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发展史

合集下载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外层空间的一个重要领域,始于20世纪初。

以下是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2.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任务。

3.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开创了人类登月的历史。

4. 197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能力的国家。

5. 1975年:苏联和美国进行了首次太空对接,标志着国际空间合作的开端。

6.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七名宇航员全部牺牲,成为航天史上的重大事故之一。

7. 199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太空能力的国家。

8. 2003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航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七名宇航员全部牺牲,再次震惊全球。

9.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后续建造太空站奠定了基础。

10.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开启了中国火星探测之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航天事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载人飞船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载人飞船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回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短暂而又辉煌的奋斗历程,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跃然眼前――这,就是改革开放。

“没有30年改革开放增长的综合国力,没有这个大背景下积蓄的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就没有中国载人航天的今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也奏响了中国科技追赶世界的号角。

“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自那一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921工程”――在“曙光”号搁浅20年后,中国载人航天终于迎来启航的曙光。

的确,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唤醒了中国航天人无穷的创造力:包括航天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包括航天器系统、航天运载器系统、航天发射与回收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等较为完善的航天工程体系……所有这一切,无不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7 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

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

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中国“神舟一号”飞船腾空而起。

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14圈、21小时后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都成功着陆。

首次飞行没有载人,目的是通过实际飞行验证新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过程中,航天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事件。

第一阶段:航天的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45年)在20世纪初期,人们对航天的概念开始感兴趣。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有人驾驶的飞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航天发展的先河。

随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飞行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发展。

1919年,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奥贝尔特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在1923年成功发射了一枚火箭。

这标志着航天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第二阶段:航天初期的发展(1945年-195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1945年,德国的技术专家冯·布劳恩·冯·布劳恩开始在美国进行火箭研究,并于1950年成立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前身,纳卡。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了太空时代。

第三阶段:航天的快速发展(1957年-1969年)斯普特尼克-1号的成功发射激发了世界范围内对航天的兴趣。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开始探索更远的太空。

1961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首次完成了人类的太空飞行,这次飞行被视为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著名漫步,标志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巅峰时刻。

第四阶段:航天的全面发展(1970年至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航天技术继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航天飞机的研制和运营使得太空探索变得更加便捷和可持续。

1981年,美国首次发射了载人航天飞机,这是一项重大的里程碑。

航天飞机的运营持续了近30年,为人类的太空研究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以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飞行器发展史

飞行器发展史

软 式 飞 艇 构 造 图
飞艇视频
目录
图 硬 式 飞 艇 构 造
飞 飞 机机
早期飞机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有动力、可操 纵持续飞行试验。试验中,飞机成功地飞行了约260米距离。新闻界对莱特 兄弟的突破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但这一成功并未引起美国政府及公众的重视和 承认。欧洲国家对此则干脆表示难以置信。在莱特兄弟飞行成功9天以后,兰 利研制的一架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这一事件更加影响了飞机的推广。美国人普 遍对研制飞机的行为进行了攻击,认为这太浪费纳税人的金钱。莱特兄弟对几 年努力的心血得不到承认备感失望,甚至一度想与飞机告别。经过一段时间的 冷静思考后,莱特兄弟决心把研制工作继续下去。他们坚信,迟早有一天他们 的成果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为了不至于引起公众的批评,莱特兄弟将研制工作 转为秘密进行。1905年,他们制造出了一架能够在空中停留半个多小时的 飞机。莱特兄弟打算把飞机赠送给美国政府,但当局仍然对他们的成就不加理 睬。心灰意冷的莱特兄弟在万般无奈中只好暂时中止了对飞机的研究。
目录
热气球的原理
整个热气球受到内部气体的重力,球皮重力,空气浮力。热气球内部的气 体温度高,密度比外面的空气小,内部的气体密度小所以重力小,内部气体的 重力与球皮重力之和现代热气球 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 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 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 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八十年代, 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八十年代, 热气球引入中国。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 年美国著名刊物《 热气球引入中国。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 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 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 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摩托 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 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 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热气球作为 一个体育项目正日趋普及, 一个体育项目正日趋普及 , 它曾创造了上升 34668米高度的记录 1978年 米高度的记录。 11日至17日 日至17 34668米高度的记录。1978年8月11日至17日, 双鹰Ⅲ 成功飞越了大西洋,1981年 “双鹰Ⅲ号”成功飞越了大西洋,1981年“双 又成功跨越太平洋。 鹰 Ⅴ 号 ” 又成功跨越太平洋 。 现在全世界有 20000多个的热气球在飞行 我国目前已有100 多个的热气球在飞行。 20000多个的热气球在飞行。我国目前已有100 多个球,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 多个球,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国 字体 际热气球邀请赛、 际热气球邀请赛、泰山国际热气球邀请赛等大 型比赛活动、99'全国热气球锦标赛。 型比赛活动、99'全国热气球锦标赛。 目录

美国航天飞机简介

美国航天飞机简介

美国航天飞机简介航天飞机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

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

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

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

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关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

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飞机。

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刹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

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

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酬载比例较航天飞机精彩图片(17张)低。

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

但由于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编辑本段航天飞机失重值航天飞机升空时的重量比火箭大许多,所以加速度较小,一般是3G(火箭是4-4.5G).另外,太空游客也是航天员。

乘坐飞船或者航天飞机上天的人都是航天员,也就是说这些人在上天前都已经具备了航天员的要求。

在飞天之前,这些普通人都是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和长时间的正规的航天员培训,经考核合格的.只是“太空游客”所承担的太空飞行任务不同,他是作为航天载荷任务专家参与飞行的,他与驾驶员、工程师的任务不同,所以对身体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美国和苏联的航天飞机

美国和苏联的航天飞机

美国和苏联的航天飞机2010-03-25我们都知道美国和俄罗斯是两个航天大国,初了火箭之外还有航天飞机。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

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

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企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1977年2月15日,进行了3次滑行测试飞行。

1977年2月18日到1977年3月2日,进行了5次机载背负飞行测试,载机为波音747。

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

随后又进行了8次载人飞行测试,1977年10月26日,载人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企业号”实际上它是一个纯粹的测试平台,没有发动机,没有设备,没有执行太空任务的功能。

本来“企业号”是准备作为“哥伦比亚号”之后的第二架航天飞机的,但是后来NASA发觉改装测试平台STA-099更划算,而后来“奋进号”又被建造出来,“企业号”就再也没有上天的机会了。

1977年,美国又建造了“开路者号”航天飞机,后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用作地面测试之用,实际上不具备飞行能力。

由于开路者号与真正的航天飞机具有相似的重量、形状和尺寸,一些测试可以在其身上进行,而不必使用更加精密且昂贵的“企业号”航天飞机。

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的发射,首次执行STS-1任务,开启了NASA的太空运输系统计划(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gram,STS)之序章,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航天历史知识

航天历史知识

航天历史知识航天历史作为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人类发展航天科技的历程,同时也见证了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

以下是关于航天历史的一些知识。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完全崭新的一个时代。

此后,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向着越来越复杂的目标和任务迈进。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中进行宇航员飞行的人。

他乘坐的飞船为“东方1号”,飞行垂直高度达到了327公里,飞行时间为108分钟。

3.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在同行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的陪伴下,他在月球表面漫步了近3个小时。

这一事件是人类航天事业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标志。

4. 1971年3月3日,苏联在对月探测方面举行了又一次重要的成功尝试,他们的“月球2号”无人机在成功着陆后,第一个在其上面独立工作。

5.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失事,全部7名宇航员丧生,是美国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此次事故暴露了航天事业上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并导致了美国航天计划的重构。

6. 1998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建设,它是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联盟5个国家共同建造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也是一个标志着人类太空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事件。

7.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坠毁,全部7名宇航员丧生。

这次事故也引起了航天事业安全问题的关注。

8. 2012年8月6日,美国的“好奇号”无人探测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

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火星,并进行探测的一次重要事件,为人类日后深入探测火星开拓了新的道路。

9. 2014年11月12日,欧洲空间局成功着陆了“菲莎”号探测器在绵延茫茫的科莫特级彗星上,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彗星表面的探测器,这一壮举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人类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前景。

航空航天历史

航空航天历史

航空航天历史航空航天是指人类在大气层内和太空中进行飞行和探索的活动。

从人类追求飞行的梦想开始,到如今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历史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时刻,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认知。

航空历史航空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尝试制造蒸汽动力的飞行器。

然而,真正让人类迈向飞行的里程碑是莱特兄弟的发明。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进行了第一次有人驾驶的飞行。

他们建造了一架名为“飞行者”的飞机,成功地在空中飞行了12秒,飞行距离达到了120英尺。

这次历史性的飞行标志着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随着飞行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业开始蓬勃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战后,航空公司开始成立,为大众提供民用航空服务。

同时,航空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航空器的各种改进和创新,如喷气发动机和超音速飞行。

航天历史航天历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太空竞赛。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太空竞赛,争夺太空霸权。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不久后,美国宇航局(NASA)成立,开始了一系列太空探索任务。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

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他的那句“这是一小步,也是人类迈出的巨大的一步”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此后,人类共进行了六次登月任务,为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登月,航天技术还在其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航天飞机的发明和运行,使得航天任务更加灵活和可持续。

国际空间站的建成,成为人类在太空中进行长期驻留和科学实验的基地。

无人探测器的发展,帮助人类深入探索了太阳系的各个角落。

航空航天的未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前景令人兴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有望实现更远的太空探索和更快的飞行速度。

航天航空器发展史c

航天航空器发展史c

航空器发展史自动化(1)摘要: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也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以待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造制作便成就了飞器的雏形。

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综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

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

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字:航空器、飞机、发展史航空器的基本概念:航空器(aircraft)是指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

包括飞机、飞艇、气球及其他任何藉空气之反作用力,得以飞航于大气中之器物。

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推力,由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无动力装置的滑翔机﹑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面的直升机以及在大气层外飞行的航天飞机都不属飞机的范围。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习惯地将气球﹑飞艇以外的航空器泛称飞机。

飞行效率在所有航空器中,飞机具有速度快﹑载重大和飞行效率高的优点。

在燃料﹑发动机和推进装置一定的条件下﹐运载工具的效率可用载重量和飞行距离来衡量。

能在大气层内进行可控飞行的各种。

任何航空器都必须产生一个大于自身重力的向上的力,才能升入空中。

根据产生向上力的基本原理的不同,航空器可划分为两大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前者靠空气静浮力升空,又称浮空器;后者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航空器的应用比较广泛。

在军事上,它可用于、反潜、运输兵员、武器和作战物资;在民用上,可完成货运、客运、农业、渔业、林业、气象、探矿、空中测量、空中摄影等方面的任务。

此外,航空器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等航天器出现之前,有关高空气象、大气物理、地球物理、地质学、地理学等方面的许多研究工作,都借助于航空器。

即使在航天器出现之后,由于航空器的价格较低,运用方便,仍是在高空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世界航天日航天发展史模板(完整内容版)

世界航天日航天发展史模板(完整内容版)

走第一人
1965年3月18日,作为副驾驶和别利亚耶夫共同 完成了“上升—2”号飞船的航天。飞行期间, 他以惊人的勇气完成了宇航史上第一次离开飞船 进入太空的动作,在太空中度过了大约24分钟, 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航空“星”人
·
瓦 莲 京 娜

第一位女宇航员
拉 基
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04
中国航天简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 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它不仅成为中国
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同时也是整个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
1958-10月20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
这是我国组建的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航天发 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中国航天发展史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五号”发射成功
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2005年10月12日 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首次实现“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飞行115小时32分
世界航天日
主题班会
01 世界航天日节日起源 02 航空“星”人 03 世界航天简史
04 中国航天发展史
01
世界航天日节 日起源
世界航天日节日起源
世界航天日又称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为每年的4月12日这
是联合国大会2011年4月7日作出的决议
节日 目的
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重申空间科学和技术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加国家和人民福祉,并确保其实现 以和平为目的的维护外层空间的愿望方面所作重要贡献。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

中国飞天梦发展史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月24日,随着阵阵巨响划破夜空。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拖着巨大的火焰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一起飞向太空的还有一曲《东方红》那是宇宙第一次听见中国声音宣告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豪、骄傲地仰望天空,仔细寻找着那颗属于中国的卫星!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建空间站,陆续成为现实,这一切,“东方红一号”始终在见证!1999年神舟一号: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11月20日,一声惊雷唤醒茫茫戈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之后,神舟一号满载着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稳稳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003年,世界航天界正当多事之秋: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联盟1号飞船落点偏离计划400多公里……航天之路,风险重重。

而2003年,也正是神舟五号发射的一年。

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承载中国千年飞天梦想,将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一朝圆梦。

神舟五号在人类向太空不断进发的漫漫征途上,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遨游太空21小时23分钟,环绕地球飞行14圈,长达近60万公里。

当杨利伟在茫茫天际,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帜一同庄严展示于太空时,一个历史悠久又朝气蓬勃的国家,再一次用实力彰显了自己的大国形象;一个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向世界表明了和平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雄心壮志。

2007年嫦娥一号:受控撞月10月24日,“嫦娥”家族的“大女儿”也就是“嫦娥一号”一马当先踏上了奔月之路。

“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飞行器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航天器为了完成航天任务,必须与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与用户台站(网)等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组成航天系统。

航天器是执行航天任务的主体,是航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史迎来又一个里程碑,而这也是中国航天日的由来。

1972年3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在1986年10月越过冥王星的平均轨道,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

2020年9月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9月6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一突破性事件标志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1961年4月12日,由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搭乘的“东方一号”发射升空,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类在太空中飞行,标志着载人航天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执行,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也为载人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导致7名宇航员不幸罹难。

这一悲剧是载人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教训,使得航天飞机计划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摆与调整。

1998年11月20日,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进行了第一个国际空间站(ISS)的建设任务。

国际空间站是不同国家航天机构合作的象征,也是载人航天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发生事故,导致7名宇航员遇难。

这次事故进一步加强了对于航天飞行安全性的重视,并推动了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进行了最后一次任务,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之后,美国转向使用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进行载人航天任务。

2012年6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神舟九号飞船,并进行了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拥有自己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之列。

2020年5月30日,美国商业航天公司SpaceX的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成为美国自2009年以来首次自主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飞船。

这次任务标志着商业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载人航天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

未来,载人航天将继续推动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外太空的进程,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参考]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参考]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

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

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 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 深空探测-嫦娥奔月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党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2001年01月0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政府开始极力推动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196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卫星,1970年代开始研制航天飞机。

然而,由于一系列挑战和困难,这些项目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直到1992年,中国政府决定启动载人航天计划,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竞赛的行列。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五号。

在这个任务中,中国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

此后,中国还成功执行了神舟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和十一号等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并取得了许多科学技术的突破。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和科技实力的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局等机构的高超技术和优秀团队,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推进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计划实现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等重大技术突破。

- 1 -。

航空发展历程简述

航空发展历程简述

航空发展历程简述航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飞行的梦想和尝试。

然而,真正的航空工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以下是航空发展的主要里程碑:1. 1783年,蒙格尔兄弟成功进行了第一次热气球飞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飞行实验。

2. 1891年,萨姆尔·兰利教授进行了一系列飞行实验,他的努力使得飞行器的理论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1903年,著名的莱特兄弟进行了有人驾驶的飞行实验。

他们的飞行器飞行了120英尺,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动力飞行。

4. 1919年,英国飞行员约翰·奥尔科克成功飞越大西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大洋的飞行。

5.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事件极大地推动了飞机技术的发展,军事飞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 1947年,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太平洋飞行,他的飞机“幸运女神号”飞行了33.5小时。

7. 1952年,英国飞行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超音速飞行,他的飞机“超音速猎犬号”以1018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

8.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类,他的壮举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巨大突破。

9. 1976年,英法两国成功合作研发并飞行了首架商用超音速客机——庞巴迪-飞机公司的“协和式客机”。

10. 2004年,有人类驾驶的私人太空飞船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私人太空旅行的开端,并为未来的太空旅游创造了契机。

这些里程碑性的事件和技术进步使得航空工业得以不断发展,如今航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并在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航天飞机的资料

关于航天飞机的资料

关于航天飞机的资料1. 简介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发和运营。

航天飞机的主要任务是将宇航员和货物运送到地球轨道,并在任务结束后返回地面。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2. 发展历史航天飞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

当时,NASA开始研究并设计一种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的航天器,目的是提高航天任务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1969年,美国政府正式批准了航天飞机项目,并于1972年开始建造第一架航天飞机。

1981年,哥伦比亚号成为第一架进行太空任务的航天飞机。

3. 结构和特点航天飞机的整体结构包括飞船本体、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部燃料箱。

飞船本体采用翼身结合设计,具有自主着陆和滑行能力。

航天飞机的特点如下: - 可重复使用:航天飞机可以进行多次太空任务,并在任务结束后返回地球。

- 多用途:航天飞机可以携带宇航员、卫星、科学实验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货物。

- 载人能力:航天飞机可以搭载最多七名宇航员进行太空任务。

- 空气动力学设计:航天飞机的翼身结合设计可以提供较好的升力和飞行稳定性。

4. 任务和成就航天飞机在其运营期间共进行了135次太空任务。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 - 将航天员送入地球轨道,并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

- 安装、维护和修复卫星。

- 进行科学实验,在太空环境中开展各种研究。

航天飞机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其中包括: - 发射了首个美国的卫星(STS-1任务)。

- 发射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宇宙进行深入观测。

- 修复了位于轨道上的太空望远镜,使其恢复正常运行。

5. 退役和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航天飞机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飞行安全性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因此,NASA在2011年宣布将航天飞机退役,并将其定位为人类太空探索的新一阶段。

航天飞机的退役意味着美国需要寻找其他方式进行太空任务,例如通过商业航天公司的合作。

飞机的发展史

飞机的发展史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次 发射,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外形象 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整个组合装置重约 2000吨,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000 公里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 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 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 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 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 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 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 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 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 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 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覆使用 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 电子干扰等。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又称为太空梭或 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 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 的性质。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 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 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 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 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 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吊篮] 吊篮由藤条编制而成(我国大多数采用东南亚进口 的 材料),著陆时能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吊篮四 角放置4个热 气球专用液化气瓶,置计量器,吊篮 内还装有温度表、高度 表、升降表等飞行仪表。
[仪器] 高度计:高度指示计;升降速度表:显示上升和下降速 度;温度计:指示球囊内的空气温度。 [燃烧器] 燃烧器是热气球的心脏,用比一般家庭煤气炉大150 倍的能量燃烧压缩气,点火燃烧器是主燃烧器的火种。一直保 持火种,即使被风吹,也不会熄灭。另外,热气球上有两个燃 烧系统以防备空中出现的故障。 [燃 料] 热气球通常用的燃料是丙烷或液化气,气 瓶固定在吊 篮内。一只热气球能载运20公 斤的液体燃料。当火点燃时, 火焰有2-3 米高,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飞机发展史1.重大事件: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Sally K·Ride)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

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实现黑夜发射,6天后又在黑夜降落,宇航员队伍中的布拉福德是第一位“登天”的黑人。

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此后宇航员“太空漫步”成为航天飞机任务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

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战者”号,首次搭载了7名宇航员升空,其中女宇航员凯瑟琳·苏利文成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美国女性,从此航天飞机经常运送7名宇航员。

1985年1月24日发现号升空,首次执行秘密的军事任务。

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Taylor Wang)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1985年11月26日,亚特兰蒂斯载宇航员上天第一次进行搭载空间站试验。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发射升空时由于O型密封圈脱落导致一连串反应,并在发射升空72秒时爆炸解体坠毁。

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才有了里根总统那次著名的演讲《真正的英雄》。

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5名宇航员释放了一颗卫星,并完成了几项科学实验,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人类有了观察遥远宇宙的“火眼金睛”。

1992年5月7日奋进号首次飞行,宇航员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抢救回收卫星成功。

1992年7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上天,首次进行绳系卫星发电试验。

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成为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的“婚礼特快”,这两位宇航员是第一对在太空缔结良缘的夫妇。

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它实现了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在外太空互相“串门”,新闻评论说“冷战”已在地球之外结束。

1996年11月19日,“哥伦比亚”号发射,共飞423小时53分钟,创造了航天飞机停留外太空时间最长的记录。

1998年10月29日,“发现”号搭载着77岁的参议员约翰·格伦起飞。

格伦是曾搭乘“水星”飞船升空的美国首名宇航员,这次他又成为最高龄的“太空人”。

1999年7月23日,“哥伦比亚”号发射,这次指挥它的是艾琳·柯林斯,标志着女性首次成为航天飞机的机长。

21世纪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于空中解体,成为继“挑战者”之后的第二艘失事的航天飞机。

2005年8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降落,结束了长达14天的太空之旅。

这是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首次顺利地重返太空,并且平安回家。

2006年1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

此次发现号顺利完成国际空间站维修和建设任务,并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名宇航员。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下午2时左右,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机上7名宇航员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护。

美国西部时间24日8时39分,“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安全降落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圆满完成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最后一次维护的飞行任务。

2009年7月15日(北京时间16日6时3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启程前往国际空间站日本舱安装最后一个组件。

2009年8月,美国东部时间2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29日11时59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发现”号搭载7名宇航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运送数吨的补给和设备。

此前,“发现”号的发射已三次被延迟。

25日因为天气状况推迟,随后于26和28日两度推迟,主要原因是装有液体氢的燃料箱阀门出现问题。

2009年9月美国东部时间11日晚间7时47分(北京时间12日上午7时47分)发现号开始点火进行变轨,于当天晚间8时53分(北京时间12日上午8时53分)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着陆。

2010年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早上6点21分(北京时间18时21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携带7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

此次“发现号”除载有4名男性宇航员外,还携带有3名女性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与1名女性宇航员会合,创造史上上太空的女性宇航员人数最多的纪录,达到4人。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将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

2011年7月21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1日晨5时57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7分)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这寓意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结。

事故:挑战者号升空爆炸挑战者号(86年1月失事)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

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2亿美元,航天飞机停飞近3年,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对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遇难宇航员为斯科比、史密斯、麦克奈尔、杰维斯、鬼冢(夏威夷出生,日裔)、朱迪恩·雷斯尼克(女)、麦考利芙(女教师)。

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上午11时39分12秒,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空中心10英里上空,在“轰”的一声巨响之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凌空爆炸。

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飞行因而暂停了3年,“星球大战”计划也遭受严重挫折。

哥伦比亚号返航解体哥伦比亚号返航途中解体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美东时间上午九9点(北京时间22:00),也就是在哥伦比亚号着陆前16分钟,该机突然从雷达中消失。

电视图像显示,解体的哥伦比亚号在德州的上空划出了数条白色的轨迹。

美国航空航天局并没有立即宣布包括一名以色列宇航员在内的全体船员已经遇难,肯尼迪机场已降半旗。

现德州地区寻找哥伦比亚号残骸的工作仍在继续,航空航天局已经向民众发出警告,不要接触任何碎片,因为在航天飞机引擎上覆有毒性极强的化学涂料。

哥伦比亚号进行紧急着陆的航空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航天局的发言人凯勒-赫尔林向CNN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恐怕哥伦比亚号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

”哥伦比亚号(03年2月失事)事发之后,布什总统立即结束了戴维营的短暂休假,返回了白宫,密切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现有的四架航天飞机中服役时间最长的,此次的意外事件使人们回想起了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的失事。

联邦调查局发言人安吉拉-贝尔表示,现没有直接证据显示此次事件与恐怖分子有关。

哥伦比亚号发生意外时的飞行高度为203,000英尺,时速为12,500英里。

航空航天局的发言人凯瑟琳-沃森向全国公共广播网表示:“目前所有的飞行控制器都在努力寻找能够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的数据。

”但在被问及是否能够有宇航员幸存时沃森流下了眼泪。

此次在哥伦比亚号上遇难的七名宇航员分别是:里克-赫兹本德、威廉-麦克库尔、麦克尔-安德森、大卫-布朗、凯尔帕娜-乔拉、劳里尔-克拉克以及以色列人伊兰-拉蒙。

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此次事件对于两国政府、两国人民以及遇难宇航员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哥伦比亚”号解体后,可能带有有毒物质的碎片散布在得克萨斯州东部约19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

一条160公里长的烟雾和金属微粒带还悬在该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广漠土地的上空。

坠落的碎片也击穿德克萨斯州多间房屋屋顶,并且引起居民区火灾,至少27人受伤。

按原计划,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在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9时16分(北京时间2月1日22时16分)着陆。

但是在9时左右,地面控制中心突然与航天飞机失去联系。

同时,德克萨斯北部的居民向警方称,他们听到一声音巨大的爆炸声。

当地进行直播的美国当地电视上也出现了一道亮光,紧随其后的是浓浓的黑烟划破碧空万里。

中央社报道说,失去联络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大量的残骸散落在达拉斯、沃斯堡(达福)地区,并延伸到东德州,甚至残骸散落到东边的路易斯安那州。

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传出有人、车或房舍遭残骸砸伤、损毁的消息。

由于事先预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将在上午八时飞过北德州上空,因此有许多人在周末起个大早,就为了目睹航天飞机的飞越,而居住在布兰诺市(Plano)的柯林汉夫妇便是其中之一。

据他们指出,他们看到航天飞机从天空的西方飞入视野,后来看到火焰以及航天飞机主体旁有四个物体,原先他们以为航天飞机就是这样,直到看了电视报道才知道出事了。

在艾迪逊市(Addison)宠物医院工作的林维尔(Chris Linville)表示,他正好看到航天飞机起火,似乎是引擎之类的地方出了问题。

但究竟是怎么会这样,他完全不了解。

六十岁住在卡罗顿市(Carrollton)的费罗利特,形容他听到的声音就像是汽车撞上了房屋一样。

在航天飞机碎片散落最集中的纳可杜契斯市(Nacogdoches),有许多的航天飞机机件与金属片散落在整个市区,据该市警察局发言人稣维尔表示,纳可道奇斯市已成立了紧急运作中心,派人处理这些残骸。

他呼吁民众,千万不要碰触这些可能含有剧毒的残骸。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已进行飞行任务二十八次,原预订美国东岸时间上午九时十六分(德州为八时十六分),降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在降落前约十五分钟与太空总署最后一次通讯后,即失去联络。

机上有七名乘员,其中四人为第一次飞行,包括一名首次参与航天飞机飞行任务的以色列航天员。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去联络时的飞行高度是二十万七千英尺,飞行速度十八倍音速,因此若在高处解体,航天飞机碎片势必分散非常广阔。

------根据CCTV10《探索*发现》报道,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是: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脱落,尽管这块泡沫仅仅0.77千克,还是在哥伦比亚左翼防热瓦上砸了个小洞,哥伦比亚号带着这个洞在太空飞行了16天后,在降落时与大气层摩擦的巨大热量透过这个洞进入机体,引起烧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