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
护考知识点总结药物化学
护考知识点总结药物化学一、有机化学知识点1. 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是由碳、氢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中碳元素是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
2. 碳的化合价:碳的化合价为4,可以形成极其多样化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特征。
3. 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小分子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4.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醇、醛、酮、酸、酯、酚、胺、醚等,这些化合物是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
5. 化学键的性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等,这些都是有机化合物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形式。
6. 有机反应的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这些是制备有机化合物和检验及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7.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要熟练掌握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正确命名有机物,确保药物命名的规范和准确。
二、生物化学知识点1.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它们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分子。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不同氨基酸构成了多样化的蛋白质,其结构和性质直接影响着蛋白质的功能。
3. 蛋白质的构象和活性:蛋白质的构象决定了其功能,包括原核蛋白、糖蛋白、膜蛋白等。
4. 酶的结构与功能:酶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其结构和功能对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5.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包括DNA和R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是细胞的外部包裹物,在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对细胞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药物化学知识点1. 药物的分类: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等方面对药物进行分类,包括化学分类、药理分类等。
2.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药物的分子结构直接关系到其药理活性,研究药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帮助合理设计新型药物。
3. 药物的合成和制备:掌握药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合成等,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卫生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卫生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分析化学按任务分类可分为A. 定性、定量、化学分析B. 重量分析、仪器分析、化学分析C.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D. 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结构分析E.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结构分析2.按有效数字规则,13.65+0.0092+1.627的结果是:A.15.2862 B.15.286 C.15.28 D.15.293.350nm的辐射光是:A.远紫外光B.近紫外光C.可见光D.近红外E.远红外4.保持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使荧光单色器进行扫描,可得到的光谱是: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C.吸收光谱D.原子吸收光谱5.原子吸收的仪器构造是:A.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检测器B.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C.光源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D.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6.系统误差由()因素决定A.随机因素B.不确定因素C.稳定因素D.未知因素7.伏安分析法中,当外加电压尚未达到分解电压时,仍有()电流通过电解池A.残余电流B.分解电流C.电容电流D.强电流8.离子选择电极基本上都是:A.标准电极B.参比电极C.非膜电极D.膜电极9.氟离子选择电极属于:A.非膜电极B.均相膜电极C.晶体电极中流动载体电极D.敏化离子电极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发射谱线的半宽度应A. 远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B.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C. 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D.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分之一E.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倍11.溶液吸光度A. 和透光度成正比B. 和光密度成正比C. 和消光度成正比D. 和透光度的对数成正比E. 以上都不是12.在比色分析中,选择滤光片的原则是采用A.溶液本色的滤光片B.溶液透过光颜色的滤光片C. 溶液颜色互补色的滤光片D. 溶液吸收光颜色互补色的滤光片E. 以上都不是13.分析中反应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是:A.准确度B.精密度C.灵敏度D.置信度14.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决定于A. 自然变宽B. 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C. 多谱勒变宽和压力变宽D. 场致变宽1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A. 火焰中各种原子B. 火焰中的基态原子C.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原子D.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16.极谱分析法的辅助电极为A.甘汞电极B.汞膜电极C.滴汞电极D.铂电极17.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A. Cx=Cs(Fx—F0)/FsB. Cx=Cs(Fx/Fs)C. Cx=Cs(Fx—F0)/(Fs—F0)D. Cx=Cs(Fs—F0)/(Fx—F0)18.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反映了哪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 组分与载气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组分D. 组分与载气和固定相19.在气谱法中,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A. 氢焰检测器B. 电子捕获检测器C. 火焰光度检测器D. 氮磷检测器20.色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A. 分配系数K不等B. 色谱峰要窄C. 分子扩散要小D. 填充物颗粒要细且均匀21. Van Deemter方程中,分子扩散项A.与载气平均线速度成反比B.与气体扩散路径弯曲因数成反比C.与组分在载气中扩散系数成反比D.与担体粒度直径成正比E.以上都不是22.下列担体,能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是A. 硅藻土B. 氟担体C. 高分子多孔微球D. 薄壳型微珠B型题23-37(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问题23-24A.Grubbs检验法B.F检验法C.标准偏差D.相对误差23.用上述哪种方法可对可疑数据进行取舍(A)24.精密度可用上述(C)表示问题25-26A.基态的外层电子跃迁B.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至基态C.基态电子跃迁至第一激发态D.第一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至基态25.原子吸收光谱由(C)产生的。
医用化学考试重点归纳
医用化学考试重点归纳
医用化学考试的重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化学:了解药物的化学特性、结构与作用机制,包括药物的分类、命名规则、药物的构成元素、功能基团等。
2.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掌握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了解药物的半衰期、体内清除率等参数。
3. 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酶的相互作用等。
了解药物的亲和性、选择性等参数。
4. 药物分析:掌握一些重要的药物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等。
了解药物分析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 药物剂型学:了解常见的药物剂型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等。
6. 药物合成:了解一些常用的药物合成方法,包括各种有机合成反应、合成路线等。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进行习题练习、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并注重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以参加模拟考试以提高应试能力。
卫生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总结
一、选择题1、卫生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 环境卫生学 B.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C.2、下列分离方法哪一项不属于膜分离法范畴 A. 超滤 B. 顶空分析法 C.3、下列关于萃取操作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选择的溶剂对被测组分的分配比大 B.C.萃取溶剂的分子量相差要大D. ( D ) 劳动卫生学 D. 分析化学( B ) 透析法 D. 液膜法( C ) 被测组分在该溶剂中稳定 萃取时应少量多次二、填空题1、 样品的保存方法有( 密封保存法 )、(冷藏保存法 )、(化学保存法 )2、 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有( 溶解法 )、(分解法 )。
3、 固相萃取法的步骤先后分别是: (活化)、(装样 )、(清洗)、(洗脱 )。
4、 样品采集原则是( 代表性 )、(典型性 )、(适时性 )。
三、名词解释1、 卫生化学: 卫生化学是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 医学领域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 固相萃取法: 利用样品中被分离组分和其它组分与萃取柱中固定相的作用力(吸附、分 配、离子交换)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约域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称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
4、 固相微萃取法: 利用固相微量萃取器将被萃取的样品直接解吸入气相色谱仪或高效液相 色谱仪中进行直接分析的方法。
5、 膜分离法: 依据选择性渗透原理,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动力,使组分从膜的一侧渗 透至另一侧的方法。
五、计算题 1. 1.15mg 0.165mg 2. 43.3 99.96%第三章 卫生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一. 选择题1. 卫生分析过程中不会产生误差的是 A. 样品 B. 人员 C. 设备 D. 标准物质2. 按有效数字规则, 13.65+0.0092+1.627 的结果是 A .15.2862B .15.286C .15.28D .15.293. 系统误差由( )因素决定A. 随机因素B. 不确定因素C. 稳定因素D. 未知因素 4. 分析中反应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是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A )二.名词解释 1 .有效数字 P28 2. 误差 P23 3. 可疑数据 P29 4. 标准曲线P37三. 问答题1.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是什么?2. 误差有哪些?3. 如何在平均值质量控制图中评价分析工作的质量?4.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1)绝对偏差( 2)平均偏差( 3)相对平均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是表示精密度的最好方法, 可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浓度水平待测物质测量的精 密度。
《卫生化学》复习简答题、单选题
《卫生化学》复习简答题、单选题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一)简述卫生化学的性质、任务。
并简单说明卫生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关系。
答:1、卫生化学是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卫生化学的任务是为学生讲授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毕业实习和技术工作所必须的分析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卫生化学主要是对预防医学领域中有关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即卫生化学是以预防医学需要为前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研究内容,并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而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其多种化学信息的科学,它是涉及化学学科所有领域。
(二)何为化学分析?何为仪器分析?各有何特点?二者的关系?答:1、化学分析法:以被测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
主要特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普及;②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常量组分的分析(>1%);不适于为了组分的测定(灵敏度低);③重量分析的操作较麻烦,测量耗时长。
2、仪器分析: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
主要特点:(1)分析速度快;(2)便于自动化;(3)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适合测定微量组分(<1%)、和痕量组分(<0.01%);(4)所用的仪器设备比较昂贵。
3、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二、单选题(一)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分析原理分类的:A、常量组分分析;B、常量分析;C、常规分析;√D、化学分析。
(二)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所取试样用量的大小分类: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分析;C、仲裁分析;D、化学分析。
(三)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多少分类的:√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分析;C、仲裁分析;D、化学分析。
(四)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根据分析化学的任务分类的:A、常量组分分析;√B、定量分析;C、仲裁分析;D、化学分析。
医药护专业课复习资料-医用化学重点
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第二章,溶液一,溶液的组成标度*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
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医学基础化学考试重点。
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它们均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p = Kb B ∆T f = K f b B (难点)∆T b = K b b B∏ = RTb B (重点)根据依数性,可求出溶质的相对分子量,已知一种依数性,可推算其他几种依数性。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 :渗透浓度 = i ×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 =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电解质渗透浓度 稀溶液 bB ≈ cB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mmol ·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测定小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点降低法) 测定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常见等渗溶液: 50 g ·L-1 葡萄糖溶液, 0.9 g ·L -1 NaCl 溶液, 12.5 g ·L -1 NaHCO 3溶液等。
渗透浓度cos(mmol ·L-1):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溶液计算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校正因子 i 与解离度的关系: α = i -1 (适用于1-1AB 型) 离子强度是溶液中所有离子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 I= 21Σb i z i 2298K 时 I 与γ±的关系:lg γ± = –0.509 |z + z –| (适用于I < 0.01mol • kg–1的极稀水溶液)活度与理论浓度的关系 a = γ•θc c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定义、共轭关系、反应实质、酸碱的强度。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的判断;共轭酸碱对。
H 2PO 4--的共轭酸:H 3PO 4 H 2PO 4-的共轭碱:HPO 42-[Fe(H2O)6]3+的共轭碱:[Fe(OH)(H2O)5]2+酸解离常数K a 、碱解离常数K b 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
卫生化学期末重点总结
卫生化学期末重点总结卫生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科学。
它是卫生学、医学、化学等学科交叉的领域,关注化学物质在健康和环境中的行为、毒理学和危害。
在卫生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无机化学物质: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等,常见的有硫酸、盐酸、氨水等。
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 有机化学物质:包括醇、醛、酮、酸、醚、酯等,常见的有甲醇、乙醛、乙酸、苯酚等。
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和用途。
3. 毒害物质:包括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醛、氰化物等,无机化合物如重金属汞、铅等,以及放射性物质。
了解常见毒害物质的性质、来源、危害和防护措施。
二、污染物的产生和控制1. 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
了解它们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方法,如洗涤剂的替代、汽车尾气的控制等。
2. 水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等。
了解水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净化方法,如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
3. 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了解土壤污染的来源、危害和修复方法,如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三、毒理学1. 毒物的吸入途径:包括呼吸道吸入、皮肤吸入等。
了解不同途径的吸入对人体的影响和毒性评价方法。
2. 毒物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了解毒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原理和毒害机制。
3. 毒物的毒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了解不同毒性评价方法和评估标准。
四、环境监测和评价1. 环境监测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等。
了解不同监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 环境评价指标:包括水质指标、空气质量指标、土壤质量指标等。
了解不同指标的意义和评价标准。
3. 环境污染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价等。
了解不同评价方法和评估模型。
总结起来,卫生化学主要涉及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污染物的产生和控制、毒理学以及环境监测和评价等领域。
医学类有机化学复习要点
医学类有机化学复习要点
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原子、元素、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化学键的种类、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
-有机分子的构成和命名规则
2.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加成反应:包括酸碱催化的加成反应和氧化还原的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包括酸碱催化的消除反应和酮解的消除反应
-双键移位反应:包括异构化反应和酮醇异构化反应
-取代反应:包括亲核取代反应和电子取代反应
3.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单分子反应:包括醋酸酐酯化、酯化、醛缩酮和亲核取代等反应-双分子反应: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亲核取代等反应
-退位反应:包括重排反应和酮醛异构化反应等
4.功能团的化学性质与反应
-醇的性质与反应:包括氧化、酸碱催化的消除反应和酯化等反应-酮的性质与反应:包括催化加氢、氧化、硝化和酮悉凌等反应
-羧酸的性质与反应:包括酯化、酰化和酸雇化等反应
-酯的性质与反应:包括酸碱催化的水解、酮缩和水合等反应
-胺的性质与反应:包括酸碱性、亲核取代和反应活性云集等反应
5.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烷烃和环烷烃的性质和应用
-单官能团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如醇、醛、酮、羧酸和酯等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如氨基酸、脂肪酸和多肽等
-古代和现代医药中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丙硫氧嘧啶(巴龙等)
以上仅是医学类有机化学的一些复习要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需要更详细的知识,你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和课程辅导资料。
祝你考试顺利!。
卫生化学重点整理
卫生化学重点整理1.卫生化学分析的一般过程①采样:试样是指在分析工作中被采集并进行分析的物质体系,从整体中取出可代表全体组成的一小部分的过程称为采样。
②试样预处理:主要包括试样的分解和预分离富集。
③选择方法及测定④分析数据的处理及结果表达2.分析方法的分类①按照分析任务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②按照分析目的分为: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③按照分析的用量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④按照测定原理分为: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⑤按照分析对象分为:有机分析和无机分析。
3.样品处理的目的和要求目的:①将样品中的被测物转变成适合测定的形式,以便进行分析。
②除去样品中对测定有干扰的物质,必要时浓缩被测物,以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不能引入被测物,尽可能减少被测组分的损失,而且所用试剂及反应产物对后续测定应无干扰。
要求:必须选择适当的方法,消除干扰。
当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极微,而测定方法灵敏度不够时,必须先将待测组分进行富集,然后测定。
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该高,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被测定的物质,试剂消耗应尽可能的小,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小。
4.样品采集的原则①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充分代表被分析总体的性质。
②典型性:对有些样品的采集,应根据检测的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此目的的典型性样品。
③适时性:根据检测目的,样品性质及周围环境等,对某些样品的采集要有严格的时间概念。
5.空气样品的采集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①直接采集法:又称集气法,主要用于被测物质的浓度较高,或分析方法较灵敏,直接测定就能满足要求的样品。
②浓缩采集法:当空气中被测物浓度较低或所用分析方法不能直接测定其含量时用此法,按收集器不同,又可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吸附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
6.简述水样采集的一般要求和注意事项?6.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①溶液浸出法:用适当的溶剂浸泡样品,将其中的待测组分全部溶解于溶剂中,此法对有机物和无机的测定都适用。
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
名词解释(觉得以下的名词解释比较重要,特别是划线部分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汽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由特征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共振吸收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
锐线光源:发射线比吸收线窄得多,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一致并有足够强度的光源。
特征浓度: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浓度。
灵敏度: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测量信号的变化程度。
荧光猝灭:激发态原子和其他粒子碰撞,把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热运动及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某些结构的分子或原子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吸收),由基态变为激发态;在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会发射出比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 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
分子荧光:由基态分子受一定波长的光(紫外、可见、红外)激发而产生的,是由第一电子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的。
电位分析法:利用原电池的电动势来测定离子的浓度。
电导分析法:测量待测液的导电能力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库伦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中被测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所消耗的电量来确定物质含量。
伏安法: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标准电极电位:在25℃,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mol/L 时的电极电位。
液接点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其大小一般不超过0.03 V 。
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液离子活度(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离子呈Nernst 响应。
参比电极:在指定温度下、压力下,电位已知,并且不随待测溶液的组成改变而改变的电极。
选择性系数(Ki ,j ):能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i 与干扰离子j 的活度比电导率( ):即电阻率的倒数,表示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大专医用化学考试重点
大专医用化学考试重点简介大专医用化学考试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医学药学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针对大专医用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考生全面复习和备考。
1. 医用化学基本概念在医学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为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和区别•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共价键、离子键的特点与区别•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和盐的概念•pH值的含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医用化学分析方法医用化学分析方法是医学检验中重要的工具,可以用来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疾病状态。
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尿液分析方法: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等•血液分析方法:包括血常规、血糖测定、血脂测定等•生化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血清酶测定、血清电解质测定、血清肝功能测定等•免疫学检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放射免疫分析等3. 药物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药物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是医用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药物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溶解度、稳定性等•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受体结合、酶抑制、离子通道调节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包括药物的生物转化和药物的排泄途径4. 化学与疾病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心血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5. 医用化学安全与质量控制医用化学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医用化学试剂的质量控制与使用方法•医用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化学废物的处理和环境保护6. 医用化学的新进展医用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考生需要关注医用化学的新进展:•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新的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结论大专医用化学考试重点内容包括医用化学基本概念、医用化学分析方法、药物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化学与疾病的关系、医用化学安全与质量控制以及医用化学的新进展。
卫生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选择题1、卫生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D)A. 环境卫生学B.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C. 劳动卫生学D. 分析化学2、下列分离方法哪一项不属于膜分离法范畴(B)A. 超滤B.顶空分析法C.透析法D.液膜法3、下列关于萃取操作描述不正确的是(C)A. 选择的溶剂对被测组分的分配比大B.被测组分在该溶剂中稳定C.萃取溶剂的分子量相差要大D.萃取时应少量多次二、填空题1、样品的保存方法有(密封保存法)、(冷藏保存法)、(化学保存法)2、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分解法)。
3、固相萃取法的步骤先后分别是:(活化)、(装样)、(清洗)、(洗脱)。
4、样品采集原则是(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三、名词解释1、卫生化学:卫生化学是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固相萃取法:利用样品中被分离组分和其它组分与萃取柱中固定相的作用力(吸附、分配、离子交换)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约域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固相微萃取法:利用固相微量萃取器将被萃取的样品直接解吸入气相色谱仪或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直接分析的方法。
5、膜分离法:依据选择性渗透原理,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动力,使组分从膜的一侧渗透至另一侧的方法。
五、计算题1. 1.15mg 0.165mg2. 43.3 99.96%第三章卫生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一.选择题1.卫生分析过程中不会产生误差的是( D )A.样品B.人员C.设备D.标准物质2.按有效数字规则,13.65+0.0092+1.627的结果是( D )A.15.2862 B.15.286 C.15.28 D.15.293. 系统误差由()因素决定( C )A.随机因素B.不确定因素C.稳定因素D.未知因素4.分析中反应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是(A)A.准确度B.精密度C.灵敏度D.置信度5.用下列哪种方法可对可疑数据进行取舍(A )A.Grubbs检验法B.F检验法C.标准偏差D.相对误差6.在没有纯标准品时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B )A.内标法B.归一化法C.直接比较法D.标准曲线法7.下列哪个属于过失误差(A )A.粗心大意 B.实验室温度变化 C.仪器故障 D.操作误差8.米尺的准确度可达到()米(B )A. 1/10 B. 1/100 C. 1/1000 D. 1/100009.标准曲线中的斜率,也称为( D )A.精密度 B.准确度 C.精确度 D.灵敏度10.直线回归方程中的相关系数r值,︱r︱值接近(),表示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越好( C )A.>1 B.<1 C.=1 D.=0二.名词解释1.有效数字P282.误差P233.可疑数据P294.标准曲线P37三.问答题1.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是什么?P292.误差有哪些?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3.如何在平均值质量控制图中评价分析工作的质量?P404.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1)绝对偏差(2)平均偏差(3)相对平均偏差(4)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是表示精密度的最好方法,可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浓度水平待测物质测量的精密度。
高考单招医学化学知识点
高考单招医学化学知识点在高考单招医学考试中,化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目。
掌握好化学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非常关键。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一些常见的医学化学知识点。
1.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化学中的基础部分,它涉及物质的数量关系。
其中,化学计量学中的摩尔计算尤为重要。
摩尔是描述化学反应物质数量的单位,摩尔质量是某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
通过摩尔质量的计算,可以得到物质的摩尔数和质量。
在医学化学中,掌握好化学计量学的知识对于理解和分析药物的用量和反应过程非常重要。
2.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含碳的化合物)的构造、性质和反应的科学。
在医学中,许多医药品都是有机化合物。
因此,在医学化学的学习中,有机化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对于理解医药品的药效和药理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描述溶液中酸碱度的理论。
在医学领域中,酸碱理论与血液的酸碱平衡息息相关。
掌握酸碱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4. 催化剂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的物质。
在医学化学中,许多医药品和诊断试剂的合成过程中会使用到催化剂。
因此,了解催化剂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对于医学化学的学习十分重要。
5. 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化学性质是指药物在化学上的特性和性质,包括物理和化学性质。
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组成、反应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药物的药效和剂量。
6.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科学。
在医学化学中,分析化学是用于检测、测量和分析药物和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
通常,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色度法、荧光法、质谱法等。
掌握分析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分析方法,从而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通过对以上几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进而帮助我们在高考单招医学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医用化学题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学生自测题[TOP] 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一切属于SI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单位,反之亦然。
()2.0.5mol硫酸的质量是49.0 g 。
()3.“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简称为“物质B的浓度”。
()4.若某稀溶液的密度近乎1 kg·L-1,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可近似相等。
()5.0.9%的NaCl溶液就是ρNaCl = 9 g·L-1的溶液。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TOP]1.下列符号中表示质量的是()A. MB. mC. WD. wE. ρ2.下列符号中表示摩尔质量的是()A. CB. cC. MD. mE. b3.下列不属于SI基本单位制的单位符号是()A. LB. molC. kgD. KE. s4.下列属于SI基本单位的量的名称为()①质量②体积③物质的量④速度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④E. ①②③④5.在下列溶液的各种组成标度中,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是()①质量摩尔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③摩尔分数④质量浓度⑤质量分数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③⑤E. ①②③④三、填空题[TOP]1.国际单位制由SI单位和(1)组成。
其中SI单位又分为(2)和(3)。
2.质量摩尔浓度定义为物质B的(4)除以_(5)_的质量。
其单位是(6)。
3.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物质B的(7)除以(8)的体积。
如果某一溶液的组成标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 B(mol·L-1)或质量浓度ρB(g·L-1)表示时,二者之间的换算式是(9);若用物质的量浓度c B(mol·L-1)和质量分数ωB互相换算时要以(10)为桥梁。
四、问答题[TOP]1. 医学上常见的溶液的组成标度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定义的?2. 指出下列哪些单位属于SI单位,哪些不是。
频率单位Hz、时间单位h、能量单位J、体积单位L、质量单位μg、长度单位nm、温度单位℃、物质的量单位mmol、重力单位N。
06预防卫生化学的毕业补考试题(南方医科大学版)
填空题1.系统误差是由(稳定因素)引起的。
2.分析方法按分析人物分类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4.按有效数字规则,0.0121*25.64*1.05782的结果是(0.328)。
5.下列关于置信区间的概念中叙述正确的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包含总体平均值的范围)。
6.选择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时应注意(与选择的测定方法相适应)。
7.有色物质在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c、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光度A三者的关系是(当c减小时,λmax不变,A减小)。
8.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是(呈镜像关系)。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元素定性分析)。
1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
11.原子吸收光谱法常用的光源是(空心阴极灯和无极放电灯)。
12.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是(电导率)。
13.实际分解电压,包括(反电动势、超电压和IR降)。
14.利用原电池的电动势来测定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是(电位分析法)。
15.下述说法哪种是正确的(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呈Nernst关系)。
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反相色谱的固定相与流动相的关系是(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
17.色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分配系数K不等)。
1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腮红,最常见的进样器是(六通阀进样器)。
19.用于色谱定性分析的参数是(保留时间)。
20.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为(载体+固定液)。
21.与分离度直接相关的两个参数是(色谱峰宽和保留值之差)。
填空题22.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23.样品采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24.溶解法师将待测组分溶解于溶剂中,适用于被测组分为—游离—状态、—全部溶解—适当溶剂的样品。
2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化学可分为—火焰法—和—石墨炉法—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觉得以下的名词解释比较重要,特别是划线部分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汽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由特征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共振吸收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
锐线光源:发射线比吸收线窄得多,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一致并有足够强度的光源。
特征浓度: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浓度。
灵敏度: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测量信号的变化程度。
荧光猝灭:激发态原子和其他粒子碰撞,把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热运动及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某些结构的分子或原子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吸收),由基态变为激发态;在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会发射出比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 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
分子荧光:由基态分子受一定波长的光(紫外、可见、红外)激发而产生的,是由第一电子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的。
电位分析法:利用原电池的电动势来测定离子的浓度。
电导分析法:测量待测液的导电能力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库伦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中被测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所消耗的电量来确定物质含量。
伏安法: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标准电极电位:在25℃,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mol/L 时的电极电位。
液接点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其大小一般不超过0.03 V 。
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液离子活度(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离子呈Nernst 响应。
参比电极:在指定温度下、压力下,电位已知,并且不随待测溶液的组成改变而改变的电极。
选择性系数(Ki ,j ):能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i 与干扰离子j 的活度比电导率( ):即电阻率的倒数,表示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摩尔电导率( ):在相距为1米的两平行电极间放置1mol 电解质的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电极极化: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包括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超电位:因极化作用而使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差值。
可分为浓差极化电位和电化学超电位。
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浓度与本体溶液的浓度的差异引起的极化现象。
这时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值即是浓差极化超电位。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相互作用(吸附、分配、离子交换、亲和力、分子尺寸)不同,使固定相对组分的保留作用不同,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不同组分产生反复多次的差速迁移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基线: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有流动相流过检测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曲线。
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到出现信号最大值时的时间。
死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即流动相流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相对保留值:指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i )与组分(s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组分i 对组分s 的相对保留值。
峰高:色谱峰底最高点至峰底间的距离。
峰面积:峰与峰底间的面积。
峰宽:又称峰底峰宽,基底宽度是色谱峰两侧拐点处的切线在基线上截取的距离。
分配系数K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s )和流动相(m )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k :又称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两相平衡时,固定相中组分的质量(p )与流动相中组分的质量(q )的比值分离度:表示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程度。
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
电子强度调节剂:把浓度较大、但不干扰测定的惰性电解质溶液叫做离子强度调节剂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与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之比,用于衡量荧光猝灭的程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原理,使流经石英管的工作气体电离而产生火焰状的等离子体。
内标法:以一定量的纯物质(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定的试样中再进样分析,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峰面积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κm λ1、样品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2、空气采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直接采样法(集气法)——反映现场气体各组分的瞬时浓度用于空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浓缩采样法(富集采样法)——反映现场气体各组分的采样期间的平均浓度当空气中被测物质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不能直接测定待测组分时采用。
3、样品处理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使被测组分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去除干扰的杂质等基体物质;达到可以测定的适合形式(一般为液体)。
原则:不能有待测组分的流失;不能污染或引入待测组分、干扰物质;方法简单易行、快速、实惠、安全。
(无损失,无污染,方法简便)4、干灰化法与湿消化法的优缺点。
干灰化法优点:不加或加入少量的试剂,空白值低;可处理较多的样品;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答。
缺点:所需时间长;温度高,易造成挥发元素的损失;回收率低。
湿消化法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低,损失少。
缺点:产生有害气体;初期产生大量泡沫外溢;试剂量大,空白值高。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存在哪些干扰,并举例子。
包括光谱干扰、电离干扰、化学干扰、物理干扰、背景干扰。
光谱干扰: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干扰物质谱线分离不完全,这类干扰主要来自光源和原子化装置。
①在分析线附近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待测元素的邻近线可以通过调小狭缝的方法来抑制这种干扰。
②空心阴极灯内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干扰元素的辐射换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减小干扰。
③灯的辐射中有连续背景辐射用较小通带或更换灯电离干扰:指高温电离而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引起原子吸收信号下降的现象。
被测元素浓度越大,电离干扰越小。
消除办法:加入消电离剂。
化学干扰:是指在液相或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原子在火焰中与共存元素及火焰成分发生化学作用及电离而产生的干扰。
直接影响分析元素的原子化率,是主要干扰之一。
干扰的消除①尽量提高火焰温度和有效利用火焰气氛;②加入保护剂,使待测元素避免与干扰元素结合;③加入释放剂,使被测元素释放出来;④溶剂萃取分离(萃取待测元素或萃取干扰元素);⑤加入基体改良剂,改良基体。
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物理因素变化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等。
采用标准加入法或稀释法来排除物理干扰。
背景吸收:来自样品组分在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和微粒对特征辐射光的散射。
背景校正的方法:1、邻近非共振线校正法;2、氘灯扣除背景法;3、Zeeman 效应扣除背景法6、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
(与朗伯比尔定律的条件一起记)。
①物理性因素,即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②化学性因素。
定律的条件:入射光为单色光+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即稀溶液)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基础及其条件。
分析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由峰值处测得的吸收值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线性关系。
条件:发射线必须比吸收线窄得多,发射线的中心频率(或波长)与吸收线一致,且有足够的强度。
8、荧光光谱的特征。
①荧光波长比激发波长长②荧光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不同而改变;③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大致成镜像关系。
9、盐桥的作用构成原电池的通路;维持溶液的电中性;消除液体接界电位10、塔板理论的四个假设。
1.即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相等的水平塔板组成(塔板上部为流动相占据,下部为固定相占据),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用H表示,称为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是间歇式(脉冲式)进入色谱柱,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ΔV3.在色谱柱的每一“塔板”内,组分在两相间瞬间达到分配平衡。
分配系数在各塔板内是常数4.样品全部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11、塔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塔板理论的贡献:(1)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置(2)提出了评价柱效能指标n和H塔板理论的不足:(1)不能解释载气流速与理论塔板数的关系(2)不能回答色谱峰为什么发生变形(3)不能说明塔板高度受什么因素影响12、速率理论的表达式,各项的意义,如何影响峰的扩展。
速率理论(Van Deemter 方程):H=A+B/u+Cu涡流扩散项A:产生原因:随载气一起流动的组分由于固定相的阻碍而改变运动方向,形成“涡流”,导致不同的组分分子在柱中走过的路程长短不一致,引起峰形的扩张。
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产生原因: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内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度差而形成浓度梯度,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传质阻力项Cu13、内标物的选择原则。
(1)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与样品中的组分完全分离;(2)内标物质与待测组分的结构和性质相近(色谱峰位于被测组分色谱峰附近,并完全分离。
)(3)内标物质为纯物质或含量已知(4)内标物与样品互溶,不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2.空心阴极灯的构成: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3.石墨原子化器的4步骤:干燥、灰化、原子化、高温净化4.紫外区波长范围:200-400nm;可见光区:400-760nm5.紫外可见光读书范围的选择:T%在15-65或者A在0.2-0.8范围内,误差最小。
6.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能量依次减小)7.荧光产生的条件①必须具有能吸收一定频率紫外光的特定结构(π→π*和n→π*);②分子在吸收了特征频率的辐射能之后,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8.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消除方法:使用盐桥9.选择性系数的定义和意义选择性系数( Ki,j):能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i与干扰离子j 的活度比表示共存离子j 对响应离子i 干扰程度Kij 越小,电极对待测离子的选择性越高;实用意义:可用于判断电极对测量体系的适应性;可作为选择适当的离子强度调节剂的参考;可作为试样预处理时选用试剂的参考10.电导分析法的定量基础——欧姆定律库伦分析法的定量基础——法拉第公式11.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液相色谱的)简答题:(貌似5个)1: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拓展一下吧)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存在哪些干扰,并举例子(师兄说了保护剂神马的):包括光谱干扰、电离干扰、化学干扰、物理干扰、背景干扰。
3:塔板理论的意义:塔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