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
合同审查的流程与要点

合同审查的流程与要点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和约束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而为了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合同审查成为必要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合同审查的流程与要点。
一、合同审查的流程合同审查的流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审查需求确认:在开始进行合同审查之前,审查人员需要明确审查的具体需求。
这包括审查合同的范围,审查的时间限制,以及需求的重点。
2. 文件收集与整理:审查人员需要收集相关的合同文件,并进行整理。
这包括收集各方签署的合同原件、合同补充协议、合同附件等文件。
3. 合同内容审查:审查人员将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仔细审查,包括条款的合法性、合同是否涵盖了各方的权益、合同约定是否清晰明了等。
4. 法律法规审查:审查人员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确保合同的内容符合当地的法律要求。
这包括对合同条款的合法性、违约责任的约定等方面的审查。
5. 审查结果记录:审查人员需要将审查结果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参考。
记录内容包括审查的时间、审查的重点、审查出的问题以及建议等。
二、合同审查的要点在进行合同审查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合同文本的准确性:合同的文本应该准确无误,没有遗漏和错误。
每一项约定都应该明确、清晰,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述。
2. 权益的平衡:合同应该平衡各方的权益,避免一方过于强势或者剥夺了其他方的合法权益。
3. 法律合规性:合同的内容应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得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
在审查时需要特别关注禁止性约定和违约责任的限制。
4. 术语的准确性:合同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应该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和误解。
在审查时需要确保术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条款的合理性:合同的条款应该合理,并符合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和利益。
条款应考虑各方实际情况,并提供相应的保护和约束。
6. 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审查人员需要评估合同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对违约责任、赔偿条款、争议解决等方面的评估和控制。
7. 合同的可执行性:合同的内容应具备可执行性,即能够实际履行。
合同审查_合同审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合同审查_合同审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审查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内容1、注意是否合法在合同中,用相关法律去规范各方权利与义务,严控法律风险,例如《》等法律法规均对合同签订、履行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2、审查合同,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3、审查合同应注意如下几项:注意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或住所;注意合同的履行方式或履行期限等;注意合同的标的、数量或质量或价款或报酬;注意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等。
4、合同审查方法:合同条款的审查。
基本的步骤和方法就是合同条款的审查.全面细致地对合同条款逐一审查,这是审查合同的基本方法.但审查应该有重点。
有三方面内容必须审查:一看合同的主体,二看合同的标的,三看合同的数量条款。
5、形式审查要点形式及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定_常见问题:(1)会签表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楚、与合同内容不一致。
(2)未按公司要求使用公司制定的范本。
6、审核合同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要适格、主体条款是否明确、明确合同的签约地、标的物的全称、数量条款、质量条款、检验条款、计价条款以及违约责任条款等等。
企业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合同审查的注意事项如下:查看对方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是否超出其经营范围,再者审查对方资质,因为有些经营内容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具备资质才能开展业务的。
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对法人的资格审查。
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1)是否依法成立;(2)有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是否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4)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如下:合同主体的审查。
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审查。
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审查。
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
合同主体性质不同,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在签署合同之前,需要对合同进行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一、形式审查形式审查是指检查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需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当事人、内容、形式、期限、诚信原则。
其中,当事人需要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内容需具体明确,形式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期限要合法,必须有特定的终止时间或者满足一定条件,并且合同要建立在诚信原则基础上。
2. 合同的签署与生效合同的签署与生效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要求,如当事人必须具有合同能力、没有法律禁止或限制签订该合同、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等。
同时,合同的签署和生效还需要满足书面形式要求,如需要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等。
3. 合同词义明确合同应当使用明确、简明的词语和语句,不应当使用模糊、含糊的表述,以避免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产生歧义和争议。
4. 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合同的内容、形式和生效等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等,否则合同将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实质审查实质审查是指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符合公平原则的审查。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要点:1. 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性规定,如违反合同不得缔约等,否则合同无效。
2. 合同内容是否合理合同内容需要符合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公平原则,不得通过不合理的方式牟取不义之财。
例如,一方当事人强求另一方当事人签订捆绑销售合同等。
3. 合同债务是否明确合同债务应当明确、具体,不得存在模糊、不明确的情况。
例如,债务人应当明确所欠债务的类型、数额、期限等。
4. 合同的公平性合同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基础上进行,不得存在一方当事人在力量上占对等优势的情况下对另一方当事人进行不公平地利益分配等行为。
三、总结合同的形式和实质审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在签署合同之前进行仔细的审查与分析,以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合同审查的方法(修订版)

合同审查的方法(修订版)第一章合同审查的基本分类一、依据审查内容性质的不同,合同审查可分为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形式审查,是指对合同审查内容中非法律问题部分的审查。
主要包括对合同资料的完整性、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格式的规范性等形式方面的内容进行的审查,目的是保证合同的规范性、严谨性。
实质审查,即狭义上的合同法律审查,主要是对合同文本内容的合法性、完整性等进行的审查,是合同审查的核心内容,对于法律风险的控制、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是合同审查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审查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达到合同审查的目的。
二、合同内容依构成条款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法律条款、商务条款及技术条款三类内容。
1、法律条款:是为了保障合同顺利履行、严格约束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提供明确有效的纠纷解决及救济方式的合同条款。
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适用法律、争议解决、违约责任、不可抗力等条款。
2、商务条款:是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相关合同交易的具体商务安排作出约定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标的内容、交付时间与方式、价格、支付或结算方式、期限、运输、保险等条款。
3、技术条款:是对合同标的物的物理化学性能、技术等级和规范、质量、规格等特征加以约定,使得合同标的物能够与种类物相区别和特定化的合同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商品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包装、工艺、使用、验收、维护等条款。
第二章形式审查第一节形式审查概述一、形式审查的概念及目的形式审查,主要是指依据公司的管理制度及流程规定,对合同前置审批流程、合同资料、文本表述、逻辑结构等内容的审查,该项审查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法律实体问题。
形式审查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利用规范的管理手段事前防范合同风险。
二、形式审查的内容结合审查工作的实际,可以考虑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纳入形式审查的范畴:第一,前置审批流程审查主要审查合同项目的开展是否履行了签约前的相关手续,具备了合同签订的基本依据。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合同是法律文件,对于任何商业交易或法律关系都至关重要。
合同审查是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合同审查的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1. 合同各方身份确认,审查合同中各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确保其具有签署合同的资格和权利。
2. 条款明确和完整,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清晰明确,内容是否完整,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述。
3. 法律适用和管辖权,审查合同中的法律适用和管辖权条款,确保合同受到适用的法律管辖。
4. 合同目的和义务明确,审查合同中的目的和各方的义务,确保合同目的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界定。
5. 保密条款和保护知识产权,审查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和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确保合同对于保护双方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具有有效性。
6. 合同违约和争议解决,审查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确保合同对于违约方的责任和争议解决机制具有有效性。
7. 法律风险和合规性,审查合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法律风险和合规性问题。
8. 审查其他附加条款,审查合同中的其他附加条款,如解释条款、修改条款等,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合同审查需要细致入微的法律知识和经验,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合同审查时,应当注重细节,确保合同内容清晰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得到充分保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审核要点及方法

合同审核要点及方法合同审核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为确保合同内容与法律法规、企业政策、风险管理标准等相符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和权益。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合同审核的要点及方法。
一、文本审核在审核合同文本时,首先要对合同的格式、内容、法律条款等进行逐一检查,确保其完整、准确、符合法律规定,并没有涉及到企业的重大风险和漏洞。
其具体要点如下:1. 格式审核:审核者应仔细检查合同文本格式是否错误或者不完整,如是否缺失页码、引用错误或者是恶意篡改等情况。
2. 内容审核:审核者应对合同内容进行彻底的检查,包括合同方当事人资格、权利、义务、责任、违约责任、解除协议、争议解决等内容,以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
3. 法律条款审核:审核者应以当地法律为基准,对合同中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细致的审核,如诉讼管辖、法律适用、强制执行、保密义务等法律条款,以避免重大风险。
二、背景调查审核在审核合同的过程中,要对合同相关的当事人进行背景调查,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合同存在的风险和可行性。
其具体要点如下:1. 项目背景调查:审核者应对合同中项目的背景情况、合同履约进度等进行了解,以评估合同是否可行。
2. 合同方调查:审核者应对合同中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包括企业资质、信誉度、合作史等,以评估其信誉度和合作价值。
3. 中介机构调查:如果合同中涉及到中介机构的服务,审核者应对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信誉度、合作历史进行调查。
三、流程审核在审核合同时,需要对整个合同流程进行审核,包括合同签订、履约、监督管理等方面,以确保合同的全过程都符合法律规定和风险管理标准。
其具体要点如下:1. 合同签订审批流程审核:审核者应对合同的签订、审批流程进行审核,包括审批人员、审批逻辑、签字、盖章等环节,以确保审核机制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 合同履约监督审核:审核者应对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审核,包括合同是否按时履约、质量合格等,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合同审查要点

合同审查要点
合同是法律关系的载体,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审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涉及到各种法律条款和规定,需要仔细审查和评估。
以下是合同审查的要点:
1. 合同的基本要素,首先要审查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
标的、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形式等。
这些要素是合同成立的基础,需要确保它们符合法律规定。
2. 法律规定的适用,合同审查要考虑到适用的法律规定,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惯例等。
需要确保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3. 条款的明确性和合理性,合同中的条款需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以免
引起争议。
同时,合同中的条款也要合理公平,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风险评估,合同审查要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合同履行的风险、合同变
更的风险、合同解除的风险等。
需要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5. 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合同审查要考虑到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包括履
行的方式和时间、违约的后果和补救措施等。
需要确保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清晰明确。
总之,合同审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合同的各个方面,确保合同
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查,才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合同审查是确保合同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合同审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合同当事人信息,首先要核对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包括个人或公司的名称、注册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2. 合同目的和内容,审查合同的目的和内容是否清晰明确,各项条款是否符合双方意愿,并且不违反法律法规。
3. 条款明确,合同条款应该具体明确,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的表述,以免引起争议和纠纷。
4. 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合同中应明确法律适用的管辖区域和争议解决的方式,确保合同的执行和争议解决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5. 合同期限和履行方式,审查合同的期限和履行方式是否合理合法,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不合法的约束。
6. 其他注意事项,审查合同中的保密条款、违约责任、解除合同的条件等重要条款,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在合同审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争议,建议寻求专业法律意见或咨询。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合同审查是确保合同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合同审查的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1. 合同主体,首先要确认合同的签署主体是否具有法律资格,是否具有代表权,并核实其身份和资质。
2. 合同目的,审查合同的目的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是否符合双方意愿。
3. 条款明确,审查合同条款是否表述清晰明确,避免模糊和歧义的用语,以免引发纠纷。
4. 合同义务,审查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平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5. 法律适用,审查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确保适用法律的选择合理,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6. 保密条款,审查合同中的保密条款,确保保护双方的商业机
密和个人隐私。
7. 违约责任,审查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明确双方的违约责
任和补偿责任,以及违约的定义和程序。
8. 合同解除,审查合同中的解除条款,明确双方解除合同的条
件和程序,以及解除后的权利义务。
在合同审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合同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遗
漏重要条款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需要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审查,确保合同符合双方的实际需求和利益。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双方在一项特定交易中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对于任何商业交易或法律事项的处理,合同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都是必要的。
在合同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合同的形式审查要点1.合同的合法性合同在法律上必须具有合法性,否则合同是无效的。
因此,在合同的形式审查中,需要确认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合同的完整性合同应该是完整的,它应该包括双方在交易中的所有必要信息。
在审查过程中,需要检查合同是否缺少重要信息或双方的协议内容是否不明确。
3.合同的明确性合同必须明确,并且双方都必须非常清楚地理解交易的内容。
在审查过程中,需要确认合同是否清晰明确,以避免歧义或误解。
4.合同的签署在签署合同时,必须确保双方真正签署了合同,并且在签署时双方都明确地理解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实质审查要点1.合同的合理性合同中的条款必须合理并符合法律规定。
在实质审查中,需要检查合同中的条款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更正。
2.合同的可实施性合同中的条款需要可实施。
在审查过程中需要了解执行合同需要做哪些事情,并确认双方都可以履行自己在合同中的责任。
3.合同的保密性如果双方协议需要保密,则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保密条款。
在实质审查中,需要检查保密条款是否符合要求,以避免造成任何可能的损失。
4.合同的违约处置方式当一方或所有交易方无法履行合同时,必须采取违约处置措施。
合同中必须明确违约处理的细节和方式。
此外,还需要检查合同中有无违约金额等惩罚性条款。
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重点,但合同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目标都是确保合同是合法的并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
在任何合同的审查过程中,都应该遵循这些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得到具有法律效应的良好合同。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帮助当事人审查当事人拟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签署的各类合同,此乃律师常规业务。
笔者结合近两年内起草、审查近千份合同的经验,就合同审查业务,从准备工作、形式审查、实质内容审查及收尾工作四个阶段,总结了十大要点,归纳如下,供各位同行参考借鉴。
重视准备工作:要点一律师在审查合同时,通常要进行三方面的准备:一为“沟通”。
要审阅当事人提供的背景材料,与具体经办人沟通,了解合同背景及订立目的(主要关注合同订立的目的是否正当),了解我方与合同相对方之间合作关系、本次合作的内容及当前进展,进而充分获知我方当事人之需求,确定合同的性质,并对合同中需要重点约定的条款初步勾画、重点备注。
二为“找法”。
查阅合同所涉事项全部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国际惯例等,判断送审的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可行,应当怎样修改,需要寻找肯定或者否定的法律依据。
三为“参照”。
研阅有关合同范本,如相关国家合同示范文本、行业推荐的示范合同文本、企业的合同范本等,并决定是否参照。
重视形式审查工作:要点二律师在做好上述三方面准备工作后,对合同进行实质内容(即各项条款)的审查前,还应进行形式审查,概括为“三看”:一看:合同三部分是否齐全、是否前后矛盾。
合同本身可分为三部分:首部、正文及签署部分。
首部指合同名称、编号、各方当事人名称、住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开户行、账号等,部分合同会在首部设置“鉴于”条款;正文则指合同第一条至最后一条具体条款;签署部分指合同各方签字盖章及签署时间、地点。
在这一阶段常见错误主要有:当事人名称不一致、不完全、错误或矛盾;合同名称与实质内容不符(如名为加工合同,实为定作合同);签署时间前后不一样;地址、法定代表人错误等。
二看:合同相对方主体是否适格,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相关文件是否相互矛盾。
合同主体是否适格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合法性。
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如果施工方不具备相应资质,那么合同就归于无效。
合同审查实质审查要点完整

合同审察—本质审察合同本质审察,即一般意义上的合同法律审察,是指依照法律法例的规定,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齐备性、明确性、谨慎性等方面的审察。
合同本质审察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合同内容合法合规、明确有效,有益于合同风险的事先控制。
合同本质审察的重点,依照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一 ) 合法合规性审察重点重点 1. 审察合同主体能否合法常有问题:合同主体不拥有签约、执行合同的权益能力和行为能力。
如主体为非法人,且不属于拥有签约资格的其余组织,常有不具备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法人的下设机关等 ; 主体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等 ; 营业执照已经过期或没有经过年检 ; 合同内容高出了营业执照注明的经营范围 ; 属于特许经营或限制经营的项目,缺乏相应的行政允许证明等。
重点 2. 审察合同名称能否正确常有问题:合同名称辞不达意,不可以反应真实的合同法律关系,或无名合同使用闻名合同的名称等。
如把代销写作买卖、把租借写成承包、把借钱写成投资、把聘用写成承揽等。
重点 3. 审察所用合同范本或习用文本依照的规范或引用的法律法例等内容能否过于陈腐常有问题:范本中存在已经裁减的标准规范或引用已无效的法律法例。
如在工程建设及采买等合同中,使用的标准或规范内容陈腐,但合同经办人员在草拟合同时,不加修正,以致合同技术或商务标准指向不明。
再如,以已取消的法律法例作为签约依照。
某些合同常出现诸如“本合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署”等表述,明显不合法。
重点 4. 审察合同的内容能否合法常有问题:合同内容不切合法律、行政法例的强迫性规定,存在《合同法》第 52 条规定的五种合同无效的风险等。
重点 5. 审察合同的内容能否显失公正常有问题:我方处于强势地位的合同,存在加重对方责任的规定; 对方处于强势地位的合同,存在加重我方责任的规定。
重点 6. 审察格式条款的规定能否切合法律的规定常有问题 : 存在违犯《合同法》第39 条、 40 条的情况。
合同审查注意事项及审查流程8篇

合同审查注意事项及审查流程8篇篇11. 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和资质:确保合同主体具备签订合同的合法资格和相应资质,以避免因主体不适格而导致的合同无效或无法履行。
2. 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3. 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完整,能够全面反映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避免因条款不清或错误而导致的合同争议。
4. 审查合同变更和解除的合法性:确保合同变更和解除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5. 审查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的合法性:确保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审查流程1. 提交合同及相关材料:在审查合同之前,申请人需提交合同原件、复印件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查合同主体资质:对申请人提交的合同主体资质进行审查,包括身份证明、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以确保其具有签订合同的合法资格和相应资质。
3. 审查合同内容:对申请人提交的合同内容进行审查,包括合同条款、标的、价款、履行方式等,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 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申请人提交的合同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其明确、完整,能够全面反映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避免因条款不清或错误而导致的合同争议。
5. 审查合同变更和解除的合法性:对申请人提交的合同变更和解除情况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6. 审查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的合法性:对申请人提交的合同争议解决方式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7. 提交审查结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申请人沟通并修改完善。
经审查无误后,提交审查结果给相关领导审批。
合同审查流程及审查重点

合同审查流程及审查重点为规范公司合同审查工作,保证对外签订合同的合法性,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减少合同风险,特制订本合同审查流程及审查重点办法。
本公司合同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
第一、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1、合同主体为自然人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主要是对自然人的自然状况的了解,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对其处分的标的是否有完全的处分权。
如果该自然人所签合同是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应及时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或得到有处分权人的追认。
2、合同主体为法人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营业执照是否完成该年度工商年审;(2)营业范围。
从事一些特殊行业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
在这种情况下,应要求对方出示相应的资质证明。
3、合同主体为法人内部职能机构或分支机构如签约主体系法人内部职能机构或者分支机构的,应附其法人的授权委托书,否则不具有独立对外签订合同的能力。
4、合同主体为非法人单位非法人单位是指未取得法人资格,但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取得营业执照,法律允许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
对这类组织,应审查其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
有些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该法人单位承受,对这类组织,主要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
5、对合同中保证人的资格审查。
合同的签订要求有保证人担保时,还应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首先作为保证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次,保证人必须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最后,保证人还必须符合以下规定:一、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有书面授权)、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
工程合同审查内容和要点有哪些

工程合同审查内容和要点有哪些
在建筑工程领域,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
一份完善的工程合同不仅能够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利,还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
因此,对工程合同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查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工程合同审查的内容和要点范本,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同审查的关键要素。
合同审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这要求审查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所有必要的条款都已包含,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合同中的技术规范、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等关键信息必须清晰明确,以便于后续施工和管理。
合同价格和支付方式是审查的重点之一。
审查者需要核实合同金额是否合理,是否与市场行情相符,以及支付条件是否公平,能否保障承包商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可能涉及的变更订单、索赔和延期赔偿等事项,也应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
再次,合同的风险分配和责任界定也是审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可以平衡各方的利益,防止因风险承担不明确而引发的纠纷。
因此,合同中应详细列出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合同的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机制也是审查的重要内容。
合同应明确规定违约的法律后果,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条款,以及争议发生时的解决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合同的附加条款和特别约定也需仔细审查。
这些内容往往涉及到合同双方的具体需求和特殊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保密协议、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要求等。
审查者应确保这些条款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
1. 合同双方的身份和联系信息,确保合同中包含双方的准确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以便在必要时进行沟通和联系。
2. 合同的目的和目标,明确合同的目的和目标,确保双方对合同的达成意图一致,避免后期产生歧义。
3. 条款的清晰明了,合同条款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的措辞,以免引起纠纷。
4. 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确保双方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按时履行合同。
5. 合同的违约责任和补偿方式,合同中应包含违约责任和补偿方式的条款,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保障双方的权益。
6. 保密条款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知识产权的合同,应包含保密条款和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确保信息的安全和权益的保护。
7.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式,合同中应包含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方式和条件,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变更或解除,避免引起纠纷。
8. 适用法律和管辖法院,明确合同适用的法律和管辖法院,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法解决。
9. 合同的附加条款和补充协议,合同中可以包含附加条款和补充协议,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情况。
10. 合同的签署和生效方式,最后,合同中应包含签署和生效的方式和条件,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以上是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希望能够帮助您撰写和审查合同范本时更加全面和细致。
合同审核要点13个

合同审核要点13个在商业活动中,合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各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对合同进行审核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合同审核的13个要点。
1. 合同的完整性,审核合同时,首先要确保合同是完整的,没有遗漏或缺失关键信息。
2. 合同的明确性,合同中的条款和条件应该清晰明了,以避免后期产生歧义或争议。
3. 合同的合法性,审核合同时,必须确保合同的内容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并且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条款。
4. 合同的签署权,审核合同时,需要确认签署合同的各方是否具有签署权,以避免后期出现签署无效的情况。
5. 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中应该明确规定合同的有效期限,以避免合同在过期后仍然生效。
6. 合同的履行义务,审核合同时,需要确认各方在合同中的履行义务是否清晰明了,以避免后期产生纠纷。
7. 合同的违约责任,合同中应该清晰规定各方的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以保障合同的执行。
8. 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合同中应该明确规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迅速解决。
9. 合同的保密条款,如果合同涉及到商业机密或敏感信息,需要确保合同中包含保密条款,以保护相关信息的安全。
10.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式,合同中应该明确规定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式,以避免后期出现纠纷。
11. 合同的附加条件,审核合同时,需要确认是否存在任何附加条件,以确保合同的完整性。
12. 合同的附加文件,有些合同可能包含附加文件,需要确认这些附加文件是否完整,并与主合同一致。
13. 合同的审批程序,最后,审核合同时需要确认合同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公司内部规定和流程。
总之,合同审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仔细审查合同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保障各方的权益和利益。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合同行为是公司存续期间重要的商事活动。
合同审查应尽量做到“绝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应树立以下立约观念:“事先防范、过程跟踪、事后补救”。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法律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样也能赢得可观效益。
这里重点阐述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就审查合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如下,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
一、形式审查要点1、形式及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常见问题:(1)会签表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楚、与合同内容不一致。
(2)未按公司要求使用公司制定的范本。
(3)缺乏立项审批、超标审批;合同内容超出所依据文件的内容范围。
(4)合同相对方的选择方式不符合规定(如:应当招投标的项目,没有进行招投标)。
(5)流程选择不符合权限分工的要求。
(6)缺乏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书。
(提示:审查授权委托书,可尽量避免与无权代理、越权代理、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合同,避免可能导致的合同被变更、被撤销或无效的后果。
)2、报审资料完整性、一致性常见问题:(1)审查报审资料不完整,缺少合同附件、立项审批文件、招投标评审结果文件、对方资质证明等。
(2)合同的标的种类、数量与审批文件有偏差;中标单位与合同相对方主体不一致等。
(3)未按要求提供资料原件;合同相对方营业执照复印件未加盖公章等。
3、合同文本形式要文字准确;表述严谨;格式规范;前后逻辑一致。
常见问题:(1)合同结构不完整(如缺少开头、正文、结尾);(2)合同各方当事人信息不正确(如当事人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一致;当事人银行账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缺漏等。
(3)合同名称与内容不符(如:把租赁写成承包;把借款写成投资)。
(4)法律用语不准确(如“定金”错写成“订金”,“权利”写成“权力”,使用“大约”、“相当”等模糊词。
)(5)前后逻辑不一致①称谓前后不一致(如:甲方乙方、买方卖方均出现,且没有指代关系);②金额大小写不一致、分期付款总额与合同总金额不一致等;③期限表述不一(如:“期限一年”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④序号、附件指代矛盾;⑤签订日期前后不一致;⑥印章上的公司名称与合同中书写的单位名称不一致;⑦所盖章非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如:合同上盖财务专用章)。
协议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帮助当事人审查当事人拟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签署的各类合同,此乃律师常规业务。
笔者结合近两年内起草、审查近千份合同的经验,就合同审查业务,从准备工作、形式审查、实质内容审查及收尾工作四个阶段,总结了十大要点,归纳如下,供各位同行参考借鉴。
重视准备工作:要点一律师在审查合同时,通常要进行三方面的准备:一为“沟通”。
要审阅当事人提供的背景材料,与具体经办人沟通,了解合同背景及订立目的(主要关注合同订立的目的是否正当),了解我方与合同相对方之间合作关系、本次合作的内容及当前进展,进而充分获知我方当事人之需求,确定合同的性质,并对合同中需要重点约定的条款初步勾画、重点备注。
二为“找法”。
查阅合同所涉事项全部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国际惯例等,判断送审的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可行,应当怎样修改,需要寻找肯定或者否定的法律依据。
三为“参照”。
研阅有关合同范本,如相关国家合同示范文本、行业推荐的示范合同文本、企业的合同范本等,并决定是否参照。
重视形式审查工作:要点二律师在做好上述三方面准备工作后,对合同进行实质内容(即各项条款)的审查前,还应进行形式审查,概括为“三看”:一看:合同三部分是否齐全、是否前后矛盾。
合同本身可分为三部分:首部、正文及签署部分。
首部指合同名称、编号、各方当事人名称、住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开户行、账号等,部分合同会在首部设置“鉴于”条款;正文则指合同第一条至最后一条具体条款;签署部分指合同各方签字盖章及签署时间、地点。
在这一阶段常见错误主要有:当事人名称不一致、不完全、错误或矛盾;合同名称与实质内容不符(如名为加工合同,实为定作合同);签署时间前后不一样;地址、法定代表人错误等。
二看:合同相对方主体是否适格,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相关文件是否相互矛盾。
合同主体是否适格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合法性。
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如果施工方不具备相应资质,那么合同就归于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合同行为是公司存续期间重要的商事活动。
合同审查应尽量做到“绝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应树立以下立约观念:“事先防范、过程跟踪、事后补救”。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法律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样也能赢得可观效益。
这里重点阐述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就审查合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如下,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
一、形式审查要点1、形式及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常见问题:(1)会签表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楚、与合同内容不一致。
(2)未按公司要求使用公司制定的范本。
(3)缺乏立项审批、超标审批;合同内容超出所依据文件的内容范围。
(4)合同相对方的选择方式不符合规定(如:应当招投标的项目,没有进行招投标)。
(5)流程选择不符合权限分工的要求。
(6)缺乏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书。
(提示:审查授权委托书,可尽量避免与无权代理、越权代理、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合同,避免可能导致的合同被变更、被撤销或无效的后果。
)2、报审资料完整性、一致性常见问题:(1)审查报审资料不完整,缺少合同附件、立项审批文件、招投标评审结果文件、对方资质证明等。
(2)合同的标的种类、数量与审批文件有偏差;中标单位与合同相对方主体不一致等。
(3)未按要求提供资料原件;合同相对方营业执照复印件未加盖公章等。
3、合同文本形式要文字准确;表述严谨;格式规范;前后逻辑一致。
常见问题:(1)合同结构不完整(如缺少开头、正文、结尾);(2)合同各方当事人信息不正确(如当事人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一致;当事人银行账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缺漏等。
(3)合同名称与内容不符(如:把租赁写成承包;把借款写成投资)。
(4)法律用语不准确(如“定金”错写成“订金”,“权利”写成“权力”,使用“大约”、“相当”等模糊词。
)(5)前后逻辑不一致①称谓前后不一致(如:甲方乙方、买方卖方均出现,且没有指代关系);②金额大小写不一致、分期付款总额与合同总金额不一致等;③期限表述不一(如:“期限一年”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④序号、附件指代矛盾;⑤签订日期前后不一致;⑥印章上的公司名称与合同中书写的单位名称不一致;⑦所盖章非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如:合同上盖财务专用章)。
二、实质审查要点1、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履约能力常见问题: 合同主体不具备签约、履行合同的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
如:(1)不具备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且未经法人授权;(2)未成年人、精神病人;(3)营业执照过期或未通过年检;(4)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工商吊销营业执照;(5)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不具有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资格,(建筑承包资质共四级,只能承包与其级别相符的工程,通信类、供电类还要经过特定审批)展开说明企业分支机构对外签约问题:由于法人分支机构并不具备完备的合同签署权限,因此与其签约可能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如果法人的分支机构依法设立并已领取营业执照,则属于《民事诉讼法意见》中规定的“其他组织”范畴,具有缔约能力,可作为合同主体。
但应结合该分支机构规模衡量其履约能力,对于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的合同,从安全考虑,最好要求该分支机构提供相应法人对其签署合同的授权文件。
如果是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且未经法人授权,则其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其对外签订的合同一般会被确认无效。
如其事后经法人追认,可视为法人行为。
因此,尽量避免同此类分支机构签订合同。
2、审查合同效力、合同条款效力常见问题:(1)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5种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2)存在《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免责条款。
①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3)需要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或约定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合同才生效的,未跟踪了解合同是否向有关机关办理批准或登记备案(4)涉外合同约定公证生效的,没有实际办理公证。
(5)约定的生效条件、期限不合法。
提示:需审查合同所附条件或期限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并审查条件是否成就、期限是否届至等。
3、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常见问题:(1)缺少《合同法》要求的基本条款;①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⑤价款或者报酬,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⑧解决争议的方法。
(2)缺少依合同特点须具备的条款如:①知识产权条款,②保密条款,③对方使用我方商标的合同,没有明确限制商标的使用方式及范围。
4、合同付款条款(1)原则:把价款的支付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合同义务的履行和防控对方违约风险结合起来,把价款的支付条件和对方在各阶段应履行的合同义务密切联系,通过设定价款支付的时间点和付款比例来促使合同对方如约履行合同义务,最大限度发挥付款条款的风险控制作用。
付款条款通常与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衡具有密切关系,对于保证合同的履行质量、实现合同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2)常见问题:①不应一次性付款的合同选择了一次性付款;②分期付款的合同,付款比例不恰当,首付款比例过高;③付款条件未与制约对方履行相应合同义务相结合等。
(3)不同的合同应采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款:通常用于合同期限较短且对方没有后续合同义务履行问题的合同(如:礼品、宣传品或其他低值易耗品采购合同等),可约定到货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款。
但一般设备或中小型的采购合同,应留有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待保修期满后支付。
分期付款:对于设备采购(涉及安装、调试、试运行、初检终检等)、技术开发类、租赁类、广告发布类合同、维护服务类或合作类的合同,由于合同期限有较长的持续性,合同对方有需要后续履行的合同义务,常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4)付款节点:①合同生效时间;②合同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备案的时间(如有);③交付时间;④验收合格时间;⑤质量保证期届满时间。
(5)注意:补签合同情况下,分期付款期限早已构成迟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付款条件和期限,以免因约定不当导致迟延支付的违约风险。
5、审查违约责任尽量穷尽各种可能的违约假设并设立违约处理方式。
约定违约情形、违约责任,违约所产生的损失范围及补偿(如对于可预期利益的范围的界定)。
(1)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违约金责任、定金责任。
(2)如果合同对公司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或利益,而存在对方单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可能时,可视情况采用加重对方的违约成本,制约对方的违约行为。
如在约定违约金、赔偿损失之外,约定守约方还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保护守约方缔约目的的实现。
(3)对违约责任约定要明确,避免出现如下情况:如:①约定“按照《合同法》解决争议”,②约定“按照《合同法》有关条款承担违约责任”。
(4)最好明确约定违约金数额、数额计算方式,如以合同总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违约金,或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息、逾期贷款罚息等标准能计算日违约金。
如未实现约定具体计算方法,守约方须举证实际损失的多少,而损失计算通常复杂且争议较多,不利于损失的及时弥补、纠纷的顺利化解。
(5)如何判断违约金过高的问题。
《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了“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经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或适当减少。
”《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第2款规定了“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6、审查管辖约定常见问题:对管辖权的选择不符合专属管辖、级别管辖的规定,仲裁条款无效。
如:①不动产合同纠纷,约定了不动产所在地以外的法院管辖;②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约定了没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③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错误;④同时约定仲裁和法院管辖;⑤同时约定了两个以上仲裁机构。
7、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常见问题:(1)引用已失效的法律法规(如:“本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2)约定一方严重违约时对方可以解除合同,但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严重违约。
(3)约定了构成违约的条件,但没有相应明确违约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
(4)约定的检验、考核周期过短,实际不可能做到。
(5)标的条款缺少名称、规格、型号、性能等信息。
(6)未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约定,造成权利义务不明确(如:广告发布合同中,未对广告牌坠落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等可能发生的问题明确约定)。
8、知识产权条款(1)应当设置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广告类合同、技术类合同、委托设计制作类合同。
视具体情况设置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采购类合同、咨询服务类合同、委托筹办类合同、施工类合同。
无须设置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租赁合同。
(2)对于设计制作合同,委托方企业可能采取的条款模式:①完全归属本公司,非经事先书面同意,受托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或向第三方披露;②完全归属本公司,但在本合同履行完毕后,受托方为介绍其自身业绩需要可以引用相关的内容;③归双方共有,除本合同已有约定之外,任何一方拟使用或处置该作品必须事先取得对方同意;④归受托方所有,但受托方对该作品的任何使用或处置均不得侵害本公司的合法权益。
9、不可抗力条款(1)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具体设置,应根据公司在具体合同种的不同地位来具体分析。
如合同中的主要义务由相对方履行,则此条可原则性规定,列举的不可抗力事件则尽可能少。
例如:施工类合同中,公司主要义务为支付工程价款,而相对方的主要义务为工程施工,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可能性显然更高,故此时合同不可抗力条款设置宜较为原则,列举情况较少,则相对方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免除责任的可能性就较低,更有利于公司权益的保护。
但如公司需承担具体合同的主要义务的,则建议对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应尽可能细化,采取列举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将可能对公司履行合同造成影响的情形都约定为不可抗力事件,以便发生此类情况时,可援引不可抗力条款避免相关法律风险的发生。
(2)援引不可抗力条款的程序。
如公司义务相对较轻的,可规定较为严格的援引程序和要求,例如发生不可抗力后应提交当地政府或者公证机构出具的关于发生不可抗力的证明文件,以及主张不可抗力的期限等,以便从程序上尽可能地避免相对方主张不可抗力。
反之,可规定较为宽松的程序和要求。
(3)另外,建议在合同中明确将因政府政策、命令、指示或其他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致合同完全或部分不能履行的,视为不可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