCD56.生态环境监测中,哪些指标常用于评估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A、土壤酶活性B、土壤微生物多样性C、植被生长状况D、土壤水分含量正确答案:ABC57.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哪些技术常用于评估水体的水动力条件?A、水流速度监测B、水位监测C、河流流量监测D、水温监测正确答案:ABC58.土壤污染监测中,哪些方法可用于评估土壤污染对农作物安全的影响?A、农作物中污染物残留检测B、农作物生长状况评估C、农作物根系活力测定F、结论正确答案:ABCDEF67.土壤采样点简单随机数的获得可利用O方法获得。

环境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664-2013)中以监测区域范围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区域传输及影响范围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参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其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几十千米,可简称。

答案:区域点2.《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前、后用经检定合格的标准流量计校验采样系统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

答案: 53.《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采样流程为:正确连接好采样系统,核查滤膜编号,用镊子将采样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撑网上并压紧,或编号标识面朝进气方向,将滤膜夹正确放入采样器中。

答案:滤膜毛面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中遇到对监测影响较大的雨雪天气及风速大于 m/s 的天气条件时,不宜进行手工采样监测。

答案: 85.《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中评价适用于对单点、城市和区域内不同评价时段各基本评价项目和其他评价项目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答案:单项目6. 《环境空气PM10 和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规定,PM10 和PM2.5 分析恒温恒湿箱(室)要求:箱(室)内空气温度在℃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

答案:15~30 ±17. 《环境空气PM10 和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规定,PM10 和PM2.5 分析时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 h,平衡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范围内,记录平衡温度与湿度。

答案: 24 45%~55%8.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物。

答案:100μm10μm9.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答案:注射器采气袋真空罐(瓶)10.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C.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颗粒物3. 水质监测中,常用的物理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温度B. pH值C. 溶解氧D. 化学需氧量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些?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C. 城市垃圾堆放D. 以上都是5. 噪声监测的单位通常是:A. 分贝(dB)B. 米(M)C. 克(G)D. 秒(S)二、填空题1.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定性、定量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 大气污染物按照存在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___态污染物。

3. 水质监测中,化学需氧量(COD)是指_____________所需的氧的质量,它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5. 噪声监测时,为了减少风的影响,应将噪声监测仪器放置在离地面_____________米的高度。

三、判断题1. 环境监测只针对污染物质的监测,不包括对环境背景值的监测。

(对/错)2. 大气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对/错)3. 水质监测的生物指标主要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对/错)4.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错)5. 噪声污染只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不会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阐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描述水质监测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方法。

环境空气监测运维与质控简答题

环境空气监测运维与质控简答题

1.《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 )中规定了PM10或PM2.5连续监测系统所配置监测仪器的测量方法、原理是什么?答案:PM10或PM2.5连续监测系统所配置监测仪器的测量方法为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

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指的是?答案:单位密度(ρ0=1g/cm3)的球体,在静止空气中作低雷诺数运动时,达到与实际粒子相同的最终沉降速度时的直径。

3. 简要回答对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进行验收申请前的验收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案:1)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产品适用性检测合格报告。

2)提供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报告、试运行报告。

3)提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联网证明。

4)提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计划文档。

5)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已至少连续稳定运行60d,出具日报表和月报表。

其数据应符合GB3095-2012中关于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

6)建立完整的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的技术档案。

4. 已知颗粒物工况流量为16.85L/min,环境温度为30℃,环境大气压力为102.413KPa,求颗粒物的标况流量?答案:Q SN=16.85×273/273+30×102.413101.325=15.34 (L/min)5. 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答案: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在其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TEOM滤膜,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征和其质量。

当采样气流通过滤膜,其中的颗粒物沉积在滤膜上,滤膜的质量变化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通过振荡频率变化计算出沉积在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再根据流量、现场环境温度和气压计算出该时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6. 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利用β射线衰减量测试采样期间增加的颗粒物质量。

环境监测练习题

环境监测练习题

环境监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测量和记录的科学方法,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因子?A. 温度B. 湿度C. 光照强度D. 土地所有权2. 环境因子的监测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人工采样B. 自动采样C. 历史文献分析D. 假设推测3. 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以下哪种检测方法是常用的?A. 水质监测B. 声音监测C. 岩石抽样D. 空气采样4. 下列哪项是环境监测的目的之一?A. 促进环境破坏B. 分辨环境差异C. 掩盖问题存在D. 财政浪费5. 环境监测在以下哪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A. 人类健康B. 节约成本C. 提高生产力D. 降低标准二、填空题1. ________ 是环境监测的基本步骤之一,用以确定监测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环境因子的监测可以获得有关环境污染物的________ 变化趋势。

3. 环境监测法约束监测活动的具体规则和要求,通常由________ 来制定和管理。

4. 环境监测一般分为________ 等级。

5. 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2. 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哪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哪些方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B5. A二、填空题1. 调查2. 持续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4. 级别5. 数据处理三、解答题1.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能及时掌握和评估环境变化,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应用领域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各个环境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

2. 环境监测可以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样和实验分析技术,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自动监测系统,如传感器、无人机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环境监测。

3.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模型建立与预测等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及指数考试题库大全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及指数考试题库大全
B.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C.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D.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运动。
答案:A
35.下列空气质量指数中,对应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为四级的是。()
A.ppbB.ppm
C.mg/m3D. ug/m3
答案:A
42.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里,每月至少要有个日平均浓度值,每年
至少要有个日平均浓度值。()
A. 26,324B. 27,324
C. 26,320D. 27,320
答案:B
43.关于24h平均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对于NO2数据有效性,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90,95B.95,98
C.98,95D,90,98
答案:C
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基本评价项目有项其他评价项目有项。
A.3,4B.4,6
C. 5,4D.6,4
答案:D
5.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6632013),其他评价项目的年评价中规定,对TSP的24h平均第百分位数进行评价。(
日报和实时报数据由空气质量指数日报软件系统进行初步审核实时报及日报数据仅为当天参考值应在次月上旬将上月数据根据完整的审核程序进行修订和确认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及指数考试题库大全
选择题
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全部评价项目中,规定了日评价的项目有项。()
A.3B.4
A.90B.95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2013真题(回忆版)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2013真题(回忆版)

中国农业大学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2013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
1.天然水中阴离子。

2.大气污染造成的当今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3.影响酶催化的因素(三个)。

4.甲烷来自什么的排放(三个)。

5.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四个)。

6.NO2可以转化为-----(三个)。

7.水体颗粒物吸附种类。

8.正常天然水中决定电位物质。

二、名词解释
1.TSP
2.噪声
3.准确度
4.土壤环境容量
5.结合反应
6.共代谢
7.一、二次污染物
8.生物浓缩因子
9.光量子产率
10.优先污染物
三、简答
1.表面活性剂有哪几类?------
2.总酸度和无机酸度表达式
3.BOD5和COD比较。

4.PM2.5的来源危害影响因素。

5.氮氧化物如何破坏臭氧层,写出原理和方程式。

6.天然水体中颗粒物的种类。

7.水的氧化还原限度方程式。

8.监测中需现场测定的项目。

9.大气监测现场不点需注意什么?
10.水样保存方法及其原理。

四、论述
1.农药在土壤中迁移和转化。

2.水体中污染物种类,并举两例,详细写出其去除过程。

3.从参数选择、布点、断面设置方面对一个什么工厂污水排放做监测。

五、计算
一个管的进气率70%,三个串联的进气率?(这题考前没见过,记得可能不是很准)。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噪声监测与测量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噪声监测与测量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噪声监测与测量[单选题]1.某城市白天平均等效声级为60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0dB (A),该城市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

[20(江南博哥)14年真题]A.55dB(A)B.57dB(A)C.60dB(A)D.63dB(A)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昼夜等效声级,又称日夜平均声级,符号。

用来表达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 d为白天的等效声级,时间为6:00~22:00,共16h;L n为夜间的等效声级,时间为22:00~6:00,共8h。

为了表明夜间噪声对人的烦扰更大,故计算夜间等效声级这一项时应加上10dB的计权。

[单选题]2.声压级为65dB的两个声场,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2013年真题]A.65dBB.68dBC.130dBD.60dB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噪声的叠加公式为:式中,为总声压级,dB;为声源1的声压级,dB;为声源2的声压级,dB。

代入数值计算得,总声压级[单选题]3.两个同类型的电动机对某一点的噪声影响分别为65dB(A)和62dB (A),请问两个电动机叠加影响的结果是()。

[2012年真题]A.63.5dB(A)B.127dB(A)C.66.8dB(A)D.66.5dB(A)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由题可知两声源作用于某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L p1=65dB(A),L p2=62dB(A),根据噪声级的叠加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得:L=66.8dB(A)。

[单选题]4.某水泵距居民楼16m,在距该水泵2m处测得的声压级为80dB,某机器距同一居民楼20m,在距该机器5m处测得的声压级为74dB,在自由声场远场条件下,两机器对该居民楼产生的总声压级为()。

[2007年真题]A.124dBB.62dBC.65dBD.154dB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在自由声场远场条件下,至声源距离为r1和r2两点的声压级差,所以,水泵对居民楼的影响为:。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八章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一、填空题1.一旦发生事故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携带装备到达现场,以最快的速度确定________,以及________。

[河北大学2013年研]【答案】污染物种类、数量;扩散范围、速度和浓度【解析】应急监测不单单是事故发生后的监测,而应该将预防与应急监测相结合:事先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成立应急事故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装备、技术、资金等方面充分落实,做好各种情况下的多种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在最短时间内携带装备到达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监测方案,以最快速度确定污染物种类、数量,以及扩散范围、速度和浓度,为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2.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几率,应调查了解所在地区有害物质生产使用等基本情况,并相应制定________。

[河北大学2015年研]【答案】处理处置预案【解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原则中提到,在进行预防和减少发生几率方面分析时,应对所在地区调查了解有害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贮存数量和地点、运输方式和路线等,并相应制定处理处置预案。

二、判断题在应急监测中,对江河的采样应在事故地点及其下游布点采样,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点上游采对照样。

()[河北大学2013年研]【答案】正确【解析】污染物在随着江河水流从上游扩散到下游的过程中,河水对污染物浓度有一定的稀释作用,污染物同时也可能在扩散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事故上游采对照样进行对比分析是有必要的。

三、论述题1.某农户引用河水灌溉农田,一段时间后,该农户家里的小孩食用农田里长的马铃薯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已知引用的河水河段上游有两家大的企业,一家造纸厂,一家电镀厂。

于是,家长向环保部门投诉。

如果你是监测站的一员,如何制定监测方案?[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答:(1)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根据小孩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上游的两家污染企业,可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可能是氰化物、硫化物和砷化物,属于轻度或急性中毒。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题库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题库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题库第一节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进行仪器响应上升时间测试时,当待测分析仪器显示值上升至标准气体浓度标称值时,停止计时。

()A.80%B.85%C.90%D.95%答案:C2. 对运行中的气体分析仪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多点校准。

()A.3B.6C.9D. 12答案:B3.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 590-2010)中规定,臭氧分析仪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多点校准,各质量浓度点的线性误差小于。

()A. ±10%B. ±8%C. ±6%D. ±5%答:D4.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环境空气连续监测系统中,分析仪NO2、O3、SO2的测量范围是。

()A. 0~250ppbB. 0~500ppmC. 0~400ppbD. 0~500ppb答案:D5.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测试环境温度对气态连续监测系统影响时,待测分析仪在恒温环境中稳定运行至少。

()A. 10 min B .20 minC. 30 minD.60 min答案:C6.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测试流量稳定性对气态连续监测系统的影响时,待测分析仪应连续稳定运行d。

()A.5B.6C.7D.8答案:D7. 根据《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在测试电压稳定性对气态连续监测系统的影响时,待测分析仪连续稳定后在正常电压条件下通入 F.S.标准气体。

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3年XX省XX市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参考答案*本试卷分为填空题20分,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15分,计算题20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合计20分)1、在现场采样监测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应(两人)人以上,并执证上岗。

2、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与(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3、一般将移液管分为(分度移液管)与(无分度移液管)两种。

4、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G.R表示,标签颜色为(绿)色,分析纯试剂用A.R表示,标签颜色为(红)色,化学纯试剂用C.P表示,标签颜色为( 蓝)色。

5、校准曲线包括(工作曲线)与(标准曲线)两种。

6、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7、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

8、酸雨是指pH(<5.6)的大气降水。

9、水质采集后,对每一份样品采样瓶都应附一张完整的(样品标签)。

10、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二、单项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合计20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应不低于(B )米高度。

A.10B.15C.20D.252、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雨、无雪、风力( A )m/s。

A.<5.0B.≤5.0C.<5.5D.≤5.5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B )A.自然保护区B.城镇规划中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与农村地区C.特定工业区D.风景名胜区4、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在现场加入(D)作保存剂。

A.HNO3B.H2SO4C.NaOHD.MnSO4与碱性HNO3作保存剂5、碘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SO2,采集样品后,将两个吸收瓶中的样品全部转入碘量瓶,用少量吸收液分别洗涤两次,洗涤液也转入碘量瓶,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指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4.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5水体自净:指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水稀释的同时发生挥发、絮凝、水解、配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至无害化的过程。

6.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物的总称。

7.优先污染物:指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大和三致类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8.空白试验: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二.填空题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三种。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 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水面下0.3~0.5m处,当水深_5~10m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成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于监测的含量及形态。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平行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7.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包括_接受任务_、_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_、_监测方案设计_、_样品采集_、_样品运输和保存_、_样品的预处理_、_分析测试_、_数据处理_、_综合评价_九步。

8.测定水体中无机物项目时,一般以聚乙烯塑料容器作为容器,而测定有机物项目时,一般以_玻璃瓶_作为容器。

9.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分别为 _通过呼吸而直接进入人体_ 、_附着于食物或溶于水随饮水进食而侵入人体_、_通过皮肤接触而进入到人体_ 。

10.烟道气测定时,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烟道断面的_形状_、_尺寸大小_、 _流速分布情况_确定。

11.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103~105℃_ 。

12.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和用少量气样就可以满足监测分析要求的情况下。

13.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

14.水中溶解氧低于_4_ 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

15.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

三.问答题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采样点:每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 时,要设三个采样点.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一点,1/2水深处一点。

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2.大气监测布点必须依据监测项目并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特性,通常布点应遵循哪些原则?(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采样点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内,按工业和人口的密集程度以及城市、郊区和农村的状况,可酌情增加或减少采样点。

(3)采样点要选择在开阔地带,应在风向的上风口,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大于300,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

(4)各采集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5)采样高度应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3.简述底质监测的目的?(1)通过采集并分析研究表层底质样品中污染物含量、查明底质中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含量、水平、分布范围及状况,为评价水体质量提供依据。

(2)通过特别采集的柱状底质样品并分层测定其中的污染物含量,查明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状况,追溯水域污染历史,研究随年代变化的污染梯度及规律。

(3)为一些特殊研究目的进行底质监测,为水环境保护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4)根据各水文因素,能研究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沉积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研究污染的沉积规律。

(5)检测出因形态、价态及微生物转化而生成的某些新的污染物质。

4.简述测定水质COD的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5.怎样求得城市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米。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测点每隔5秒记一个瞬时A声级,选择慢响应,连续记录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流量。

将数据由大到小排列,计算等效连续声级。

6.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他们的性质与一次污染物性质截然不同,多位胶态,毒性较大。

7.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过程中,分别用到HgSO4、AgSO4-H2SO4溶液、沸石三种物质,请分别说明其在测定过程中的用途。

(1) HgSO4:消除氯离子的干扰(2)AgSO4-H2SO4:H2SO4提供强酸性环境;AgSO4催化剂(3)沸石:防爆沸四.计算题1.对某拟建企业厂址进行监测时,环境温度为15℃,气压为101.1kPa,以0.5L/min流量采集空气中SO2样品30min。

已知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63,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21,SO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0.0623,截距为0.019。

计算拟建地的标准状态(0 ℃,101.325kPa)下SO2的浓度(mg/m3)解:标准状态(0 ℃,101.325kPa)下的体积为:V=0.5x30x101.1x273(273+15)x101.325=14.2Lp (SO2,mg/m3)=(0.263-0.021)+0.0190.0623x14.2=0.295 (mg/m3)2.稀释法测BOD,取原水样100ml,加稀释水至1000ml,取其中一部分测其DO 为7.4mg/l,另一份培养5 天后再测DO 等于3.8mg/l,已知稀释水的空白值为0.2mg/l,求水样的BOD 值。

解: f1 = 900/1000 = 0.9,f2 = 100/1000 = 0.1BOD = {(c1 – c2)- (B1 – B2)* f1 }/f2 = {(7.4-3.8)-(0.2×0.9) } /0.1=34.2(mg/l)3.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75 dB、65 dB,求该点的总声压级。

附分贝和的增加值表2 L2-L1=70-65=5dB查表得△L1=1.2dBLc1=L1+△L1=70+1.2=71.2dB3 L3- Lc1=75-71.2=3.8dB查表得△L2=1.5dBLc2=Lc1+△L2=75+1.5=76.5dB4.测定某水样中的BOD5,其测试结果列于下表,试计算水样的BOD5值。

解:f1=2900/3000=0.97 f2=100/3000=0.03BOD5 = {(c1 – c2)- (B1 – B2)* f1 }/f2 = {(7.0-4.0)-(3.0-0.2)×0.97} /0.03=9.47(mg/l)一.名词解释1.叠氮化钠修正法: 叠氮化钠修正法在用碘量法测定DO时,水样中的亚硝酸盐能氧化碘化钾释放出游离碘,自身转化为N2O2,而N2O2可以和新溶入的氧继续反应再生成亚硝酸盐,这样循环反应,更多的碘被释放,产生正干扰,加入叠氮化钠消除亚硝酸盐氮的干扰。

2.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3.动态配气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

4.控制断面 : 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一般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5.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6.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

一般为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物质。

7.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8.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9.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10.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即采集的分散水样。

二.填空题1.A计权声级用来表征人耳主观听觉,其单位用 dB(A) 表示。

2.采集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质效率的评价方法有相对比较法和绝对比较法两种。

3.从信息角度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4.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103—105°C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型布点法)6.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 _1.5M______7.等效连续声级表示符号为 L ep (或L Aeq,T)。

8.河流监测断面通常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三种断面。

9.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该指标可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