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国古代的农具发展史.pdf
古代耕作工具的演变
古代耕作工具的演变古代农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而农业生产所依靠的工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
本文将着重描述古代耕作工具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耕作工具应是人类本身,早期的农业生产是通过草、木棍等自然物品进行的。
后来,人们发现用动物骨骼、木头等素材制成的工具更加实用。
这些工具通常包括用木头或者骨头制成的犁、锄、镰刀等耕作工具。
到了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农具。
例如,传统的犁逐渐向具有更高性能的铁制犁转化,这使得农民耕地更加高效。
人们还发明了鐮刀、镰刀、大锤、铁锹等工具。
这些工具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更加高效的工具。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发明了拉耙,它也被称为木制的锄头。
这种工具可以轻松地在土地上拉碎河床,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随后,古玛雅人发明了一种叫做“哨卵石”的农具,主要用于耕作玉米地,它可以将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和平滑。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耕作工具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升级。
古希腊人发明了一种叫做托拉板的工具,它可以将耕地切割成小块,并在作物之间开出小沟。
这种工具还能够帮助排除地上生长的杂草,从而为庄稼提供更多空间和养分。
古罗马人则发明了名为马铃薯钻头的工具,它可以高速地将庄稼种植进土里。
到了中世纪,农业工具的制作过程变得更加精细和标准化。
农业工具生产工序的完善,使得农民得以方便地掌握与运用农具。
除了传统的农耕工具,还出现了一些特殊工具,如种子播种机和发动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的耕作工具被更先进的农业机器代替。
农机化使农民在耕地、种植、收割等方面更为高效和方便。
其中,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成为了耕作机械中的主流,因为它们既方便,又可以适应大规模的种植、收割要求。
总之,从最初的用手进行耕种,到后来的铁制农具、木制农具,再到现代的农机,古代耕作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相互补充和代替的历史,也反映了人类农业智慧的积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完整版)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
在原始农业时期,使用木石和砍伐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
传统农业则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
我国自公元前21世纪进人阶级社会时,黄河流域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
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发展,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直到封建社会末期。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初步形成阶段。
中国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和改进了多种多样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石器工具的制作方面,除了原有的打制石器之外,出现了磨制石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打石山遗址中发现了人类用火的痕迹。
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生产工具虽仍以石器为主,但有了明显的改进,器型有磨制的石刀、石斧、骨椎、骨镞等。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经济有了新发展,较发达的锄耕农业是当时主要的经济部门,男子在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
从各地区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绝大部分是经过加工磨制的,器形规整,用途分明。
如耕作工具有长方形的石斧,形体厚重,适合于砍伐。
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比前期有所进步,夏王朝主要还是木石和蚌器。
青铜器虽有,但仍然是少数。
到了商朝,农业已成为商代最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青铜农具已有铜铲、铜镰和铜斧。
但青铜十分稀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还是石制、木制和蚌制。
商代已经利用牛进行犁耕。
西周的农业在农具的制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对木、石的加工以及工具的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经过加工处理的农具更加省力。
西周时,人们普遍采用耦耕,就是使用耜来耕作生产。
农具的发展历程
农具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农具时期:这一时期最早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开始使用石斧、石铲、石锄等工具进行农耕。
这些工具简单粗糙,主要是由石头等自然材料制成,功能比较单一,主要用于开垦土地、收割、松土等基础农活。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制农具逐渐替代了石制农具,成为主要的农具材料。
这个时期的农具种类增多,包括犁、耙、铲、镰、锄等,这些工具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3. 汉代至隋唐时期的进步:这一时期的农具继续发展,出现了更加精细和复杂的工具,如犁壁、播种器、收割器等。
同时,牛耕逐渐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农具的使用更加广泛。
4. 宋元明清时期的创新: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具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例如,出现了新的犁、耙、锄等工具,同时还有一些专门用于收割、脱粒、灌溉等特定任务的工具。
5. 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兴起: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逐渐成为主流。
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取代了传统的农具。
总的来说,农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从最开始的简单自然材料工具到现代的现代化机械,农具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具的种类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农具时期,人们主要使用石制和木制的农具进行耕种和收割;在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铁制农具的使用逐渐普及;在宋元明清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农具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出现了许多专门用于收割、脱粒、灌溉等特定任务的工具。
然而,尽管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但传统农具仍然在某些地区被使用。
这是因为传统农具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地和环境条件。
此外,一些传统农具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当地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农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一、夏朝从二里头文化遗址看,当时的农具主要是石器,如石铲、石镰,以及蚌铲、骨铲、蚌镰和木制耒、耜等。
[1]夏代的农业生产比过去有了大的发展,《史记.夏本纪》说禹在治水的同时“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氵一丝土)。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这说明禹在治水的过程之中推广了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
夏代已有农田的排灌沟渠,《论语.泰伯》载孔子的话说禹“尽力乎沟洫”。
《史记.夏本纪》则说禹“浚吠(quan)浍(kuai)致之川”,《集解》注引郑玄说“吠浍,田间沟也”。
这就是说禹疏浚田间吠浍使之达于河流。
这里就有排与灌两方面的问题。
夏代在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农业经济也在发展之中,如分布在黄河上流及其支流渭河、湟水流域,时间上大约与夏同时的齐家文化就是如此,齐家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主要遗址有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何庄和秦魏家等350多处。
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也以农业为主,部落、氏族居民过着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主要农作物是粟,大何庄遗址出土的陶罐中就发现了粟。
生产工具为石器、骨角器,挖土工具为石铲、骨铲,有的石铲用硬度强的玉石作成。
收割谷物多用磨光穿孔的石刀、石镰。
加工谷物用石磨盘、石磨棒、石杵。
夏朝的北方,约在今内蒙赤峰一带、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分布着一种首先发现于内蒙赤峰夏家店村遗址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资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部族先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着定居生活。
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有打制石锄、磨制石铲、磨制石刀,谷物加工有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
[1]二、西周西周时期,盛行耦耕,即二人为一组,合力而耕。
这样,既较省力,动作又快,当是耕作方法的一个进步。
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千耦其耘”的诗句,反映了成千上万的人大规模耦耕的景象。
当时人们不仅能进行深耕、熟耘,而且也能使用绿肥和制造堆肥。
古农具发展史
古农具发展史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而农具作为农业生产的工具,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农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农耕的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地演变和改进,为农民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古代的农具主要分为耕作工具、播种工具、收割工具和磨谷工具等,这些工具的发展和演变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早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主要依靠简单的耕作工具进行农耕,如木耙、木锄等。
这些工具简单粗糙,制作原始,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犁耕,用以提高耕作的效率,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
在古代农具的发展过程中,铁器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铁制农具相比于木制农具更坚固耐用,更适合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铁耙、铁锄、铁犁等工具的使用,使得农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农田的开垦和耕作。
而在播种方面,古代农具的演化也是非常明显的。
最早的播种工具是使用手工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明了播种机械,如撒种器等,使得播种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除了耕作和播种,古代农具的收割工具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早期的收割工具是人手使用镰刀进行的,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更加高效的收割工具,如镰刀、锄头等。
这些工具的使用使得农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收割工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古代农具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农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例如,磨谷工具的发展,使得农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加工谷物,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具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从最初的手工制作,逐渐过渡到机械化生产,使得农具的制作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
古农具的发展史是一部农业生产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古代农具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农民们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工具,为农业生产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现代农具已经取代了古农具,但古农具的发展历程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尊敬。
我国古代农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我国古代农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而农业的发达与否又与农具有着直接的关系,先进的生产工具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的农具,并不断改进完善,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杠杆之一。
从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时期到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从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普遍才用到隋唐曲辕犁、筒车的发明。
无不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下面我们分四大阶段,略述主要农具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周以前的石制农具原始农业始于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从此,人类摆脱了长期靠采集和狩猎取食为生的局面,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那时,我们的祖先使用的农具是石料磨制的(也有一些骨器和木器)。
石器作为我国的主要农具一直使用到春秋前后,长达四五千年之久。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有两处重要的原始人生活遗址,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这两处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原始农具,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这是我国最早的农具。
其中耒、耜是用来翻土、挖沟、打洞的工具。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子取代妇女成为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这一时期农具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出现了三角形石犁。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叔均之时,正值父系氏族公社末。
但这一记载未必可信,当时的耕犁很可能是用人力牵引的。
犁耕的采用是农业史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另外,这一时期在江南出现了用于捻河泥的水田农具竹竿。
其他农具也有所改进,如,出现了石锄、蚌锄等,它们对于开垦干硬的旱地和作物田间管理都有着重要作用。
最能说明这一时期农具改进程度的,是近年在安徽潜山薛家岗出土的一把石刀,刀背侧竟整齐地钻有13个细孔。
石刀比以前的更锋利,长度也加大了,只要装上木柄就是一把极好的镰刀。
商代是发达的青铜时代。
我国各地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形体之大、品质之精、造型之美,举世称道。
但需要指出的是,从我国大江南北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来看,主要还是用于宗教祭祀和装饰而不是农业生产。
《中国农具发展史》PPT课件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 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 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农耕类大体 有铲、耒、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 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此外, 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陶器的发明和应 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贮物和烧煮食物。 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生产都离 不开工具。农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而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工具是 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高度评价了生产工 具的巨大作用。《农具史》也在开篇的“引论”中 首先着重阐明了农业与农具的关系,指明农业和农 具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农业就没有农具,没有农具 也无法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两者相辅相成,形成 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如《王祯农书》所提出的“器 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
最古老的农具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 具是耒耜。这耒耜究竟 是一物还是二物,关于 这个问题,历来一直是 其说不一,而各家的说 法又都是在文献方面有 根有据。看来只靠引经 据典是解决不了这个问 题的。不过无论如何, 耒耜总归是刺土、掘土 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没 有异议。
夏商周农具
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以 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多 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铜 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此外 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装有长木柄的 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 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于从 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 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 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久前出土的有商代的 铜斧,有人说是钁,钁 的样子确实是像斧,区 别就在于枘孔的位置。 商代是否已经有了钁, 这还要今后考古方面提 出新的证据。现在只能 说,单从农业发展的情 况来推测,那时的劳动 人民已经制作出来这种 农具,这应该说是可能 的。
简述我国农具的发展历史
简述我国农具的发展历史在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农具的不断演变对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农耕用具不仅缩短了农民的劳作时间,而且提高了劳作效率。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先民们木石并用,使用最多的是磨制石器和骨器、蚌器,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是磨制石器和耒耜,他们从事的农事活动被称为耜耕农业,生产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夏商西周时期,木石工具依然在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青铜农具已被引入农业生产。
真正引起农耕领域生产力飞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铁臿、铁锄等一系列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推广。
汉朝时,农耕领域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的功效。
以曲辕犁为代表的中国犁,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传统耕犁比较,调转更灵活,又可调节深浅,耕地、翻土和碎土一气呵成。
当宋朝在曲辕犁上安装犁刀后,它又成为了垦荒的利器。
唐宋之际,钢刃熟铁农具的推广,相对战国秦汉的可锻铸铁农具,可谓又一次重大变革。
隋唐宋元,是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
这一阶段,犁、耙、耖、翻车、筒车等高效、省力、专用的农具臻于成熟,人们还创制了为稻农免除弯腰曲背之苦、提高清洗秧根效率的拔秧工具秧马。
至宋元时期,我国古代传统农具基本定型,发展到了小农经济所能达到的极限。
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所载农具达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
明、清两代的农具较之元代无多大变化,发展比较缓慢,但某些农具仍有改进。
如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是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
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
反映了传统的农业精耕细作程度愈来愈高。
中国农具发展史
大致说来,时代越是 往前,人类用具的种 类也越少,换言之, 一种器具更是往往有 多种用途。斧的形状 像钁,戈的形状像镰, 可以用于耕种的,也 可以用于战斗。铜的, 尤其是青铜的工具, 比起石质的和木质的 来,要锋利得多
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 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 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 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 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 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 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 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 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 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 长期沿用。
最古老的农具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 具是耒耜。这耒耜究竟 是一物还是二物,关于 这个问题,历来一直是靠引经 据典是解决不了这个问 题的。不过无论如何, 耒耜总归是刺土、掘土 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没 有异议。
夏商周农具
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 以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 多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用青 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此 外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装有长木柄 的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 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 于从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时期农具的 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 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农具发展
农具方面,出现了“深耕犁”。《马首农 言》称:“然也有特用深犁者,地力不齐 也。”清代深耕到何程度,《知本提纲》 中提到“有浅耕数寸者,有深耕尺余者, 有甚深至二尺者。”又记:“用犁大小, 因土之刚柔,刚土宜大,柔土宜小”;开 垦荒地则用“坚重大犁,或二牛,或三牛 以开之”。说明当时的犁有大犁、小犁和 坚重犁之别。深耕犁的发展,反映了耕作 技术的提高。
中国古代农具课件
耕种技术:刀耕火种
耕种作物:栗、水稻
石刀——》
石斧》》
石犁》》
中国古代农具
1
夏商西周时期
耕种技术:排水、除草、培土、沤肥)
石锄》》
青铜锛 鎛》》》
PS:石犁在上一张幻灯片已有;另 外,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农具方兴未 艾
青铜镰刀
青铜铲
中国古代农具
2
春秋战国时期 耕种技术:垄作法 主要作物:各种经济作物
中国古代农具
3
耕种方法:代田法
西汉
犁壁》》
耦犁》》
直辕犁》》
耧车》》
中国古代农具
4
魏晋南北朝
耕种技术: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主要作物:各种经济作物
翻车》》
中国古代农具
5
隋唐时期
耕种技术: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作物:各种经济作物
曲辕犁》》
筒车》》
中国古代农具
6
主要作物:占城稻 高转筒车》》
宋朝
中国古代农具
7
明清时期
作物:马铃薯、甘薯、玉米(都是进口货)
风力水车》》
时间有限,粗制滥造, 请各位同学见谅
——祖杰
中国古代农具
8
中国古代农具
中国农具发展史
灌溉农具拨车
明末天主教耶稣会士还带进了一些西方水 利科学知识。万历四十年(1612)徐光启 与意大利人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全 书共六卷,《农政全书》引用了前四卷: 卷一讲龙尾车,这是用于江、河的螺旋提 水器;卷二讲玉衡车和恒升车,即提井水 上升的唧筒;卷三讲水库;卷四水法附余, 介绍寻泉凿井的方法。
汉唐以来的耕犁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耒耜,用耒耜来翻整土地, 播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 耒耜发展成犁。不过在战国时期以前,人们使 用的只是石制、木制、骨制和少量的铜制整地 工具。后来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 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河北易县燕下 都遗址和河南辉县都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 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 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大致说来,时代越是 往前,人类用具的种 类也越少,换言之, 一种器具更是往往有 多种用途。斧的形状 像钁,戈的形状像镰, 可以用于耕种的,也 可以用于战斗。铜的, 尤其是青铜的工具, 比起石质的和木质的 来,要锋利得多
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 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 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 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 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 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 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 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 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 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 长期沿用。
漏锄
传统农具是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 明创造的,众多的农具发明家及能工巧匠, 如鲁班、赵过、马钧、杜预等等。他们所 创造研制的农具在历代农业生产中不断改 进与提高。到宋元时达到高峰,各种农具 成龙配套。
中国农具发展史
天启年间(1621—1627),王徵又做了 “代耕架”,并撰有《代耕图说》及附图。 从《代耕图说》上看,“代耕架”是在田 地两头分别设立的人字形木架,架上各装 一辘轳,在辘轳中段缠以绳索,索中间结 一小铁环,环与犁上曳钩,连脱自如。辘 轳两头安装十字交叉的橛木,手扳橛木, 犁自行动。三人合作,田地两头耕架各一 人,交替相挽,一人扶犁,则使一来一往。 屈大均说:“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且 是“耕具之最善者”。
大致说来,时代越是 往前,人类用具的种 类也越少,换言之, 一种器具更是往往有 多种用途。斧的形状 像钁,戈的形状像镰, 可以用于耕种的,也 可以用于战斗。铜的, 尤其是青铜的工具, 比起石质的和木质的 来,要锋利得多
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 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 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 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 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 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 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 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 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 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 长期沿用。
在这一时期播种耧车的 出现,是有利于提高农 业生产功效一个重大进 步。耧车下端有3个耧脚, 即3个开沟器,中间装有 盛贮种子的漏斗,播种 时用牛拉车,边开沟边 播种,速度既快,质量 也好。灌溉器具的创造 和改进也有重大意义。
秦汉农具发展
秦统一中国以后,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 冶铁业的大发展,不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 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发 展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 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已被 全铁农具所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 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 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一、最早的农具(公元前17世纪以前)人类最早的工具显然都是依据用力的方式设计制造出来的。
向前用力就是“刺”,这一类的工具有木棒、鹿角、石刀、石铲等等。
先将工具高高举起,然后向下用力就是“斫”,或者说“劈”、“砍”,像石斧、石锛之类就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石刀和蚌刀也可以归到这一类里。
有时需要先向前伸出再向后拉,这就是“割”,石镰、蚌镰等就是这种工具。
人类在知道了种植谷物以前,已经制作出来这些工具,用于采集食物和同野兽搏斗,后来开始从事种植时,一上来自然也是使用这些东西。
那个时期的农事操作,只有播种和收割这两项,已有的那几件工具也满够用了。
以后农业活动逐渐发展,需要更多样和更合用的工具,于是陆续制作了各种真正的农具出来,而这些特为农业生产设计的器械也还是从原有的那些工具演变出来的。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
这耒耜究竟是一物还是二物,关于这个问题,历来一直是其说不一,而各家的说法又都是在文献方面有根有据。
看来只靠引经据典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不过无论如何,耒耜总归是刺土、掘土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没有异议。
而这样一种农具显然是从木棒、掘棒和石刀之类的东西演变出来的。
也许就是像有的学者所解释的,“耒”是曲柄,“耜”是柄下端附加的刺土的刃,正如《王祯农书》上所说的耒耜二物而一事,犹杵臼也。
”最早的耒耜大约全部是木质的。
因为是取材于大自然,其形制不会是有固定的规格,有的就是一根直棒,也有的是歧头,那就是树枝的分杈。
用来制成耒耜的木棒上,要是有个位置合格的旁枝能把脚踏在上面,可以协助手力,刺土得以较深,这就会启发人们有意识地在耒柄的适当位置上缚上一根短而牢的横木,这就提高了农具的效率。
此外在耒柄的下端缚上一个打磨过的石质的或蚌壳磨制的尖端,那就能更加提高了刺土的效果。
可以设想,最原始的耒耜是曾经过这样的不断改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稿撰于1973年,1974年夏修订。
中国农具发展史
园林1103 李晨昊 2011305200308
我们都知道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 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 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 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 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 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 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 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 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 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
灌溉农具拨车
明末天主教耶稣会士还带进了一些西方水 利科学知识。万历四十年(1612)徐光启 与意大利人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全 书共六卷,《农政全书》引用了前四卷: 卷一讲龙尾车,这是用于江、河的螺旋提 水器;卷二讲玉衡车和恒升车,即提井水 上升的唧筒;卷三讲水库;卷四水法附余, 介绍寻泉凿井的方法。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 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 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农耕类大体 有铲、耒、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 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此外, 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陶器的发明和应 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贮物和烧煮食物。 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工 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高度 评价了生产工具的巨大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农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我们的生活 也会越来越轻松幸福。
木牛”和“代耕架”都是利用杠杆原理, 从现代机械角度看,它们虽有些简单笨拙, 但在耕地机械上毕竟是一大进步。代耕架 暂可解决耕畜缺乏的问题,然而,使用时 人的体力消耗较大,且易损坏,用途单一, 制造费用较高,效率不很理想,因此在小 农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大规模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