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幸福美丽新襄城的“守护神”——记许昌市襄城县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占勇
工作人员深入县市政广场、中心路、曙 光路等主次干道,对占道经营、乱摆乱放、 乱贴乱画、公共自行车管理等方面的突
务、责任、纪律、作风“五过硬”的要求, 注入了活力。
出问题进行了现场治理。
92 决 策 探 索 2018.10 下
特别关注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一起,以这样 徒步的方式检查,我觉得挺好的,多走入 百姓的生活中,结合具体的情况再进行 治理,是一种很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刚 刚毕业的大学生李洋说。
发了社会关注,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 纷纷点赞。本着“持续升温、从严整改、 务求实效”的原则,郑占勇带领城管局
硬仗,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 大不一样。郑占勇充分发扬“认真”精 神,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围绕政治、业
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务实重 干、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更加高涨,为推 动城管局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能量、
号召力,党建做好了就是凝聚力,党建 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已经成为襄城县城 管部门最醒目的口号。
带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稳步推 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健全了党建
创新,带来城市管理精细化
2018 年新年伊始,颍汝大地迎来了 第一场大雪,这是襄城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他政治站位高, 始终把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放在突出位
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关键在党,
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
执政的基础,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
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的根本保证。郑占
勇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
深入人心,形成了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推动发展的强劲合力。“党建抓好了就是
襄城县城管系统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整顿动员会
解读襄城
第二章解读襄城2.1 地貌及地理区位2.1.1 地貌概况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脉东端,黄淮冲积平原西缘。
东经113°22'— 113°45',北纬33°42'— 34°02',境内南北长38.9公里,东西宽37.2公里,总面积920平方公里,总人口80.2万人。
西南部为浅山区,西北部为岗丘,中、东部为平原。
襄城县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王洛镇房村至东南姜庄乡河北王村,坡降1:1600。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
年均气温15℃,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7℃;全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全年降水量750mm。
境内水资源充沛,有北汝河、颍河和14条季节性河流,地表水年过境量11.5亿立方米,是许昌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素有“烟叶王国”之称。
2.1.2 地理位置襄城县西与郏县毗邻,北与禹州市接壤,东与许昌、临颍、郾城交界,南与舞阳、叶县、平顶山郊区相邻。
县城向北距郑州市区113公里,向东北距许昌市区40公里,向西北距洛阳市区177公里,向南距漯河市区70公里,向南距平顶山市区28公里。
兰(考)南(阳)高速公路自境内纵穿而过,G311线、S103线、S238线、S329线交汇于县城;漯(河)宝(丰)铁路横贯东南,平(顶山)禹(州)铁路纵穿西北。
2.1.3 行政区划襄城县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颍桥回族镇、麦岭镇、颍阳镇、王洛镇、紫云镇、湛北乡、山头店乡、茨沟乡、丁营乡、姜庄乡、范湖乡、双庙乡、汾陈乡、十里铺乡、库庄乡。
襄城县辖建制镇现状分布及人口情况详见下表:表2-1襄城县城镇现状分布一览表(2009年)2.2 社会经济发展2.2.1 人口与就业(1)人口发展据统计2010年,襄城县现状城镇化水平为33%左右,正处于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并且正在迈向高度城镇化的发展阶段。
襄州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襄州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不平凡的2022年,襄州干部群众锐意进取,书写了一份满意的发展答卷,正在向全省十强冲刺。
挺起工业脊梁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0.15亿元,同比增长78.27%,占年度目标任务300亿元的96.7%;实现工业增加值80.38亿元,同比增长36.5%,占年度目标任务90亿元的89%;预计2022年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将达到320亿元,同比增长49.5%,占全年任务的107%;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47.5%。
近年来,襄州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抓好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成长等重点工作,培优做强四大百亿产业,实现了襄州工业经济新跨越。
农产品加工产业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22年预计产值可实现200亿元;机电汽配产业快速发展壮大,2022年预计产值可实现140亿元。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预计产值可达200亿元;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年产值到年底可突破100亿元。
全区工业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了50%以上的增速,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了60家。
目前,襄州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形成了一区多园新格局。
粮食生产8连增襄州区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先进县(市、区)。
2022年12月,襄州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三农”综合考评名列全省第一。
生猪生产实现全省“五连冠”,先后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养殖大县。
2022年,襄州区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流程技术、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三个转变”。
全区以粮棉油加工、畜牧水产、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0家,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6家,被授予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称号。
论小城镇化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目 前, 我 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 变化 时期 , 有许多家庭 已从农村走进城镇 , 还有很 多家庭正从农村走 向城镇。农村人 口 城镇化 已经成 为推 动我 国社 会发 展进步 的 股 强大力量 ,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加快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过程 , 是从 农业 文明走 向工业文 明的过程 , 从传统生产 生活方式走 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 , 是 实现社会各项事业跨 时代进步 , 实现物质和 精神文明全 面发展 , 实 现全体 国民安居乐业 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的过程 。 城镇是城市的缩影 , 是农村人 口从农业 文明走 向工业文 明的起点 。 加快农村 城镇 化 建设 步伐势在必行 , 农村城镇化建设从方向 上看是 正确 的 , 也是符合农村发展要 求的 , 但是 ,中国的农村是一个极 为复杂 、极为不 平衡 的特殊生 活区和特殊劳动群体聚集地 , 必 须从 制度及 细节上 对城镇 化进行 长期 规 划, 在农 村城镇化建设 中一定要树立可持 续 发展 的战略思想 。 提高认识 , 努力实现小城镇建设 发 展 目标 。 要 充分 认识小 城镇 建设 和发展 的重要 性 、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 三 中全会 对小城 镇 的建 设和 发展提 出 了明 确 的要求 。实践证明 ,建设和发展小 城镇 , 有利 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 , 更大规模 地 转 移农 村富余 劳动力 ;有利 于提 高农 民素 质, 改善生活质量 ; 有 利于扩大 内需 ,推动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 有利于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合理布局 , 加快城市化 、 现代化进程。 各 级政 府 、各有 关部 门一定 要增 强城镇 意 识, 采取政策扶持 、 财政支持 、投资拉动等 措施 , 注意运用市场机制 , 更多地发挥民间 投资作用 , 走 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 市场机 制建设小城镇 的路子 。 二 、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些 突出问题 。 当前 ,由政府牵头主导的农村小城镇 建 设, 地 方政府 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很 多不 到位 的现象 。由于迫切完成建设 目标和 突出政绩 的需要 , 政府部 门在政策制定和实 际建设过程 中还存在着 以下 明显的问题 : 一 是建 设规 划实施 的严肃 性 、连续性 缺乏保 障, 甚至随意改变规划 ; 二是产业发展不足。 多数小城镇缺乏特色产业 、 支撑产业 ,邻近 乡镇恶性竞争 ,产业规模偏小、层次不高 , 科技含量低 的家庭作坊式企业 比例较大 。 个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13•【字号】许政[2014]42号•【施行日期】2014.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许政〔2014〕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8月13日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14]45号)精神,全面落实省政府提出的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许昌市2014-2016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科学有序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
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把近期重点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围绕抓好“三个一批”(优先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成建制解决一批城中村居民转户,推动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解决好“五个问题”(农业转移人口“进得去”、“转得出”、“向哪转”、“落得下”和农村居民“过得好”),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优化、城镇化绿色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六个关键领域”,着力推进22个重大专项的实施,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富民兴许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转得出”、“向哪转”、“落得下”以及农村居民“过得好”的问题逐步解决,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我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献一策建议
襄阳都市圈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襄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以及一些周边县市。
近年来,襄阳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襄阳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我特别献上一些建议:一、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襄阳都市圈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更加科学、统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注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襄阳都市圈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过多依赖传统产业,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襄阳都市圈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核心,襄阳都市圈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襄阳都市圈包括多个县市,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各地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推动整个都市圈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襄阳都市圈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吸引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海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提升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
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襄阳都市圈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都市圈。
以上是我对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都市圈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襄阳都市圈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襄城县自然和社会环境
襄城县地处伏牛山东麓倾斜平原。全县总土地面积134.55万亩,平原面积约101.58万亩,占总面积的75.5%。
襄城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园区经济为载体,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集聚集约规模化发展。以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南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2010年,总控面积13.5平方公里的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从煤炭开采、洗煤、练焦、化产回收及深加工,到废气发电、新型建材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该产业园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群”和“河南省民营科技园区”。
襄城县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81.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2%,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1.49千卡/平方厘米。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日照均比较充裕,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
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积温5463.8℃。日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27.6℃,1月份最低0.8℃。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3℃,极端最高气温42.3℃。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无霜期为228-249天。最大冻土深度18cm。
襄城县的风向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全年以西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2.4m/s。夏初常出现干热风,以5月24日至29日出现频率最高。气候特征见表4。
表4气候特征表
气象要素
襄城县
气象要素
襄城县
年平均气温(℃)
14.7
主导风向
SW
极端最高气温(℃)
42.3
年平均风速(m/s)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公布日期】2021.04.25•【字号】襄政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襄政发〔202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4月25日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指导襄阳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襄阳加快“一极两中心”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加快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开启“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襄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务实拼搏、真抓实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推进“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
发展质效明显提高,全市经济总量在省内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跻身全国城市49强,在汉江流域城市居于首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62.1%提升到2020年的77.7%。
新型城镇化引领新生活
新型城镇化引领新生活作者:李进卿何佩佩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2年第5期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城市,人类文明荟萃的海洋;农村,充满泥土芬芳的故乡。
拓土而耕,筑城而居。
古往今来,城与乡的碰撞、沟通、激荡、博弈,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历史画卷,交织成一部浓缩的人类发展史。
襄城县范湖乡———这个素有襄城县“东大仓”之美誉的农业大乡,目前,也正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是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更是我们未来现实生活的写照。
根据襄城县范湖乡实际情况,如何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美丽富饶的家园是今年以来范湖乡党委书记海军亭和班子成员讨论最多的话题。
农业发展让生活更安稳优化传统农业结构,加大品种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大豆传统农作物。
突破性发展辣椒、烟叶等经济作物,努力实现“南粮、北椒、西烟”农业新格局。
这不仅是范湖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引导,更是全范湖乡人民致富的法宝。
范湖乡是农业大乡,是粮食生产大乡,是许昌市粮食高产创建先进乡镇,对维护粮食供需平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范湖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打造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增收、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有力地促进了范湖乡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范湖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累计投入1050 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
开发治理后,项目区基本达到了机、电、井配套,灌溉、排涝畅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5 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相继在全乡范围内实施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共开发面积6万余亩,修铺生产路171 公里,矿渣路89 公里,新打机井920眼,维修机井175 眼,新建桥涵858 座,架设变压器15台,铺地埋电线47公里,共植树15 万棵。
许昌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主成分分析
2024 / 3 31许昌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主成分分析李向然1 朱荣荣2 田明霜3 冯娟3 路振宇4(1.郑州市新世纪测绘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远志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省科发地理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52;4.林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安阳 456550)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许昌市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挖掘其空间利用分布特征,为日后国土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GlobeLand 30数据集,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许昌市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并结合2000~2020年许昌市统计数据,通过SPSS 软件分析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综合研究结果,为日后许昌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GlobeLand 30数据集;转移矩阵;空间分布作者简介:李向然(1991—),男,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理信息。
1 引言土地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多表现在水文、气候、地形等对土地利用的影响[3],是当代学术界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研究之一[4]。
随着3S 技术的成熟,专家学者们在不同地区开展全面或专项性探究[5],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比如,陈磊[6]等通过SSM 模型和信息熵方法研究南京市2005~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差异,建立了经济计量模型分析驱动力。
林晓楠[7]等利用动态度和灰色关联度探究柳州市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面积呈爆发式增加趋势,耕地及其他土地利用面积下降,经济增长、粮食产量增加等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信息类别:工作报告公开方式:主动公开责任部门:政府办发布时间:2011-03-07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15日在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襄城县人民政府县长苏建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为“十二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2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19.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20.2%。
(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26.2亿元。
首山焦化120万吨洗配煤、焦炉煤气制氢、天晶能源太阳能电池材料、紫云山风景区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产投用,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
完成招商引资8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三)园区效益得到新提升。
全面实施产业集聚区“两年提升推进计划”,两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
城南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北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河南省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两个同时拥有两个省级集聚区的县区之一。
(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33个城建重点项目和1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拆迁32.6万平方米,建成安臵房2068套。
“四城同创”活动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农民居住、出行环境进一步改善。
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不断推动城镇化进程
20 0 1年 , 市委 、 市政府提 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明确要求 , 近 首山大道北段 的道路进行了全面改建和扩 建 , 修建 高标准 的供排 期, 又具体要求襄城县 2 1 0 0年城 区面积要达到 2 m2人 1要 达 水系统 , 置了豪华 路灯 , 到道路 通畅 , 0k , : 3 设 做 设施 齐全 , 其优越 的地 到2 0万人 。面对这些 宏伟 的 目标 和现实 中严重 的困难 , 襄城 县 理位置 , 优雅 的人 居环境 和潜在 的增值 空 间, 为社 会公 众普遍 看 迎难 而上 , 意进取 , 锐 积极创新 , 坚持 走经 营城 市之路 , 不断推 动 好 。土地升值后 , 针对 县域 经 济欠 发达 , 团 购买 力较 弱 , 商 集 但 城镇化进程 。20 0 1年 以来 , 在没有增加财政支出和群众负担 的基 业 、 服务业发 达 这一 特点 , 理 规划 商 贸小 区 , 造 性地 将 步行 合 创 础上 , 区建设共 投入 资金 2 6 城 .3亿元 , 成城 市项 目 15个 , 完 3 正 街 、 中心路东段等大宗经营性用地划分成小宗地进行拍卖 , 由竞买 在建设项 目 5个 , 中道路建设项 目 1 , 其 3个 旧城改造项 目 2 个 , 人根据 自己的经济实力 自由理性选 择 , 5 增加 了拍卖的灵 活性和竞 绿化亮化项 目 8 , 区面积迅速扩大至 1 m2城镇化率提 高 买者的吸引力 , 中位于城区中心位置 的步行街 , 9个 城 5k , 其 两侧 360r 0 d开 r l 个百分点 。在加快 城区建设 的 同时 , 乡镇 投入资金 2亿元 , 发带 4 8 各 4宗地 以 7 6万元的价格成交 , 3 折合 1 0 0元/ 2最高地段 5 m l,
维普资讯
・
襄阳:襄城城管实施干部岗位责任百分制考核
襄阳:襄城城管实施干部岗位责任百分制考核
李经桥
【期刊名称】《城市管理》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城管执法局对局机关各科室(科长、主任)及各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副中队长)实施百分制考核。
考核分岗位责任制考核和民主测评考核两部分,岗位责任制考核占70%,民主测评占30%,两者相加即为中队长及机关中层干部的最后得分。
【总页数】1页(P5-5)
【作者】李经桥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
【相关文献】
1.幸福美丽新襄城的\"守护神\"——记许昌市襄城县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占勇[J], 李进卿;赵苗苗
2.襄阳市襄城区个性化学校建设系列之二幸福的“村小”——襄阳市襄城区贾洲小学打造幸福校园掠影 [J], 张自力
3.襄阳市襄城职高实施陪餐陪寝制 [J], 李浩
4.驻马店地委党校干部培训实行百分制考核效果好 [J], 杜建成;邢晓学
5.干部考核制度化管理工作科学化——我们是怎样实行岗位责任制的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襄阳打造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途经探讨
襄阳打造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途经探讨作者:王松青来源:《卷宗》2012年第04期一、襄阳打造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意义1、襄阳概况襄阳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北西北部,下辖枣阳、宜城、老河口三个县级市,襄城、樊城、襄州三区,南漳、保康、谷城三县。
总面积19724平方公里,人口603万。
2011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2亿元,提前实现GDP“四年翻番”目标。
襄阳经济呈现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为支柱,其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市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特点。
2、襄阳打造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交通优势。
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一个贯通南北、承启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便利发达。
穿境而过的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港口年吞吐量在1200万吨以上,汉江余家湖港口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要中转站。
襄阳机场和武当山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已开通襄阳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西安等航线。
襄阳是全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枢纽之一,拥有属于全国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的襄北铁路编组站,焦枝、汉渝、汉丹复线交汇襄阳,贯穿东西南北。
襄阳也是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重要结点,处于国家骨干高速公路二广线(二连浩特——广州)、福银线(福州——银川)的中心地带,南与沪蓉高速相连,东与京珠高速相通,四条高速公路(魏集-樊城、孝感—襄阳、襄阳-十堰、襄阳-荆州)及316和207两条国道在市区纵横交汇。
二是矿产和生物资源优势。
襄阳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大类57种,37种已探明储量,矿产地520余处,探明各类矿产保有资源储量10.3亿余吨。
在探明的矿产储量中,金红石、石榴子石的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铝土矿、软质耐火粘土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境内河流众多,汉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7.7%。
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探赜
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探赜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 (5)2.1 以人为核心的核心理念 (6)2.2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7)2.3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8)三、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分析 (9)3.1 人口城镇化 (11)3.2 经济城镇化 (12)3.3 社会城镇化 (14)3.4 生态城镇化 (15)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17)4.1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18)4.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19)4.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20)4.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2)4.5 加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23)五、案例分析 (24)5.1 上海新型城镇化实践 (25)5.2 丹麦哥本哈根新型城镇化经验 (27)5.3 中国杭州新型城镇化案例 (29)六、结论与展望 (30)6.1 结论总结 (31)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2)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览理论内涵:阐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强调城镇化不仅仅是土地和空间的转变,更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
特征分析:探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分析这些特征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体现和作用。
实现路径: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包括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等方面。
实践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阐述在实践中如何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展望与反思: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加深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襄阳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19期(总第495期)襄阳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潘梦婷(湖北 襄阳 441021)[摘要]近年来,襄阳市以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襄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针对短板和弱项提出了襄阳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襄阳[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B为深入了解各地在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中存在的热点、堵点、痛点问题,为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建言献策,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 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开始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年开始学习浙江经验建设美丽乡村,2018年开始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提质加速的新阶段。
2012年来,襄阳市先后培育了9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21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0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涌现了保康尧治河村、格栏坪村,谷城堰河村三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宜城莺河村、枣阳西赵湖村、襄州刘大湾村、南漳峡口村、谷城老君山村、老河口李家染坊村、襄城姚庵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先进村,宜城泉水村、民主村,南漳八泉村、保康扁洞河村、樊城花园村、谷城陶湾村等一批人居环境整治做得较好的村。
总体来看,尧治河等三个村村美业兴农民富,引领了全市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代表了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高水平,可归类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莺河村等20多个村环境美村庄美推进快,可归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泉水村等10多个村聚焦“扫干净、码整齐、清沟渠、保常态”做得好,可归类为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
2019年4月以来,襄阳市委书记亲自安排调研并多次组织研究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乡村振兴办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印发了《关于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的指导意见》《襄阳市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融资实施指导意见》和《城区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融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河南襄城以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发展
计价宣传到位 ,促进 了有关单位充分认识到贯彻实施 《 计价规范 》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 目的和意义、必要 性和重要性。二是标准定额向企业定额过渡到位。淮滨县定额管理站帮助各企业以定额为基础 ,为清单计价各
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的合理确定 与投标竞价提供准确 的计价依据。三是市场定价机制实施 到位。通过市场定价机 制能及时有效地监督各咨询机构及执业人员的计价行为 , 保证清单计价的准确合理 , 扼制哄抬标价及恶意低价 抢标现象的发生。四是标底编制、评标方法、评标标准改革到位。采取合理低价 中标的办法 ,通过最 为简洁单 纯 的计价 方式与衡量标准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开化、透明化 , 进而彻底杜绝各方主客观因素对招投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 98 .亿元 ,拆迁 2 . 65 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 1 7万平方米 ,安置群众 1o 3o多户。一个个物
质生活富裕 、居住环境优美、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绿色社区、平安社区、文 明社 区、幸福社 区正在变为现实。
6 JX 121 SX2 00 /
城 区供水 ,供水管网覆盖至东环路 、中心路 、文昌路等路段 ,彻底解决城 区群众的吃水 问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 。2 l 年该县进一步加大保 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安排投入 资金 65 万元 ,新建 OO 70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 53 .万平方米 ,投入资金和建设规模均创历年新高 。目前 , 经济适用房已累计竣工 85 .万
_ e sEp s 新 速 Nw程 量 清 单 计 价 坚 持 四 到 位
本刊讯 ( 通讯 员 吴高飞 王成阔)近 日,河南省淮滨县定额管理站积极采取措施 ,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 计价 。强化工程招投标管理 ,3 年来共为国家节约资金 5 0多万元 ,并收到 良好 的社会效果。一是 工程量清单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襄城县政府办公室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的理念,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融资近30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80多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襄城特色、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取得成效(一)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健全。
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县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
2009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年7月份评审通过《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9-2020)》,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求。
近两年,先后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两个集聚区规划、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合理。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向东和北延伸,新建、改造中心路、烟城路、沿河路、曙光路、青云路、消防路等7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总里程达60公里,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框架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
(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襄城县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文化广场及治理东风湖、高中坑、豆腐组坑等城区老坑塘,建成市政广场和恒达、泰安、滨河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为新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居住环境。
投资5511万元开工建设第二水厂,彻底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条件。
开工建设天然气工程,新建住宅小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
投资3500万元,建设占地395亩的集休闲、游乐、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仅2010年度,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完成投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
(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
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引导和扶持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逐步规范,房地产企业数量由起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房地产开发量也由起初的年均5万平方米,猛增到近年的年均60多万平方米。
近五年来,新增住房建设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确保了全县住房的有效供应,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五)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更大。
自2007年启动保障性住房工作以来,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面积达5.3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已有7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住上了经济适用房,全县廉租住房保障受益家庭达到2250户,发放补贴资金387万元,首批符合条件的110户低收入家庭已住上廉租房。
二、主要做法(一)抓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规划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构建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步伐,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依托城南、城北两个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专门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部门,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了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发展规划环评。
严格按照上述规划定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二)抓资金投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积极运用BT、BOT等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仅去年一年,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新扩建城乡公路300多公里,完成投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
始终坚持群众、政府、企业“三满意”原则,通过政府统征储备、市场开发运作、村企开发共建等方式,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逐步实现新老城区的和谐对接。
2010年,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13个,完成投资11.6亿元,拆迁32.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286套,城区居民生活品位得以有效提高。
(三)抓产业支撑,加快产城融合步伐。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牢牢抓住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以产业发展带动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以就业岗位增加加快人口转移进程。
目前,城南煤焦化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入驻项目62个,安排就业2.8万人,汇聚了上海宝钢、中平能化等一大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原煤、洗煤、炼焦、化工、发电及其他相关产业综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城北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确定的全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先后完成投资10亿多元,安排就业2.1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鞋制衣、机械电子、卫生用品等主导产业。
(四)抓城市创建,努力打造宜居襄城。
全面整治城区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全天候”排查和“不间断”巡查制度,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在城镇中心、广场、城郊结合部兴建绿化休闲广场及游园,着力搞好城市道路、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绿化工程,建成恒达花园、电视塔花园、泰安花园、滨河游园、市政广场、襄城公园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和省级卫生城验收,着力打造优美、和谐、宜人的多样性城镇生活空间。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襄城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基础弱、底子薄、欠发达,虽然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力度较大,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和膨胀,但全县工业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口密集型产业少,不易形成规模,吸纳力不强,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速度缓慢,城市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二)城镇化内在质量有待提高。
在城市建设上,城市空间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方面重视力度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管理水平上不去。
在城市发展中,不注意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没有彰显出自己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抢救保护不够,丢失了不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议(一)立足中心带动,加快实现襄许和谐全面对接。
坚持城区向北拓展至北三环,向东拓展至东二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加快城区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开发的思路,把311国道以西老城区的8个村庄和集聚区内的9个村庄,全部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范畴,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以国道311线襄城至许昌段为轴心,积极实施拓宽改造工程,建成高标准的城市化道路。
把库庄镇、颍阳镇作为衔接襄许一体化的节点和纽带,加快其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相关规划与许昌市总体规划的呼应和衔接,引导带动村庄向镇区集聚,镇区向县城拓展,县城向市区靠拢,着力打造许襄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和通勤圈,不断推进襄城向北向心发展,加快实现襄城和许昌的和谐全面对接。
(二)着眼园区拉动,全面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把两个产业集聚区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载体,作为经济增长的新极点,作为产城融合的新空间,进行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层次。
城南产业园重点围绕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焦化工产业。
城北集聚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材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制鞋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通过两个园区的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和城市互动发展的融合度,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向城市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煤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太阳能光伏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支撑带动全县财政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为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着力城市临河、环山、道路景观及坑塘水系建设,建成襄城公园、城东公园、城西公园、街心花园及居住区绿化工程,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绿地,构筑“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立体绿化空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快老年公寓和福利院建设步伐,营造优美、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质量,建成第三水厂、南工业区水厂和产业集聚区供水管网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普及率。
(四)加快保障房建设,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
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不断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启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迁入新居,让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新开工建设20000平方米400套公租房,落实土地供应计划、税费优惠等措施,以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产业集聚区职工公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入区企业利用企业富裕土地自建或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逐步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五)因地制宜,全面启动村镇“六个一”建设工程。
各乡镇在坚持“统筹规划、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基础完善”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即:编制完成一个镇区控制性详规,引进一个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启动建设一个以上居民住宅小区、一个10亩以上广场、一个以上垃圾中转站和公厕、1—2个新型农村社区。
目前,“六个一”工程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已经明确,各乡镇正在加紧实施。
通过努力,到2015年年末,力争打造5个辐射拉动作用强的明星镇和90个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