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汇总)
高考物理所有公式
高考物理所有公式高考物理公式总结一:高一物理公式机械能的公式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3) W总= △Ek (动能定律)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2)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动能: Ek = mv2动能为标量。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动能定理: F合s= mv - mv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mgh1 = mv + mgh2万有引力的公式1。
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
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特别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
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
万有引力定律:F=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说明: ①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 这个地方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特别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特别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F≈G>>F向力的公式重力:G = mg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个地方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超齐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一、力学公式力学公式1 F = Kx (x 、 胡克定律:为伸长量或压缩量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K )2 G = mg (g 、 重力: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F 、求1 、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 2++ 合力的方向与 F 1 成角:αtg α=F F F 2 12sin cos θθ+注意: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1)(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1为零。
∑F=0 F 或∑x =0 F ∑y =0推论: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1][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M=FL (L 力矩: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μ a 说明:、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也可以小于G G;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无关N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 O f 大小范围:≤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相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tg α= )θ ) α)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能够大于分力、也能够小于分力、也能够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能够大于G ;也能够等于G;也能够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水准相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相关) 说明:a 、摩擦力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同,也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反,还能够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能够作正功,也能够作负功,还能够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能够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能够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g = G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RGM=gR 8、库仑力:F=K(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中物理公式⼤全⼀览表 ⾼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便⼤家学习物理,⼩编为⼤家整理了⾼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家有帮助。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量; (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V t = V 0 + a t (2)S = v o t +12a t 2(3)V t 2 - V 02 = 2as (4)S = V V t 02+·t (5)V t/ 2 =V V t02+=v (6)∆s = aT 2(7)V s/2 =v v o t222+ 自由落体:(1)V t = gt (2)h = 12g t 2 (3)V t 2 = 2gh二.平抛运动公式x= vo ts=22y x +=2220)21()(gt t v +轨迹为:y =21g t 2 tg α = x y = (oV gt2位移偏角公式)v x = v o V =22y x V V +=22)(gt V o + v y = g t tg β =xy V V =oV gt (速度偏角公式)三.动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KX (2 ).滑动摩擦力f=μN (3).正交分解 θ (4). 牛顿第二定律:F=ma Fy=F cos θ 四.周运动公式(1) V= ωR=2πR T (2) F= m v Rm 2=ω2R= m =R T 224πma(3) 地球卫星匀圆运动(R 地球半径,r 卫星运行半径) V=G 2r Mm = m ωm rv =2 2r= m =r T 224π ma ω =G2RMm =mg GM=gR 2T = r = R + h a =五.功和能公式:W=Fs (定义式)(1)功: W= Fs cos θ (θ为F 、s 夹角) W=Pt (P 为恒功率)P=tW(定义式) (2)功率 : P = F v (瞬时功率)P = Fv cos θ (θ为F 、V 夹角) P 0 = F 牵 v(3)汽车恒功率启动 : F 牵-f=ma vP 0-f=ma v m =fP 0 (f 为水平阻力) P 0 t -fs=2022121mV mV t - Ek =12mv 2(4) 机械能 : Ep =mghE= mgh +12mv 2 (5) 动能定理: W 合= E k2 一E k1 = 12122212mV mV -(6)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 1 +121212222mV mgh mV =+mg Δh= 12122212mV mV - (Δh 降+升-)六.动量公式:(1)动量: P = mV (2)冲量:I = F t(3)动量定理: F 合t = mv t 一mv 0 (4)动量守恒定律: m 1v 1 + m 2v 2 = m 1 v 1´+ m 2v 2´七.电场公式: (1) 库仑力:2rKQqF =(定义式)(2)电场强度:q F E =点电荷场强: 2r kQ E = (3)电势差: qW U ABAB ==B A U U — =Ed=-BA U (4)电功:PB A P B A AB AB E E qU qU qU W ——=== (5)电容器:(r ε=kπ4ε) 电容:C=U Q =dS r ε 场强:SQd U E r ε==八.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 I =QtI = n e ν s (n 为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个数)(2)电阻定律: R=S Lρ(3) 欧姆定律: I UR =(部分电路)I =rR +ε(闭合电路)(4)电功: W=U ItW= U It =I2Rt =t RU 2(纯电阻)(5)电功率: P=U IP= U I=I2R =RU 2(纯电阻)(6)焦耳定律:Q=I 2Rt(7)电阻串、并联: I=I 1=I 2 I=I 1+I 2 串联: U=U 1+U 2 并联 U=U 1=U 2R=R 1+R 211112R R R =+ P=P 1+P 2 P=P 1+P 2 (8).电动机工作参量:(额定功率P 0、额定电压U 0、内阻r )工作电流:000U PI = 内热功率:r U P P ⋅=2020热输出功率:r U P PP ⋅=2200—出 内阻分压:000U rP r I Ur == 输出电压:U 出=U 0—U r = U 0—00U rP 工作效率:0P P 出=η=0U U 出注* 电动机被卡住相当于纯电阻工作电流:rU I 0=卡 内热功率:rUP 20=卡(9)电源工作参量:(电动势ε、内阻r、外阻R)工作电流:I =rR+ε路端电压:U = ε-I r= IR内阻功率:P I rr=2输出功率:P出= Iε-I2r = I R2电源效率:η=PP出总=Uε九.磁场(1)磁感应强度:ILFB=(2)安培力:F=BILF=BILsinθ(3)落仑兹力:f=qvB(4)磁场中圆运动:qBmvr=qvB = mωmrv=22 r = m rT224πqBmTπ2=(5)速度选择器:BEv=(6)磁流体发电机:Bdv=ε(d是板距)十.电磁感应:(1)磁通量:Φ=BS (B⊥S)Φ=BSsinθ(θ为B、S夹角)StBt∆∆=∆∆Φ=感ε(电荷流量公式RNq∆Φ=)(2)电磁感应定律t∆∆Φ=εBLvtSBt=∆∆=∆∆Φ=动ε中点转平ABABvBLBLv==tn∆∆Φ=ε(3)交流电:e=nBsωsinωttsinnBsiωωR=(ω=2πf)(4)远距离输电:(输送电压U0、输送功率P0、输电线电阻r)输送电流:OUPI0=损耗功率:rUPP⋅=22损到达功率:rUPPPO⋅=22—到线路分压:OOr UrPrIU0==到达电压:U到=U0—U r= U0—OUrP输电效率:PP到=η=UU到(5)变压器:电压关系:1211nUnU=电流关系:2211nInI=功率关系:2211IUIU={6}电磁震荡:LC T π2= LCf π21=十一.热学(1)000V M V N M N V M V mA A mol mol ====ρ (2) 气液流量公式Q=SV (3)油膜法测分子直径:SV d 油=(4)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E +=∆(5)克拉柏龙方程:nR TPV= (R 为气体常数) (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22111T VP T V P = )()()(212211212211212111P P T V T V V V T P T P T T V P V P ====== 222111ρρT PT P = (7)=TV P 222111T VP T V P ++‥‥‥+1n n n T V P 十二.光学.(1) 折射率: C i n s i n 1s i n s i n ==γ真介λλ==c v n (2)双缝干涉:dL x λ=∆(3) 光电方程:0221W h mv -=ν 逸出功:00νh W = (ν0为极限频率)(4)光子: 能量:2mc h E ==ν动量:λhmc P ==速度:λνλ==Tv(5) 物质波:Ph=λ (6)跃迁方程:(m >n )121211E nE m En Em h -=-=ν 十三.原子物理(1)质能方程: 2mc E =2mc E ∆=∆(2)玻尔模型: 12r n r n =121E n En =n Knr ke E 22= npnr ke E 2-=nPnKn r ke E E En 22-=+=Perwish Education ClubPerwish Sizni Qarshi Alidu ! Be your best and never give up! 做最好的自己,永不放弃!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刘杰物理为你加油!。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涵盖了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高中物理常用的公式汇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1. 动力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 动能公式:Ek = 1/2 * m * v- 动量公式:p = m * v- 力的合成:F = √(Fx + Fy)2. 力学公式:-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 * m) / r- 弹簧弹力公式:F = k * x- 力矩公式:τ = F * r * sin(θ)- 斜面上物体的平衡:m * g * sin(θ) = F3. 热力学公式:- 热传导定律:Q = k * A * ΔT / d- 热能公式:Q = m * c * ΔT- 热功定理:W = Q = m * c * Δ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4. 光学公式:- 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 像的放大率公式:V = -v/u- 光速公式:c = λ * f- 平面镜公式:1/f = 1/v + 1/u5. 电学公式:- 电压公式:V = I * R- 电流公式:I = Q / t- 电阻公式:R = ρ * (L / A)- 电功率公式:P = V * I6. 波动公式:- 波速公式:v = λ * f- 声强公式:I = P / A- 光的折射定律:n * sin(θ) = n * sin(θ)- 杨氏模量公式:Y = F / (A * ΔL / L)上述公式只是高中物理中的一小部分,它们用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从动力学到电学、光学等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公式,学生们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其应用的理解。
同时,还应该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物理问题。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公式的掌握对于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表
变速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0)/2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 +vt2)/2]6、位移s= v平t=v0t + at2/2=vtt/27、加速度a=(vt-v0)/t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等时间间隔(T)的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2)自由落体运动1、末速度vt=gt2、位移公式h=gt2/23、下落时间t=√(2h/g)4、推论vt2=2gh注:重力加速度在赤道最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公式s=v0t- gt2/22、末速度vt= v0- gt3、有用推论vt2 –v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ax=v0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0/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4)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0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 (通常又表示为√(2h/g))6、合速度vt=√(vx2+vy2)=√[v02+(gt)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β=vy/vx=gt/v07、合位移s=√(sx2+ sy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α=sy/sx=v0gt/2 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1)匀速圆周运动1、周期与频率T=1/f2、角速度ω=θ/t=2π/T=2πf3、线速度v=s/t=2πR/T =2πRf=ωR4、向心加速度an=v2/R=ω2R=4π2R/T2=4π2f2R5、向心力Fn=mv2/R=mω2R=4mπ2R/T2=4mπ2f2R2)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3、天体上的重力、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 ω=√(GM/R3), T=2π√[R3/(GM)]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r地)=7.9km/s(人造卫星的最大飞行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v2=11.2km/s, v3=16.7km/s6、近地卫星v=√(gr地)7、地球同步卫星GMm/(R+h)2=4mπ2(R+h)/T2h≈3.6 km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进入QQ邮箱上一封下一封回复转发删除彻底删除举报标记为...移动到...高中物理公式大全QQ群:高考理综★笔战征程设置时间: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 中午1:44回复:温馨提示:腾讯公司不会通过邮件来发布中奖信息。
请勿轻信密保、汇款、中奖消息,勿轻易拨打陌生电话。
详见反骗术中心。
1 楼魅-sky1小时前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 F=G m m r122(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总结)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总结)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k某(某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3、求(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或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F某合0Fy合0F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者F某合ma某Fy合may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一性1/5☆7、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某几个重要推论:(1)VtV02a某(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负值)(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某(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1V0tat22VVt某V=Vt0VS222tvovt222注意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公式VtV0at1某V0tat22VtVt2V022a某VV0Vt某2ta较合适某的条件t(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超全版)高中物理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学透彻,不要急于去做题,如果没有掌握理论知识的话,做再多的题目也是无济于事。
以下是关于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超全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超全版)1、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公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们以简洁的数学形式描述了物理现象及其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物理公式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之一。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查阅和应用。
1. 运动学1.1 一维运动公式- 位移公式:$s = v_0t + \frac{1}{2}at^2$- 速度公式:$v = v_0 + at$- 加速度公式:$v^2 = v_0^2 + 2as$1.2 二维运动公式- 斜抛运动位移公式:$s = v_0t \cos \theta + \frac{1}{2}a t^2$- 斜抛运动垂直方向速度公式:$v_y = v_0 \sin \theta - gt$- 斜抛运动水平方向速度公式:$v_x = v_0 \cos \theta$- 斜抛运动总时间公式:$t = \frac{2v_0 \sin \theta}{g}$2. 力学2.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 第二定律(力学定律):$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2 动量- 动量公式:$p = mv$,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 冲量公式:$I = F\Delta t$,冲量等于作用力乘以作用时间。
2.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F = \frac{Gm_1m_2}{r^2}$,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距离的平方。
3. 热学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Q = \Delta U + W$,热量等于内能变化量与功的和。
3.2 温度转换-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转换公式:$F = \frac{9}{5}C + 32$- 摄氏温度与开氏温度转换公式:$K = C + 273.15$3.3 热传导- 热传导公式:$\dot{Q} = \frac{kA\Delta T}{d}$,热传导率等于导热系数乘以面积乘以温度差,除以厚度。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完整版)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 在 1s 、2s、3s……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22:32……n2
② 在第 1s 内、第 2s 内、第 3s 内……第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n-1)
③ 在第 1m 内、第 2m 内、第 3m 内……第 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 1: ( 2 1) : ( 3 2) ……( n n 1)
F合 F12 F22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x 合=0 F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G Mm m v2 m 2r m 4 2 r ma mg'
r2
r
T2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M:
4 2r 3 GT 2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v GM r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 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生物理公式大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 高 中 物 理 公 式 大 全一、力 学1、胡克定律: 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g 极> g 赤 , g 低纬 > g 高伟 )3、求F 1、F 2 的合力的公式: F = F 2 + F 2 + 2F F cos,两个分力垂直时: F= 合121 2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 0 或 F x 合= 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 = Gm 1m 2 r2(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 = 向心力F 万 = F 向即由此可得: G Mm m v r 2 r= m 2r = m 42T2 r = ma = mg '① 天体的质量: 42r 3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胡克定律:f=kx(其中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在极地最大,在赤道最小,在低纬度比高纬度大)。
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F合=F1^2+F2^2+2F1F2cosθ,当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1^2+F2^2.需要注意的是:(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时可以采用正交分解。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F合=0或Fx合=0、Fy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有: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μN(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需要注意的是: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的重力;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
需要注意的是: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负功或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公式:F=Gm1m2/r^2(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 N·m^2/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mv^2/R=GMm/r^2(其中,M为天体质量,R为天体半径,g为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F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7、匀变速直线运动:
N
F f μ=
0=合F 0=合x F 0
=合y F 1F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2
1X at 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 X 22
02a V V t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t V V V t t X
202∆=+= 2
2
22
t
o v v V S +=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
:22
:32
……n 2
;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1: : :……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6)自由落体:2
2
1gt h
=
22t V gh = gt V t = 2t V V =平均
8、功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② 重力的功 ------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2
aT S =∆θ
cos Fl W =)
12(-)23(-)
1--n n
22
1r m m G F =
22
224T r r r v a πω===向 ③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9、动能和势能: 动能: 2
2
1mv E K
=
重力势能:mgh E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0、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2
22211
2
121mV mgh mV mgh +=+ 或者 P E ∆减 = K E ∆增 12t
W
P =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Fv P = (v 为平均速度)
瞬时功率: (v 为瞬时速度) 1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秒末速度: 秒末位移:
1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15、万有引力:
16 、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适用于一切波)
二、电学 1、电场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差: 电场力做功: qU W = 电势能变化: Uq W E P ==∆ 匀强电场:U =Ed
电容: 定义式 决定式 Fv P =2
22
24T
r m r m r v m ma F πω====向向r
T r t
S v ωπ===2r
v T t ==
=
πφ
ω21
2k k E E W -=合T
f v λλ==2
2
1r q q k F =q F E =U
Q
C =kd
S
C πε4=
v
v x
=t
v S x 0=gt v y =221gt S y =gS
v y 22=2
22022t
g v v v v y x t +=+=t 4
22
20224
1t g t v S S S y x +
=+=
t q W U =
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2、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 t
Q
I =
(2)电阻定律:S
L
R
ρ=
( R 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4)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R =
IR U = R U I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
R I +=E
路端电压:IR Ir E U
=-= 输出功率:R I r I IE P 22=-=出
☆电源热功率:P I r r =2
电源效率: η
=
P P 出总
=
U
ε
(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IUt W
= 电热:Rt I Q 2= 电功率 :IU P =
对于纯电阻电路: t R U Rt I IUt W 22
=== R
U R I IU P 22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Rt I IUt W 2
>= r I IU P 2
>= 三、磁场
磁通量: S B ⋅=φ 条件:S B ⊥ 磁感应强度: S
IL F B
φ
==
条件:B I ⊥ n I I I I ==== 21n
U U U U +++= 21n
R R R R +++= 21R U ∝R
P ∝n U U U U ==== 21n
I I I I +++= 21n
R R R R 111121+++= R
I 1
∝
R
P 1∝
安培力: ILB F = 条件:B I ⊥ 方向:左手定则
四、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 BLv E = ☆ t
n
E ∆∆=φ
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