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经典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第一篇: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一)竹林七贤的故事,大都已被说的滥了。
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个闲人,吃饱了没事在竹林那儿聚众喝喝闷酒,发发牢骚,骂骂当朝,可能也会侃侃女人,聊聊风月,大抵就是这么一个流氓团体,说是黑社会组织可能还谈不上,除了嵇康会打打铁,说不定有几下武功,称得上文武全才,其余几位大多是文痞。
而其中真有才的也就一两位,剩下的就是装疯卖傻、附和吹捧。
所谓七贤,滥竽充数而已,说到竹林七贤对魏晋社会的贡献,无非是促进酒的消费,外加推动了第三产业,竹林七贤不是神,当然也要生活,除了嵇康靠打铁还能挣两个小钱,其余几位都是坐吃山空的主,特别是那个刘伶的狂徒,除了喝酒就是去怡红院找头牌,到最后把衣服裤子当了光着身子躲在家里,人家来找他,他还要面子说以天地为家,以屋子为衣裤,责怪别人闯进他衣裤里来。
竹林七贤当时的老大叫山涛,山老大人比较瘦小,名气虽然没有嵇康那么响叮当,但他头脑灵活,眼看竹林的经济越来越拮据,从原来每天山珍海味、逐渐减少到四菜一汤,到还能吃饱,就要揭不开锅了;酒也是从茅台老窖下降到二锅头、最后兑水,现在快到白开水地步了。
那天他偷偷召集七贤开了个开放型经济大会,发表了要充分利用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传媒业的讲话。
当时还没有官方报纸,但竹林七贤的名气已经不胫而走,山老大决定以竹林七贤的招牌搞个小报。
鉴于当时娱乐业还不是很发达,八卦读者很少,而且当时三国鼎立,时有战乱,当然还是时评最吃香,传说中的前辈诸葛孔明、鲁子敬等都是靠时评起家。
开个时评专栏自然是第一选择,于是每天七贤就在竹林绞尽脑汁高谈时评,纵论天下,畅言国事,倡议朝政。
七贤中有个叫王戎的胖子是惯于作会议纪要的速记员,他专门负责执笔记录,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记者兼编辑了。
由于魏晋当时造纸业已经很发达,每天竹林的言论,马上就有人进行传抄,遍布天下,当然抄一份收一份工本费。
山涛是主编,留了个心眼,和王戎偷偷一合谋,所有这些时评,把专栏作家的署名分了工。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你听说过竹林七贤吗?你知道竹林七贤是哪几位吗?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是竹林七贤的故事,欢迎阅读!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在“竹林七贤”中以山涛年事最长,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因此,山涛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
《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竹林七贤的故事】谯郡人嵇康,文章写得雄壮富丽,喜好谈论《老子》、《庄子》,崇尚新奇,好侠仗义。
竹林七贤的古代历史小故事
竹林七贤的古代历史小故事竹林七贤指的是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被人称为竹林七贤。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离洛阳二百余里的山阳近郊嵇康院宅的竹林下,经常聚集着七个年龄大小不齐的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姓名、籍贯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琅琊王戎及陈留阮咸。
这七人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但旨趣是相同的。
他们懂得儒家的经典,可是却精于《易》、《庄子》、《老子》,彼此谈玄说经,论辩有无、生死、自然、人生,终日饮酒、清谈。
他们对于粉饰太平的儒学礼教则弃之、鄙之。
他们所倡导的玄风扩及到全国,一直影响到后世。
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说:“七人常聚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宋)沈约曾著有《七贤论》,对他们各有述评。
七贤的“贤”,并非人们所想像及儒家所称圣人、贤人之谓。
贤人即是名人,是有名当世的人。
晋郭璞说:“玉以兼域为宝,士以知名为贤。
”他们之称为“贤”,是由于思想高出于世俗,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指导,极为高傲、放诞,出于礼、法常情之外。
举世皆浊,惟我独清可作为注脚。
他们之中,亦隐亦仕;有隐于朝,有隐于市,有隐于山林的大隐、中隐、小隐的区别。
所谓“竹林七贤”,只不过是一时一地的一个松散的学术圈中的小团体。
在整个时局的大变化中,他们所走的政治道路有着很大的差异。
嵇康因指责司马氏擅权,被政敌陷害而死;阮籍做了官,却不事事,闻步兵校尉厨有美酒,求为官,终日沉醉,对政治闭口不谈,避免遭到身家的祸害;山涛留恋官场,勤慎办事,对司马氏处处采取合作,晋初官拜侍中、吏部尚书;王戎则是个官迷,在司马氏当权下,一直到晋的禅代,官位节节高升,最终到三公的最高品位;刘伶则善清谈,讲无为,与世无争,醉酒一生,著《酒德颂》,托大人先生以自况;向秀则浸沉玄学中,作《庄子注》以自遣;阮咸虽“纵情越礼”,处世不交人事,唯与亲友弦歌宴饮为乐,晋世亦入仕为散骑侍郎,山涛推举他典吏部之选,晋武帝认为他嗜酒虚浮,抑而不用。
竹林七贤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竹林七贤”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七人当中,比较突出的是阮籍和嵇康,他们诗文写得很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阮籍骑驴上任、喝醉躲求婚阮籍性情豪放、直爽,他不满意现实,就经常饮酒消愁,喝醉了,就跑到山野荒林去大喊大叫。
发泄胸中的闷气。
外边的人看了,都以为他精神不正常。
其实,阮籍是很有政治才能的人。
曹魏末年,阮籍被任命为东平相,他骑着一头小毛驴去上任。
到任后,下令把衙门前面的屏障全部拆除,使衙门内外能够互相看得见。
他仅仅用了十天的功夫,就把东平郡治理得秩序井然,显示了超群的政治才能。
司马氏掌权以后,他不愿意为司马氏政权干事,就经常喝得醉熏熏的。
有一次,司马昭替儿子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不愿意把闺女嫁给司马氏家族,就故意喝得烂醉,直醉了60多天,终于躲了过去。
嵇康打铁拒钟会嵇康是一个脾气古怪的人,他长得一表人才,学识渊博,善于弹琴做诗,还会打铁。
他看不起司马氏集团的人,就故意找机会嘲讽他们。
有一次,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因羡慕嵇康的学识,带着他自己写的一本书去向嵇康求教,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那天嵇康和向秀正好在大树底下打铁,他们两人远远看见钟会走来了,就互相使了眼色,有意要嘲弄一下这个权贵。
于是,向秀只顾用力拉风箱,嵇康举锤打铁,像没看见钟会一样。
钟会夹着书,站了一会儿,见谁也没看他一眼,觉得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是王戎,他比阮籍小20岁。
王戎从小就很聪明,六七岁的时候,王戎和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耍。
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面结了许多李子。
小朋友们看见了,都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热闹,没有去摘。
有的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路边上的树还有那么多李子,准是苦李子。
”那个小朋友不信,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李子。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导语:名士当然得有怪癖,没有怪癖的名士总觉得像是缺了些什么,不真实,不亲切。
那么竹林七贤有什么历史典故呢?一起了解一下吧作为名士,竹林七贤个个都有怪癖。
刘伶出去游玩,总让随从背一把铁锹,跟人家说,我要是死了,你就随便挖个坑把我埋了吧。
这要换到现代,就是你坐地铁公交的时候,捧着自己的骨灰盒跟朋友说,我要是猝死了,麻烦你拿火把我就地给烧了吧!这等气魄,寻常人及不上——名士!阮籍也喜欢出游,不过胆子小了不少。
顶多就是坐着牛车,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没路了就下来哭一场,以为“时无英雄,令竖子成名”。
其实他那个时代的英雄多了去,只是阮籍不以他们为英雄,也不敢以他们为英雄。
阮籍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于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正是三国争雄的时候。
北方曹魏,江东孙吴,蜀地刘汉,哪里没有英雄?但乱世天下,也是多事之秋。
单就曹魏来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受献帝禅让,代汉称帝;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与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以权臣曹爽为首的诸多名士,大权渐归司马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杀夏侯淳等人,又废曹芳为齐王,改迎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景元元年(公元260年),曹髦因不满司马氏的专权,谋划宫廷政变,事败被杀;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阮籍的好友,同为名士的嵇康被司马昭所杀;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曹魏以司马昭为相国,进爵为公,加九锡——这是要做皇帝的节奏,好在这一年,阮籍去世了。
纵观阮籍一生,虽然与曹家、司马家都有旧交情(他爹阮瑀原是曹操门下,与司马懿的关系也不错),但政治这玩意儿,谈不上什么交情。
高平陵事变中的何晏,与司马师也曾是交情匪浅的好友,说翻脸就翻脸,同样被夷了三族。
所以阮籍心里没什么安全感,总想着消极避祸。
只是内心压抑久了,总归需要一些宣泄的方式。
驱车漫行,穷途而哭;终日饮酒醉卧邻家妇侧;母丧期喝酒吃肉....这些都是宣泄。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竹林七贤是指魏晋之初(240-250)最早被称为七贤的嵇康、阮籍、单涛、向秀、刘玲、王戎、阮咸等七人。
因为当时经常在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下饮酒放歌,被世人称为“七贤”,后来又被称为“竹林”。
今天和大家分享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单涛的名字叫屈原,似乎是为他的一生而设定的。
无论是文化造诣还是仕途,都配得上“巨”字之一:居竹林七贤,居庙堂附近为高官。
即使是——的知识,对于“巨人”这个词来说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和阮籍、嵇康比较时,他的妻子说:“你的才华不如他们,但你的学识比他们好。
”他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真正走出竹林,与司马师合作的人。
毫无疑问,他承受的压力远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
嵇康当时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指名道姓,直接把单涛贬为屠夫,说自己手里全是血和污秽,要拉着别人一起干活。
我朋友的不理解和愤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单涛自己的挣扎和矛盾一定更痛苦。
毕竟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人,离不开那些只求名利的老百姓。
应该说,单涛一直在奋斗。
他应该选择那些隐居的生活,优秀的朋友,还是应该选择民生,国家,名望?单涛最终选择了后者。
这种选择要求他降低自己的原则,君子小人都要能与之交融,不至于在竹林里闲酒,也不至于像和朋友弹琴那么自在。
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太多了,他不得不挣扎着小心翼翼地接受那些肮脏的东西。
我们没有资格指责单涛。
虽然他最终向乱世屈服,但他没有和别人同流合污。
他在野外,在城市,在北方都很虚弱,他做到了。
虽然嵇康死了,高官为自保而沉默,但嵇康死后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不管是出于愧疚还是不愧疚,都是很少见的。
就连嵇康自己也对嵇绍说:“有了单涛,你就不是孤儿了”,可见他终于原谅并理解了单涛。
连嵇康都松了口气,为什么还要一直担心?单涛和薛涛永远都是迷茫的,但两个人都是有才华的,都是无奈的。
一个是可爱的男人,一个是可爱的女人。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他们同时出生,会不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对比,甚至是一条“美与差”的领带?又是突发奇想。
《世说新语》中竹林七贤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竹林七贤的故事
嘿,你知道《世说新语》里那超厉害的竹林七贤吗?就好比是那个年代的超级明星组合呀!
先说嵇康,哇塞,那可是个大帅哥啊!他身材高大挺拔,就像一棵笔直的青松。
他爱好打铁,你能想象吗?这么帅气有才华的人天天在那打铁,多有意思呀!“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他的才华那可是杠杠的!有一次,钟会去拜访他,嵇康就在那专心打铁,理都不理钟会,钟会那个尴尬呀,哈哈!
阮籍呢,那眼睛可是会说话呀!他能为了躲避联姻一连大醉六十天,这毅力也是没谁了!“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
”他常常驾车出游,走到没路了就大哭一场,这操作简直太绝了!他和嵇康可是好哥们呢,两人在一起那场面,啧啧!
还有山涛,那可是七贤中的老大哥呀!他就像一块沉稳的磐石。
虽然他后来出来当官了,但他对朋友们的感情那是没得说。
有一次,嵇康写信骂他,但他也不生气。
向秀,特别爱读书,那知识渊博得很嘞!他给嵇康打铁打下手,两人配合得多默契!
王戎,这可是个机灵鬼呀!小时候就聪明得很,路边的李子他都能看出有问题。
而且他特别抠门,这一点可太好笑啦!
刘伶,天天喝酒,那简直就是个酒仙啊!“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他这活得可真潇洒!
阮咸,弹起琵琶来那叫一个厉害!他和他的族人一起喝酒,那场面热闹极了!
竹林七贤,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和故事,他们的生活多精彩呀!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存在,让后人忍不住一直传颂他们的故事。
他们的这种潇洒自在,不正是我们有时候所向往的吗?。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竹林七贤是指魏晋之初(240-250)最早被称为七贤的嵇康、阮籍、单涛、向秀、刘玲、王戎、阮咸等七人。
因为当时经常在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下饮酒放歌,被世人称为“七贤〞,后来又被称为“竹林〞。
今天和大家分享竹林七贤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单涛的名字叫屈原,似乎是为他的一生而设定的。
无论是文化造诣还是仕途,都配得上“巨〞字之一:居竹林七贤,居庙堂附近为高官。
即使是——的知识,对于“巨人〞这个词来说也是再适宜不过了。
在和阮籍、嵇康比拟时,他的妻子说:“你的才华不如他们,但你的学识比他们好。
〞他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真正走出竹林,与司马师合作的人。
毫无疑问,他承受的压力远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
嵇康当时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指名道姓,直接把单涛贬为屠夫,说自己手里全是血和污秽,要拉着别人一起干活。
我朋友的不理解和愤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单涛自己的挣扎和矛盾一定更痛苦。
毕竟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人,离不开那些只求名利的老百姓。
应该说,单涛一直在奋斗。
他应该选择那些隐居的生活,优秀的朋友,还是应该选择民生,国家,名望?单涛最终选择了后者。
这种选择要求他降低自己的原那么,君子小人都要能与之交融,不至于在竹林里闲酒,也不至于像和朋友弹琴那么自在。
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太多了,他不得不挣扎着小心翼翼地接受那些肮脏的东西。
我们没有资格指责单涛。
虽然他最终向乱世屈服,但他没有和别人同流合污。
他在野外,在城市,在北方都很虚弱,他做到了。
虽然嵇康死了,高官为自保而沉默,但嵇康死后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不管是出于愧疚还是不愧疚,都是很少见的。
就连嵇康自己也对嵇绍说:“有了单涛,你就不是孤儿了〞,可见他终于原谅并理解了单涛。
连嵇康都松了口气,为什么还要一直担忧?单涛和薛涛永远都是迷茫的,但两个人都是有才华的,都是无奈的。
一个是可爱的男人,一个是可爱的女人。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他们同时出生,会不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比照,甚至是一条“美与差〞的领带?又是突发奇想。
世说新语竹林七贤的故事
世说新语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这个名号最早出自东晋名士孙盛所著的《魏氏春秋》,而后开始广为流传。
从字面来看,“竹林七贤”所展现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同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和刘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阳居所旁的竹林里纵情游赏的场景。
“七贤”在“竹林之游”中各抒己见,展现自我的自由状态,不但成为魏晋文化的象征,而且对中国文士阶层的风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七贤”诸人的事迹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开始对“竹林七贤”的历史存在提出质疑。
他认为“竹林七贤”的名号是受晋朝时期佛教“格义”风气盛行的影响,取天竺“竹林精舍”之名加于《论语》“作者七人”,再加上一批文人著书,“竹林七贤”的名号才流传开来,而“竹林七贤”其实并不存在。
陈寅恪先生的质疑,让本就遥远的“竹林七贤”的历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那么,“竹林”究竟在何处,“七贤”到底为何人?1、“竹林”在何处?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关于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迦兰陀讲经园林的翻译一共有三种:竹园、竹林和竹林园。
在“竹林七贤”典故形成的东晋初期,按照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语言习惯,贵族园林多以“园”命名,因此释迦牟尼说法处大多被译为“竹园”,而不是“竹林”。
此外,两晋之际盛行的佛教“格义”,与“竹林七贤”存在着可类比的共性,但七贤的“竹林之游”和佛教的“竹园讲经”的性质完全不同。
前者是自由的清谈饮酒,后者是神圣的布道讲经,彼此并不能构成“格义”。
因此,“竹林”因佛教“格义”的杜撰之说并不成立。
既然“竹林”并不是杜撰之说,那么“七贤”相聚的“竹林”究竟在哪里呢经过史学家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竹林之游”有两处,即嵇康的两个故居:山阳园宅和嵇山别墅。
山阳园宅位于现在河南省辉县市鲁庄与山阳村之间。
园宅两旁均有葱茏的竹林生长,南边有一股常年喷涌的泉水,称为“竹林泉”。
后人在山阳田宅原址修建“七贤祠”,元末又改为佛教庙宇“竹林寺”,如今竹林寺遗址与竹林泉相邻。
竹林七贤故事
竹林七贤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林七贤是一个备受人们喜爱的传奇故事。
竹林七贤是指东晋时期七位志同道合的文人,他们在政治黑暗的时代选择隐居山林,以清高自守的生活态度,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他们以豁达、洒脱的品格和高尚的人生境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竹林七贤的故事吧。
竹林七贤的故事起源于东晋时期。
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疾苦。
七位志士在这样的时代选择了隐居山林,他们相互结伴,共同生活在竹林之中。
他们不谈政治,不务功名,只是以诗酒书画为乐,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世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王戎、山涛、刘伶、阮籍、嵇康、阮嗣、向秀。
他们各有才华,各有风采,但都以超然的姿态示人。
王戎是文学家,山涛是诗人,刘伶是音乐家,阮籍是诗人,嵇康是音乐家,阮嗣是文学家,向秀是文学家。
他们以诗酒书画为乐,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世事。
王戎擅长文学,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豪放洒脱而著称。
山涛则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为题,以清新淡雅、豪放洒脱而著称。
刘伶是一位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琵琶,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而著称。
阮籍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洒脱、清新脱俗为特点。
嵇康是一位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琵琶,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而著称。
阮嗣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豪放洒脱而著称。
向秀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豪放洒脱而著称。
竹林七贤的生活态度和品质成为后人传颂的典范。
他们以超然的姿态面对世事,不受世俗所累,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一切。
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品质,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林七贤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品质,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竹林七贤的品质,以超然的姿态面对世事,以清高自守,以豁达洒脱的态度面对一切,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竹林七贤的故事,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前行。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 分别有什么典故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分别有什么典故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故事介绍1、嵇康,中散大夫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他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2、阮籍,步兵校尉嵇康,字嗣宗,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3、刘伶,建威参军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4、山涛,吏部尚书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他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40岁时为郡主簿,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后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5、王戎,官至司徒王戎,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他自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竹林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惠帝时,官至司徒,他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因此被世人讥讽。
6、向秀,黄门侍郎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他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
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
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竹林七贤的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怀川大地滋养了无数名人,竹林七贤在山阳怀川大地优游饮谈,留下了令人回味的篇章和竹林风范,令后来者敬仰效仿。
你们对竹林七贤的典故了解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竹林七贤的典故,供大家阅读!竹林七贤的典故魏晋之际,崇尚清谈,人们把清谈家称为名士。
当时,最著名的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等七人。
这七人结成好友,常在山阴的竹林子里喝酒吟诗、高谈阔论,因此时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在“竹林七贤”中,名气最大的是嵇康和阮籍。
嵇康是曹操的曾孙女婿,曹魏时曾当过中散大夫,名望不低,长得也是一表人材,更擅长诗文。
他隐居山阳二十多年,写了大量诗文,光是诗,至今尚存的就有五十三首。
阮籍的诗文也写得很好。
他博览群书,尤其好读《老子》、《庄子》,但他最大的嗜好是毫无节制地饮酒。
他虽是文人,但听说步兵营里有位厨师善于酿酒,就请求去当了步兵校尉,所以世人又称他“阮步兵”。
阮籍好酒,当然也经常醉酒,有时甚至一醉数天。
其实,他往往是人醉心不醉,他把醉酒当作是一种避世之法。
他天天沉醉在酒中,对朝廷政事得失从不加以过问,所以避免了遭陷害,得以活到五十四岁。
山涛是司马懿的亲戚,因不满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与嵇康等结交为友隐居。
司马昭以晋代魏后,山涛出任吏部尚书。
后山涛又举荐嵇康来代替他的职位,但嵇康不齿他为官,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拒绝与司马昭合作。
司马昭十分震怒,最终找借口将嵇康,杀害,死时,嵇康才三十九岁。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平日落拓不羁,但没有骨气。
嵇康被害后,他很快应召人朝,担任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闲宫。
而阮籍的侄子阮咸,当时与阮籍并称大小阮,他豪放不拘礼法,后来也入朝为官,做了散骑侍郎,后来还担任始平太守。
刘伶是个酒徒,酒瘾成癖。
他曾担任建咸参军,后因无能被晋武帝罢免。
至于王戎,更是个投机家。
他与嵇康等为友隐居,不过是沽名钓誉,他在晋惠帝时一直做到尚书令、司徒这样的高官。
他贪财吝啬,掠夺了无数庄田,积聚了无数财富,且经常自执牙筹,昼夜计算,受到当时人的讥笑。
竹林七贤故事简介
竹林七贤故事简介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位名士,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聚会,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
其中,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
他们或者恃才傲物、或者淡泊名利、或者忠贞报国,表现出风骨翩翩的文人雅士气度。
然而,他们也不得不面对政治场的黑暗和险恶,并且在这个领域里面遭受了不可避免的挫折和磨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嵇康拒绝了司马氏集团的拉拢,最终被司马昭所杀。
阮籍则选择了醉酒狂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山涛则选择了投靠司马氏集团,但他却能够保持自己的气节和风骨。
向秀则选择了隐居不仕,但却被山涛推荐给司马氏集团。
刘伶则选择了纵酒放达的生活方式,不问世事。
王戎则选择了明哲保身的方式,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
阮咸则选择了与当时朝廷的权贵进行斗争,最终遭受了贬谪和放逐。
竹林七贤的故事充满了悲壮和豪迈的情感。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风骨和精神,对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一、山涛山涛字巨源,似乎这名字就设定好了他一生,无论是文化造诣上,还是官场政治上,他都是当得上“巨”之一字:身处竹林列七贤,近居庙堂为高官。
就连识度——见识气度也绝配那“巨”字,他的妻子在把他和阮籍、嵇康比较时便说过:“你的才气不及他们,但识度胜之。
”他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真正走出竹林和司马氏合作的人。
毋庸置疑,他受到的压力绝非常人所能接受。
嵇康当时便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指名道姓,直接把山涛贬为一介屠夫,说他自己的手占满了血腥污秽还要拉别人一起操刀。
朋友的不理解和怒责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想必更痛苦的还是山涛他自身的挣扎和矛盾。
毕竟能和阮籍、嵇康这般人走到一起的必然不是那只顾追名逐利的俗子。
应该说山涛是挣扎过的,是选择那些隐逸的生活和出色的好友,还是选择民生、国家和功名?山涛最终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要求他必须放低自己的原则,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能与之融合而处,不复竹林中把酒闲散的情调,也不及与好友挥琴长啸的自在。
官场之中有太多尔虞我诈,他小心翼翼的同时要挣扎着接受那些肮脏。
对于山涛,我们是不够资格责难他的。
他虽终向浊世妥协,但他不同流合污,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他做到了;虽然嵇康罹难,官居高位的他为求自保而沉默,但嵇康死后却能将嵇康之子视为己出,不管是不是出于愧疚,都是难得的。
就连嵇康自己都对嵇绍说了“有山涛在,你就不是孤儿”这样的话,可见他最后终究是原谅了并了解了山涛。
连嵇康都已释然,我们又何必总是耿耿于怀?总是会把山涛和薛涛弄混,不过这两人均是有才,又同为无奈屈协于浊世,一个是可爱的男子,一个是可爱的女子,有时候会想,他们若生在同一时代,可否作令人羡煞的比翼,连“洵美且异”的连理?又是怪念头。
竹林七贤每人的著名故事
竹林七贤每人的著名故事竹林七贤是一个伟大的文化珍品,他们的故事被后人赞扬了千百年,并且成为了一代传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著名故事,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一探究。
第一位七贤是贾谊。
他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汉文学鼻祖”。
在竹林中,他主张“言意相顶之学”,即言辞与意思要相应地兼顾,以免修辞先行而意义空洞。
他还提出了言之成理,理之成智的理论。
第二位七贤是阮籍。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学家兼文学家。
传说中,他在竹林中放羊当街吟诗,绝不卑躬屈膝向上级讨好。
作为闲逸不羁的诗人,阮籍酷爱美酒美食,醉心于艺术和美,他著名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今是多少朋友间的祝福语。
第三位七贤是嵇康。
他也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据说,嵇康在竹林中教授乐律,并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他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在废墟上吹笛子的故事。
他凵眼通微积分,对音乐的理解也有很深的探索,被称为骈文大家。
第四位七贤是刘伶。
他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也是昆曲的创始人之一。
在竹林中,他常常只穿破旧的布衣,不拘一格地写诗作文。
他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是他与他的妻子阮籍的爱情故事,被传颂了许久,成为了爱情经典之一。
第五位七贤是山涛。
他是隋朝和唐朝时期的一个佛教大师和诗人。
他在竹林中创作了大量的禅宗诗歌,被誉为“诗佛”。
他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是他与玄奘的师徒情谊,二人一同游历名山大川,被誉为历史上的文学宗师。
第六位七贤是阮咸。
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因“妙笔生花”而广受赞誉。
他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创作《平山堂十二时》时,追求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他的诗歌作品缤纷多彩,以其优美脱俗的语言和情感细腻而闻名。
第七位七贤是向秀。
他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具有很强的才华和判断力。
在竹林中,他以言辞批判当时的政治乱象,劝诫人们思考尽臣之道。
他最为著名的故事是他拒绝担任枢密使而被贬至辽西,他仍旧保持初心,坚持推广儒学文化,为后人留下一笔可贵的遗产。
幼儿成语小故事之竹林七贤
幼儿成语小故事之竹林七贤(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笑话、学前教案、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教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games, children's joke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nursery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educational lesson pl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幼儿成语小故事之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竹林七贤诗词典故释义
典源出处《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注引《魏氏春秋》(晋·孙盛撰)曰:“(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嵇康传》亦载。
释义用法阮籍、嵇康等七人志同道合,互相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纵情欢饮,世称之为“竹林七贤”。
后用此典表现文人聚会饮宴;也用以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用典形式【七贤】唐·李商隐:“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竹林】北周·庾信:“但令逢秋菊,何须就竹林。
”唐·李白:“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宋·晁补之:“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
”元·萨都拉:“径造竹林忘是客,横拖藜杖去寻僧。
”【七子风】唐·孟郊:“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
”【山阳宴】南朝齐·陆厥:“愧兹山阳宴,空此河阳别。
”【林下客】宋·苏辙:“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
”【竹林人】唐·骆宾王:“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清·赵执信:“他年应笑竹林人,黄垆自近公自远。
”【竹林会】唐·骆宾王:“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宋·苏轼:“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竹林交】宋·陈与义:“遥知竹林交,未肯一时数。
【竹林欢】明·高启:“偶趋兰省召,不预竹林欢。
”【竹林贤】宋·张元干:“飘零河朔饮,怅望竹林贤。
”【竹林宴】唐·李白:“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竹林期】唐·韩翃:“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
竹林七贤诗词典故释义
竹林七贤诗词典故释义典源出处《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注引《魏氏春秋》(晋·孙盛撰)曰:“(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嵇康传》亦载。
释义用法阮籍、嵇康等七人志同道合,互相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纵情欢饮,世称之为“竹林七贤”。
后用此典表现文人聚会饮宴;也用以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用典形式【七贤】唐·李商隐:“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竹林】北周·庾信:“但令逢秋菊,何须就竹林。
”唐·李白:“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宋·晁补之:“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
”元·萨都拉:“径造竹林忘是客,横拖藜杖去寻僧。
”【七子风】唐·孟郊:“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
”【山阳宴】南朝齐·陆厥:“愧兹山阳宴,空此河阳别。
”【林下客】宋·苏辙:“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
”【竹林人】唐·骆宾王:“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清·赵执信:“他年应笑竹林人,黄垆自近公自远。
”【竹林会】唐·骆宾王:“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宋·苏轼:“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竹林交】宋·陈与义:“遥知竹林交,未肯一时数。
【竹林欢】明·高启:“偶趋兰省召,不预竹林欢。
”【竹林贤】宋·张元干:“飘零河朔饮,怅望竹林贤。
”【竹林宴】唐·李白:“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经典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
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
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乱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虐待,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时机开口,逐作罢。
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