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129师司令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邯郸涉县有129师司令部

河北邯郸--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邯郸市西100公里的涉县赤岸村。1940年,八路军为抗击侵华日军,挥师挺进太行山区,一二九师司令部12月底迁驻赤岸村,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广大军民,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上党、平汉等战役,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司令部旧址由3座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北屋正房为会议室,西屋为刘伯承的办公室,东屋为警卫室,南屋为办公室。院内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亲手栽植的丁香和紫荆树,根壮叶茂,花香宜人。

出下院门往西上5个坡就到中院,门上有刘华清题写的"刘邓旧居"匾额,是首长住处兼办公室。南屋是刘、邓首长的旧居。东屋为二层楼房,是李雪峰的宿舍和办公室。

上院是司令部作战室。1999年,在司令部旧址北面将军岭北侧,建成了占地1.3万平方米的陈列馆。馆内陈列的多是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实物和文字图片资料,再现了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抗战的辉煌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冉庄地道战遗址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位于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冉庄镇,南距省会石家庄1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4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清苑口17公里,省级公路保衡路在遗址东9公里处南北纵穿,省级公路蠡野路在冉庄

村北东西横贯。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战争遗址,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

越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始建于隋代,唐代植槐于街,宋朝一度繁荣,素有唐村宋镇之说。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军大举南侵,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保存自己,抗御外侮,冉庄一带人民开始挖地洞,最后挖成地道。根据战争需要,地道逐步延长,最后挖成户户村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

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在抗战时期全村450户,当时地道口405个,其中用于作战的地道口30个,通往外村突围的地道口3个,其他地上地下各种作战工事140处。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井等多处秘密设施。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糟、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的地下长城。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抗日小英雄——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