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腊八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
本文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讲述了腊八节那天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了作者对温馨生活的热爱与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本单元导读中提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本文详细描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略写了吃粥部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平实,语言通俗,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情趣。
课文语言通俗简练,童趣十足,人物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二、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语句体会八儿的馋样儿和腊八粥的特点。
2.能把握课文的脉络,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仿照课文第 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抓住其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语句体会八儿的馋样儿和腊八粥的特点。
2.能把握课文的脉络,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二)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第 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抓住其特点。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资源(一)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沈从文 (1902~1988) 原名沈岳焕。
苗族。
湖南凤凰人。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
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著有小说集《边城》、《长河》、《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月下小景外八篇》、《蜜柑》,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论文集《废邮存底》(合作),文集《从文散文选》、《从文小说选》、《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文集》(12卷),论著《中国服饰史》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2个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
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沸腾”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
2.腊八粥(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腊八粥(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文化意义,并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文化意义。
2. 写作练习: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3. 讨论活动:探讨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2. 难点: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腊八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指导。
4. 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腊八粥的文化意义。
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正文:来历、习俗、文化意义、制作过程、味道3. 图片: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腊八粥的短文,描述其制作过程和味道。
2. 阅读作业:阅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了解其他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文化意义。
学生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提高了写作技巧。
讨论活动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腊八粥制作过程的讲解可能还需更加详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及其文化意义”。
腊八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传统食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腊八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生字词。
2.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如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文阅读材料。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腊八粥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腊八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4.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5. 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如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对《腊八粥》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关键词:腊八粥,家庭,亲情,传统文化3. 主要内容和结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背景介绍,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腊八粥》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传统节日的短文,表达对家庭、亲情的感受。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和文章。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还深入理解了文章中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2课《腊八粥》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腊八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腊八节吗?在你们的生活中有经历过腊八节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腊八节的奥秘和文化意义。
-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细致阅读,学生能够概括出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家庭温馨场景。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糯米”、“红枣”等,并在造句中灵活使用。
-学生能够指出课文中“粥里的米粒像珍珠一样圆润”这样的比喻句,并解释其在增强文本形象性方面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腊八节的基本概念。腊八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庆祝。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如熬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腊八粥》。这个案例展示了腊八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体现了人们对家庭的思念和祝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腊八节相关的问题,如腊八粥的制作过程、腊八节的家庭习俗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展示腊八粥的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体验。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2课《腊八粥》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2课《腊八粥》教案:(1)教材章节:六年级下来自第二课。(2)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1、生字: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仁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沸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
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唾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肿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
胀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
拣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3、解词(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动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
竭尽仁义之道。
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
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课文,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体会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准确、生动的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腊八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腊八粥》,在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喝腊八粥的场景,然后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腊八粥的种类,引出课题“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采取指名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加以巩固。
3.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与腊八粥有何联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4.画出表现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腊八粥?他们家熬腊八粥时有些什么习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6.指名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情感1.品读重点段落,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通过朗读、圈画重点词句等方式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关注熬粥人的动作、语言和外貌等描写方法,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品读句子“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体会八儿喜悦的心情。
结合课文插图,了解八儿看到锅里的腊八粥煮好的惊喜与兴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八儿喜悦、兴奋的心情。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回顾全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传统民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 2 课《腊八粥》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 2 课《腊八粥》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腊八粥》,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腊八粥》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都和风俗节日相关,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的故事,学习本文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和亲情的温暖。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的内心世界日渐丰富,自主意识、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也都逐渐增强。
但是他们只是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腊…“粥等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3、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感受亲情的温暖。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五、说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
”另外,新课标也倡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品读感悟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万事俱备,只缺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我将从以下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投其所好,激趣导入在开始新课以前,我会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优质教案
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2《腊八粥》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部编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说明】《腊八粥》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人文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
“腊八粥”是全文的主线,作者先总体介绍了人人都爱腊八粥,再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
为了把“等粥”写详细,作者以八儿的视角,呈现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将腊八粥熬制过程中的变化和八儿的活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有趣的腊八节风俗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新课标中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进入六下的学生已经习得了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学过了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学过了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明晰课文结构,明确“等粥”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八儿等粥时的四个有趣场景,从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内容主次;通过找出描写八儿的语句合作交流,感受八儿在“盼粥”时的迫不及待,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懂得课文抓住人物描写来把“盼粥”部分写详细的方法。
在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1.会写“粥、熬”等12个生字,会写“甜腻”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详略。
3.品读“盼粥”部分,感受八儿的迫不及待,初步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1.会写“粥、熬”等12个生字,会写“甜腻”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详略。
教学难点:品读“盼粥”部分,感受八儿的迫不及待,初步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腊八粥》,使学生了解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家庭亲情,懂得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腊八粥的寓意,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题,体会家庭亲情,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腊八歌》,引导学生关注腊八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腊八节习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展开讨论,深入了解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腊八粥的寓意和家庭亲情的理解。
4.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我来做腊八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腊八粥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腊八粥的图画。
2. 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家人分享,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一、引入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 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二、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想粥(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
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第二课时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腊八粥孩子天真可爱教学反思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
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腊八粥》优秀教案及反思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腊八粥》优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掌握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重点难点】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方法】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学生准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出示腊八粥图片。
(课件出示)2.课件上的食品你们认识吗?(腊八粥)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谁能说一说对腊八粥的了解。
(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看看课文是怎样讲述腊八粥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各种腊八粥图片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再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记自然段记号,画出读不准的词语。
2.课件出示:(1)生字组词枣仁沸唾肿胀拣(2)认读词语腊月挑拣浓稠肿胀沸腾红枣唾手可得仁至义尽(3)谁来介绍一下作者沈从文?(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沈从文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课件介绍沈从文。
)3.关于腊八粥的知识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补充。
(出示拓展资料:腊八粥的六个传说)4.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最早开始于宋代。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佛粥,民间传说来自天竺。
中国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部编版六年级(下)腊八粥精品教案
腊八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2.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教学重点: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教学难点: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默写词语,教师订正。
2.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八儿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师:八儿最后喝到粥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
二、学习“喝粥”部分1.腊八粥熬好了,这碗粥味道如何呢?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2.阅读第 18~19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粥的美味的?(1)从“靠”“斜立”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八儿吃得很饱了。
(2)“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直接写出了八儿肚子撑得鼓鼓的,吃得尽兴。
(3)“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写出八儿吃得心满意足,悠闲快乐。
(4)“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写出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3.小结: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写吃粥的动作,但是从以上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腊八粥十分美味。
4.提问:为什么作者不详写吃的过程?(写吃完后的场景,既能够写出腊八粥的美味,又能够借此烘托出家庭的温馨氛围)三、写法点拨1.师: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详写等粥,略写喝粥)2.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在阅读描写等粥的片段时,我们能感受到八儿的天真和童趣,以及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八儿等粥的过程,也描绘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
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而喝粥部分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略写。
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而决定的)四、“印象”腊八粥1.这么好吃的粥,除了第 1 自然段有集中的介绍,文中还有多处细腻的描写,找出来读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教学准备:1.课件《腊八粥》、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 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4. 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教学过程:一、观察,激发兴趣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 分组合成材料。
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摸腊八粥1. 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 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
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 学念儿歌:腊八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3、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会写“腊、粥、熬”等13个生字,3.了解故事,能够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腊八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你们一定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们在北京的春节这一刻,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九,我们感受了北京的春节原来有这么多的风俗。
在这一课当中,我们也跟随着老舍先生学习了,要分清内容的主次,去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同时我们也在习作中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谈话引题:带着这些成果,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沈从文的《腊八粥》。
(补充板书:腊八粥),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1.出示自读要求:(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思考: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了解课文大意,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2.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出示会写的生字,并组词。
部分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字的写法:粥:“弓”竖都稍向左拉,“米”的中竖要长。
熬:三横分布均匀,捺画舒展,“灬”两边点稍大。
褐:“勹”宽大,“人”要小,右边“日”稍扁。
腻:“月”细长;“贰”布白均匀,斜钩自然,斜钩上面没有撇。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腊、粥”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3.情感与价值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组每人在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大自然的馈赠,勾勒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
黏黏的腊八粥包裹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效果。
(生字)粥糊咽稠缸脏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指名回答。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1自然段: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是煮粥的基本原料,“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是腊八粥煮在锅里的状态,为下文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腊八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盼望吃腊八粥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5.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课件出示:腊八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腊八粥)传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同学们,你吃过腊八粥吗?你对腊八粥还有哪些了解呢?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包含的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2.课文重点讲了什么?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明确:重点讲了八儿迫不及待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这也是文章写得最细致的部分,而后面吃腊八粥的情景则写得非常简略。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详写了八儿急切等待着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八儿一家美美地吃上了腊八粥。
四、精读赏析第一部分齐读第1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的小孩子,……的大孩子,……的老孩子……”开篇第一句作者就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些人喜欢,而是所有人都喜欢。
平实的语言中暗含了无尽的赞叹。
接着不厌其烦地一一列出食材的种类,再写“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等,全面体现了腊八粥的色香味美;用拟人手法写腊八粥咕嘟冒气的“叹气”样,夸张地朝嘴里“塞灌”样,把读者也带入那情境中,忍不住想要观其相,闻其香,品其味!五、课堂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
2.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作者把我们带到了热气蒸腾、香气缭绕的灶台边,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不仅勾出了我们的馋虫,更勾出了故事主人公心里的馋虫。
他是谁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精读感悟1.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1)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画出粥发生变化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汇报。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的心情怎么样?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3)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板书:苦苦等待)(5)等待的过程,总体上是期待和焦急的。
在八儿等粥的过程中,粥也在发生着变化,这锅腊八粥仿佛也像人一样在表达着情感。
文中哪一句话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粥的叹气)这样的表达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分别找出来。
(6次。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锅内又叹了声气”)(6)如果把第二部分分为一个个小节,每小节内容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盼粥)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分呢?3.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1)这一小节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它的主要意思?(分粥)(2)八儿开始计划粥应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3)“孥孥”是什么意思?(妈妈对八儿的昵称)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4)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粥又是什么样的呢?4.默读第12—13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
(猜粥)思考:(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描述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妙极了)过渡:八儿盼粥、分粥、猜粥,腊八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和八儿的期盼、猜想一致吗?5.学习第14—17自然段,看看这一小节作者写的什么。
(看粥)(1)师范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惊异)(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3)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从人物对话和粥的“叹气”中,你们觉得八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聪慧可爱、稚气未脱)6.八儿和妈妈的对话结束了,腊八粥也熬好了,这碗粥的味道如何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第18—19自然段)学生齐读。
明确:好吃、吃得多。
(斜立着;肚子成了一面小鼓了;筷子摆成浪漫的十字;半碗陈腊肉,爹妈也奈何它不来了)三、主题探究,拓展阅读1.主题探究:一碗浓浓的腊八粥,除了满满的食材,还有什么让人觉得如此甜蜜、美味?(家庭生活的温情)2.写法梳理: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吃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详写等粥,略写吃粥。
从八儿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亲见时的惊异,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八儿的心理,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出来了。
因为有了前面极尽细致的铺陈,所以最后真正吃腊八粥的部分,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就勾画出了八儿一家吃得多么酣畅淋漓,多么心满意足!而腊八粥的美味无比也尽在不言中了。
作者这样安排,既以点带面地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又让读者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图景。
3.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感受其极富乡土气息的语言魅力。
明确: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
作者言辞间平易近人,笔法娴熟,笔调细腻。
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妙趣横生的一个个场景,犹如工笔国画,家常俚语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
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却可以看出他们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
四、布置作业过了腊八就是年,请同学们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节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教学板书]2.腊八粥腊八粥等粥盼粥迫不及待分粥苦苦等待猜粥美妙猜想看粥亲见惊异八儿天真活泼聪慧可爱体贴善良[教学反思]八儿心理活动的变化以及精彩的对话构成了本文的行文主线,抓住这两点来进行阅读和赏析便能把握文章的主题。
因此,我在教学时采取了分角色读、默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读和悟。
通过“那我饿了”“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是啊!孥孥说得对”等对话来感知八儿的稚拙纯真与可爱、妈妈的慈爱逗趣;通过对煮腊八粥以及八儿猜腊八粥、看腊八粥的精彩描写,来感知沈从文的语言魅力……整篇文章的架构,小说所传导出的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便逐渐在学生心中清晰起来,比较到位地进行了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