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件 高鸿业 第五版 第三章 第一、二节
3、MPC+MPS=1 证: ∵ △y= △c+ △s ∴ △y/ △y= △c/ △y+ △s/△y =MPC+MPS=1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总,但基本形状相似。 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是影响社会消费函 数的主要因素。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 就越向下移动。反之亦然。
例2 求例1中A~F各点的APC和MPC。 解:A:APC=100/0=∞; B:APC=150/100=3/2 C:APC=200/200=1; D:APC=250/300=5/6 E:APC=300/400=3/4 F:APC=350/500=7/10 MPC全部等于1/2。
C($)
C=y
500
400
300 200
C=100+0.5y E
100
0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S=s(y)
y($)
5、消费函数曲线特点
(1) 45度线表示c=y,E点为收支相抵点。 (2) 消费函数线到45度线的距离表示储 蓄额。 (3) c=c(y)一般为曲线关系 (4)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MPC=△c/△y=dc/dy
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1、储蓄函数表示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 之间的关系,函数式为 s=s(y) 且 s= y – c 当c=α+βy 时, s= y – c = y – (α+βy ) = – α+(1 – β)y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GDP是指一国境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2.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收入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的产出。
3.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4.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5.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整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下所产生的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3.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4.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时的产出,或者说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包含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和持续上涨的特点。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的比率。
8.总需求是指在特定价格水平下,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产出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这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定义。
9.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提供的总产量,即基于就业的基本资源(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黎诣远 )
第一章导论1.充分就业:对应于一较小比率失业的就业。
2.充分就业产出(潜在总产出):在一个较短时期内,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可视为不变,这种情况下的最大总产出。
3.实证分析方法: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验实证,逻辑实证)4.均衡:维持不变。
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状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维持不变。
5.静态分析: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
没有时间维度。
6.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
7.总量分析: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8.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
9.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
10.统计分析:对事后变量进行分析。
11.经济分析:对事前变量进行分析。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收入: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全部最终成果,从而表明一国整体经济水平。
2.最终产品:将消费掉的、亦即价值即将被消耗的产品。
包括消费品、基建投资用品和出口品。
3.中间产品:将被买去作进一步加工,其价值还将继续增加的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按国民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包括海外的一国全体居民生产的总产量。
5.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国土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发生在一国境内的总产量。
6.消费:非耐用品支出、耐用品支出、劳务支出。
7.投资:固定投资、建筑投资、净存货。
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投资购买支出(更新投资、折旧)、为扩大再生产进行的投资购买支出(净投资)。
8.净存货(净库存):年末存货减去年初存货的差。
9.政府购买:一般政府购买、政府雇员薪金支出。
10.转移支付: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等。
11.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差。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 三、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提
出
———将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收入是由持久收入决定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长期消
费倾向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 费函数决定收入
• 均衡收入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总需求) 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总支出由消 费和投资构成,所以有:y=c+i
E I
0
H
Y
作业:
• 当自发性消费、消费边际倾向、投资发 生变化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用 图说明。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 •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支出(需
求)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 购买, • 即AE =c+i+g。
二、国民收入公式的推导
• (一)采用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推导 • 采用定量税T=T0时, • 在均衡点上,由y=c+i+g • c=a+β yD • yD=y-T0 • 得: • y=a+β (y-T0) +i+g • 即y = (a+i+g- β T0)/(1-β )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是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 APC=c/yD。(我国为70%)
• 2、边际消费倾向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 量中所占比例。
• MPC=Δc/Δy。
• 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 系。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 则储蓄函数为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概念,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物(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均衡产出/均衡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5.税收乘数(kt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6.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付转移变动的比率。
7.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8.通货膨胀:指因{HYPERLINK "/view/26698.htm"|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实际需求,也即大于产出供给,也即大于产出供给,也即大于产出供给,导致,导致,导致,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实质是大于社会总供给. 9.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10.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钱都愿意持留在手中,这种现象就做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11.充分就业: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务)(包括劳务)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2.经济自动稳定器:也叫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释义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
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收入增量,则MPC=△ C/△ y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意味着收入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
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以议员人数表示。
δS表示储蓄增加,δY表示收入增加,则MPs=△ s/△ Y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7投资乘数:收入增加与投资增加之间的比率。
同样,Ki代表投资乘数,△ Y代表国民收入的增加,△ I代表投资的增量,那么ki=△ Y/△ 一、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采购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比率。
如果△ G是政府支出的变化,kg是政府(采购)支出的乘数,那么:kg=△ Y/△ g=1/(1)-β)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比率。
ktr=δy/δtr=β/1-β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3、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4、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5、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8、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9、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10、菜单成本理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菜单成本就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都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
11、乘数: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所以乘数泛指由于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及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分析经济周期时,乘数主要指投资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2、充分就业:是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3、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宏观(1)——宏观经济学资料文档
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实际的总产出和计划的或意愿的总支出相等。
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投资乘数:是国民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 曲线。
LM 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 时,总产出y 与利率r 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菲利普斯曲线:是指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曲线。
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的实际需要,物价总水平持续而显著地上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等引起货币供给过快增加,最终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平均储蓄倾向:单位收入内储蓄所占的比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
GDP=C+I+G+(X-M)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付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付出=计划产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XXX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气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XXX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XXX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观点:国民收入既不增长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况的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也称均衡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或消费减少的效果。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状态。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体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流动偏好陷阱:当人们预期市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时,债券的市场价格不可能再上升,或者说债券的市场价格将下降,债券持有人就会大量卖出债券而持有货币,这是货币的头几需求趋于无限大。
二、简述题1.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答:总支出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
税收通过改变个人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间接影响总支出。
税收与总支出反向变动。
税收增加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支出随之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减少的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这一倍数就是税收乘数kt。
税收减少时则相反。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二者同向变动,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一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政府转移支付也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从而间接影响总支出,但二者同向变动,且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倍数关系,这一倍数就是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kt<0,ktr、kg>0;ktr=-kt,ktr<kg2.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答:⑴充分就业。
一般而言,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与生产,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状态。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第十二章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5、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的部分。
6、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7、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边际消费(储蓄、进口)倾向:增加的消费(储蓄、进口)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储蓄、进口)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4、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与收入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即当期消费决定取决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中央财经大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常考点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常考点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均衡产出
1.简单经济关系
1)两部门经济假设
经济分析纳入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两部门经济社会中。
2)凯恩斯定律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相应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2.均衡产出概念
1)经济社会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
2)均衡产出概念:
和总需求相等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3)均衡收入形成
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反之,若产出小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就要扩大生产,直至总
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几个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NI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称为均衡收入。
2,IS与LM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概述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小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IS曲线的性质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
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宏观经济学考点
宏观经济学考点一、名词解释1.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5.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6.乘数——又称倍数,是指支出的自发变化(自变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7.平衡预算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9流动偏好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是指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10.货币投机需求——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12.磨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磨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3自然失业率——是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14.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期自动减轻萧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5.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
16.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习题
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习题一、单选1、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投资增加60亿元,可预期均衡GDP增加()。
A.75亿元; B.120亿元; C.180亿元; D.300亿元。
2.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A.储蓄上升,但GDP下降; B.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C.储蓄和GDP下降; D.储蓄下降,GDP不变。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4.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5.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MPC=0.9; B.MPC=0.8; C.MPC=0.75; D.MPC=0.7。
二、多项选择题1.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是()。
A.APC+APS=1; B.APC+APS=2;C.MPC=1—MPS; D.MPC+MPS=2 2.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关系中()A.APC+APS=1B.MPC+MPS=1C若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D.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减少,且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增,且APS<MPS三、判断题1.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4.三部门经济系统中,投资和储蓄恒等式为I=S+(T-G)()5.边际储蓄倾向加上平均储蓄倾向应该等于1。
()四、综合题1、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产出又被称为“自然产出”或“长期均衡产出”,它指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体总体的产出水平达到最优的状态,即生产资本和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程度最高,使得经济体实现了高效利用资源的最大效益。
此时,经济体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总量将达到最大化,价格水平稳定。
均衡产出是宏观经济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对于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习题
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习题宏观经济学均衡产出习题一、单选一、单选1、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0.2,,投资增加60亿元,可预期均衡GDP 增加( )。
A .75亿元;亿元; B B .120亿元;亿元; C C .180亿元;亿元; D D .300亿元。
亿元。
2.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
)。
A .储蓄上升,但GDP 下降;下降;B B .储蓄保持不变,.储蓄保持不变,GDP GDP 下降;下降;C .储蓄和GDP 下降;下降;D D .储蓄下降,.储蓄下降,GDP GDP 不变。
不变。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
)。
A .政府支出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B B .政府支出的减少;.政府支出的减少;C .私人投资的减少;.私人投资的减少;D D .消费的减少。
.消费的减少。
4.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0.3,投资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 增加( )。
)。
A .20亿元;亿元;B B .60亿元;亿元;C C .180亿元;亿元;D D .200亿元。
亿元。
5.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MPC MPC==0.90.9;; B .MPC MPC==0.80.8;; C .MPC MPC==0.750.75;; D .MPC MPC==0.70.7。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是(.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是( )。
)。
A .APC APC++APS APS==1;B .APC APC++APS APS==2;C .MPC MPC==1—MPS MPS;;D .MPC MPC++MPS MPS==22.2.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关系中(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关系中(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关系中() A .APC +APS =1=1 B.B.MPC +MPS =1=1C若消费函数为C =a +bY 则储蓄函数为S =-a +(1-b )YD.若APC 和MPC 随收入增加而减少,且APC >MPC ,则APS 和MPS 都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增,且APS <MPS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也就是说,在均衡产出下,经济社会的收入刚好等于居民、企 业和政府想要有的支出之和
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状态,即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 企业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00:17
13
三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的形成
如果企业的产出(供给)小于计划需求 会出现……
均衡条件,两种表达: E=y 表示收入(产出)等于支出(需求) i=s 表示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 实现上述条件,库存会减少,企业部门将扩大生产,增加产 出,直至与计划需求相等
00:17
14
三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的形成
如果企业的生产(供给)大于计划需求 会出现……
……企业不愿意有的库存就会增加,企业部门将缩减生产, 减少产出,直至与计划总需求相等
00:17
15
三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的形成
总结: 企业总是根据销路来安排生产,把产出定在与需求相一 致的水平上 从全经济社会来看,当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时,该产出 就是均衡产出 因为企业不需要再调整生产,该产出水平得以保持不 变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产品市场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
IS-LM曲线模型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和劳动市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00:17
8
一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国际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学)——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 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00:17
9
二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4)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GDP、NDP、NI、PI和DPI就都相等 且储蓄在于居民
00:17
11
二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推论:
(1)经济社会的均衡产出或者说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即计划总支出)
2)所有变量都可以看作是真实的 因为价格不变,可理解为实物量
00:17
12
三 均衡产出
问: 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总产出是多少? 2)均衡产出是多少?
回答: 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总产出是8个单位,2单位是厂商 的(非意愿)投资 2)均衡产出是6个单位;
00:17
19
四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一)
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yE
00:17
四个假设:
(1)经济中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换言之,企业未分配利润为0
(2)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 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即不考虑货币市场的作用
——这就是二部门经济
00:17
10
二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四个假设:
(3)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 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 的供给量 原因: 经济中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 分析将着重于短期,因为价格不易变化,具有粘性
因此,i=s 计划投资 = 计划储蓄 表示: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这就是均衡条件的第二种形式
00:17
22
四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思考 如果计划投资不等于计划储蓄,经济将发生怎样的变 化?
00:17
23
五 总结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总需求指的是意愿的、计划的需求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00:17
1
本章重点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不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公式
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
乘数原理
含义 不同部门各主要乘数的表达式
00:17
2
第一节 均衡产出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收入)的含义 均衡产出(收入)的条件
在国民收入决定中: 均衡产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
结论:当经济社会的产出为均衡产出时,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 但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
00:17
18
三 均衡产出
比较
假定厂商决定生产8单位的产品,并期望能卖掉这些产品。然 而总需求是6,于是厂商卖掉了6单位的产品,余下2单位的产 品不得不加到存货上去。
00:17
16
三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的公式表示: y=c+i
注意: 1)小写字母,代表: 剔除价格变动的实际量,不是名义量 2)c和i代表居民和企业意愿(计划)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而不是“核算”中的事后消费和投资 当产出y=c+i时,y就是均衡产出
00:17
17
三 均衡产出
比较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产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20
四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一)
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y E 表示
总需求决定产出水平;均衡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变化等于0
00:17
21
四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二)
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 总需求=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即E=c+i 总产出=计划消费+计划储蓄,即y=c+s
两种表达方式
00:17
3
第一节 均衡产出
本节将要讨论的问题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均衡产出 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
00:17
4
一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定义:
总需求 = 计划总支出 总供给 = 计划总收入 = 计划总产出
思考
如果计划总支出不等于计划总收入,会出现什么情况?
00:17
5
一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比较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研究和讨论社会经济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 如何决定的
00:17
6
一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劳动市场 国际市场
00:17
7
一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