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线段、直线、射线。
1.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可以度量。
2.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长度无限,不可度量。
3.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长度无限,不可度量。
二、角。
1. 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 角的表示方法:。
- 用数字表示,如∠1。
-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OB,其中 O 是顶点,A、B 是角的两条边。
-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但要注意顶点处必须只有一个角。
三、角的度量。
1. 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
2.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 度。
3. 量角的步骤:。
-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四、角的分类。
1. 锐角:小于 90 度的角。
2. 直角:等于 90 度的角。
3. 钝角:大于 90 度而小于 180 度的角。
4. 平角:等于 180 度的角。
5. 周角:等于 360 度的角。
1 周角 =2 平角 = 4 直角。
五、画角。
1.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 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精选24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精选24篇)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篇第三单元【角的度量】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将圆平均分成360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 ) 度,记做1°。
5、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与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得越大,角越( 大 )。
6、度量角的工具叫量角器。
7、量角的步骤: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8、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9、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1平角=( 180 )°10、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 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1直角=( 90 )°11、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2、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上找到要画的角的度数(如65°)的地方,并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1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只能画( 1 )条直线。
14、用三角板可以画的角:180° 165° 150° 135° 120° 105°90° 75° 60° 45° 30° 15°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2篇预习在课前把老师即将教授的单元内容浏览一次,并留意不了解的部份。
专心听讲(1)新的课程开始有很多新的名词定义或新的观念想法,老师的说明讲解绝对比同学们自己看书更清楚,务必用心听,切勿自作聪明而自误。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减法的性质:a-b-c=a-(b+c)4.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5.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题:简便运算:1.102×992.175×56+25×563.4600÷25÷44.1530+(592-530)-1925.101×101-1016.125×32×5×57.546+(339-46)8.173-(55+73)9.99×22+33×3410.小明把10×(⊙十8)错算成10×⊙十8,他算出的得数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答案:1.102×99=(100+2)×99=100×99+2×99=9900+198=100982.175×56+25×56=56×(175+25)=56×200=11203.4600÷25÷4=4600÷(25×4)=4600÷100=464.1530+(592-530)-192 =1530+592-530-192=(1530-530)+(592-192) =1000+400=14005.101×101-101=101×(101-1)=101×100=101006.125×32×5×5=125×4×8×25=(125×8)×(25×4)=1000×100=1000007.546+(339-46)=546-46+339=500+339=8398.173-(55+73)=173-73-55=100-55=469.99×22+33×34=33×3×22+33×34=33×(3×22+34)=33×(66+34)=33×100=330010.小明把10×(⊙十8)错算成10×⊙十8,他算出的得数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正确:10×(⊙+8)=10×⊙十10X8=10×⊙十80错误:10×⊙十8相差:10×⊙+80-(10×⊙+8)二10×⊙+80-10×⊙-8=80-8=72即相差72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1、主动预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通过对新知识的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数的基本概念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表示整体被等分后取其中一部分的数。
2. 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分子表示取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几部分。
3. 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4. 带分数: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如1又2/3。
二、分数的比较1. 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2. 同分子分数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3. 异分母分数比较:首先找到公共分母,再将各个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然后比较分子大小。
三、分数的加减法1. 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例如:1/4 + 3/4 = 4/4 = 12. 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例如:3/5 - 2/5 = 1/53. 异分母分数加法:先找到公共分母,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后再相加。
例如:1/2 + 3/4 = 2/4 + 9/4 = 11/44. 异分母分数减法:先找到公共分母,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后再相减。
例如:4/7 - 2/7 = 8/14 - 4/14 = 4/14四、分数的乘法1. 分数乘以整数:分子乘以整数,分母不变。
例如:2/3 × 4 = 8/32.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例如:1/2 × 2/3 = 1 × 2 / 2 × 3 = 2/6 = 1/3五、分数的除法1. 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
例如:3/4 ÷ 2 = 3/4 × 1/2 = 3/82. 分数除以分数:将除数倒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2/5 ÷ 3/4 = 2/5 × 4/3 = 8/15六、分数的混合运算1.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2. 带括号的分数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1/2 + 1/3) × 2/5 = 5/6 × 2/5 = 5/15 = 1/3七、分数的化简与约分1.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必考知识点
《角的度量》必考知识点
角的定义:自一点引两条射线所成的图形叫角
角的符号:∠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三角形定义:由三条边首尾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三角形外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小于90度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90度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90度
按边分:不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统称为斜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大家有没有开始学习了呢?如果还没有,不能再偷懒,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开始了哦!下面为大家分享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乘法》1、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1:234×15= 例2: 350×24=2、估算。
先把两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求出两个近似数的积,这个积就是要估算的积。
例3: 297×34=3、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公式)表示:a×b×c = a×(b×c) 例4:11×25×4=11×(25×4) =11× 100 =11004、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在两个数的乘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表示:a×b = b×a例5:125×15×8 =125×8×15 =1000× 15 =150005、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用字母(公式)表示:(a+b)× c=a×c+b×c 或:a×(b-c)=a×b-a×c例6:67×15+33×15 例7:115×34-15×34= (67+33)×15 = 100×15 = 1500 = (115-15)×34 = 100×34 = 34006、灵活运用这三种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乘法计算变得简便。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内容,数学
第一节:认识数的大小在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数的大小。
这是数学学习中非常基础的内容,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清楚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1.1 定义和认识数我们将帮助学生们明确数的概念。
数是用来计数的符号,它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或者顺序。
通过数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明确数字的含义,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1.2 数的大小比较在认识数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大小,学生将能够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且能够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第二节:加法和减法在第二节中,我们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这是数学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
2.1 加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加法运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
2.2 减法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了解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减法运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减法。
第三节:数的应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数的应用知识。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1 问题解决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实例,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将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数的运用通过数的运用知识,学生将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核心知识。
1.口算乘法
(1)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
(2)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2.笔算乘法
第一个知识点:
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个知识点:
明确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理,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个知识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3)概括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4)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个知识点:
(1)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从中感悟函数思想;(2)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个知识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的方法策略;
(3)能利用乘法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计算,其基本算理和算法学生并不陌生。
因为在第一学段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经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本单元仅是运算数据的扩充。
为此,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尝试总结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知识1. 三位数的加减法法则在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首先要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法则。
其中,关键是要掌握好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相加减的方法。
例题:计算385+247。
解:个位上:5+7=12,满10进1;十位上:8+4=12,满10进1;百位上:3+2=5。
所以,385+247=632。
2. 估算估算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技巧,通过估计大致结果,可以快速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在进行估算时,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
例题:估算716+328。
解:716≈700,328≈300,所以,716+328≈1000。
三、难点解析1. 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在进行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进位的方法和进位的标志。
其中,进位标志是指当本位的值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上一级进1。
进位方法是指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先计算出进位数,再将进位数加到对应的数位上。
例题:计算478+935。
解:个位上:8+5=13,需要进1到十位上;十位上:7+3=10,需要进1到百位上;百位上:4+9=13,需要进1到千位上。
所以,478+935=1413。
2. 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在进行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时,需要注意将接近整百数的数看作整百数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例如:92+98≈190,实际为92+98=190;84-56≈28,实际为84-56=28。
四、易错点拨1. 计算时忘记进位或错算进位;2. 计算时数字位数看错或对齐方式不对;3. 计算结果没有及时进行修正或错误修正。
五、易错题集锦1. 计算386+479时,个位上6+9=15,应进几?十位上8+7=15,应进几?百位上3+4=7,最终结果是多少?答案:个位上6+9=15,应进1;十位上8+7=15,应进1;百位上3+4=7。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整数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a + b) + c = a + (b + c)。
3.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
4.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即a ×b = b ×a。
5.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即(a ×b) ×c = a ×(b ×c)。
6.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 + b) ×c = a ×c + b ×c。
二、小数乘法1. 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还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2.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以此类推。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以此类推。
3.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 积与因数的关系:当第二个因数>1时,积>第一个因数(第一个因数≠0)。
当第二个因数<1时,积<第一个因数(第一个因数≠0)。
当第二个因数=1时,积=第一个因数。
5.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小数乘法中各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和就是这道题中积的小数的位数。
三、常见的数量关系1. 价格问题:总价= 单价×数量数量= 总价÷单价单价= 总价÷数量2. 行程问题:路程= 速度×时间时间= 路程÷速度速度= 路程÷时间四、其他注意事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清单1. 了解数字的读法和书写在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数字的读法和书写。
每一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读法和书写形式,例如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组合形式等。
掌握数字的正确读写方式是建立数学基础的重要一步。
2. 掌握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在本单元中,我们需要学会比较三位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为后续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3. 进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本单元还包括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运算练习,我们可以提高对数字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提供帮助。
4. 认识整数在数学领域中,我们要认识并了解整数的概念。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通过学习整数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轴、数线等数学概念,并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涵盖了数字的读写、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和整数的概念。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的个人观点中,这些数学知识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掌握好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更复杂的数学概念,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内容,并且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让我们一起努力,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学习道路铺平道路。
在继续深入学习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数字的意义和作用。
数字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它是用来计数和测量的工具。
通过数字,我们可以描述和表达事物的数量、大小、顺序等,从而方便我们进行计算、交流和解决问题。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数字的读法和书写。
在单元中,我们会学习到数字的正确读法和书写形式。
我们要知道如何正确地读出三位数、四位数甚至更大的数字,并且能够正确地书写出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 引言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第三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涵盖了有关分数的基础概念和运算。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将建立起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本文将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2. 分数的引入在第三单元中,我们首先引入了分数的概念。
我们知道,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而分子表示取其中几份。
1/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通过具体的图形表示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与整数的对比,让他们明白分数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3. 分数的大小比较接下来,我们教授了分数的大小比较。
当分母相分数的大小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当分母不我们要通过通分的方法,将分数统一为相同分母后再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数轴或者利用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比较。
4. 分数的加减运算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引入了分数的加减运算。
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让他们明白分数运算的实际意义。
还要教导学生化简分数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将结果化简为最简分数形式。
5. 分数的应用我们将分数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让学生计算某种材料的剩余量、解决食物分配的问题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家长和老师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巩固和强化,可以通过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学习,我认为引入分数的概念对学生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乘法1、卫星运行时间知识点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两个整百或整十的近似数,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例如114×21≈100×21=2100,因为把114看成100,100×21=2100,所以114×21≈2100.知识点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首先相同数位对齐,然后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接着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结果相加。
注意:用竖式计算别忘了写乘号和进位。
知识点三: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例如,260×50=13000,可以先计算26×5=130,最后在130后面加上2个0.知识点四:估计的方法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总数。
注意: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估计,估算的结果用约等号(≈),但在生活实际运用中要具体情况分析。
知识点五:计算器的功能键ON键是开机键,OFF键是关机键,CE或C是清除键。
注意:CE或C键只能清除当前的错误功能,并不能把输入的数据全部清除。
知识点六: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奇妙的宝塔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奇怪的142857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142857×5=714285142857×6=857142神奇的999×99= 9801999×999=9980019999×9999=9998000199999×99999= 9999800001999999×999999=999998000001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1寻找神秘的数重复出现的6174就是神秘的数。
数学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手抄报知识点
数学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手抄报知识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手抄报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数的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算、统计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概念。
2. 数的分类:a. 自然数:从1开始,没有上限。
b.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c. 小数:在整数部分后面用小数点表示的数。
d.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等分数。
3. 数轴:数轴是数的直线表示形式,它将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二、数的计算1. 加法运算:a. 顺序加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相加。
b. 竖式加法:按照个位、十位、百位等位数对齐进行相加。
2. 减法运算:a. 减法的定义: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来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
b. 竖式减法:按位数对齐进行相减,借位原则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3. 乘法运算:a.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相同数合并在一起的运算。
b. 竖式乘法:按位数对齐进行相乘,再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乘积。
4. 除法运算:a.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来计算被除数被除以除数的商和余数。
b. 短除法:按位数对齐进行相除,持续除到不能再除尽为止。
三、数的性质1. 顺序性: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每个数都比前面的数大。
2. 交换性:加法和乘法运算中,两个数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可以交换位置。
3. 结合性:加法和乘法运算中,多个数按一定顺序进行运算,最终结果不变。
4. 分配性:加法和乘法运算中,两个数相乘再加上一个数,或者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结果相同。
5. 归纳性:通过少数事例的总结,得出普遍结论。
四、小数的初步认识1. 小数的定义:小数是在整数部分后用小数点表示的数。
2. 小数的读法:依次读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分数可以化为小数,小数也可以化为分数。
4. 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需要将小数的位数对齐,再逐位比较大小。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手抄报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运用数,进行数的计算,并了解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加法与减法的应用、数表的编制与应用、幂的概念、幂的运算法则以及数字排列与比较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1.加法的运算规则:-两个数相加时,先将两个数的个位相加,如果和小于10,则直接写出来,如果和大于或等于10,则将个位的数字写下来,进位到十位上,然后将十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进位相加。
-多位数相加时,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加。
当加到最高位时,如果还有进位,则在最高位上添上进位。
2.减法的运算规则:-两个数相减时,先将减数的个位数减去被减数的个位数,如果差大于等于0,则直接写出来,如果差小于0,则向十位借位,然后将十位上的数字减去被减数的十位数字。
-多位数相减时,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减。
当减到最高位时,如果还有需要借位,则在最高位上借位。
二、加法与减法的应用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加法与减法运算。
2.利用加法与减法运算规则,快速计算数字的和与差。
三、数表的编制与应用1.数表的编制:-数表是一种将一系列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起来的表格。
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各种类型的数表,如百位加法表、九九乘法表等。
2.数表的应用:-数表可以用来帮助解决加法与减法运算中的进位、借位问题。
-数表可以用于统计、整理和查找数据等。
四、幂的概念1.幂是指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运算结果。
其中,底数表示要自乘的数,指数表示要自乘的次数,幂表示运算结果。
2.例如:2的3次幂(2³)等于2×2×2=8。
五、幂的运算法则1.幂的乘法:-两个相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保持不变,指数相加。
-例如:2² × 2³ = 2²⁺³ = 2⁵ = 32。
2.幂的除法:-两个相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保持不变,指数相减。
-例如:3⁴÷3² = 3⁴⁻² = 3² = 9。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角的度量知识要点1.直线、射线、角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下图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4.角的大小比较: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如下图。
测量方法:量角注意两对齐: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
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
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牢牢记住不忘记。
注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5.角的分类: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6.画角步骤:以画65°的角为例(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熟记基础知识点(3,4单元)
第三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每次用哪一位上的数字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有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1)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用两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与0相乘后,若有进位,要加上进位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没有进位时也要写上0占位。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写竖式时,将乘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总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2、估算的步骤和方法:(1)在进行乘法估算时,可以把乘数看作整十或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取得与准确值相近的积。
(2)也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计算更方便。
如:320×31≈300×31 = 9300 603×32 ≈600×30= 1800096×12≈100 ×10= 1000 198×45≈200×50=100002、用计算器计算时,按键准确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ON/AC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出现按键错误时,先按CE键,可清除错误数据,再重新输入正确的数据。
第四单元《运算律》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或者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
2、两级运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含有括号的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5、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2)乘法交换律:乘法运算中,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重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重点一、数的认识1. 理解正数和0的意义,掌握正数、0和负数的排列规律。
2. 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数的四则运算。
3.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熟练地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数的运算1.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
2. 掌握带符号“+”、“-”、“×”、“÷”的混合运算,理解其运算顺序。
3. 掌握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能够正确使用括号进行运算。
三、常见的量1. 掌握时间单位:秒、分、时、天等,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等,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千米等,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探索规律1.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索数字和图形的简单规律。
2. 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找出具有一定周期变化规律的数字或图形的循环规律。
五、解决问题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如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等,能够利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数的改写1. 掌握数的改写方法,能够将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小的数或将较小的数改写成较大的数。
2. 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求出一些数的近似值。
七、数学应用1.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计算时间和速度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亿以内的大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和简单的改写。
需要掌握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大数,会进行大小比较和改写。
2.角的度量: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认识射线、直线、线段等概念,并会用工具作角。
需要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射线、直线、线段的概念并会画。
3.乘法: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乘法运算律等。
需要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会进行乘法运算并理解乘法运算律。
4.除法的意义:这个单元主要学习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除法运算律等。
需要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会进行除法运算并理解除法运算律。
5.方向与位置:这个单元主要学习方向和位置的相关知识,包括方向标、方向角和坐标等。
需要掌握方向标和方向角的概念,能根据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2.注重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测量、制作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意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这些知识点总结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2019年小编为您整理了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2019年,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
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已知: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
即2152=430,所以
AB2=(430)。
例如2: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
即2019=100,所以
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
如果m
6、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
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2019年,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