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https://img.taocdn.com/s3/m/e12685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6.png)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气词是文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可以使文章更有力度,更具感染力。
本文将会探讨句子中的不同语气词类,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祈使语气词
祈使语气词指的是能够表达命令、请求、建议等语气的单词。
如:“请、走、看、跑”等。
分析:
祈使语气词能够使文章更加直截了当的表达意思,让读者更加明确作者的意图。
这种语气词多用于口头表达或者短文,能够很好的传达信息。
二、疑问语气词
疑问语气词指的是能够表达问号语气的单词。
如:“吗、呢、怎么样、真的吗”等。
分析:
疑问语气词能够让文章更加有沟通性,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文章中使用疑问语气词需要注意尺度,过多的使用可能会让读者有一种被质疑的感觉。
三、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是指用在句中,表示感叹、肯定、否定等语气的词。
如:“真、的确、不、要”等。
分析:
语气助词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具有感染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不当会影响文章的平衡和效果。
四、感叹语气词
感叹语气词指的是用来表达各种赞叹、惊讶等情感的单词。
如:“哇、好棒、真了不起、太厉害了”等。
分析:
感叹语气词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情感,更加贴近读者的内心体验,能够更好的吸引读者的兴趣。
总结:
语气词在文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语气词需要根据文章的目的和受众来确定。
过多或者过少的使用都会影响文章的效果。
在写作过程中,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选择和调整语气词,让文章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古代汉语-语法学(五)助词语气词
![古代汉语-语法学(五)助词语气词](https://img.taocdn.com/s3/m/1b50351ccc175527072208cd.png)
出現,語氣助詞有時被稱爲語氣詞單獨成一類。
因此先秦漢語助詞以結構助詞最爲重要,它們能在
句子或短語的範圍內發生作用,使句子的語序或短 語的語法功能發生變化。
之Hale Waihona Puke 結構助詞“之”來源於指示代詞“之”。最初指示
代詞“之”放在名詞後面作爲複指,表示領有。如 “麟之趾”原始意義是“麟它的趾”,“公侯之事 ”原始意義是“公侯他們的事”。這也是爲什麽先 秦時代詞後加“之”不常見的原因,因爲“之”本 身即爲代詞。 處於“X之Y”結構中的“之”很容易演變爲表示領 屬的助詞。它的功能有:
•
見父之執朋友(友执:朋友),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 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禮記· 曲禮 上》
非判斷句中,仍是表達論斷或肯定語氣:
墻有茨荆棘,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詩經· 鄘風· 墻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 陈述 墙有茨,不可扫也 肯定(主观性) •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左傳· 莊公十年》
•
二、語氣詞没有语法功能,表达主观态度
語氣是說話人對所說句子與現實關係所持的態度,
如直陳、疑問、肯定、否定、假設、擬測、商量、 命令、讚歎、驚訝等。
漢語的語氣可分爲陳述、疑問、祈使、感歎四大類
。
現代漢語的語氣常常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調來表現,
古漢語的語氣則衹能依靠語氣詞和語境來考察。
語氣詞有時也被稱爲語氣助詞,是漢語特有的一種
“耳”是“而已”的合音,也表示限止語氣。《尚書
》、《詩經》中未見,春秋之後的文獻中常見: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 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 梁惠王上》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荀子· 勸學》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史記· 項羽本紀》
第八讲:助词、语气词
![第八讲:助词、语气词](https://img.taocdn.com/s3/m/21cc3a6b0912a216147929f8.png)
第七讲:助词、语气词(三)助词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是助词。
助词分为三小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2、时态助词:着了过3、语气助词:啦的呢吗吧啊罢了三类助词各有各的特点。
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必须写成三个字:定语后写“的”,状语后写“地”、补语前写“得”。
如“伟大的人民”、“迅速地前进”、“看得远”、“写得工工整整”。
其中“的”字可以附着于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叫作“的”字短语,我们将在短语部分讨论。
“所”是个从古代汉语的辅助性代词虚化而来的特殊结构助词,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时再加结构助词“的”,来充当定语,如“所研究的课题”、“所从未涉及的领域”等。
时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和状态。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
如①现在正开着会。
②他开着电视就睡着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①我下了第二节课找你。
②他已经走了。
“过”表示曾有过某种经历:①他去过昆明。
②前几天冷过一阵子。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句子的语气。
“啦”、“罢了”、“吧”、“的”常用于陈述句,“呢”、“吗”常用于疑问句,“啊”、•"呀"常用于感叹句。
助詞爲了教學的方便,將詞綴也放在助詞裏一併討論。
古代漢語的助詞有以下四類:(1)韻律助詞;(2)結構助詞;(3)構詞詞綴;(4)構形詞綴。
一、韻律助詞漢語的節奏韻律是雙音節音步,這種節奏韻律傾向從很古的時候就有。
受這種節奏韻律的影響,古代漢語不僅詞彙上産生了大量的同義連用和偏義複詞等韻律詞,而且也産生了一些主要起襯音或延聲作用的韻律助詞。
所以人們通常將韻律助詞稱之爲襯字或湊足音節。
雙音節節奏傾向在韻文中表現得尤爲顯著,所以韻律助詞多見於《詩經》《楚辭》等韻文,散文中則比較少見。
較常見的韻律助詞有“其”“之”“斯”“思”等。
例如:(1)心之憂矣,其‧誰知之?(《詩經·魏風·園有桃》)(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9fc6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4.png)
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
如:那样说是可以的。
(语气词)她是北京的。
(结构助词)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达。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加上适当的名词。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
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
如: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
(“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他是要走的人。
(“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
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
”句子中有两个“了”,是不同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
古汉语词类——助词
![古汉语词类——助词](https://img.taocdn.com/s3/m/c1e5a4b627d3240c8547ef61.png)
?B、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C、鬼神非人宗亲, 惟德是依。
? D、父母 唯其疾之忧。
(8)下面各句中,“乎”字用作词尾的句子是(
)
?A、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 乎江湖。
?B、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C、敢问夫子恶 乎长?
?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 乎民无能名焉。
(9)下面句子中有着重号的字用作形容词词
帮助谓语进行判断。(基
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
本用法)
告诉别人。“也”表静态,
? 用于复句句尾的“也”都 带有肯定、确认或深信不
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 人。
疑的语气。还可以用在表
示命令或疑问的句子末尾。 例:
? 鸡已鸣矣。
例: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余病矣。
南冠而执者,谁也?
?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
疑问语气并不强,带有探寻的语气。
? “何以……为”或“何……为”
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 “哉”基本作用是表示感 叹,而且比较强烈。
例:
?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
? “夫”也表示感叹语气,但 比“哉”要低沉一点。
例:
逝者如斯夫!
? “哉”也常用于反问句 中,一般需要疑问代词 或“岂”相呼应。
性的是(
)
A、自夫子 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是以圣人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
D、今臣 之刀十九年矣。
(5)下面各句中的“夫”字用作语气词的是
(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B、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现代汉语)第五章 第三节 词类(下)助词、语气词
![(现代汉语)第五章 第三节 词类(下)助词、语气词](https://img.taocdn.com/s3/m/94eaff78f8c75fbfc67db288.png)
一、虚词
虚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意义
词
不能单独成句
的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特
点
不能重叠
一、虚词 (一)介词 •1、介词的语法特征:
• 1)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必须放在名词性的语词前面, 与之构成介词结构才能充当状语。如:
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上级的指示
• 我要去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很远。 • 我想买一件旗袍,旗袍很贵。 • 艾雅想去雅秀市场,雅秀离体育大学很远。 • 科斯蒂很想学好汉语,可是汉语很难。 • 明天一定要修好那台电脑。
?
无论如何
无论你是否同意,我都要买。 这件衣服无论是否贵,我都要买。 无论你去还是不去,我去。 无论你是否去,反正我要去。 无论如何都要减肥。
则是动词。例如:
•
我在家。 (动词)
•
我在家吃饭。(介词)
•
我在吃饭。 (副词)
3、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的 难点:
把
“把”字句
比
“比”字句
被
“被”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的难点:
除了
除了⋯⋯以外,还/都
一、虚词 (二)连词
• 连接词、短语或分句、句子的词。 • 只连接词和短语的:和、跟、同、与、及。 • 只连接分句和句子的,如:即使、既然、尽 管…… • 都能连接的,如:并、并且、而、而且、或者、 还是、只有、因为……
1、介词“和”与连词“和”的区别
能否互换位 前面能否出 能否略去或
•我和他现在置都不想去现吃状饭语 。 改用顿号 •王介词明“和和”我商量明天是不是要开会。
连词“和”
1、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我跟小王一起上街。 •这个问题我已经跟领导说过了。
9对外汉语词类教学-助词 语气词
![9对外汉语词类教学-助词 语气词](https://img.taocdn.com/s3/m/57221ee6ba0d4a7302763adb.png)
雨停了。 不刮风了。 他不去长城了。 我的钱没有了。
我没进城。 他没去商店。 昨天我们没去长城。 上星期他没到上海去。 我还没吃完呢。 ×我们没下课了。
×没……了。
2.“着”的几种用法 “着”有四个发音,即zhe、zhá o、zhāo和zhuó 。 第一个是动态助词,多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 续,也可以表示伴随的动作或状态等。第二个是动 词,多表示动作的结果等。 (1)墙上挂着一张画。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坐着 躺着 站着 (2)我们上着课呢。 他正吃着饭。 (3)我喜欢躺着看书。 大家一般都坐着吃饭。 (4)她红着脸说:“不客气。” 爸爸瞪着眼睛喊:“回来!” (5)你找着大衣了? 他没接着朋友。
对外汉语词类教学—助词、语气 词
助词
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 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看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其他助词:所、给、连 助词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头或前头, 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
1.结构助词 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 系。 “的”:定语后面。 “地”:状语后面。 “得”:补语前面。
(2)形容词与补语 忙得团团转、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 热得要死、冷得要命、累得不想吃东西 程度补语:句子的重音同样在补语上。 忙得坏、急得死、高兴得起 忙不坏、急不死、高兴不起来 可能补语:句子的重音仍然在“得”或“不 ”前的词语上。
动态助词
了: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完成; 着:某种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的进行或持续 过: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过去,或曾经有过 某种情况和经历
“的”与定语
助词
![助词](https://img.taocdn.com/s3/m/8120da2ca32d7375a417801e.png)
助词助词也称语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助词分为语气助词、时态助词和结构助词三种。
一、语气助词语气助词(语气词)通常位于句中或者句末,表示描述(说话)时的语气或者状态。
在表示复杂语气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语气词来表示,如“啊,你真聪明呀!”。
相同的语气词有时根据前后文、语境的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意思,如“你真厉害啊!”(赞扬),“你真是厉害啊!”(批评,反语)。
所以,语气词没有实义,也不能单独使用。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1.疑问语气:“吗(么)、吧、呢”。
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
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2.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3.感叹语气:“啊、呀、哇、哪”,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4.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
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不会对句子有影响。
5.停顿语气:“啊、吧、呢、么”,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面词语的功能。
二、时态助词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
常见的时态助词有“着、了、过”。
三、结构助词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
常见的结构助词有前缀的“所”和“de”,“de”在书面语里习惯写成三个字;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后面写成“得”。
这样可以使书面语里的结构关系更清楚。
助词
![助词](https://img.taocdn.com/s3/m/ed58380a4b73f242336c5f42.png)
4. 用在由“有/无”构成的述宾短语中。
例如:有所准备 有所改进 有所依靠 有所增加
无所作为 无所顾虑 无所不为 无所用心
兼类词
兼类词是兼具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的词。词的兼类现象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兼类居多。常见的兼类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的”后能添加相应名词,是结构助词;不能添加,是语气词。
鉴别方法4:否定法。
在“是”前面加“不”,“的”是结构助词,在“是”后面加“不”是语气词。
2.语气词“了2”和助词“了1”(了1 动态助词了2语气词)
位置:语气词“了2”只用在句尾,表示变化和肯定;助词“了1”可用在句中,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
例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不被形而上学所羁绊
B、用在作定语的主谓短语中间。
我去过的国家→我所去过的国家
他抱有的幻想→他所抱有的幻想
他收到的通知书→他所收到的通知书
3.经常构成“所……的”结构
例如: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朱自清)
我们学了一门外语了。
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
自行车他骑走了。(结构助词+语气词)
春天的柳树绿了。(结构助词+语气词)
词性辨析
1.语气词与结构助词“的”
他是卖菜的。
这书是新出版的。
那样做是不可以的。
他不会回来的。
鉴别方法1:观察位置
语气词“的”一定放在句末,助词“的”可句中,可句末。
鉴别方法2:删除法。
语气词“的”去掉后不会改变句子原意。结构助词“的”不能删除,删除后改变原意或发生歧义,甚至导致句子不成立。
浅析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
![浅析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https://img.taocdn.com/s3/m/75e04003c5da50e2524d7fd6.png)
文化长廊浅析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刘晓蕊 山东师范大学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了”的使用频率很高,但“了”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跟在动词后作助词,一种是在句子末尾作为语气词。
语气词“了”的意义和用法与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有交叉,容易让人混淆,要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才能更好地掌握。
关键词:对比分析;语气词“了”;助词“了”作者简介:刘晓蕊(1992-),女,汉,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191-01一、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对比“了”作为语气词,同时还作为助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难点。
因此,我们着重对比分析两个“了”的不同。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语气词“了2”和助词“了1”的意义,“了2”的意义有两种,“一种表示完成,另一种表示出现了新情况或变化”。
[1]表示完成意义的时候主要出现在动词谓语句的末尾,表示出现了新的变化或新情况时主要是出现在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的末尾。
但也有例外,有时“了2”出现在动词谓语句的末尾也表示出现了新情况,如“他吃饭了”。
此外,语气助词“了2”除了表示已经发生变化外,还用在“要……了”“快要……了”“就要……了”等格式中表示即将发生变化。
比如,“他快要当爸爸了”。
黄伯荣、廖旭东认为:“‘了1’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形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
”[2]动态助词“了1”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如“瞎猫碰找了死耗子”,“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
二、语气词“了”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对比首先,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3],语气词“了2”的用法主要是下列几种:1.动词+宾语+了2,动词后边的宾语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者是小句,这时主要是表明事态有了变化,此外,动词前面经常会加副词或助动词,表示事情即将发生变化。
例如:李华也喜欢下棋了。
文言虚词中助词类语气词详解
![文言虚词中助词类语气词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0d2ed3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0.png)
文言虚词中助词类语气词详解一、句首语气助词(一)盖表示下边说的话是一种带推测性的断定。
有时可译为“大概”。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二)夫用在句首,有引起议论的作用。
现代汉语无此用法,不必译出。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亭集序》)惟(用在年月、朝代前,表示叙事开端,可不译出)《书·召诰》:“惟二月既望。
(《书·召诰》)二、句中语气助词(一)者表提顿。
提出人或事物,停顿一下,使读者注意后面说明或解释的部分,可不必译出。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二)也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不必译出。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三)乎相当于“于“,表示语气的舒缓。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四)兮多用于韵文,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可译为“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三、句末语气助词(一)表示陈述语气1.也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助词和语气词
![助词和语气词](https://img.taocdn.com/s3/m/c35d69d5195f312b3169a540.png)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之 助词(7) 助词(
• 助词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一,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明确“的”、“地”、“得”的分工, 否则 就很容易生成病句。(详见教材第54页) • 第二,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防止以下两种毛病: 1,语义相悖,例如: 目前,我国 || 正在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 了 2,语义重复,例如: 她 || 正穿着一身新衣服呢。 着 • 第三,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明确“似的”和“似地”的分工。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气词的鉴别
之
语气词( 语气词(4)
• 第二,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鉴别。 语气词“ 和动态助词“ 的鉴别。 语气词 • 语气词“了”,一定置于句末,表示陈述(已然)的语气,去掉后不 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动态助词“了”,既可置于句末,又可以置于句中, 了 一般不能去掉,否则,要么句意有变化,要么句子不能成立。例如: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4) 助词(
• 第二,动态助词的语法功能(续) • 2,“了”,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的 实现或完成。例如: 我 || 整理了行装。 了 天 || 突然黑了下来。 了 • 3,“过”,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行为或 曾经具有某种状态,有的兼有表示具有某种经验阅历。例如: 他父亲 || 去过西藏。 过 春节前,广州 || 冷过一阵子。 过 周总理 || 在学生时代当过学生会干部。 过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2) 助词(
• 第一,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 • 1,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 结构助词有“的”、“地”和“得”三个,都念轻声de,但所构成 附加成 分和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不同,所能组织起来的附加成分 和中心语的 性质也不同。其分工如下: “的”为定语的标志,“地”为状语的标志,“得”为补语的标志。 例如: 科学 的 春天 || 到来了。(“的”连接定语和主语中心) ( ) === 游击队员 || 悄悄 地 进了 | 村。(“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 [ ] — 妈妈 || 高兴 得 说不出话来。(“得”连接谓语中心和补语) —— 〈 〉
句子语气词有哪些类型的
![句子语气词有哪些类型的](https://img.taocdn.com/s3/m/3aa8cbb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9.png)
句子语气词有哪些类型的一、语气词的定义语气词是一种无实际意义,通过音、调、语气、语速等表现情绪、感觉或引导对方语言行为的词语。
语气词是人们在口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们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从而使交际更加生动形象。
二、语气词的分类1.肯定型语气词肯定型语气词主要用于表示肯定、赞扬或鼓舞等情感,常常在表述话语的同时加入语气词以强调说话者的态度。
常用的肯定型语气词有:好、不错、赞、绝、太棒了、厉害等。
举例:这道数学题解得太好了!太赞了!2.否定型语气词否定型语气词主要用于表示否定、排斥或挫败等情感,常常在表述话语的同时加入语气词以强调说话者的态度。
常用的否定型语气词有:不、没、别、无、毫不等。
举例:你这样做,不好。
不想再听你说话了,别烦我。
3.疑问型语气词疑问型语气词主要用于表示疑问、询问或不确定等情感,常常在表述话语的同时加入语气词以强调说话者的疑问或不确定。
常用的疑问型语气词有:吗、呢、啊等。
举例:你喜欢我吗?你觉得我说的对吗?4.感叹型语气词感叹型语气词主要用于表示惊讶、赞叹、感觉等情感,常常在表述话语的同时加入语气词以强调说话者的情感。
常用的感叹型语气词有:哎呀、哇、好厉害等。
举例:哇,你的钢琴演奏真厉害!5.助词型语气词助词型语气词主要用于表示强调、加强语气等情感,常常在表述话语的同时加入语气词以强调说话者的语气。
常用的助词型语气词有:了、吧、啦等。
举例:今天的天气真好啊!三、语气词的使用技巧1.根据情感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语气词,加强语气的表现力。
2.适量使用语气词,不宜过度,否则会显得情感用力过猛。
3.注意语气词的音调和语速,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交际效果。
4.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中要适当减少或避免使用语气词,尽量采用温和、客观的表述方式。
5.注重语气词的语法结构和语境关系,避免使用错误或不合适的语气词,影响交际效果。
总之,语气词在口语交际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交际效果,使交流更加顺畅自然。
“了”语气词与动态助词区别
![“了”语气词与动态助词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b197248d1f34693dbef3edf.png)
“了”语气词与动态助词区别很奇怪,我早上发的帖子都没收到吗,下面重发: 只要进行最简单的比较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1)a,出来了。
b出来。
2)a,搬走了。
b搬走。
a和b的变化引起了体貌上的变化。
a说明事件已经得到实现,属于实现范畴;b事件还没有实现,属于未实现范畴。
这些差别是体上的。
因此这里的“了”不是语气词,而是体助词。
语气词不应该引起体貌上的变化。
以往的“权威”教材有不少谬误没有得到纠正,以致影响了一大批人。
下面的“了”是语气词:3)这儿太冷了。
4)这儿物价太贵了。
去掉“了”没有体貌上的差别,只有语气上的差别。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比较来解决(最小对立对的基本方法是语言学演剧中最为基础的方法,但是其重要性却常被人忽视)。
如果你分辨不出,不妨看看它们的位置。
语气词“了”一般出现在句末的名词后,动态助词“了”一般出现在句中。
如果一个"了"出现在句末的动词成分后,那么它是一个语气词也是一个动态助词,兼有两中词的功能。
• 语气词的鉴别• 第二,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鉴别。
• 语气词“了”,一定置于句末,表示陈述(已然)的语气,去掉后不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动态助词“了”,既可置于句末,又可以置于句中,一般不能去掉,否则,要么句意有变化,要么句子不能成立。
例如:这双鞋太小了。
? 这双鞋太小。
(“了”为语气词)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
(“书”已经借出来)? 我去图书馆借两本书。
(“书”尚未借出来)这句话中的“了”就是动态助词。
• 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这本书我读过了。
(“了”在句末,又可以去掉,显然是语气词)? 这本书我读过。
这本书我读了。
? 这本书我读,?????? (显然是半句话,且完成态失去了)这种“了”实际上是动态助词兼语气词。
汉语八百词:(1)了1(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后面,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
如果动词有宾语,“了”用在宾语前:动+了1+宾语;动+了1+宾语+了2(表示动作结束“了1”可以省略) (2)了2(语气助词):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者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
句子的语气是什么词性的词
![句子的语气是什么词性的词](https://img.taocdn.com/s3/m/81c4a62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e.png)
句子的语气是什么词性的词语气是指句子表达出的语感,它是词语和语言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气词是用于表达情感、加强语气、调节语气的一类词,如“啊”、“嘛”、“呢”等,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使用频率较高。
在本文中,将重点讨论语气词的作用和分类。
一、语气词的作用语气词在句子中起着将情感表达出来,加强语气,表达命令或建议等功能。
比如:1. “请,你能帮我吗?”中的“请”起到了请求和礼貌的作用。
2. “你看,这儿有一只小松鼠。
”中的“你看”起到了引起注意和强调的作用。
3. “快点出门,咱们迟到了!”中的“快点”起到了命令和强调的作用。
二、语气词的分类根据词性,语气词可以分为副词、助词和叹词三种。
1. 副词类语气词副词类语气词主要指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的副词,包括“很”、“太”、“非常”等。
这类语气词主要起到加强、修饰、调整语气的作用,如:“你好,我很高兴见到你。
”“这道数学题太难了。
”“这个解释非常清楚。
”2. 助词类语气词助词类语气词主要指可以加强语气的语气助词,包括“了”、“啊”、“呢”等。
这类语气词主要起到强调、提问、加强语气、措辞委婉等作用,如:“你做完作业了吗?”“我在学习中,啊。
”“你怎么还不走呢?”3. 叹词类语气词叹词类语气词主要指表示情感、感叹、调整语气的叹词,包括“哎呀”、“嗯”、“唉”等。
这类语气词主要起到调整情感、强调话语者情感和表示反问等作用,如:“哎呀,我又错过了电影了。
”“嗯,我明白了。
”“唉,人总是有得有失的。
”三、语气词的运用方法在运用语气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语境选择语气词。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语气词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语气词。
比如,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可以用礼貌、委婉的方式,如“请”、“能否”,而不是直接使用命令性的语气词。
2. 切忌滥用语气词。
滥用语气词会让句子显得杂乱、不自然,甚至会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所以,在使用语气词时,要注意适量、合理的运用,不要过多地使用。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用法难点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用法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4929ec6294dd88d0d26ba7.png)
特殊短语: 6、连谓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成分连用,共用一个主 语,谓词成分之间无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种结构 关系,只有连续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例:走过去开门 上街买东西 拿来看 看着着急 听了很高兴(动、形) 开着一辆车去请医生 7、兼语短语 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 即由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形成 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
②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 变了没有,如果改变了,“的”就是结构助词, 反之,就是语气词。 ③对那些用“是”的句子,还可以用改为否定 句的方法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上。
第四节 短语
教学重点:几种特殊的短语
教学难点:如何识别各类短语 (一)短语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设 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例:红太阳——太阳红 老人与海——老人的海。
第三节 词类(下) 重点: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用法 难点:虚词与实词的区别
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 或句子的成分。虚词是一个封闭类,每小类 词数目有限,使用频率高,像助词“的”几 乎每句都有。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介词 1、分类:
①表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自、打、到、
例:请他进来 通知同学们来上课 注:连谓短语与兼语短语的区别: 连谓短语共用一个主语 兼语短语、两个动作由两个人发出 8、同位短语 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的词语不同但所指 相同,语法地位一样。 例:战斗英雄黄继光 首都北京 (名+名)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班长小王 你们年青人 我们学生 (代+名) 我自己 我这个人 咱们大家 (代+代)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https://img.taocdn.com/s3/m/fc4d28a8195f312b3169a5d5.png)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一、介词古汉语的常用介词有:于(乎),以,为,与,因,由,自,从,及,在,被,当,方。
1 于(乎) “于”(乎)是造字语词,作介词用,主要用法有五种:①表示处所和时间,译作“在”。
例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但在古汉语中,表处所的“于”可以不出现,而直接以名词作地点补语。
例如:《史记·滑稽列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左传·僖公三十年》:“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介绍涉及的对象,可灵活翻译。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于,对)《墨子·公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于,在……方面)③说明原因,译作“由于”、“因为”。
例如: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④表示比较,译作“比”。
例如: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战国策·赵策》:“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⑤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发出者。
例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汉书·项羽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2 以“以”的本义是“用也”。
虚化为介词,主要用法有五种:①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
例如:《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战国策·楚策》:“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②表示人的身份、地位。
例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
文言文常见语气词
![文言文常见语气词](https://img.taocdn.com/s3/m/b6e53a5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b.png)
文言文常见语气词文言文是一种古代汉语,它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语言特征,其中常见的语气词较为丰富,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述一下。
一、陈述语气:1.甚/深“甚”、“深”都表示程度的强度,一般表强调或加强语气。
如:“甚”, 有时也表示很、“非常”。
在句中,应放在中间,表示强调。
2.实“实”表示实在、确实,用在后面,表示读者已经知道了这一点。
3.是“是”表示事实、真实,常用于开头、结尾与提供事实的话语中。
如:“是以明君远荒,兼程山海”表明了谈话的起始点。
4.不即不离“不即不离”表示拿不准、难具体描述或双方相对等、平等的时候使用。
5.以…为(楷)范“以…为(楷)范”表示以某种标准或榜样作为基准。
如“以春秋为楷范,为不失大节”表明要求大家遵守春秋时代的道德标准,是朝贡和严谨的。
6.实则“实则”表示实际上是这样,是表达真实情况的一种方式。
如:“嗟哉!圣人不相识,惜哉!天下莫知我”中的“实则”,表达了表面上和实际上人们的感悟是不同的。
7.诚然“诚然”表示确实、当然。
如“诚然,盛德在爱人”表明清楚、明确的真理。
二、疑问语气:1.何“何”表示疑问、询问、怀疑,常至于句首、句中。
如“何处声嘹”表于询问的,表示要求知道哪里响声最大。
2.奚“奚”表示何者。
如:“奚者?”表示询问到底是什么东西。
3.焉“焉”是一个多义的语气词,指何处、何时、怎样的意思,作为疑问语气一般放在句末,如“此何原哉?”表示请求答案或发问。
4.若何“若何”表示问询、询问的意思。
如“必得钟鼓,若何?”表示询问如果没有钟鼓怎么办。
三、感叹语气:1.嗟/噫“嗟”、“噫”都是感叹词,表示唉声叹气、遗憾,一般单用或与“哀”、“怨”等词组用。
如:“嗟乎!时运不济,英魂何终?”表示遗憾、可惜。
2.哉“哉”是一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概意味,引起注意力、吸引读者。
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光阴如梭,哉!不觉年华已逝”表达了对光阴的飞逝感慨。
3.夫/乎夫和乎都是表示感叹或描写的语气词,夫代指于其相公之辞,乎则表示疑问感叹,一般注于句首。
由“所”的助词用法谈及语气助词和语气词的分立
![由“所”的助词用法谈及语气助词和语气词的分立](https://img.taocdn.com/s3/m/f6ab488fbe23482fb5da4c4d.png)
由“所”的助词用法谈及语气助词和语气词的分立“所”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
用作助词时,“所”有两种用法:一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动词之前,和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二是作语气助词,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或“的”字短语之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语气助词和语气词是虚词系统中处于不同层面上的两个词类,它们的分立,对更好地理顺助词与语气词的关系和解决虚词的下位分类问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标签:“所” 语气助词语气词分立一、“所”的助词用法“所”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
继《马氏文通》开启了“所”的现代语言学研究历程之后,语法学界对“所”字的研究很大部分集中在“所”的词性问题上。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字在词性上的归类,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代词说、助词说和词缀助词两分说。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所”字助词说逐渐被语法学界所首肯。
本文采用的就是上述的“助词说”。
用作助词时,“所”有两种用法:一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动词之前,和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二是作语气助词,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或“的”字短语之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作为结构助词的“所”不能删除,否则就会改变后边动词的结构与功能;而语气助词的“所”可以删除且不会引起结构性质上的变化。
试比较:(1)英雄所见略同。
→﹡英雄见略同。
(结构助词,不可以删除)(2)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语气助词,可以删除)(一)作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所”的用法主要是用在及物动词之前,组成“所”字短语,其语法作用是“把动词或动词短语变化为名词短语。
”这种说法以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班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为代表。
王克仲先生通过驳难代词说也提出“所”为结构助词的观点。
他说:“第一,如果‘所’字必居宾次,那么,对‘所’字与动词词组结合的这种形式难于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
如:那样说是可以的。
(语气词)她是北京的。
(结构助词)
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达。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加上适当的名词。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
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
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
如: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
(“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
→→他是要走的人。
(“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
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
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
”
句子中有两个“了”,是不同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
如: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未然的事实)
快点把饭吃了。
(未然的事实)去把衣服洗了。
(未然的事实)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
(未然的事实)
Ⅱ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助词兼具语气词的作用。
如: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
(已然的事实)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已然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