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斜顶设计方案
塑胶模具设计斜顶的种类与设计要点解析
![塑胶模具设计斜顶的种类与设计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bd00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4.png)
塑胶模具设计斜顶的种类与设计要点解析
一,模具设计中产品的内部简单的倒扣按照正常的脱扣设计,倒扣设计成普通的斜顶,设计这种斜顶要注意斜顶的角度不能超过15度,超过15度很容易插烧,斜顶需要淬火处理,如下图所示:
二、有些产品倒扣异形,设计斜顶空间不够,我们可以设计成异形斜顶的形式,这种斜顶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靠斜顶上的两个斜面接触,从而达到脱扣的目的,一般这种斜顶用于蓝牙耳机比较多,如
下图所示:
三、有些产品的的倒扣出在前模,出在前模的倒扣一般设计成前模斜顶机构,设计这种机构要注意前模斜顶机构的动力来源,轨道,限位与复位,如下图所示:
四、有的产品的出模角度超过了15度,为了出模顺畅我们要把斜顶设计成加速斜顶,防止斜顶在出模过程中卡死,如下图所示:。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本月修正简版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本月修正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8a3a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9.png)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1. 概述注塑模具斜顶(也称为Slider)是注塑模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设计和运动能够使注塑模具具备更多的功能和灵活性。
本文将介绍注塑模具斜顶的设计原理、优势以及在注塑加工中的应用。
2. 设计原理注塑模具斜顶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滑块原理,通过斜顶的运动使得模具的开合更加灵活。
斜顶通常由滑块、导向机构和驱动机构组成。
2.1 滑块滑块是斜顶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钢材制成,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滑块与模具底板通过滚动导向机构相连接,可以实现上下、前后的运动。
2.2 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使滑块在模具中的运动保持平稳和准确。
常见的导向机构有导柱、导套和导轨等,它们能够确保滑块的运动轨迹与模具的要求相匹配。
2.3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控制斜顶的运动方式和速度,实现模具的开合和产品的成型。
驱动机构通常由液压缸、气缸或电机等组成,根据注塑加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
3. 优势注塑模具斜顶在注塑加工中具有以下优势:3.1 提高产品质量斜顶的运动可以使模具开合更为灵活,从而使产品的成型更加完整和精确。
它可以减少产品的缺陷和变形,提高产品的质量。
3.2 扩展模具功能通过合理设计和安装斜顶,可以实现多腔模具、插件腔、嵌件及特殊结构的模具设计。
这种灵活的设计使得模具具备更多的功能,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3.3 增加生产效率斜顶的运动速度较快,可以加快模具的开合速度,从而提高注塑生产效率。
,斜顶还能够减少模具的运动阻力,降低注塑机的能耗。
4. 应用领域注塑模具斜顶在各个领域的注塑加工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适用于各种注塑产品的生产,包括塑料零件、橡胶制品、注塑包装等。
5. 结论注塑模具斜顶的设计和运动原理使得注塑加工更加灵活和高效。
它的优势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展模具功能和增加生产效率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实际注塑加工中,合理设计和运用注塑模具斜顶将带来更好的加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经典模具设计结构篇:斜顶的设计(附详细斜顶制作方法)
![经典模具设计结构篇:斜顶的设计(附详细斜顶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06cc6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4.png)
经典模具设计结构篇:斜顶的设计(附详细斜顶制作⽅法)
注塑模滑块⾥⾯出斜顶的产品⽐较少见,结构也是多样化的,下⾯我来给⼤家分型⼀种滑块⾥
⾯出斜顶的经典机构,希望对⼤家有新的提升。
1.设计思路:做普通滑块机构抽出,红⾊框的钢料卡住⽆法出模,必须线将红⾊框的钢料先脱离
产品再抽离倒扣
2.滑块头部设计:绿⾊为斜顶,带突出的燕尾,品红⾊为滑块,主要是抽出倒扣和驱动斜顶向下
脱扣,燕尾槽滑配。
3.滑块出斜顶机构解剖:斜顶需锁⼀个限位螺丝,限制斜顶向下运动的距离,弹簧是为了防⽌斜
顶跟着滑块往右边⾛。
.滑块出斜顶机构运作原理:斜导柱驱动滑块向右侧抽芯,品红⾊的滑块镶件驱动斜顶向下运
动,同时脱离倒扣,弹簧防⽌斜顶跟着滑块往右边⾛,⾛到⼀定距离以后限位螺丝限死,斜顶
同时跟着滑块抽芯。
我们开通微信号啦!。
模具斜顶(斜梢)的设计,这次搞透彻了!
![模具斜顶(斜梢)的设计,这次搞透彻了!](https://img.taocdn.com/s3/m/086baa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c.png)
模具斜顶(斜梢)的设计,这次搞透彻了!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斜顶是以港资模具厂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模具行业的惯用说法,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
七种顶出机构一﹐推块顶出机构平板状带凸缘的塑件﹐如用推板顶出会粘附模具时﹐则应使用推块顶出机构。
因推块是形腔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它的复位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塑料压力﹐一种是采用复位杆。
二.利用成型零件顶出机构有些塑件由于结构形状和所用塑料关系﹐不宜采用顶杆﹐顶管﹐推板﹐推块等顶出机构﹐此时可采用成型镶件或凹模带出塑件。
前面讲的推块出属于成型镶块顶出机构。
三.多组件综合顶出机构它是指将前面所讲的几种顶出机构综合起来实现顶出的目的。
常用的有顶杆加顶板﹐顶管加顶板四.气压脱出机构使用气压脱模要设置压缩空气通路和气门﹐加工较简单﹐适用于轻的﹐薄的软性塑料脱模。
五.斜滑块脱出机构当塑件上具有与开模方向不同的内外侧孔或侧凹等阻碍塑件直接脱模时﹐必须采用斜滑块脱模机构。
即将成型侧孔或侧凹的零件做成活动的型芯。
在塑件脱模时先将活动型芯抽出﹐再从模中顶出塑件﹐完成活动型芯抽出和复位的机构叫做抽芯机构。
六.弯销分型与抽芯机构其原理和斜导柱抽芯机构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结构上以矩形断面的弯销代替了斜导柱.它的优点是斜角可以做大一些.七. 斜导槽分型与抽芯机构<一>﹑斜頂的設計方法及各尺寸的確定﹕1.由產品的形狀確定出抽芯距﹕S抽=S倒勾 (2~3)mm。
2.根據頂出行程﹐計算斜頂的角度α(tgα= S抽/ S頂)﹐α值不宜過大﹐若太大斜頂所受的彎曲力較大﹐極容易導致斷裂﹐一般取3≦α≦8˚。
3.確認斜頂的基准P點在模具中的位置取整數。
4.確認斜頂的厚度L1﹐L1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此值不宜過小﹐否則斜頂的強度不能保証。
5.斜頂與模仁之間的靠破距離H一般取5~10mm(依模仁厚度而定)。
<二>﹑設計過程注意的問題﹕1.斜頂在頂出產品時不能損害產品的其它部位。
(连载)超详细注塑模具设计资料五
![(连载)超详细注塑模具设计资料五](https://img.taocdn.com/s3/m/ce0eff3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4.png)
(连载)超详细注塑模具设计资料五斜顶系统的设计斜顶用途:当产品倒扣在产品内部时,做行位不方便或者成本高时规格:1.斜顶与内模的材料尽量不要相同,避免摩擦而烧坏,材料对比看下表2.一般斜顶需要在B板底部加杯士铜,用于防止较长的斜顶在顶出时中间段落弯曲以及稳定动作3.管位,斜顶顶出后,在内模的管位最少要有伸出高度的2倍。
如果管位不够,可以在斜顶旁边加脚做管位1 斜顶几种设计方案1)通用标准,由斜顶主体,斜顶座两件组成,可以加杯士铜导向,主体和座之间有一个T型槽位连接,2)3段式斜顶,由斜顶主体,连接块,斜顶座三件组成,可以加杯士铜导向,主体和连接块之间用球头连接,连接块和斜顶座之间用T槽连接。
此种连接对斜顶的滑动阻力减小,增加了斜顶的寿命。
3) DME大斜度斜顶,此种斜顶的斜度最大可以达到30度,所以主要用来斜顶行程比较大的位置,它和其它相比,增加了一组圆柱导向,所以可以做大斜度,不会夹住。
4)斜斜顶,此种主要针对产品的倒扣不是直的,有一定的斜度,此种斜顶只需把连接块和斜顶座连接的位置做成和产品斜度一样就可以了2 与斜顶有关的二次顶出,因为产品的扣位行程太长,产品在顶出内模后,倒扣还在斜顶上,或者产品需要做的斜顶比较多,导致产品顶出有可能粘在斜顶或挂在斜顶上,都需要需做二次顶或加速顶3 斜顶设计要点1)当斜顶角度大于10度是,一定要做3段式斜顶,否则可能使斜顶断裂2)当产品比较高,而斜顶需要加导向槽,防止斜顶顶出不平衡3)当斜顶胶位比较多时,最好要加上运水,帮助冷却,并减少粘斜顶的可能4)当斜顶比较长时,可以把斜顶分割成两段,用T槽加管钉定位5)做大头斜顶时,斜顶两边最好加斜度,防止顶出回位是撞坏内模*斜顶要注意的问题:1)斜顶的斜度一般在15度以下,8度较常用,斜度要尽可能小.2)斜顶的强度,斜顶的斜度与顶出距离之间要协调.3)要考虑产品是否会粘斜顶,有否做定位拉住产品.要检查斜顶头部是否为反斜度(顶出会铲胶),要注意斜顶是否会与其它部件干涉(如其它斜顶,顶针,骨位),一定要校核(摸拟一下).。
塑胶模具设计 斜顶中走运水规范修改
![塑胶模具设计 斜顶中走运水规范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a5d29ff8fd0a79563c1e7251.png)
一.概述:1.1斜顶头双杆固定的,都需要通冷却水.1.2斜顶头单杆固定的,单杆直径大于40的,需要通冷却水.1.3斜顶头单杆固定的,单杆直径25,30,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特殊要求来确定是否设计斜顶头通水,不推荐通水.二.通水斜顶设计案例2.1斜顶杆侧面引水,如图1、图2所示此结构因为引水不方便,且斜顶杆的引水水嘴连接处强度不好,斜顶杆易断,易漏水,故不推荐采用。
客户特殊要求的除外。
图1(参考B1718)图22.2.斜顶杆底面引水2.2.1图3为双杆引水底面引水图3(参考B2387)2.2.2图4为顶块双杆引水。
图4(参考B2149)2.2.3图5为单杆引水,水孔中间用隔水片分成2路水。
(此种方式不推荐使用,技师装配不方便)图5(参考B1362)放大图2.2.4图6为单杆引水。
具体设计设计参数如图7所示:图6图72.2.5图8为单杆引水,双孔型圆杆料图8(参考B2523)备注:通水斜顶杆订购1)订购单/双孔圆杆料,回厂改制标准件。
2)不允许附图订购双孔圆杆料,可以订购圆杆料,回厂改制标准件,深孔钻加工引水孔。
2.3.采用引水杆引水,大型模具采用,引水杆材料:S45C,发黑处理.如图9、图10示:图9(参考B2319)图10(参考B1674)三.通水斜顶头部固定密封方式斜顶杆头部密封方式一共四种,优先采用起级从侧面收楔形块的方式,次之选用顶面密封圈从侧面收楔形块的方式,其次选用起级用销钉固定的方式,最后选用顶面密封圈用销钉固定的方式。
3.1采用起级从侧面收楔形块的方式,如图11所示:图11(参考B2319)3.2选用顶面密封圈从侧面收楔形块的方式,如图12所示:图12(参考B1718)3.3选用起级用销钉固定的方式,如图13所示:图133.4选用顶面密封圈用销钉固定的方式,如图14所示:图14注意:1.密封圈在安装时受挤压。
易损坏。
侧面密封圈必须在斜顶头孔端加工15°-20°倒角。
项目四底座模具设计(斜顶)
![项目四底座模具设计(斜顶)](https://img.taocdn.com/s3/m/122320424431b90d6c85c788.png)
项目4底座模具设计(斜顶)许多塑料制件带有浅的内侧孔、内侧凹或卡口, 由于抽芯距和抽芯力不大, 可以采用斜顶机构完成塑料制件的侧向分型抽芯和脱模,称为“斜顶”。
这样的设计使得塑料模具结构简单, 模具零件制造加工方便。
4.1项目要求底座模具创建模型(图4-1)图4-1 底座模具模型4.2知识点和技能点4.2.1.知识点1.塑料制件分析;2.分型面创建及选择;3. 斜滑块设计;4. 模具开模。
4.2.2.技能点1.模具设计步骤;2.分型面的创建及选择;3.斜滑块设计;4.模具开模。
4.3任务实施本节以塑料底座零件mold_sample4-1(图4-2)为例介绍创建模具模型过程。
图4-2 底座4.3.1设置工作目录在硬盘(例如D盘)根目录建立一个名为“samples4\mold_sample4-1”文件夹,将附盘文件“mold_sample4-1.prt”复制到此文件夹下。
启动Pro/E,并设置此文件夹为工作目录。
图4-3 设置工作目录4.3.2新建文件单击【文件】→〖新建〗,或者单击图标,出现〖新建〗对话框,选择〖制造〗类型和〖模具型腔〗子类型,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sample4-1”.取消〖使用缺省模板〗复选框前的勾选,单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选择“mmns_mfg_mold”模板,单击〖确定〗按钮,进入模具设计模块界面。
(图4-4)图4-4 新建文件4.3.3 装配参照模型利用菜单管理器〖模具〗→〖模具型腔〗→〖装配〗→〖参照模型〗(见图4-5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old_sample4-1_source.prt”文件→〖打开〗→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缺省”装配(如图4-4所示)→点击→弹出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确定〗,再点击菜单管理器〖完成/返回〗(如图4-7所示),即完成参照模型的装配。
图4-5装配参照模型菜单管理器图4-6 参照模型图4-7 创建参照模型在弹出“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中(见图4-7所示)的“参照模型类型”有三个选项,分别表示的意思是:“按参照合并”——复制一个与原模型相关的新模型;“同一模型”——模具中的模型就是原模型;“继承”——与原模型相关的新模型单向相关模具中修改不影响原模型。
塑胶模具斜顶涉设计及注意事项
![塑胶模具斜顶涉设计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e5f6b85ba1aa8114531d911.png)
斜顶机构设计重点和细节斜顶是模具的机构之一,设计前先对产品结构作一系统分析,根据产品结构,为处理一些倒勾而引入的机构(处理倒勾的机构还有行位)那么行位与斜顶的不同在哪里呢?斜顶与行位的基本原理都是将模具开模时垂直方向的运动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 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动作的驱动力来源不同: 斜顶主要靠顶针板运动而动作﹐并非像行位是靠公母模开闭的运动而动作. 因此斜顶的设计与顶针板行程有关系, 这就是斜顶设计与行位设计最大的不同点.斜顶设计参数(Parameter)A.斜顶行程=倒勾距离+安全值(安全值0.8~1.5产品大可适当增加)B.斜顶角度tanθ(5。
~15。
)= 斜顶行程/顶出行程hC.检查斜顶后退时是否有干涉。
1.EH>H2.[endif]EH*tanθ>S3.[endif]PH-CH>EH4.[endif]PW=LW+(2~4)mm斜顶设计要点设计要点:斜顶基本上属于顶出系统的一种变形,因此斜顶设计第一考虑为顶出行程EJH。
顶出行程要考虑三个要项:1、顶出行程EJH必须能够将成品顶出分模面,因此其距离必须大于成品高度H;2、顶出行程不能太长,太长的话会让斜顶掉出模具。
因此实际顶出行程EH必须小于斜顶高度。
为了安全,设计者可以在顶针板上安装限位块,确保顶出时其顶出距离只有EH;3、顶出行程配合斜顶角度,必须能够让成品倒勾位脱离模具,因此实际顶出距离EH * tan(斜顶角度θ) 必须大于倒勾行程S;4、为了确保成品顶出时斜顶留在模具内的距离足够长,不会让斜顶脱离模具,因此斜顶高度LH 至少要是成品高度H 的两倍。
顶针式斜顶(两段式)实例一(顶针式)我们在设计斜顶时,首先考虑的是采用何种方式更适于把倒勾顶出,如左图倒勾处较多,但成品倒勾行程不大,成品高度不深。
用顶针式在公模板和顶针板占用面种小,不会使各斜顶产生干涉,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图设计方式。
如下图“a”:成品大小:240*287*7.4斜顶:22支倒勾行程:0.65mm实例二(顶针式)用顶针式的斜顶,斜顶一般都做导向槽,在无干涉的情况下,顶针使用直径为6以上为宜,顶针在公模板上不能避空!如下图所示:A:道向槽的宽度(3~8)mmB:斜顶的宽度=倒勾位的宽度+(5~8)mmC:直身位的深度(5~10)mm,PL面取整为宜!D:斜顶的斜度(3。
注塑模具斜顶(侧抽芯. 滑块)介绍_(含动画演示)上课讲义
![注塑模具斜顶(侧抽芯. 滑块)介绍_(含动画演示)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6a38ff2b84ae45c3a358c54.png)
可以处理死角了。
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
3/11
3.斜顶的设计
前提条件:已经确定了模板、模仁、模架的尺寸。具体如右图所示。
1. 查看图纸,仔细分析,确定死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2. 确定0°靠破面的起点,并且确定其长度(如图AB)。如果不设
计0°靠破面,则选择A点作为斜顶斜面的起点。 3. 以B点为基准,偏一距离,如图BC,BC=顶出行程。 4. 以C点为基准,向顶移动的反方向偏一距离,如图CD。CD=斜
10/11
6.其他滑块形式
动画演示
二、机动侧向抽芯机构
利用注射机的开模力,通过传动机构改变运动方向,将侧向的活动型芯抽出。 机动抽芯机构的优、缺点: 结构较复杂,抽拔力较大,灵活、方便、生产效率高、容易实现全自动操作、 无需另外添置设备等。 结构形式为: 斜销、弹簧、弯销、斜导槽、斜滑块、楔块、齿轮齿条等 。
顶行程(取整数)=死角大小+大于或等于3mm的最小安全量。 5. 连接DB,得到角度DBC。这个角度一般为小数。我们取一整数,
为M°。这个角度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斜顶斜面的倾角度。 6. 其它的内容可根据前面所讲的结构及其要求完成斜顶其他部分 的设计。
其实,像上面这么复杂的内容主要的目地是教我们如何去求出 顶的倾角度。我们可以简化为如右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函数 tgM°=顶行程/顶出行程。此时要求出M°是多大就很容易了,也可 以直接在图纸上测量出来。
11/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干涉 干涉
9/11
刻字区域干涉
6.其他滑块形式
一、液压或气动抽芯机构 液压或气动抽芯与机动抽芯的区别: 液压或气压抽芯是通过一套专用的控制系统来控制活塞的运动实现的,其抽芯动作可不受开模时间和
注塑模具斜顶设计的合理取值及形式确定
![注塑模具斜顶设计的合理取值及形式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879acc30b4daa58da0114add.png)
注塑模具斜顶设计的合理取值及形式确定
确定滑出距离→设计斜顶形式(整体、顶杆)→设计滑座(工字)→设计水路
产品倒扣在动模面的要设计斜顶确定斜顶区域与倒扣尺寸
设计斜顶
一般情况下顶杆用6MM的顶位销固定
出口模要求高的用固定块固定,这样拆装方便,
斜顶顶面是分型面的斜顶也可以用M8的螺丝固定
对出口模要求高的,斜顶要设计2个导套,国内模一般无此要求成型面积多的斜顶要设计水路水路一般设计最顶针板上
面接出
特别大的斜顶,滑座要固定最上下顶针板的中间并设计水路,水路从下顶针板接出
对于整体式的斜顶,要设计工字座斜顶比较单薄的要把工字座加高,以增加斜顶强度工字座最高不能超过动模底面滑块和斜顶等真假实体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真实体——即我们
需要的零件实体,并添加新的引用集TURE
再设计假实体——即我们需要建腔用的实体,并添加新的引用集FALSE假实体放在254层里(垃圾层)
最后增加一个属性变量UM_STANDARD_PART=1 就
OK了。
注塑模具斜顶设计规范汇总
![注塑模具斜顶设计规范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3aaa707783e0912a2162ae3.png)
斜顶机构
21
斜顶机构
4)要检查斜顶头部是否为反斜度(顶出会铲胶),要注意斜顶是否会 与其它部件干涉 (如其它斜顶,顶针,骨位),一定要校核.
22
斜顶机构
5)斜顶脱扣的安全距离为2~3mm 6)图85)所示斜顶A、B面要做斜度2~3度
23
斜顶机构
7)当产品很深,边上有斜顶时斜顶要加一台阶定位.如下图. 还有一种情况是斜顶在产品(产品有一定的深度)边上,斜顶一边有较深的骨位.
30
斜顶滑块及其避空位的规范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1
斜顶滑块及其避空位的规范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2
斜顶滑块及其避空位的规范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3
大行位带小行位限位块设计规范(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4
大行位带小行位限位块设计规范(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5
大行位带小行位限位块设计规范(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注塑模具系列-
注塑模具斜顶设计规范汇总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斜顶(angle pin)
一 斜顶的一般结构和类别 如下图所示
2
斜顶(angle pin)
斜顶一般由二个部分所构成:机体部分和成形部分。 它与滑块一样,由于机体部分与成形部分是否组合,斜顶可以分类为:整体式斜顶 (如图1,也可以叫做非组合式斜顶)和非整 体式斜顶(如图2,又可叫组合式斜顶)。 注意,由于斜顶相对比较小,一般我们用整体式斜顶,很少去用组合式斜顶。整体式斜顶 结构紧凑、强度较好、不容损坏。而对于较大的斜顶,设计时可运用组合式,这样更换比 较方便,也便于维修维护,加工比较简单。 此外,由于斜顶机体底端定位结构的不同,斜顶又可分类为:圆柱销式斜顶(如图3) 和T型块式斜顶(如图4)。对于这两种斜 顶来讲,圆柱销式斜顶在设计当中运用很多, 主要原因就是加工方便、安装配合维修维护容易。T型块式斜顶主用于较大的精密度要 求 较高的产品,它还要与专用的T型底座(如图5)相配合(如图6),加工配合比较难,制 造成本也会加大。
塑胶模具斜顶涉设计及注意事项
![塑胶模具斜顶涉设计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e5f6b85ba1aa8114531d911.png)
斜顶机构设计重点和细节斜顶是模具的机构之一,设计前先对产品结构作一系统分析,根据产品结构,为处理一些倒勾而引入的机构(处理倒勾的机构还有行位)那么行位与斜顶的不同在哪里呢?斜顶与行位的基本原理都是将模具开模时垂直方向的运动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 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动作的驱动力来源不同: 斜顶主要靠顶针板运动而动作﹐并非像行位是靠公母模开闭的运动而动作. 因此斜顶的设计与顶针板行程有关系, 这就是斜顶设计与行位设计最大的不同点.斜顶设计参数(Parameter)A.斜顶行程=倒勾距离+安全值(安全值0.8~1.5产品大可适当增加)B.斜顶角度tanθ(5。
~15。
)= 斜顶行程/顶出行程hC.检查斜顶后退时是否有干涉。
1.EH>H2.[endif]EH*tanθ>S3.[endif]PH-CH>EH4.[endif]PW=LW+(2~4)mm斜顶设计要点设计要点:斜顶基本上属于顶出系统的一种变形,因此斜顶设计第一考虑为顶出行程EJH。
顶出行程要考虑三个要项:1、顶出行程EJH必须能够将成品顶出分模面,因此其距离必须大于成品高度H;2、顶出行程不能太长,太长的话会让斜顶掉出模具。
因此实际顶出行程EH必须小于斜顶高度。
为了安全,设计者可以在顶针板上安装限位块,确保顶出时其顶出距离只有EH;3、顶出行程配合斜顶角度,必须能够让成品倒勾位脱离模具,因此实际顶出距离EH * tan(斜顶角度θ) 必须大于倒勾行程S;4、为了确保成品顶出时斜顶留在模具内的距离足够长,不会让斜顶脱离模具,因此斜顶高度LH 至少要是成品高度H 的两倍。
顶针式斜顶(两段式)实例一(顶针式)我们在设计斜顶时,首先考虑的是采用何种方式更适于把倒勾顶出,如左图倒勾处较多,但成品倒勾行程不大,成品高度不深。
用顶针式在公模板和顶针板占用面种小,不会使各斜顶产生干涉,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图设计方式。
如下图“a”:成品大小:240*287*7.4斜顶:22支倒勾行程:0.65mm实例二(顶针式)用顶针式的斜顶,斜顶一般都做导向槽,在无干涉的情况下,顶针使用直径为6以上为宜,顶针在公模板上不能避空!如下图所示:A:道向槽的宽度(3~8)mmB:斜顶的宽度=倒勾位的宽度+(5~8)mmC:直身位的深度(5~10)mm,PL面取整为宜!D:斜顶的斜度(3。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ad13b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5.png)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正文:一、引言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是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实现模具中复杂形状的成型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模具斜顶的设计原理、构造、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二、设计原理注塑模具斜顶的设计原理是根据产品形状和注塑工艺要求确定。
斜顶的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斜顶的形状与产品形状一致,以便实现产品的复杂形状成型。
2·斜顶的运动轨迹须与模头运动轨迹一致,以便确保模具中产品的准确定位和尺寸控制。
三、斜顶构造1·斜顶组成:斜顶通常由斜顶座、斜顶板、斜顶销和斜顶导柱组成。
2·斜顶座:斜顶座用于固定斜顶板,通常采用高强度的合金钢材料制造,以保证斜顶稳定。
3·斜顶板:斜顶板是斜顶的运动部件,它与斜顶座连接,并通过斜顶销的引导实现斜顶的上下运动。
4·斜顶销:斜顶销负责引导斜顶板的运动,通常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造,以保证高强度和耐磨性。
5·斜顶导柱:斜顶导柱用于指导斜顶的上下运动,保证斜顶的稳定性和准确定位。
四、材料选择1·斜顶座:通常选用优质合金钢材料,如SKD61等,以保证斜顶的高强度和耐磨性。
2·斜顶板: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通常有SKD61、SKD11等。
3·斜顶销: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造,如硬质合金钢等,以保证斜顶的高强度和耐磨性。
4·斜顶导柱:通常选择SKD61等高强度合金钢材料,以确保斜顶的准确定位和稳定性。
五、加工工艺1·斜顶座的加工工艺:先进行粗加工,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和抛光处理。
2·斜顶板的加工工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车、铣、镗等加工,然后进行热处理和抛光处理。
3·斜顶销的加工工艺:先进行车、铣等粗加工,然后进行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和抛光处理。
4·斜顶导柱的加工工艺:先进行车、铣等粗加工,然后进行热处理和抛光处理。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精简版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d07d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5.png)
注塑模具斜顶(Slider)设计介绍
1. 引言
在注塑模具设计中,斜顶(Slider)是一种常见的机构设计,用于实现模具中的复杂形状或特殊结构的塑件成型。
本文将介绍注塑模具斜顶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应用范围。
2. 设计原理
注塑模具斜顶的设计基于以下原理:
斜顶通过引导塑料料筒的塑料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塑件的成型。
斜顶的设计要考虑模具开合方向和斜顶的倾斜角度,以确保塑件的完整成型,并避免模具冲突和结构失稳等问题。
斜顶的设计要满足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力学需求,包括承受注塑压力、保持塑件形状等。
3. 结构特点
注塑模具斜顶的结构特点如下:
斜顶通常由导向套、斜块和导向销等部件组成。
导向套用于固定斜块并提供导向作用,确保斜顶的准确位置。
斜块是斜顶的核心部件,通过倾斜角度实现塑料流动的引导作用。
导向销用于固定斜顶和模具的其他部件,确保模具在注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4. 应用范围
注塑模具斜顶的应用范围广泛:
斜顶常用于注塑模具中塑件形状复杂、壁厚不均匀或存在特殊结构的成型。
斜顶可以实现塑件的脱模,避免模具结构复杂或受限制的情况下无法顺利脱模的问题。
斜顶的设计可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减少模具的工序和材料损耗。
5.
注塑模具斜顶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机构,可以实现模具中复杂形状或特殊结构的塑件成型。
设计时需要考虑斜顶的倾斜角度、结构稳定性和塑料流动等因素。
斜顶的应用范围广泛,并可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在注塑模具设计中,合理使用斜顶可以提高注塑成型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关于注塑模具斜顶设计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塑胶模具斜顶方案
![塑胶模具斜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10c882b84ae45c3b358cf1.png)
浇口设计一?挡料的拆法防备成品被斜销拉伤或拉变形,进而影响成质量量。
故将一部份肉厚留在模仁内以阻挡成品被拉伤或拉变形。
以下列图:注:对於斜销上有突出 ( 靠破洞 ) 时应增添脱模角,角度以 3°以上为佳,最多可做6°( 以下列图所示 )`脱模角 3°二?斜销头部靠破的拆法1.当斜销顶部有靠破时,回位销 ( RP) 底部加弹簧。
( 超连结 RP底部弹簧 )以下列图所示:头部靠破此处需跑鞋销2 . 利用斜销头部的靠破面来定位,并可改变毛边方向。
以下列图所示:毛边方向靠破有益於装置斜销头部有靠破毛边方向不利於装置鞋销头部无靠破三?空间限制时的拆法1.为防备斜销与顶管干预,在斜销上做缺角办理。
以下列图:`套筒与斜注:仍须当心斜销脚与顶管能否有干预2.由於成品限制斜销空间很小时,斜销可直接将倒勾拆在斜销上,以加强斜销强度。
以下列图:补强肋注:成品卡勾易被斜销拉变形,卡勾须加补强肋。
四?斜销头部有突出时的拆法由於成品形状的限制,在斜销头部有突出( 即运动时会产生干预现象) ,此时,可做两截式斜销办理。
下列图为两截式斜销运动过程( 超连结动画 ) :铜塞下列图为两截式斜销分解动作及计算公式:上图中:1. S4=H3*tg α (H3 为头部斜与公模仁靠破长度;α为斜销角度)2.S4>S3 ( 保证头部斜销安全回位 )3.S1=H*tg α=H1*tg β (H 为斜销顶出行程; H1为两截式斜销产生相对垂直距离;S1 为两截式斜销产生相对水平距离;β为沟槽角度 ) 4.S2=(H1-H2)*ctg β (S2 为头部斜销相对水平运动距离; H2相对垂直降落距离)5.S2=S+1MM以上的距离;6.S3>S1-S2 ;7.鞋销头部侧边必定要有 1MM以上的靠破。
( 以下列图所示 )8.两截式斜销是利用燕尾互相连结。
( 以下列图所示 )燕尾槽连结要有 1MM以上的靠破面,以便头部斜销安全回位及定位。
注塑模具斜顶(侧抽芯 滑块)介绍_(含动画演示)资料
![注塑模具斜顶(侧抽芯 滑块)介绍_(含动画演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e8d7ca856a561252d36ff7.png)
8/14
5.斜顶设计规范(参考)
*斜顶要注意的问题: 1)斜顶的斜度一般在15度以下,度要尽可能小. 2)斜顶的强度,顶的斜度与顶出距离之间要协调. 3)要考虑产品是否会粘顶,有否做定位拉住产品.一般不用图C)的形式,尽量采用图A)与图B)形式.
图A
图B
图C
9/14
5.斜顶设计规范(参考)
*斜顶要注意的问题: 4)要检查顶头部是否为反度(顶出会铲胶),要注意斜顶是否会与其它部件干涉(如其它斜顶,顶针,骨位),一定要校核.
液压抽芯机构带有锁紧装置,侧向活动 型芯设在动模一侧。成型时,侧向活动型芯 由定模上的锁紧块锁紧,开模时,锁紧块离 去,由液压抽芯系统抽出侧向活芯,然后再 推出制件,推出机构复位后,侧向型芯再复 位。
11/14
6.其他滑块形式
二、机动侧向抽芯机构
利用注射机的开模力,通过传动机构改变运动方向,将侧向的活动型芯抽出。
5. 连接DB,得到角度DBC。这个角度一般为小数。我们取一整数,
为M°。这个角度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斜顶斜面的倾角度。 6. 其它的内容可根据前面所讲的结构及其要求完成斜顶其他部分 的设计。
其实,像上面这么复杂的内容主要的目地是教我们如何去求出 顶的倾角度。我们可以简化为如右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函数 tgM°=顶行程/顶出行程。此时要求出M°是多大就很容易了,也可 以直接在图纸上测量出来。
比较难,制造成本也会加大。
3/14
2.斜顶的运动原理
如右图所示,斜顶放置在一个固定不动的模板 的斜孔中,斜顶与斜孔配合。从下向上给顶一个推
力推动顶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之后发现顶在斜孔和推
力的强迫作用下,不仅向上运动了,并且向顶倾斜 方向运动了一定距离(如图中所示的位置差距)。 在顶出过程当中,由于产品是垂直线运动,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浇口设计一‧擋料的拆法
防止成品被斜銷拉傷或拉變形,從而影響成品質量。
故將一部份肉厚留在模仁內以阻止成品被拉傷或拉變形。
如下圖:
注:對於斜銷上有凸起(靠破洞)時應增加脫模角,
角度以3°以上為佳,最多可做6°(如下圖所示)
`
脫模
二‧斜銷頭部靠破的拆法
1. 當斜銷頂部有靠破時,回位銷( RP)底部加彈簧。
(超連結RP 底部彈簧) 如下圖所示:
2 .利用斜銷頭部的靠破面來定位,並可改變毛邊方向。
如下圖所示:
有利於
毛邊
靠
頭部
斜銷頭部有
此處需跑
不利於
三‧空間限制時的拆法
1.為防止斜銷與頂管干涉,在斜銷上做缺角處理。
如下圖:
`
注:仍須小心斜銷腳與頂管是否有干涉
2.由於成品限制斜銷空間很小時,斜銷可直接將倒勾拆在斜銷上,以增強斜銷強度。
如下圖:
毛邊
鞋銷頭部無
套筒與斜
注:成品卡勾易被斜銷拉變形,卡勾須加補強肋。
四‧斜銷頭部有凸起時的拆法
由於成品形狀的限制,在斜銷頭部有凸起(即運動時會產生干涉現象),此時,可做兩截式斜銷處理。
下圖為兩截式斜銷運動過程(超連結動畫): 下圖為兩截式斜銷分解動作及計算公式:
銅
補
上圖中:
1. S4=H3*tgα(H3為頭部斜與公模仁靠破長度;α為斜銷角度)
2. S4>S3 (保証頭部斜銷安全回位)
3. S1=H*tgα=H1*tgβ(H為斜銷頂出行程;H1為兩截式斜銷產生相對垂直距離;S1為兩截式斜銷產生相對水平距離;β為溝槽角度)
4. S2=(H1-H2)*ctgβ(S2為頭部斜銷相對水平運動距離;H2相對垂直下降距離)
5. S2=S+1MM以上的距離;
6. S3>S1-S2;
7. 鞋銷頭部側邊一定要有1MM以上的靠破。
(如下圖所示)
8. 兩截式斜銷是利用燕尾相互連接。
(如下圖所示)
燕尾槽
五‧偷料拆法
由於斜銷頭部在頂出過程中有干涉現象,可能會損傷成品,因此,在不影響成品的強度及裝配性的情況下,可將成品有干涉地方的肉厚做偷料處理。
如下圖:
此處有
偷改成
要有1MM 以上的靠破面,以便頭部斜銷安全
六‧防縮水
為防止成品在倒勾處有縮水現象,可在倒勾根部做小凸台來減少肉厚。
具體尺寸如下圖:
七‧斜銷引導及定位的拆法
為斜銷在頂出過程中有引導及定位作用,可增加一台階或燕尾槽來實現。
如下圖:
軌道
注:若斜銷與滑塊有插破時,注意頂板拉回可能不確保,會造成模仁撞坏。
可考慮增加定位裝置。
(如上圖所示)
滑塊的拆法
一‧擋料的拆法
防止成品被滑塊拉傷或拉變形,從而影響成品質量,故將一部分肉厚留在模
適宜半截式
防止斜銷
向前
定
斜
滑
A
A
定
導向及定
5°~8°脫模角1.5°
仁內以阻止成品變形或拉傷。
如下圖:
注:對於倒勾成形在成品側壁時,須要增加脫模角。
如下圖所示:二‧滑塊頭部插破的拆法
P
P
公
此區域須跑
母
1.滑塊與母模仁插破
由於滑塊頭部伸進母模仁中(高出PL 面),為避免在合模過程中損傷母模仁或滑塊,故在滑塊PL 面以上做插破角。
如下圖:
`
2.滑塊與公模仁插破
為避免滑塊在運動過程中與公模支間磨擦而損耗,從而產生漏膠現
象,故在滑塊頭部做插破角。
如下圖:
1.5°~3°
P
S
3.滑塊與滑塊之間做插破
一般在兩支滑塊對分的場合下使用,采用兩支滑塊對插定位,防止滑塊錯位(如同軸度),如下圖:
四‧R 角的拆法如下圖
如成品多側跑滑塊且成品外形有R 角時,R 角處有兩種拆法。
(如下圖):
0.1~0.15插
五‧特殊成品決定需要滑塊拆法
1. 成品外側為零度拔模角且成品外觀要求又嚴格,表面不允許有拉傷、刮傷的
痕跡,此時要滑塊來成形。
如下圖所示:
S
滑塊示
成品外側壁為
2. 對於成品側壁開槽且槽邊緣導R角時,需要跑滑塊機構,如拆在模仁上會有倒勾產生。
如下圖所示:
成品示意圖如下:
棱邊拆模如下:
R角
滑塊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