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教育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小学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整合实施方案
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2. 教学方法的整合
3. 教学资源的整合
三、实施效果
通过整合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数学人才。
4. 动态优化教学流程,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5. 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和工作。
四、结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教师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铺平道路。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对称轴。
2.通过自我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学生喜欢的事物、人物创设课堂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探索新知。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漫画人物——三毛,创设情景:黑板上画一个缺眼睛,少耳朵的三毛,请学生画出来。
孩子们都踊跃地上黑板添眼睛,画耳朵,可其他同学总觉的不满意,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邀请她介绍经验。
生:耳朵和眼睛都要一样大小,都要互相对称。
学生从画三毛头像中意识到“对称”二字,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
电脑演示:飞机、机器猫、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物等轴对称图形。
学生哗然,十分欣赏,气氛十分活跃,纷纷谈各自感受。
生A:这些图片我都很喜欢,但我比较喜欢机器猫、蝴蝶的图片,太漂亮了。
生B:我喜欢蝴蝶,颜色鲜艳,而且左右对称,看了很舒服。
生C:有一部分的图片,如蝴蝶、京剧脸谱都是左右对称的。
生D:很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美。
师:的确是的,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漂亮,你想自己制作一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
同桌两人合作画画,有的学生直接在纸上画;有的学生先画一半,再画另一半;有的学生把纸对折再画;有的学生用剪刀剪……方法各异。
制作完毕,把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介绍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并让学生谈谈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
生E:两边都对称。
生F:这些作品都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师:那老师也来试一试,把纸对折,用手随便撕了一个图形,问学生这个作品是否有那样的特点。
生齐答:有。
师:具有这种特点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中间这条直线是什么吗?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小学数学教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新兴小学的学校情况,以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2.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使学生深感平易近人的身边的情境,在开心随心所欲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学习、爱数学、爱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对没有掌握数数方法的同学教会他数数量为1——10的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高效的完成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关键: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并使之乐学。
教学突破: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
主题一、思思上学1、多媒体播放卡通人物笑笑上学的动画片,伴着轻松的《读书郎》歌声,声音解说:“这是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她从幼儿园大班升到小学读书了,从今天起,她就和我们一样,成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了。
”2、动画镜头随着思思入了校园,思思走跌看见了不好可爱的校园呀!主题二、美丽的校园叙事镜头:随着画面的迁移,镜头定格在:十个男同学在打篮球。
师:谁能数一数有多少个大哥哥在打篮球?(教师必须据此介绍存有哪些同学在幼儿园已经学会数1——10了,哪些没会,再确认下一步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2.从1开始呈现一些校园里的人、物,引导学生数数。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两个篮球,三棵树,四个垃圾桶(适时教育学生,在校园里不要乱扔垃圾,要把它放进垃圾桶里)……十个同学在跳绳……教师急于使多一些学生一个直奔一个的说道,如果弄错了,使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资源整合——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
一、教学分析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
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
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设计《年、月、日》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内容。
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6――8分钟内对年__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___ 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
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
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堂教案设计
课题:垂直与平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开始吧。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二)进行分类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本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数的认识》一课。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案例---------数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新趋势。
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
一、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中,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非常重要。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选取的资源应该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数学网站、数学软件或者数学课件。
2.资源的适宜性选取的资源应该与学生的年龄、数学水平和教学目标相适应。
比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直观的数学游戏;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交互性强、挑战性大的数学软件或者课件。
3.资源的特色和创新性选取的资源应该有独特的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创新的数学视频或者数学文章,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导入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中,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导入也非常重要。
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包括: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动态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展示在教室的大屏幕上,从而生动形象地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2.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展开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益智游戏,将其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
3.互动激发: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比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投票、抢答等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三、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中,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六篇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六篇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题目是《剪切图形》,《剪切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的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其他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更深入的学习。
其中的复制、粘帖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形状图形,为创作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技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重难点的使用。
教学难点: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理论和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
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别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说每一个环节的同时说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
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
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
所以本对画出一个月亮,月亮、复制、粘贴的过程。
指出旋转命令在修改菜单中。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内容,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内容1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操作系统入门”第三课教学目标:1、学会设置Windows 9桌面的背景和屏幕保护。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观。
3、教育学生在使用机房电脑时,不随意更改桌面背景,保持多媒体教室电脑的整体美。
教学重点:如何选择除Windos自带的背景之外的其他图片作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除Windos自带的背景之外的其他图片作背景。
因操作步骤较多,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学具:在多媒体机房上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操作计算机时,每次打开机器首先看到的就是计算机桌面,看着始终一种颜色的桌面,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要能把计算机桌面变得更美丽些那多好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设置桌面的背景和屏幕保护,把我们的计算机桌面换个新面孔。
(板书课题:让计算机桌面更加美丽——设置计算机桌面背景与屏幕保护)二、设置Windows 9桌面的背景。
1、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桌面背景。
(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分别用Acdsee 看图软件出示几幅桌面背景画“有图案的桌面背景”“图片背景”“照片背景”其中照片背景用班级中一位同学的照片或老师的照片作背景。
)大家觉得这些桌面背景怎么样?那么如何设置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演示。
2、①设置带有图案的背景第一步: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出现“显示属性”对话框。
第二步:在“背景”标签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图片,在对话框中的显示器里可以预览效果,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桌面背景就改变了。
②让学生尝试练习。
③设置用其他收集到的图片作背景。
刚才有同学提出,他想采用老师最初演示给大家看的那些图片作背景,该怎么办呢?请接着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一、背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中,教师们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由此,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1.数学软件的使用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数学软件给学生,例如GeoGebra,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和数学运算规律。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智慧课堂的建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智能课堂平台,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短信、答题等方式来进行课堂的评价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例如学生安全的检索引擎和在线练习平台。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4.数字化教学资料的制作教师可以制作数字教学资料,例如PPT、教学视频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概念变得更为具体直观,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预期效果此举能够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的教学之中。
教师们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新型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学生更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四、总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
教师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尝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学生们打造更加科学、丰富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一、教学背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趋势,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教育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更愉悦地接受学科知识,成为了小学教师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教学案例针对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主要结合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了一节课程,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板书,在线画板等)辅助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2.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学科中数字与形状的分类。
3.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课堂上自主完成数字与形状的分类表。
三、教学内容数字与形状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打造温馨课堂氛围主持人通过幽默有趣的话语,为上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结束上一节的课后,会在黑板上出现与今天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预习今天的课程。
2. 了解课程知识老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发挥涂鸦,画出自己有关数字与形状的一些认知和想法。
然后,老师以幼儿园智慧登门课堂活动内容为线索,通过引导让学生看图形,同时说出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
3. 视频示例表达教师用多媒体和画板的介绍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中数字和形状的共性和差异。
老师运用干麻课堂中在线画板的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分类数字、形状的特点。
4. 同步表现并辅助案例做题学生在画板上完成分类表的基础上,老师会在重塑教育电子板书中同步表现同样的案例和思路,并针对学生起立的问题,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5. 作业检查在本节课结束时,老师会在板书上贴出学生已完成的练习题,并在小学鱼目中针对错题给予学生现场点评针对性的帮助,让学生收获到自己的成长和成绩的好感和自信心。
五、教学材料1.多媒体视频2.重塑教育电子板书3.黑板4.在线画板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和演示,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工具的融合来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设计了以下课堂导入模式。
我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可以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动画或数学绘画,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画面的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学。
通过引入新颖的数字故事、数学卡通人物等元素,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
我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在线练习活动或数学学习社区,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并与同学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
利用互联网资源,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数学网站、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我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践和应用。
我可以设计一些基于实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电脑或平板电脑进行数学建模和解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还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数学模拟软件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运算规则。
我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我可以让学生使用PPT、视频制作软件等工具,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数学作品,展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向同学和家长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导入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起学生兴趣、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进行实践和应用,以及展示学习成果,我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在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成长和进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作业1.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设计一个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案例《数一数》教学设计信都镇新兴小学柳毓钊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至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新兴小学的学校情况,以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2.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亲切的身边的情境,在愉快轻松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学习、爱数学、爱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对没有掌握数数方法的同学教会他数数量为1——10的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高效的完成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关键: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使之乐学。
教学突破: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器材准备:佳能ixus120相机一部,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预设:主题一:笑笑上学了1、多媒体播放卡通人物笑笑上学的动画片,伴着轻松的《读书郎》歌声,声音解说:“这是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她从幼儿园大班升到小学读书了,从今天起,她就和我们一样,成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了。
”2、动画镜头随着笑笑进了校园,笑笑抬头看到了“新兴小学”,哇!好漂亮的校园呀!镜头切换成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新兴小学校园纪实视频。
重点放在美丽的校园、花草、学生愉快玩耍上,然后介绍一年级所在的西栋教学楼的教室位置、食堂、厕所的位置。
主题二、美丽的校园1.写实镜头:随着画面的转移,镜头定格在:十个男同学在打篮球。
师:谁能数一数有多少个大哥哥在打篮球?(教师要据此了解有哪些同学在幼儿园已经学会数1——10了,哪些没会,再确定下一步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2.从1开始呈现一些新兴小学校园里的人、物,引导学生数数。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两个篮球,三棵树,四个垃圾桶(适时教育学生,在校园里不要乱扔垃圾,要把它放进垃圾桶里)五个花坛,六台乒乓球桌…….十个同学在跳绳…….教师有意让多一些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说,如果说错了,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抽象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学生对电脑操作的差异较大,需要老师的帮助。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观察物体(二)》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二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能用具体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这一内容的研究是在学生研究了《观察物体(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研究时,学生主要观察简单的实物,而在四年级下册,则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为主。
同时,本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感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而进一步发展了空间想像能力。
在研究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
这个阶段学生所观察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汽车、房子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研究从三个方向观察立方体,不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抽象的立体图形,并且还需要用具体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经验,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像和描述等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早已经接触电脑,一些基本操作已经会使用。
但是学生对电脑操作水平的差异比较大,展示过程中需要老师帮忙完成。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
首先,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研究热情。
其次,通过将军与士兵的游戏,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在游戏中领会、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接着,游戏升级:你搭我猜,你搭的物体,我不用看也能猜出来是怎么样的?老师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关于信息技术与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精品教学设计--精选课件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课交融的设计——《年、月、日》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特别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行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鼎力开发并向学生供给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研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表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经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求实现教师的教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良。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良教课内容的表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应该是现实的、风趣的、富裕挑战性的。
内容的表现也要采纳不一样的方式以知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本节课中,我把相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内容。
学生联合年历,阅读、阅读网页,在短短 6——8 分钟内对 ____年__月__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在展现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经过动向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着了7 个大月, 4 个小月和特别的 2 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课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引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该给学生供给真切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进行全方向的思虑。
____年__月__日学生很熟习,可是____年__月__日的形成学生其实不熟习。
教师经过播放展现性课件,让学生察看动向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
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课难点,经过课件展现,图文并茂地展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单知其然,并且知其因此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表此刻双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设计——《年、月、日》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内容。
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6——8 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
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
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
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
另一方面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1993 年—2004 年2 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 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六册内容。
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对平闰年的认识,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并不清楚。
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索平年闰年的方法。
4.技术准备:本节课的课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教师展示性课件。
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学生自主浏览);勇闯难关(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
教师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
三、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板 书 年、月、日 设计一年: 12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1 天小月:四、六、九、十一 30 天平年: 365天28天二月闰年: 366天29天四、课堂教学过程: 网络 学习1、年、月、日基本知识。
2、世纪、星期、 季度等拓展性 知识。
3、在电脑上直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两人一 组,合作探究。
2、结合年历和同组的同学互帮互 学。
3、有合作精神、团 1、基本了解有关年月日的 知识。
2、了解本课中没有涉及的 其他知识,对本课进行 拓展。
3、通过练习达到检测对新 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 知识进行1、学 生看 老 师制作 的课件,了解年、 月、日的形成。
2、学 生打 开 自己桌 面上的年月日网 页,边浏览边学 习。
3、用 自己 手 中的年 历进行学习、验 证。
1、通过看课件了解地球绕太阳一周是 一年,月亮绕地球一 周是一月。
地球自转 一周是一日。
2、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 6 分钟内对年月日的 知识有了较全面的 了解。
如:平年与闰 年、大月与小月、 特 殊的二月、记忆大小 月的方法等。
约3分 钟1、 同学们,你愿意和老师 交朋友吗? 你能把你的生日告诉老师 吗?2、我们在说自己的生日时用 到了一组时间单位:年、 月、日。
1、学 生说 出 自己的 生日。
2、自 发说 出 用到的 时间单位。
1、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拉近距 离,使学生心情 愉悦的投入学习。
2、认识到在说自己的生日时用到了 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年月日浏览网页 、共同探 讨、解决问题。
约2 7分1、年、月、日的形成。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年、钟 课件展示 : 年、月、日的形成 2、浏览网页自学年、月、日 的知识。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老师把它制作成了网页,想不想看一看?天?(365 天)怎样才能计算出平年有365天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366 天)谁能判断出平年和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哪一天?(2)记忆法。
你知道了那些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单双数记忆法。
儿歌记忆法。
追问:腊、冬各指哪个月?老师还想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方法呢?课件展示:拳头记忆法看屏幕,师介绍,(3)大、小月的由来31 × 7+30 ×4+28=365 口算结果闰年全年有366 天。
平年与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二月的第29天。
7 个大月心中装,7 前单数7 后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在把一日加。
学生亲自应用拳头记忆法指一指、数一数。
(4)学会记忆大、小月的三种方法(5)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6)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大、小月的由来。
(4)小练习:1 、老师说一个月份,学生来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2 、老师说一个月份,如果是大月,就高高举起右手;如果是小月,就迅速的拍一下手。
3、平年与闰年(1) 课件出示1993 至2004 年二月份的年历。
结合年历,同小组的同学共同填写93至04年二月份的天数。
生汇报师填写表格。
(2) 观察这张表格,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学生看自己的屏幕。
判断老师说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用举起右手和迅速拍手的形式判断大、小月。
看屏幕上的统计表格。
结合年历,同小组的同学共同填写93 至04 年二月份的天数。
学生汇报填写情况。
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
4、两人一组填表格,看哪组填的又快又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学生针对问题认真思考,发现规律。
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流程课件展示年、月、日的形成学生自主浏览年月日网页汇报交流自学成果记大小月的方法探索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课件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巩固练习学生勇闯难关或浏览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五、学习效果评价本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一次尝试,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同时教师也努力尝试让现代信息技术从“助教”到“助学”的转变。
本节课中的思想教育渗透也是非常成功的。
整节课学生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真正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此外在年份的选择上,1921、2008 等比较有意义的年份渗透爱国教育;而本节课中意外的收获则更大,学生有了在电脑上少玩游戏,多学知识的思想转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