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合集下载

送别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送别诗⼀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的意象有长亭、杨柳、⼣阳、酒、秋等。

诗歌题⽬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之别、友⼈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的⼿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下⾯是为⼤家带来的:送别诗:王维《送元⼆使安西》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送元⼆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故⼈。

译⽂清晨的微⾬湿润了渭城地⾯的灰尘,馆驿青堂⽡舍柳树的枝叶翠嫩⼀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肃省敦煌西南,为⾃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名“赠别”,后有乐⼈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名“渭城曲”。

它⼤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位姓元的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北岸。

赏析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百⼆⼗⼋。

下⾯是唐代⽂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氛。

清晨,渭城客舍,⾃东向西⼀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氛浓郁。

“朝⾬”在这⾥扮演了⼀个重要的⾓⾊。

早晨的⾬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道上,平⽇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乍停,天⽓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得很有分⼨,显出这⾬澄尘⽽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愿,特意为远⾏的⼈安排⼀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送别》原文:年代: 唐作者: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王维《送别》赏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浅析古代送别诗中的意象

浅析古代送别诗中的意象

浅析古代送别诗中的意象诗是经过心灵情感的纯化和韵律化的语言表现,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唐人好诗,多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古代有许多送别诗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有些名句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古人抒写离愁别绪,常要借助客观外物表现主观情感,这个外物便是意象。

常见的意象有:杨柳。

杨柳是古代送别诗词中最优美的一个寄托。

最早出现在《诗经?采薇》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依依杨柳表现依恋惜别之情。

因为“柳”与“留”谐音,自汉代以来常以折柳寄寓殷勤挽留之意。

近来也有新解:希望远游之人不要难过,不要过于依恋故土,有句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

要像柳树一样随地可活,随遇而安。

折柳赠别始于汉,至唐代为最盛。

柳絮。

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杨花。

无名氏《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前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景抒情,追溯春天分别时的景象,末两句写春已去人未归,竭力渲染怀念与闺怨之深。

笛声。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流水。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再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

美酒。

元人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春草。

春草无处不在又生长茂盛,常用以喻离愁之多又难以消除。

屈原《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都是以春草为意象。

王维《送别》古诗鉴赏《送别》古诗赏析详解

王维《送别》古诗鉴赏《送别》古诗赏析详解

王维《送别》古诗鉴赏《送别》古诗赏析详解送别》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送别》作者: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注解】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送别》【韵译】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送别》【评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

“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

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

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

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

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赏析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赏析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 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 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 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长亭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 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 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 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 樽前挂帆去,风雨下西楼。(许浑<韶州送窦司直北归》)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 故人南去汉江阴,秋雨萧萧云梦深。(李端《江上送客》) • 断烟伤别望,零雨送离杯。(徐坚《饯许州宋司马赴任》)
舟和帆在送别诗中往往以“孤舟”、“孤帆”的意象出 现,突出远行人的孤单之感。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长亭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 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长亭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折柳送别
折柳枝
施肩吾
伤见路边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 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 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 之意。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日暮征帆何处泊?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作者:李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4期摘要: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这些都和送别有关,也就是送别诗。

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

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关键词:王维送别诗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32-02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1]王维送别诗的空间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

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重、更浓。

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2]“故驿同槐里,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4]“饶吹发西江”[5]“东南御亭上”[6]“连天汉水广”[7],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

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空间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送别诗常见意象、情感、表达技巧梳理

送别诗常见意象、情感、表达技巧梳理

送别诗常见意象、情感、表达技巧梳理什么是送别诗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

送别诗中诗人状态是面临别离,或别友人,或被友人送别,或与家人恋人分别等。

主要内容是长亭古道、江边渡头、举酒击节、折柳相赠等。

送别诗常见的几大意象: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水,比如江边渡头,古人长途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陆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设酒宴饯别;柳,与“留”谐音,通过折柳相赠,表达对友人、亲人、爱人依依不舍之情;月,送别之后往往睹月思人。

长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送别诗中的感情类别: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2.体贴入微的宽慰,如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前途艰险的担忧,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5.坦诚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6.积极奋发的勤勉,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

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送别诗中的情感黯然销魂者

送别诗中的情感黯然销魂者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 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 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 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 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孤蓬类: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 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 • • •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 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怅然若失。 •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 •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 •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6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② 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 “高岑”。③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送元二使安西鉴赏和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鉴赏和赏析

欣赏诗歌的艺 术魅力,学习 如何运用语言 表达情感。
思考诗歌中的 文化内涵,了 解古代中国的 风土人情。
启发我们在现 代社会中,如 何更好地处理 人际关系,珍 惜友情。
01
02
03
04
05
诗歌内容:送 别友人,表达 对友人的思念 和祝福
诗歌形式:五 言律诗,形式 工整,音韵和 谐
诗歌语言:简 洁明快,形象 生动,富有表 现力
诗歌作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有助于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促进
世界和平与发展。
吸引游客:诗歌 描绘的优美景色 和历史文化吸引 了大量游客前来
参观
提升知名度:诗 歌的传播提升了 当地的知名度和
影响力
促进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带 动了当地经济的
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 诗歌的传播促进 了不同地区之间 的文化交流和互
项标题
送别场景:描绘了 诗人与友人离别的 场景,表达了对友 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项标题
景物描写: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思
念和祝福
项标题
情感表达:通过诗 歌中的意象,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深 厚情感和对未来的
美好祝愿
项标题
诗歌结构:诗歌采 用了传统的送别诗 结构,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之情和对未来的美
01
02
03
04
05
感受诗歌的韵 律美,体会诗 人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歌意 象的解读,领 略诗人的艺术 风格。
深入剖析诗歌 主题,理解诗 人的创作背景 和创作意图。
品味诗歌的语 言魅力,感受 诗歌的深刻内 涵和独特韵味。
通过对诗歌的 赏析,提升个 人的审美能力 和文学素养。
添加 标题

送别诗中的意象研究

送别诗中的意象研究

送别诗中的意象研究摘要: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

意象中的“象”是属于客观的,物质的,意象中的“意”是属于主观的,精神的。

在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与短亭、南浦、杨柳、美酒等。

营构意象时应注意几个问题是:其一要注意意象的鲜明和具体;其二要注意群体效应;其三要注意掌握好意象的密度和节奏;其四要注意赋予意象的性质。

诗中营造好的意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

关键词:意象长亭南浦杨柳美酒送别诗中的意象研究徐雪目录1 意象的概念............................................................1 2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 2.1长亭与短亭......................................................1 2.2南浦...............................................................2 2.3杨柳...............................................................4 2.4美酒...............................................................5 3 营构意象几点注意问题 (6)参考文献 (7)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唐宋诗歌中,送别朋友的诗歌如累累硕果,缀满枝头;其繁多而又精彩。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诗人深入的努力去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象来宣泄和附着自己的情感。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颖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摘要: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

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可以通过丰富的意象来表现。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而古诗的意象,很多有相对固定的寓意。

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而在古典诗词中,离别的意象就有很多,下面挑选其中应用较为广的稍加阐述。

关键词:送别诗意象1. “唯有垂杨管别离”: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杨柳是古代诗词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离别意象,并广泛应用。

因折柳赠别本就是古人的风气,看到柳,就联想到别。

而且因为“柳”与“留”谐音,更能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在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甚至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唐人这两句诗,说的就是灞(亦作霸)桥折柳。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白居易《杨柳枝词》白居易诗说明了杨柳与离别的密切联系。

“唯有垂杨管别离”,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代以降,杨柳便成为送别诗中的突出意象,以“折柳”表惜别之情,风靡有唐一代,流风波及两宋。

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施肩吾《折柳枝》:“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杨柳,哀婉凄切的别离意象。

离别之时,所以要折柳相赠,一是“柳”“留”谐音,赠柳寓挽留之意。

二是随风摇摆之柳条与行行复止的离人在形象上有某些相似之处。

三是柳生命力强,赠柳意味着祝愿离人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四是柳随处皆有,柳垂于地,也便于折取。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褚人获《坚瓠集》)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王维创作的送别诗佳作迭出,意味隽永,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一、王维送别诗的内容王维现存诗有四百二十余首,其中送别诗占70多首,几乎占到五分之一。

王维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拓宽表现领域,内容丰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其送别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送友赴边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主要内容,如《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送韦大夫东京留守》、《送崔五太守》、《送李睢阳》、《送李判官赴东江》等等,这类作品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主要表达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

王维送别诗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送友人归隐田园的,从中可以体现他那崇尚自然与散淡的天性。

如王维作于天宝初年的《送纂毋校书弃官还江东》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抚慰失意友人也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一大主题,不仅饱含深情,精神格调高扬,而且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力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

如《送杨少府贬郴州》就是劝勉失意友人的经典代表篇章。

二、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王维的送别诗独具特色,诗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非一般送别诗可比,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绘画高手,同时,从他的诗作中读者还能充分地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完美境界,以及两者融合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蕴。

这在其送别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送张判官赴河西》后面四句:“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诗人再现了漫漫黄沙飞动与皑皑白雪相连,蓬草飞旋、卷入云端的画面,描绘出了边塞昏天暗地的独特风貌。

同时,画中有情,即在如此慷慨悲壮的背景下,诗人倚剑高歌送别朋友去河西赴任,表达了深切不舍又寄寓祝福的送别之情。

另外,真切形象地抒发主观感受,把自己的志趣品格寄寓在诗行、画面之中,也是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的异同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孟浩然的送别诗,将传统的黯然销魂的愁怨抛开,高亢激越,爽朗明快,催人奋进,而且能借题发挥,将情景与现实密切结合,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

文学史上习惯将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大多是基于他们之间的一段情深意挚的莫逆之交,以及两人共同创立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两人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漫游名山大川,广交天下之士,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

孟浩然有50余首,而王维则有70首之多。

他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都有创新。

王孟的送别诗,从体裁上看,既有五、七言古体诗,又有五、七言近体诗。

而且王维的送别诗中还有骚体与五言长律形式,如叙黄鹊歌送别《与送李太守赴上洛》等。

可谓众体兼备。

从送别对象上看,两人的送别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送人赴边从军,送友归山隐居,慰人贬滴或落第,以及送人游历、还乡、赴任等。

从整体上来看,他们的送别诗基调是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有别于传统送别诗那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悲苦凄惨的格调。

虽有惆怅、伤感,但在双方惜别的感情中融注各自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容量,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一、送人赴边感奋激发送人出征,生离死别,多令人气结不能言,而“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送人赴边,并不显得悲苦,反而豪迈激昂。

早在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中,就已显示出唐人献身边塞的爱国激情:“勿使燕然上,独有汉臣功!”“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只是数量较少。

而王孟的这类送别诗,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内涵更深。

(一) 慷慨从征,忘身报国边庭有急,一马当先。

孟浩然的《送陈七赴西军》七闻边烽动,力一里忽争先。

”以及《送王宣从军》“隆兵初灭虏,王粲始从军”,这种爱国的热忱,极大地鼓舞了诗人与后世的读者:“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送王宣从军》)。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王维与高适这两位巨匠,在送别诗中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他们无论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结构和诗学思想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对比性,结果又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一、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一)王维:语言诗情细腻,充满含蓄隐喻。

《送元二使安西》中取材于道家的自然观,用精细的语言表达出自然的伟大神奇之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在山川的物景中融入人情淡约的诗意,写出深沉情怀。

(二)高适:语言简洁生动,抒发情怀满满。

“挽歌”中客观的描绘内容体现出思旧的爱乡情怀;而《赠别》则勇于表达复杂的情感,通过象征手法将一份深深的不舍和一份宁静而温柔的情绪传达给读者。

二、在情感表达上有本质不同(一)王维:思想蕴含深刻,情感凝思沉痛。

《送元二使安西》中清新的山林诗意传达的是对君子友谊的珍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把歌者今生而失却了的离别之情发散开来,但又在淡然中蕴含着一份深厚而深刻的情谊。

(二)高适:情感蜻蜓暖,思绪舒极缓。

“挽歌”用极具诗意的笔调,把郁结的思念转化为一种不舍而暖心的情怀;《赠别》则用明朗而具体的形象,将一份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温柔而坚定的离别之情放射出来。

三、在结构表达上呈现不同(一)王维:山溪虽短隐篇,流长不踰谬句。

《送元二使安西》中,视角宏大博翔,句式清秀奇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仿似谣调行辞,结构层次严谨,把故人的离去和水云的蓬荜相结合,形成一个饱满而完整的送别物语。

(二)高适:古风昭怼恩爱,戏叙言犹若真。

《挽歌》结构简洁而有节奏感,有如一股纯正的文学乐曲;《赠别》则行文节离,语言气势宏大,一句接一句,虚实相融,如铡刀切钢般写出了不舍的别离之情。

四、在诗学思想上有着大义的差异(一)王维:关怀代代庇荫,生活真操大学。

《送元二使安西》彰显着道家禅意舒缓的境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强调着实现戒嚣,堂堂正正的仁义之道。

(二)高适:装置昏暗犹传,理想幽明入灵机。

“挽歌”借古乐极致的抒情表达出宪法的理想精神;而《赠别》从老祖宗的留歌出发,通过离别之情提及知性与理想的永恒崇高。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王维《送别》诗意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译文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诗意赏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文学赏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导语: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

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1]王维送别诗的空间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

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重、更浓。

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2]“故驿同槐里,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4]“饶吹发西江”[5]“东南御亭上”[6]“连天汉水广” [7],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

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空间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都有时间的表述。

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春、秋两季为主。

“秋城邺宫故”[8]“秋天万里净”[9]“春草年年绿”[10]“关门落照深”[11]“别后同明月”[12]等等。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

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

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王维的古诗在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阅读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1送别在王维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

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王维现存诗四百二十余首,送别有七十余首之多,并且也很出色,有着不容忽视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送别时的离情别恨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具有普适性。

不同的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在唐代,诗便是人们表达离情的不二选择。

虽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但交通、通讯条件仍比较落后,一次分别,很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跋涉以及种种风险,所以我们的古人常把生离和死别联系起来。

从送别的对象看,王维送别的主要内容是: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以及送友归山隐居等。

不同内容的送别,王维所表现的具体感情是不同的。

一、凄凉伤感与离情相融与至爱亲朋的离别对人而言是一种情感上的折磨,特别是在交通、通讯不便利的条件下,由离别所带来的空间阻隔,常使人们在面对离别时不禁黯然神伤,“人世死前唯有别”,典型地代表了古人对离别的普遍强烈感受。

凡是送别多少都有一种凄凉之情、伤感之意。

如王维的《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和《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前一首诗歌以高台送友时的即目所见,经“飞鸟还”与“行人去”相对举,别情自见。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离情能不露情态,最高。

”[1]徐增《而庵说唐诗》:“此纯写‘临高台’之意。

飞鸟还,则行人可息矣,而犹去不息,日暮途远,在行人恨不得即到,而送者则愿其早歇,念之深,爱之至也。

”[2]徐增说得透彻。

后一首写天寒日暮之际,诗人于湍流侧畔送友,伫立沉思,久久不愿离去,含蓄地表现不舍的别情。

正如刘永济先生所说:“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的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精选课件
20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 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 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日暮酒醒人已远,
——柳永《雨霖铃》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
精选课件
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贯休《古离别》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 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 荣之意。
精选课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精选课件
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为赠别、乡思名曲, 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 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 蕴。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精选课件
3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精选课件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古道
长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沼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48]f10使潇洒如李白者在离别时也总 是泪水涟涟:李白《赠别郑判官》:“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江 夏送友人》:“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正如宋代无名氏《玉楼春》
词云:“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于花上雨。” 八、行人
【lOg送别》 【11】《送李太守赴上洛》 【121(送杨长使赴果州》 【13】朱光潜:《诗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 [15】《资圣寺送甘二》 [161(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杨柳的别离意象。芳草的态势旧诗人心灵深处那种细腻、厚实、缠
另外也有“黄云”:“蓬卷入黄云”【311‘‘黄云断春色”【32】,这在其 他诗人的诗歌中也不乏佳句,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自日熏, 北风吹雁血纷纷。”又《蓟中作》:“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李白
《送崔度还吴》:“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可能是边塞沙漠连天,
超凡脱俗。同畴期李白的《自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
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人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 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更是把白云写到了极至,极力写白 云的自由.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
王维送别诗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然意象,其中包括山水、禽鸟、 草木、以及日月风雨等。这些意象,一方面对刻画离别情绪有着不 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以其五彩缤纷和富于变化使得送别诗各具特 色,美不胜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环 境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 一,柳,芳草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困柳筵柔长.风吹而成缠绵 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 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从而形成
我们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总是泛着洒光、飘着酒香、回荡着“对酒当
俊沽的人格,宁静的心境,矛盾的心理。元代杨载《诗法家数・赠
别》:“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 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
歌”的高吟低唱,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渑轻 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
行走,总见凄凉与落寞,更何况是刚刚与友人分离呢?远远望去。一 个人长途跋涉,奔赴前程,寥落的行人与影子为伴,诗人也正是用
中到这几个时间决非偶然,显然是因为月夜、日暮、春、秋比其他时
忧。这样。月与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态相结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
的旨趣。 -三.云
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壬右丞集笺注》 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送别诗中却是“自云”居 多:“自云余故岑”[231“惟有自云当露冕”f24】‘‘云Et淮南祠”[251“江 向白云平”f26】‘‘驱鸡入白云”f27】‘‘自云留故山”[281“天长云树微” [291,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 无瑕。王维诗中曾说:“余生欲寄自云中。”f30】诗人用自云可能也象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李静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严羽《沦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 这些都和送别有关,也就是送别诗。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 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王维送另lj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 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荚键词:王维送别诗意象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32一02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ll陲。但去莫复问,
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 其荐拔。”诗人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各种离情 的。王维借用这螳意象传达自己的感情,使诗的意境达到r完善的 地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唐诗三百首新注》[清】蘅塘退士编,中华书局 《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
万方数据
秋天的夕阳总给人黯淡、凄凉、悲惨之感。这种感受又正吻合了离 人璐然伤神的情怀。 五、酒
总之,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是个性化的,最能表现诗人的心 境。大漠、烽烟、夕阳最能体现王维青壮年的心境;行人、酒、歌最能
体现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与深情;云、月、鸟体现其飘逸、
元人杨载日:“凡送人多托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37】如果说
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1984年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江雁亦稀。”【411雁意象本身具有悲伤愁怨的情蕴.这与离人的分
别时的心境相契合。托雁写剐情,以雁衬托离人远去的悲凉、孤独, 极自然亲切实可行。人与雁同是沧落天涯,相同的命运把原本隔绝 的心联结在一起,发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点明厂客中送客的浓浓离
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王国维《人间词话》,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第 一次印刷
愁别绪。“古木官渡平”[421“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431‘‘衰鬓日 如蓬”【44】‘‘蓬卷入黄云”【45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f46】。在表达 离愁方面,飞蓬与雁起到同样的震撼力的作用。
情感之中,自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它的主悲情蕴,给人留下的 情感是悲伤愁怨。而这种意象为征人所见,游子所闻.更能表达离
人的那种缭绕不尽的万里愁思,意境高远,感情凄惨。“自叹鹩鸨临
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391“子午山里杜鹃啼”[401“万晕春成尽.
萧统《文选》,中华书局影印胡刻本(《别赋》在其中)
七、泪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 【1】《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6年版,第63页。
流泪是人们极度伤情的外在表现。古语云:“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处。”而I临别下泪。正如临别折柳、临别饮酒一样.都 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早在《诗经・邶风・燕燕》中就描写了挥泪送
重、更浓。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f2]“故驿同槐里,
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141“饶吹发西江”『51“东南御亭助于表达送别之情。以其中描写 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
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
离的惆怅之情:《送杨长府贬郴州》中“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 听猿声。”秋夜之月寒冷而清寂,再伴以悲凉的猿啼,更见出友人谪
居在外心境之凄凉与茫然。《字文太守赴宣城》“地迥古城芜,月明 寒潮广”以明月寒潮渲染了离别的深情,同时增添了对友人的担
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宅脚意象的这一特 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入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 都有时间的表述。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 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舂、秋两 季为主。“秋城邺官故”【8]‘‘秋天万里净”191‘‘春草年年绿”f101‘‘关门 落照深”111】‘‘别后同明月”[12】等等。这固然是对送别诗的如实描 写,但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送往迎来、离合聚散。单单集
征被送之人品格的高沽,亦或羡慕他们的这种品性,希望自己也能
间更有助于表达离人的情感,它们在诗里已不单纯表示时间而是 成为寄托诗人情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吾人 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情趣是可以比喻而不 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
见的形象。”『131
远望天空,自云也染上了些许黄色,是视觉的冲击.这样写更显凄
凉。与诗人送别的愁绪,边塞的艰苦相映衬。 四,夕阳 “夕阳”意象是中国古人怀乡念人的重要象征物,见到日落常
引起人们的怀乡念人之思,送别的不忍分离ffii顿生惆怅之情,借 “夕阳”包括“斜阳”、“落日”‘黄昏”“目暮”等来抒发他们的情思,都 是借助夕阳来渲染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离别时的凄凉,表现诗人 的愁思之深长而悠远。“天寒远Ilj净,日暮长河急。”[331“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34】“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1351“驿路飞泉 洒,关门落照深。”[36】日落、夕阳总给人垂垂老矣之感,这样,“夕 阳”意象便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夕阳尤其是肃杀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
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困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
江南江北送君归。”[201难辨是春色还是相思,令人联想到行者归途 中所见到的万千春色,无不寄寓作者的相思之情。最为留传千占的 是“客舍青青柳色新”【211。柳色和青草都是绿色的,本应该是春意
昂然的。可是在送别诗中,由于和诗人特定的心情相映衬。“情语”、 “景语”难以分别.不会思维的景物与思维的作者物我交融,相互纠
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
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
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 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
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 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HT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
缠.难解难分,更显“绵绵无绝期”。
二,月 选择月夜这一意象.一方面可以为景物涂上一层凄清悲凉的
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fl】 王维送别诗的宅问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这自然与诗 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
社。1984年6月第1次印刷 严羽《沧浪诗话》,《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 杨载《诗法家数》,《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