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

合集下载

左联的名词解释

左联的名词解释

左联的名词解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办《萌芽》《北斗》《前哨》《文学月报》等刊物。

积极组织左翼文艺创作,培养青年作家,对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有力的斗争,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当时文化战线上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1935年底解散。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革命作家在左联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都以其思想上艺术上新的拓展,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左联的培养下,涌现了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蒋牧良、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学新人。

他们给文坛带来许多生气勃勃的作品,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力量。

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在于出现了许多新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和主题。

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的英勇斗争,工人群众对资本家剥削的猛烈反抗成为许多作品描写的内容。

农村生活和斗争的题材也进入了许多作家的创作视野,不少作品以真实生动的艺术画幅反映了农村贫困破产的景象,显示了广大农民的觉醒和斗争。

此外,30年代动荡不安的城市生活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真实、集中的反映。

所有这些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左联一成立,立即遭到国民党政府的破坏和镇压,如取缔“左联”组织,通缉左联盟员,颁布各种法令条例,封闭书店,查禁刊物和书籍,检查稿件,拘捕刑讯,秘密杀戮革命文艺工作者等。

左联的基本情况

左联的基本情况

左联的基本情况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左联简介
2.左联的历史背景
3.左联的主要活动
4.左联的代表人物
5.左联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左联,全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1930 年,是 20 世纪初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组织之一。

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批进步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组成的。

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在左联成立的初期,正值中国国内政局动荡,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民众生活困苦的时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左联积极倡导革命文艺,主张用文学武器反击敌人,唤起民众觉醒。

左联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出版刊物,组织研讨会等方式,推广和传播革命文艺思想。

左联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

他们在左联的旗帜下,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革命精神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联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还在于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

这些人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左联的成立和发展,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指导。

第1页共1页。

左联的名词解释汇总

左联的名词解释汇总

左联的名词解释汇总左联是指左翼团体或左翼联盟,也称为左翼联合。

在政治上,左联通常指代一系列左翼政治组织、党派和社会团体的联合。

它们共同致力于争取社会经济平等、改善劳工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化,以及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不公正。

左联通常是由不同的政治团体组成的,这些团体可能包括无党派左翼组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工会、社会运动组织等等。

左联的形成通常是为了加强左翼力量的团结和集中,以更有效地推动他们的议程和目标。

在历史上,左联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发达国家,左联常常是左翼政治力量在选举或政治斗争中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过联合,不同的左翼力量可以共同争取选举胜利,推动政策变革并实现他们的理想。

左联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政党通常将自己视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致力于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左联常常是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建立联盟和合作的一种形式。

然而,左联并非一成不变的。

左联的成员组成和目标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

在某些国家,左联可能由社会民主党、工会和其他社会运动组织组成,他们追求通过和平民主手段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劳动条件和民主化。

在另一些国家,左联可能由激进的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运动组织组成,他们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除了政治联盟,左联还可以是社会运动的组织形式。

例如,在反对全球化和贫富分化的社会运动中,左联常常是不同组织和群体联合起来,共同争取更公平和可持续的世界。

这些组织可以来自不同的领域,如劳工运动、环保组织、人权团体等。

左联的出现和发展也受到一些挑战和难题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左翼力量可能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

他们可能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和实践层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左联内部的分歧和矛盾。

其次,左联在政治斗争中可能面临来自右翼势力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和压力。

右翼势力可能试图分化和瓦解左联,以保持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优势地位。

左联的名词解释名词吧

左联的名词解释名词吧

左联的名词解释名词吧左联,即左翼联盟,是指由各种左翼政治团体、社会运动和个人组织组成的联盟。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左联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特定的背景,并可能对各种问题持有不同的立场。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探讨左联的含义和作用。

一、历史背景与起源左联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产物。

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兴起与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密切相关。

例如,在欧洲,左联起源于19世纪末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在社会不平等加剧、资本主义剥削加深的背景下,工人阶级和其他被压迫群体开始组织起来,建立左联,以争取自身权益和社会改革。

二、组成与成员左联由各种左翼政治团体、社会运动和个人组织组成。

它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主义政党、共产主义组织、工会、环保组织、反战组织、女权运动等。

这些组成左联的成员通常拥有相似的政治观点和倡导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

虽然各成员并非完全一致,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人权而斗争。

三、理念与目标左联的理念通常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倡导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公正。

他们关注社会经济不平等、劳工权益、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等问题,并试图通过社会运动、政治参与和舆论引导来推动变革。

左联倡导废除剥削和压迫,争取实现人民自主、平等和幸福的社会。

四、行动与影响左联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行动和社会运动来推动变革。

他们可能组织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发表宣言和政治文件,加强社区组织和网络建设,参与选举和政治斗争等。

左联在社会运动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工会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

他们试图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意识形态,争取为被剥削和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左联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也面临各种挑战。

资本主义媒体对左联持批判态度,往往将其描绘成“极端”或“过时”。

此外,不同左联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也可能限制其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问题的加剧,对社会改革的迫切需求和更广泛的左翼运动的崛起,左联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力。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左右联区分方法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左右联区分方法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左右联区分方法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一种文体,通常由上联和下联组成。

而左联和右联则是对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联和右联在对联中所扮
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因此在写对联时需要明确左右对联的区分方法。

首先,左联通常出现在对联的上联位置,而右联则出现在下联位置。

这是对联的基本写法,也是人们习惯的阅读顺序。

左联和右联在对联
中呼应关系紧密,上下呼应,左右相对。

通过左联引领、右联回应的
方式,体现出对联的整体和谐。

其次,左联对应的是上联,因此在写对联时需要注意左联内容的表
达要与上联呼应,内容上要相互对应或呼应,构成完整的意境。

右联
则对应下联,内容也应与下联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意思。

左右对称,
左联和上联、右联和下联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共同表达出对联
的主题和意义。

另外,在对联的书写中,左联和右联的字数通常是相等的,这也是
对联的一个特点。

左右联字数相同,这样才能保持对联整体的平衡感
和美观性。

在写对联时要注意控制好左联和右联的字数,使其达到统
一的标准。

总的来说,左联和右联在对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左右对联之间相
互呼应、相互呈现,构成了对联的特有韵味。

在写对联时,需要注意
左联和右联的位置、内容呼应、字数平衡等方面,保持对联整体的完
美和谐。

通过合理分配左联和右联的位置和内容,才能写出一对优美、传神的对联作品。

左联名词解释

左联名词解释

左联名词解释左联,又称左悬,是汉字文化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以左方的字通过字义、字音、字形等相类似的特点连接右方的字,形成双音、双义、双形或多音、多义、多形的修辞手法。

左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尚书·洪范》中的“左贤右不肖”的形式,由古代先贤所创造和运用,并渐渐被后世文人发展和应用。

左联一般由两个词组成,左边字的音、形、义与右边字存在一定的关系,左联常常以声韵、形义或两者兼具作为连接的依据。

左联强调音韵的变化和联结的关联,通过左右字之间的连缀提炼亮相,给人以律动美、声韵美和形象美。

左联有时还会以词汇的词义、音韵等特征进行趣味性、幽默性的组合,使作品更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左联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传播文化知识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方式。

左联通过对字义、字音、字形等的巧妙连缀,对文化的范畴和内涵进行拓展和揭示,增加了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左联的修辞手法独特,富于变化,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并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们熟悉和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

左联的运用较多地体现在艺术创作、书法练习、诗文构思等方面。

在书法创作中,左联常常用于配合题字或作为附注,可以起到衬托意境、凸显主题、增加装饰的作用。

在诗文构思中,左联可以促进联想和启发,引发创作灵感。

在文学作品中,左联可作为诗句、标题或代表作品主题等,起到点题的作用,带给读者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然而,左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并不是任意的组词,而是需要考虑到字义、字音、字形相类似、相配合的原则。

好的左联需要具备双方词汇的有机联系,避免出现牵强强凑、无理连接的情况。

同时,左联的运用也要各具特色,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模式,灵活运用,注重创意和独特性。

总之,左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美,丰富了汉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左联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积极运用和发扬光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领略、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的美妙。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组织。

一九三0年三月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冯乃超,夏衍,阿英,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的文化”国剿”,推进革命文学运动,起过很大的作用,标志着革命文学的新阶段。

同时,“左联”在创办刊物,培养新人,提倡文艺大众化,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艺术流派作斗争方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九三六年三月,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解放。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圣陶等12人,主张文学为人生服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倾向于现实主义。

创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1932结束,文学研究会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月社:1921年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原始一个文化社交团体,主要为旅英美留学生,不久形成一个团体。

他们提出新诗格律化,追求新诗的艺术美与形式美,提倡新诗的格律化。

在思想上受外来文化影响,倾向于自由主义。

促进了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

代表刊物《诗镌》。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自我表现,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

创造社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湖畔诗社: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西子湖畔,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以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性的美和爱而著称,其中汪静之的成就最大。

出版是个合集有《湖畔》等象征诗派:二十年代初期,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先后写了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白话诗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来暗示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一流派追求诗意的朦胧,追求艺术手法的奇特。

左联

左联

“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3)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设立了国际文化研究会,积极输入苏联左翼作家和西方进步作家的作品。

如高尔基《母亲》,法捷耶夫《毁灭》,绥拉菲摩维支《铁流》,肖霍洛夫《被开垦的处女地》和辛克莱《屠场》,雷马克《西线无战事》等。

(4)推进文艺的大众化。

设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并将“文学的大众化”作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1932年7月,发表讨论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如何创造新的民族形式,以克服五四新文学中所存在的脱离大众的“欧化”倾向等问题。

左联的基本情况

左联的基本情况

左联的基本情况
摘要:
一、左联的成立背景
二、左联的主要成员
三、左联的文学理念
四、左联的主要成就
五、左联的影响与评价
正文:
【一、左联的成立背景】
左联,全名“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 年,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组织。

它是在中国国内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为了推动革命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等组成的。

【二、左联的主要成员】
左联的主要成员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等一批杰出的文学家。

他们在左联中积极开展文学活动,推动革命文化的传播,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左联的文学理念】
左联的文学理念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倡导"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艺术应服务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的事业。

【四、左联的主要成就】
左联在短短十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文学成果。

它的成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如《子夜》、《白毛女》等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左联还积极翻译和介绍外国进步文学,推动了我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五、左联的影响与评价】
左联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革命文化的传播,而且促进了我国现代文学的成熟和发展。

尽管左联在1940 年代末解散,但它的精神和理念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然而,左联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它过于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忽视了文学的艺术性。

左联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

左联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

左联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摘要:一、引言二、左联的成立背景及其意义三、左联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四、左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五、左联的局限性及其反思六、结论正文:二、左联的成立背景及其意义左联的成立背景,正值国内政治动荡、社会风气败坏之际。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群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作家,希望通过成立左联,将文学创作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发挥文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左联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左联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他们都是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女神》等作品,都是左联时期的佳作,体现了左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

四、左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左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左联提倡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强调文学为工农大众服务,使得文学创作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其次,左联时期的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传播进步思想,启发民众觉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左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为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左联的局限性及其反思虽然左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左联过分强调政治挂帅,导致文学创作过于意识形态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的艺术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左联的反思也愈发理性,认识到左联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六、结论总之,左联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团体,其成立背景、代表人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局限性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左联的基本情况

左联的基本情况

左联的基本情况摘要:一、左联的成立背景二、左联的组织结构三、左联的主要活动和成就四、左联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正文:左联,全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 年,是我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组织之一。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推动新文学运动发展而成立的。

左联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新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左联的成立背景20 世纪30 年代,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民众疾苦,国家危亡。

与此同时,新文学运动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

为了团结这些作家,共同抵抗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推动新文学运动发展,左联应运而生。

二、左联的组织结构左联的组织结构分为三层:最高领导机构是全体大会,负责制定左联的方针政策;其次是常务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最后是各个部门,如组织部、宣传部、研究部等,分别负责组织活动、宣传报道和理论研究等工作。

三、左联的主要活动和成就左联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首先,左联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明确文学创作的方向。

其次,左联创办了《拓荒者》、《萌芽》等刊物,为成员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传播进步思想。

此外,左联还组织成员参与社会活动,如援助工人、农民运动等。

左联的成员在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人的带领下,创作了大量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为新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左联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左联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文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左联充分发挥了文学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传播了进步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左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下)名词解释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

1 930年成立于上海。

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

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

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

主要刊物是《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

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

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

左联名词解释

左联名词解释

左联名词解释“左联”是中国共产党内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

它是中国革命文学运动史上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因其主要成员是大学生、中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而得名。

它的前身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这两个团体于1919年6月发起成立了新文化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随着运动的发展,文学研究会内部分裂为人民文学派和现实主义派,现实主义派和创造社于1920年8月合并成立了社会主义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与此同时,原文学研究会内部也开始出现对立,现实主义者和革命的文学研究会中的激进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激烈的关于文学方向的论争。

1920年9月15日,在李大钊、沈雁冰等人的组织下,文学研究会的激进知识分子召开了新文化运动史上著名的“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大会。

1920年底,在鲁迅、高长虹等人的组织领导下,文学研究会又改组为“无产阶级文学研究会”,其目标任务是继续“与文学界之既成信条决裂,彻底输入无产阶级之思想,改良文学,谋社会之直接革命”。

经过文学研究会、无产阶级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三个团体的酝酿,于1921年1月14日正式宣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基础的革命的文学团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从此,“左联”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

左联始建于1921年1月14日, 1922年1月,鲁迅、周作人、叶圣陶、郑振铎、瞿秋白等九位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根据陈独秀的指示,在上海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这便是“左联”的前身。

5月初,创造社等人酝酿筹建“社会主义的革命文学团体”,取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由于“五四”爱国运动和反对军阀政府的斗争,导致“社青团”被迫停止活动。

左联成立之后,即掀起了一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学运动,并由此发展到工农革命运动和学生运动,建立起包括20多所大专院校的左翼文学团体和100多个通讯员的革命文艺联络网,左联的一系列行动,受到各种反动势力的打击和排斥。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

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

“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年6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

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左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组织机构,许多成员如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等人本身就是革命家,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斗争。

因此,“左联”成立以后,便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

但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左联”仍然顽强战斗,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创办刊物,繁荣文学创作“左联”成立以后,先后创办了一批刊物,如《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还改组或接办了《大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

这些期刊杂志吸引了一大批新老作家,形成了一支以左翼作家为核心的革命文艺大军,出现了文艺创作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鲁迅后期的杂文、历史小说《故事新编》,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蒋光赤的《咆哮了的土地》,夏衍、田汉、洪深的戏剧,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收获。

在鲁迅的关怀爱护下,叶紫、沙汀、艾芜、丁玲、张天翼、周立波、萧军、萧红等一批青年作家成长起来,写了大量引人注目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实绩。

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据统计,“左联”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书籍约有700种,占1919年至1949年全国翻译总量的40%。

除翻译了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等苏联一批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外,辛克莱的《屠场》、雷马克的《西线无故事》、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小林多喜二的《蟹船王》等其他国家进步作家的作品也先后被介绍到中国来。

“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

“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

“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一、本文概述“左联”文学,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组织。

它成立于1930年,旨在推动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广大文学工作者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左联”文学的组织结构、文学理念、创作实践及其在当时的传播方式和影响,从而揭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回顾“左联”文学成立的历史背景,分析其成立的目的和意义。

接着,将详细介绍“左联”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包括其领导机构、成员构成以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等。

在文学理念方面,本文将阐述“左联”如何坚持无产阶级文学的方向,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阶级属性。

在创作实践上,本文将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展示“左联”作家如何在创作中贯彻其文学理念,推动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本文还将关注“左联”文学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包括其如何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将文学作品传播给更广大的读者。

还将分析“左联”文学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包括其对其他文学流派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左联”文学的深入研究,本文希望能够为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也希望通过对“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的分析,为当今的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左联”文学的组织架构“左联”文学的组织架构严谨而富有活力,它以文学创作为核心,集结了一支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家队伍。

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领导机构。

左联的最高领导机构是执行委员会,由鲁迅、茅盾、冯雪峰等人组成。

他们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也是左联文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执行委员会负责制定左联的文学方针、政策,以及组织、协调各项文学活动。

其次是文学创作部门。

左联设有专门的文学创作部门,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个创作小组。

左联的名词解释简答

左联的名词解释简答

左联的名词解释简答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文化联盟,是中国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组织。

成立于1949年,其宗旨是通过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革命理念的传播。

左联的形成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

当时中国正经历着动荡的时期,政府和社会各阶层都在寻求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在这种背景下,左联这样的组织应运而生。

它由一些持左翼观点的文化人士组成,旨在通过他们的作品和观点,促进社会的改革。

左联最初的成员中包括著名作家丁玲、徐志摩、茅盾等。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评论、报告等各种形式,表达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的不满,并通过提供思想上的支持和社会行动来推动社会变革。

左联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

这些作品旨在向读者展示社会的内在问题,并引发思考和讨论。

他们的作品通常描述了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批判了社会不公和统治者的不当行为。

左联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和艺术风格,不再追随传统形式,而是更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内心的体验。

其次,左联的成员通过他们的作品和言论,为中国近代思想和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观点和理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学者和政治家,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左联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他们的作品过于政治化,缺乏艺术性和自由度。

此外,一些人还指责左联成员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左联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行动,为社会进步和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后来的艺术家和作家的灵感。

总的来说,左联是中国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组织,致力于通过艺术和文化表达方式传播革命理念。

他们的成员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言论,批判社会不公和不平等,并为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左联名词解释

左联名词解释

左联名词解释左联又称“小团体”、“小圈子”、“小派别”。

这些词在近年来曾广泛流传,但由于意义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进行界定。

左联时期的革命文学的一个特征是作家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出现了很多具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作品,左联对后来的革命文学影响深远。

左联成立之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文学和革命文学。

辛亥革命以后,一批知识分子从救亡图存的迫切愿望出发,认为中国要走上振兴民族之路,必须唤醒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们明确地提出用新文学鼓舞人心,建设文化的问题。

“五四”运动前后,留日学生发起成立了创造社。

诗歌方面, 1912年胡适写出了《尝试集》。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其中关于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的内容等问题的看法,都有许多新颖深刻之处。

1920年,钱玄同创办《新思潮》杂志,并亲自主持,提倡新诗,介绍俄国革命的经验,讨论新诗的格律、诗法等问题。

这种呼声逐渐汇合成一股新的力量,对中国新文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出现了刘半农、沈雁冰、周作人等,他们创办《小说月报》、《小说日报》等刊物,推动了新文学运动。

这个时期的小说可以称为新感觉派小说。

这一派作家提倡新的文学,对文言小说采取不承认态度。

主张用白话作小说。

一般通过描写和议论来抒发感情,尽量摆脱旧小说的那种枯燥乏味。

在叙事方式上打破了过去讲故事的格局,普遍采用一事一人的单线结构。

为新文学建立健全了新形式,开辟了新领域。

1917年2月,鲁迅在《新青年》第6卷第4号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最早的佳作。

“五四”前后,许多小说家运用白话的手法,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如“四大谴责小说”等,这些小说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我国现代白话小说奠定了基础。

“五四”以后,还出现了一些乡土小说,描绘了农村新的精神风貌,突出地反映了农民追求解放的要求。

左联 的名词解释

左联 的名词解释

左联的名词解释左联,即左翼联盟,是指由各种左翼政治团体、组织和个人组成的联盟。

左翼联盟是一种集思想、力量和资源于一身的政治形态,旨在实现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

虽然左联的形式和运作方式因地区和历史条件而异,但其共同点是关注社会正义和民主发展。

左联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广泛的左翼政治立场和思潮,包括社会主义者、进步主义者、工人运动、环保主义者以及反战运动等。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左联的成员可能有不同的政治目标和斗争方式,但大致都将社会公平、人权保障、环境保护和民主发展视为核心价值。

左联的兴起和发展,与现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平等问题紧密相关。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贫富分化、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平等成为左联成长壮大的土壤。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左联的形成和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一些国家,左联是一支重要的反对派力量,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

他们通过集会、示威、罢工等形式表达对政府政策的不满,促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权益。

左联通常会倡导经济民主化、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议题,力图改善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

在一些其他国家,左联可能扮演着执政党的角色。

他们通过选举获取政治权力,推动和实施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加强劳工权益保护、增加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等。

在实际执政中,左联需要权衡社会底层群体的权益和国家发展的经济条件,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尽管左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政治目标,但它们共同追求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的价值观是它们的共同点。

左联的成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职业群体和年龄段,他们通过团结和互助,共同为改善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而奋斗。

然而,左联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不同的左翼组织和个人可能在政治目标和斗争策略上存在分歧。

左联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做出普遍接受的议程和行动计划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左联在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博弈中也面临困难,特别是在选举和政府组织中的角逐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区: 闸北 沪东 沪西 法南
小组: 组长及组员
外围组织: 文艺研究会 中国诗歌会 革命互济会 反帝大同盟 „„„
中国诗歌会
• 一、成立的背景
• 三十年代初期,我国正处于民族危机的深重 年代,“一二八”的血未干,中华民族已到 了生死关头。然而诗坛上还流行着新月派, 现代派的靡靡之音,为反击这股唯美的颓废 的诗风。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中 国诗歌会。
与左联相关的社团
中共中央宣传部 文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
新 兴 教 育 者 联 盟
社 会 科 学 家 者 联 盟 左 翼 新 闻 记 者 联 盟
左 翼 作 家 联 盟
左 翼 剧 作 家 联 盟
左 翼 美 术 家 联 盟
妇 女 运 动 大 同 盟
· · · · · ·
左翼戏剧家联盟
• 背景:其前身为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1月, 左翼剧团联盟改为个人自愿参加的左翼戏剧 家联盟,简称“剧联”。 • 领导人:夏衍、田汉、阳翰笙等 • 剧联的纲领: • 深入都市无产阶级的群众当中,争取本联盟 独立表演,辅助工友表演或本联盟与工人联 合表演三方式以无产阶级的剧演运动。 • 1936年春,剧联自动解散
“左联”党团
“左联”常委、执委会
国际革命 作家联盟 (苏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秘书处: 1.书记 2.组织部长 3.宣传部长 委员会: 1.创作批评委员会 2.大众文化委员会 3.理论研究委员会 4.小说研究委员会 5.诗歌委员会 6.国际联络委员会 7.工农兵文化委员会
支部/分盟 北平、天津 东京、保定 广州、南京 汉口、杭州 太原、济南
四、诗歌主张
• 一、语言形式:大众化
• 根据群众可能接受理解的程度,以大众喜闻 乐见的形式去写大众文化的诗歌。这都与左 联贯彻大众化的方针一致。
• 二、诗风:批判资产阶级
• 诗歌会成员深深了解要发扬五四以来新诗的 战斗传统,维护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遏制 资产阶级颓废诗风
• 三、取材上:反帝抗日的主题
九一八事变后,叶以群在东京参加了大规模的 留学生爱国反日运动,遭到日本警察的追踪监 视。1931年底,叶以群回到上海,担任左联秘 书处干事和《青年文艺》杂志主编,其左联东 京分盟的负责工作交给了任钧。
叶以群离开东京后不久,谢冰莹、胡风、任钧 等相继回国。这样,左联东京分盟无形中停止了活动。
1933年9月,原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的左联盟 员林焕平因“爱国有罪”,被学校开除。他不得不选 择前往日本留学。就在他即将出国时,时任左联党 团书记的周扬突然找他谈话。周扬对林焕平 说:“你这次前往日本,组织上要交给你一项特殊的 任务,即恢复左联东京分盟。” 周扬随后将记有孟式 钧地址的一张纸交给了林焕平。 由于这次谈话,林焕平的东京之行即显得非同 一般。以后,左联又介绍了陈一言、魏晋夫妇与林焕 平同轮东渡。
• 二、主要成员
• 蒲风、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等
三、诗歌纲领
• 以左联的理论纲领作为指南, 提出新诗歌 “必须要站在 被压迫者的立场,反对帝国 主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 不合理的压迫,同时领导大 众以正确的出路。”这同左 联指示;“在文学的领域内, 加紧反对帝国主义工作是一 致的。”
《东流》、《杂文》、《新诗歌》
1936年2月,在上海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 告解散。由于左联解散得较为突然,故当消息传到 日本后,东京左联的成员均有些将信将疑。他们随 即派任白戈回国了解情况。左联党团书记周扬向任 白戈详细介绍了左联解散的背景及经过,并且要求 左联东京分盟也立刻解散,同时成立一个新的核心 小组领导各文艺团体的工作。数日后,任白戈返回 东京向同志们传达了周扬的意见,大家均表示服 从,没有异议。先后近6年之久的左联东京分盟即 此宣告解散。
新感派与左联
一、早期的求学经历
二、新感觉派对世界的基本表述和总体价值判断是站在马克思 主义立场上的。
三、大都市和性诱惑等新感觉派题材也同样受到左翼作家的关注。 四、最后,左翼文学和新感觉派在当时都是前卫的、现代的新兴 文学流派。
• 1935年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刻,诗歌会 根据当时斗争形势,提出国防口号。号召诗 人把创作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左联唯一的海外组织 ——东京分盟
其发起人叶以群,1929年抵达东京后, 参加了日本日本无产阶级科学研究会,接触 了秋田雨雀等著名进步作家,同时还阅读和 翻译了日本左翼文艺理论与进步作品。 1930年,叶以群抵达上海。这时左联已 经成立。他会见了冯雪峰,此次会面过程本 身很简单,却决定了一项重大事项,即建立 左联东京分盟。接受了任务之后,1931年, 叶以群回到东京,随后左联东京分盟正式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