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二)总复习
普通物理2复习要点
•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 ① 球对称静电场中有球对称均匀电介质层的 • 场强和电势; 场强和电势; • ② 平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再充满电 平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 介质,求场强、电势差、电场能; 介质,求场强、电势差、电场能; • ③ 平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连接,再充满电 平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连接, • 介质,求场强、电势差、电场能。 介质,求场强、电势差、电场能。
普通物理复习要点
• 1、真空中的电场强度与电势 、 • (1)电场强度与电势定义的理解; )电场强度与电势定义的理解; • (2)用微积分计算均匀带电直线与圆弧线在 ) • 指定点上的场强、电势; 指定点上的场强、电势; • (3)用高斯定理计算 ) • ① 无限大、无厚度均匀带电平板组合的电场 无限大、 • 强度; 强度;
• 4、已知无限长密绕螺线管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 • 规律,求螺线管内外的感生电场 规律, • 5、计算长直螺线管自感系数随螺线管参数的 、 • 变化,通过计算耦合磁通链求互感系数; 变化,通过计算耦合磁通链求互感系数
五、波动光学
• 1、光程的概念和计算;带薄膜双缝干涉的计 、光程的概念和计算; • 算和劈尖干涉的计算;迈克耳逊干涉; 算和劈尖干涉的计算;迈克耳逊干涉; • 2、半波带的概念和计算;单色光的单缝衍射 、半波带的概念和计算; • 条纹宽度和光栅衍射主极大的计算(含缺 条纹宽度和光栅衍射主极大的计算( • 级); • 3、光的偏振性,线偏振光起偏的方法;马吕 、光的偏振性,线偏振光起偏的方法; • 斯定律和布儒斯特定律检偏的相关计算。 斯定律和布儒斯特定律检偏的相关计算。
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 (2)
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导言高中物理必修二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内容涉及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为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复习提供一系列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力学1. 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引起物体形状、大小、速度或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学习力的作用时,需要了解力的特点、力的作用方式和力的测量。
此外,还要学会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以便能够解决涉及多个力的物理问题。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必修二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基本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3. 动力学和静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包括平衡条件、力臂等概念。
掌握动力学和静力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各种与物体运动和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电学1. 电荷和静电场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学习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可以了解到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规律。
静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场,通过学习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可以掌握电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是衡量电荷流动程度的物理量。
学习电流和电路的相关知识,可以了解电流的基本特性和电路中各种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的工作原理。
此外,还要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分析方法。
3.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它对带电粒子具有力的作用。
学习磁场和电磁感应的理论,可以了解磁场的产生和作用规律,并能够解释电磁感应现象。
此外,还要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热平衡程度的物理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学习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和单位,可以了解温度和热量的基本特性,并能够解决涉及热量计算的物理问题。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10个专题)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10个专题)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专题专题一:运动和力学1.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速度2. 动力学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3. 力和力的平衡4. 运动的曲线和力学的解释5. 动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专题二:能量和功率1. 功和功率的定义2. 动能和势能的区别和转化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 机械效率和能量损失专题三:压力和浮力1.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2. 浮力的原理和计算3.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4. 阿基米德定律和浮力的应用专题四: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和直线传播原理2.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 成像的特点和公式专题五:静电和电路1. 静电的产生和电荷的性质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3. 电容和电4.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专题六: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线的性质2. 磁场对电荷的影响3. 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生成电动势4. 电磁感应的应用和法拉第定律专题七:电磁波和光谱1. 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方式2. 光的三原色和光的合成3. 光的色散和光谱4.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专题八:原子和原子核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 同位素和放射性衰变3. 核反应和核能的转化4. 核能的应用和辐射的防护专题九:振动和波动1. 机械振动的性质和特点2. 波动的传播方式和波的叠加原理3. 声波和光波的差别和特性4. 波的干涉和衍射专题十:热现象和热力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4. 热量传导和热量辐射的应用以上是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十个专题,每个专题涵盖了与物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专题依次复习,并进行相关练习和思考,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你们成功!。
物理二复习资料
物理二复习资料物理二复习资料物理二作为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备考物理二时,合理的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二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材首先,教材是物理二复习的基础。
学生应该熟悉教材的内容,并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学生可以了解物理二的知识点和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二的内容。
二、习题集习题集是物理二复习的重要辅助资料。
通过做习题,学生可以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在选择习题集时,学生应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习题,避免盲目地做大量无关的题目。
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习题集,如高考真题集或名师讲解的习题集,这些习题集中的题目往往更贴近考试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备考。
三、参考书除了教材和习题集,参考书也是物理二复习的重要资料之一。
参考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二的知识点,并提供一些拓展的内容。
在选择参考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参考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备考。
四、网络资源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在线教育平台等途径,寻找物理二的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
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学生要注意选择权威可靠的网站和平台,避免受到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物理二的在线课程或学习班,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物理二水平。
五、笔记和总结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情况,进行笔记和总结。
通过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二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笔记和总结分享给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六、实验和实践物理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和实践是物理二复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进行实验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二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实验活动,或者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对物理二知识的理解。
高二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
高二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
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小编整理的高二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二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11.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6.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0.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1.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高二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以及复习资料2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大学物理2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2复习资料大学物理2是物理系及相关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它主要涉及电磁学、光学和热学三大方面。
这门课程不仅重要,难度也不小,需要大量的复习资料作为支撑。
本文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适合复习大学物理2的资料。
1. 课本大学物理2的课本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教材,原理深入浅出,内容全面。
建议大家通过阅读课本,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案例和例题,巩固自己的应用能力。
2. 讲义讲义是教授在课上授课时所使用的笔记,一般会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由于讲义是教授精心制作的,因此一些细节和重点都会被深入阐述。
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讲义,巩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做好笔记。
同时,也可以针对不懂的问题向教授请教,加深理解。
3. 习题集习题集是我们巩固知识点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做习题,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并掌握课本和讲义中的知识点。
在背诵公式的同时,练习能够让我们了解公式的运用,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建议大家选择习题难度适中的题目,做到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探索一些难点。
4. 复习资料除了课本、讲义和习题集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复习资料来巩固知识点。
例如一些复习笔记、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等。
这些资料可能会对我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
一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通过相关的资料进行复习,在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再去加深理解。
5. 思维导图对于复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试着制作一些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并方便我们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和公式。
同时,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总的来说,要想复习好大学物理2,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复习资料。
在复习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需要强化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大学物理2,取得更好的成绩。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5篇)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5篇)一、时间和时刻: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二、位移和路程: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详细运动过程有关。
三、位移与路程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
一般状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
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1、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试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分:(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来回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准时整理好学习笔记,课后的练习要到位,多做题才能丰富自己的解题阅历。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高三物理二轮总复习全册教学案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目录第1专题力与运动 (1)第2专题动量和能量 (46)第3专题圆周运动、航天与星体问题 (76)第4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94)第5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分析 (120)第6专题振动与波、光学、执掌、原子物理 (150)第7专题高考物理实验 (177)第8专题 (202)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221)第10专题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240)第1专题 力与运动知识网络考点预测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一、运动的描述 要点归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 2.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3∶5∶…∶(2n-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4.竖直上抛运动(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1)过河时间t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决定,即t=dv⊥,与v1无关,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dv2.(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d;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v1v2 d,如图1-1 所示.图1-1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1)分解法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 1cos θ1=v 2cos_θ2.(2)功率法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3.平抛运动如图1-2所示,物体从O 处以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经时间t 到达P 点.图1-2(1)加速度⎩⎪⎨⎪⎧ 水平方向:a x =0竖直方向:a y=g (2)速度⎩⎪⎨⎪⎧水平方向:v x =v 0竖直方向:v y =gt合速度的大小v =v 2x +v 2y =v 20+g 2t 2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tan θ=v y v x =gt v 0,即θ=arctan gt v 0. (3)位移⎩⎪⎨⎪⎧ 水平方向:s x =v 0t 竖直方向:s y =12gt2 设合位移的大小s =s 2x +s 2y =(v 0t )2+(12gt 2)2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 α=s y s x =12gt 2v 0t =gt 2v 0,即α=arctan gt 2v 0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4)时间:由s y =12gt 2得,t =2s y g,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 y 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 0无关.(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 =Δv Δt)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图1-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构成直角三角形,Δv 沿竖直方向.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图1-4故有:y =(L ′+L 2)·tan α=(L ′+L 2)·qUL dm v 20. 热点、重点、难点(一)直线运动高考中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例1 如图1-5甲所示,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s =84 m 处时,B 车的速度v B =4 m/s ,且正以a =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v A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 时开始计时,经过t 0=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图1-5甲【解析】设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 ,相遇时A 车的位移为:s A =v A t 0B 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1=v B t +12at 2 匀速阶段的速度v =v B +at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2=v (t 0-t )相遇时,依题意有:s A =s B 1+s B 2+s联立以上各式得:t 2-2t 0t -2[(v B -v A )t 0+s ]a =0 将题中数据v A =20 m/s ,v B =4 m/s ,a =2 m/s 2,t 0=12 s ,代入上式有:t 2-24t +108=解得:t 1=6 s ,t 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答案] 6 s【点评】①出现不符合实际的解(t 2=18 s)的原因是方程“s B 2=v (t 0-t )”并不完全描述B 车的位移,还需加一定义域t ≤12 s .②解析后可以作出v A -t 、v B -t 图象加以验证.图1-5乙根据v -t 图象与t 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得,t =12 s 时,Δs =[12×(16+4)×6+4×6] m =84 m .(二)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或出现于力学综合题中,如2008年北京、山东理综卷第24题;或出现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一类问题中,如2008年宁夏理综卷第24题、天津理综卷第23题;或出现于此知识点的单独命题中,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0题、广东物理卷第17(1)题、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复习,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分位移公式外,还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两偏转角的关系式(即tan θ=2tan α).●例2 图1-6甲所示,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 为终端皮带轮.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 可被水平抛出时,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 )图1-6甲A .12πg rB .g rC .grD .12πgr 【解析】解法一 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时,若m v 2r≥mg ,表示m 受到的重力小于(或等于)m 沿皮带轮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m 将离开皮带轮的外表面而做平抛运动又因为转数n =ω2π=v 2πr所以当v ≥gr ,即转数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故选项A 正确. 解法二 建立如图1-6乙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当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有一速度时,若没有皮带轮在下面,m 将做平抛运动,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下方,说明m 将被皮带轮挡住,先沿皮带轮下滑;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上方,说明m 立即离开皮带轮做平抛运动.图1-6乙又因为皮带轮圆弧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当y 2+x 2=r 2初速度为v 的平抛运动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y =r -12g (x v )2 平抛运动的轨迹在皮带轮上方的条件为:当x >0时,平抛运动的轨迹上各点与O 点间的距离大于r ,即y 2+x 2>r 即[r -12g (x v )2]2+x 2>r 解得:v ≥gr又因皮带轮的转速n 与v 的关系为:n =v 2πr 可得:当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 [答案] A【点评】“解法一”应用动力学的方法分析求解;“解法二”应用运动学的方法(数学方法)求解,由于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 ,而决定式为a =F m,故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 ★同类拓展1 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1-7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 段是助滑雪道,倾角α=30°,BC 段是水平起跳台,CD 段是着陆雪道,AB 段与BC 段圆滑相连,DE 段是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在D 、E 两点分别与CD 、EF 相切,EF 是减速雪道,倾角θ=37°.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图中轨道最高点A 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 的竖直高度h =10 m .A 点与C 点的水平距离L 1=20 m ,C 点与D 点的距离为32.625 m .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雪运动员从A 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 点水平飞出,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7(1)运动员在C 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 上的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 (3)运动员滑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滑雪运动员从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αhsin α-μmg (L 1-h cot α)=12m v 2C解得:v C =10 m/s .(2)滑雪运动员从C 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有: x =v C t y =12gt 2 yx=tan θ 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s =x cos θ解得:s =18.75 m ,t =1.5 s .(3)着陆位置到D 点的距离s ′=13.875 m ,滑雪运动员在着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分解,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 0=v C cos θ+gt sin θ加速度为:mg sin θ-μmg cos θ=ma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2D =v 20+2as ′ 解得:v D =20 m/s .[答案] (1)10 m/s (2)18.75 m (3)20 m/s 互动辨析 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较为常见,“位移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倾角”为着落条件.同学们还要能总结出距斜面最远的时刻以及这一距离.二、受力分析要点归纳(一)常见的五种性质的力(二)力的运算、物体的平衡1.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的三角形定则).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F合=0或F x=0、F y=0、F z=0.注意: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不为零,因此不是平衡状态.3.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任何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1-8所示.图1-8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即当F合=0时有:F x合=0,F y合=0,F z合=0.2.平行四边形法有时可巧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例3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小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运动员的质量为75 kg,举起的杠铃的质量为125 kg,如图1-9甲所示.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大小.(取g=10 m/s2)图1-9甲【分析】由手臂的肌肉、骨骼构造以及平时的用力习惯可知,伸直的手臂主要沿手臂方向发力.取手腕、手掌为研究对象,握杠的手掌对杠有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沿杠向外的静摩擦力,其合力沿手臂方向,如图1-9乙所示.图1-9乙【解析】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手臂的方向,设该作用力的大小为F,则杠铃的受力情况如图1-9丙所示图1-9丙由平衡条件得:2F cos 60°=mg解得:F=1250 N.[答案] 1250 N●例4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1-10甲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3,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 2 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理综卷]()图1-10甲A.45°B.30°C.22.5°D.15°【解析】解法一设细杆对两球的弹力大小为T,小球a、b的受力情况如图1-10乙所示图1-10乙其中球面对两球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即有: cos α=22R R =22解得:α=45°故F N a 的方向为向上偏右,即β1=π2-45°-θ=45°-θF N b 的方向为向上偏左,即β2=π2-(45°-θ)=45°+θ两球都受到重力、细杆的弹力和球面的弹力的作用,过O 作竖直线交ab 于c 点,设球面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得:m a g Oc =F N aR m b g Oc =F N bR解得:F N a =3F N b取a 、b 及细杆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F N a ·sin β1=F N b ·sin β2 即 3F N b ·sin(45°-θ)=F N b ·sin(45°+θ) 解得:θ=15°.解法二 由几何关系及细杆的长度知,平衡时有: sin ∠Oab =22R R =22故∠Oab =∠Oba =45°再设两小球及细杆组成的整体重心位于c 点,由悬挂法的原理知c 点位于O 点的正下方,且ac bc =m am b= 3即R ·sin(45°-θ)∶R ·sin(45°+θ)=1∶ 3解得:θ=15°. [答案] D【点评】①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各类教辅中较常见.掌握好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好“在力的图示中,有向线段替代了力的矢量”.②在理论上,本题也可用隔离法分析小球a 、b 的受力情况,根据正交分解法分别列平衡方程进行求解,但是求解三角函数方程组时难度很大.③解法二较简便,但确定重心的公式ac bc =m am b=3超纲.(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在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平衡的物理情境,出现概率较大的是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及在电场和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在如图1-11所示的速度选择器中,选择的速度v =EB ;在如图1-12所示的电磁流量计中,流速v =u Bd ,流量Q =πdu 4B.图1-11 图1-12●例5 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1-13所示.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3A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M 点运动到N 点B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解析】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电场力及洛伦兹力的作用,因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大小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而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是恒力,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电场力一定在水平方向上,故洛伦兹力的方向是斜向上方的,因而当油滴带正电时,应该由M 点向N 点运动,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需带负电,此时斜向右上方与MN 垂直的洛伦兹力对应粒子从N 点运动到M 点,即选项C 正确.同理,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时,油滴需带正电,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故选项D 错误.[答案] AC 【点评】对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的问题要注意受力分析.因为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而且与磁场的方向、带电粒子的电性都有关,分析时更要注意.本题中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要保证油滴做直线运动,两力的合力必须与洛伦兹力平衡,粒子的运动就只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同类拓展2 如图1-14甲所示,悬挂在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挂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 .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 .当B 到达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θ分别为30°和45°,则q 2q 1为 [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图1-14甲A.2B.3C.23D.3 3【解析】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14 乙所示,图1-14乙由于绳子的拉力和点电荷间的斥力的合力与A球的重力平衡,故有:F电=mg tan θ,又F电=k qQ Ar2.设绳子的长度为L,则A、B两球之间的距离r=L sin θ,联立可得:q=mL2g tan θsin2θkQ A,由此可见,q与tan θsin 2θ成正比,即q2q1=tan 45°sin245°tan 30°sin230°=23,故选项C正确.[答案] C互动辨析本题为带电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先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画出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列式,得出电荷量的通解表达式,进而分析求解.本题体现了新课标在知识考查中重视方法渗透的思想.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可用公式表示为F=-F′.(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情境、过程的解答,往往都需要应用这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的力或加速度分解到两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1.在适当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使需要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少.2.F x合=ma x合,F y合=ma y合,F z合=ma z合.3.正交分解法对本章各类问题,甚至对整个高中物理来说都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例6如图1-15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 1=2 s 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1-15(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4 s 内的加速度a 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 的大小.【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1=v 2-v 1t 1=20 m/s 2,方向沿杆向上 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2=v 3-v 2t 2=-10 m/s 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丙所示图1-15丙在y 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1=F sin θ+mg cos θ在x 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μF N1=ma1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丁所示图1-15丁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2=mg cos θ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F N2=ma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60 N.【点评】①斜面(或类斜面)问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②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两对象的速度相同需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两对象的加速度不同需分析各自的运动或受力.隔离(或与整体法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3.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解决.●例7如图1-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图1-16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解析】取A 、B 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2ma取B 为研究对象:kx -F 2=ma(或取A 为研究对象:F 1-kx =ma )可解得:x =F 1+F 22k. [答案] C【点评】①解析中的三个方程任取两个求解都可以.②当地面粗糙时,只要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A 、B 之间的拉力与地面光滑时相同.★同类拓展3 如图1-17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图1-17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 【解析】设A 、B 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撤去外力后至停止的过程中,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1=μ1mg其加速度大小a 1=f 1m=μ1g B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μ2(m +M )g -μ1mg M由于μ2>μ1,所以a 2>μ2g >μ1g =a 1即木板B 先停止后,A 在木板上继续做匀减速运动,且其加速度大小不变对A 应用动能定理得:-f 1(L +x )=0-12m v 2 对B 应用动能定理得:μ1mgx -μ2(m +M )gx =0-12M v 2 解得:x =μ1ML (μ2-μ1)(m +M ). [答案] C【点评】①虽然使A 产生加速度的力由B 施加,但产生的加速度a 1=μ1g 是取大地为参照系的.加速度是相对速度而言的,所以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取相同的参照系,与施力物体的速度无关.②动能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特别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表达式很容易相互转换.三、临界问题●例8 如图1-18甲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
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物理必修二考试是高中物理教学重点,考试对学生的物理知识、物理思维和物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学生复习物理必修二过程中,有必要全面复习,熟记知识点,积累经验,提升实力。
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电学部分:包括静电学、电动势、电容、电流和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柿子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运用方法。
2. 磁学部分:包括磁场和磁场线、磁通量、磁通量密度和磁场强度等基本概念,以及静磁场和电磁感应等运用方法。
3. 光学部分:包括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光的色散和干涉衍射,以及光电效应、原子物理和相对论等内容。
4. 力学部分:包括运动学、动力学、牛顿定律、摩擦力、重力和简谐振动等内容。
二、物理必修二复习方法1. 注重整体复习:物理必修二的各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联系,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整体复习。
尤其是在磁学和电学部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较多,如果不注重整体复习,则很难理解和掌握。
2. 增加例题练习:掌握知识点只有一半,另一半是掌握解题方法,因此在复习物理必修二时,要重视例题练习,多联系各种题型,特别是一些复杂题目。
3. 建立知识体系:学习物理必修二,如果只是死记硬背,那么掌握物理知识点是很困难的。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建立知识体系,让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4. 提高实验技能:物理必修二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习物理必修二的时候,要重视实验的复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三、物理必修二复习注意事项1. 时间规划和分配:根据考试的具体时间来安排复习计划,保证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的分配合理。
2. 备注重点难点:遇到比较难的和重点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和理解。
有必要的话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3. 规范化书写:物理必修二的解题过程和答案都要求规范化,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解题思路的清晰化,答案的规范化书写。
4. 加强自我检查:在复习期间,一定要注意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要点归纳
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要点归纳近年来,物理成为了高考科目之一,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以及基础实验技能。
而必修二中的内容则是我们学习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重视复习。
下面,我将对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动量原理动量原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指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会发生变化,其数值等于外力作用的冲量。
在求解问题时,我们要针对物理问题,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其中,动量定理是最基本的,计算动量定理的公式为:力× 时间= 质量× 速度改变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掌握守恒定律,它指出在动量的守恒下,物理系统的总动量不会发生变化。
二、电荷和电场电荷和电场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电荷是电学中的基本粒子,电场则是电荷周围的空间区域。
在电学中,我们根据库仑定律推导出了电荷间力的公式,而在电场中,我们也有相对应的公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
库仑定律指出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而电场强度则是描述了电场在一点上的强度大小和方向。
三、电流、电阻和电容电流、电阻和电容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
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我们学习电学时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其中电流定律指出电流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而电压定律则说明电路中各个部分电势差之和等于电源电势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要了解电阻和电容的系列和并联的公式,以及如何根据问题求解电路中各个元素的数值。
四、波动性质波动性质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学习时我们主要掌握波、波长、频率、振幅以及波速等基本概念。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物理问题选用合适的波动关系公式,例如: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等。
以上就是必修二中物理知识的主要要点,它们在我们物理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快高考,我们要认真复习,掌握这些点,争取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学普通物理复习资料【附答案】
1、原在空气中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现将整个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的透明液体中,则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为原间距的倍。
2、波长为500nm的光垂直照射在牛顿环装置上,在反射光中观察到第二级暗环半径为2.23mm,则透镜的曲率半径R= 。
3、在照相机的镜头上镀有一层介质膜,已知膜的折射率为1.38,镜头玻璃的折射率为1.5,若用黄绿光(550nm)垂直入射,使其反射最小,则膜的最小厚度为。
4、为了使单色光(λ=600nm)产生的干涉条纹移动50条,则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动镜移动距离为。
5、远处的汽车两车灯分开1.4m,将车灯视为波长为500nm的点光源,若人眼的瞳孔为3mm,则能分辨两车灯的最远距离为。
6、一束由线偏振光与自然光混合而成的部分偏振光,当通过偏振片时,发现透过的最大光强是最小光强的3倍,则入射的部分偏振光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光强之比为。
7、布儒斯特定律提供了一种测定不透明电介质的折射率的方法。
今在空气中测得某一电介质的起偏振角为57 ,则该电介质的折射率为。
1、一双缝距屏幕为1m,双缝间距等于0.25mm,用波长为589.3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屏幕上中央最大两侧可观察到干涉条纹,则两相邻明纹中心间距等于。
2、波长为λ的平行光垂直地照射在由折射率为1.50的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当劈尖的顶角α减小时,干涉条纹将变得(填“密集”或“稀疏”)λ)垂直照射单缝,缝宽0.1mm,紧靠缝后放一焦距3、用平行绿光(nm546=为50cm的会聚透镜,则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纹的宽度为。
4、波长为500nm的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若透镜曲率半径为5m,则在反射光中观察到的第四级明环的半径=r。
45、一架距地面200公里的照相机拍摄地面上的物体,如果要求能分辨地面上相距1m的两物点。
镜头的几何象差已很好地消除,感光波长为400nm,那么照相机镜头的孔径D= 。
6、一束曲线偏振光与自然光混合而成的部分偏振光,当通过偏振片时,发现透过的最大光强是最小光强的3倍,则在入射的部分偏振光中,线偏振光的光强点占总光强的。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1一、知识点(一)能、势能、动能的概念(二)功1功的定义、定义式及其计算2正功和负功的判断:力与位移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三)功率1功率的定义、定义式2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概念3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瞬时功率、平均功率4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四)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2重力势能的表达式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零势能参考平面5重力势能系统共有(五)动能和动能定理1动能的表达式2动能定理的内容、表达式(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表达式二、重点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1正负功的判断: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导致物体加速或减速,动能增大或减小(选择、判断)2功的计算:重力做功、合外力做功(动能定理或功的定义角度)(填空、计算)3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填空、计算)4机车启动模型: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式;运动学规律(填空、计算)5动能定理与受力分析:求牵引力、阻力;要求正确受力分析、运动学规律(计算)6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设定零势能参考平面;求解动能、高度等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2一、知识点(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四)匀速圆周运动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五)平抛运动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 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3第一节认识静电一、静电现象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普通物理总复习PPT课件
第2页/共71页
z
F
M
r
o y
x
质点系
内力 外力
内力:系统内部质点间的作用力 外力:系统外部给内部质点的作用力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A外 A内 EkQ EkP
动能守恒条件:同时不受外力和内力或内外做功代数和为零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n n I外 pi pi0
i1
i1
动量守恒条件:不受外力,外力之和为零,外力远小于内力
Z
ut d 2n t
2nvπd 2
平均自由程
一个气体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所可能经过的各段 自由路程的平均值。
v 1
Z 2nπd 2
第29页/共71页
准静态过程 等压过程 等体过程 等温过程 绝热过程
CV
1 (i s)R
2
过程方程
吸收的热量
V1 V2 T1 T2
p1 p2 T1 T2
p1V1 p2V2
2. 转动惯量的叠加 两根长为L质量m的细棒
长为L质量m的细棒 和半径R质量M的球
1 mL2 1 mL2 m L2
3
12
第8页/共71页
刚体做定轴转动的前提下
刚体的转动动能
Ek
1 2
J 2
刚体的势能
Ek mghc
质心的高度
刚体的角动量 L J 方向:沿转动方向用右手
外力距始终为零
如果外力为零
第24页/共71页
理想气体压强的本质:
p
2 3
n
k
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容器器壁无规则剧烈碰撞的平均结果。
理想气体温度的本质:
k
1 2
mv2
3 2
kT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篇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篇篇1一、机械能1. 功:功是标量,其正负不表示方向,仅表示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2.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3. 动能: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用Ep表示。
5.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用E表示。
二、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2. 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但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
3. 向心力: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方向指向圆心。
4. 向心加速度: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用an表示。
5.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用F表示。
6. 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描述卫星在太空中的运动状态。
三、能量守恒定律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 功和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被转化。
3. 常见的能量转化:如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4.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系统在绝热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ΔU,即Q=ΔU。
5.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学过程中熵的增量总是大于零。
四、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现象: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穿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在该面积内产生感应电动势,且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3. 自感现象:线圈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4. 自感系数:描述线圈自感现象的物理量,用L表示。
河南大学普通物理(二)复习卷1
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E )。………………………………(1 分) 0
2、答:两线圈的磁矩是否相等( p I S );………………………(3 分)
所受的最大磁力矩是否相等( M p B );………………………(2 分)
2 (D) 2 I0
[]
7、线圈 1、2 的互感系数分别为 M12、M21,若它们分别流过 I1 、 I2 的
变化电流。并且
dI1 dt
dI2 dt
,I2 变化在线圈 1 中产生的电动势为 12 ,由 I1
变化在线圈 2 中产生的电动势为 21,判断下列哪个论断正确:
(A) M12 M21 12 21 (B) M12 M21 12 21
D.
2n
4、一个宇航员声称,他恰好能分辨在他下面 160 km 地面上两个发射波长为 550nm
的点光源。假定宇航员的瞳孔直径为 5.0mm.如此两点光源的间距以 m 为单位,则
为
A. 21.5
[
]
B. 10.5
C. 31
D. 42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
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电容
(填:相等或不相等)。
3、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是:
; ; 4、由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有两种:分波振面法和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
。 。
1、有一平板电容器,保持板上电荷量不变(充电后切断电源),现在使两极板间的 距离增大。试问:电容是增大还是减小?两极板的电势差有何变化?极板间的电场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篇一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2.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篇二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物理(二)总复习一、选择题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质量为m ,振幅A ,若保持m 、A 不变,将ω增至2ω,则振子前后机械能的比值E 2/E 1为( )。
A .4B .2C .41D .21 2.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谐振动,其振动方程分别为)6/2cos(41π+=t x cm ,)672cos(32π+=t x cm ,则关于合振动有结论( )。
A .振幅等于1cm ,初相等于π; B .振幅等于7㎝,初相等于π34;C .振幅等于1㎝,初相等于π67;D .振幅等于1㎝,初相等于π/63.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宽度为a 的单缝上,若衍射角ф=30°时,对应的衍射图样为第一级极小,则缝宽a 为( )。
A .2λ; B .λ; C .2λ; D .3λ。
4.设质点作简谐振动的振幅为A ,在下列所给的数值中,找出简谐动振动过程中动能为最大值的一半的位置是x 等于( )。
A .2A B .A 22 C .A 23 D .A 5.一质点在x 轴做谐振动,周期为T ,当质点从A/2处运动到A 23处时经历的最短时间为A .T/2 B.T/6 C.T/8 D.T/246.波长均为λ的两列相干波互相叠加,则合成波的波长为( )。
A .等于2λB .等于2λ C .等于λ D .大于λ,小于2λ 7.a 粒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当其质量为静止质量的3倍,其动能为静止能量的( )。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8.若在一折射率为n 1的光学元件表面镀一层折射率为n 2(n 2>n 1)的增透膜,为使波长为λ的入射光透射最多,其厚度应为( )。
A .14)12(n k e λ+=; B .24)12(n k e λ+=;C . 22n k e λ=; D .12n k e λ=。
9.在均匀媒质中,沿r ρ 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的方程为);(cos u r t EE -=ω0),(cos ur t H H -=ω0则其振幅E 0、H 0与平均能流密度S 的关系为( ) A.0000H E S H E ==; B. 0000H E S H E ==;με C. 000021H E S H E ==;με D.00000021H E S H E ==;με 10.设在真空中沿着z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为( )A .)(cos c z t H E y +=ωεμ000;B .)(cos cz t H E x +=ωεμ000; C .)(cos c z t H E y +-=ωεμ000; D .)(cos cz t H E x +-=ωεμ000。
11.在康普顿散射中,如果设反冲电子的速度为光速的60%,则因散射使电子得到的反冲动能是静止能量的( )。
A .2倍B .1.5倍C .21 D .41 12.在某广播电台附近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E m ,则该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
A .E m /C 2B .C 2E m C .E m /CD .CE m13.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宽度a =5λ的单缝,对应于衍射角30°的方向,单缝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
A .3个B .4个C .5个D .8个14.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一个光子的波长相同,则它们一定( )。
A .动量相同B .能量相同C .动量和能量都相同D .动量和能量都不相同15.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光栅,在同一级光谱中,靠近中央明纹一侧的是( )。
A .绿光B .红光C .黄光D .紫光16.观察屏上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花样时,若入射光的波长增大,则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将( )。
A .变宽B .变窄C .不变D .不确定17.一束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中入射到一平玻璃板上,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折射光为平面偏振光B .反射光为平面偏振光C .入射角的正切等于玻璃的折射率D .反射线与折射线的夹角为2π 18.光强为I 0的自然光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30o ,则透射偏振光的强度I 是( ) A.40/I B. 430/I C. 230/I D. 830/I19.马吕斯定律以公式来表示为I =I 0cos 2a 。
式中a 是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和检偏器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I 0是( )。
A .自然光的光强B .线偏振光的光强C .部分偏振光的光强D .透过检偏器后透射光的光强20.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的总能量为( )。
A .13.6eVB .3.4eVC .-13.6eVD .-3.4eV21.在下述实验中能验证光的半波损失理论的是( )A.杨氏双缝干涉;B.单缝衍射;C.洛埃镜实验D.光栅衍射。
22.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那一种方法最为精确?A.双缝干涉;B.牛顿环;C.单缝衍射;D.光栅衍射。
23.a 粒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到动能为其静止能量的4倍时,其质量m 与静止质量m 0的关系为( )。
A .m =4m 0B .m =5m 0C .m =6m 0D .m =8m 024.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是:( )。
A .υ=(1/2)c.B .υ=(3/5)c.C .υ=(4/5)c.D .υ=(9/10)c.(c 表示真空中光速)25.下列各物体,属绝对黑体的是( )。
A .不辐射可见光的物体B .不辐射任何光线的物体C .不能反射可见光的物体D .不能反射任何电磁波的物体26.不确定关系2/η≥∆∆x P x 表明( )A.粒子位置不能确定B.粒子动量不能确定C.粒子位置和动量都不能确定D. 粒子位置和动量都不能同时确定27.随着黑体辐射温度的升高,对应于最大单色辐出度的波长将( )。
A .向长波方向移动B .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 .向短波方向移动D .先向短波方向移动,然后又向长波方向移动28.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可知,当氢原子由n =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射( )。
A .一种波长的光;B .两种波长的光;C .三种波长的光;D .超过三种波长的光。
29.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设已知粒子处于某一能态上,其波函数ψ(x )~x 的分布如图所示,那么,粒子出现的几率最大位置是:A .32,3,0a aB .65,2,6a a a C .a a 65,6 D .2a题29图30.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23cos 1)(a x a a x ax ≤≤-=πψ 那么粒子在x =5a /6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 )。
A .1/(2a )B .1/aC .a 2/1D .a /1二 填空题1.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谐振动,其振动方程分别为x 1=4cos(2t+π/6)cm ,x 2=3cos(2t+7π/6)cm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_______,初相为________. 0xΨ2. 已知谐振动方程为)cos(ϕω+=t A x ,振子质量为m ,振幅为A ,则振动系统总能量为 ,平均动能为 ,平均势能为 。
3.已知谐振动方程为x=Acos(ωt+ϕ),振子质量为m,振幅为A ,则振动系统总能量为______.4.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 ,周期为T ,运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若t =0时,(1)振子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初位相为 ;(2)振子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则初位相为 ;(3)振子在位移A /2处,向负方向运动,则初位相为 。
5.两相干等幅波源P 、Q 相距4λ,且P 较Q 的周相超前2π。
若两波强度均为I 0,振幅为A ,在均匀、对能量无吸收的媒质中传播,则在P 、Q 连线上,P 外侧各点合成波的振幅为 ,Q 外侧各合成波的振幅为 。
6.在波的传播路径上有A 、B 两点,媒质中质点均作简谐振动,B 点的位相比A 点落后6π,已知A 、B 两点间距3m ,振动周期为4s ,则此波的波长为λ= ,波速u = 。
7.一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传播,在某时刻,某质元的动能为最大值时,其势能____________.8.在电磁波传播的空间中,任一点的E 和的方向及波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是 。
9.电磁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是由媒质的 决定。
10.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若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媒质中通过r 的路程,则此段路程所对应的位相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1.按照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微观粒子的状态用______________来描述。
12.在玻尔原子理论中,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的量子化条件为__________.13最早利用单一光源获得光的干涉现象的典型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X 射线照射到晶体上,产生了衍射现象,这一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15.德布罗意指出实物粒子与光一样也具有 性,计算物质波波长的公式是 。
16.频率为ν的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_____,则其动能为 ,动量的大小= ;质量= 。
17.光子波长为λ,则其动能为 ,动量的大小= ;质量= 。
三.计算题1.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为x=0.40cos (0.70t -0.30)(SI )写出此谐振动的振幅、圆频率、频率、周期和初相。
2.运动粒子的质量为其静止质量的n 倍,如其静止质量为m 0,求其总能量和动能。
3.某种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每厘米有8000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30°,那么入射光的波长是多少?能不能观察到第二级谱线?4.一物体质量为0.25kg ,在弹性力作用下作简谐振动,弹簧的倔强系数k =25Nm -1,如果起始振动时具有势能0.06J 和动能0.02J ,求:(1)振幅;(2)动能恰等于势能时的位移;(3)经过平衡位置时物体的速度。
(1) 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
5.一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k =25N·m -1,当物体以初动能0.2J 和初势能0.6J 振动时,求:(1)振幅;(2)位移是多大时,势能和动能相等?(3)位移是振幅的一半时,势能多大?6.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向传播, 速度大小为u ,若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y p =A cos (ωt +φ)求:(1)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2)该波的波动方程; 题4图7.已知平面余弦波的波源振动周期为0.5s ,所激起的波的波长λ=10m ,振幅为0.1m ,当t =0时,波源处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设波源在坐标原点处,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试求:(1)波源的振动方程;(2)该波的波动方程;8.波长为6 000Å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