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至二战复习课件
课件1: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梳理
1.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0 世纪初, 俄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但专制统治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一战”的爆发,进一步激化了俄国本已十分尖锐的社 会矛盾,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3)二月革命的爆发,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出 现两个政权的并存,使得俄国的无产阶级掌握了一部分政权与 军队。
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建立了新中国。② 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之后世界历 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典例精析
(2012·南京模拟)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 A.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 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暴动,由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城市到农村,从而夺取全国 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
革命的胜利
道路
具体 表现
1917 年 11 月 7 日,彼得格 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
勒起义取得胜利,进而取得 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全国胜利
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 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②社会主 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国 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 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 新局面。
(2)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统治,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一 条寻求解放的崭新道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十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十月革命至二战(共108张PPT)

3.(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届时我将请求国 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 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例题:有人在评论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政策时说,它‚一下 子把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 的活动……我相信,这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把美国的灵魂 重新领回到生活的乐趣中去‛ 。 材料中的 ‚这扇门‛ 是指( )。 A.整顿金融体系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恢复工业生产 D.实行‚以工代赈‛
例题:下面是 1935 年 6 月美国《华盛顿星报》登载的一幅名 为《一辆崭新的车》的漫画。此漫画旨在( )。
A.赞扬罗斯福对政治体制的创新 B.讽刺罗斯福对民主宪政的破坏 C.批评美国宪法已经不符合时宜 D.说明美国已深陷经济危机之中
视角二 罗斯福‚新政‛的人文精神 罗斯福之所以能够拯救美国,并非单靠冰冷的经济立法,而 是新政措施中诸多的人文关怀,激发了美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热情。 尤其是在限制工人的最低工资、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方面 更体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怀,尽管这种关怀是出于遏制经济 危机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但这种渗透着朴素的人文精神 的关怀,使他得到了最广大社会群体的支持,这是罗斯福新政能 够最终成功的基础。
四川·12·4 十月革命·表格材料 海南·19·2 十月革命·文字材料 海南·20·2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文字材料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 全国Ⅰ·31·4 机、罗斯福新政·胡佛干预经济的措 施 中国改革与新经济政策·俄罗斯学者 全国Ⅰ·35·4 关于中国改革的观点 全国Ⅱ·35·4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思想 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特征描 2013 安徽·22·4 述 江苏·18·3 现代主义美术·《格尔尼卡》的特点 十月革命·列宁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 江苏·19·3 义的演讲 1929 至 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 江苏·23·15 福新政·美国失业率变化的统计图、 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认识等
俄国十月革命 复习课件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
俄罗斯总统:普京
2016年1月普京再批 列宁思想 行政区导致民族分裂
普京:“我们的国家 底下被埋下一枚定时 炸弹,列宁支持这个 概念,认为国家、苏 联的成立是建基于各 成员完全平等,并拥 有退出苏联的权利, 这是我们国家底下的 定时炸弹。”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B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3.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 村包围城市,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 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前苏联国旗
前苏联国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资 本 主
1917年 1922年 十月革
义命
社
会
苏联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独联体 1991年资
本 12月《阿拉主木
图宣言》义 社 会
“红色十月”是前苏联辉煌时代的标 志,以“红色”和“十月”命名的 商品或活动不胜枚举。“红色十月” 巧克力如今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本 土品牌之一,其厂址依然位于克里 姆林宫附近。
3、《四月提纲》指方向
时间:1917年4月 内容: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以什么方式取得
(和平或暴力)
“全部政权 归苏维埃”
影响: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革命群众运动不断高涨
第一阶段:(复习达标)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基础复习目标】1.记住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经过、成功的原因及意义;苏联的成立及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背景、内容;二十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斗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特点以及影响,美、德、日三国为摆脱危机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方面的表现;三十年代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表现;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及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标志、重大事件(会议、战役)、结果。
2.掌握从“一战”后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德国从战败国的地位崛起的历史过程。
3.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共产国际、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法西斯、罗斯福新政、慕尼黑阴谋、欧洲第二战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等重要历史概念。
【提高复习目标】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所隐含的矛盾斗争,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稳定和繁荣之中所潜伏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2.比较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3.从不同国家的国情分析导致苏联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源,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根源。
4.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新经济政策、绥靖政策、罗斯福新政、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共产国际等。
【知识点分解】识记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经过(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意义和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内容和作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表现、认识。
4.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操纵国、日本的要求;凡尔赛和约的主要规定、凡尔赛体系的含义,战后的新兴国家;国联建议者,成立时间、总部地点;华盛顿会议上所签订的主要条约。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知识梳理
一战前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1)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为争夺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发动的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 (2)1899-1902年英布战争: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两个共和国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 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英军胜,把持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 黄金交易的中心。英布战争是是日不落帝国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3)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日本胜,俄国被 迫让出辽东半岛,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引起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斗争。 (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战争的性质:
阶段特征
20世纪上半期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原有世界体系遭到破坏和冲击,多种力量的 并存和竞争成历史的进程。
1.战争与国际秩序: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争斗导 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 间的矛盾,但也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 响下,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加紧了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 胜利结束。战后建立的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对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
“小而辉煌的战争”
“大英帝国力不从心的战争”“让俄国一夜白头的战争”
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高效复习课件(25张)

体系构建·纵横贯通
【思维脉图】
【纵联横比】 一、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摘编自张忠祥《现代中非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 ——中国人民声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中国元素。 【解析】日本侵华无疑鼓舞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这也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 “同病相怜”的渊源。伴随着英法的绥靖妥协政策,意大利悍然发动对埃塞俄 比亚的侵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始终关注战争的进程,多次给予广泛的声援。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中国的烙印。第(1)题要求学生概括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背景,由于材料信息有限,需要学生从日本侵华、英法 纵容、意大利蓄意侵略等角度概括。第(2)题难度较大,同样因为材料信息有限, 需要学生更加仔细挖掘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概括。
2.相同点 (1)背景相似: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 (2)产生方式相似: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变化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3.雅尔塔体系的进步性
【加固训练】 材料 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无疑鼓励了意大利法西斯 主义。1934年12月意大利制造了瓦尔-瓦尔事件,向埃塞俄比亚军队开火,反而要求埃政府道歉 和赔款,遭到埃政府严正拒绝。伴随着英法的妥协政策,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 而战,埃塞俄比亚开始了为期6年的抗意战争。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始终关注埃塞俄比亚抗意战 争的发展,并给予广泛的声援。在抗意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赞赏其不屈 的抗争精神。在抗意战争第一阶段即正规战时期,中国政府颁布对意制裁办法,一些进步报刊 纷纷歌颂埃塞俄比亚军民英勇抗敌的战绩。在抗意战争第二阶段,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埃塞俄比 亚的游击战争。1939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展开,英军也在东非战场向意军发起反攻。 1941年,埃塞俄比亚军民终于取得了抗意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复习课件

C 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
《特里亚农条约》 《色佛尔条约》
巴黎和会 1919年1-6月
主要目的:解决战 争问题、处置德国
《凡尔赛和 约》等
凡尔赛体系
调整欧洲总动 政治格局
继 续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目的是要解决《凡尔 赛和约》未能解决的 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 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 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
利益冲突
成立国际联盟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4、唯物史观:理解列宁主义以及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家国情怀:通过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 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性 ,体会民族英雄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
C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解析】依据材料“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 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可以看出民族极端主义发展迅 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疯狂的军备竞赛,文明的冲突,经济的低迷,排除ABD项。 故选C项。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 大战,理解20世纪 上半期国际秩序的 变动。了解列宁领 导的十月革命爆发 的原因、过程,理 解十月革命的世界 历史意义。了解社 会主义的变化,认 识其发展中的成就 与问题。理解两次 世界大战之间的民 族民主运动对国际 秩序的影响。
2019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38讲 俄国十月革命、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课件)(86张)

B.七月事件 a.背景:俄军在前线失利。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 军队血腥镇压。
b.结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c.影响:促使布尔什维克党改变斗争的策略,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C.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阿 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总攻的信号,起义工人和士兵攻占冬宫,推翻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
栏目索引
专题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 世纪上半期
第38讲 俄国十月革命、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专题概览
栏目索引
专题概览
专题概览
栏目索引
俄国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 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
政治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 发展道路。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经济 (1)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思想 文化 (1)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2)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 (3)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 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考点1
栏目索引
思维启迪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
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
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霍布斯鲍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十月革命的什么功绩? 提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 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

英 语 课 件 : /kejian/yingyu/ 美术 课件 :/kejian/meishu/
科 学 课 件 : /kejian/kexue/ 物理 课件 :/kejian/wuli/
化 学 课 件 : /kejian/huaxue/ 生物 课件 :/kejian/shengwu/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 学 课 件 : /kejian/kexue/ 物理 课件 :/kejian/wuli/ 化 学 课 件 : /kejian/huaxue/ 生物 课件 :/kejian/shengwu/ 地 理 课 件 : /kejian/dili/ 历 史 课件: /kejian/lishi/
个 人 简历: /jianli/
试 卷 下 载 : /shiti/
教 案 下载 :/jiaoan/
手 抄 报 : /shouchaobao/ PPT课 件 : /kejian/
语 文 课 件 : /kejian/yuwen/ 数学 课件 :/kejian/shuxue/
探 新 知
4.意义
PPT模 板 : /moban/
PPT素 材 : /sucai/
PPT背 景 : /beijing/
PPT图 表 : /tubiao/
PPT下 载 : /xiazai/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十月革命至二战微专题2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课件

前沿 视角
QIANYAN SHIJIAO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是成功的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 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再分配式、 保护主义、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在经济上往往不大成 功,但在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 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直接、 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 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 ——摘编自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考能 探究
KAONENG TANJIU
第一步:定时空——1929~1931年美国 第二步:抓题眼——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 资变化表 第三步:析选项
考能 探究
KAONENG TANJIU
【例】 (2018·全国文综Ⅲ,34)下表是1929~1931年 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烟煤业 金属矿业 制造业 1929~1930年 -12.3 -6.6 -7.2 1930~1931年 -19.1 -18.3 -11.3
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而且危 机之后经济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 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 实现了工业化。 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 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另一种 是德国、日本等国家建立的法西斯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 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一党专政。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一历史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1、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国力 受到严重消耗; 2、美苏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 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在战争中赢得很高威 望; 3、二战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 美苏对峙 两级格局真正转折点。
典例剖析
((2021·福建高考·15)图3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
(阶本1段)题》材在料第一4这问类中史即料考对我查们了研本究单的元问题的是重必要需知的识吗?点说,明战你后的带理由来。的(国3分际)格局的变化。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必备知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一战的影响
二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2.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 醒。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动 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 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对科技: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造福人类的同时,开创现代化战争的先 河
(2)不同点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是美苏对峙格局,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 的妥协。 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等殖民大国强烈反对把民族自觉原则应用到自己的殖民地。威尔逊
转而希望促成国际联盟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的计划来改革当时的欧洲殖民体系
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提出了尊重民族自决权的原则。
1942年,罗斯福总统明确提出,欧洲殖民帝国应该被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和国际托管区组成
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是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 人心,战后建立的秩序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 则对战后世界和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典例精析
应 例: 20世纪的世界战争与和平交织,大国争夺风云多变,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
考 二战前形成了臭名昭著的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局面。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1、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的爆命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存,但也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 资本主义:
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先后受到一战和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一战后初期, 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失败,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稳定。面对1929年所爆发的空前经济 危机和政治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①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意大利强化了法西斯专政。英、美、法坚持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道路 ②英、法、美等国在法西斯国家挑起世界大战后被迫投入战争,并与苏联等国参加到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中,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国家。
⑤客观上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主题四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世界大战
爆发 等前双方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撒拉热 形式 窝事件发生后,战争很快全面爆发
战争责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 责任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复习课件(30张PPT)

(3)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侧重考查历 史解释、唯物史观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推动了国际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素养提升
材料一 俄国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1861年刚刚起步,进入20世 纪还在慢慢爬坡,和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不沾边,与最后的、寄生 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不靠谱。当时产业工人只有300万,占总人 口3%,但是比较集中,绝大部分在彼得格勒、乌拉尔、中部工业 区,彼得格勒有40万人,占12%,60%是集中在500人以上的企业 ,这在其他国家是少见的。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 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 连
时,这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不仅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 学习马克思主义,还开始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他们通过工人进 行宣传和组织工会工作,使其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自己的 阶级觉悟。1920年下半年,伴随着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产生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组建进步政治团体,系统宣传介绍列 宁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经验。他们积极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向 青年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青年到俄国去学习。同时,他们还按照 俄
拓展阅读
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中国革命发展,首先得益于十月革命 的影响。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世 界革命的力量开始关注中国。 1920年4月间,俄共 (布) 远东局曾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 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建立联系,讨论创 建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帮助进行党的组建筹备工作。 与此同
中越过了街垒,迅猛地冲向冬宫。”材料描述的是( A )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凡尔登战役
C.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D. 索姆河战役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内
工业 工业全面国有化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容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利用外国 资金和技术恢复和发展本国工业)
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
分配 实行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 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在一定限度内 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的背景及内容
列宁主义 经济:19世纪末20世马纪克初思俄主国义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帝革国命主的义前阶夜段”“(是帝无国产主阶义但持级论是续)帝强国化主,肯阶同义社定级样链会资的不条矛本灭可上盾主亡避最日义与免薄益进无。弱尖步产的锐作阶环,用级节一;的战政资胜激治产利化:沙了皇各专种制社统会治矛 俄的国 一是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盾阶薄,级弱加:工速业了社的革会发命主展形义造势应就的在了发欧俄展洲国。发第达一国代家产实业现工人,无产阶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级甚不至断单壮大社,会有主很义强革的命革发命生性在。高度发达 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几个国
西线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双方伤亡近130多万、首现坦克)
1917年 第三阶段
1918年
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巴黎和会对中国影响: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影响: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时间:1929——1933年,美国开始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 a.美国罗斯福新政:①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②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③方式(特 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④中心措 施:对工业的调整, 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⑤作用: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 调整、巩固和发展;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b.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 立法西斯专政,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 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形成亚洲策源地。
C.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B
17.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以 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 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D
19.‚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 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最 能体现上述主张的行为是 A.组建协约国参加一战 B.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 C.参与制造慕尼黑阴谋 C D.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十月革命①过程: 年 领导 ②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胜利的 革命, (1)列宁的探索 ①经济上: 年,实行 内容: 。 ②政治上:成立 。 (2)斯大林: 政治上:1936年制定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 形成,这一体制为‚ 弊端:阻碍苏联进一步发展,导致
武装起义。
。
‛。 。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形成:1919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等构 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华盛顿会议签 订的《九国公约》等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 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A.欧共体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贸组织
B
15.历史知识竞赛题目:判断与‚‘冷战’的 兴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东欧剧变苏联解 体到多极化趋势‛相关的历史主题是 A.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C.中东局势的动荡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A
16.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 手机,该手机却是由中国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 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 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 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A.贸易自由化
A.大量进口原料 C.美国的经济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依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科技发明 蒸汽机 电动机 原子能 移动电话 转化为生产力 的周期 84年 65年 6年 4年
D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 术基础
B.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C.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 加快
A.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D
C.建设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D.国家干预经济
18 .列宁在评论华盛顿会议时说,这次会议‚为太平洋 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火种。‛这‚火 种‛被点燃的标志是 A.德国突袭波兰
C
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19 .根据下边的材料,判断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要原因是 “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 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 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 B 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 展的原动力。‛
雅尔塔会议
• 1945年,美苏英 • 内容: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 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对日作战
11.‚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 布, 1922 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 烂‛的原因是
A.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1)巴黎和会上签定的《凡尔赛和约》中殖民地 问题是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实质、损害中国 利益。 (2)华盛顿会议上签定的《九国公约》 损害中 国利益 。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形成: 年 签订的《 》等构成 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 会议签 订的《 》等构成了 体系,确立了 帝国主义在 、 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本课目标
• 1、苏联(十月革命、列宁和斯大林的 探索 •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资本主 义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 成、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对 策)
十月革命①过程:1917年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 义。 ②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1)列宁的探索 ①经济上: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 品经济。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政治上:成立苏联。 (2)斯大林的探索: 政治上:1936年制定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 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为‚斯大 林模式‛。弊端: 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英国、苏联、 中国等‚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建立起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其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14.某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 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 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该‚经济共同 体‛已发展为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时间: 年 (2)特点: 。 (3)影响: 。 美摆脱经济的危机的途径 (1)美国 :①前提: 目的: ;③方式(特点): ④中心措施: ⑤作用: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②直接 .
1.绥靖政策 (1)顶峰: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地割 让给德国)。 (2)危害: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削弱了反法 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二战过程: (1)全面爆发: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 (2)扩大: 德军突袭苏联;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 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942.1.1《联合国家宣言》 (4)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5)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 (6)雅尔塔会议1945 决定建立联合国 (7)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 结束。
A
20.某校举办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图片展。 其中,反映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是
A珍珠港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1.绥靖政策 (1)顶峰:
。
2、二战过程: (1) 全面爆发:时间事件 (2) 扩大: ; 进一步扩大: 。 (3) 转折: , (4) 胜利:时间事件
。
战争爆发
,二战结束。
二战重大事件排序:
• 德军突袭波兰—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偷袭 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 法西斯联盟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 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 议---柏林战役---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巴黎和会上签定的《凡尔赛和约》。 ( 是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实质、 损害中国利益)
(2)巴黎和会对中国影响: 1919巴黎和会中国过外交的失败 ,是五四运动 的导火线。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影响: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方便,使中国恢复到几 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消极: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能 长期维持。
C
12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 本身‛。为应对‚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的中 心措施是 A.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 C.兴办公共工程
A
D.缩减农业生产
17.图为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一幅图 片,从中反映出总统奥巴马要步罗斯福 ‚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 据此可以推断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 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