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二章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二章

药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1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2
药物的体内过程
3
房室模型
4
药物消除动力学
第二章
5 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 6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7 药物剂量的设计与优化
第二章
❖ 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 药物的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 ❖ 首关消除 ❖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之特点及意义 ❖ 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 酶的诱导或抑制 ❖ 药物排泄的途径、特点、影响因素。肝肠循环 ❖ 一级消除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消除半衰期(t1/2)、
第二章
(2)直肠给药
经直肠给药仍避免不了首关消除。吸 收不如口服。唯一优点是防止药物对上消 化道的刺激性。
(3)舌下给药
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 循环,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被破坏或有 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异丙 肾上腺素。
第二章
(4)注射给药
特点是吸收迅速、完全。适用于在胃肠 道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青霉素G、 庆大霉素);也适用于肝中首过消除明显 的药物(硝酸甘油 )。
吸收部位
主要在小肠。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都要经过门 静脉进入肝,再进入血液循环。舌下给药或直肠 给药,分别通过口腔、直肠和结肠的粘膜吸收
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 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 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Fick扩散定律 (Fick’s Law of Diffusi第on二)章
第二章
[CO2]i >[CO2]o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第二章
❖(二)简单扩散
非极性药物分子与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 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称简单扩散, 又称
被动扩散

《药理学总论2》PPT课件

《药理学总论2》PPT课件
半数个体出现死亡的剂量。
38
第三十八页,共112页。
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TI) TI=LD50/ED50
安全指数=LD5/ED95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39
第三十九页,共112页。
100
A
50
100
B
50
D ED50 ED95 LD50
第四十三页,共112页。
体内药物 浓度随时 间变化的 动力学规 律
43
Drug Administration
Absorption
Drug in Tissues of Distribution
Drug Concentration in
. Systemic Circulation
Elimination
100
C
50
治疗指数=C, >B 安全范围>C, >B
治疗指数=A, >B 安全范围=B, <A
有效量的量效关系 中毒量的量效4关0 系
第四十页,共112页。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跨膜转运 生物转化 排泄
第二节 基本概念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41
……
第四十一页,共112页。
Why do me need to know PK? Optimize drug therapy to obtain a
分子型越多,通过膜的药物越多
分子型越少,通过膜的药物越少
51
第五十一页,共112页。
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
膜的性质 膜的面积
药物分子量大小
脂溶性大小 极性大小
药物分子的转运

药理学.第二章PPT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PPT课件
产生原因:药物选择性低 特点:较轻微,为可逆性的功能变化
难以避免,有时可设法纠正 应向病人作以交待
a
7
(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不良反应。 产生原因: 药物方面,用药量超过极量 患者方面,遗传差异、病理状态 及合用其它药物等 特点:危害性较大,对机体造成功能性 或器质性改变 ;可预期
LD5
ED95
安全界限(安全页边空白)=
(LD1-ED99) ED99
×100%
a
46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不良反应(名词解释)
三、受体
概念、特征、类型、调节
四、
激动剂:*部分激动剂:*拮抗剂:
图解
a
47
的药物(但当有多种病因或病因未明时,可选用选择性较低的药物)
a
4
➢ 治疗作用:能达到对疾病防治效果的作用。 ➢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与用药目的无关,有时还会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 两重性表现:药物既有治疗左右,又有不良反应。 *注意:用药时,应尽量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配体 受体
GC GC*
GTP
GPK
cGMP
GPK*
MLCK
血 管
MLCK* 松

a
42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 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衍生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CH2NHR 上R的变化 H
-CH3 -CH(CH3)2
-C4H9
α作用 特异性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
a
1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半衰期(T1/2)
总结词
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间的参数。
详细描述
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它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T1/2值越短,药物 消除越快。药物的消除途径、代谢速率和排泄速率等因素都会影响T1/2值。
清除率(Cl)
总结词
描述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的参数。
详细描述
清除率是指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它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 数之一。Cl值越大,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越强。药物的排泄速率 、尿液pH值和尿液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Cl值。
二室模型

总结词
二室模型考虑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不均 匀性,将身体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两个 部分。
VS
详细描述
二室模型将身体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两个 部分,中央室包括血液和主要的脏器,周 边室包括其他组织。该模型适用于药物在 体内分布不均匀,且在中央室和周边室的 转运速率不同的情况。
微生物模型
总结词
微生物模型是用于描述药物在微生物中的代谢和消除过程的模型,常用于药物制剂的微 生物学质量控制。
0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实际应用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确保 药物在体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和频率,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 减少不良反应。
新药研发与评价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 节,用于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等特性。
疾病状态
疾病状态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导致药 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需要调 整药物剂量。

《药理学》全套课件 PPT

《药理学》全套课件 PPT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2.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3.对酶的影响:酶促或酶抑制剂 4.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5.影响免疫机制:免疫增强或抑制药
强心苷
毛果 芸香碱

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②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①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②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

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 ①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 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 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②配体与药物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 受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 特定部位 ,也即配体结合位点。

药理学
三.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 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 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与药学的 桥梁。

LOGO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LOGO
第一章 绪论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
1.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 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
无效量 治疗量最小有效量

药理学--第二章 药效学 ppt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 药效学  ppt课件

(2)毒性反应:药物和毒物没有根本区别,绝 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用药剂量过大或用 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称毒性反应。因 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称急性毒性; 因长期用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称慢性毒性。
PPT课件
10
(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机体受 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 理功能的障碍或组织损伤。这种反应只发生 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用药剂量无关, 反应性质也各不相同。最典型的例子是青霉 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 碍性贫血等。对于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用药前应进行过敏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PPT课件
1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 原发(初始)作用。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 发作用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如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血管平滑肌α受体为 其作用,而引起的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则 为效应。实际上,二者相互通用。药物对 机体的作用是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 变,而不可能产生新的功能。
(1)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 无关的不适反应,称副作用或副反应。副作 用一般都较轻微,是可逆性的功能变化。随 着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有时可成为治疗 作用。
PPT课件
9
副作用通常是难以避免的,但可设法纠正,如用 麻黄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可引起病人失眠,若同时服用催眠药可纠正。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三、受体学说
(一) 占领学说:认为药理效应的大小与药物占 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药物至少具备两种特 性即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才能引起生物效应。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优秀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优秀课件
❖ 举例: (1)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传染病,是对因治疗。 (2)用解热镇痛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是对症治疗。
❖ 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 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 不利的反应。
❖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 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 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 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2、熟悉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未被吸收的 药物在用药部位 所呈现的作用。
是药物被吸收之后 随血液循环分布到 组织器官所发生的 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是指药物对其所 接触的器官、 细胞直接产生的 作用。
去甲间肾接上作腺用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是由于机体的整 血体管性收而缩通过机体 反射机制或生理 血性压调升节高间接产生 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 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 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不良反应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 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 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等。

《药理学》教学课件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教学课件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的非受体作用机制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影响酶的活性:酶促或酶抑制剂 2.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3.影响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4.作用于受体
2.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 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相 关部位发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 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 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 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LOGO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 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
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 举例:肾上腺素 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腺素) 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嗪)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引起
强心苷
毛果 芸香碱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1)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2)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药物的受体机制

药理学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是少数药物消除形式
等量等间隔多次给药血中积累药物总药量
t1/2数
给药后的
经过半衰期药量
1
100% A0
50% A0
2
150% A0
75% A0
3
175% A0
87.5% A0
4
187.5% A0
93.8% A0
5
193.8% A0
96.9% A0
6
196.9% A0
98.4% A0
7
198.4% A0
99.2% A0
常用药动学参数
1.. 血浆半衰期:
Half-life (in Conc.-Time Curve)
是临床用药间隔的依据
Half-Life The amount of time required to rid the body of half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三、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3.体液pH; 4.组织亲和力; 5.体内屏障,包括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
D+P
DPc
可逆性(Reversible equilibrium) 可饱和性(Saturable)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
由毛细血管 壁和N胶质细 胞构成
Blood Brain Barrier
四、生物转化 (transformation / metabolism)
又称为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 化学变化,药物经转化后成为极性高的 水溶性代谢物而利于排出体外。

【PPT课件】兽医药理学 第二章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PPT课件】兽医药理学 第二章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用途
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的急性感染,如家畜的呼吸道感染(肺炎、 咽喉炎、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牛流感、放线菌病、钩端 螺旋体病、细菌性胃肠炎、乳腺炎及家禽的呼吸系统病(传染 性鼻炎等)、细菌性肠炎等。是结核杆菌感染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
链霉素的不良反应与其用药剂量呈正比。 1、过敏反应,发病率低于青霉素,可见皮疹、发热、血管神经 性水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2、神经系统毒性,链霉素可损伤前庭神经和听神经。主要发 生在长期用药。相比较而言,链霉素对听神经损伤较轻,双 氢链霉素对前庭神经损伤较轻。 3、阻滞神经肌肉接头,具有类箭毒样作用,本身作用不强, 大剂量用药或在应用过肌松药和麻醉药之后再应用本品可发生。 4、对肾脏有轻度的损伤,可出现管型和蛋白尿。
药效学药效学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的急性感染如家畜的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的急性感染如家畜的呼吸道呼吸道感染肺炎感染肺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炎泌尿道泌尿道感染牛流感放线菌病钩端感染牛流感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胃肠炎乳腺炎及家禽的呼吸系统病传染螺旋体病细菌性胃肠炎乳腺炎及家禽的呼吸系统病传染性鼻炎等细菌性性鼻炎等细菌性肠炎肠炎等
毒副作用 (1)肾毒性 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蛋白 尿、管型尿、红细胞,严重时出现肾功能减退,其损 害程度与剂量大小及疗程长短成正比。由于氨基糖苷 类主要从尿中排出,为避免药物积聚,损害肾小管, 应给患畜足量饮水。肾脏损害常使血药浓度增高,易 诱发耳毒性症状。 (2)耳毒性 可表现为前庭功能失调多见于链霉素、 庆大霉素等及耳蜗神经损害,多见于新霉素、卡那霉 素、阿米卡星等。两者可同时发生,亦可出现其中的 一种反应。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种类 也称氨基糖甙类,由氨基环醇和氨基糖以苷键连接
①从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的链霉素、新霉素、 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 ②从小单孢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的庆大霉素、小诺 米星等; ③半合成品如阿米卡星、安普霉素等抗生素。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滤过 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第三节 房室模型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 零级消除动力学 第五节 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
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第六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H +] [B ] [B H +]
lo g K a= lo g [H +] + lo g
[B ] [B H +]
_ lo g K a = _ lo g [H +] _ lo g [B ] [B H +]
即 : p K a = p H + lo g [B H +] [B ]
色甘酸钠 :强酸性药,pKa为2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10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 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 途径、增加新适应证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究过程:
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上市后药物监测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11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理学(Pharmacology)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1
主编:杨宝峰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2
第一讲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学--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3
第一章 绪言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胃肠道给药 给药方式 口服(per os) 小肠粘膜 舌下(sublingual) 颊粘膜 直肠(per rectum) 直肠粘膜 吸收方式 简单扩散 影响口服吸收因素
•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血循 环前,经肝及胃肠粘膜代谢酶的部分灭活,使 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显著减少的现象。 也称首关代谢、首关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
(三)载体转运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特点:
– 耗能 – 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特点:
– 不耗能 – 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 – 属被动转运
二、影响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因素
• Fick定律
通透量=(C1-C2)×(面积×通透系数)/厚度
作用部位
结合
游离
组织结合
游离
结合
吸收
体循环 游离型药
结合型药
代谢产物
药物的体内过程 和作用部位药物 浓度变化关系
生物转化
排泄
(一)滤过
定义: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的极性或非极 性药物分子,借助于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 渗透压通过细胞膜的水性信道由细胞膜一 侧到达另一侧,为被动转运方式。如肾小 球滤过。
研究内容
• 药物体内过程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disposition)
– 吸收(absorption) – 分布 (distribution) – 代谢(metabolism) → 生物转化 – 排泄 (excretion)
• 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 的动力学规律
• 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在作用 部位达到适当浓度。要达到适当浓度, 与药物剂量及药动学有密切相关,它 对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持续 时间有很大影响。
是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 与一般毛细血管无显著差别 不能保护胎儿免遭外源性化合物的影响 • 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 是血-视网膜、血-房水、血-玻璃体屏障的总称
三、代谢( metabolism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 定义: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 的变化,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3.组织细胞结合
药物的选择性,如碘浓集于甲状腺
4.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 胞内外分布 pH7.4
pH7.0
5.体内屏障
•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是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三种屏障 的总称。能阻碍药物穿透的主要是前二者。
生理学意义 药理学意义
•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 不同途径给药吸收速度排序:
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及直肠>口 服>粘膜>皮肤
二、分布(distribution)
• 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 的过程。大部分药物的分布过程属于被动 转运,少数为主动转运。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率
• 与血浆蛋白结合 D + P
DP
[D] [P] [DP] = KD
KD为解离常数
决定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因素:
设PT为血浆蛋白总量,游量离、上型药式药物转物与浓 血换度浆为、蛋血白浆亲蛋和白力。
[DP]
[D]
[PT]
= KD + [D]
([PT]=[P]+[DP])
注意:竞争性置换现象
2.器官血流量
再分布吸收进入血液的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 的器官分布,然后再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 此现象称再分布。如 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
子障) • 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而容易跨膜
扩散。 • 药物须同时具备脂溶性和水溶性才能迅速
通过细胞膜。
(三)载体转运
• 定义:跨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 生理性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 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内源性物质或药物 释出。
• 特点:
– 选择性(seletivity) – 饱和性(saturation) – 竞争性(competition, 竞争性抑制)
• 药酶的诱导与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
自身诱导
药物相互作用
肝药酶抑制剂
四、排泄(e同xc类r药et物io间n在) 肾小管主动分泌时,可使另
一种药物排泄量减少、药量增加并使药效
定义:药物的延长原的形现或象。代如谢丙物磺舒通和过青排霉素泄联器用即可 官来自分泌器官出现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
如硝酸甘油口服
首关消除高,则生物利用度低。
(二)呼吸道给药 肺泡吸收 5 m左右微粒 小支气管沉积 10 m左右微粒 鼻咽部 喷雾剂
(三)局部用药 脂溶性 促皮吸收剂
(四)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iv in drop)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 后果:代谢失活,代谢活化,毒性增加 • 步骤:
Ⅰ相反应(第一步) 氧化 还原 水解 极性增加 Ⅱ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极性进一步增加
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
• 部位:肝脏 微粒体
• 主要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ytochrome P450 enzymatic system)
– (C1-C2):膜两侧浓度差
– 通透系数:药物分子脂溶度
• 药物解离度、体液pH • 血流量改变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absorption): • 定义 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体液pH ;吸收部位 生物膜面积;膜两侧药物浓度梯度;给药 部位血循环情况;给药途径;在胃肠中崩 解程度;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大小; 极性大小和药物的pH等。
(二)简单扩散
为绝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也称 被动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常见、最重要 的形式 。 定义:指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 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 细胞膜。
决定扩散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二:
• 膜两侧浓度梯度、脂溶性 • 多数药物是弱有机酸或弱生物碱,药物在
体液中可部分解离 • 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