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场修复相关(技术与案例)20171220
垃圾填埋场场地修复技术浅谈
垃圾填埋场场地修复技术浅谈高博;叶明强;朱春游;曾毅夫;周益辉【摘要】阐述了垃圾填埋场场地修复的目的及意义,介绍了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及输氧曝气两种场地修复技术,分析了这两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修复效果,指出垃圾填埋场场地修复技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期刊名称】《中国环保产业》【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生活垃圾;资源化;复用技术;场地修复技术;垃圾填埋场【作者】高博;叶明强;朱春游;曾毅夫;周益辉【作者单位】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410100;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410100;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410100;长沙环保(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长沙 410100;长沙环保(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长沙 4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5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逐年递增,生活垃圾围城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难题[1]。
陈腐垃圾也称作存量垃圾,其存在不仅对城市生活环境卫生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也制约了土地的利用。
更重要的是,陈腐垃圾在污染土壤的同时,会对地下水造成潜在的污染,导致居民饮用水安全受到极大危害和威胁[2]。
因此,治理城镇乡村遗留的大量陈腐垃圾堆积场地及堆积坑已迫在眉睫,解决垃圾场占用的土地、水源、大气等资源的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为综合有效治理我国体量大、面积广的垃圾堆积堆放场问题,并避免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缺点与不足,可实施垃圾堆放场地及垃圾卫生填埋场地的开采复垦复用技术,这不仅能彻底改变“垃圾围城”的现状,而且可以有效增加卫生填埋场地的使用时间和寿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实现垃圾填埋场地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1 垃圾填埋场场地修复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多以直接填埋为主,没有经过任何卫生处理的垃圾场,特别是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对环境产生污染,如含重金属的废渣垃圾会对大气、地下水环境及周边场地的土壤造成严重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各种负面影响[3]。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大全5篇)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大全5篇)第一篇: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本文介绍了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502万立方库区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加速老填埋场稳定化的生态修复技术。
这一工程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老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修复后的填埋场减少了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成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场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引言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大都以填埋作为最主要的方法。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大中城市初期投资建设的填埋场未按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后期亦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出现了一个只有在我国才有的概念――存量垃圾,即堆放于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的生活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卫生填埋场、简易填埋场和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共计1549座,总占地面积36262公顷,综合处理能力421776吨/日。
而在未来的5-15年内,将有1469座填埋场陆续被填满。
除此之外,各地还存在着大量小规模的垃圾堆放点。
这些“存量垃圾”正在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
比如,填埋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不但带有难闻的恶臭,还会引发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带来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垃圾渗沥液中更是含有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填埋场已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的中心或居住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国家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规定:“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中的重要环节。
填埋场作为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对土壤、水体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因此,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是防止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的有效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种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包括其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特点如下:1. 综合利用:利用植物修复、微生物降解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综合利用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的优势。
2. 高效快速:通过选用合适的植物和微生物,加速填埋场的生态恢复速度,缩短修复周期。
3. 低成本:与传统的生态修复方法相比,该工法成本较低,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
4. 可持续性:工法采用环保耐用的材料和技术,能够保持修复效果长久稳定。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有机负荷较重、土壤污染较严重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尤其适用于土壤富含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的填埋场。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生态修复:1. 先期清理:对填埋场进行地面平整、垃圾清理和废水收集处理,以消除现有的环境污染物。
2. 土壤修复: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如芦苇、绿杨等,在填埋场表层实现植被恢复,并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3. 微生物修复:引入特定的微生物菌剂,促进土壤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降解和转化,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4. 水体修复:对填埋场周围的水体进行污染治理,建立水体循环系统,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流动性。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阶段:1. 设计阶段:根据填埋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和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
2. 前期准备:清理填埋场表层垃圾,平整地面,清除杂草,并进行有机质测定和重金属含量测试。
3. 土壤改良:施加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与修复技术探究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与修复技术探究一、生态修复理论我国于1979年开始对生态修复进行研究,为我国土地资源的修复与治理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如果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较小,可以通过自身的恢复功能,很快的恢复到原先状态,但受损程度过大,自身恢复无法起作用时,这时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
因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生物特性和工程技术方法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改造,消除危害因素,修复受损结构,使系统能够融入到周围环境中,让整个系统向稳定、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最终使生态系统到达平衡。
2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生活垃圾处置方式通常是填埋、焚烧、堆肥三种。
由于垃圾填埋的方法操作简单、处理量大、运行费用较低等优势,成为大部分国家处理固体废物的主要方法。
初始的填埋方式比较简陋,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导致的垃圾堆体在十几年稳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环境释放填埋气和渗滤液,严重的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对当地的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卫生填埋场的历史只有30年左右,在填埋饱和后对环境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是十几年还是几十年,还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大量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正严重的污染着周边环境,恢复受污染的环境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
3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的思考(一)地下水污染控制1.垂直防渗处理技术。
垂直防渗处理技术是在垃圾填埋场的下游或周边形成垂直防渗帷幕墙,使场区为一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垃圾渗滤液被拦截在库区一侧,不会通过填埋场的基底及侧壁向周围扩散,而污染地下水。
该技术比较经济,且施工简便,最适合具有独立水文地质单元,且场地和谷口不透水层较浅的山谷性填埋场使用,其通常是在厂区地下水径流通道的出口处,设置垂直的防渗设施:如防渗墙,防渗板和灌浆帷幕等,来阻拦渗滤液向下游的渗漏,从而达到防治污染下游地下水的目的。
目前垃圾填埋场垂直防渗帷幕,主要分为刚性防渗和柔性防渗两大类。
刚性防渗在填埋场修复工程中应用广泛,一般分为灌浆帷幕和垂直防渗墙两大类,灌浆帷幕指利用压力将能固结的浆液,通过钻孔注入岩土孔隙或裂隙中,以减小岩土体的渗透性。
污染场地的修复实例
某化工厂搬迁后污染土壤的现状
某化工厂原址被污染的地下水
某化工厂原址含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的遗留工业固废堆放点
污染场地修复现状
初始阶段
逐步成熟阶段
简单挖掘、异地贮存----基于目标值修复
技术单一
多种新技术应用
填埋及水泥窑----气相抽提、固化/稳定化、热脱附、化 学氧化、强化生物技术等
异位修复 土壤修复
大地环保
现场清运
热脱附处置
填埋处置
(1)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准备 现场基础设施准备 作业工具准备 处置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准备
(2)施工现场
(3)监督管理
施工监管,施工日志
现场监管
技术监管 现场快速监测指导施工
修复场地监测
验收评估
处置土壤及排放尾气监测
(4)项目验收
修复处理工作结束后,项目承 包单位向当地环境监测站申请 对清运场地进行验收监测。 验收监测合格后,编写正式竣 工报告并通过业主向环保主管 部门提交。环保部门审核后出 具正式验收意见,同意此地块 开发利用。
环境监管能力薄弱 现状与问题
缺乏执法依据 政府部门多头参与(各部门间缺少规范有效的协作机制) 环保主管部门职能不明确、机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市场混乱、修复行业缺乏有序竞争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建立技术支撑机构体系 建立监督管理队伍 建立评估与工程治理资质制度
对策与建议
中风险土壤:氧化还原
低风险土壤:预处理后再利用
修复现场
现场快速监测
媒体报道
案例三:宁波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项目现状:已完成,执行时间:2008-2009 项目内容:加密调查和场地修复 修复周期:8个月 主要污染物:多环芳烃类和挥发性有机物 项目特点: 时间进度急,挖掘与规划建设密切结合 项目流程完整,管理规范 国内第一个热脱附技术应用的项目
垃圾填埋好氧生态修复案例武汉景弘环保
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技术一、公司简介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1。
38亿元,是新三板系统成份指数样本股,股票代码为430283。
公司涉足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三个环保领域,是通过立足自身核心技术研发,可为用户提供综合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乙级设计资质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
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有:环保工程咨询、环保工程设计、环保工程总承包、环保设备设计制造及安装、环保设施运营及管理。
景弘环保作为综合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0余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其中研发的多项环保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包括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技术、依托国家863计划,治理PM2.5的“静电激发袋式除尘技术及设备”、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联合研发的革命性的新型污水处理“SANI技术"等.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有着丰富的大型建设工程管理和项目实施经验.同时,公司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融资背景.作为在全国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挂牌的上市公司,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公司债券、通过海外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等途径进行大额融资。
景弘环保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企业文化及团队建设。
“呵护碧水蓝天,捍卫景秀家园”是景弘环保不懈的追求,景弘环保志在把更多更好的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带到客户身边。
二、技术简介1.技术原理好氧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在好氧条件下加速垃圾的生物降解,以达到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目标的成套技术。
好氧生态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垃圾填埋场视为一个巨大的容器,在填埋堆体中埋设注气井、注液井和排气井,使用高压风机,通过管道和注气井,向垃圾填埋场中注入空气,空气中的氧参与垃圾中有机质的降解反应,在氧气和水的参与下,通过以好氧为主的生物反应、生物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使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快速降解,同时将收集的渗滤液和其他液体回注至垃圾堆体,使堆体中的有机物在适宜的含氧量、温度、湿度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快速降解,使垃圾达到稳定状态,缩短垃圾分解的时间,垃圾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的施工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的施工技术摘要: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各分项工程全面实行到位管理,才能确保项目质量。
本文阐述了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特点,生态修复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人力资源配置等,结合项目实施特点,分析了对项目影响的各方因素,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施工技术;具体措施引言:《“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统计截止2020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01亿吨,共建有卫生填埋场1871座,焚烧厂619座,焚烧处理量占比59%,城市已形成以焚烧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格局。
原则上不再规划和新建垃圾填埋设施,剩余库容全部转为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备用。
开展垃圾填埋设施封场治理是必然趋势,生态修复施工即为封场治理中重要一环。
一、生态修复施工的主要目标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有效提升出水口的水体水质,经过修复施工后的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在实施范围内构建不同区域的水体生态景观,发挥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的双边收益,在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工程中需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总原则,通过本工程的实行达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和湿地植物生产的多重目的,实现达标排放,实现生态修复目的。
二、生态修复施工技术1、施工技术通过对实地调研勘察,深层净化原水水质,修复水体自然净化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控源截污”“生态修复”。
“控源截污”基本采用防渗技术达到阻止渗滤液渗漏的风险,最大化先从源头控制污染量。
在实施生态修复的工程项目中,“控源截污”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建设单位将填埋场的渗滤液控制彻底的基础上,才能着手“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一般是通过生态和生物净化措施,消除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依靠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等的生态净化技术经人工增氧,通过曝气技术增加水中氧气,促使水中的各种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各类可降解污染物,最终实现场地生态复原,恢复整个填埋场的功能循环。
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绪论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在已经存在垃圾填埋场上,通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达到修复填埋场生态环境、提高填埋场生态效益的一种技术手段。
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一方面可以加快填埋场的空间利用率,减少填埋场的用地占用,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加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效益,缓解城市垃圾处理的压力。
因此,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填埋场生态环境问题填埋场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占用、土地破坏、废气、废水、垃圾渗滤液等。
填埋场通常占用大面积的土地,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同时,填埋场内的土地受到毒性物质的长期浸泡,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质量降低。
填埋场的废气和废水污染环境,对周围的生态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使得地下水遭受到严重的污染,使得水源受到威胁。
三、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植被修复、微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三种。
1.植被修复植被修复是指通过采用植被来修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
植被可以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含氮、含磷营养物质等,实现土壤修复的目的。
植被对于地面覆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以减缓雨水冲刷效应,降低水土流失。
同时,植被还可以提供空气质量改善、美化环境等各种生态效益。
2.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来修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
微生物具有富集、无毒化、降解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地降解污染物。
微生物修复主要应用于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及废气处理中,能够分解出有机物和病原菌等有害物质,使之被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3.物理化学修复物理化学修复是指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来修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
物理化学修复的主要手段包括电化学和水力填充两种。
电化学是指通过电极反应将填埋场中的化学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的一种修复手段。
水力填充则是指通过注水的方式将垃圾中的残留物注入已有的水库或湖泊中,从而形成新的水体以及新的生态环境。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_周良
72
环境科技
2012 年 8 月
力,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 形成的各种类型植被,通 过根系可吸收、积累垃圾土中有害元素,使有害物质 得到降解和消减。 植被工程所形成的小范围绿地,能 够净化空气、防治粉尘扩散和迁移、减轻污染、杀灭 病菌、美化环境。 植物修复以其良好的净化效果、独 特的经济效益、能耗低、简单易行以及有利于重建 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等特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 关 注 [5]。 1.1 国外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
垃圾填埋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垃圾 处理方法,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 垃圾是应用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6]。 为了解决垃圾填 埋场的占地问题并兼顾城市的美观, 垃圾填埋场在 封场后常常被建议开发成公园、高尔夫球场、娱乐场 所、植物园、作物种植、甚至商用设施用地。 国外对于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均早于我国,早 在 1863 年,巴黎就对一座废弃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 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的方法将其改造成了比特 蒙公园。
美国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很如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miramar垃圾填埋场在封场以后在其607hm的封场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生态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是由专门基地培育的本地植物品种经过修复使封场区域由原来一片贫瘠干裂的不毛之地重建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开放式绿地通过对填埋场的植被修复成功的使其基本恢复到作为垃圾填埋场之前的自然环境国纽约的freshkills垃圾填埋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其填埋面积达到890hm是纽约市中央公园的25该垃圾场于1948年开始使用在2001年关闭封场50多年来填埋的生活垃圾堆成了座垃圾山
以上这些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垃圾填埋场中草 本植物占明显优势,其繁殖方式为种子,说明填埋场 内植被恢复过程中, 多年生植被由于在生长的各个 阶段受填埋垃圾的影响较大,因此受到限制较多。 总 体来看垃圾填埋场的自然植被恢复符合一般植被恢 复的过程: 次生裸地—草本植物—乔本植物—木本 植物。 1.2.2 人工种植生态修复
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近些年来,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技术备受关注。
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一直以来都是环境保护的难点之一,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填埋场的环境污染,也可以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
填埋场主要是用于存放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中的垃圾量也呈增长趋势。
传统的填埋场处理方式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垃圾淋溶液的污染、废气的排放、垃圾燃烧释放出的毒性气体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针对填埋场环境问题,许多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开始探索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技术。
具体而言,这些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生物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和植被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填埋场垃圾进行分解、转化等处理,从而达到减少垃圾数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这种技术适用于填埋场前期和中期的修复。
其中,生物材料覆盖技术和微生物池技术都是很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材料覆盖技术是利用生物材料,如秸秆、稻草等来覆盖填埋场顶部,从而起到减少氧气供应和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这样一来,填埋场内部就会缺氧,微生物就难以生存。
在这种缺氧的状态下,垃圾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甲烷等有机物质,而这些有机物质又可以被利用为生物质能源。
微生物池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处理填埋场中的有害物质,比如油污、重金属等。
这种技术是利用工程技术在填埋场中建立一系列的微生物反应器,然后将填埋场内部的垃圾转移到微生物反应器中。
在反应器中,微生物可以利用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降解,从而达到修复填埋场的目的。
土壤修复技术旨在修复填埋场中的土壤,这种技术常常与生物修复技术联合使用。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植物等多种方法。
比如,电渗析法就是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得含有毒重金属离子的泥浆在带电膜上跑动,从而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
换句话说,电渗析法就是一种利用电场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2)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需要解决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物功能,实现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法特点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填埋场与农田、林地等相关资源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 生态恢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将填埋场转化为具有生态功能的绿地,提高土壤质量、水质净化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3. 环境保护:通过采用防渗、防尘、防臭等技术措施,减少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护地下水、大气和周边生态系统。
4. 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机制,实现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适应范围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施工工法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垃圾填埋场。
不同地区的填埋场在设计、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通用的。
四、工艺原理通过充分分析填埋场的特点和环境要求,确定合适的工艺原理,可以有效指导施工工法和实际工程的操作。
具体的工艺原理包括:1. 土壤修复:选取适宜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加强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2. 水质净化:采用湿地处理、生物滤池等技术手段,提高地下水和表面水的水质。
3. 防渗、防尘、防臭:采取合理的覆盖和控制措施,减少渗漏和污染。
4. 资源回收利用: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体系,减少填埋量和资源浪费。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1. 基础准备:清理填埋场表面垃圾、复垦土地、调整地形等。
2. 防渗层施工:铺设防渗材料,防止垃圾渗漏和污染。
3. 植被恢复:按照设计方案,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施工工法(2)
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施工工法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施工工法一、前言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环境中重要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内容。
二、工法特点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没有二次污染:通过有机质的好氧降解,减少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渗滤液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
2. 资源回收:利用好氧降解产生的热量和厌氧降解产生的沼气,实现垃圾的能源回收利用,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
3. 土地回归:修复后的垃圾填埋场可以重新用于建设公园、绿地等场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成本低廉:相比于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好氧生态修复施工工法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降低了投资负担。
三、适应范围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施工工法适用于已关闭或即将关闭的垃圾填埋场,尤其是填埋场容量接近饱和或超过设计容量时。
施工前需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评估填埋场的环境状况和修复需求,确定施工方案。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控制填埋场内部环境,使有机物发生好氧降解,产生热能,并利用厌氧条件下的沼气发酵过程,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从而达到修复填埋场的目的。
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1. 前期垃圾分类处理:对填埋场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供给好氧降解所需的底物。
2. 通风系统的建设:通过建设通风系统,控制填埋场内部的氧气供应,提高有机物的好氧降解速率。
3. 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建设:在填埋场内建设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有机物进行沼气发酵,减少渗滤液的生成和有害气体排放。
4. 地下渗滤液收集系统的建设:通过建设渗滤液收集系统,将渗滤液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
五、施工工艺1. 垃圾分类处理:对填埋场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机物与无机物分开存放。
关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及发展分析
关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及发展分析摘要:如今,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
然而,在垃圾填埋场的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大量渗滤液,如果未能及时对渗透液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不但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有可能会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技术、生物降解等方法来改善填埋场区域的生态环境,并制定可行的策略和措施,针对性地解决垃圾填埋场的问题,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的理念。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程度逐渐加深,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垃圾处理的速度逐渐跟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以至于垃圾填埋场堆积了大量的垃圾无法处理。
在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下,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优化和改良,有效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幅提高了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效率。
1垃圾填埋场的基本特征1.1填埋场的环境特征垃圾分解产生的细菌还会排放出大量腐臭的气体,很容易污染垃圾填埋场附近的空气,甚至危害到垃圾填埋场附近植物的生命。
而且一旦处理不当,还可以形成强烈的恶臭。
另外,这些气体中含有易燃气体,如果大量蓄积,会有爆炸的风险,也不利于周围环境的健康。
另外,在回填过程中,受雨水和土壤水流的共同作用下,也很容易产生渗透液。
而这种渗透液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和各种有害元素,不但危害了土壤和地下水的安全,甚至渗透液有可能随着地下水的流动污染干净水源,逐渐扩大危害范围。
为了有效消除垃圾填埋场的渗漏液危害,应该建立防渗透系统工程,以降低环境特征的负面影响。
1.2填埋场生态特征填埋场老化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的成本,而且会加剧环境污染的程度。
随着填埋场使用年限的增加,填埋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水平逐渐下降,相关措施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及重建
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及重建垃圾填埋场虽然解决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安置问题,但这种处理方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化人地矛盾,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和欧洲景观教育大学联合会等专业组织都在其宗旨中强调景观设计的工作范围包括对退化景观和废弃土地的恢复[1~3]。
本文通过景观设计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恢复退化景观的利用价值,为解决人地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及景观生态特征 1.1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现状项目在建设时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划,或者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垃圾填埋场选址通常在距离城市不远的郊区,当城市向周边扩张时,就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
而且由于垃圾填埋场距离居民点较近,所产生的恶臭和蚊蝇鼠虫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有些填埋场选址时没有考虑对地下水的影响,其所产生的渗滤液一旦产生污染,污染物会随着地下水迅速扩散,势必会导致城市地下水污染扩大化(图1~2)。
1.2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特征从景观生态学出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特征不仅要研究其生态系统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演化规律,还要寻求合理利用、整体优化和管理保护的途径和措施[4]。
目前,垃圾填埋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污染环境,扰乱生态系统,而且也正在逐步破坏城市和乡村景观;但反过来看,它又具有很大的景观循环再生再利用的潜质。
垃圾填埋场具有以下特征:(1)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接近位于郊区的垃圾填埋场,逐渐凸显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不可多得的循环再生资源。
(2)景观异质性增强根据垃圾填埋高度的不同,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地形,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往往包括管理房,废弃的填埋设施,道路,渗滤液积水坑等景观要素,使原本均质的景观变得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原有的景观结构。
(3)生态系统受到影响由于垃圾填埋场与周边环境同属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垃圾填埋的过程势必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格局。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综合施工技术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当前,我国垃圾年产量已达到4亿多吨,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垃圾填埋场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模式,已经进入使用高峰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很多填埋场渐渐接近主城区,其释放的各类污染物也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污染源,加之很多垃圾填埋场达到填埋上限,未来将有大量垃圾填埋场进入封场修复阶段。
据统计,国内待修复的填埋场土地近7900公顷,但由于国内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已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很少。
1工程概况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位于重庆市南岩区长生桥镇的茶园村和凉风村,填埋库区总面积为34.7万m 2,距离南岸区政府、城南家园公租房、鲁能领秀城等人口聚集地约2km ,由管理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沼气发电区四部分构成。
该填埋场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2003年7月底投入运行,于2016年5月关停,已填生活垃圾1043万t 。
对填埋场的修复采用原位规范封场的生态修复方案,主要工程内容:有毒有害气体收集与利用,污泥原位固化,封场覆盖等。
2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2.1技术难度大垃圾填埋堆体时间长,堆体内垃圾已分解成污泥、渗滤液及絮状物,且渗滤液液位很高,稳定性极差。
收集有害气体所采用的导气石笼井成孔难度大、导气石笼整体(含钢筋笼、土工滤网、填充碎石、导气花管)底部无持力层,极易下沉而刺破底膜。
2.2质量控制难堆体内垃圾降解程度、含水量、埋置深度不同,各部位导气石笼井设计下沉量不同,石笼井整体沉降控制难度大。
同时因污泥成分复杂且含水率不同,污泥固化采用的固化剂用量与试验确定数值存在偏差,固化效果难以控制。
2.3施工难度较大封场覆盖系统各层结构铺设施工过程以及搭接施工,工作量大,工艺标准要求高。
3高液位垃圾填埋场导气石笼井施工技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产生量巨大且源源不断,若任其自由排放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威胁周边居民及其他生物健康,还会产生火灾爆炸、气体中毒等事故隐患,因此需将填埋气体集中收集利用。
我国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我国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李钦钦;张鹏
【期刊名称】《山东化工》
【年(卷),期】2022(51)22
【摘要】垃圾填埋场渗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具有掩蔽性且污染物种类较多,修复治理难度较大,原位修复技术以其处理方便、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效果好等优势,在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电动修复(EK)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原位注射修复技术和监控自然衰减(MNA)技术,以期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198-200)
【作者】李钦钦;张鹏
【作者单位】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3
【相关文献】
1.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2.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3.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4.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5.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变化趋势分析
——以大坞岙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1:万德斯环保刘军:高标准填埋场修复需完善的技术支撑及模式创新“水十条”、“土十条”的发布实施,揭开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幕,“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填埋场治理力度,垃圾末端处理市场迎来新的格局。
2017年12月15日,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在2017年(第十一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分享、探讨了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控修复技术及模式创新。
“水十条”、“土十条”的发布实施,揭开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幕,“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填埋场治理力度,垃圾末端处理市场迎来新的格局。
2017年12月15日,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德斯环保”)董事长刘军在2017年(第十一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分享、探讨了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控修复技术及模式创新。
目前国内对垃圾焚烧的关注度比较高,但过去垃圾处置方式主要为填埋。
由于技术与意识的不足,非正规和不达标填埋场比例高,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与污染,渗沥液中含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三氮、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威胁地下水、饮用水、土壤安全和人体健康。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填埋场已靠近城市中心,污染亟待解决。
因此,对填埋场进行高标准修复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环境价值。
万德斯环保是一家综合性环保高新技术企业,为专业化的固废和水务领域全过程环境服务提供商,专业从事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及研发设计、设备集成、工程承包、设施运营、技术服务,主营垃圾渗沥液处理、填埋场修复与封场、固废处置、废污水处理等业务。
在市场、人才、技术、管理和品牌等全方位具有竞争优势,细分市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出口海外。
万德斯环保作为专业的垃圾渗沥液处理与填埋场修复企业,一直在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探索。
刘军董事长曾在上届固废战略论坛(第十届)以“新模式解决新问题,土十条下的填埋场修复综合解决方案”为题,探讨了填埋场修复模式,畅谈过他的园主梦。
园主梦该如何实现?刘军董事长表示,靠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政策方面,国家在相关层面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技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研究。
针对填埋场修复技术,刘军董事长着重介绍了填埋场修复技术的总体思路:在开展污染场地调查,精准刻画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将填埋场修复分为中低风险填埋场和高风险填埋场而加以区别对待。
垃圾填埋场修复总体思路刘军董事长指出,中低风险填埋场修复方面重点开展生态重构,构建中低风险填埋场“立体防控阻隔+ 环境井群监测+渗沥液精准导排抽出协同处理+封场生态修复+土地功能提升”的技术治理路线。
接下来,刘军董事长围绕高风险填埋场修复技术,重点介绍了高密度电阻成像物探技术、填埋场垃圾综合处理处置、存量渗沥液(应急)处理技术、填埋场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监测预警技术。
高风险填埋场修复中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ERT)利用二维或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探测地下介质的介电常数、电阻率等参数变化,利用大地电阻率的差异进行CT成像。
该技术用途广泛,在矿产勘探、交通建设(隧道)勘探、水库、河流堤坝渗漏检测,土木工程(基岩裂痕勘探)勘探,垃圾填埋场渗漏、结构检测等领域都可大显身手,克服人工操作难、地质条件差等恶劣条件,进行精准测量。
在高风险填埋场垃圾综合处理处置方面,刘军针对填埋场垃圾高效脱水、污染物源头减量、污染物去除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分别介绍了填埋垃圾快速原位稳定化技术、垃圾移除与利用技术。
存量渗沥液是高风险填埋场修复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军董事长就撬装式(DTRO)渗沥液(应急)处理技术和高级氧化+强化生化处理工艺技术在存量渗沥液处理领域中的特点与优势做了介绍,并表示目前万德斯环保针对存量渗沥液(应急)与浓液处理有着成熟稳定运营的案例,从源头上解决了存量渗沥液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地下水监测预警技术方面实现了填埋场代表性样品采样、野外快速污染监测、场地调查与预警一步到位,克服取样时间长、质量难保障等技术难题。
针对已经造成地下水污染,需对地下水进行修复的填埋场,形成了水力控制、污染修复和景观绿化于一体的多级强化地下水修复技术工艺(非连续渗透反应墙与多级强化技术相结合的地下水联合修复工艺),将原位与准原位修复技术相结合,克服了地下水埋深和污染物与修复材料作用时间短等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技术研究层面,万德斯环保有着专业的填埋场修复研发模式,形成了特色的“政、产、学、研、金、用”模式,如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与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构建研发实体,建设科研基地,联合攻关等。
刘军董事长表示,在填埋场修复方面,得益于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研发模式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在技术与研发平台的支撑下,万德斯环保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填埋场修复技术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奖项,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最后,刘军董事长肯定了环保企业应坚守政治正确性,紧跟国家政策方向,把脉市场律动,深层次关注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表示由于填埋场污染成分复杂,修复工作涉及众多环节,高标准的填埋场修复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撑及模式创新,呼吁要营造“填埋场修复产业的环保生态圈”,集聚填埋场修复专业领域上下游企业,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细分市场资源对接。
此外,他还表达了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与各位环保人携手,搭建填埋场修复生态圈,共创美好绿水青山。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渗沥液处理和填埋场封场及修复;污泥和危废处理;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VOC 治理。
公司现有员工近300人,拥有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市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公司拥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等资质,通过 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认证。
先后荣获江苏省行业领军先进企业、江苏省骨干环保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中国固废行业“渗滤液处理领域标杆企业”、中国环保产业行业AAA信用等级企业、南京市名牌产品、南京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现有国家专利数十项,核心技术获江苏省环境保护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环保实用新技术、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指导目录等称号。
Chapter2:垃圾填埋场用地的规划修复与再生(附3个欧美典型案例)本文着力探讨已经封场的或废弃的垃圾填埋场用地如何通过整体规划进行生态修复和地区再生。
基于慢发性技术灾害的视角,分析了垃圾填埋场用地的特性,并着重通过近年来欧美国家城市中垃圾填埋场用地修复与再生的3个典型案例,探讨当前及未来行之有效的垃圾填埋场规划修复与再生的策略与技术。
1 垃圾填埋场用地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1.1 对城乡土地资源的侵占垃圾填埋场往往占地面积巨大,需要侵占宝贵的城镇建设用地和乡村农田耕地。
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则大多沦为城镇边缘地带的荒废地,极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1.2 对城乡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填埋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中有些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污染性,不仅污染与之直接接触的土壤,还会通过渗透作用进一步污染深层土壤以及周边的土地。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垃圾被填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微生物的作用,会释放填埋气体,亦称沼气。
沼气也是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含大量难闻的气体具有的毒性成分会给周边居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对水环境的影响。
垃圾自然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会伴随着水分从垃圾填埋场向外渗透,形成垃圾渗滤液,其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的有毒物质,渗透到地下将直接污染地下水源,随着雨水向周围扩散还会威胁周边的地表径流。
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对土壤、大气和水环境的危害还会带来次生灾害,有毒的气体和水体不仅会毒害垃圾填埋场内部的植被,还会危害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植被及农作物,造成对垃圾填埋场内外地区整体生物系统的破坏。
1.3 垃圾填埋场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灾害持续时间长。
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0年以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有毒气体,产生垃圾渗滤液,当沼气达到一定浓度时甚至会引发填埋场的火灾与爆炸。
灾害影响层次多、范围广、作用复杂。
从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到水环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这些污染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治理难度高。
由于垃圾填埋场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及作用方式,直接导致了其治理修复的难度高,必须通过整体的规划控制和修复,运用生态的技术和理念,才能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消除次生和深层次污染的隐患。
1.4 慢发性技术灾害的巨大威胁我国人口众多、垃圾产量惊人,更因为环境监管不到位、生态技术普及低,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本身的设计与建设存在缺陷,从而加剧了慢发性技术灾害的发生。
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应对处理,由垃圾填埋场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还会蔓延和绵延下去,带给全社会巨大的环境、经济与社会灾难。
2 欧美垃圾填埋场的规划修复与再生案例研究案例1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奥林匹克公园(Queen ElizabethOlympic Park),伦敦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占地约2.5平方公里,该基地在二战中伦敦大轰炸后被用作垃圾填埋场,因为土壤和地下水被严重污染,这片土地对开发商来说基本毫无价值,而政府在整个规划和投资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借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之机,伦敦市政府发布了一项可持续开发计划,对基地及地区遗留问题进行详细规划,并要求将大部分受污染的土地改造后,建造奥运场馆、公共绿地和住宅。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奥林匹克公园规划修复与再生前(上图)后(下图)场景伦敦市政府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反复的现场勘查,制订了详细的生态修复规划。
首先是场地清污。
工程就地清理了整个园区的土壤,80%以上的被污染土壤得以重新使用,基地运营方在园区成立了“土壤医院”,微生物修复技术也被广泛采用。
接下来是生态系统恢复和项目运作的物质准备。
园区里超过8 km 长的水道得到清理,原来污染严重的河流被改造成市域最大的湿地。
至此,园区的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自然的平衡。
修复工程采取了“准备—过渡—更新”的三步走规划修复策略,具有清晰的时间性和阶段规划目标。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奥林匹克公园修复与再生的3个阶段2012年奥运会之前的准备阶段。
核心任务是制定一个鼓舞人心和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方案,来指导长期可持续的修复和再生工程,并主要进行基地的整治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跟进。
2012—2015年的过渡阶段。
将园区所有新旧社区和周边的社区整合在一起,实现设施的共享。
将园区重新开放,新的公交线路以及扩展的自行车租赁计划都增加了园区的可达性。
2015—2030年的再生阶段。
核心内容是吸引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再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