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

中国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

中国传统文化区 1.东部农业文化地区(北方文化亚区,南方文化亚区) (1)关东文化副区:主体位于我国东北,因其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为关东文化副区。

此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文化占主导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经济类型是渔猎。

明清时期,此区与关内汉族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现在此区民族以汉为主,满族星散其间,在西部大兴安岭地区还分布着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在长白山地区有朝鲜族。

汉族和朝鲜族的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其他少数民族多为渔猎。

不同的经济类型下有不同的民俗、信仰和不同的艺术形式。

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东北的“二人转”。

(2)燕赵文化副区:以今河北省为核心,北以燕山为界,西止太行山,东临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

此区民族以汉为主,传统经济类型以农耕为主。

这里的民风民俗粗犷豪放,尚武之风普遍,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豪侠之士。

燕赵地区的艺术形式多样,代表性的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吴桥杂技等。

(3)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依托于黄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万里长城,南限秦岭太白山。

此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里历史悠久,主体民族为汉族,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

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留给这里大量的物质文化景观,今陕西省被称为“地下文物博物馆”,山西省被称作“地上文物博物馆”。

这里的民风热情、朴实,艺术风格高亢激越。

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

(4)中原文化副区:核心地带是今河南省,因位于古九州的中央,故又称“中州”。

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横贯中原大地,历史上它与黄土高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继黄土高原之后的中国古代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由于这里长期为帝都所在,因此历史上曾云集了许多天下有识之士。

本区的主体民族是汉族,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民风淳厚豁达,少林武功、河南豫剧名扬华夏。

(5)齐鲁文化副区:以今山东省为核心,由于春秋时这里为齐国和鲁国所在地,故又称齐鲁大地。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201教育版■文/杨 涛热点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各地地域特色和中华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的传统民居、山水画、茶文化、古诗词、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近几年的高考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试题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融入现实生活世界,浸润地理教育理念,是高考地理试题重要的选题背景和立意基础。

试题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多选择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材料,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揭秘地理现象的同时。

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带领学生领略悠久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自尊,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自豪感。

1.传统工艺;2.传统民居与传统建筑;3.诗词书画与歌谣民曲;4.农业文化遗产;5. 饮食文化与地理;6. 民族服饰与地理。

典例探究:(2018·全国卷II)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

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

【答案】(1)效益: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2)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陈列馆)等;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以及特点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以及特点

酒文化
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重要 社交工具,寓意深厚
酒的种类:白酒、黄酒、葡萄 酒、啤酒等
饮酒的礼仪:敬酒、劝酒、饮 酒顺序等
酒与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中的 酒文化,酒与书法、绘画的关 系
特色小吃
广东肠粉:口感滑嫩,味道 鲜美,深受当地人喜爱
北京烤鸭:具有悠久的历史, 口感酥脆,肉质鲜嫩
上海小笼包:皮薄馅多,汤 汁丰富,味道鲜美
地域差异
南方:春节吃年糕,元宵节 吃汤圆
北方:春节吃饺子,元宵节 吃元宵
东部:端午节吃粽子,中秋 节赏月
西部:春节吃腊肉,元宵节 吃汤圆
03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 统节日之一,象征着新 的开始和希望。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上古时期,距今已有数 千年的历史。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 放鞭炮、拜年、吃团圆 饭等,这些习俗都充满 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
民间游戏与竞技
象棋:中国古 老的棋类游戏, 考验策略和智

围棋:中国古 老的棋类游戏, 考验策略和智

麻将:中国流 行的棋牌游戏, 考验技巧和运

赛龙舟:中国 传统的竞技活 动,象征团结
和力量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中国风俗习惯 及其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风俗习惯概述 03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04 中国饮食风俗 05 中国婚嫁风俗 06 中国社交风俗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中国风俗习惯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中国风俗习惯是指在中国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地域性和民族 性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的 思想。尤其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深入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就是要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个方法,在这样一个基本遵循下,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接轨,把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跨越时空的价值观念通过一种转换和发展变成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有机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易八卦阴阳五行
• 《易经》也称《周易》或 《易》,是中国最古老的 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 “五经”之首。《易》事 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 山》、《归藏》和《周 易》,但《连山》和《归 藏》已经失传。《易经》 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 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 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传统服饰
• 中国不同的民族每个时代 都有不同的服饰。从汉族 服饰看,中国汉服有商周 时代的服饰,秦代的服饰 , 汉代的服饰,魏晋南北朝 的服饰,隋唐五代的服饰 , 宋代传统服饰 ,明朝传统 服饰 ,等之别。它们各具 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 代,不同环境下,人们对 生活,对美的种种追求向 往。
• 习近平主席还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 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 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 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繁荣兴盛的发展之路, 凝练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华文明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这 些对于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深入 研究、系统总结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思想内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显着特点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内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内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内心世界。

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四大特色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四大特色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四大特色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重人道、轻天道的思想传统同西方天与人、灵与肉相分离的思想理念不同,中国思想传统讲求天人合一,天人协调。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可以达到内在的统一由于强调天人的合一与相通,在神人关系土,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天然的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倾向,以人为本,重人轻神,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相参,所谓“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天道远,人道途”;“天听自我民听”。

西方那种无条件地将“天”神圣化、绝对化,上升为主宰一切的“上帝”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薄弱的,这正是中国神学观念不发达、宗教思想相对淡漠的主因之一。

从这一根本思想传统出发,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之强调入世和人伦,强调现世的建功立业,对神则抱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由于强调天人的合一与相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也截然不同。

中国文化向来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不能违背自然、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只能在顺应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强调通过战胜自然而求得人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而发展出两条不同的知识路线:西方重对“天道”(自然之道)的探讨,发展出比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中国重对“人道”(人事和人伦之道)的探讨,发展出比较成熟的古代政治和伦理思想体系。

魔耳面刷突装面效屏代宏生宝夷分本鲜,连氨界失环两重人道、轻天道的传统固然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也给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这就数分注重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作用,到处都横亘着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使人难越雷池半步。

其次,正如著名文化史学者钱穆所批评的,儒家文化太看重人生,容易偏向于人类中心、人类本位而忽略了四围的物界与自然,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上逐步落后于西方。

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

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当然,这两方面的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的。

1、疆域、政区自秦至清的疆域范围,以鸦片战争前的清疆域为极盛。

秦汉实行郡县制,唐朝逐渐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朝主要为路-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清沿袭,基本形式为省-府-县。

2、民族、人口中国历来是多民族国家,各族共同缔造中国,中国领土也由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巩固。

公元初已有6000多万人口,几经起落,至19世纪中叶达4.3亿。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迁移频繁,移民众多。

3、地形、地貌一些湖泊消失,或发生巨大变化;水道、水系的变迁,如黄河改道,海河水系形成;海陆变迁,一些沿海地区陆续成陆,另一些地区又沦入大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貌破碎;沙漠扩大或范围变动等。

4、气候温度变迁,有过多次反复,由寒转暖,又由暖转寒;湿润状况的变迁,由湿润而逐渐干燥,旱情增加。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文化诞生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里,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1、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文化是唯一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色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色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色——以西北高原民歌为例关靖云/新疆大学文化地理学家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空间范围不同的地形、地貌、位置、天象、气候所构成的地理环境对世界上面貌各异的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一向具有稳定而直接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综合体,一个民族的文化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描述。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而民歌则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

通过对民歌文化的研究,能够使人们透过民歌了解其背后隐藏的劳动人民对生活、对社会、对爱情等的最直接的情感表达。

能够唤醒和帮助人们对区域景观的感知。

1.民歌文化的研究现状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 广泛流传在民间, 属于民族音乐中的民间音乐文化范畴, 其创造者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 是在世代口头传承的过程中集体创作和修润的。

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风格特色和生动的艺术语言,所以民歌能充分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民歌的题材、体裁、传播与地理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区域性是民歌的一大特点。

这地域风格差异源自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源自中国复杂丰富的地理环境,源自中国数千年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更直接的源自于各地的方言风俗文化。

把这种区域差异以文化区的形式分开是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音乐之乡”大会的召开吹响了音乐地理研究的号角。

但是国内地理学长期以来对民歌文化是相对忽视的, 即使文化地理学也总是把工作重心置于建筑、服饰、信仰等易于把握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上。

民歌文化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娱乐”而已。

然而, 事实是在民歌文化平凡的背后隐藏着劳动人民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反映着区域特殊的背景环境。

对民歌文化的研究主要有:马勇,从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了音乐的起源、传播、风格、文化区的划分等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1995);刘岩,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使音乐文化的历史化、背景化、区域化、多元化等问题(1996);吴永生,结合民歌发展的历史基础,从文化地理角度探讨了民歌文化的地域整合型,将中国民歌划分七个民歌区,并且论述了各区域民歌文化的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基础(2005);刘怡,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研究了对中国民歌的地域模式分类方法。

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

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2.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3.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

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地域传统文化

中国地域传统文化

小郎酒
自然美景,在千里赤水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小镇依山而建。这 个小镇就是因出产郎酒而闻名的二郎镇。二郎滩渡口也曾是中 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地方。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得天 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为郎酒酿制创造了一个天 然、淳朴、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专为郎酒而生的稀有 绿色植物米红粱就出自当地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上。优质水 源,小郎酒始终坚持采用赤水河流域优质水源进行酿造。赤水 河流域水质优良、透明无味,PH 值适中,硬度小,富含矿物 质:钙、镁、钾、钠、偏硅酸等,是极优良的矿泉水和十分理 想的酿酒用水。
旅游景点
大黑洞景区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石牌坊
四川隆昌─石牌坊之乡 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 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 出现的,且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 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充分体现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具有很 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
赤水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又名十丈洞)景区距城区39千米,位于赤水市两河口乡,面积30 平方千米,国家AAAA级风景区。
十丈洞大瀑布 景区以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为特色景观,拥有十丈洞大瀑 布、中洞瀑布、万年石伞、奇兵古道、转石奇观、香溪湖、百亩茶花、石笋峰、亿 年灵芝、会水寺摩岩造像、红军标语等自然、人文峦四季长青,云豹、麋鹿、猕猴等野生动物活跃出没, 溪泉、瀑布密布,香溪湖波平水碧,是一处观瀑揽胜、怀古寻幽、避暑休闲的极佳 胜景。
蜀南竹海的竹工艺久负盛名,自明代以来,历经数百年历 史,以其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
名代至今已拥有竹簧、竹筷、竹 筒、竹根雕、竹编、竹家具、竹建筑 等七大类数种工艺产品。
竹簧,取材于楠竹筒内壁,色泽牙 黄,用它镶嵌、雕刻、制作的珠宝 盒、镇纸等工艺品,典雅豪华,被 誉为“竹象牙”。

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各地风土人情

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各地风土人情

2024/10/11
22
西藏风情----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旳一种礼节。 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 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 旳习惯。
献“哈达”是对对方表达纯洁、诚心、忠诚、源自敬旳意思。2024/10/11
23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 丝绸为料旳。哈达旳质料,因经济条件不同而 异,但人们并不计较质料旳优劣,只要能体现 主人旳一片良好祝愿就行了。哈达旳长短不一, 长者1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以为白色 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旳。 另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 红。蓝色表达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 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 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旳,是最宝 贵旳礼品。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旳服 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旳情况下才用。
3
中国旳老式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 汇集成旳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
貌旳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 上多种思想文化、观念 形态旳总体表征。
2024/10/11
4
中华老式文化应涉及:古文、诗、词、 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 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 令、歇后语等;中国老式文化以儒家 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 文化形态。
2024/10/11
13
沧州武术有其本身旳特色,即有大开大合勇 猛无伦旳长势,又有推拨擒拿小巧灵活旳招数, 并具有速度、力度大和蔼于攻守旳实战特点。武 术门类基本可分少林、武当两大派系。少林拳中 有华拳、燕青、功力、劈卦、长拳、通臂、明堂、 弥宗、八极、太祖、六合、螳螂、沙脚、戳脚、 翻子、大洪拳、小洪拳等多种;武当拳 中有太 极、八卦、形意等。
2024/10/11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2、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4、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5、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有什么特点?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其显著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

3、历史悠久。

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主要种类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如,佛家的“烦恼”“差别”“平等”“世界”等。

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传统文化之间(如:儒家/道家之间;儒家/法家之间、儒家/佛家之间)存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伦理宗法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加强期:唐中叶至明中叶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

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拓展资料:一、文化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时代以前,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中顺序,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德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

”;构成具备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美好文化。

二、词目译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叠的纹理,存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表示:“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含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寓意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分解成、天道,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建、教化、培育等。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一、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半封闭的大陆型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与这个系统相适应,孕育了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不仅在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久远的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传统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如: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知命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几乎到了有一种伦理关系在其中的地步: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气”)可以与天地相通。

因此可以说,人的德出自于自然天地,人与天地自然可以“合其德”。

“天地有德”1.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

与之相联系,血亲意识,即所谓“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的观念构成社会意识的轴心,而且其形态在后来的发展中日益精密化。

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其士人的加工,宗法体系下的血亲意识有的转化为法律条文(如不孝成为犯罪的“首恶”),更主要的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不仅如同世界诸多民族一样纵向区分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长幼序等横向方面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如英语中uncle和aunt的汉语对应词,竟有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等五种之多。

与此相联系,中国人往往怀有浓烈的“孝亲”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表现为对死去先祖的隆重祭奠,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绝对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一、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半封闭的大陆型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与这个系统相适应,孕育了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不仅在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久远的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传统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如: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知命等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几乎到了有一种伦理关系在其中的地步: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气”)可以与天地相通。

因此可以说,人的德出自于自然天地,人与天地自然可以“合其德”。

“天地有德”1.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

与之相联系,血亲意识,即所谓“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的观念构成社会意识的轴心,而且其形态在后来的发展中日益精密化。

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其士人的加工,宗法体系下的血亲意识有的转化为法律条文(如不孝成为犯罪的“首恶”),更主要的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不仅如同世界诸多民族一样纵向区分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长幼序等横向方面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如英语中uncle和aunt的汉语对应词,竟有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等五种之多。

与此相联系,中国人往往怀有浓烈的“孝亲”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表现为对死去先祖的隆重祭奠,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绝对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

导游行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导游行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导游行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简述导游行业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简述导语:当一个导游容易,当一个好导游就不那么容易了,掌握以下内容,即便不做导游了,也可以轻松生存。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二) 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2、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3、主体: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5、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夏代之前"公天下"的"禅让"思想,"三易"之名及"儒易"、"道易"和"学理易"、"术数易"的区别,"五行"、"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为我"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流派,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贵无"、"贵有"理论的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八卦"的创造者,墨家、兵家、法家的创派时间、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要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名、记录其理论的有关典籍、孔子的认知、教育观和"仁学"的"仁"所包涵的内容、"礼治"的功用、孟子的"民本"、"性善"说和儒家学派在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四种形式,"道"的本质及道家以柔克刚、奇正互变的辩证思想、庄子"自恣,适己"、"大智"、"物化"、"游世"的思想要义以及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主要经典; 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的.“三不能”、"苦劳饿空乱"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有关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宗的要义以及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约的汉语
1、学习汉语的特点 1)耗时多 2)可以避免文随音 转 3)谐调人脑 4)可艺术化
2、行文简洁 1)文字精练 2)汉语富含哲理 3)语法简洁 4)汉语表意练达
1978~1999平均 1999人均国内生 速度(%) 产总值(美元)
9.6
570
9.0
656
567
8.7
565Βιβλιοθήκη 8.22989.9
537
6.8
484
9.8
516
7.9
497
6.5
435
8.0
540
10.4
804
8.0
569
第二节 中国语言的区域差异
一、简约的汉语 二、福建方言的复杂性 三、广东语言的地域特性 四、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
1978 1999
7.9
4.6
1978~1999平均速 度%
6.8
1999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美元)
3725
7.2
8.7
3.6
6.1
5.3
9.6
1.9
4.1
0.5
0.6
3.1
2.5
2.4
1.6
5.3
5.2
2.5
1.9
6.5
8.7
6.6
4.7
2.4
1.9
5.1
3.3
1.7
1.5
4.7
5.2
4.4
4.5
东北十大怪与地理环境
6 大缸小缸腌酸菜
酸菜易保存,是半冬的当家菜
7 草坯房子篱笆寨
就地取材,修篱笆防野兽
8 下晚睡觉头朝外
能听门外动静,有安全感
9 养个孩子吊起来
源自满族狩猎生活,将孩子吊 在树上安全
10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 二人转反映东北人“虎、实、
人转
乐”的性格

云南十八怪与地理环境
民俗
地理环境
1)东北十大怪与地理环境 2)云南十八怪与地理环境
东北十大怪与地理环境
民俗
地理环境
1 烟囱安在山墙边 延长烟道充分利用炕热
2 窗户纸糊窗外
寒七使窗纸永冻,往外开窗不易 破碎
3 四块瓦块头上盖 翻下可防风取暖
4 反穿皮袄毛朝外 山羊皮毛粗直,反穿较舒服
5 十七八姑娘叼个大烟 冬季长,妇女不下田,吸烟休闲 袋
16 米饭饼子烧饵块 可以方便携带的米制食品
17 种田能手多老太 妇女勤劳,担负农耕重活
18 娃娃出门男人带 男人多料理家务,照看孩子
二、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
(一)身高的南北矮差异 1、食物结构 2、气候差异 3、遗传
(二)容貌、体形的南北差异 1、北方汉族容貌、体形的特征 2、南方人容貌特征
三、中国区域文化的社会环境背景
首都
朝代
建都年数 占总年数%
北京
元、明、清
开封 南京 对峙、割据 小计
北宋 明
五代、南宋、辽、金
580
167 52 205 1004
57.8
16.6 5.2 20.4 100
地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福建 海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山东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内蒙 河南 湖北 湖南
国内生产总值占 全国%
1 袖珍小马有能耐 小马适应艰险山道和山区环境
2 火车没有汽车快 火车爬坡性能不如汽车,线路延长
3 石头长到云天外 热带岩溶,鬼斧神工,呼啸龙吟
4 山洞能跟仙境赛 洞内怪石嵌空,玲珑斑斓
5 鲜花四季开不败 低纬度高原气候,常年鲜花怒放
6 常年都出好瓜菜 瓜菜作物四季生长
7 茅草畅销海内外 山中多珍奇国宝级 特产
1、北方战事较多 2、首都主要建在北方 3、南方经济发达

地区 全国总计 北方小计 河南 河北 陕西 山西 甘肃 山东 新疆 内蒙 古 辽宁 青海 北京 宁夏 吉林 黑龙江
表1 我国历史上战场地域分布 北方
合计 721 548 120 74 74 72 33 30 28 27 26 24 19 14 2 1
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地域特色
第一节 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的自然背景和 社会背景
第二节 中国语言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地域特色
第一节 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的 自然环境背景与社会背景
一、自然环境背景 二、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 三、社会环境背景
一、自然环境背景
1、南暖北寒 南湿北旱 2、西高东低 东临海洋 3、自然灾害较多 4、自然环境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1
10
4
8
6
1
1
5
1
2
5
1
1
1
2
1
2
14
14
1
明清 49 9 4 6 4 12 1 2 2 3 1 1 4
表2 前221年~公元907年 中 国 古 代 建 都 地
首都 西安 洛阳 对峙、割据 小计
朝代 秦、西汉、隋、唐
东汉、西晋 三国、东晋、南北朝
建都年数 564 232 332 1128
占总年数% 50.0 20.6 29.4 100
3 1978~1999

年 各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地区
安徽 江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广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青海
序表3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
1978 3.3 2.5
7.1 1.3 2.0 0.2 2.2 2.3 1.9 0.4 1.1 0.5
1999 3.3 2.2 0.7 4.2 1.0 2.1 0.2 2.3 1.7 1.0 0.3 1.3 0.3
4.2
3.9
10.6 12.4 12.7 13.7 10.3 8.2 7.7 9.5 8.0 11.1 7.8 8.4 7.4 8.8 10.1 9.6 9.1
1294 1449 1419 1326 753 2395 1926 836 619 1066 1204 762 926 653 592 787 632
9 蚱蜢能做下酒采 蚂蚱肥美,炸后焦黄酥脆
10 三个蚊子炒盘菜 林深草密,气候温和,蚊子各大
11 好烟见抽不见卖 12竹筒能做水烟袋
好土栽好烟,畅销省外,省内很难买 到
充分利用毛竹资源
13 摘下帽子当锅盖 草编锅盖状如帽,能给食物添清香
14 鸡蛋用草穿起来 保护易碎商品
15 过桥米线人人爱 稻米加工的风味主食
秦汉 123 109 22 14 10 10 11 19 7 12
4
魏晋南北朝 144 105 35 13 25 11 8 2
4 2 1 3 1
隋唐五代十国 203 157 36 23 19 20 3 9 14 3 6 20 4
宋元 105 80 14 15 9 7 5
3 8 2 5 12
明清 146 97 13 13 11 24 6
7 5 10 1 3 1 2 1
我国历史上战场地域分布 南方
地区 南方小计 四川 安徽 浙江 湖北 江西 广东 云南 广西 福建 西藏 贵州 江苏
合计 173 30 22 20 19 18 10 9 6 4 3 1 31
秦汉 14 4 6
1 1
2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 宋元
39
46
25
5
3
9
4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