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浮士德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作终结
启蒙运动开始的时间
启蒙运动开始的时间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欧洲,至18世纪末期逐渐衰退。
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其推动科学、哲学和政治理念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回顾启蒙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探讨其在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方面的价值。
启蒙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
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发现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以来,科学界开始逐渐质疑传统权威的说法。
随后,英国启蒙思想家培根、洛克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开始探索人类理性的力量和追求真理的意义。
这些思想家们以理性和实证主义为基础,推动了知识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远比在英国更加激烈。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以其对自由和宽容的执着追求而闻名。
他主张言论自由,反对宗教和政治上的压制。
伏尔泰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启蒙思想家,促使了法国革命的爆发。
德国的启蒙运动则主要由康德和歌德等人推动。
康德关注道德和理性,提出了“自由意志”的概念,强调人们应该根据理性原则行动,并不受传统习俗和道德束缚。
他的观点对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歌德则以他的文学作品《浮士德》展示了人类内心对真理和自由的不断追求,并成为德国文艺复兴的象征。
启蒙运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对教育的重视。
启蒙思想家们呼吁将知识普及到广大民众中,以提高人们的理性和思考能力。
教育被视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关键手段。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普通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普及的教育来培养公民的理性和道德观念。
这种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同时,启蒙运动也对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提出了挑战。
启蒙思想家们反对专制主义和君主专制,主张建立以理性和法治为基础的政府体系。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强调人民的天赋权利,主张政府的合法性基于人们的同意。
这种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启蒙运动对宗教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启蒙思想家们对传统的宗教观念进行了批判,主张人们依靠理性而非盲信。
歌德和《浮士德》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美的需要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与古代美女海伦结合,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与古代美女海伦结合, 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 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欧福良因无限制的追 求和高飞而早夭,海伦回到阴间。 求和高飞而早夭,海伦回到阴间。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伦 结合。但海伦认为“ 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 离开了浮士德。 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 灭。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 ):古典美的追求不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 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 ,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
3、神性和魔性的永恒矛盾 : 从与魔鬼的赌赛来 解读: 解读
我的胸中,唉!藏着两个灵魂, 一个要与另一个各奔东西; 一个要沉溺于粗鄙的爱欲里, 用吸盘把尘世紧紧地抱住; 另一个却拼命地想挣脱凡尘, 飞升到崇高的净土。 说,浮士德是一个胜利者, 这是一个喜剧,因为他感 到满足了;而从他目标的 实现来说,浮士德依然处 在不满足和永远无法满足 之中,他是“失败者,这 是一个悲剧。这就是他所 体验到的心灵的双向逆反, 其实也就是人性的悖谬, 人的永恒矛盾。
少年维特之烦》 《少年维特之烦》
体裁: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1 .爱情的烦恼 爱情的烦恼
维特的烦恼: 维特的烦恼
2. 事业的烦恼
3. 社交的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歌德的《 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 1774) 这是个感伤、纵情、 恼》(1774)。这是个感伤、纵情、失意的爱情故 它深深感动了欧洲人, 事,它深深感动了欧洲人,使整整一代青年人追 慕维特的衣着及其为绝望的爱情而忍受的痛苦, 慕维特的衣着及其为绝望的爱情而忍受的痛苦, 而且其中一些人(数量多得令人惊讶) 而且其中一些人(数量多得令人惊讶)甚至以自杀 作为最后的出路。 作为最后的出路。 ——《欧洲文学背景》 《欧洲文学背景》
歌德《浮士德》
VS
欧洲文化的融合
歌德的《浮士德》体现了欧洲文化的融合 ,尤其是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影响,为 欧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5
作品评价与鉴赏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浮士德》是歌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 的价值,还深刻反映了人类精神追求和历史进程。
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交易 浮士德的解脱与魔鬼的失败
主要人物介绍
浮士德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对人生充满渴望,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的知识分子。
梅菲斯特
浮士德的魔鬼对手,他代表了黑暗、自私和虚伪的力量。
人物关系与冲突
01
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 对立
两者代表了善与恶、真理与虚假的对 立。
02
浮士德内心的矛盾
浮士德与自己的内心冲突,反映了他 对真理、善良和道德的探索。
时代背景
《浮士德》是歌德历时60年创作的巨作,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复杂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为了完成《浮士德》,歌德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观察和思考,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作品概述
故事梗概
《浮士德》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分为五幕,讲述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追求知识、爱情、 政治、艺术和自然的故事。
访问有关德国文学、欧洲文艺复兴、基督教文化的学术网站,可以获
取更多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观点。
02
在线数据库
利用在线数据库资源,如图书馆文献检索、数字博物馆等,可以获取
更多与《浮士德》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03
网络论坛
参与有关德国文学、欧洲文艺复兴、基督教文化的网络论坛或社交媒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
(1)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2)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两条线索展开,是一部十分悲剧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3)剧作结构复杂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浮士德(1)浮士德是德国古典主义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的主人公。
(2)主人公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五个阶段,表现出“灵”与“肉”的矛盾,体现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
狄更斯(1)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
(2)他的创作反映的是19 世纪英国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代表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3)代表作有《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等。
表现主义(1)出现于20 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
(2)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3)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新感觉派(1)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流派。
(2)其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
3)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教会文学(1)又叫僧侣文学,是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
(2)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取材于《圣经》。
(3)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哈姆来特(1)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来特》的主人公.(2)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形象。
(3)性格忧郁,善于思考。
莫里哀(1)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著名的喜剧作家。
(2)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批判矛头指向封建贵族。
(3)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吝啬鬼》、《太太学堂》等。
“威塞克斯小说”(1)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
(2)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
(3)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吠咜》(1)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是印度最古老的的诗歌总集,婆罗门教的经典。
(3)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抒情诗,记录了印度上古时期的巫术、宗教、哲学等内容。
歌德与浮士德
第二节歌德与《浮士德》一、歌德简介:1、地位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最负世界声誉的作家,也是欧洲启蒙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公认欧洲‚四大诗人‛之一。
他创作丰富,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被誉为德国文学的‚宙斯。
‛2、生平与创作(1749--1832)①高贵的出身:父亲市参议员,母亲市长女儿,从小受母亲影响,热爱文学。
②良好的教育:在大学学习法律,更喜爱自然科学和艺术,并开始文学创作。
写作了不少抒情诗③参加‚狂飙突运动‛,写作大量抒情诗,戏剧、小说《少年维持之烦恼》是运动的主要成果。
④十年从政:1775年官居魏玛共和国部长,枢密顾问等要职,全国依靠开明君主进行政治改革,对封建现实妥协、退让,后无法忍受内心苦闷,秘密离开魏玛去意大利,从事古代艺术和自然科学研究,希望通过教育和改良实现,启蒙主义理想。
并写下一系列古典倾向的剧本,追求宁静、和谐、朴素的古典美,《士德》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⑤晚年生活写作,晚年虽对现实保持妥协态度,但在现实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下,思想不断前进,并写下大量重要作品,小说《亲和力》,自传《诗与真》,《西方与东方诗集》,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浮士德》第二部。
3、思想①宗教哲学方面,歌德是泛神论者②在社会政治方面,歌德思想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向往进步,希望变革现实,追求启蒙主义,人道主义理想;另一方面处处对封建现实妥协、退让。
恩格斯精辟地指出了歌德的二重性‚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三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向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鄙俗气妥协、迁就。
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③艺术观方面,‚狂飙突进‛时期富于激情,自由的叛逆精神,后向古典主义风格转变,把纯朴宁静、和谐作为艺术理想,追求形式的完美,语言的纯洁。
歌德的《浮士德》
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
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
[1]《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2.《浮士德》是用诗剧形式写成的,全书共有12111行,题材采自十六世纪的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
浮士德原是个真实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纪(198”年是他诞生五百周年,西德为他树立了纪念碑)。
他博学多才,在传说中人们添枝加叶,说有魔鬼帮助,才使他创造出那么多奇迹。
这些传说后来成为文学家们经常利用的创作素材。
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
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性需要。
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中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
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3]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
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浮士德
一部灵魂的发展史
西方文学第四座里程碑
《浮士德》是歌德毕生思想和艺术经验的总结,它不仅代 表了歌德一生的思想艺术和探索结晶,还是欧洲新旧两种 制度交替时代的见证,涵括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法国大革命等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被喻西方文 学史上第四座里程碑。
西方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 了四个重要时期:
《浮士德》——西方精神发展进程的缩影
走出了阴暗的书斋,象征着人类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 迈向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浮士德陶醉于盎然的春日美景,与民众一起狂欢,在酒馆中作 乐,与玛格丽特相爱是早期资产阶级追求感官享乐和寻欢作乐的 写照。 浮士德为封建帝王服务,隐喻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 级与封建王权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主会与离别》《迷娘曲》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 游时代》《威廉.麦斯特的学 习时代》 自传:《诗与真》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中篇小说 《少年维特之烦恼》 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
故事梗概
一幕序曲 上 帝与靡菲斯特
浮 士 德
两个赌赛
浮士德与靡菲斯特
追求知识 - 书斋悲剧
魔鬼梅菲斯特——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魔鬼梅菲斯特代表了否定的精神,是恶的化身。 梅菲斯特说:“过去和全无是完全一样的同义词,过去 了的事物本来就不曾有过。”这是对时间延续性以及人 类进步观念的一个彻底否定。
第一:他对反面的事物的否定精神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第二:梅菲斯特和浮士德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有深刻的内 在联结,两者之间达到了相成相生相克的双重作用。
浮士德与海伦结婚生子,象征着歌德对古典美的追求。
选择围海造田这一改造自然的事业,并从中领悟出智慧,进而 在这个基础上表达了创建人间乐土的理想,同时说明歌德对劳动, 对生产,对开拓的重视。
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1。
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的中心主题是(C )。
2.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以(B )来反对没落的封建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A ] 资产阶级民主精神[B] 理想化的骑士精神 [C] 宗教幻想[D] 神秘的幻想主义 3.古典主义喜剧三一律运用的最严格出色的作家是(B )。
4。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诗人(A )和( ),后者被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
[A]拜伦 雪莱 [B ]柯利律治 雪莱 [C ]拜伦 柯利律治 [D ]柯利律治 拜伦 5。
(B)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A] 理想主义 [B ] 英雄主义 [C] 爱国主义[D ] 浪漫主义 [A] 莫里哀 [B] 拉辛 [C ] 高乃依[D] 让·拉封丹6.《人间喜剧》的主体部分是(A )。
[A] 风俗研究类作品[B] 哲学研究类作品[C ] 分析研究类作品 [D] 私人生活场景作品7.狄更斯反映劳资矛盾、批判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重要作品是(D).[A ] 《荒凉山庄》[B ] 《伟大的期望》 [C ] 《小杜丽》 [D] 《艰难时世》8.易卜生中期创作的两部史诗剧是(B ).[A ]《玩偶之家》、《比尔·金特》[B]《比尔·金特》、《布朗德》 [C ]《人民公敌》、《群鬼》 [D ]《建筑师》、《布朗德》9.开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先河的是(A )。
[A]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 [B ] 邦达列夫《最后的炮轰》[C] 巴克拉诺夫《一寸土》 [D ] 西蒙诺夫《生者与死者》10。
法国自然主义小说最早的实践者是(A)。
[A] 巴尔扎克 [B] 斯丹达尔 [C] 梅里美 [D] 福楼拜11.尤普敦·辛克莱以创作(D)而闻名。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歌德的创作和思想对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3
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0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 主题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正经历 着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 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背景
歌德在魏玛宫廷担任要职,对德国社 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他通过《浮士德》表达了自己对时 代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人生意义探索
作品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 人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道德与恶并非孤立存在,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
作品中涉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融合,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科学发 展的思考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浮士德》,现代人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在物质主义的社 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contents
目录
• 歌德生平介绍 •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浮士德》的情节和人物分析 •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 歌德和《浮士德》的现代意义
01 歌德生平介绍
歌德的成长经历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 陶。
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浮士德》是一部以德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背景的诗剧,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和探索,展现了欧洲社 会的历史变迁。
情节线索
全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每个部分都有 不同的主题和情节线索。
启蒙文学与歌德
启蒙文学与歌德启蒙文学是欧洲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旨在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
在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本文将探讨启蒙文学与歌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影响。
一、启蒙文学的背景与特点启蒙文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当时社会风气逐渐转变,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和宗教迷信提出质疑,对于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追求变得日益强烈。
启蒙文学家们倡导废弃过时的观念,提倡通过理性思考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呼吁改革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
在文学方面,启蒙文学家们追求真实和客观,主张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社会和人物。
他们将文学视为一种宣传和教育的工具,通过作品的传播来启迪人们的思想。
启蒙文学充满了批判的精神,对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二、歌德与启蒙文学的关系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尽管歌德生活在启蒙时期,但他的作品并非典型的启蒙文学,而更多地展示了他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然而,歌德在文学和思想上仍然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他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对自由的追求与启蒙文学的核心观点相契合。
歌德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和迷信观念的批判,他通过故事和角色的刻画向读者传递了启蒙的思想。
三、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作为德国文学的巨匠,歌德对其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浮士德》被视为德国文学的里程碑,不仅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德国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歌德的作品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主题引领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潮。
歌德的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思想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倡个人解放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鼓励个体通过自由思考来寻找真理。
德国文学简史考研题库
德国文学简史考研题库德国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民间传说、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到近现代的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在准备考研题库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一、古代和中世纪文学1. 德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它们通常包含哪些主题?2. 描述《尼伯龙根之歌》的内容和它在德国文学中的地位。
3. 简述《帕西法尔》的故事情节,以及它对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影响。
二、文艺复兴时期1.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作家?2. 论述马丁·路德对德国文学的影响,以及他的作品《九十五条论纲》的意义。
3. 描述《浮士德》的起源和它在德国文学中的地位。
三、巴洛克时期1. 巴洛克文学的特点是什么?2. 论述格里美豪森的《西蒙·特格利茨的冒险》对德国文学的影响。
四、启蒙运动和古典主义1. 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 描述歌德的《浮士德》和《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 论述席勒的《强盗》和《玛丽亚·斯图亚特》对德国文学的贡献。
五、浪漫主义1.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2. 论述诺瓦利斯的《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的主题和风格。
3. 描述艾辛多夫的诗歌和它在德国浪漫主义中的地位。
六、现实主义1. 德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论述托马斯·曼的《布登布洛克一家》和《魔山》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3. 描述亨利希·曼的《帝国》对德国社会和政治的批判。
七、现代文学1. 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品?2. 论述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审判》的主题和风格。
3. 描述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猫和鼠》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意义。
八、后现代文学1. 德国后现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2. 论述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3. 描述沃尔夫冈·博尔曼斯的作品《无家可归的柏林》对德国战后社会的影响。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
《俄狄浦斯王》(1)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2)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两条线索展开,是一部十分悲剧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3)剧作结构复杂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浮士德(1)浮士德是德国古典主义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的主人公。
(2)主人公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五个阶段,表现出“灵”与“肉”的矛盾,体现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
狄更斯(1)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
(2)他的创作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代表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3)代表作有《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等。
表现主义(1)出现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
(2)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3)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新感觉派(1)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流派。
(2)其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
(3)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
教会文学(1)又叫僧侣文学,是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
(2)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取材于《圣经》。
(3)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哈姆来特(1)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来特》的主人公.(2)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形象。
(3)性格忧郁,善于思考。
莫里哀(1)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著名的喜剧作家。
(2)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批判矛头指向封建贵族。
(3)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吝啬鬼》、《太太学堂》等。
“威塞克斯小说”(1)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
(2)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
(3)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吠咜》(1)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是印度最古老的的诗歌总集,婆罗门教的经典。
外国文学史1、名词解释、简答题
潘多拉的盒子宙斯为了惩罚为人类偷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造了一个有神外表的女人,并赋予她一切的天赋。
后知厄庇墨透斯娶了她。
她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盒子,于是疾病、瘟疫、贪婪、痛苦等久来到了人间,只有希望藏在了盒底。
潘多拉的含义为在美丽的外边下藏着种种灾难,是灾难之源。
史诗基本定义: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样式基础内涵:1.长篇叙述诗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形态:1.初级阶段的民间史诗——《荷马史诗》2.文人史诗——维吉尔《埃涅阿斯纪》《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情节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阿基琉斯的人物形象1.阿基琉斯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完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冒险性格2.又是一个温厚善良的人3.视个人荣誉与尊严为第一生命4.阿基琉斯的脚肿是他致命的弱点古代悲剧作家对命运的不同理解■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约公元前525~前456),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的悲剧诗人作品: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三联剧之一)表现出宙斯的专制残暴和普罗米修斯的崇高、伟大、坚贞不屈和顽强斗争。
②《奥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理解:开创命运悲剧的先河。
命运表现为一种凌驾万物,包括神明之上的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人神均无法抗拒。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196~前406),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作品:①《俄狄浦斯王》(其代表作)——希腊悲剧的典范全剧清洁复杂,结构布局巧妙。
采用倒叙手法,开场即形成悬念,通过层层的“发现”揭开矛盾,环环相扣,逐步推向高潮,引起“突变”,以致惊心动魄的结局,激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
浮士德主题
答:1、《浮士德》的主题是歌德将浮士德作为全人类命运化身加以塑造。
通过浮士德的体验、追求和发展,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民族式中加以艺术概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
体现出人类历史的道路:怎样摆脱中世纪的蒙昧时期,探寻新生活道路,和一切困难、障碍搏斗,克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实现目标,展望美好远景。
2、浮士德的经历表明人类的命运既是因果的又是宿命的,既是自主的又是他主的,既是乐观的又是悲观的,最终还是乐观的。
3、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肯定创造和劳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
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
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即:“人要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5、《浮士德》的主题体现的是实践才是人生的真谛,全文浮士德对宗教、爱、政治、人生的做法以及一次次失败的否定都体现了这一点,也表达了实践的动态艰难和浮士德执著的坚韧。
希腊神话的意义
希腊神话的意义(一)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与“土壤”,也是欧美文艺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现世气息,对其后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二)希腊神话具有无穷的认识价值与永久的审美魅力。
(三)希腊神话初步确立了西方文化模式,成为人本主义的源头希腊神话:利己英雄、寓之以乐、想象放纵、舒展的人性美;中国神话:利他英雄、寓之以义、想象严肃、克制的理性美。
西方文化模式:个人主义、自我依赖、以人为本;中国文化模式:集体意识、相互依赖、外势中心。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一)规模宏大,结构巧妙,剪裁富于匠心。
1.利用矛盾冲突展开史诗;2.运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手法;3.运用穿插或倒叙手法。
避免了臃肿、拖沓的平铺直叙,始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将现实生活与神话传说交织在一起,既有现实主义的基调,又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伊》偏重于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奥》充满奇特的浪漫主义幻想。
(三)语言朴素、直截、明快,喜欢用比喻、夸张、重复等修辞手法,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
大量运用富于想象力的优美比喻——被后人称之为“荷马式比喻”;诸多反复出现的描述性短语。
荷马史诗在古代希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说史诗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与高不可及的范本”。
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地位:《伊利昂纪》的中心人物。
特点:勇敢善战,性如烈火,武艺高强,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重视个人荣誉,是一个典型的氏族部落时期的英雄,也是的人类童年性格的典型。
认识价值:1.揭示产生史诗英雄人物的社会基础——“个体独立自足”,以自我为中心,少有集体与国家的观念。
2.性格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成为文学创作与文艺理论借鉴的典范。
徐葆耕:“阿形象的出现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漫长里程碑上的一个光辉的路标,在西方文学史册上,创造了第一个‘人’”。
骑士传奇的艺术成就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与骑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强烈的感情。
外国文学歌德浮士德终稿
• 第三代歌德研究者的代表人物杨武能,一是《歌德与中国 》较为全面的梳理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二是尝试在冯至 的研究基础上,有所推进,例如《走进歌德》,三是以德 文撰作的《歌德在中国》,使得德语学界有可能了解中国 歌德接受与研究状况。 • 其余的还有余匡复的《〈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 • 高中甫《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歌德接受史1773-1945 》
3.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 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 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同时失所依傍、彷徨、 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 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 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 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 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 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 经。
浮士德与魔鬼的关系:
• 1)两者的个性和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 • 2)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 3)因此,两者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 证关系。
2.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 •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矛盾 • (3)形式多样化。自由韵体、民歌体、古希腊悲 剧的诗体、象征、比喻、暗喻 • (4)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 (5)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 写实客观 幻 想性
浮士德
1.1原型
16世纪传说的江湖术士 魔术 魔鬼签订条约 灵魂与享乐
赌约 原文: 浮士德
1.2马洛版的浮士德(戴镏龄译)
为我转告伟大的魔王: 由于肆无忌惮的反抗了天帝, 浮士德已被注定遭受万劫不复的死亡; 他甘愿向魔王献上灵魂, 只要魔王赏他再活二十四整年, 由他尽情去享受一切; 并有你时时刻刻跟随在身边; 要什么就给我什么, 问什么就答我什么, 杀死我的仇敌,帮助我的朋友,永远服从我的意愿。 回去见那伟大的魔王, 半夜回到我的书房里来再相见, 回复我你主子的心意。 遵命,浮士德。
外国文学史1、名词解释、简答题
外国文学史1、名词解释、简答题潘多拉的盒子宙斯为了惩罚为人类偷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造了一个有神外表的女人,并赋予她一切的天赋。
后知厄庇墨透斯娶了她。
她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盒子,于是疾病、瘟疫、贪婪、痛苦等久来到了人间,只有希望藏在了盒底。
潘多拉的含义为在美丽的外边下藏着种种灾难,是灾难之源。
史诗基本定义: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样式基础内涵:1.长篇叙述诗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形态:1.初级阶段的民间史诗——《荷马史诗》2.文人史诗——维吉尔《埃涅阿斯纪》《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情节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阿基琉斯的人物形象1.阿基琉斯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完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冒险性格2.又是一个温厚善良的人3.视个人荣誉与尊严为第一生命4.阿基琉斯的脚肿是他致命的弱点古代悲剧作家对命运的不同理解■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约公元前525~前456),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的悲剧诗人作品: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三联剧之一)表现出宙斯的专制残暴和普罗米修斯的崇高、伟大、坚贞不屈和顽强斗争。
②《奥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理解:开创命运悲剧的先河。
命运表现为一种凌驾万物,包括神明之上的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人神均无法抗拒。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196~前406),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作品:①《俄狄浦斯王》(其代表作)——希腊悲剧的典范全剧清洁复杂,结构布局巧妙。
采用倒叙手法,开场即形成悬念,通过层层的“发现”揭开矛盾,环环相扣,逐步推向高潮,引起“突变”,以致惊心动魄的结局,激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
歌德的浮士德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作终结
歌德的《浮士德》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作,充溢着心智和情感的不断突破和创造精神。
它阐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人应当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自我的最高价值和最大意义。
在《浮士德》中,他提出,爱情、名利、艺术这些领域都不是实现自我的方式,人只有回归社会才能成就自我。
在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中,歌德还继续告诫我们要警惕内在的自私、懒惰等恶的本性,在自省中不断进取。
通过《浮士德》,可以看到启蒙思想对人的智慧的肯定。
在浮士德中,主人公已经把哲学医学法学神学读遍了,他应该满足却毫无满足之感,因为他在书中讨论的生活与现实生活是两回事。
把脱离现实社会的书斋视同爬虫式的生活,是一切启蒙学家的共同理念。
只有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学者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
启蒙思想中对人的智慧的肯定,不等同于对知识的肯定。
这是浮士德向人们提出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代社会知识就是智慧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倾向于用文凭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伴随而来的是在日益严峻的社会观念下假文凭、野鸡大学等催生物。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写到:仅用哪一张文凭,便可以把人的无知愚昧空虚都遮掩起来了。
事实上,文凭只是一张彩打的薄纸,它承载不了那么大的现实意义,是人们强加给了他整个社会的看法。
启蒙思想的意义就在于他打破了人们对科学文化的常规观念,重新塑造起个人智慧的概念,赞美人的自身创造力想象力。
启蒙思想中对教会神权统治的批判,也体现在了《浮士德》的内容里。
浮士德的生命之旅是从上帝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争论开始的,为了验证人性的善恶,魔鬼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浮士德的第一站不仅是爱情世界的历险,也是他同宗法习俗的一次冲突。
作为一个受到启蒙精神洗礼的青年贵族,他与信奉基督教的格雷琴的爱情发生了一系列悲剧:浮士德误用毒酒杀死了格雷琴的母亲;有了私生子的格雷琴,受到嘲笑后羞愧难当,把孩子淹死了因此而入狱;格雷琴的哥哥与浮士德战斗,被浮士德杀死。
痛苦的浮士德在魔鬼的带领下与各种各样的女人狂欢。
最终他带着羞愧与内疚就离开了。
德国戏剧发展史
德国戏剧发展史
德国戏剧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戏剧以宗教为主题,被用来传达基督教的教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开始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德国戏剧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同时也注重舞台效果和音乐。
17世纪,德国戏剧开始受到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戏剧变得
更加规范化和正式化。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莱辛的《鲁滨逊漂流记》和歌德的《浮士德》。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兴
起对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莱辛的《米斯特》和席勒的《狄德罗》。
19世纪,德国戏剧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阶段。
浪漫主义的
兴起推动了戏剧的发展,戏剧开始更加注重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著名作家包括席勒、海涅和格林。
同时,德国自然主义戏剧也开始兴起,代表作品包括格里尔斯的《地狱之门》和海尔曼的《荒地》。
20世纪初,表现主义戏剧成为德国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表作品包括施皮策的《地狱厨房》和卡夫卡的《变形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客观主义戏剧开始兴起,代表作品包括布莱希特的《加里福尼亚旅馆》和卡尔·魏尔的《波托菲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戏剧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新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实验戏剧等各种风格都得到了发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新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品包括弗里德里希·杜伦马特的《瓦特》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总体来说,德国戏剧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不仅在德国本土有着广泛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德的《浮士德》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作,充溢着心智和情感的不断突破和创造精神。
它阐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人应当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自我的最高价值和最大意义。
在《浮士德》中,他提出,爱情、名利、艺术这些领域都不是实现自我的方式,人只有回归社会才能成就自我。
在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中,歌德还继续告诫我们要警惕内在的自私、懒惰等恶的本性,在自省中不断进取。
通过《浮士德》,可以看到启蒙思想对人的智慧的肯定。
在浮士德中,主人公已经把哲学医学法学神学读遍了,他应该满足却毫无满足之感,因为他在书中讨论的生活与现实生活是两回事。
把脱离现实社会的书斋视同爬虫式的生活,是一切启蒙学家的共同理念。
只有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学者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
启蒙思想中对人的智慧的肯定,不等同于对知识的肯定。
这是浮士德向人们提出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代社会知识就是智慧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倾向于用文凭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伴随而来的是在日益严峻的社会观念下假文凭、野鸡大学等催生物。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写到:仅用哪一张文凭,便可以把人的无知愚昧空虚都遮掩起来了。
事实上,文凭只是一张彩打的薄纸,它承载不了那么大的现实意义,是人们强加给了他整个社会的看法。
启蒙思想的意义就在于他打破了人们对科学文化的常规观念,重新塑造起个人智慧的概念,赞美人的自身创造力想象力。
启蒙思想中对教会神权统治的批判,也体现在了《浮士德》的内容里。
浮士德的生命之旅是从上帝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争论开始的,为了验证人性的善恶,魔鬼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浮士德的第一站不仅是爱情世界的历险,也是他同宗法习俗的一次冲突。
作为一个受到启蒙精神洗礼的青年贵族,他与信奉基督教的格雷琴的爱情发生了一系列悲剧:浮士德误用毒酒杀死了格雷琴的母亲;有了私生子的格雷琴,受到嘲笑后羞愧难当,把孩子淹死了因此而入狱;格雷琴的哥哥与浮士德战斗,被浮士德杀死。
痛苦的浮士德在魔鬼的带领下与各种各样的女人狂欢。
最终他带着羞愧与内疚就离开了。
魔鬼梅菲斯特的设计注定失败,因为肉欲并不等于爱情。
浮士德这样一个努力寻找生命意义的人,绝不会在肉欲中沉沦。
真正破灭了浮士德爱情的,是教会神权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悲剧。
教会神权要求人们禁欲,克制自己的欲望甚至是人的本能,而作为启蒙运动的感染者,浮士德的爱是奔放的、炙热的,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浮士德在强大的教会神权的压力下败下阵来。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歌德对教会神权的批判和他要求平等自由博爱的理念。
启蒙思想也指崇尚道德理性。
西方文学中有名的浮士德难题向人们提出: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
浮士德并没有做到这点。
《浮士德》的第二个部分,梅费斯特将他带入政治官场,然而为了取悦皇帝,浮士德提出加滥发纸币来缓解经济危机,弄巧成拙,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自然欲望与道德本体的和谐,才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由和谐的发展的前提。
“三鹿奶粉,后妈的选择”,“富士康,跳跳更健康”现代企业得到的道德本体很多时候湮灭在了自然欲望中。
事实上,歌德早就以前瞻性的眼光为我们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困境。
康德墓碑上刻着《实践理性批判》结论的第一句话:有两件事,令人敬而畏之,久而弥新:在上是宇宙星空,在心底是道德法则。
在康德心目中,道德法则同宇宙心空一样神秘、神圣。
爱因斯坦崇尚有神论,因为在他看来,宇宙中的一切都太完美了,他根本无法解释宇宙的前因后果,唯有相信神的存在。
同样,人为什么会有
道德法则?为什么会产生道德理性?这些人类求之而不得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但可以确定的是,康德、歌德作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不约而同地崇尚道德理性,追求人性的善良高贵优美。
浮士德的生命是在不断探求过程中终结的,他身上的这种探求精神可以视为作者对启蒙精神的注解。
而启蒙精神的内核,就是理性。
人们对理性大致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人可以通过理性去发现普遍、不朽的规律;现实就是由理性揭示的规律构建起来的。
理性也一度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
但是在后现代和解构思潮中,启蒙与理性已遭到了强烈的批判。
从这一背景看,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就不只是限于把人自身从中世纪的封建意识和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还在于他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如何去面对自我理想与现实条件的差异与矛盾。
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理性自身的局限,引起人们对启蒙困境的思考。
文本中恶魔梅非斯特的设置,寓意极为深刻。
梅非斯特一再引诱浮士德作恶,倡议滥发纸币,奉行掠夺和强权的原则。
其实这里与其把梅非斯特视做与浮士德对立的一个人物形象,不如把他看做浮士德内心的另一个区别于理性的“欲望自我”。
欲望自我与“理性自我"的矛盾在于,一方面要通过欲望自我来确定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又要努力恢复为理性自我。
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笛卡儿以来的理性、古典主义理性化原则和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作出区分,并维护了启蒙理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