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整理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大全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油田勘探1. 地质构造分析:通过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油气聚集区域,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勘探手段,通过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来推断地下的岩层情况,从而判断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3. 重力和磁力勘探:重力和磁力勘探是利用地球引力和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构造特征,从而确定潜在的油气富集区域。
4. 电测勘探:电测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自然电场和人工电场等物理量来推断地层结构和油气聚集情况。
5. 地质钻探:地质钻探是直接获取地下岩石样本,通过对地下岩石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结构、岩性、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为油田勘探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二、油田开发1. 地质储量评估:通过对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的分析,可以对油田的地质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2. 采收率预测:采收率是指油田中可采集到的地质储量的比例,通过对地质条件、岩性特征、流体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油田的采收率,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油气藏开发方式选择:根据油田地质条件、储层性质、工程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包括常规开采、次生采收、注水开采等。
4. 选址规划:根据油田地质条件、勘探数据和开发方案,对井位进行选址规划,确定井位位置和井网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5. 地面设施建设:包括钻井平台、生产设备、管道、储罐等地面设施的建设,为油气开采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6. 注水开采:对于一些老旧油田或高含水油气藏,可以通过注水开采的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7. 水驱采收:通过注入水驱的方法来推动油气的开采,提高采收率。
8. 天然气开发:针对含天然气的油田进行开发,包括天然气的采收和处理。
三、油田生产1. 裸眼检查:对于油田生产现场,进行裸眼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采油 精品】油田开发地质基础知识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地层超覆遮挡油气藏
一、油气藏及其油、气、水
3、油气藏类型
(3)岩性油气藏:指油气在岩性圈闭中的聚集,主要有 岩性尖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油气藏等。
岩性尖灭油气藏
透镜状岩性油气藏
一、油气藏及其油、气、水
4、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
油气藏中油、气、 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 律,如在单一背斜圈闭 内,由于重力分异作用, 油、气、水的分布规律 是气在上,油居中,水 在油气下面,从而形成 油气界面及油水界面。
3、油气藏类型
(1)构造油气藏:指油气在构造圈闭中的聚集,主要类 型有断层遮挡油气藏、背斜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盐丘油 气藏和向斜油气藏。
断层遮挡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一、油气藏及其油、气、水
3、油气藏类型
(2)地层油气藏: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一般有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遮挡油气藏、剥蚀隆起油 气藏等。
石油主要由C(83%-87%)、H(10%-14%)元素组成,还含有 少量O、N、S,但含量都不超过1%。
蜡:原油中烷烃C原子个数为15-42时,呈固态,即为蜡。 原油中含蜡的百分数称为含蜡量。
胶质:原油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并含有O、S、 N等杂质。它溶解性较差,只能溶解于石油醚、苯、氯仿、 乙醚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能被硅胶吸附。
一、油气藏及其油、气、水
2、圈闭类型
(1)构造圈闭: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位移造 成的圈闭叫构造圈闭,包括断层遮挡圈闭和背斜圈闭。
断层遮挡圈闭
背斜圈闭
一、油气藏及其油、气、水
2、圈闭类型
(2)地层遮挡圈闭:由于地层因素造成遮挡条件的圈闭。 包括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和地层超覆遮挡圈闭。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石油储集层的分布和规模。
地质勘探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三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例如地震波、重力场、磁场等)的方法来找出地下构造,并进而推断储层的位置和规模。
地质勘探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分析岩石岩性、构造特征、岩石构造形态等,找出潜在的储层。
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分析地下水、天然气和土壤中的烃类物质,确定地下储集层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2. 储层地质储层是指地质构造中能够储存油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体系。
了解储层地质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非常重要。
储层的类型包括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
孔隙型储层是指储层中具有一定的孔隙度,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裂缝型储层是指在地层中存在裂缝或者节理,这些裂缝或者节理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储层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异质性等。
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孔隙的比例,渗透率是指地层岩石对液体和气体渗透的能力,孔隙结构是指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状态,异质性是指储层岩石的非均质性。
3.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是指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于储层地质进行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工程。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主要包括测井、射孔、油藏工程和油田开发规划等。
测井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对井筒附近的地层进行测量和记录,了解地层的性质和构造。
射孔是指在井筒中钻孔,用来改善井眼与储集层的通透性,增加油气的产量。
油藏工程是指通过注水、注气和采用化学驱油等方法,提高原油开采的有效性和储量。
油田开发规划是指对于油田地质情况、油藏特性和现有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油田开发方案,包括井网布置、注采工艺、生产规模等。
总的来说,地质知识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地质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油田勘探、开采、生产和管理,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资源。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1章 油 气 水性质-xie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的含氮量一般在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 我国大多数原油含氮量均低于千分之五。 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碱性和非碱性两类。
碱性含氮化物多为吡啶、喹啉等及其同系物, 非碱性含氮化物主要是吡咯、卟啉、吲哚和咔
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金属卟啉化合物最为重 要。
9
金属卟啉化合物
在石油中钒、镍等重金属都与卟啉分子中的氮呈络合状态 存在,形成钒卟啉和镍卟啉 指相原油中卟啉类型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海相石油富含钒 卟啉,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我国原油一般以镍卟啉为主, V/Ni比值都小于1。 有机成因动物血红素 和植物叶绿素都属卟啉 化合物,前者为铁的络 合物,后者是镁的络合 物。它们同石油中这类 化合物的结构相同,所 以,在石油中发现卟啉 化合物,可作为石油有 机成因重要证据之一 石油低温生成卟啉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250℃)或氧化条 件下,卟啉可以发生开环裂解反应而被破坏。说明石油是在相对 10 低温的条件下生成。
23
6.溶解性 石油主要由各种烃类化合物组成,由于烃类难溶于水, 因此,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若以碳数相同的分子进行比较,溶解度烷烃<环烷烃<芳香 烃。 除甲烷外,各族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均随分子量增大而减 小。 外界条件对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不同影响: (1)温度由150℃降低到25℃,石油的溶解度会降低 78~95%; (2)除烷烃中的气态馏分外,压力对烃类的溶解度影响 甚微; (3)水中无机组分含量和含盐量增加时,烃类的溶解度 会降低。 石油尽管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例如氯 仿、四氯化碳、苯、石油醚、醇等等。根据石油在有机溶剂 中的溶解性,有助于鉴定岩石中的石油含量及性质。
馏分 温度℃ 轻馏分 石油气 汽油 <35 煤油 中馏分 重馏分 柴油 重瓦斯油 润滑油 渣油 >530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一、石油地质基础知识1、地球的内部结构:⑴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在全球各处的厚度不均匀。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所以又叫岩石圈。
⑵地幔:地壳与地幔之间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M界面,从M界面到2900Km 的深处为地幔。
地幔一般分为两层,从M界面到1000Km处叫上地幔,从1000Km 处到2900Km处称下地幔。
⑶地核:从2900Km处到地心成为地核,从5154Km处以下称为内核,地核内分布着3000℃以上的复杂的液体。
2、岩石:也称为石头,是在特定条件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质规律组成的复杂集合体。
⑴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⑵变质岩:是地壳早期形成的岩石。
⑶沉积岩: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受风化而破坏,其风化物再经过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便形成了沉积岩。
3、地层:地下成层的沉积物和其中共生的岩体总称为地层。
⑴油源层:具备生油条件、且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油源层。
⑵油源层系:在一定地段时期、一定地质构造及古地理条件下,由一系列油源层和非油源层有规律地组合为油源层系。
⑶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油层之间,阻隔储油层相互串通的不渗透致密层称为隔层。
⑷储油层:能储集大量油气,渗透性较好,并有较好圈闭的岩层称为储油层。
⑸划分地层的方法:①根据岩性和沉积条件划分;②根据地壳运动划分;③根据古生物化石划分;④根据沉积旋回划分。
4、地质构造⑴褶皱构造:成层岩石在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力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叫做褶皱构造。
①背斜:是指岩层向上弯曲的皱曲,两翼岩层倾向相背,弯曲中间部分的岩层比两翼岩层时代相对较老。
②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相翼岩层倾斜相向,弯曲中间部分的岩层比两翼岩层时代相对较新。
⑵断裂构造:岩层发生断裂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叫做断裂构造。
①节理:是岩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在采油现场通常称为裂缝,节理可以是平直或弯曲的。
②断层:岩层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叫做断层。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归纳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勘探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找到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岩性、含油气层的位置、厚度和分布。
勘探方法一般包括露天勘探、堆积层勘探、隧道勘探和海底勘探等。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运用地质勘探仪器、测量仪器和地质勘探软件。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和反射来勘探地下油气藏的方法。
可以通过地震地震勘探仪器捕获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藏分布的信息,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3. 测井勘探:测井勘探是用测井仪器在井下对地下地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
测井数据对于油气地质的研究和含油气层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开采1. 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来破裂岩石层,并使含油气层的孔隙度增加,以提高油气产量的方法。
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含油气层的渗透率,提高储层透明性,增加开采效率。
2. 注水开采:注水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含油气层注入水来增加地下压力,促进油气的流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
注水开采需要考虑注水井的位置和布局、注水管道的布置、注水量的控制等因素。
3. 水平井开采:水平井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地下地层水平钻探和开采油气的方法。
水平井开采可以增加油气的储量和产量,提高开采效率,减少开采成本。
4. 溶解气开采:溶解气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含油气层注入溶解气体来溶解油气并抽出地面的开采方法。
溶解气开采可以对高粘油田进行高效开采,降低油气的粘性,提高采收率。
三、储存1. 地下储存:地下储存是一种通过在地下贮存油气,以便长期使用和输送的方法。
地下储存通常包括注入井、储气库和地下油气储藏库等设施。
在地下储存中,需要考虑地下储藏层的物理性质、地质条件、储藏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等因素。
2. 地面储存:地面储存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上建设油气储罐、油气储藏库等设施进行油气的储存和保存的方法。
地面储存需要考虑油气的存储量、储藏设施的贮存能力、储藏方法等因素。
2-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二章
有机成因理论和无机成因假说,都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 究
第11页,共46页。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二章 油气成因及生油层
第一节 油气成因概述
第二节 油气生成机理
第三节 生油岩及其地化特征
第四节 生油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第12页,共46页。
第4页,共46页。
1.碳化说 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
地下深处有重金属碳化物(碳化铁等)与水作用可产生烃类
3FemCn 4mH2O 高T、高P mFe 3O4 C 3nH 8m 2.宇宙说 1889年,俄国学者索可洛夫提出:
“碳氢化合物是宇宙间固有的”
——证据:慧星等天体上发现了碳氢化合物
–主要包括无定形体和藻类体,是富氢组分
②壳质组(exinite):
–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孢子、角质、植物的表皮组织、树脂、蜡质等。包括孢子体、角质体、
树脂体和木栓质体。是富氢组分
③镜质组(vitrinite):
–是植物的茎、叶和木质纤维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凝胶体。镜质体是富氧组分
④惰质组(inertinite):
晚期成油说:沉积有机质埋藏到较大深度,到成岩晚期 达到成熟,经热降解生成大量油气
第10页,共46页。
油气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尽管目前油气有机成因 理论日臻完善,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由此 否定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科学价值。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宇宙化学和 地球形成新理论的兴起,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同位素地 球化学研究的深入,为油气无机成因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越来 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地球深部来源物质对沉积有机质转化为油气有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99-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气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2、盖层3、岩性标准层4、沉积旋回5、地温梯度6、含油气盆地7、圈闭8、石油9、油气田 10、孔隙结构 11、可采储量 12、井位校正13、压力系数 14、滚动勘探开辟二、填空题1、石油主要由 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 、溶解气量 、温度 ,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 ,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 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4、压力解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想法。
所以,利用压力解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以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可以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 、 、 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 ,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
10、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照法举行油层对照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终连接对照线,完成对照剖面图。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每章重点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1 无机生成说:A宇宙说:随着地球的冷凝,碳氢化合物被冷凝的岩浆吸收,最后凝结在地壳中形成石油B碳化物说:高温的碳和铁变为液态,反映生成碳化铁,保存与地球深处,地下水向下渗透,与之反映生成碳氢化合物,上升到地壳即为石油C岩浆说:基性岩浆冷凝时合成碳氢化合物,使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聚合成饱和碳氢化合物有机生成说: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输到邻近的储集层中,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主要依据:油气分布与岩石类型(沉积岩中);纵向分布(时间上);成分特征;某些稀有金属特征;油层温度特征(很少超过100oC);形成时间;近代沉积物中的观察结果。
2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来自生物圈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就生成油气而言,主要以低等水生动植物为主(特别以细菌和藻类最佳)从生物物质的发源地来说,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盆地本身的原地有机质,其他是被河流等从周围陆地携带来的异地有机质,再者是少量的经受侵蚀的古老沉积层中的化石有机质。
分类类脂化合物(形成石油的主要有机组分之一),蛋白质(油气中低碳烃的来源之一)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而氧含量低,含类脂化合物为主,直链烷烃多,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少,母体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水生低等微生物,生油潜能大2型干酪跟:原始氢含量稍低于1型干酪跟,中等长度直连烷烃多,母体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生油潜能中等3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为主,饱和烃链很少,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不利于生油。
4海相环境中—浅海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右地理环境,陆相环境—深水—半深水湖泊相是陆相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域,在近海地带的深水湖盆是最有利得生油坳陷陆海过度相—三角洲发育部位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一对同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放射性物质的作用也可能是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能源之一5—1500m温度范围:10-60C动力因素:细菌活动转化反应性质:生物化学降解主要产物: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成熟石油和大量干酪根)1500—4000m温度范围:60—180C动力因素:热力催化作用转化反应性质:热降解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和湿气、CO2、H2O、N2、H2S等挥发性物质和残留干酪根)4000-7000m温度范围:180-250C动力因素:热力作用转化反应性质:石油热裂解与热焦化主要产物:大量C-C链断裂,已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急剧减少。
油气开发知识点总结
油气开发知识点总结1. 油气资源勘探油气资源勘探是油气开发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寻找油气储集层和确定储量。
勘探工作通常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多个方面。
地质勘探主要是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古生物化石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定油气的储集带和规模。
地球物理勘探则是通过地震勘探、电磁测深、重力测量等手段来探测地下油气构造和储集层。
地球化学勘探则是通过地下水、气体和岩石等化学元素的分析,来确定油气地质资源的分布和性质。
2. 油气勘探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应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包括了地震勘探技术、电磁勘探技术、测井技术等。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勘探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来揭示地下岩石的性质和结构,从而确定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电磁勘探技术则是利用地下电磁场的特性来勘探地下的油气构造。
而测井技术则是通过在钻井井眼中测量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地下流体的情况,来确定地层中是否含有可燃气体。
3. 油气储层特征油气勘探的成败取决于储集层的特征,不同的储层结构和岩性特征都对勘探结果和开发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储层类型包括砂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页岩储层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储层有着不同的渗透性、孔隙度和含油气量等物理特性,这些特性会影响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方法。
同时,储层的构造特征、孔隙结构、饱和度等也对油气的开采工艺、采收率等产生重要影响。
4. 钻井工程钻井是油气开发的重要环节,是勘探和生产连接的纽带,钻井工程既要求技术水平高,也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
钻井工程包括了钻井方案设计、钻井设备和技术选型、井位布置、钻井液配方等多个环节。
在钻井过程中,需要克服地层崩塌、钻井井眼稳定、井漏、固井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确保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
5. 油气藏开发油气藏开发是指通过合理地采用注水、人工举升、水平井等技术手段,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对油气储藏层进行开发。
油气藏开发工程的核心在于提高采收率、减缓采空区扩展速度,保证油气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1。
地温剔度:通常把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升高得温度值称地温剔度。
2。
地壳均衡作用:这种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作用,力求在深部的物质上达到平衡状态的现象。
3。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过程。
4。
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固有性质。
5。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6。
石油:主要由烃类和少量非烃类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
7。
饱和蒸汽压:将气体液化时所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8。
临界温度:单组分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高于此温度时不管加大压力都不能使该气体转化为液体。
9。
干酪根:指沉积物中所有无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及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0。
生油窗:在油气田进入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干酪根受热迅速发生降解,一些杂原子件(N。
S。
O)键破裂形成挥发性气体散逸,同时生成大量烃类物质是主要的生油期。
11。
(天然气)溶解系数: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1.01*105Pa压力所溶解在单位体积石油中的天然气量称为(天然气)溶解系数。
12。
孔隙度(有效孔隙、绝对孔隙、剩余孔隙)绝对孔隙度:Dt=·有效孔隙度:相互流通的能够使流体通过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残余孔隙度:·13。
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当单相流体通过岩石孔隙时,在流体在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的层流条件下,由达西定律得到的渗透率值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通过岩石时,各向流体发生相对作用,则得某一相流体的渗透作用与单相流体不同,此时得到的每相流体的渗透率叫做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某向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14。
盖层:指位于储油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15。
圈闭:是指地壳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知识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知识2、懂开发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一些基本常识(1)了解开发方案,熟悉开发方案中的一切资料、数据:面积,储量,层系,油水井井数,各中压力资料(原始压力,含气和压力),油藏类型,地面地下流体性质,构造图,小层平面图,分层细说,单井数据,方案,地层压力数据,油层物性,岩石性质,胶结物类型,含量,胶结形式,油层的润湿性和敏感性,注采比,注水量,含水上升率,小层连通图,栅状图。
开发方案中开发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参数的取值原则和数值。
方案中实施要求和产量要求,实施步骤,了解断层和断层走向,封闭性。
(2)、会编制单井方案,首先要会地层对比,小层对比,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单井储量,单井生产后进行单井注采编制。
(3)、会编制各种试验方案,如注水试验方案,目的,要求,连通关系,注水强度,试验区面积和储量,注采比,试验步骤,分期试验要求。
(4)、掌握动态分析的各种方法,统计法,对比法,曲线法,表格法。
(5)会画采油曲线,注采反映曲线,多种等值图,Φ,K等值图,Φ,K直方图,含水等值图,有效厚度,构造图,水线推进速度的计算。
(6)会计算开发数据及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
如,自然递减,综合递减等。
(7)会绘制水驱特征曲线,并能评价开发效果,能分析曲线,提出调整意见,能编制调整方案。
(8)、能综合评价开发效果,掌握方法,找出目的,提出措施。
(9)、掌握各种开发测井方法和原理并会运用。
(10)、会水文勘探(11)、会油水井压力测试和压力计算方法,及影响压力数值的主要因素。
知道注水井分层调剖的方法,分层水量的计算方法。
(12)了解有其水分析化验的过程,会分析注入水,计算氯根。
(13)、会判断油井出水性质,地层水?注入水?(14)、注水井加强层,会绘制注水井指示曲线(15)、温和注水,间歇注水,周期注水,多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如何换算。
(16)、注采比和含水上升,压力回升等的关系,有什么规律?(17)、各种增产措施的效果对比(18)注水后,油水在地层的流动规律(19)、流体在地层单相流动,双相流动,多相流动的特征,为什么不能低于饱和压力下采油(20)、什么叫做三大矛盾(平面,层间,层内),为什么说开发中的一切工作都是在解决三大矛盾?(21)、为什么要分层系开采?分层系开采的原则?一定的储层,厚度,流体性质,压力系数(22)、注水井调剖方法(23)、非均质程度的标志有哪些?(24)、油井堵水方法和效果对比(暂时堵水和永久性堵水)(25)、地下油水井粘度比十分重要,高粘度油藏和低粘度油层划分标准,采油特征曲线不一样,多阶段采油方式不一样——这是决定地面集输流程主要依据。
4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四章
7、其它作用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还有构造应力、毛细管压力,扩散作用、碳
酸盐固结和重结晶作用等
三、初次运移的途径
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途径有孔隙、微层理面和微裂缝。
在未熟—低熟阶段,运移的途径主要是孔隙和微层理面;但在
5、渗析作用
渗析作用是指在渗透压差作用下流体会通过半透 膜从盐度低向盐度高方向运移,直到浓度差消失为止
沙泥岩互层层组中泥岩孔隙度流压含盐分布特征
6、有机质的生烃作用
干酪根成熟后可生成大量油气和水。这些油气水的体积大大超 过原干酪根本身的体积,这些不断新生的流体进入孔隙后,必然不断排
挤孔隙已存在的流体,驱替原有流体向外排出。流体排出不畅时,也会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四章 第一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油气运移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油气的初次运移 油气的二次运移
一、油气运移概念
概念:地壳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各种天然因素作用下 发生的移动
油气在地下运移的证据?
石油与天然气是流体,它们具有流动的趋势,只要没有约束条件,它们就 会无休止地运动下去,直至到达地表面逸散。那么油气在地下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受哪些因素影响?运动的相态、时间、距离和方向是什么?搞清这些问题不仅具有 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油气勘探具指导意义
差异突破压力排烃
断层排烃
五、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
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因受各种因素的控制(如厚度大、渗透率小、 动力不足、地层吸附)并不能全部排出,只有与储层相接触的一定距离 内的生油层中的烃才能有效地排出来。能有效地排出烃类的生油层厚度, 称为有效厚度。一般在30m±。不同地区有效厚度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评 价生油岩时,可利用岩心含沥青化学资料分析研究排烃效果,区分有效 生油岩层与死生油岩层。前者指生油岩不仅产生油气共存的孔隙中,如果水易附着在岩石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整理.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填空题: 1.石油和天然气是储藏在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2.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6.从油田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在(加工提炼)之前称为(原油)。
8.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素组成。
10.石油中的主要元素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其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
11.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决定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13.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14.自然界一切(天然)因素形成的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16.天然气是由多种气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7.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一般在(80%~90%以上。
20.混合物的临界温度等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乘其临界温度(绝对)乘积之和. 21.将汽液化是所需施加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饱和蒸汽压力)。
22.蒸汽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3.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位体积石油中的气量称为 (溶解系数. 24.在一定条件下气体在单位体积石油(或水)中的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25.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26.碳数越小的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27.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温度和(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30.油气成因基本上可归纳为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两大学派。
31.随着水的矿化度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则(下降)。
32.油田水在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33.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机组分是(烃类)、(酚和(有机酸。
36.(苏林)分类是根据大陆水和海水化学成分特性,把天然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当量数比例作为水的分类基础,用以判断水的生成环境是大陆的还是属于海洋的。
油气田版屏幕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油气田版屏幕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油气田是指地下存在且富集有可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构造或地层。
了解油气田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能源产业和地质资源开发。
以下是关于油气田的基础知识总结:
1. 形成条件:油气主要形成于古代海洋中,经过长时间的生物和地质作用而形成。
油气需要有合适的沉积盆地、有机物质来源、适宜的沉积环境和地质构造等条件。
2. 分布特点: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层中,包括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
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东、北美、欧亚大陆及南美等地区。
3. 勘探开发:为了找到油气田,需要进行地质调查、物探勘探、钻井探采等一系列勘探开发工作。
其中,地质调查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构造分析等方法来确定勘探区带;物探勘探主要通过地震勘探和重力、电磁等物理勘探方法来确定潜在油气储备;钻井探查主要通过钻井和岩心取样分析来确定油气储集层。
4. 开采方式:油气田的开采方式主要分为常规开采和非常规开采。
常规开采主要通过钻井开采和人工提升来获取油气资源;非常规开采主要包括页岩气、煤层气、水合物等开采方式。
5. 开发利用:油气田开发利用主要用于燃料供给、化工原料、石油化工、发电等方面,是现代工业和生活的重要能源基础。
总之,油气田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了解油气田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能源产业和资源开发利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光、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惟独油藏,称为油田;惟独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算是油藏,只聚集了气,算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举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举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具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含图)..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 填空题: 1.石油和天然气是储藏在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2.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6.从油田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在(加工提炼)之前称为(原油)。
8.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素组成。
10.石油中的主要元素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其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
11.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决定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13.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14.自然界一切(天然 )因素形成的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16.天然气是由多种气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7.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一般在(80%~90%) 以上。
20.混合物的临界温度等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体 积百分数)分别乘其临界温度(绝对)乘积之和. 21.将汽液化是所需施加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饱和蒸 汽压力)。
22.蒸汽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3.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位体积 石油中的气量称为 (溶解系数). 24.在一定条件下气体在单位体积石油(或水)中的溶 解量称为(溶解度)。
25. 天然气 在水中 的溶解 度比石 油在水 中 的溶解度 (大)。
26.碳数越小的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
27.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 )、(温度)和 (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30.油气成因基本上可归纳为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 两大学派。
31.随着水的矿化度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则(下降)。
32.油田水在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 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33.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机组分是 (烃类)、(酚)和(有机酸)。
36.(苏林)分类是根据大陆水和海水化学成分特性, 把天然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当量数比例作为水 的分类基础,用以判断水的生成环境是大陆的还是 属于海洋的。
37.总结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发现,99%以上的油、气 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
38.在化学成分上,石油和沉积岩中 (有机)物质的组成相似。
39.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 的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 等。
43.按岩性,生油层可分为(泥质)生油岩和(碳酸盐 岩)生油岩。
45.热变质指数(TAI)通常分为( 5 )级。
46.沉积物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比不可少的条件是(还 原环境)。
47.储集层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是 (孔隙性 )和(渗透性)。
49.(孔隙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储集层储存油气的数 量。
50.(渗透性 )的好坏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油气的产 能。
51.已经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生产层)。
52.储集岩的(总孔隙度)越大,说明岩石中孔隙空 间越大。
53.根椐岩石中孔隙性的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 可将孔隙划分为( 三 )种类型。
54.根椐岩石中孔隙性的(大小 )及其对(流体)作用 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
57.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 率)越高,渗透率随着有效孔隙度的增加而(有规律 地)增加。
59.(碎屑颗粒)是组成碎屑岩的主要成分。
60.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的分选程度 (越好 ),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越大)。
62.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严(古沉积)条件及(古 构造)条件的控制。
64.根据碳酸盐岩的孔隙形成时期与成岩作用之间的 关系,可将其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 类。
66.自然界中,任何(盖层)对气态和液态烃类都只 有相对的隔绝性。
67.油、气在(地壳的)任何流动,都称为油、气运 移。
68.油气藏与一般固体矿藏明显的不同就是其分布不 在它的(原生之地)。
69.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称为渗滤。
70.(渗滤)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主要方式。
71.地层中流体(水或油、气)在储集层中的流动,服从 (达西直线渗滤)定律。
72. 由于(浓度)差的存在,使流体产生扩散。
73.地静压力随上覆地层的增厚而(增大) 74.油、气的初次运移是指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 气向附近储集层中的运移. 75.实践证明,地下油、气总是企图沿着阻力(最小) 的方向。
76.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 )、(运移)和(聚集)是油、 气藏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
79.在圈闭中油、气、水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分布的。
80.圈闭有效(容积)越大,储集油、气的数量越多。
81.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所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82.日产原油量为(大于 100t)的油气藏称为高产油气藏。
83.日产原油量为( 10~100t )的油气藏称为中产油气藏。
84.日产原油量为(小于 10t )的油气藏称为低产油气藏。
85.在油气源充足的条件下,(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86.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常式(即旋回式))、(侧变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90.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的重要前提。
9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壳运动)为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92.圈闭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5.作用于油层中流体的压力称为(油层压力)。
96.实测地层压力与同一地层深度的静水压力的比值称为(压力系数)。
97.当实测地层压力高于静水柱压力是称(异常高压)。
98.当实测地层压力低于静水柱压力是称(异常低压)。
99.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称为(压力梯度)。
100.由于水位面倾斜引起地层水流动而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101.油气层开发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油层压力)。
102.将地层压力折算到某一基面上的压力称为(折算压力)。
103.深度每增加 100 米,地温升高的度数称为(地温梯度 )。
104.地温每升高 1℃时所加深的深度称为(地温级度)。
105.油气聚集单元与盆地构造单元中,含油气盆地对应着(沉积盆地)。
106.油气聚集单元之中最基本单元是(油气藏)。
107.盆地构造单元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是(圈闭)。
108.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分为(参数井)、(探井)和(生产井)三种。
111.区域勘探主要分为(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
114.整个油气田勘探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区域勘探)阶段和(工业勘探)阶段。
116.油气藏只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小)单元。
117.油气田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资料来源于各种类型的(钻井 )。
118.钻井过程中取得地质资料的工作叫(录井)。
119.钻井时用专门的(取心钻头),从井内钻取的圆柱状岩石样品称为(岩心) 121.岩屑自井底到井口所需要的时间叫(迟到时间)。
122.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称为(岩心收获率)。
123.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10%~25%之间时称为(油斑 )。
124.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25%~50%之间时称为(油浸 )。
125.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50%~75%之间时称为(含油)。
126.岩心的含油面积大于 75% 时称为(油砂 )。
127.人们常将(钻井液)称为钻井工艺的血液。
128.油层对比是以油层为研究对象,(含油层系)内部进行的分层对比工作。
129.油层对比首先是(标准层)的对比。
名词解释: 石油: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油质:即石油中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物质。
沥青质: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沥青质为黑色脆性的固体 粉末。
碳质:为石油中的非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有机溶剂,又叫残碳。
石油的荧光性:即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性的性质。
临界温度:即单组份气体在高于某一特定温度时,不管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该气体转化为液体的特定 温度。
凝固点:即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 凝固点。
油田气:系指与石油共存的天然气。
溶解系数: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 位体积石油中的气量称为溶解系数。
油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 层水和非油层水。
油田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储集有油气的地层中的 地下水。
气田气:不与油藏伴生的单一天然气聚集中的气体。
干酪根:又称生油母质,是沉积岩中缩聚程度较高、 分子量较大、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聚合物。
生油门限温度:干酪根开始热解成为大量石油烃类的 温度,也称成熟温度. 氯仿沥青“A”:用氯仿当溶剂,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 有机物的含量。
生油气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层。
有机质转化指标:在有机质已经成熟的生油、气岩中, 衡量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数量指标。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含油气层:如果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可将该储集 层称为含油气层。
总孔隙度:通常把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 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称为该岩样的总孔隙度(率) 或称为绝对孔隙度(率)。
有效孔隙度(率):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而且在一般 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1-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力差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能力。
有效渗透率:为了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相区别,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种相流体的渗透率称 为有效率或相渗透率。
孔隙结构特征:指孔隙的大小及形状,孔隙间的连通 情况,较大孔隙的分布及数目,以及孔隙与喉道间 的配置关系,即孔隙喉道的宽窄,连通某一孔隙的 喉道多少等。
孔隙喉道:即颗粒之间的狭窄通道。
孔喉比:指孔隙大小与喉道大小的比值。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 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排替压力:是指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 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油气运移:即油气在地壳内的任何移动。
渗滤: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
地静压力:即由上覆沉积物的重量所造成的负荷。
毛细管力:即在毛细管内,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 作用力。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 储集层中的运移。
油气的二次运移:即油、气从生油层进入储集层以后 的一切运移。
扩散:物质的分子运动,使其在各个方向上的浓度都 趋于平衡的现象。
圈闭: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 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
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位置。
闭合高度:圈闭中储集层的最高点与溢出点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储集层中具有工业性产油能力的 那一部分厚度。
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 统的基本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