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组织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题型:简答4个,只答(1)、(2)、(3),不用展开;辨析1-2个,要先答对错,再解释为什么;论述2个,要展开二级小标题,如1、(1)。

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关系?P1、笔记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法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具体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2)自然辩证法把具体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从它的活动过程,也从它的活动成果来考察,从而概括出自然辩证法;(3)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然辩证法;(5)自然辩证法指导具体科学技术。

2、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笔记答:(1)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促进的机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机制;(3)总结科学技术应用的成果和失误,真正实现两个协调发展:①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②人和自然协调发展;(4)为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科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5)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

3、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其构成而言,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通过教学机智反映出来)。

教师的策略性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策略)。

1 .实践性知识的工具性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直接服务于实践,表现为工具,而不是结论性的。

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的知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回答和解决“怎样做” 和“如何改进,,的问题。

教师通过实践性知识的运用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情境。

工具性意味着主要不是用于解释,而是被使用;意味着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和改进的——教师在运用实践性知识的同时,又理解和发展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2.实践性知识的情境性情境性意味着流动性和变化性。

人、时间、空间、媒介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多因素作用蕴涵了复杂性,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课堂情境的变化,变化使得情境不确定。

这样,说到课堂,总是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课堂,它不能照搬也无法复制。

情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实践性知识来应对课堂。

情境性同时强调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即时性的实践智慧。

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分钟都在采取行动——不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要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教师不可能从此时的课堂中退出来细细地思索然后再执行,他只能在行动中反思,这样,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常常表现为“未加思索的” 及时行为,是在“瞬间反思”中表现出的实践性智慧。

情境性知识是以怎样的结构存在和发展呢?“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以‘片断式的情节' 保存在教师的认知结构中,即教师的某个教育观念总是和一个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储存在记忆中,这种保存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观念更可能是情境性的运用。

特别是在某些相类似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近乎是直觉地采取某种教育行为。

因而脱离某种具体的情境去谈论某种教育观念将毫无意义,这也提醒我们有的时候根据个别的教育行为来判断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能会有失偏颇。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辨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课程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2.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有哪几种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点。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线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它是运动的(地心说或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三种:1.泰勒斯从具体事物中寻找自然万物的统一性,但又认为万物都有灵魂;2.阿纳克西曼德用“无定”这种原始的混沌物质说明万物的产生,但用非感性的东西来说明感性的现象;3.阿那克西美尼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什么是软科学

什么是软科学

1、什么是软科学?它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答:(1)软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科学,是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高度集锦,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集中体现。

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为解决各类复杂社会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途径、方案、措施和对策。

(2)它综合运用系统理论、系统方法、决策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手段,对各种复杂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各个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研究它们的客观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为有关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政策制定及组织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什么是自组织?自组织方法论的特点?答:(1)自组织是指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主要用于讨论复杂系统,因为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自组织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

(2)自组织方法论的特点:①对于一个开放系统,可以通过创造条件,加强物质、能量与信息输入使得自组织过程得以产生。

②激励系统内部子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竞争、合作推动系统产生整体新的模式和功能。

③通过循环耦合,突变渐变途径,使得系统得以维持自组织并且发展演化的多样性,增强有序程度和关联程度。

④通过自相似构建和寻求混沌临界点或域,将系统的演化推进到最大的复杂性可能空间,创造演化有序发展的良机。

3、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贡献答: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秒背政史地和蝶变知识点清单

秒背政史地和蝶变知识点清单

秒背政史地和蝶变知识点清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秒背政史地和蝶变知识点清单政史地和蝶变是许多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领域。

政治史地是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领域的知识,而蝶变则是指变革、转型和重构等概念。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一份关于秒背政史地和蝶变知识点清单,以供大家参考。

1.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历史朝代的兴衰变迁;2. 世界历史:包括古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封建制度、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3. 政治思想:包括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及其影响;4. 现代政治制度: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共和制度等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5. 世界地理:包括大洲、国家、城市、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元素的位置和特点;6. 中国地理:包括华北、华南、华东、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1. 变革:指在某种条件下由于外部或内部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2. 转型:指在某种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制度或体制变革;3. 重构:指在某种情况下由于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新塑造的过程;4.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5. 政治变化:指政府体制、行政机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6. 经济转型:指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7. 文化重塑:指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建和创新。

以上是关于秒背政史地和蝶变知识点清单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入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讲座、参与讨论等方式,增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二篇示例:秒背政史地和蝶变知识点清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政治、历史和地理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

什么才是自组织管理

什么才是自组织管理

什么才是自组织管理作者:彭剑锋来源:《销售与管理》2015年第05期当下,“自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受到企业管理界关注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引入自组织,其实也是21世纪的事情,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而产生的。

但是,仅就“自组织”这个概念而言,它的确不是一个新事物。

自组织概念产生于系统科学,而系统科学已经有70、80年的历史了。

自组织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控制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利时的物理学家普利戈金(I.Prigogine)提出的。

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地球上的生命体和组织体都是远离平衡状态下的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们通过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个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条件下,它是无序的,但又是在组织之中。

在跟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一些非线性变量一旦发生突变,并且积累到一定程度(临界点)的能量以后就会产生质变,经自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

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组织是指组织受内在的、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变量所影响,通过与外部环境信息与能量的不断自我调适从无序结构到有序结构的过程。

而真正把这种自组织的理论知识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系统科学里面的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认为自组织从无序到有序的这个过程,不仅仅来自于某一个变量的影响,而是组织内各个成员之间、各个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的交互关系的影响,是在交互中找到了一种协同价值,而组织一旦产生协同就变得有序了。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不管是耗散结构理论还是系统结构理论,它都是在研究组织如何做到从无序到有序,如何来界定和重构组织的内在秩序、规则与结构,以不断提高内在活力和效率、提高组织的协同价值,从而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这一点来讲,其实传统企业跟现代企业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它都是在研究活力、效率及协同价值究竟来自哪里。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从管理的方向去研究自组织?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关键点:第一是欲提高组织的自适应性,让组织更开放,吸收更多的物质和能量;第二是要使组织的结构和秩序(不管是规则的结构和不规则的结构;是有序到无序,还是无序到有序)产生效率;第三个,要使得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最终提高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实现组织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5)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5)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6)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7)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7)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7)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7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5星) (8)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8)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8)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8)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9)2.4 、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10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11)3.1 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12)3.2 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12)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13)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上届考察) (13)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4.1 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13)4.2 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5星) (14)4.3 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14)5.1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4)5.2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14)5.3 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14)6.1 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6)6.2 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16)6.3 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7)7.1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17 7.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7)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17)7.4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18)8.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18)8.2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举例说明之。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

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

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

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什么是自组织管理,自组织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什么是自组织管理,自组织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自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它内在的本质追求,即追求活力与效率并没有变,只是组织的形态、内部的运行机制,以及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变化。

所以要强调,首先,自组织不是无组织;其次,要把握企业内部进行自组织式管理的三个最核心要素,即共创、共享、共治。

当下,“自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受到企业管理界关注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引入自组织,其实也是21世纪的事情,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而产生的。

但是,仅就“自组织”这个概念而言,它的确不是一个新事物。

自组织概念产生于系统科学,而系统科学已经有70、80年的历史了。

自组织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控制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利时的物理学家普利戈金(I.Prigogine)提出的。

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地球上的生命体和组织体都是远离平衡状态下的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们通过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个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条件下,它是无序的,但又是在组织之中。

在跟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一些非线性变量一旦发生突变,并且积累到一定程度(临界点)的能量以后就会产生质变,经自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

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组织是指组织受内在的、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变量所影响,通过与外部环境信息与能量的不断自我调适从无序结构到有序结构的过程。

而真正把这种自组织的理论知识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系统科学里面的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认为自组织从无序到有序的这个过程,不仅仅来自于某一个变量的影响,而是组织内各个成员之间、各个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的交互关系的影响,是在交互中找到了一种协同价值,而组织一旦产生协同就变得有序了。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不管是耗散结构理论还是系统结构理论,它都是在研究组织如何做到从无序到有序,如何来界定和重构组织的内在秩序、规则与结构,以不断提高内在活力和效率、提高组织的协同价值,从而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这一点来讲,其实传统企业跟现代企业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它都是在研究活力、效率及协同价值究竟来自哪里。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是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的?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学科内容包括哪些?3.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工作者有何意义?第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什么是自然观,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2.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有何相似之处,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对中西方医学的发展有何影响?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自然科学基础如何?4.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思想和特征。

5.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有哪些?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什么是自组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条件有哪些?怎样理解涨落在自然界演化中的作用?7.耗散结构论是如何分析和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之间矛盾的?8.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9.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0.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11.传统发展观有哪些缺陷?12.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1.什么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2.16世纪以后,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哪两个有代表性的科学方法论派别,它们的观点如何?3.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进行科研选题?4.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有哪些?与观察方法相比实验方法有何特点和优势?科学观察和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5.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如何?捕捉机遇应具备哪些条件?6.科学思维方法在科学假说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7.检验科学假说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假说实践检验的结果?8.系统方法的特点有哪些?它与古代整体方法及近代还原方法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三篇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2.简述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或科学的社会规范)。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1、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2、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

4、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自己。

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1、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2、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1、自组织的概念: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2、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老师点题: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伪科学的泛滥、高技术中的伦理问题1-1、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规律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反映了人类最新的认识成果。

1-2、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1-3、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什么是生命

什么是生命

什么是生命,我们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是指一切有机体所具有的生命现象,包括生长、繁殖、代谢、感知、运动、自我调节等一系列生命过程。

生命是一种自组织、自复制、自适应、自我维持的系统,具有生命特征和生命活动,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进行适应和反应的过程。

生命是自然界中最神秘、最奇妙的现象之一,它在整个宇宙中都是极为珍贵和特殊的存在。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宗教、伦理、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探寻和思考。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类与神的关系和命运的安排。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生物体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所具有的生命特征和适应能力。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在现代社会,生命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个体本身的存在,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尽可能地发挥我们的潜力,体验生命的美好和价值,为社会和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生命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总体来说,生命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生命的存在是一种奇迹和神秘生命的存在是一个极为奇妙和神秘的现象。

生命体的出现和演化,需要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科学知识的支持。

生命体的出现和演化,也需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生命体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多个层次。

生命的存在和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进化。

二、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人生目标,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体验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三、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命的意义不仅局限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还包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目录1-1、自然观 (3)1-2、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3)1-3、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4)1-4、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 (4)1-5、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4)1-6、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4)1-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1-8.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4)1-9.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4)1-10.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5)1-11.进化和退化的关系是什么? (5)1-12、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 (5)1-13、系统自然观的内涵和思想(特征): (5)1-14、系统的定义: (5)1-15、系统的特点: (5)1-16.系统的基本规定? (5)1-17.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5)1-18.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对功能的影响。

(5)1-19、古代的自然观 (6)1-20、近代自然观 (6)1-21、现代自然观 (6)1-22、机械自然观 (6)1-23、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 (6)1-24、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6)1-25、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6)1-26、生态危机及其表现 (7)1-28、人与自然和谐 (7)1-29、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 (7)1-30、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 (7)1-31、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7)2-1、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出辨析题) (7)2-2、科学本质属性 (8)2-3、科学观 (8)2-4、科学的基本特点: (8)2-5、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8)2-6.科学性认识的特征是什么? (8)2-7.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8)2-8.科学发展的形式有哪几种? (8)2-9.科学方法的分类和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 (9)2-10.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9)2-11.什么是科学事实。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

主要复习内容(仅供25班内部交流参考)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对象以及体系结构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整体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学科体系:一般认为自然辨证法的学科体系是由总论、分论和历史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本书采用的结构为:导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

2、什么是系统,其特征?自然系统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定义:一般认为,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体性:系统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简单地机械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自然系统的三对辩证关系:⑴系统与要素的辨证关系:①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其一:自然系统在性质、数量、关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不同于组成它的物质要素。

并且自然系统所具有的性质,不是通过自然要素的简单相加获得的。

因此,自然系统相对于它的组成要素来说,是具有不可还原性的;(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方面:a.防止导致还原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组织临界现象研究
目录
• 蝴蝶效应在说什么 • 自组织临界现象
一、蝴蝶效应在说Βιβλιοθήκη 么?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引发风暴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诺顿· 罗伦兹
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 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成功学的错误解读
• 如果还没有引发风暴 ,请你继续努力扇!
常识
• 如果蝴蝶努力扇动翅膀就能引发风暴,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无数 的蝴蝶在飞,地球上岂非天天是风暴?
汶川地震后
• 一位地震局的研究人员说 ,他买了一些办公用品后 ,犹豫了半天是否开发票 的问题,因为当时他不愿 意或者不敢让别人知道他 的工作单位。
谢谢!
蝴蝶效应——说的是天气难测,而不是蝴蝶能耐
天气系统太 复杂、敏感, 难以准确预 测!
天气的计算机仿真: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混沌现象: 初始数据微小误差(0.506127),运 算结果天壤之别
小得如同蝴蝶风力的偏差
13个方程式
二、自组织临界现象
自组织系统
N多成员,自发形成高度一致的宏观行为——不约而同!
分子结成规则晶结
鱼群面对攻击
过年回家
下班车流高峰
自组织临界现象(SOC)
临界状态:
可能1:再加一粒,没事 可能2:再加一粒,小崩塌 可能3:再加一粒,大崩塌
地震——自组织临界现象
频次 幂率分布
2002年,Bak统计了在美国加州地区 1984年到2000年间所发生地震大小 的频率的规律。与我们经验相符的是, 数据表明大地震很少,小地震很多。 但超乎直觉的是,各种大小的地震, 从震级为2小地震到震级为7的大地震, 发生的次数与震级大小符合数学上的 幂律关系,专业描述是地震的发生次 数随着其大小按照幂律下降。
强度
漂亮的结果意味着人类的不幸:地震 可能是自组织临界现象!
地震:本质上不可预测
美国著名的地震学家,里氏震级的提出者Richter 曾经说过:“只有傻瓜和骗子才会试图预测地震。” 而让地震预测工作更加没有希望的是,根据物理学 家Bak等在1987年提出的自组织临界性思想,认为 地震预测从本质上说是不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