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室的基础管理与运行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运营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运营概述实验室是科研、教学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室涉及到许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运营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实验室工作安全的基础。
这一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风险评估和管理:对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
2.人员培训和管理: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3.设备管理:对实验室中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应对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标识和警示在实验室中合理设置安全标识和警示是确保实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这些标识和警示应明确指示实验室的危险区域、禁止行为、应急设施等信息,并应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
管理制度和规范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卫生环境的准备和维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等。
这些制度和规范的有效执行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确保实验室安全和质量。
运营管理实验室设备与设施管理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是实验工作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十分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1.设备购置与维护:根据实验室需求采购合适的设备,并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和记录,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2.设备保养和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清洁工作,防止设备故障和污染实验样品。
3.设备标定和校准:根据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标定和校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物品管理实验室的物品管理主要包括试剂、仪器耗材和样品的管理。
对于这些物品,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物品的存储、使用和验收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运营规范
实验室运营规范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质量检测等众多领域中,实验室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维护实验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实验室运营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一、人员管理1、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实验工作。
2、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3、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内部培训和外部进修,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设备与设施管理1、建立设备台账,对实验室的各类仪器设备进行详细登记,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买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2、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和检定,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准确性。
3、对于关键设备,应配备备用设备,以防止因设备故障影响实验进度。
4、实验室的设施应满足实验工作的需求,包括合理的布局、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温度控制等。
三、实验材料管理1、对实验所需的原材料、试剂、标准物质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2、建立实验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和使用制度,做到专人管理、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3、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材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管理,确保安全。
四、实验过程管理1、实验前,实验人员应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并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2、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现象。
3、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实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4、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五、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人。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如消防器材、通风设备、防护眼镜、手套等。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六、数据管理1、实验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采用规范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如纸质记录或电子记录。
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管理
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管理摘要实验室是科研和创新的核心场所,其建设和运营管理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以及实验室运营管理的关键方面和挑战。
1. 引言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因此,科研机构和企业需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管理,以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实验室建设是科研机构和企业发展的基础。
一个先进、设施完备的实验室能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研究设备,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建设还有助于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提升科研机构或企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验室建设的要素在进行实验室建设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3.1. 设计规划实验室建设的第一步是制定合理的设计规划。
这包括确定实验室的功能需求、空间布局、设备选型和安装等方面。
设计规划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研究方向和科研任务来确定,以确保实验室的功能和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3.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根据实验需求和科研方向,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同时,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体系,以确保实验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并提供及时的维护和修理服务。
3.3. 安全环保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安全环保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实验室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等。
另外,实验室还应该注重环保工作,采取措施防止实验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实验室运营管理4.1. 人员管理实验室运营管理中,人员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需求,建立起合理的人员编制和职责分工,明确每个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企业重点实验室理运行管理
企业重点实验室理运行管理企业重点实验室是企业科研创新的核心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验室运行管理是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和高效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探讨企业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
一、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实验室设施与设备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对设施与设备的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实验室应定期维护和检修设施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实验室应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维护情况,以便及时了解设备的状况和使用情况。
此外,实验室还应制定设备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加强设备的使用培训,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二、人员管理人员是实验室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管理对实验室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实验室应明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岗位设置。
其次,实验室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实验室还应建立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晋升机会,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防范措施。
其次,实验室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实验室还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四、质量管理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首先,实验室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
其次,实验室应加强实验方法和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比性。
此外,实验室还应加强实验数据的记录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是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和高效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运行优化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运行优化近年来,随着高校实验室在科研和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与运行优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运行优化不仅关系到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质量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合理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与高效优化的运行模式,是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关键。
首先,高校实验室管理应注重安全。
实验室安全是管理的基础,任何工作和研究都必须以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安全为前提。
为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
同时,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应强化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科研实验室通常设有大量昂贵的仪器设备和物质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是高校实验室管理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高校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严格审查科研项目的申请和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同时,实验室管理者应加强对实验室资源的调度和统筹,合理分配仪器设备和物质资源,确保它们得到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
再次,高校实验室管理需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
实验室人员通常是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和不同职称的成员组成的多学科、多层次团队。
为了实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需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
实验室管理者应促进实验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召开组会、报告会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共享实验室资源,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另外,实验室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其他院系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交流,拓宽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影响力。
最后,高校实验室管理需加强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管理除了考虑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工作效益,还要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实验室教育培训体系,为实验室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
实验室管理者应关注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长,积极培养年轻科研人员,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管理规定
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管理规定1. 引言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制定本规定。
2. 实验室安全要求2.1 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
2.2 实验室必须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和器材,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安全柜、防护设施等。
2.3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备。
2.4 实验室内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使用和储存化学品。
2.5 实验室内严禁私自进行危险实验和操作,必须经过合理评估和批准后方可进行。
2.6 实验室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理和处理废弃物品,确保实验室环境卫生。
2.7 实验室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3. 紧急情况处理3.1 实验室人员在发生火灾、泄漏、爆炸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报警、疏散、封闭门窗等。
3.2 实验室应设置应急通道和应急出口,并保持畅通,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3.3 实验室应配备紧急处理设备和药品,如急救箱、消防器材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3.4 实验室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4. 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4.1 对于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如警告、记过、停工等。
4.2 对于严重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造成重大事故或人员伤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5. 附则5.1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
5.2 对于实验室安全规定中未涉及的情况,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理。
以上规定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希望所有实验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并积极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本措施有哪些内容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本措施有哪些内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室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和执行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本措施和内容。
第一部分:实验室基础管理1.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是首要任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程序,确保实验室成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运行。
2.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是实验工作的基础,应对设备进行登记、标识并建立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
同时,制定设备使用和保养规范,培训实验人员正确使用和保管设备。
3.场地管理:实验室场地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
制定实验室日常清洁、通风、消毒等管理规定,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和无菌。
4.文档管理:实验室应建立文档管理系统,对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研究报告进行归档保存。
制定文档管理流程,确保记录完整、准确,并保护实验室的知识产权。
第二部分:实验室人员管理1.招聘与培训:实验室应根据需要招聘合适的人员,并制定招聘标准和流程。
同时,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2.职责分工:实验室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并制定职责分工和权限管理规定。
实验室负责人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绩效评估: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对实验室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奖惩。
通过绩效评估,激励实验室人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学术道德:实验室要求成员始终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防止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制定科研伦理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制度,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学术道德意识。
第三部分:实验室资源管理1.经费管理:实验室应建立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审批流程和监督机制。
加强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
2.材料管理:实验室应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包括材料采购、验收和入库等环节。
制定材料使用规范,避免浪费和滥用实验材料。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运行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运行学校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运行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运行的重要性以及关键举措。
一、建立安全文化学校实验室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同时也是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
因此,建立安全文化是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学校应该将实验室安全纳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参与实验室安全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
包括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具体明确实验室安全的基本要求、操作规范和风险防范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职责和权限,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实验室设施和装备实验室的设施和装备对于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效果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要,配置适当的实验装置、仪器设备和防护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这些设施和装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此外,学校还要建立起设施设备信息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使用记录。
四、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为了保障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安全,实验室安全培训必不可少。
学校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实验室,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并组织实验室安全培训活动。
这些培训活动可以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普及、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应急处理的演练等。
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五、加强实验室管理和监督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包括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巡查和检查,发现并纠正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需要建立实验室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实验室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一、实验室运行管理概述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场所,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确保实验室成员的工作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安全设施和装备的维护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装备的运行情况,如: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紧急应急装备等,并组织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2. 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确保实验室成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危险品管理制度,明确危险品的存放、使用和处置规范,确保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三、实验室设备管理1. 设备清单和档案建立实验室设备清单和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品牌型号、购入时间、维护记录等信息,并定期更新和维护。
2. 设备维护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规定维护频率和方式,及时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3. 设备使用规范组织编制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室成员正确使用设备,减少设备的损坏和故障。
四、实验室文化建设1. 团队合作鼓励实验室成员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促进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共同进步。
2. 学术讨论和研究交流定期组织学术讨论和研究交流会,提高实验室成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实验室的学术氛围。
五、实验室日常管理1. 工作时间规定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保证实验室成员的工作效率和规律,确保实验室的秩序。
2. 仪器设备预约对于实验室中共享的仪器设备,制定预约使用规范,避免冲突和资源浪费。
3. 实验室卫生强调实验室成员的卫生习惯,规定实验室的卫生清扫频率和方式,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与安全。
六、实验室纪律管理1. 诚实守信要求实验室成员遵守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不得进行学术不端行为,并确保实验室成员之间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作为科研工作的基本单位,实验室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良好的实验室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
实验室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实验室设施齐全、安全、便捷并且环境舒适。
在实验室建设中,应当根据实验室的用途和功能来布局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和仪器,确保每个实验室都能满足科研、教学和技术开发的需要。
在实验室建设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设备采购:实验设备是实验室的核心资源,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采购。
在采购实验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需求进行选择,尽量选择性能优良、稳定可靠的设备,并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加强设备使用和维护。
2.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实验室建设时,必须注重实验室的安全性,做好各项安全设施的设置,做到有序管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还应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环境对实验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可以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误差的发生。
在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对实验室的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控,保证实验环境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4. 财务预算:在实验室建设中,充足的财务预算是保证实验室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关键。
只有有充足的财力支持,才能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是保障科研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
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实验室建设基础和运行绩效及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室建设基础和运行绩效及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代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和运行绩效是保证科学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核心要素。
一个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是确保实验室设施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完善性。
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室空间、仪器设备、供电、给排水等。
为了保证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规划布局,合理安排实验室空间,确保实验室设施的更新、维护和管理。
此外,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实验室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升实验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其次,实验室运行绩效是评估实验室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
实验室运行绩效包括实验室的效率、安全和质量等方面。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操作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避免事故发生。
此外,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然而,在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之一是资金和设备的调配问题。
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目前,一些实验室在资金和设备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资金管理和设备更新计划,确保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另外一个问题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
实验室中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如化学品的存储和处理、辐射防护、生物安全等。
不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或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实验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基础和运行绩效的提升是确保科学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实验室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
实验室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顺利运行、实验数据可靠、实验室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1.实验室管理团队:设立一个负责实验室管理的团队,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员等。
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应该清晰定义。
2.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应该建立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工作符合质量标准和法规。
这可能包括ISO认证等。
3.设备和仪器维护:定期维护和校准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建立维护记录和检查清单。
4.实验室安全制度:制定并执行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使用、急救程序等。
5.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s):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SOPs应包括实验步骤、安全要求、仪器操作等内容。
6.实验室人员培训:为实验室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实验技术、安全培训、应急程序等,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工作。
7.实验室数据管理:建立合理的数据管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备份和报告程序。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8.实验室设备购置和更新:定期评估实验室设备的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确保实验室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9.实验室资源管理:管理实验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10.环境管理:关注实验室环境,包括温湿度控制、通风系统、废弃物处理等,以维护实验室的适宜工作环境。
这些是一般性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因实验室类型、研究方向和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实验室基础管理
实验室基础管理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对于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实验室基础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人员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是实验工作的重要保障,合理的设备管理能够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首先,实验室应建立设备登记和维护制度,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统一编码和分类,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设备故障。
其次,实验室应建立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并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
同时,实验室还应建立设备借用和归还制度,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权限,避免设备被滥用或损坏。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合理的安全管理能够保护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首先,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安全流程,并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其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危险源,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环境。
同时,实验室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急救箱等,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发生。
三、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工作的主体,合理的人员管理能够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首先,实验室应根据实验任务和人员专长,合理配置实验人员,确保实验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其次,实验室应建立人员考勤和绩效评价制度,对实验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实验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实验室还应加强团队建设,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实验室基础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安全和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人员管理。
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能够提高实验效率、保障实验安全和提升实验质量。
实验室基础管理的规范和科学性,对于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实验室是科研单位中重要的技术支持场所,为了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高实验效率,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建立一套科学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与使用、实验操作规范和常见问题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运行的首要任务,以下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1. 组织安全培训:凡参与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实验室管理员,都应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掌握常见实验室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
2. 安全防护设施: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紧急出口指示和应急电话等。
同时,实验室的电气线路、气体管道和防护门窗等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废物处理管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收集、包装和处理。
有毒有害废物应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其他废物应进行合理储存和清理,避免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影响。
4. 安全检查与记录: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实验室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二、设备维护与使用实验室的设备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需要进行合理的维护与使用。
1. 设备维护: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都需要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更换易损件。
2. 设备使用: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并按照设备说明书和使用规范进行操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禁私自更改设备参数和实验条件,凡需修改应当经过实验室管理员或相关人员的批准。
三、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是保障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常见的实验操作规范:1. 实验前准备:实验前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清洗和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管理规定
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管理规定一、实验室基本要求1.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通风良好。
2.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材料应摆放整齐,有序。
3. 实验室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电话等。
4. 实验室应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等,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
3. 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对实验室安全全面负责。
2.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3.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 实验室应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进行管理。
2.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物安全管理职责。
3. 实验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化学品管理1. 实验室应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管理。
2. 实验室应建立化学品清单,并定期检查、更新。
3. 实验室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处置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六、实验室废弃物管理1. 实验室应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管理。
2. 实验室应建立废弃物清单,并定期检查、更新。
3.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七、实验室事故处理1. 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2. 实验室应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并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3. 实验室应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八、实验室日常管理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实验室设备、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清理实验室,保持实验室整洁。
以上规定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如有未尽事宜,由实验室主任决定。
浅谈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浅谈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摘要:为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可靠,实验室需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符合自身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的管理体系,并通过有效控制和维护,使其实现良性运行。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检验检测机构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履行承诺,必须建立并有效实施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本机构的目的。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是通过管理体系的运行来实现的,建立管理体系使体系有效运行,并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本文将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两个方面(宣贯、人员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谈谈实验室的基础管理。
1、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记录表格》这四层,是实验室一切工作、行为、过程的指南和依据。
1.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第一层次文件):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编写,其内容按照准则的条款顺序编排,能够覆盖准则的全部评审要求。
概述了管理体系中所有文件的架构,规定了各项重要质量和技术活动的工作程序,描述了实验室质量方针、目标、公正性承诺、组织机构、人员及其职责和管理体系各过程及其要求和相互作用,是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全体员工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必须遵循的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
质量手册对内用于实施、检查、审核、评审管理体系,并确保其运行正常;对外供客户和资质认定机构了解、检查、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和工作能力,并使其确信本实验室具有可信赖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适用于采样、现场监测检验和实验室内测试分析、质量管理以及其他所有与检验检测有关的活动。
实验室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手册所规定的管理体系来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第二层次文件):是依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且为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而编制,涵盖技术、管理活动的每个细节、环节,注重文件规范要求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实验室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
31
环-区域隔离和准入
实验区与非实验区应分离,实验区应有明显标识。 非本实验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工作区域,工作区域的入口处应有不准
随意进入的明显标示。 进入实验区域的人员均应穿工作服,防止污染源的带入。 实验室内不得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以保护
《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电力系统 温控
喷淋装置
照明
通风
防震
烟雾报警器
灭火器材
防护用具
30
环-环境条件
温湿度要满足试验和仪器的要求,并监测、控制、记录温湿度。 进行感官评定和物理性能项目检测场所、化学分析场所和试样制品及前处
理场所应具备良好采光、有效通风和适宜的室内温度。 天平室应防震、防尘、防潮,保持洁净。 放置烘箱、高温电阻炉等热源设备的房间应具备良好的换气和通风。 试剂、标准品、样品存放区域应符合其规定的保存条件,冷冻、冷藏区域
按下列排列顺序优先选择检测方法 1)客户指定的方法 2)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 3)国际标准、国家(或区域性)标准、 4)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5)非标方法、允许偏离的标准方法
28
环-设施和环境
环境条件
区域隔离 和准入
安全卫生
设施配置
设施和 环境
废弃物处置
29
环-设施配置
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2
环-安全卫生
有机溶剂和挥发性试剂及挥发性气体应在通风柜中操作。关注分析仪器所产 生的废气、废液,及时排出或收集。
严格控制实验室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试剂的存放量,剧毒试剂应存放在保 险柜内,统一管理,登记领用。
使用有毒有害或腐蚀性试剂和标准品时,应戴防护手套或防护面具。 高压气瓶应固定放置,使用时应经常检查是否漏气或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 实验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实验用玻璃器皿应按程序及时进行清洁处理。 工作区域应设安全卫生责任人,负责责任区内的安全与卫生。 实验室人员应学会各种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学校基础实验室管理制度
学校基础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校基础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实验室安全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部分: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实验室安全、学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实验室使用规定,确保学生、实验室人员能够有序地进行实验。
其次,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实验室使用和操作流程,防止不当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管理制度还能够提供监督机制,确保实验室场地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因此,学校基础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是学校基础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任务。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权利。
学校应该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责任制度和严格的实验室事故报告机制,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对每个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并提供必要的安全器材和防护设施。
此外,实验室还应配备专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实验室设备和环境,并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只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并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
第三部分: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设备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持。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设备的作用,需要建立科学的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应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合理购置设备,并制定设备的使用规则。
其次,学校应建立设备使用预约制度,合理安排各科学院、课程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使用设备的时间。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制度,记录设备的使用人员和使用情况,并及时维护和维修设备,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管理的科学与规范,有助于提高实验效果和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部分:实验室文化建设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
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实验室是科学研究、教学和创新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对于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实验室运行管理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以确保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一、实验室人员管理1. 人员进出制度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性,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都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佩戴有效的入场证件。
仅允许授权人员进入特定区域,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进入他人工作区域。
2. 实验室人员培训实验室工作需要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对于新进人员,必须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操作规范等内容,并对其进行实践操作的考核。
3. 实验室岗位职责分工实验室工作涉及多个岗位,包括实验室主任、技术人员、实验员等。
每个岗位的职责必须明确划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协调高效。
二、实验室设备管理1. 设备购置和验收制度在购置新设备前,必须制定详细的设备采购计划和验收标准,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检测和验收。
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品质符合实验室的需求。
2. 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实验室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并负责人员按时进行检修和清洁工作。
3. 设备异常处理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责任人员必须及时报修,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坏。
在设备修复期间,必须制定备用方案以保证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针对实验室工作所涉及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防范措施,必须开展全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安全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范,明确实验室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危险品的存放和处理方法等内容,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3. 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对于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分类处理和妥善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实验室工作记录和档案管理1. 实验数据记录和保存实验室工作的数据和资料必须详细记录,并按照规定方式和格式进行保存,以便于后续查阅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实验室的基础管理与运行
发表时间:2019-09-22T00:37:10.8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梁培威
[导读] 摘要:为确保实验室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真实、可靠,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按照最新版本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全面建立符合自身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的管理体系并通过有效控制和维护,以实现良性管理与运行,其重点在于落实,责任到人。
汕尾市润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516600
摘要:为确保实验室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真实、可靠,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按照最新版本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全面建立符合自身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的管理体系并通过有效控制和维护,以实现良性管理与运行,其重点在于落实,责任到人。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运行
检验检测机构为得到真实精确可靠检验检测结果的目的,必须全面建立起有效实施管理体系,以实现质量方针和履行客户承诺。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是通过管理体系的运行来实现的,而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实验室管理体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谈谈实验室的基础管理。
一、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中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制定和宣贯,对质量手册中条款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质量手册是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开展检测活动的质量依据和规范。
全体机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质量手册中的规定和要求,了解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和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进行细化并有效控制,将责任真正的落实到每个质量管理人员身上,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要合理的分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
在岗全部技术人员均建立个人技术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授权、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记录。
为确保在培训期内的员工、签约人员和额外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能胜任其职位并按质量体系要求进行工作,质量负责人需要组织对他们进行宣贯培训监督。
所有从事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等工作的人员,必须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能力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对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要定期培训每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在管理体系文件更改换版之后必须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宣贯培训,同时制定合理的奖惩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工作人员按照标准规定开展检验工作的要求。
另外,各部门人员根据当前和预期业务发展需要,提出符合自身特点、提高检测能力的培训要求,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中,由综合部组织实施并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三、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中
1、对检验样品进行科学管理
为达到检测人员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目的,必须对检验样品进行严格的管理,这对于整个检测过程的溯源作用是极大的,因此首先,检验人员必须按照管理程序对每个检验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标识,避免样品与同批次样品或其他批次样品发生混淆。
同时检验检测机构控制受检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并按照管理程序保护受检样品的完整性和客户的利益。
其次,当受检样品处在接收、流转、存储、保留期间,应对所有受检样品所采用唯一性标识管理和检测状态标识管理,确保受检物品不会在实物上或在涉及的记录和其它文件中发生混淆,不会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混淆,这种登记记录要安全保存,不得丢失,以杜绝检测过程中漏检、错检等情况的发生。
无论是检验前还是检验后,都要有专业的检验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样品检验顺利有效的完成。
其三,在接收受检样品时,应记录其状态,如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方法要求的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等。
当出现损坏、标识不清或与交接记录内容不符等问题或疑问时,须经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知悉后,检验检测机构相关人员应在工作开始前通知客户或相关人员解释说明可能造成的影响,按照客户要求继续检验或执行重新采样等操作并记录讨论的内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其四,检验检测机构配置适当的设施确保受检物品在存储、处置的准备过程中不发生质量上的退化、丢失或损坏。
根据受检物品的储存要求,需存放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时,应维持、监控和记录这些条件;当某些受检物品有安全保护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受检物品的状态和完整性。
2、确认合理的检测方法。
检验检测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检测分析工作中选择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客户对检测方法有要求时,优先满足客户要求并且适用于所进行测试的方法,包括取样方法,但若此方法已过时或不适用,应及时通知客户。
(2)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应首先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次序选择方法,需要时,实验室也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3)注意方法查新,优先使用最新有效的标准方法,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可能使用。
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对标准加以补充,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4)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应制定相关的指导书。
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该偏离必须在已有的文件规定下,经技术判断及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客户接受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
选择合理有效的检验方法并规范的开展检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3、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控制
(1)对实验仪器设备按照规定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活动,确保每台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都是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
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流转、维修、修理、报废等应按照管理程序文件执行。
(2)对于新购置的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确保其能满足相关规范、标准以及实验室的工作要求;仪器设备在投入工作前应进行校准、检定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实验室管理体系、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的要求。
(3)所有仪器设备应用“三色标识”,指定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管理,包括校准、维护和期间核查等工作。
(4)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应用设备标签表明其受控及校准/检定状态,标识内容包含设备名称、内部编号、检定/校准有效期和设备运行状态。
(5)对脱离本实验室直接控制的仪器设备,应在该仪器设备返回后和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重新校正核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6)各仪器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保护和保养并在标识上注明,防止发生使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
仪器设备的维护项目和保养周期应以适当的文件形式规定,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以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4、对相关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
检测区域应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充分考虑能源、采光、通风、控温等要求,并应考虑环境因素对检测工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实验室间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而采取可靠有效预防措施。
在进行实验前,须检查环境条件和相关设施是否满足实验要求,是否满足样品储存和配置的要求。
同时,检验人员对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并严格按照程序文件执行。
相互有影响的项目检测应错开进行,有关试剂、实验用水和玻璃仪器应设置专柜分离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和辅助设施不符合要求时,就要停止实验,并对此期间出具的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判断,告知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最后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做好检验记录
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中形成的各类记录均应及时收集、标识、编目并由档案管理员存档管理。
即使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并获得了准确的检验数据,但缺少对检验数据进行认真记录检测活动无法进行或许工作。
因此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对记录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可追溯性。
纸质记录、报告应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环境中。
6、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在对样品进行检验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质量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的监控方式,定期对监控计划、方法、结果进行审查,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定期详细的核查,及时的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按照程序文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纠正并严格执行,进而从根本上杜绝报告中错误的产生。
四、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实验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要,而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严格的执行。
为一名实验管理人员,深感质量管理在实验室的规范应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完善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将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极致,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释义.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王丽.质量管理在食品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食品安全导刊.2015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