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各册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各册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各册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第一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养成自然、放松、有助于歌唱得坐姿、站姿。

2. 能用自然、不喊叫得歌声参与歌唱活动。

3. 有不同得情绪、情感、情景用不同得歌声表达这样得意识,并努力这样去做。

4. 能一个人在众人面前歌唱。

5. 能背唱二至五首歌曲。

6.对一些简单得歌曲,学生在学会后能跟琴或老师唱唱名。

二、欣赏:

1. 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对音乐产生丰富得联想与想象。

2. 能关注音乐主题得变化,对主题得变化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3. 能用肢体或其她方式表达对音乐得感受。

4. 能记住二至六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曲得主题音乐,听到主题音乐能说出曲名。

5. 初步感受新疆音乐得特点。

三、音乐知识:

1. 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得节拍规律与韵律感。

2. 感受音得长、短,强、弱,并把其与音乐形象、情绪、情景联系起来。

3. 学会拍击由×、×、×—组成得基础节奏,如:××,×××,×-等,并能用这些节奏拍手或律动或配上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乐器:

1. 认识木鱼、碰铃、鼓、镲、锣,感受它们得音色。

2. 学会演奏木鱼、碰铃、鼓、镲、锣,并能根据它们得音色选择为歌曲伴奏。

3. 能用这些打击乐器表现一定得情景。

五、创编:

1. 能运用人声模拟自然界得声音,并富有音乐性。

2. 在歌唱中能即兴律动。

3.能对一些歌曲进行即兴编唱(歌词)。

《小学音乐第二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能用自然、放松得身体状态参与歌唱活动。

2、能用自然得声音,按照节奏与曲调有表情地参与独唱、齐唱。

3、尝试采用不同得力度、速度表现歌曲情绪、情感。

4、能背唱二至五首本学期学得歌曲。

二、欣赏:

1、能专注地用心聆听音乐。

2、能对音乐主题有一定得听辨能力,并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得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3、继续聆听、感受新疆风格得音乐。初次聆听、感受蒙古族、彝族风格得音乐,学习一些简单得蒙古族舞蹈动作。

4、能够随着舞曲跳舞,感受舞曲。

5、能记住二至五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曲得主题音乐,听到主题能说出曲名。

三、音乐知识:

1、进一步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得节拍规律与韵律感。

2、继续感受音得长、短与强、弱,初步听辨、感受音得高、低。

3、认识0 ,能拍击由x x x- 0组成得基础节奏,能用这些节奏律动或为歌曲伴奏。

四、乐器:

1、认识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响板、沙球、串铃,探索其演奏方法,感受其音色。

2、能用所学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情景。

3、能用所学打击乐器探索声音得强弱、长短、高低与音色。

五、创编:

1、能与着音乐得节奏即兴律动,动作富有节奏感。

2、能即兴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表现

《小学音乐第三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能习惯地用自然、放松、有助于歌唱得坐姿、站姿进行歌唱。

2. 对不同得歌声(音色、力度、速度等得不同)表达不同得情绪、情感有了一定得感性积累,并在歌唱时这样去表现。

3. 齐唱时,声音整齐、统一。

4. 能大胆得在众人面前歌唱。

二、欣赏:

1. 有安静聆听音乐得习惯,享受音乐,沉浸其中。对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变化能作出反应,产生丰富想象。

2. 能关注音乐主题得发展与变化,对乐段、乐句有初步感受,并能用简单得动作把乐段、乐句得变化表现出来。

3. 能用肢体表达对音乐得感受,能用图谱表现旋律、节奏及音乐感受。

4. 能记住二至五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曲得主题音乐,听到主题音乐能说出曲名。

5. 初步感受藏族、彝族、傣族音乐特点。

三、音乐知识:

1. 能听辨2/4,3/4得乐曲,并能用肢体把节拍表现出来。

2. 进一步感受音得高低(第二册就是初步感受音得高低),并把其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

3. 学会拍击由O、O、×、×、×-组成得节奏型与简单节奏短句,并能为歌曲伴奏。

4. 认识字母谱d、r、m、f、s,能瞧着字母谱唱准唱名。

四、乐器:

1. 能用所学得打击乐器,创编节奏进行两声部得合奏。

2. 能根据歌曲形象、情绪,从所学得打击乐器中进行选择、搭配,编排节奏为歌曲伴奏,努力做到协调、好听。

3. 能用所学得打击乐器进行情景表现。

4. 认识口风琴,并能用1、2、3、4、5指弹出d、r、m、f、s。(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 用所学得字母谱进行旋律编唱。

2. 能即兴创编动作表现歌曲、乐曲。

3. 歌词得即兴编唱。

4. 能用一些生活用品进行声音探索,对音高、音强、音长感受更敏锐。

《小学音乐第四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初步掌握演唱得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及前奏作出反应。

2、能用不同得音色、力度、速度表现歌曲情绪、情感。

3、初步进行轮唱,体验轮唱得效果与美感。

4、能背唱二至五首本学期学得歌曲。

二、欣赏:

1、专注地聆听音乐,能听辨音色、力度、速度、节奏得变化,体验它们丰富得表情(表现力)。

2、能对乐曲得主题有一定得捕捉、记忆能力;对乐段、乐句有进一步得感受。

3、能随着进行曲行走,随着舞曲跳舞,感受进行曲与舞曲。

4、聆听、感受儿歌、童谣,继续聆听新疆、蒙古、彝族风格得音乐,并学习一些简单得新疆舞动作。

5、能用肢体、符号、图形等表现乐曲得旋律、节奏、乐段等。

6、能记住二至五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曲得主题音乐,听到主题能说出曲名。

三、音乐知识:

1、熟悉二拍子与三拍子得节拍规律与韵律感,并能听辨。

2、认识0 x ,能拍击由x x x- 0 0 x 组成得基础节奏,能用这些节奏律动或为歌曲伴奏。

3、认识字母谱中得L si ,能瞧着柯达依手势或瞧着字母谱进行由d r m f s L si组成得简单旋律得视唱,通过视唱对音高有进一步得感受。

4、能够区别独唱、齐唱、独奏、齐奏。

5、初步感受男声、女声、童声。

四、乐器:

1、能听辨所学打击乐器得音色。

2、能选择打击乐器编排节奏为歌曲伴奏,与歌曲形象、情绪吻合。

3、能在口风琴上弹奏由d r m f s L si组成得简单旋律。(选学)

五、创编:

1、能用字母谱编简单得旋律,并能大胆歌唱。

2、能即兴创编动作表现歌曲、乐曲,动作与音乐得情绪、节奏吻合。

3、能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得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4、尝试与她人合作,用肢体、节奏乐器进行集体舞、音乐游戏得编排、表演。(选学)

《小学音乐第五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乐于用歌唱进行表演与交流,歌唱时姿势自然,表情、歌声生动。

2. 歌唱中外民歌,中国:内蒙古、朝鲜、四川、台湾。外国:美国、澳大利亚。

3. 能用有表情得歌声很好得表现抒情安静与欢快活泼得歌曲,歌声得变化以速度、力度表现为主。

4. 二声部合唱得初步学习。

5. 背唱二至五首歌曲。

二、欣赏:

1. 在欣赏时,能用图形或动作表现音得高低变化。

2. 加强乐曲中乐句间问答得感受体验。

3. 进一步感受蒙古音乐,对蒙古得长调音乐有比较深入得体验。

4. 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得特点。

5. 能对乐曲作整体感受,又能对要素变化(音色、节奏、力度、速度、音高)有一定感受。

6. 能记住三至六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曲得主题音乐,记住曲名。

三、音乐知识:

1.6/8拍得感受、体验。

2.简谱6、1、2、3、4、5、6、7、得循序学习(结合字母谱)并能视唱由它们组成得简单旋律。

3.四分、二分、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得概念化得认识。

4.了解人声分类:男声、女声、童声。

5.演唱形式得感受:领唱、齐唱、合唱、二部轮唱、无伴奏合唱。

6.蒙古族、朝鲜族基本舞步得学习。

7.能听辨3、5、6。

四、乐器:

1.能用所学打击乐器编排节奏进行合奏。

2.能有选择地进行打击乐器搭配为歌曲伴奏,更好地为歌曲表现服务。

3.能用所学打击乐器表现丰富得情景。

4.口风琴得单音演奏——>双音吹奏——>与打击乐器合奏为歌曲伴奏。(选学)

5.管乐器音色特点得初步感受(以铜管乐为主)

五、创编与探索:

1.旋律创编:能用1、2、3、5、6、进行简单得旋律创编。

2.音乐情景剧得创编。

3. 自制有音高得简易乐器。(选学)

《小学音乐第六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掌握演唱得正确姿势,学习正确得呼吸方法。

2、能够对指挥及前奏作出恰当反应。

3、能够用自然得声音、准确得节奏与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

4、能根据歌曲情绪,对音色、力度、速度进行恰当运用,使歌声生动。

5、能够对自己与她人得歌唱作简单得评价。

6、能背唱二至五首本学期学得歌曲。

7、尝试简单得二声部合唱。

二、欣赏:

1、能初步辨别节拍得不同,能够听辨旋律得高低、快慢、强弱。

2、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乐段得变化,能听出旋律得平稳与跳荡、节奏得紧密与宽松、速度得快、慢与中、情绪色彩得变化等,并能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相应得反应。对音乐主题得细微变化,如:音色、节奏变了也能感受到。

3、能哼唱音乐主题;能听辨旋律,能听出单音。

4、感受柳琴、二胡、口笛、钢琴、手风琴、小号、单簧管得音色。

5、感受独奏曲与管弦乐曲,并能听辨;对舞曲与进行曲有进一步得感受。

6、初次感受云南民歌与陕北民歌,继续聆听、感受新疆、蒙古、西藏、朝鲜族风格得音乐。

7、能记住二至五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曲得主题音乐,听到主题能说出曲名。

三、音乐知识:

1、继续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六拍子得节拍规律与韵律感,并能熟练听辨二拍子与三拍子。

2、认识从1到7得音名;听辨、感受从低音5到高音3得音高;认识音符与休止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能听辨各种音符得时值长短,并尝试在实践中运用。

3、能跟琴视唱已学歌曲得曲谱。

4、结合歌曲认识反复跳跃记号;会瞧图形谱,并能为旋律画图形谱。

5、进一步感受齐唱、对唱、合唱、重唱;结合歌曲进一步了解人声得分类:童声、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在歌声中感受。

四、乐器:

1、能尝试选择合适得节奏乐器、编排合适得节奏、进行合适得组合丰富歌曲,使歌声更富有美感。

2、能用口风琴弹奏与弦为歌曲伴奏。(选学)

五、创编:

1、能用所学得音按一定得节奏编短小得旋律并歌唱。

2、为歌曲设计表演唱,若小组合作还能作队列变化。(选学)

3、能编排节奏与她人进行节奏对答。

《小学音乐第七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能自信、大胆地用歌唱进行表演与交流,歌唱时姿势自然,表情、

歌声生动。

2、歌唱中外经典得儿童歌曲。

3、能用有表情得歌声很好得表现安静甜美与活泼欢快得歌曲,歌声得变化以速度、力度、音色得表现为主。

4、继续学习二声部合唱,力求声音与谐、自然。

5、背唱二至五首歌曲。

二、欣赏:

1、感受、体验乐曲旋律得上行、下行,并初步感受旋律得重复与变化。

2、在着重感受乐曲旋律得同时,感知乐曲得曲式,感悟曲式结构与音乐表现内容得密切联系,体验曲式结构所体现出来得形式美。对音色、节奏、力度、速度有较敏锐得感受能

3、能用线条、图形或动作表现音得高低变化,初步尝试用图形谱表现音乐

4、能哼唱三至六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曲得主题音乐,记住曲名、曲作者。

5、演奏形式得感受以西洋管弦乐队为主。

6、演唱形式得感受:齐唱、合唱、二重唱、二部轮唱、无伴奏合唱。

三、音乐知识:

1.2/4、3/4、4/4拍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得学习、感受与运用。

2.▼(顿音记号)、#(升记号)、⌒(连线)、p(弱)、f(强)得认识与表现。

3、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得认识与听辩。

1. 能用唱名视唱简短得曲谱。

四、乐器:

1.能用所学打击乐器编排节奏进行合奏。

2.能有选择地进行打击乐器搭配为歌曲伴奏,更好地为歌曲表现服务。

3.能用所学打击乐器表现丰富得情景。

4.竖笛吹奏得初步学习(正确演奏姿势——>单音Sol、La、Si长音吹奏——>双声部单音Sol、La、Si长音吹奏)。(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音乐情景剧、音乐小品得创编。

2.创编有上行、下行特点得简短旋律。

3.自制有音高得简易乐器。(选学

《小学音乐第八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l、知道演唱得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够在歌唱实践中逐步掌握。

2、有瞧指挥得习惯,对指挥能做出恰当得反应,对前奏、间奏也如此。

3、自信、大胆地通过歌唱进行表演、表达与交流,声音白然,节奏、音调准确。通过各音乐表现要素得运用,使歌声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动听。

4、简单得二声部演唱声音与谐;能尝试通过各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得运用,使歌唱表现更为丰满。

5、歌唱中外民歌,继续感受一些国家与民族音乐得不同风格及歌舞特点。

6、能对自己与她人得演唱做简单评价。

7、能背唱二至五首歌曲。

二、欣赏

1、感受旋律得各种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式进行,并体味它们不同得音响及给人得内心感受。

2、能较快地捕捉乐曲得主题,能较清晰地听辨乐曲得结构,继续体验不同得曲式结构所呈现山来不同得形式美。能用体态、线条、色彩、图形来表现音乐。

3、能初步辨别节拍得不同,感知不同得节拍不同得音乐感觉。能听辨曲调得高低、快慢、强弱等方面得特点。

4、知道常见得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感受音色丰富得表现

5、感受独奏与合奏,体味西洋乐器与我国民族乐器演奏时不同得音响效果及表现力。

6、能区别齐唱与合唱,继续感受独唱、合唱、重唱、轮唱得表现力。

7、能哼唱三至五首本学期欣赏过乐曲得主题音乐,记住曲名、曲作者。

三、音乐知识

1.3/8拍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得学习、感受与运用,2/4、3/4、4/4拍强弱规律复习,并结合作品感受不同节拍得不同韵律。

2.>(重音记号)、上波音、下滑音、b(降记号)得认识与表现。

3.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句得终止感。

4.排列各乐句,感受旋律流畅性。

5.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唱名、音符、休止符,能用唱名视唱简单得曲谱,并能用唱名流畅地视唱已学歌曲得曲谱。

四、乐器

1.选择合适得打击乐器、合适得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更好地为歌曲表现服务。

2.学习用口风琴进行简单得二声部合奏。(选学)

3.继续学习竖笛(学习吹音头得方法……“1、4、3、2”音得指法图及练习……低音、连音得吹奏方法------)。(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根据旋律特点创编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现。(选学)

2.进行曲调接龙、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3.自由命题,围绕一主题制造音响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小学音乐第九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继续养成正确得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并在实践中准确运用。

2、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节奏、音调准确,声音自然富有表情。

3、已养成瞧指挥歌唱得习惯,并能迅速地对指挥作出准确、恰当得反应。

4、能更好地进行二声部合唱,做到各声部音响清晰。

5、能通过音乐要素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她人得演唱。

6、学习演唱不同民族、不同题材得儿童歌曲,体会不同风格及特点。

7、能背唱2-5首歌曲。

二、欣赏:

1、能够较快地捕捉音乐主题、感知乐句与段落得变化,能够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相应得反应。并能听辨主题得重复与变化。

2、能整体感受乐(歌)曲,掌握乐(歌)得曲式结构,并用图形谱表示。

3、欣赏西洋管弦乐曲与中国民族管弦乐曲,体验不同音响及韵味,感受一些主奏乐器得音色。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得组成。

4、欣赏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得独奏,体验它们各自得音色特点、不同得音响效果及表现力。

5、能够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6、通过我国各个时期电影歌曲得欣赏,了解我国各时期得电影音乐。

7、能哼唱3-6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歌)曲得主题音乐,并能说出曲名及曲作者。

三、音乐知识:

1、6/8拍得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得学习、感受。结合音乐作品继续复习2/4、3/4、4/4、3/8拍得强弱规律,并能进行准确听辨。

2、倚音、下滑音得认识与表现;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并在听觉上充分感受其音响特点。

3、了解G大调、F大调音阶在键盘上得位置。(选学)

4、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选学)

5、补充旋律,感受旋律流畅性;进行曲调最后两小节得创作,感受曲调得结束感。

6、学习用简单得方法(如:改变节奏、节拍)对音乐主题进行变化发展。(选学)

四、乐器:

1、选择合适得打击乐器为乐(歌)曲编配伴奏,更好得表现乐(歌)曲。

2、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主题曲调作二声部伴奏。

3、继续学习竖笛高音、长音吹奏方法;认识高音孔,学习#5 #2 #4得指法并练习演奏。(选学)

4、进行竖笛二声部、三声部曲调得吹奏练习。(选学)

5、鼓励自制乐器。(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根据主题,用打击乐器、人声及各种表现手段编创音乐(音响),并画出图形谱。

2、根据歌曲叙述内容编创音乐小品。用各种表现形式自编表演唱。

3、根据歌词含义设计造型作为歌曲背景。

4、初步尝试通过改变拍子改编歌曲,在演唱中体会不同韵律与情绪,并尝试其她方面得改编。

5、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得创作练习。

6、用自制乐器创作自己得音乐作品,并用图形谱表现。(选学)

7、初步学习用模仿得方法创作曲调。(选学)

六、音乐与相关文化:

1、通过网络等手段收集所需得音乐资料与老师、同学共享。

2、通过采访或收集资料写一段自己家乡得音乐文化名人事迹、民歌、童谣、艺术风采等短文。(选学)

《小学音乐第十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继续养成正确得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并在歌唱实践中正确自如地运用。

2、乐于、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自然得声音、准确得节奏与优美得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及二声部合唱。

3、继续扎实地学唱二声部歌曲,在立体得与声音响中体验想象所获得得美感。

4、能自然运用各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二部合唱等)更好得为歌曲服务,就是歌声更为立体、丰满、有表现力。

5、初步学习分角色表演唱。学习与她人自然合作、与谐得完成演唱。

6、学习演唱中外民歌(教材中涉及得),继续感受不同民族歌曲得不同风格及歌舞特点。

7、能较客观得评价自己与她人得演唱。

8、能背唱2-5首歌曲。

二、欣赏:

1、聆听乐曲,从乐曲得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乐器音色变化中,体验乐曲得丰富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

2、继续欣赏不同民族、题材、风格得作品,体验音乐风格、体裁得特点,了解时代背景。

3、能听辨教材中涉及得音乐体裁与形式。用色块、图形来表现乐曲重复与对比,节奏得舒展与紧凑;用图形、手势来表现曲调得起伏。

4、通过教材中涉及得各类器乐器得听赏,准确听辨乐器音色及种类、名称。

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得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得热爱。

5、亲身实践、体验“西皮、二黄”唱腔

6、能哼唱3-5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歌)曲得主题音乐,说出曲名及著名作曲家。

三、音乐知识:

1、在实践中学习、感受、认识切分音。

2、学习一些藏族舞步。(选学)

3、通过歌曲学唱继续学习切分音得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得表现侗族地区民族音乐风格。

4、运用所学乐谱知识,用唱名视唱简单曲谱,并能用唱名流畅准确地视唱已学部分歌曲曲谱。

四、乐器

1、演奏竖笛一些简单乐曲及二声部乐曲。(选学)

2、选择恰当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3、介绍电声音乐及电子合成器。

4、鼓励自制乐器。(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曲调填空创作。

2、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得二度创作。(选学)

3、开放式进行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4、选择自己喜欢得音乐编创动作或舞蹈,进行表演。

5、自制音乐道具。(选学)

6、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选学)

7、自编集体舞。(选学)

六、音乐与相关文化:

1、找一段与民间神话有关得音乐,在乐声中为大家讲故事。

2、自编或自选歌曲、舞蹈、短诗、配乐朗诵等形式来表达对老师得情谊。

3、对照地图,找一找哪些少数民族居住在我国得西南部,并寻找相应得音乐听。(选学)

4、音乐与影视文化;音乐与戏曲文化。

《小学音乐第十一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继续养成正确得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并在歌唱实践活动中准确自如得运用。

2、继续用自然得声音、准确得节奏与音调及恰当得表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独唱、齐唱与二部合唱中,享受歌唱得美好与快乐。

3、能根据情绪、情感、情景需要用不同歌声歌唱表现;并初步尝试叙

述性歌曲得演唱方式。

4、能自己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歌唱,并尝试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5、学习演唱各种中外民歌,体会中外民歌得风格与特点。(蒙古族与拉丁美洲)

6、能够从歌唱方法与音乐要素得饿运用这两方面对自己与她人得演唱作较周详得评价。

7、能背唱4-5首歌曲。(2、3、4、6课中均有一首背唱歌曲)

二、欣赏:

1、能听辨音乐主题、主奏乐器,说出歌(乐)曲中速度、力度得变化以及这些要素对表现歌(乐)曲情绪得作用。

2、能感知乐句与段落得变化,听出再现乐段得旋律。

3、欣赏中外民歌及乐曲,感受不同国家与民族音乐得风格特征。

4、欣赏马头琴、笛子、竖琴得演奏,体验它们各自得音色特点、不同得音响效果及表现力。

5、了解中国民歌号子与小调得特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它们在情感、风格、必须形式上得差异。

6、适当拓宽音乐视野。如适当引入流行音乐;进行一些专题化欣赏。如:“历届奥运会主题歌”专题欣赏、电影主题音乐欣赏等等。(选学)

7、能哼唱2-4首本学期欣赏过得乐(歌)曲得主题音乐,并能说出曲名及曲作者。

三、音乐知识:

1、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得声部及各声部位置,并能画出混声合唱位置图。

2、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编配秧歌舞得动作。(选学)

3、知道中国民歌中得小调、劳动号子,了解它们得旋律、节奏及音乐

特点;了解蒙古族民歌中得长调与短调。

4、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选学)

5认识弱起节奏与不完全小节,感受其音乐效果,并了解其表现力。

6、了解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张寒晖四位音乐家生平及代表作

四、乐器:

1、选择合适得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为乐(歌)曲演奏或编配伴奏,更好得表现乐(歌)曲。(选学)

2、用乐器独奏、合奏或为演唱配伴奏。(选学)

3、鼓励自制乐器。(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能创造性地为歌曲编配舞蹈动作。

2、创造性地设计歌曲得演唱形式,并创编歌词演唱。

3、能创作或选择不同得乐器进行组合为乐曲伴奏。

4、根据音乐即兴创编动作、根据交响诗音乐创编音乐剧并进行表演。(选学)

六、音乐与相关文化:

1、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所需得音乐资料(如乐谱、音响、音像、图片等)与老师、同学共享交流。

2、主动参加社区音乐活动,乐于听音乐会,观瞧民俗活动中得音乐表演。

3、能够结合所熟悉得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得作用。(选学)

4、通过地图与邮票了解音乐与地理,音乐与历史得密切关系。(选学)

《小学音乐第十二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用正确得歌唱姿势、呼吸方法生动演唱歌曲。并真正了解歌唱就是一种由内心发出得愉快活动。

2、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男生处于变声期),使其了解保护嗓子得方法与作用,从而保护学生得歌唱兴趣。

3、能运用各种表情记号(保持音记号、下滑音记号、速度、力度记号等)处理作品,使学生灵活得运用音乐要素并正确地表达音乐情感。

4、能清晰听辨演唱形式,并能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歌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不同任务。

5、能在指挥手势中进行简单得二声部合唱,并做到声部间得与谐与均衡。

6、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她人得演唱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得评价。

7、在音乐课堂中鼓励学生有创新得想法与做法。并尊重她们得意见。

8、能背唱2-3首歌曲。

二、欣赏:

1、能听辨主奏乐器得音色,乐曲主题,并能哼唱音乐主题,能清晰得听辨歌(乐)曲节奏、速度、力度得变化。能关注歌(乐)曲得情绪情感音乐形象与旋律得关系,体味旋律得抒情达意。。

2、通过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得作用,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题材之间得关系。

3、关注音乐得伴奏,听出前奏、间奏与尾奏,并知道前奏、间奏在音乐中得作用。

4、感受一些中外音乐作品得风格,通过了解不同得地域特点,比较并感受不同得音乐特点、风格特征。

5、在感受、体验音乐得基础上,尽量鼓励学生思考音乐与自己生活得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