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实战
太极拳在搏击比赛中的实战应用
太极拳在搏击比赛中的实战应用作者:张旭来源:《少林与太极》2021年第09期太极拳,起源于中国,以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
关于太极拳能否实战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其实答案很简单,实践出真知!在搏击比赛中,一些选手将太极拳中的格斗技巧应用到比赛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譬如国内知名的太极拳大师王战军。
王战军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传承人,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
他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
曾经蝉联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对太极拳的理解极为深刻。
2006年,王战军来到《武林风》,与身高2.03米、体重233公斤的日本相扑高手横纲曙太郎进行角力比赛。
对于这场比赛,外界期待已久,横纲是相扑比赛中最高的级别,而且是终身制。
太极拳大师能否战胜相扑横纲,众说纷纭。
因为太极拳的实战比赛实在太少,虽然普及程度较大,然而其作为真正的传统格斗的技能,并未在公众平台有很多展示。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擅长以静制动,以柔克剛,避实就虚,借力发力,“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这场比赛王战军最终获胜,太极拳技惊四座,轰动全场。
王战军的弟子韩飞龙,是目前正活跃在武坛上的运用太极拳格斗技巧实战的杰出代表。
韩飞龙,绰号“太极飞龙”,1994年4月27日出生于山西河津,身高1.80米,代表四川百战格斗俱乐部。
他以太极入道,身经百战,融合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逐渐形成柔中带刚、诡谲多变的独特体系。
2021年4月24日,《武林风》在河南广播电视台8号演播厅举办直播比赛,恰逢“世界太极日”(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周六)。
当晚,太极拳领军人物王战军先生亲临现场,他的嫡传高徒韩飞龙,对决泰拳王瓦查拉。
一时间,太极拳对战泰拳的话题,轰动全网,引起广泛热议。
瓦查拉(Wacharalek),1990年1月1日出生于泰国孔敬,身高1.73米,在拳馆训练,来自泰拳世家,5岁开始学习泰拳,启蒙师傅是他的父亲。
太极拳的对练方法
太极拳的对练方法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拳术和养生保健方法,其无形的内功练习和流畅的外形动作被人们誉为“动中静,静中有动”,是一种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而太极拳的对练方法是太极拳独有的技法,其贯穿整个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是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环。
太极拳的对练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常是由两人进行对练,通过相互推、拍、搭、打、勒等一系列动作,来体验太极拳的内涵,让练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太极拳的技巧和精华。
太极拳的对练方法,不仅仅是简单的击打练习,更包含了太极拳的精神内涵,让太极拳练习者在对练过程中,体验到了刚柔并济、虚实相生的太极理念,也让太极拳的练习更加富有趣味和挑战性。
二、太极拳对练的基本技巧1.姿势正确:太极拳的对练方法需要练习者注意姿势正确,站姿稳定,中心重心平衡,膝关节微曲,手肘自然下垂。
2.注意合适的距离:太极拳对练的距离一般以传统的“一步距离”为准,即站在对手前部的距离,便于双方进行推、拍,勒、击等的训练。
3.注意呼吸:太极拳对练的呼吸要保持稳定,由腹部呼吸,注意深呼吸,吸气时气息从鼻子吸入,呼气时从嘴巴呼出。
4.注意动作节奏:太极拳对练的节奏要有规律,不要太快或太慢,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机能,灵活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重点。
5.注意力量运用:太极拳对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力量的运用,强调松而有力的原则,避免使用过度的力量来进行对练,这样做会影响到太极拳的效果和练习效果。
1.单手推手:这是太极拳对练的最基本方法,两位练习者面对面,双方用单手进行推手训练,通过相互推、拍、搭的动作,使身体柔软,手脚配合度得到锻炼。
2.双手推手:双手推手是太极拳对练的进阶方法,两位练习者的双手相对,进行相应的推、勒、拍等训练,体现了太极拳“以柔克刚”的特点,也让太极拳的练习更为趣味。
4.太极拳击:太极拳击是太极拳练习中比较刺激的一种对练方法,需要太极拳练习者掌握基本的拳术技巧,包括拍、搭、勒、打等击打技巧,让练习者在对练中体验到太极拳的实战技巧,提高太极拳的实用性。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
在实战中有哪些制胜的技巧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推手是太极拳的检验阶段,学习太极推手具有防身作用。
太极拳对现代人还有教育意义,练太极拳能陶冶情操。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和人推手时,对方施力于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受外力影响。
这种身法上的要求,《太极十三势歌》明示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对方来力时,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
若在化劲过程中身体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不仅化不掉来力,而且极易被人发出。
常见人推手时,一方被对方一引或出劲前捋时,身体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在实战中,要灵活的运用力的技巧,太极拳的特点不在于双方力的大小,而是在于灵活转化性。
如对方用采劲,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但被动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还手,已处于败势。
也有人以为自己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当遇对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时,身体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若此时对方用劲在胸腹部一按或短促发力,则轻者失重败势,重者会伤及脊椎,非常危险。
所以推手时,无论应敌击敌,有保持虚领顶劲、中正灵活的状态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转换的余地。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2.意在人先,后发先至拳经中有“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之语,要求处处主动,随机应变,时时处处控制对方,使意在彼先,劲抢彼前,则发无不中。
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想要达到太极拳的上层境界,就要学会化劲,不用蛮劲制胜,而是要用巧劲束缚住对方。
其中“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
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即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抢他前面发我之劲。
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正是“旧力已发,新力未生”之际,欲收回不能,欲另发劲不及,则难免处处落后,处处被动。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具有防身作用。
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可以颐养天年,是现代人养身的最佳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一、松推手时必须将两手、两臂、肩、背、胸以致整个上身的肌肉尽量的放松。
在一般情况下,静止不动时放松较易,在运动过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
特别是当别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别人时,要求被推的身体和推出之手仍能随时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极拳家则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随时放松。
这种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盘架子中练出来的。
盘架子时,要求身如垂柳,随风摆动。
臂如飘带,在空气中飘浮。
而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
由两脚底的蹬拧之劲,带动两胯的拧旋,由两胯的拧旋,带动整个身体和两臂、两手的运转。
两手、两臂必须毫不着力。
太极拳是一种拳脚功夫,练习者要保持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在练习前,排空杂念,专心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境界。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指的在这种充分放松下的轻灵功夫。
徐老师讲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脚底。
全凭脚底用功夫。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
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
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
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
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
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
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
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
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二、沾粘连随,舍己从人沾就是与对方肢体接触,轻轻贴上。
粘就是要有一种粘着之力。
好似浆糊一样,胶粘在一起而不脱开。
与对方肢体接触以后,不仅轻轻贴上,而且在接触处还必须有一点粘着之力,使接触处胶粘不脱。
连就是连续,即不断之意。
亦就是指这种胶粘力要连续,不能忽断忽续,不能忽大忽小,运动的路线要圆顺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线而不能走折线。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欲掌握太极拳实战技法要领,须有一年以上拳龄,会练整套拳架,在动作标准、熟练、规范的基础上,懂得多用意念,少用硬力,手脚能分虚实。
此外,还需要多琢磨动作分解,体会招法的综合运用。
技击动作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招多用,一个动作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双方当时所处态势,目视或凭手上感觉(听劲),掌握对方袭我的意图,灵活变招。
本文列举太极拳各式手法、技法、劲法运用的若干例子,供初学者参考,逐个体会,合理发挥。
先慢练,接手要轻,定步是练腰胯,先练大圈,把腰胯拉松拉长,熟练后,圈子才会越练越小,速度反应就圆活连贯,才能轻灵得体,得心应手,做到意到劲到,使对方来不及考虑,已被封住或击出。
一、太极起势对方两手向我胸前推来,我即双手向上前掤,两臂舒展,中指领劲,以脚底的沉劲经腰胯贯串至腕关节向上向前抖弹,用崩劲、抖弹劲,使对方仰面弹出。
二、下按式对方两手向我腹部推来,我即垂肘沉胯,双臂下按,掌心斜向前,将对方双臂封住朝前下按,使对方即刻倒地。
亦可腰椎后收,带动两胯及小腹里收的同时,两臂向下,掌指卡住对方指背下采,使对方在我脚前倒地。
三、揽雀尾左掤式左棚式有正面掤,也有侧掤,同样使用。
但正掤以挡和击胸、托颈为主,侧掤以扣脚斜掤为主,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胸腹袭击,我即用右手采住对方手腕下带,出左脚扣其脚跟,或踩其脚背,同时出左臂掤击对方胸部,或扣左脚,左手斜掤对方颈部和腋下,使对方无法动弹,斜向倒地。
四、右掤式对方向我右侧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即右转,用右手臂由下往上掤挡,掌心斜向上,左手紧跟其后,掌心斜向下,两手前后相距一掌,这是外形,实际我用右手封托住对方手肘,左手抓住对方手腕,有杠杆上抬之势,略带擒拿封住对方,使其无法动弹。
五、捋式对方必用力争脱,我以腰带臂向左下划弧,将其肘关节反扭,并以右掌根连同小臂往左下捋挫之,使对方侧向倒地。
六、挤式对方欲松化回抽左臂,我即右手转腕,变手背转向对方,并用左手上前搭附其右手腕处,以双臂之劲向前挤推,视当时情况,可正挤、横挤、往上挤、向下挤,把对方挤倒在地。
太极拳实战技巧
太极拳实战技巧
导语:太极拳实战是具有一定的偶然*的,一些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当然,这也没有关系,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些太极拳实战的经验,欢迎参考!
1.能合就赢
先合住、或说先拿住、或说先控制住对方,一定要主动,赶到“先”这个胜者的位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交替运用、处处克敌
推手中不能总想着一招制敌,有的制敌方法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这一招式不行,我还有下一招。
3.化打合一
这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借力打力,将对方的力道化掉之后,找准突破点,然后一招制敌,将对方打败。
4.随敌变化而我变,知己知彼
推手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手上力点的转化。
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鱼际、小鱼际、掌心、掌背。
5.容吞引化
在推手过程中,必须敢于将对方的劲放进来,放进多少力,等对方失控或撤劲时,再顺势给对方多少的力量。
能容吞引化后才能吐、能放、能发。
容吞引化的关键在于: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多走立体螺旋劲
太极拳的练习也是有一定的运动轨迹的,我们所有的招式都是有一定的形状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圆形,还有立体的,都是同时存在的。
7.全身掤劲不能丢
掤劲是一种**的、能伸能曲的、柔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
它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8.下塌外碾
先合住对方,再把劲塌到对方的脚下,然后用一种搓力将对方发出。
9.造势借力
从反面入手制敌。
(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用法)。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内功、外功、意念和呼吸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太极拳逐渐走进校园、社区,成为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首选。
本人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实践教学,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太极拳实践教学过程1. 基础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太极拳基础理论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讨论等方式,了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特点、练习方法等。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基本步型、基本手型等。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要求进行练习,逐步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功。
3. 套路学习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我们首先学习了简化太极拳,随后逐步掌握了传统太极拳套路。
4. 意念和呼吸训练太极拳强调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意念引导,呼吸均匀,使身心得到放松。
5. 实践应用通过太极拳实践教学,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生活中也学会了运用太极拳的原理,如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等。
三、太极拳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坚持是关键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2. 注重基础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为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基础。
3. 意念和呼吸相结合太极拳练习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意念引导,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流畅;通过呼吸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结合,使太极拳练习更加完美。
4. 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太极拳的原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实战须知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实战须知篇一: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求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领1、预备式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合、顶劲要虚翎顶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3-5分钟待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气机挪动时再进展起式动作,做起式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述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棚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翎气虚虚上棚,构成棚劲,心意前趋劲惯指稍伸挤成挤劲,心意回引劲力从稍端返回两肘成捋劲;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翎气下按而构成按劲。
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
2、金刚捣碓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要右膝是右手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假设断假设连毫无拙力,为松气振脚做好预备,振脚时切不可弩气用力用劲跺踏,不可为最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振脚是松气,松劲所至,是身静气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集柔而成刚,定式时复归太极原象,心内一片太和,3、懒扎衣做懒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部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引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预开先合,合之再合的开合续合式,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要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4、六封四闭两手环环形旋绕时要靠胸部的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园转,如此才能使周身更圆活。
气机更流畅,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
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
手到、脚到、身体到,一到全到一气呵成。
5、单鞭,做单鞭式时胸部常常兼有棚捋之意,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右勾手伸展时形如抽丝,一挥而就,并与左手对拉相开。
左手围绕肚脐旋转时是在丹田内转带动下完成的,要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左手开展时,肩、肘、手依次相开,最后意惯指稍,整体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
赵堡太极拳的实战招式
赵堡太极拳的实战招式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是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汉族传统拳术。
赵堡太极拳以明朝山西王宗岳为师尊,在河南赵堡村内单传六代,由陈清平老师传于世人。
而以赵堡村传人和兆元在原来基础上大改而成。
由于赵堡村规严,世代祖训不外传,所以至今外人对赵堡太极拳知识不多。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赵堡太极拳的实战招式。
实战招式赵堡太极拳各招式在实战中都非常实用。
良好的使用效果来源于灵敏的反应,周身的协调、发劲的完整,这些能力的具备来源于坚持不断、规范地盘练拳架和推手练习。
随势就势使用招法是赵堡太极拳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运用,要在整体上下功夫。
实战中形势是干变万化的,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游刃有余,战胜对手。
金刚三大对是赵堡太极拳非常具有特点的招式,言道:“做好金刚三大对,走遍天下不吃亏,只其一式终生够用也。
”可见其招法的重要。
说其重要,一则实战中经常遇到,二则摔打拿技法,全面具备,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之劲道俱在其内。
“金刚三大对”从预备式开始(一)预备试:练拳的开始,也是迎战对手的开始,预备式要求虚领顶劲,全身放松。
虚领顶劲——精神提起、注意力集中。
全身放松,不但是筋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思想放松,遇敌思想紧张乃一大病,只有思想轻松自然,才能冷静观察对手的动静变化,作到了既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又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既信心百倍地战胜对手,又不要有任何思相负担,这样就了解了预备式的内涵。
用法(一),对方进右步、出右手击我。
我进左步看住对方右脚,以防对方起腿击我,右手接住对方手腕,左手控制对方肘部,借对方前冲之力,往右下方捋劲,使对方前仆倒地(图1)。
要领(1),接对方出手为掤劲,过则为顶劲,欠则会被对方压扁,做到不贪不欠,恰如其分。
要领(2),接对方手肘时一定要准确到位,右手捋中带采,左手捋中带按。
要领(3),进左步接手,左步为实,后腿为虚,随对方进势后腿向左后方摆扫,加大捋劲长度。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喻润川师傅二十年前口授的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在多年的太极拳教学与训练中非常实用,现整理如下:1.双封引击法:和人推手时,将其两手封闭于两肘处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稳,顺其偏斜方向而击发之,彼必跌出。
2.迎门套:与人手相接触时,即以沉劲压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势引之,使其上体靠近我身,我以肩迎面一靠,彼即行跌出。
3.扭手制肱法:和人推手时,我的左右手,捂接人的左右手,我右臂从人左膀下,用搓劲,使其左膀伸直,左手下压,右臂上挑,使其脚根抬起,重心偏斜,顺其右向而发之。
4.左右顺转引击法:若人以两手按我右肱,即以右肱用粘劲引之,使近我身,待其力微,肱一外转便击,彼必跌出。
5.前闪后蹶法:如人在身后,搂住后腰,我即以肩向前往下截,臂部向上猛蹶,则抱腰者,自然放开从我身后,倒跌于我面前。
6.反掌掀臂法:和人推手用捋时,趁势用右手背击人面部或胸部,人必含胸,即用右手击其面或胸,左手掀其右臂,人必重心不稳而跌出。
7.下引上击法:如人以双手按我右臂,即以粘走劲下抄其阴部或腿部,人必惊惶下蹲,趁势以右肩靠其胸部,彼必跌出。
8.右引左击法:和人推手时,彼用右腰击来,我右手用粘走劲并翻掌引其前进,使其不得势,同时以右掌击其下颏,再以左肘击其胸部,彼必后跌。
9.上遮下打法:如肘底捶式左手屈肘上挑,一则拨人之手,一则遮人之目,右手从左肘下向前推击人胸。
还有由抱虎归山变斜飞时,人必制我左手,即趁势发之,右手用扑捶制其手臂,使不得势或背势时,即趁势发之,使其跌出。
10.膝撞命门法:推手时我捋人手并制其肘,彼无法倾开,只有用背抵靠来救,我趁势用左右手反制其左右手,并用右膝撞其命门穴,彼无法逃避。
11.一引一进法:人迫制我肩肘,我就势从下往后向上转一小圈再向前斜插面下,即是用肩前靠人,必被发出,若制我手,则手从前往后一翻亦是转小圈,以手背击之,必跌出。
12.上引下打法:如玉女穿棱式,人自上打来,我即以右手用粘化劲引进而以左手击其右肩,人必摇摆不定,趁势顺其右向击之,人必跌倒。
太极拳的实战性到底如何
太极拳的实战性到底如何?那要看是什么太极拳了。
一般的太极拳,就是我们一直看到的太极拳,比如公园里老人打的那种,那肯定是没有任何实战能力的,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之用。
目前,大概只有陈式太极还保留着实战能力(太极拳分支很多,有很多不知名的门派,可能这些也有,但不做了解)。
不过太极拳的实战可不像少林拳那么简单明了,太极拳讲究的是“听劲”,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触觉”,这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功夫,不是一两天就能学好的。
正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道理就在这里。
传统杨式太极拳实战性很强。
当年杨露蝉的威名可是真打出来的!没有金钢钻也不会有杨无放的称号!但京城皇室大多不适应不了超强度训练,所以只练习点健身养生操就足矣!所以大众健身操也以杨式传的太极为主也不足为奇!传统训练那是很苦的,就下得了那功夫的才能收获真玩意!什么拳都一样,得有名师指点,自己还得悟性高,真下苦功才能练出一身真功工夫来!扬露禅打擂后,世人知道内家技击术完全不同于外家!击打讲究用意不用力,舍己从人。
后传后代整理为十要。
外家拳感觉处处受制。
所以外家都想学习太极。
实战当时为武林最高武术。
所有各式俱出于阵式,不过,各式都发现阵式还是在用力!没有远离外家用力的习惯。
所以现在外家几本不怕太极了。
包括各式多重视表演,几乎不知道每式,必须做到十要!且杨氏太极拳其实分大架拳和小架拳,我们看到社会强身健体的的都是大架拳,只能用于修身养性。
小架拳只传本门弟子,用于技击,目前我知道在国内还有几个传人。
内家拳真的讲究内劲,我亲身体验过,我体重180,跟一个练习太极20年的老头抱在一起,人家直接胸部发力能把我弹开。
邯郸永年有个第五代杨氏太极拳传人祁悦增,想体验一下的可以过去试试。
失传的太多,武术太苦,修为太多,这年头谁还学这个,而且也不酷。
要是中国穷的跟泰国似的,估计多少人去当人妖,去打泰拳让人压注去了,顺便说一句,武术很牛逼,说他不行的真是脑残。
我一邻居跟师傅练过几年,后来为了生活还是正常工作了,私下偶尔给人针灸,拔罐,按摩,40多岁了,那手指力量真的可怕,我一20多岁小伙被他按摩都受不了,太疼了,每次感觉颈椎都断了,但是特有效,他会点硬气功,打过他肚子,压根没事,天天喊着弘扬中华文化,中医,武术,气功,道德经啥的,周边人都说他有病,不过我觉得挺好的,民间绝对有很多功夫大师的,当然他不算,只是举个例子。
太极拳实战用法
太极拳实战用法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拳术,以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控制为特点。
它具有独特的实战用法,以下是最新三篇关于太极拳实战用法的文章。
文章一:太极拳实战用法之应用技巧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拳术,其实战用法注重运用气和意识的调动。
以下是太极拳实战用法中一些常见的技巧:1.流动力量:太极拳强调运动的流动性,通过身体的连贯动作,将力量以弯曲、蓄势、转化的方式传递出去。
这种流动力量可以让太极拳练习者更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攻击。
2.对称力量: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对称,并通过整个身体的力量协作来应对攻击。
例如,在应对对方拳击时,太极拳练习者可以通过整个身体的旋转来躲避攻击,并将力量转化为反击的力量。
3.融合力量:太极拳追求身、心、意的一体化,通过呼吸和意识的调动,将身体的力量与内力统一、这种力量的融合可以让太极拳练习者在实战中更加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
4.内力运用:太极拳强调内力的运用,在实战中可以通过内劲的发挥来增强攻击的力量。
内力的运用需要练习者具备足够的内功基础,通过各种呼吸和动作的练习来培养内力。
以上是太极拳实战用法中一些常见的技巧,太极拳实战还有许多其他的技巧需要练习者在实战中不断磨练。
文章二:太极拳实战用法之攻击与防守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拳术,其实战用法注重身体技术和呼吸控制。
以下是太极拳实战用法中攻击与防守的一些技巧:1.攻击技巧:太极拳攻击追求以柔克刚,通过对方的力量进行分解和利用。
太极拳练习者可以利用对方的攻击力量来反击,例如通过对方的直拳进行躲避,并利用对方的力量进行反击。
2.推拉技巧:太极拳练习者可以通过推和拉的技巧来创造对方的空隙,进而发动攻击。
通过身体的伸展和收缩,太极拳练习者可以利用对方的攻击力量将其失去平衡。
3.闪躲技巧:太极拳练习者可以利用身体的灵活性来闪避对方的攻击。
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转移重心,太极拳练习者可以有效地躲避对方的攻击,并迅速反击。
4.防守技巧: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通过对方的攻击力量进行分解和消化。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方法有哪些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方法有哪些很多人练了简化太极拳之后,却不知道实战的时候,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是有很多的方法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希望你们喜欢。
简化太极拳24式技击用法(一)野马分鬃1.乙上步用左拳击打甲胸部;甲用左手格抓乙的左腕部。
2.甲右脚迅速上一步,别住乙方的左腿,同时,左手穿过乙方的左腋下向其颈部穿出,并向右后反别,可使其倒地。
[要点] 整个动作要求协调一致,充分利用弓腿进身带身靠的力量将乙方跌出。
(二)白鹤亮翅1.乙用左直拳右踢腿同时击打甲方;甲应立即用右手向上、向右挡开乙方的左拳,同时,用左手向下、向左搂其右腿,防开乙方的上下进攻。
2.随即用右手向右后采拉乙方的左手,左手搂住其左腿向上、向右弧形上抬,并向右转腰,制乙后倒。
[要点]防守动作和返攻动作要紧密衔接起来,中间不可有停顿,整个动作要求协调圆活。
(三)搂膝拗步1.乙用右拳击打甲方的腰部;甲方迅速用左手向下,向左将其右拳格开。
2.随即甲迅速用右掌向前猛击乙右胸部。
[要点]防守动作要和进攻动作协调一致。
出掌时,要充分发挥蹬右腿和向左转腰的力量,将其击出或击翻倒地。
(四)手挥琵琶1.乙上左步用右直拳击打甲方;甲方身体重心向后坐,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尖上勾,避开乙方的冲拳。
2.同时,甲右手向上抓住乙方的右腕并向左用力,左手猛拍其左肘关节,利用双手的合力,使其肘关节受伤。
[要点]双手用力必须同时进行,发劲要冷弹快猛。
(五)倒卷肱1.乙突然从背后抱住甲;甲方应迅速向下蹲,以防被对方抱起。
(图8)2.随即甲身体重心向后移,左臂向前伸,同时,右臂屈肘,以肘尖向乙方的胸部猛顶,解脱乙方抱腰,击伤对方。
([要点]用左肘击乙方的胸部时,头要向右后转,并要猛力向右转腰,以助顶肘之力。
(六)揽雀尾(掤、捋、挤、按)1.掤势(1)乙上步用右拳击打甲;甲立即起左手外格其腕步。
(2)随即甲右脚向前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左用抓乙右腕向下、向后带拉,右手向乙的右腋下用力掤出,可将乙击出或击倒。
太极拳教学实践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以及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2. 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呼吸方法和步法,提高太极拳的练习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太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及健身价值2.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呼吸方法和步法3. 太极拳的练习技巧与注意事项4.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与自卫方法5. 太极拳的养生与保健知识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及健身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太极拳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太极拳的魅力。
2. 教学内容(1)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呼吸方法和步法1)教师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2)教师讲解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和步法,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2)太极拳的练习技巧与注意事项1)教师讲解太极拳的练习技巧,如:放松、眼神、身法等。
2)教师强调太极拳的练习注意事项,如:动作要柔和、缓慢、连贯等。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3)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与自卫方法1)教师讲解太极拳的实战技巧,如:近身、防守、进攻等。
2)教师示范太极拳的自卫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4)太极拳的养生与保健知识1)教师讲解太极拳的养生与保健知识,如:饮食、作息等。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太极拳养生计划。
3.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太极拳的重要性和练习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练习热情、团队合作精神等。
2. 动作规范:检查学生太极拳动作的规范性,如:呼吸、步法、身法等。
3. 学习成果:通过课后练习和考核,了解学生对太极拳的掌握程度。
三皇炮捶与武当太极拳攻防实战演练
三皇炮捶与武当太极拳攻防实战演练(一)大捋1、当胸捶甲右乙左,甲方进右步,用右拳冲打乙方胸部,力点在拳顶,目视击胸手。
左手下垂于身体左侧。
乙方两手交叉在体前,右外左里。
左脚向前上一步,做好反击准备,目视对方进攻手(图1)。
2、乙方右手自胸前向上格挡甲方击胸拳,并将其向上架起,目视搭接手(图2)。
3、抓腕推肘乙方向前上小步于甲方右脚外侧,同时右拳变掌向上,抓住甲方右手腕部,与此同时左手自下向上推住甲方右肘外侧,试图制住甲方肘部关节,目视推肘手(图3)。
4、欺身进肘甲方立即右臂屈肘并欺身向前挤靠,目视右肘动向(图4)。
5、肘打冲拳甲方进步欺身,用右肘肘尖顶击乙方胸部,力点在肘尖,目视击胸肘。
乙方迅速向后缩身含胸,闪躲甲方击胸肘。
同时用右拳冲击甲方胸部,形成既守又攻之势。
力点在拳顶,目视击胸拳(图5)。
6、拿腕击肋甲方侧闪身闪开乙方击胸拳。
此时乙方借机右手变掌自下向上抓住甲方右手腕部,并将其右臂抻直。
同时用左拳击打甲方右肋部位,力点在拳顶,目视击肋拳(图6)。
7、大捋肘底捶甲方向前上左步,同时用右手翻腕向上,拿住乙方右手腕部,由左向右捋带,使乙方身向侧方倾斜而失去重心。
与右手捋带同时,左拳向己方右肘底下进击乙方右肋部位,力点在拳顶,目视击肋拳(图7)。
技击要点解析:太极拳接手过招,重在挨身紧密,动作轻松敏捷自然流畅。
太极拳与三皇炮捶接手过招,不同于太极拳推手,也不同于散打搏击。
炮捶对太极要以轻巧灵活制胜,不能硬接硬打。
太极对炮捶更要以柔克刚,以赢得重心为制胜之法。
以本组内容为例,既有刁手擒拿,又有拳法实用。
如第2动至第3动的接手抓腕推肘,就是拿法。
再如4动至5动甲方的欺身贴靠肘打,既有挤靠又有肘法。
总之太极对炮捶甲乙双方都应重在技术技巧和方法上的演变而制胜对方。
(二)顺势推肘甲右乙左,乙方向前上右步,用右拳冲打甲方胸部。
左掌藏于右腋下,掌心朝右。
右冲拳力在拳顶,目视冲拳手。
甲方两手下垂于身体两侧不动声色,目视乙方,实际已做好反击准备(图8)。
40式太极拳演练
40式太极拳演练
40式太极拳是一套由中国太极拳散打冠军陈卫国创编的太极拳套路,结合了传统太极拳和现代散打的特点。
这套太极拳共分为四个部分:起势、单手推、双手推和收势。
起势:身体挺直,双手沿身体两侧下垂,双脚并拢。
先右、后左脚踏平,同时双手随身体向两侧开展,掌心向下。
单手推:随着身体向左转,将右脚踏向左前方,同时右手伸直向前推出,左手则放在胸前。
然后,再换另一侧进行同样的动作。
双手推:继续身体向左转,将左脚踏向右前方,双手同时向前推出,手掌相对,然后再换另一侧进行同样的动作。
收势:最后,身体向右转回到起始位置,将双手放在胸前。
40式太极拳演练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运动连贯流畅,注重呼吸和内外相协调的配合,使练习者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同时,这套拳法也注重了实战性,动作中融入了一些散打技巧,增强了实用性和战斗力。
杨氏太极拳实战用法
杨氏太极拳实战用法推荐文章太极拳实战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热度:太极拳提高技击实战能力的方法热度:太极拳实战必备技巧热度: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方法有哪些热度:太极拳的10条实战经验热度: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太极拳实战用法。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杨氏太极拳有着非常好的实战作用,合理的进行练习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1、杨澄甫左搂膝拗步用法甲如亮翅式,如乙右手自前斜方击来,甲左手自外绕至乙膊前节往下搂去,同时甲右手落下向后转绕至膀尖齐,直往乙胸前拍去,左足弓右足在后蹬劲。
右搂膝拗步用法如乙若用左手以直打来,甲可以用右手搂住乙的左膊,甲左手绕自膀尖处,伸指掌拍乙胸前。
要掌心去劲,右足弓式左足蹬劲。
2、杨振铭右搂膝拗步用法由左搂膝拗步式,设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左拳向我右肋下打来,我急含胸用左手在敌左腕下接其左拳,向左粘住,同时向左转左足尖坐实,身亦随转,右手随即搭在敌人之左肘上,向右搂开,急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
敌人又用右拳向我左头部用横劲击来,我急向后坐腿闪身,用左手在敌右腕外侧向右推去,随用右手在敌肘下向上翻转向我右侧搂开,随用左掌向敌人肩头击去。
如敌人向右转正反右拳扣住我右腕,左手握住我右肘,用沉劲向我胸部击来,我急向后坐左腿,含胸用左手搭在敌右腕上向左搂住,同时坠右肘翻右拳,手心向上,向敌人胸部击去,此变法也。
左搂膝拗步用法由白鹤亮翅式,设敌人以左足在前,用右拳向我左侧中下二部击来,我即含胸将身沉下,左手急抬起在敌人右肘腕间由上向外绕一小圈搂住,左脚提起向前踏出半步弓腿坐实,同时右手随腰转正用掌向敌人胸部击去。
如敌人用左手握拳横击我之右耳部,我即用右手掤开敌人左拳,随即用右掌向敌人之耳部闪去,此连消带打之变法也。
杨氏太极拳的四个练习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会拳架,并正确掌握姿势和动作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定势或运动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下颚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臀松胯。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实战须知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实战须知混元太极拳全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成形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已故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开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实战须知。
欢迎阅读!简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实战须知一、知形即对人体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
这里主要是指导对对方形体变化的把握。
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应对,只能随人之进退快慢而相随。
在这一过程中,最佳时机在于把握对方最初的动作雏形,即“一动”。
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最易处理。
如果一动之机失了,可以继续破坏对方的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无损亦。
如果这一机又失去,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点,没了力点,对方的进攻同样无效。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对方发力距离之外到对方发力距离之内的过程,是一个知拍功夫。
这个过程,是大多数练太极者长期难以做到的难解之谜。
二、懂劲这里谈的懂劲,其实在上面用身体处理对方的力点时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
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对方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为发人于丈外。
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许多人在实战中常常感到,我破对方的招后再去打对方时,对方却又变了,所以只能化了再化,永无发人之机。
其实,这中间的秘诀在于没有把握住化发结合。
太极中,从来都是阴阳共存,而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之说。
要做到化发结合,其诀在于“遇力成桩”。
而桩必须是活桩,一虚一实,实腿承力,虚腿调整重心并及时根据对方重心之运动而进桩摧力。
也就是说,在承、化对方发来之力的同时,桩就要动起来,或进桩掤挤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劲,或绕步而走,施之以摆、扫、挒、扭等劲。
总之,必须化发同时,以桩摧力。
四、实战中需明确的几个问题1、如何认识对方力量的大小对方力量再大,只有作用到自己身上才算,在未作用到自己身上之前,没有大小之惧,故无大小之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实战
太极拳的实战
太极拳自创拳以来高手辈出,都是以实战功夫闻名天下,而自杨露禅传太极拳于北京,得以“杨无敌”的盛名后,更使太极拳这门拳术让世人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这个名望,乃是一辈一辈的太极高手用一身的绝艺打下来的。
就太极拳而言,当代人往往以为太极拳的训练只有盘架子、推手了。
其实不然,太极拳有着很系统的实战训练方法。
并不是除了盘架子就是推手了。
太极拳除了站桩和推手之外,还有单练、双练、单操、双操、等各层功夫,此外还有若干种内功、外功功法。
一个初学者要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获得比较出众的实战能力,没有几年的系统训练是万万不行的。
盘架子也很重要,因为太极拳的所谓着数、手法,身法都在拳法的套路中。
不练习套路岂能达到着熟?没有着熟又谈何达到懂劲?不懂劲又如何达到“神明”?其实推手只是太极拳训练中的一个环节,主要是练习太极拳众所周知的八种手法,达到能沾、粘、连、随的目的。
太极拳长于粘粘连随,但是太极拳并不是只有沾粘连随。
太极拳不仅沾着能打,离着也能打。
有时往往是彼击我,我击彼,一招见输赢,根本用不着去沾对方。
况且中国的武术门派众多,有些拳种根本就不容你去沾人家,所以只会沾粘连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要想通过太极拳练习来获得实战能力,必须刻苦地、一板一
眼地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训练。
基本功、盘架子、内功训练、外功训练、操手一样也不能少,练习纯熟后,还要经过老师“安手”、“安眼”,俗话说“不安手则没手,不安眼则没眼”,所谓安手安眼,就是老师给弟子讲明实战时的尺寸分毫,手眼身法步,并且按此训练,老师要不断地给弟子“喂手”,随时纠正弟子的“病”,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战能力,过去的拳家是很重视实战训练的。
不经过实战训练,当然就没有实战能力了。
现在有很多拳种抛弃了套路练习,照样能获得实战能力,为什么?
因为他们认为套路没用,纯粹花架子。
不实用。
当然,如果把套路练习都去掉,专门练习对打,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能获得非常强的实战能力。
但这并不是说套路练习就没用了,实战中所需要的内劲是哪里来的?其中之一就是来自套路练习和各种功法的训练里出来的。
下面我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什么拳法也不练,专门练习打沙袋(打各种沙袋)就肯定比那些什么都不练的人强。
但如果此人再常进行实战,与人经常打斗,那他的实战能力可以达到更强,再遇到一些没有进行过实战训练的所谓拳家(练了很多年套路的),他也是基本完全可以获胜的。
假如此人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法练习,其实战能力可以再强些,还可以打败更多的所谓拳家。
这能说明什么呢?难道中国武术本来就不行?还是那些拳家能代表中国武术吗?此人的功夫果然就很高吗?假如真是那样,那么古人为什么留下了那么多的拳种?有必要吗?我觉得不然。
要是古人觉得套路没用,到现在应该早已经失传了。
古人冷兵器时代。
拳术都是用来打仗的。
套路如果没用。
古人也不会练。
更没有把
套路都流传了下来的必要了。
那为什么很多太极拳练习者练了很多年套路,除了身体好一些,消化功能好一些外,却不能实战?更是不知内劲为何物?我认为那是因为练习者根本就不懂阴阳虚实转换,犯了双重之病,练习太极拳一动就分阴阳,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嘛!阴阳虚实不分就是双重,分出阴阳就是偏沉,阴阳不是迷信,而是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
有的人练上两年太极拳,就可以拿套路比赛的全国冠军,在我看来,那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不分,身体就象一个大平板儿,这样的人要能练出内劲来,那才叫怪呢!练太极拳就是要讲阴阳、讲偏沉,王宗岳《太极拳论》已经讲的很明白了,并不神秘,遗憾得是,至今大多数太极拳练习者都并不真懂。
弄懂了这一点,再明白了关窍,不出功夫那才叫怪呢!而太极拳产生于乱世,在那个烽火硝烟弥漫的岁月,拳术一学自然以保家卫国为第一目的。
太极拳它源于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渊源,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国学”作为理论基础的拳术理论,下面我想再结合古代拳术理论,来讨论一下太极拳的实战机理,虽不是强调太极拳的实战功能,但是为了匡正认识,了解武术的本来面目,还是有必要的。
太极拳的实战(一) 从“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谈太极拳的力
误区一,认为太极拳不能实战的第一根源,乃在于太极拳的“不用力”,而进一步认为太极拳“不练力”。
这个想法其实非常荒唐,但是也不是没有根据,拳术肯定离不开力,但是力,肯定不是武术之本,设想如果谁力气大,谁实战就更强,那拳术就不会产生了,大家都去练力气就可以了。
拳家有所谓“一力降十会”
的说法,也是基于拳术本身的技艺而言的,并不是说只要有力气就可以。
此外,不用力并不等于不练力,不练力也不等于就没有力。
太极拳尤其注重力。
但这力不是蛮力。
不是僵硬的力。
而是松活,非常灵活之力。
这力并不源于肌肉的蛮力,而是源于骨骼间架之间所产生的整体劲力,所以《打手要言》说根在脚,脚连着地,正是借助地面反弹,稍节领导一个方向,将自己的骨骼间架调动起来,最后利用腰的催进控制方向,最后还是体现在手上。
所以看似一只手,一根手指的力量,其实凝聚了全身的整体之力。
这个力量不是任何人可以用局部的肌肉力量和支撑力量能够抵挡的。
太极拳的实战(二) 从“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谈太极拳的速
第二个误区就是太极拳的慢,有的人说“太极拳这么慢,只能健身,不能打人。
”,其实太极拳快慢架都有。
但首先得慢练,这太极拳的慢练是为了把身体的肌肉拙力,僵力化掉从而使人在运动之中产生的对抗肌缩小,从而能更好的把全身的力量传达到一个点出去。
所以说慢练同样也可以练出速度,而且太极拳里想要快,必须先慢慢练,没有哪家太极拳法一上来就把拳打的呼呼生风的,陈氏的二路,也必须是在有了扎实的一路基础之后才练。
太极拳虽有快架,但是仍然是以慢练为基础和主体的。
拳论有云“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快慢都是跟着对手走的,没有一定之规,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打手要言》做了很好的解释,“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太极拳的慢练是培养意气合一的能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精神和动作统一起来,只有注意到
自己身体运动的每一个细节,快才不是瞎快,盲目的快,我们知道每个人下意识的反应速度都是很快的,但是他们不能把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变成实战的动作。
这正是太极拳慢练的意图,我们有意无意的意气运行,是培养内外合一的习惯,让人神经的瞬间反应,变成自己平时潜意识里的习惯动作。
当反应变成成为一种习惯了,才有了拳论中说所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实战机理。
太极拳的实战(三) 从“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谈太极拳的松
误区之三,是有人认为,现在的太极拳,开口就让人放松,“松松软软的”,怎么实战?健身还差不多。
这其实也是个非常荒唐的想法,很多人以为只有绷得紧紧的,才有力,浑身的肌肉都鼓起来,才是力量的象征,这其实大错特错,任何一个技击的行家都知道,实战最重要的乃是放松,浑身紧张,既影响力量的发挥,也影响速度的发挥,根本不可能进入实战的状态。
那么放松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不用心、意、气去解释,是没有办法说清的。
松,不是完全的松懈。
如果是完全的松懈,那就是软了,那么放松就太简单了。
我常说一句话“练拳的松和实战的松不是一回事,”练拳的松只要不用力就可以了,实战的时候,要放松的同时不能让外力作用于你,这就很难了,你可以松,但怎么在松的状态下,化解外力呢?很多人没有注意《打手要言》里的一句话,而片面的强调松,其实是一种误导。
《打手要言》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而意不断。
”这句话的重点是落在“非松”上的,松,只是表面现象,看上去是松的,没有展开,也没有劲了,但实际上
却是“非松”。
非松就意味着紧张。
回过头来我们看“乃能收敛入骨”就好理解了,什么收敛入骨呢?是把紧张的意识、精神收敛入骨,而外示安逸,不在肌肉和筋骨上显示出来,白白消耗体力。
所谓“精神能提的起,则无迟重之虞。
”;所谓“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
只有筋骨肌肉松开,精神灵动,才可能在瞬间调动整个躯体,达到松、活、灵、快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