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新指标体系
对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指标体系的思考
对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指标体系的思考傅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吉林长春 130021)摘 要:2011年4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本文介绍了新监管指标的内容、新监管指标产生的背景、新监管指标实施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新监管指标有待商榷之处,并对监管指标的改进做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银行监管;新监管指标;思考中图分类号:F 8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11)12-0029-04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傅媛,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经济师。
2011年4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意见》借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力在深入推动新资本协议在中国的实施,并统筹考虑我国经济周期及金融市场变化趋势,内容主要包括“就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确定了新监管要求。
新标准提高了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引入了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对商业银行计提2.5%的超额留存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将商业银行杠杆率定为4%;新标准增强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有效性,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标。
”一、新监管标准发布和实施对我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迅速,整体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薄弱,银行业发展依然处于依靠信贷增长、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
新监管标准对促进中国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新监管标准比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严格,可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监管力度新监管标准相比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指标更为严格。
银行监管新指标体系
银行监管新指标体系银行监管新指标体系是指为了更好地监督和评估银行业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状况而建立的一套指标体系。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监管指标逐渐体现出滞后性和不足之处,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银行的风险状况和业务表现。
因此,银行监管机构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指标体系,以应对新的市场挑战和风险形势。
银行监管新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充分反映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既要综合考虑传统银行的传统业务,又要适应新型金融业务的需求。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指标,以满足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务活动的监管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
最后,要确保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以便监管机构和银行业机构能够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管理风险。
在新指标体系中,有几个重要的指标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资本充足率指标,作为评估银行资本充足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银行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其次是流动性风险指标,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指标,旨在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和应对突发市场变化的能力。
再次是信用风险指标,这是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评估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它对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是市场风险指标,用于评估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所承受的价格波动和其他市场因素带来的风险。
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监管机构和银行业机构的实际情况。
监管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明确监管要求和指标计算方法,为银行业机构提供操作指南和监管指导。
同时,银行业机构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数据报告能力,有效整合和使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数据,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不合规行为和风险操作的处罚力度,以推动银行业机构依法依规运营,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总体而言,银行监管新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监管机构和银行业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和加强监管实施,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挑战,确保银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指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指标。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监管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风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
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商业银行有效的风险抵抗能力。
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定性。
其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是风险监管的另一个核心指标。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其不足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无力偿还债务,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建立合理的流动性指标体系,包括净稳定资金比率、净流动性债务比率等指标,对于确保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可控性至关重要。
再次,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是风险监管的重要指标之一。
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资金安全性和盈利能力。
通过监管指标,如不良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等,可以评估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此外,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也是风险监管的重要指标之一。
商业银行作为杠杆机构,其杠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务稳定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因此,建立合理的杠杆率监管体系,包括权益性杠杆率和综合杠杆率等指标,对于控制商业银行杠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商业银行的利差率也是风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
利差率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盈利来源,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的来源之一。
通过监管利差率,可以评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暴露程度,为监管部门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起来,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指标、资产质量、杠杆率和利差率。
这些指标在风险监管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帮助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监管政策,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在监管要求下合理配置资本、加强流动性管理等措施,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减少风险暴露。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核心指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核心指标》中涉及的数据报送工作,按照《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65号)执行。
二、“操作风险损失率”指标对于衡量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很有意义,银监会将在试行期间进一步研究该指标后确定其计算公式和具体口径。
三、请各银监局将此文及时转发给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四、2006年为《核心指标》试行期,请各银监局和商业银行将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修改意见及时反馈银监会(联系人:银行三部郭武平;联系电话:************;电子邮件:******************.cn)。
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第二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
第三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是评价、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的参照体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适用的监管指标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是我国大型的银行之一,它在国内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受到严格的监管,监管指标对于评估和监控银行的风险和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国邮政储蓄银行适用的监管指标。
1.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评估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邮政储蓄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规定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以确保其在面临风险时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应对。
2.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反映银行信贷质量的重要指标,邮储银行需要控制不良贷款率的水平,确保不良资产不会对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是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邮储银行需要确保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各项支付和偿付义务,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比率水平,以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
4. 杠杆比率杠杆比率是评估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的指标,邮储银行需要控制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比例,以保持合理的杠杆比率,避免因资产负债不匹配而导致的风险。
5. 银行自有资金比率银行自有资金比率是评估银行自有资本与总资产之间比例的指标,邮储银行需要确保具有足够的自有资金以应对风险,保持良好的自有资金比率水平。
6. 资产质押比率资产质押比率是评估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指标,邮储银行需要控制资产质押比率的水平,确保资产质押不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
7. 中央银行净稳定融资比率中央银行净稳定融资比率是评估银行与中央银行交易关系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的指标,邮储银行需要控制中央银行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水平,确保银行与中央银行的交易关系稳定并且风险可控。
以上是我国邮政储蓄银行适用的监管指标,这些监管指标对于评估和监控邮储银行的风险和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邮储银行需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定,保持监管指标在合理水平,以确保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8. 资产负债匹配资产负债匹配是评估银行资产和负债匹配程度的指标,邮储银行需要确保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和利率匹配,以降低利率变动和流动性冲击对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中介、风险传导和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
为了有效监管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国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指标,其中核心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口径说明。
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评估和监测工具。
核心指标可以分为资本和流动性两个维度,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在资本方面,核心指标包括净资本充足率、资本杠杆率和资本缺口等指标。
净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反映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
资本杠杆率是商业银行净资本与总资产之比,反映了商业银行杠杆风险水平。
资本缺口是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差额,反映了商业银行资本缺口状况。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国监管部门制定了统一的计算方法和口径。
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口径主要依据国际公认的金融规则和行业最佳实践,如巴塞尔协议、国际会计准则和风险管理框架等。
同时,监管机构还要求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的频率提交报告,明确报告的时间要求和报告的内容,以确保监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发布和公开透明度也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方面。
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通常会定期发布指标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向市场和公众披露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市场监督和舆论监督。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重要工具。
指标涵盖了资本和流动性两个维度,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和银行业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应对商业银行的风险。
同时,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口径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国际比较性,加强了跨国金融监管的协作和合作。
指标的发布和公开透明度也能提升市场和公众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了解,增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2024年“十大指标”监管实施方案(3篇)
2024年“十大指标”监管实施方案____年“十大指标”监管实施方案1. 指标内容和背景介绍____年的“十大指标”是指在经济社会领域监管中,重点关注的十个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监管方向。
通过监管这些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以下是____年“十大指标”监管实施方案。
2. 就业率指标就业率是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就业率指标将重点关注城乡居民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和失业率等方面数据。
政府将通过加大就业创造力度、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以及职业培训等措施,推动就业率保持稳定增长。
3. 经济增速指标经济增速是衡量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政府将重点关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等方面数据。
政府将通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4. 投资增长指标投资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政府将重点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增速等方面数据。
政府将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以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措施,推动投资增长保持相对稳定。
5. 居民收入指标居民收入是衡量经济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指标。
政府将重点关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工工资增速和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等方面数据。
政府将通过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强化职工权益保护以及减少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等措施,推动居民收入实现合理增长。
6. 教育水平指标教育水平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政府将重点关注普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和职业培训率等方面数据。
政府将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推进教育公平等措施,推动教育水平持续提高。
7. 医疗保健指标医疗保健是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重要领域。
政府将重点关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和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性等方面数据。
银行监管评级指标体系介绍
数据区间:1月1日至12月31日(或评级日,主要为临时现场检查)
例1:关联客户A 7月1日-2013年1月2日 200万元
例2 关联B客户 1月6日-6月7日 200万元
2月8日-7月6日 300万元 年度评级时,b客户单户余额为500万元,超过小额标准50%
年度评级时,累计发放关联贷款余额为200+300+200=700万元
评级指标体系介绍
一
评级种类
二
评级数据来源
三
评级指标体系概述
四
数值型指标取数规则
一、评级种类
动态评级
1、临时现场检查 2、系统性、区域性专 项现场检查 3、小贷公司申请复评 4、其他 检查结束后30天完成
评级种类
年度评级
每年评级一次 年审结束后30日
二、评级数据来源
评级数据
现场检查
非现场系统数据
取得现场监管指标数据 对非现场数据进行稽核
数据区间:1月1日至12月31日(或评级日)
计算公式: 当日单户贷款余额/当日资本净额
对于小贷公司来说,资本净额=所有者权益
系统统计规则:每日测算,出现一笔就相应扣分
四、数值指标取数规则
4
有效客户数
数据来源:非现场 数据区间:1月1日至12月31日(或评级日) 系统统计规则:评级期内所有非关联贷款客户的数量
系统统计规则:即时统计
四、数值指标取数规则
9
净资产收益率
数据来源:非现场 数据区间:1月1日至12月31日(或评级日) 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系统统计规则:每个会计周期测算
四、数值指标取数规则
10
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现场 数据区间:1月1日至12月31日(或评级日) 计算公式:不良贷款率=(次级+可疑+损失贷款) / 贷款余额 *
商业银行各类监管指标及内部管理指标总结大全
[农信讲堂]中国商业银行的各类监管指标及部管理指标总结大全2016-05-11农信之声在一般客户或者银行员工眼里,银行似乎只是在吸收存款、寻求融资需求客户,管理信贷风险,并从中赚取手续费和利差。
但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远没有真正体会到在如此简单的操作流程背后,银行要面临的各类监管和风险指标约束。
正如以下的情景案例。
某银行客户经理小明想帮客户申请一笔贷款,从银行角度除正常信用风险审核之外,还需审查以下容:①是否有足够的个人或公司存款支撑,即是否符合存贷比,资产负债委员会;②是否有足够的央行根据合意贷款规则核准的信贷额度;③是否有足够的银行资本支撑这样的风险资产扩,即须符合计财办或巴办的资本充足率要求;④银行净资本是否足够大,确保该笔贷款占净资本比例不超过10%(单一贷款集中度,信审部);⑤需要审查该客户所在集团的整体授信是否超过银行净资本的15%;⑥如果该客户是关联,对该关联的授信又不能超过银行净资本10%; (商业银行对全部关联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50%。
)⑦如果是并购贷款,则不能超过并购价款的60%,且单一借款人并购贷款余额不超过一级资本的5%;⑧如果吸收存款,大额人民币存款在月末或季末,恰巧又是小银行,可能得问问财务这边存款偏离度;(3%)⑨如果是外币,而且又是境外个人或公司的存款,需要首先看看本行有没有足够的短期外债额度,而且该额度通常都是使用率非常高,剩余空间非常小。
尽管上述只是一个案例,看得有些眼花缭乱,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是都像小明一样一个个跑部门自己核对,但总体管理逻辑大致如此。
鉴于这些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且近期网上一份重过时的“100个银行有关会计指标及其计算公式汇总”广为流传,里面信息错误百出,借此文希望能够给予纠正。
1、存款准备金率:存放央行款项÷各项存款余额×100%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构成是存放央行及现金,不包括存放同业资金)。
银监会发布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银监会发布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2011年05月03日 17:34 银监会网站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3.01,0.01,0.33%)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建立全球一致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银行体系稳健性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为推动中国银行业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一)总体目标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根据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构建面向未来、符合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银行业监管框架,推动银行业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银行业稳健性和竞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健平衡可持续增长。
(二)指导原则1.立足国内银行业实际,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完善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
基于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际,坚持行之有效的监管实践,借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升我国银行业稳健标准,构建一整套维护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
2.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统筹考虑我国经济周期及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科学设计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并合理确定监管要求,体现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充分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单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各类监管指标和管理指标汇总(终极版)-银行人必读干货总结
银行人必读干货总结-商业银行各类监管指标和管理指标汇总(终极版)2015-04-28 孙海波在一般客户或者银行员工眼里,银行似乎只是在吸收存款、寻求有融资需求的客户,管理信贷风险,并从中赚取手续费和利差。
但这只是表象,远没有真正体会到在如此简单的操作流程背后,银行要面临的各类监管和风险指标约束。
正如以下的情景案例。
某银行客户经理小明想帮客户申请一笔贷款,从银行角度除正常信用风险审核之外,还需审查以下内容:①是否有足够的个人或公司存款支撑,即是否符合存贷比(资产负债委员会负责);②是否有足够的信贷额度(由央行根据合意贷款规则核准);③是否有足够的银行资本支撑这样的风险资产扩张,即须符合资本充足率要求(计财办或巴办负责);④银行净资本是否足够大,确保该笔贷款占净资本比例不超过10%(单一贷款集中度,信审部负责);⑤需要审查该客户所在集团的整体授信是否超过银行净资本的15%;⑥如果该客户是关联方,对该关联方的授信不能超过银行净资本10%;⑦如果是并购贷款,则不能超过并购价款的60%,且单一借款人并购贷款余额不超过一级资本的5%;以上为贷款约束,如果吸收存款:⑧大额人民币存款在月末或季末,恰巧又是小银行,可能得问问财务这边的存款偏离度;⑨如果是外币,而且又是境外个人或公司的存款,需要首先看看本行有没有足够的短期外债额度,而且该额度通常使用率非常高,剩余空间非常小。
尽管上述只是一个假设案例,看得人有些眼花缭乱,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并不是都像小明一样自己跑各个部门核对,笔者只是想借此表达银行管理的大致逻辑,这里稍作总结:1.银行是一个高度杠杆的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多数银行92-95%的资产是通过负债来支撑的;2.且银行也是一个流动性期限错配的部门,通过大资金池运作赚取流动性溢价也是重要利润来源之一(前提是正常利率曲线);3.当然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以及货币创造者,其核心是赚取信用价差,即银行以银行信用吸收低息存款或发行债券,同时配置相对风险较高的信贷资产;4.从货币创造意义上,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循环创造信用货币,即商业银行是现代意义上记账货币的载体,央行只能通过降低存准率、公开市场操作、定向给银行注入流动性等措施向市场提供基础货币,但最终能否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广义货币m2仍然需要商业银行参与程度。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及说明
第十三条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 包括 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三)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 不应高于50%。 第十条 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 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一)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 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 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试行)》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现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核心指 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核心指标》中涉及的数据报送工作,按照《关于印发〈中国 银行业监督管理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 〔2005〕265号)执行。
第三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 基准,是评价、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的参照体系。
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口径同时计算并表的和未并表的风险
监管核心指标。
第五条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水平分析、 同组比较分析及检查监督,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取监管措施。
第二章 核心指标
第六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 即风险水平、 风 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第七条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 信用风险指标、 市场 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衡量银行风险程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这些指标涵盖了银行的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等关键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1.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贷款资产质量的指标。
它表示不良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例。
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意味着银行风险较高,可能面临来自违约和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2.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实力的指标。
它表示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银行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是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
它表示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比例。
较低的流动性比率意味着银行可能面临资金不足和借款能力下降的风险。
4. 资本净利润率:资本净利润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
它表示银行经营利润与资本的比例。
较高的资本净利润率意味着银行具备较强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定期监测和报告这些核心指标,以确保其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性。
监管机构会根据这些指标评估银行的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些指标也提供了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评估银行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储备、贷款发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和风险的存在,银行需要进行风险监管来确保其稳定运营和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评估银行风险程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工具,对于银行经营和监管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其贷款资产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不良贷款率反映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程度。
当不良贷款率较高时,意味着银行所持有的一部分贷款面临违约风险,可能导致银行资产减值和利润下降。
因此,监管机构通常设定了不同的不良贷款率阈值,超过这个阈值的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风险和确保资产质量。
巴塞尔协议指标体系
巴塞尔协议指标体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巴塞尔协议指标体系(Basel Accords)是国际上银行监管领域最重要的规章,旨在保护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
巴塞尔协议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制定,自1988年首次发布以来,已经发布了三个版本,即巴塞尔Ⅰ、巴塞尔Ⅱ和巴塞尔Ⅲ。
最新的巴塞尔Ⅲ协议于2010年发布,目前已经逐步在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实施中。
巴塞尔协议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权重和杠杆比率等指标,用于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充足性。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一、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评估银行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指的是银行的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
核心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资本公积金和优先股等,其具有最高的资本质量和持续性。
风险加权资产是根据资产的风险性质进行加权计算的资产总额,包括不同信用评级的资产和风险加权资产。
根据巴塞尔Ⅲ协议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需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要求占比4.5%,总资本占比6%。
二、风险权重风险权重是根据资产风险性质赋予不同权重以计算银行资本要求的指标。
巴塞尔协议将资产根据其风险性质分为不同类别,分别对应不同的风险权重。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风险权重为0%,而贷款、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则较高。
通过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进行计算,银行可以确定所需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及资本要求,以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风险。
三、杠杆比率杠杆比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负债对照的指标,指的是银行总资产与核心资本之比。
通过杠杆比率,监管机构能够评估银行的潜在风险敞口和资本充足性,确保银行能够承受可能出现的损失。
巴塞尔Ⅲ协议规定,银行的最低杠杆比率要求为3%,即核心资本应至少占总资产的3%。
巴塞尔协议指标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统一的监管标准,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保护金融稳定并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巴塞尔协议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新形势。
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建立全球一致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银行体系稳健性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为推动中国银行业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一)总体目标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根据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构建面向未来、符合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银行业监管框架,推动银行业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银行业稳健性和竞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健平衡可持续增长。
(二)指导原则1.立足国内银行业实际,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完善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
基于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际,坚持行之有效的监管实践,借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升我国银行业稳健标准,构建一整套维护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
2.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统筹考虑我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科学设计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并合理确定监管要求,体现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充分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单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3.监管标准统一性和监管实践灵活性相结合。
为保证银行业竞争的公平性,统一设定适用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同时适当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标准,并根据不同机构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确保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新监管标准平稳过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及说明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核心指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核心指标》中涉及的数据报送工作,按照《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65号)执行.二、“操作风险损失率”指标对于衡量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很有意义,银监会将在试行期间进一步研究该指标后确定其计算公式和具体口径。
三、请各银监局将此文及时转发给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四、2006年为《核心指标》试行期,请各银监局和商业银行将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修改意见及时反馈银监会(联系人:银行三部郭武平;联系电话:010-********;电子邮件:guowuping@cbrc。
gov。
cn)。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第二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
第三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是评价、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的参照体系。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口径同时计算并表的和未并表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第五条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水平分析、同组比较分析及检查监督,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取监管措施。
第二章核心指标第六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第七条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年度审计报告中,多次提及金融领域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在去年“金融风暴”中,李金华审计长提到的工商银行存在诸多违规问题及交通银行锦州分行虚假核销案均表明,金融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促进加强金融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的金融审计实践,就当前如何开展金融审计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审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信贷资金风险审计是商业银行审计的根本(一)当前银行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近几年来,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审计表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为贷款质量差,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
目前,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比例平均高达两位数,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薄弱。
如,银行信贷管理不善导致违规发放贷款;违规向无资本金或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违法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违规向银行“三产”发放贷款;贷款担保出现漏洞导致贷款被诈骗;贷款抵押不规范;贷前审查不严,贷后管理松懈等等问题。
2.贷款过度集中,结构不合理。
如,银行对单一客户授信额度过高,未能有效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等,这一点信用社尤为突出。
3.借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贷款难以收回。
4.宏观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因素导致贷款损失。
5.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借贷人逃废银行债务比较严重,更有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银行贷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银行内部人员相勾结,恶意骗取贷款资金,侵吞国有资产。
如,近年出现的“虚假按揭”贷款、虚假贷款、弄虚作假违规票据贴现等问题。
6.受经济体制和金融会计制度的影响产生不良贷款。
上述6种原因,从审计实践看,主要是1、2、5三项,尤其1和5是需要重点揭示的问题,近年来我办在审计中查出的大量问题都与这两项有关。
(二)审计方法1.审计思路首先对银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测试,以判断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如信贷员每笔贷款发放是否按规定执行等)。
其次,应设计和实施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其主要做法是测试贷款余额和收入确认。
对测试样本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可以采用常用的各种抽样方法。
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取决于不同的贷款种类、银行本身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审计方法。
具体过程涉及核对交易记录、计算机数据、与贷款合约和借款人确认书的一致性,同时还应检查相应的贷款文件记录。
第三,对信贷资金舞弊事项的审计,重点是对贷款去向的跟踪调查,这是查处挪用信贷资金、诈骗银行贷款等违法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审计人员在检查每笔贷款时,根据资金的划转,追踪贷款的去向,并将之与银行贷款台账、贷款合同等记录进行核对,确定贷款的真实性。
此外,在验证资产负债表报告日的贷款真实性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延伸审计调查或直接向借款人发函,从而确定样本贷款的真实性。
2.审计内容(1)检查各种资金支付、利息收入及应计利息记录进行核对。
(2)验证报告日资产负债中的信贷资产的真实性。
在验证资产负债表报告日的贷款真实性程序中,实施延伸审计调查,从而确定样本贷款的真实性。
(3)核对报告日资产负债表中的信贷资产的价值与可靠性。
(4)确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披露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真实和公允地予以表达。
3.审计重点除通过以上提到的审计思路和内容,核实贷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外,在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审计时,还应从每笔贷款的管理入手,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审计正常贷款获取并审阅其余额积数表时,审计人员应关注重复出现的借款人及相关联的借款人。
为完成某些经济指标或出于种种目的,有些商业银行采用借新还旧形式,造成虚假还贷还息现象;有些商业银行通过多次更换借据,将不良贷款从形式上变成正常贷款。
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内控制度的制约,商业银行对同一贷款户的贷款受金额的限制。
为避开各种限制,有的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采用分次形式发放贷款,或通过借款人的关联企业分户发放贷款。
更有甚者为了获取贷款,弄虚作假,利用虚假会计资料,应付银行内控制度的要求,这些做法,不仅违反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国家的有关规定,而且严重影响信贷资产的质量,甚至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因此,审计人员在对正常贷款进行审计时,应高度重视重复出现的借款人和与其相关联的借款人,除获取并审阅其相关法律性文件外,还应采取延伸相关单位,通过对工商、税务、法院、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询问、调查等形式了解情况,取得证据,从而发现正常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和违法违纪问题。
(2)重点关注损失贷款的金额、结构以及形成的原因和责任。
查清确已流失、无望收回的损失贷款的金额;查清损失贷款造成的应收利息坏账金额。
对损失类贷款的审核,要延伸到贷款企业逐笔调查核实。
重点核实企业经营状况和还贷能力。
要查明损失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分银行贷款管理不善责任、银行人员以贷谋私责任、企业经营不善责任、企业故意逃废债责任、政府决策失误责任等不同情况,对损失数额较大的贷款,要追查落实责任人。
确保银行内控制度得到完善和改进。
(3)重点关注不良贷款,在查清不良贷款数量的基础上,查清次级、可疑类不良贷款在各行业的分布结构及其所占比重。
对形成不良贷款比重较高的行业,尤其是 1999年以后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的,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总结其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盘活信贷资产的有效途径,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4)重点关注票据贴现、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的金额和原因。
从台账入手,可采用书面审阅、前后核对、口头查询、延伸审计等多种审计方法,审查票据法定要件和商品交易行为的真实性,揭示其中的违规贴现、骗贷行为。
总而言之,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审计,是整个商业银行审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充分掌握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各种手段的对外延伸和印证,来发现和查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和大案要案线索,以实现揭露问题、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促进改革的目的,同时审计中应不断改进审计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优势,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二、财务收支审计是商业银行审计的基础(一)目前商业银行损益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损益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少计或多计营业收入;少计各项费用支出或多计费用支出;保留帐外资产、设置小金库在职工工资科目外发放奖金、补贴,主要是在办公费、会议费等科目违规列支奖金、补贴;少提或多提各项准备金,主要是利用多计或少计各项准备金来调节利润。
(二)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审计人员所特有的综合识别和判断能力。
它是审计人员工作积累的财富,因此,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该充分运用审计经验来发现和判断、评价问题。
1.审计人员在审计安排上应当注意突出重点,对可能或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应当列为首要关注对象,并进行重点审计,其方法主要是分析被审单位报表财务收支的主要项目增减变化情况(特别是要注意年底或节假日的时间段),并从中找出审计重点和疑点线索。
2.审计人员在确定重点和疑点线索后,应当对重点认真研究,拓展思路;对疑点线索跟踪追击,不能放过一丝蛛丝马迹;要善于从群众的举报中选出有价值的线索,以提高工作效率。
3.从账户入手,由于银行账户的开设虽然由人民银行审批,但银行自身的特点决定自行即可办理,这就为银行截留收入、虚列费用形成帐外资金等创造条件,因此,通过查处银行的账户发现和查处商业银行违法违纪问题是商业银行财务收支审计的重要方法。
一是利用计算机检索银行的全部开户单位。
如有“银行”或“所在行”字样。
二是通过银行分户帐查阅户名。
三是查阅开户登记簿和预留印鉴。
四是注意与银行有频繁资金划转的账户及自办实体和呆死户。
目前银行小金库有向虚列套取费用一笔一清的形态发展的趋势。
三、计算机等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是商业银行审计的保障。
近年来,商业银行审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充分运用和飞速发展。
从国有四大银行看,截至2004年末,已有2家基本建立了全国性的数据集中,而另2家预计近期也将实现全国统一。
商业银行全国性的数据集中对提高银行业的效率、强化管理、应对国际银行业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审计监督而言,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跟上被审计单位技术发展的步伐,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否则将不能对应现代银行电子数据集中的需要。
例如,我办对某商业银行审计中需转换其下属一分行的信贷数据,审计人员利用3台DELL台式机(主频1.6G,内存256M)连续3个工作日才完成。
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个别数据库过大,不能做分割,高端笔记本也无法处理。
而审计组一台P4,内存256M的笔记本电脑用通审软件转建行一个文件,工作了一天(24小时)没有完成。
因此,在商业银行审计运用和推广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而计算机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都是目前审计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近年来,我办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在金融计算机审计方面,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方法:(一)审前数据采集、整理务必求深、求细、求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审前准备的数据采集、整理环节对于提高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意义重大,数据采集过程中大量利用ODBC接口或使用SQL软件以及自编数据接口等技术,努力提高数据转换的效率和使用性。
(二)财务收支环节全面应用计算机审计。
针对各金融企业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且电子数据比较完善的情况,在这一领域应加大计算机力量的投入。
从被审单位收入、支出科目对应的相关账户入手,在查处收入不实、支出不实、“小金库”等违规问题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了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如:我办在某单位审计中,对财务环节全部实施计算机审计,通过编写工资、费用等一系列小模块,快速查出该单位工资空额,费用虚列,乱发钱物等大量问题。
(三)业务管理环节广泛开展计算机审计。
业务管理环节是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的高发区,也是审计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这一环节开展计算机审计对于提高审计效率,提升质量和成果水平尤为重要,因此,在银行信贷经营领域中应用计算机审计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利用计算机通过对各种贷款余额类账户、贷款发生额类账户电子数据中相关内容的对比,编制相应的审计模块,查出银行违规发放贷款、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违规问题。
如在对某银行进行审计时,我办计算机审计人员从电子数据中发现某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量在短时间内增幅较大,并进一步确定其中部分可疑业务,经对有关单位进行进一步核查后查出了震惊全国的“沈阳票据案”。
2.通过对信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编制计算机程序筛选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排列、检索。
起到了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快速发现疑点和查处关联企业骗贷的作用,在对建设银行某支行进行审计过程中,最终查出该支行为3家公司违规发放贷款8310万元,用于支付银行承兑汇票产生的垫款、违规办理转贷、掩盖不良贷款的违规经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