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必要性1.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与学科教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
2. 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这种“重知识、轻心理”的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
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3.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1. 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关键。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设计: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例如,语文课上,通过讲解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数学课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
3. 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教师应以平等、尊重、关爱的心态对待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 课外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课程相结合教案
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压力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压力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学课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课程相结合,提出一些教育实践方案,为学生在全方位参与课堂教育中提供多样化的支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背景在20世纪,心理学作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开始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在教育中得到重视,教育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多场合,得到全方面的支持。
三、如何与课程相结合1.建立心理健康专项课程在学校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专项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优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和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导师咨询,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2. 整合到共有课程中在学校的日常课程中,例如语文、数学、科学等共有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讲解、随堂教育、沟通互动等不同的方式,将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传递给学生,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共有课程中的各项活动中,例如生活科学活动、班级管理等。
3. 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教材编写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学科中。
例如,在语文、社会、体育等教材中,增加相关知识和案例,让学生能够在学科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同时也能在学科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教育实践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采取个性化教育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以下是几种实践案例:1.心理健康演讲比赛通过心理健康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经历,分享自的心路历程,既可以鼓励学生,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真实的指导和帮助。
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2.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讨论。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就心理健康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们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设计心理健康教健康方面的实践操作经验。
4.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具。
可以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具,如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心理健康教育电影、心理健康教育读物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5.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或者交流,让学生能够听取专家的经验和见解,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这些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学习心理健
康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学习学科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此外,这些途径和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提升心理健康意识,为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健康基础。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面对挑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在语文课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生活问题和心理状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
在数学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排解压力,消除疲劳,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历史课中,可以从历史中探究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性因素。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校氛围。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家长可以定期参加家长会,与学校老师沟通交流信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
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共同的支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爱,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身心锻炼,使学生更加健康,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心理测试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学校也可以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烦恼,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总之,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掌握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赋予学生更多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管理技能,以促进学生更加健康、积极、快乐地成长。
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概述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成为当前教师需要探讨和探索的课题。
二、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意义1.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语文学科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对抗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优秀诗文都是情感的外延,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受、表达、理解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
3. 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发展语文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情感态度、思维逻辑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高素质的文化品格。
三、困难与挑战1. 课程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目前,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两个独立的课程,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紧密,无法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这给教师和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带来了困难。
2. 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当前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也未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
四、融合策略与方法1. 创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语文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选择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诗文,引导学生通过诗词对白,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情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自我审视。
促进心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主要途径为学科教学及各项教育活动。
促进心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是学校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抓手。
那么,心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关键是什么?如何促成心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优势互补,合力育心?一、学科教学及各项教育活动是心育的主要途径提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人认为那主要是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中心的事情,甚至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寄希望于“多引进心理老师”,这一认识上的误区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落实。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2012年修订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可见,学科教学及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进入到学科渗透的层面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各学科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心理学、教育学规律外,还要根据学科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
比如,一位语文教师进行自由命题作文教学时,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就学习、人际交往及生活中的进步、喜悦或挫折、苦闷尽情抒发,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再如,一位数学教师借助“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并引用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的名言“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拨动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社会科学类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自然科学类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体育艺术类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等)均直接或间接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本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结合起来,适时有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滋养。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全人发展的全新路径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作为培养和训练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理应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责任。
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紧密融合,最终形成全人发展的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入融合的必要性:1.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学科教育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成长,两者相互补充,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提升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提高学习动机和效率,最终提升学科学习效果。
3.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有效方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深度融合发展的策略: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内容: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课上学习心理健康的名篇佳作,在历史课上了解心理健康的发展历程,在数学课上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心理现象。
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与学习”、“人际交往与沟通”等主题的课程。
2.借助教学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元素,例如在小组合作中注重学生间的沟通和协作,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
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例如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等。
3.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开展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积极疏导服务。
4.家校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紧密融合的案例:1.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语文课: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引导学生思考保尔·柯察金的坚强精神和乐观态度,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中学到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一、引言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学科教学也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探寻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环境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帮助,使学生在心理、社会和行为等方面健康成长的教育过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2. 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科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各种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3. 融合思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具体的思路可以包括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或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学科教学的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1.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学科教学的案例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引入各个学科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知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认知行为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与影响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各种学科知识的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摘要:如今,在我国,有很多小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对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学校里,不仅要有专门的课程进行讲解,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课程之中,让学生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课程内容生动,具有较高的教育性,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文章对如何有效地融合小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整合引言: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有许多的父母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他们从小就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课,唯恐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输掉比赛,甚至还会剥夺他们快乐的成长的机会,这让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发展和学习带来的压力,这就更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每一门学科的课堂当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地渗透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正确地引导他们,逐步地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1.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其教育的作用,让每一名教师都充分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发展的必要性,使每一名教师都能自觉地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2有利于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在国家教育的发展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学校中,一定要有一位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健康老师。
但是,现在,国家的心理辅导老师的师资力量还很匮乏,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根本就找不到一位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健康老师。
对此,在小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可以满足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量的需要,解决很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设置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位所带来的弊端,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使得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实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整合现代社会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整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整合方式,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跨学科整合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学科。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教育学则关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相互整合,可以更好地指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在实践中,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跨学科整合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在教育学的课程设置中引入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帮助教师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识别并帮助处理压力、焦虑和自尊等问题。
最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整合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以更灵活和有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学与医学的跨学科整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时需要借助医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干预和治疗。
心理学与医学的跨学科整合可以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例如,通过心理评估工具结合医学诊断,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此外,心理学与医学的整合也可以提供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帮助一些特殊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恢复和改善。
三、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整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更好地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背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例如,通过社会学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交圈中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针对性地加强社会支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韧性。
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整合可以帮助学校和社区形成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相关材料1.什么是心理?心理(Psychological)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它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感情和意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2.什么是心理素质?一个人在适应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方面的稳定的特点,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自身努力的影响。
3.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4.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他人相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能协调与控制情绪;热爱生活,乐于生活;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5.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5)个别辅导(6)小组辅导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可靠途径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①智能训练③学习心理指导③情感教育④人际关系指导⑤健全人格的培养⑥自我心理修养指导⑦性心理教育(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①学习适应问题②情绪问题③常见行为问题④身心疾患⑤性行为问题(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试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教学原则
试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教学原则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教学中将历史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教学原则。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小组讨论、项目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学习,减少学生的焦虑和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注重历史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教师不仅要将历史知识脱离教科书的文字,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或者参加一些历史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学科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历史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或者让学生进行一些历史文化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历史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历史课堂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历史事件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感受人性的复杂性,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精品教育文档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有效发展的媒介和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它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促进学生身体或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产生一些心理矛盾,经历一些心理冲突,进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足长久以来,自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之日起,学校给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似乎已经全部压在心理学教师的肩上,但是每一所学校所配备的心理学教师可以说少之又少,甚至许多学校根本没有配置心理学教师,那么可以想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必然是不容乐观的。
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作为育人的最前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那么育人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应该包括为人处世、心理品质提高等方面。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我国起步较慢,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那么要求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参与,必须首先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学理论,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在学习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引导教师开展讨论,让教师暴露出认识上的种种不足和错误,请有关专家对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再进行讨论,让老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让教师真正理解,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应当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工作目标: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
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三、工作原则:1、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
2、面向全体学生。
3、学生主体性原则。
4、预防矫治与发展养成相结合。
四、具体措施:(一)做好教师心理培训工作。
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
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二)继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
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四)阅读整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集中教师学习。
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育, 是每个学生 受益终身 的教育 。长久 以来 , 学校给定心理健康 教育的任务似 乎已经全部 压 在心 理学教 师肩上, 是学 校里 有限 的心理 学 但
教师资源所 开展的心理健康教 育往往可 能流于
形式, 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而
的专 业课 知 识 点认 知水 平 作 为重要 的评 价 指 堂教学主阵地, 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 面积提 标 。知识点掌握 情况无疑是评 判学生成绩 的一 对 大 高 教学 质量具 有决定性意义 。 个指标 , 但它 并不充分 。职业 教育过程 中 , 学科 32 抓 基础课程 中教学 内容协 同,进 行心 成绩不再是一 张试卷定终 身 ,而更应与 反映学 。.
间的横 向协同, 抓住知识 的内在联 系,形成知识
网络 , 建 知 、 、 、 、 性协 同发展 的心理 构 情 意 行 个 结构。
程认知 、 程体验为 主要 内容 , 课 并加 入心理健康
出阶段性特 征 ,从 一年级到 五年级的每 一个心
理 发 展 阶段 、心 理 特 征 和 出现 的 心 理 问题 都 不
从而激励 每一位学生积极进取 、 自我完善。
4结 束语
33 ..心理健康 教 育丰富 了专业 学科教学 内 容, 扩展了专业 课教学 的方法 高职的学生 由于基础较差,在课堂上以接受 知识为主, 系统联 系的理解能力, 缺乏 往往导致教 师理论课 “ 堂灌 ” 满 的现象 , 使专业课授课过程 了 无生趣 。然而在专业课授课 中, 若能多从学生 的 心理状况出发 , 或用 心理学 的观点来分析他们上 理论和实验课 的的言行 , 至用心理学 的手段来 甚 与他们交 流思想 、 指导行 为 , 不仅可 以活跃课 堂 气氛还可 以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新局面。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教育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近年来,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逐渐增加,因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更好地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1.2 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并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良好的学生更容易专注于学习,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健康的教育环境。
2. 正文2.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以科学发展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1.坚持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规律。
著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时效性。
防治问题出现、推动心理素质提高就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育实践。
实践性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体现在处理、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矛盾上。
二是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上。
三是体现在从认知、情感等方面理解学生上。
2.秉持发展、防治和危机干涉结合的原则立足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导向,以发展的理念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处理好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要做好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建构发展、预防和危机相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3.秉持面向全体学生和高度关注个别差异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注个别差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要求,尊重个别差异是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4.秉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师主导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强调教师主导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坚持学生主体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主体性集中体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学生主体性规范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与行为。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学校教育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本文将探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科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压力、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等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同时,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反思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情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心理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最后,要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总之,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案例分析、教师的角色以及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指导他们健康成长。
学生们也会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做出积极的反应。
展望未来,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多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关系、方法、案例分析、教师角色、学生反应、成果展望、可持续发展、总结、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学。
1. 引言1.1 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自尊和自信,增强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能够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会在心理健康上有所收获,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育工作者纷纷呼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一)一、问题的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又能进一步丰富甚至提升现代教育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就迅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展的教育活动。
由于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上多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林崇德教授认为:“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当是‘辅导是全员服务’的模式。
‘辅导是全员服务’的模式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在此模式下应建立分层次有重点的教育体系。
这个教育体系按照专业化程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队伍:第一级队伍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从心理健康角度、教育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级队伍是学校心理学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辅导(咨询);第三级队伍是专业心理医生,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矫治。
其中广大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二、探索与实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微观角度,依据系统论观点,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在师资、教材、教法层面的整合过程,具体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力求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1.整合教师资源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丰富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
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实际的了解。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
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的了解还不够准确,只停留在表面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了解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提高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的策略水平。
言语疏导和情感关爱等策略都是教师工作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具有生活化、具体化、常规化等特点。
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还亟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科教育并重,教师在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2.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建立多维、立体的学科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实施,即以独立的形式开展,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脱节,学科教学并不承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整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有效发展的媒介和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它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促进学生身体或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产生一些心理矛盾,经历一些心理冲突,进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足
长久以来,自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之日起,学校给定心理健康教
育的任务似乎已经全部压在心理学教师的肩上,但是每一所学校所配备的心理学教师可以说少之又少,甚至许多学校根本没有配置心理学教师,那么可以想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必然是不容乐观的。
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作为育人的最前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那么育人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应该包括为人处世、心理品质提高等方面。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我国起步较慢,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那么要求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参与,必须首先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学理论,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在学习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引导教师开展讨论,让教师暴露出认识上的种种不足和错误,请有关专家对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再进行讨论,让老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让教师真正理解,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应当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2.找原因,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通常,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就只能
停留在原始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的影响,比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学生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教师严厉或放任,造成学生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
三是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流毒极广极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心理加剧。
3.讲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
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其次,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
竿见影,所以需善于等待,坚持不懈。
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锻炼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最后,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这就要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解决,如考试焦虑,要视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
总之,要做到对症下药。
在促使教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意识的同时,教师必须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整合,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也就是说实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占领课堂教学主阵地,这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1)抓教学内容协同。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心育内容,如语文的情感教育内容、数学的思维训练内容等,实现学科内在协同;二是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核心,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协同,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优化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情、意、行、个性协同发展的心理结构。
(2)建立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形成协同、有序、乐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运行体制。
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收到实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师要推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之间的协同,建立教学过程自我调控的机制,形成自主构建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学生认同教学目标、
自学质疑、自主讨论评价、自主练习应用、力求创新、自主反馈调控、自主总结提高的教学结构。
当然,在现行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难度比较大,毕竟教师的心理学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上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相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蔚.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心理学探析,1992.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科学研究,2005,7.
[3]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国论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