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届海淀期末语文作文作品议论文资料标杆文
2018届海淀高三期中作文记叙文标杆文
【1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世之名著数不胜数,而各有其特点。
于其中,我独爱那《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悲壮激烈之词句。
对稼轩的最初了解,起于小学所学《西江月》。
但当时知识有限,后来到了中学方才明白,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也许只存在于稼轩的理想中。
稼轩生于南宋,时北方金国入侵,南宋朝廷软弱无力,稼轩有志报国而壮志难酬。
二十岁时,他领五十骑兵,袭击五万敌军之城,活捉叛贼张安国,告慰耿京在天之灵。
后主张抗金,《美芹十论》气势磅礴,文理可观。
其文武双全如此,争奈统治者不争,未得重用,实乃英雄无用武之地。
其生不逢时如此,只得在词中抒发情感。
初中时,我学过了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而到高中才知道,那“陈同甫”,又作“陈同父”,本命陈亮,乃稼轩之同道.二人常常不远万里相会,最为著名的是那次鹅湖之会。
时逢冬日,天大寒,二人饮酒畅谈,“惊散楼头飞雪”。
别后,稼轩在路上,雪深泥滑,“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不禁感叹“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岁初,费尽人间铁。
”于是,二人长歌互答,五首《贺新郎》就此诞生。
其中“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是稼轩壮志难酬的真实写照。
稼轩的词,激励着我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总会激励自己“看试手,补天裂”;每当研究我感兴趣的3D制作软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纵横驰骋之感油然而生.高三开始之前,一位同学因病休学,得知此消息,我十分失落,惆怅不已,而脑中浮现出那句“千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是啊,“男儿何用伤离别”,即使从此不同年级,也仍然是同学。
带着辛词的正能量,我进入了高三,并将全力以赴冲刺高考.《西江月》中安然祥和的理想图景,在南宋已然不可实现,但在今天,只要我们有着“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斗志,就一定能创造未来。
这就是我的名著阅读故事,辛弃疾的刚烈忠义,将会永远留在我心里。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作文记叙文优秀文精校版
记叙文优秀作文【题目】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时候,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经验分享,然后进入梦乡……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例文1十年后的毕成“欢迎各位选手参加本届‘全才大赛’,有请……”随着潮水般的掌声涌起,我,毕成,昂首挺胸地来到了赛场上。
此刻,我百感交集。
曾经十年前,在工作之余只会打打游戏、泡泡商店的我,被人一语惊醒一一“活到老,学到老,生活应该更有意义”经过十年的坚持,我终于来到了这里。
掌声渐弱,我清晰地感知到知识充盈着我的脑海。
胸有成竹。
第一模块的选择题抢答,涉及英语、写作、名著、创业等等,被我轻而易举地拿下,问答环节来了……“请问,如果你在地铁忽然遇到一个美国人,他忽然说……”,那么,他现在遇到了什么情况?哇!这句话我在60秒课程中听到过,我得仔细想想是什么意思。
当时就大概听了一下,可是字面上的意思说不通啊!含含混混地答完,在台下的人地窃窃私语中,我迎来了下一道题。
“请问,《红楼梦》中黛玉为什么要把用过的帕子赠给宝玉?”啊?这还能有啥?我当时听见还纳闷呢,莫不是手边没东西了,只好送这个?……台下一阵哄笑。
可我确实完整地听过《红楼梦》啊!当时还被边吃饭边听名著的自己感动得无以复加呢……看来我还是学得不够多啊……好不容易熬过了接下来的几个题,却迎来了“实践演练”,即24小时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我佯装自信满满地走到了节目组安排的“创作者之家”坐下,提笔。
开篇要引人入胜,好;情节要充满意外,好;结尾要余韵悠长、引人遐思……可是,谁来告诉我,到底写什么呢?笔尖悬停于空档的白纸上。
白纸上只有一条模糊的阴影。
就在两个小时过后,我开始盘算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逃离这里。
高三语文2018海淀期末作文议论文标杆文优秀文精校版
【作文题目】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绣口一出,就半个盛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
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
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诗歌节”等。
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例文1诗意与热潮的博弈中华之诗,记载万千心绪,蕴含无限哲理,发扬语言之美。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现代诗歌,其中都饱含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诗歌的再次风靡,意味着文学的复兴,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关乎文化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热”再度掀起,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
读诗者、写诗者、传播者均大批涌现,推动着十几亿中国人对诗歌诗词的共同关注。
从《中国诗词大会》上才女武亦姝夺冠到余光中逝世朋友圈中一片缅怀之声,我们无法否认:诗歌的浪潮再度掀起,其势之大,其进之勇,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
诗歌热的洋流背后实则是中华文化的重新唤醒和文学的再登高堂。
在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现代中国,精神上的“非刚需品”渐渐出现在人们的愿望清单中。
诗歌中蕴含的点点诗意,缕缕温情恰合所需。
文学上的“精神灌溉”让人们在现代化“快餐式生活”中获得满足,对文化的步步靠近也使人们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自我慰藉,由此形成情感依托。
再加之媒体传播的“推波助澜”,“共享式”的“全民诗歌热”便因时而就,应运而生。
然而,奔涌而出的各类“诗歌运动”在商业运作的精心“烹制”下,不免变味。
2018-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2019年海淀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爱智康雷雪老师刚刚火热的海淀区的期末试卷到手了,看见作文类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吃惊。
相对于期中考试而言的图画作文来说,此次作文的类型还是比较常规的。
但是细看一下,尤其是议论文体裁的作文,涉及到哲学的内容了,真的会跟哲学相关吗,这肯定不简单。
翻看了以往的期末考卷的作文题,还没有哪次的题目会如此鲜明的提出与哲学相关,对于此次据说难度不设置上限的海淀期末语文考试,学生们是否能够在已有的知识上灵活运用,且看下面分解。
先看看第一道作文题第一篇是一则议论文,题干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那么到此,这部分是提供了此则作文写作的背景介绍以及原因,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是为何会出现的;第二个部分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这句话,以及“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那么这部分则是这篇作文的重点部分。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是对“学以成人”的解释,那么“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论点了。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学以成人的解释,更是给我们写这篇作文提供了解释,它告诉我们,中心论点就是这个,我们需要解释证明这句话。
这种出题形式不禁让我想起来了2018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也是命题作文,也是前面简单的题干材料告诉我们出此题的原因。
但是高考作文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心论点,需要学生自己推导出文章重点是什么来。
如此看来,在审题方面,这次议论文写作并不难。
但是十分切合考试重点,我们经常说“成才之前,必须先成人”,这句话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如何成人。
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个阶段是我们逐渐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成人”的重点阶段。
但是审题立意不难,对于内容的理解就比较难了。
既然中心论点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那么首先对这句话有清晰的认知。
2018海淀期末记叙文标杆文
评阅例文【题目】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时候,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经验分享,然后进入梦乡……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号文(一类上)十年后的毕成三十五岁的毕成,照片挂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密密麻麻是新书的宣传语,最大的两个红字都快标在那张得意的笑脸上了——成功。
是的,人们眼里的毕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成功典范。
今天是毕成的新书签售会,他盛装打扮,手里拿着那本《毕成的成功学》登上了舞台,台下人人都露出了崇拜的目光。
读者提问环节,有读者问到毕成是如何成功的,毕成从容一笑,说:“在我筹备创业的几年里,我每天早起,听外语课程,学习经典名著,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每时每刻来丰富自己......”这时台下一位外国友人提问说的正是英语,毕成面露难色,但一瞬间又恢复平常。
他听完翻译的话之后,回复道:“没错,不单名著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智慧,前人的经验也值得学习,我的创业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多多学习成功者的经验。
经验之谈,能帮大家少走弯路......”一位女读者眼里燃着希望的光,问道,她很喜欢某某名著中的某某角色,他的事迹简直太激励人心了,毕成先生是否也受了这个角色的影响呢?毕成一愣,这个角色他听着十分耳熟,但距离他听那本有声名著,已经过去十年了呀!早就不记得了!毕成看起来还是那样从容淡定,笑道:“没错,这是一个著名的成功范例,我正是受了他的影响,相信大家也能像他一样成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到了签售环节,毕成在每本书上熟练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那是专门请人设计过的签名,一笔一划都带着成功者的“成功气息”,流畅又潇洒。
2018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议论文
2018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议论文第一篇:2018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议论文【试题回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被人们尊称为故宫“掌门人”,他自称是故宫的“守门人”。
他说,一定要看护好故宫的9371间房屋,1807558件藏品。
2020年故宫就600岁了,我们要把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我们这一代人要上对祖先,下对子孙,保护、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守门人”“守护者”。
他们或平凡或伟大,我们对他们或熟悉或阳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他或他们的故事。
要求:可写人(单霁翔除外),可写物;可实写,可想象。
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1号文.守好366平方米一类上我是红旗岛的第五代守岛人。
红旗岛,在中国东南端,那些用放大镜在地图上也只能看见一个黑点,看不出轮廓的岛礁之一,因为它只有366平方米。
岛上有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而我的工作就是守好这座塔。
我从父亲那里接下守塔这份工作已经两年了,岛上信号不好,时有时无,但我却总能收到大学同学的信息,“刚子,还守啊?都两年了,什么时候回来聚聚?”每次看到这样的惦念,我总是心头一暖,而后无奈地笑笑回句“谢了,不过再说吧,走不开。
”——守岛人是不能离岛的。
过惯了城市中求学时缤纷多彩的生活,刚接过这件世代相传的工作时,心里怎会没有落差?带来的五本书在补给船带来新的物资和我渴望的唯一娱乐来源——书籍之前,早已看完。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倒背如流,甚至改写了小说的结尾。
然而依旧排遣不去孤独与无聊。
我用脚丈量岛上每一寸土地,一步、两步……一共一百九十一歩便可走完一圈。
我也曾埋怨,每日傍晚去燃油机库打开电源时,我蹲下抱紧自己,望着眼前这个大家伙,轻轻叹息:“你要是能自动开关就好了,健康持续地运行下去,便也能放我得个自由。
”燃油机只是“呼呼”地转着电扇散热,我的话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可那夜,我变了。
“今夜,有强对流暴雨袭击030海域,请渔船注意回港,注意避让……”电台所说的海域正是红旗岛所在的海域,通常这种提示播出后,一整夜陪伴我的就只有暴风雨,一艘船也不会经过。
2018.1海淀区期末议论文讲评
【思考三个基本问题】
一、坚持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写作方法, 评阅方法、讲授方法。努力实现模拟训练价值 的最大化。 二、现问题,同时积极寻找高三后半段 复习的增长空间。
【2012北京高考】
根据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 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 行走20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 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 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 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 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立角度自拟题目,自 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 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 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不少于 700 字。
【作文题目】
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 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 长。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 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 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 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 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 诗歌节”等。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 一位90 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2014北京高考】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 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 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 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
2018.1海淀期末记叙文标杆文
评阅例文【题目】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时候,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经验分享,然后进入梦乡……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号文(一类上)十年后的毕成三十五岁的毕成,照片挂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密密麻麻是新书的宣传语,最大的两个红字都快标在那得意的笑脸上了——成功。
是的,人们眼里的毕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成功典。
今天是毕成的新书签售会,他盛装打扮,手里拿着那本《毕成的成功学》登上了舞台,台下人人都露出了崇拜的目光。
读者提问环节,有读者问到毕成是如何成功的,毕成从容一笑,说:“在我筹备创业的几年里,我每天早起,听外语课程,学习经典名著,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每时每刻来丰富自己......”这时台下一位外国友人提问说的正是英语,毕成面露难色,但一瞬间又恢复平常。
他听完翻译的话之后,回复道:“没错,不单名著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智慧,前人的经验也值得学习,我的创业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多多学习成功者的经验。
经验之谈,能帮大家少走弯路......”一位女读者眼里燃着希望的光,问道,她很喜欢某某名著中的某某角色,他的事迹简直太激励人心了,毕成先生是否也受了这个角色的影响呢?毕成一愣,这个角色他听着十分耳熟,但距离他听那本有声名著,已经过去十年了呀!早就不记得了!毕成看起来还是那样从容淡定,笑道:“没错,这是一个著名的成功例,我正是受了他的影响,相信大家也能像他一样成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到了签售环节,毕成在每本书上熟练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那是专门请人设计过的签名,一笔一划都带着成功者的“成功气息”,流畅又潇洒。
“毕成老师,只要像您一样做到这些事,就一定能成功吗?”一个青年充满斗志地说。
2018海淀期末语文作文议论文标杆文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1号文 一类上 49分
诗歌全民化的熏陶作用
余光中先生溘然长逝那日,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写给儿子的那首情真意切的长诗。打开朋友圈,我很欣慰地发现许多人也都在转发先生生前的名篇诗作。这是一个诗歌全民化的时代,我很感激自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诗歌节”等。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 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有一份诗意的社会环境,对处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极大地陶冶效果。大观园中海棠诗社的姊妹们比试诗艺,争妍斗艳的同时增进友情,陶冶性情。国文老师坚持让我们一手一本诗集,翻开《朦胧诗选》,顾城的“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的绵绵情意,舒婷的“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坚强,还有北岛的决绝、海子的苍凉都涌上我的心头,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那个学问颇丰的民国时代,不乏诗意,不乏大师。
2018高三语文海淀一模议论文标杆文优秀文讲评
【作文题目】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解题】1.对核心概念的合理解读:“底色”指具有前提性、基础性,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类事物。
2.由喻体到本体的合理联系:“底色”有比喻色彩。
除绘画领域能谈“底色”的本义外,其他领域都要涉及“底色”的比喻义,原初性、基础性等,对全局或未来有决定或影响关系,由它来确定所谈话题中包含的类比关系。
3.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合理阐释:在“底色与……”的关系论述中,要对“底色的作用”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分析。
“绘事后素”:“先有……才能”油画:……会影响……人生:底色与发展密切相关标杆文1.谈底色(一类上)有素绢一张,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亦如少年立志,先有鸿鹄之志,后有鲲鹏之行。
底色遇设之际,下笔必慎重,因为选择往往只有一次,而后事皆依此而行。
之于人生,底色便如栽种之土壤,根须皆由此漫延。
有梁启超做《少年中国说》,有卢新宁的“你怎样,中国就怎样”,有对“素以为绚兮”的“绘事后素”之答。
今日你我青年,只有尤为慎重地选择“底色”的土壤,方能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
昨日《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败了北大硕士,摘得了桂冠。
他自言,自己对诗词的浓厚兴趣都来自于父亲在他小时于厨房墙壁贴满自写的诗词,希望他不论之后人生如何,当“藏山川湖海于心中”。
怎样的底色,开出怎样的花,能说明这一点的不仅有类似于此的“寒门贵子”,更有千年前少时神童的“方仲永”。
王荆公嗟叹,如此之天姿,不免泯然众人,况你我乎,伤仲永!底色不在天姿,而在心气,由此亦可知也。
既知底色之重,底色之由来,不免有问,底色何以选择?悲观者、宿命论者、嫉俗疾世者,诘问道:若不能选择出生的家族,如何能选择底色?于少年时染上不幸之家风,难道便难逃一生之窠臼、囧途吗。
2019届海淀区期末(上)议论文标杆文
2019届海淀区期末(上)议论文标杆文2019届海淀区期末(上)议论文标杆文【作文命题】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1.学以成人人,顶天立地,万物之灵长。
对名副其实的人下定义,西方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东方人说,人是仁义礼智信的君子。
为了育人,西方柏拉图建立了阿卡德穆,东方孔子广收三千门徒。
东西方思想的共同点在于,承认真正的人是摆脱动物性的,是有人独有的道德品质。
荀子认为,人性是人要通过学习恢复美好的品质。
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要通过学习使人明辨是非,恢复社会的道德水平。
于是我们发现,古希腊人的必修课有音乐、几何、演讲等等,目的在于培养一个真正希腊公民应该具备的理性思辨与道德情操;儒家弟子研习六艺,在六艺的学习中感悟道德,提升德行,比如在射艺中,心不正则难中靶心,就是在要求学生为人正直忠信。
由此可见,东西方在对真正的人的培养上,都指向了学习这条道路。
虽然在学什么方面各有特色,但其目的都不只在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体味技能科目背后,对人道德素养的要求。
一言以蔽之,学习的作用在于立德树人,道德是人性的地基,是名副其实的人最基本的要求。
因而,学习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学习基础科目,养成人应具有的道德素质;第二阶段是对学科的深层研究,提升技能。
而第二阶段必须有第一阶段养成的道德基石为基础,否则再丰富的知识技能所造就的大厦也有倾塌的危险。
比如,复旦大学学生因与室友摩擦,便投毒取人性命。
如果他在第一阶段树立了宽容他人和尊重生命的道德底线,他又哪里会害人害己呢?守岛官兵王继才并没有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却用自己三十多年的坚守证明了其生而为人的伟大坚守,这与他学到的忠于祖国,忠于职守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学有余力,则已学文,青年人在研究更深层次的学问前,一定要夯实道德的地基,学习之中不忘立德树人,先成为一个有德行的真正的人,扣好第一粒扣子,再去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淀期末记叙文标杆文
3号文(二类上)
十年后的毕成
梦中他像书后宣传照那样得意地笑,站在“成功”二字的顶端。
2号文(一类中)
十年后的毕成
吃完饭,毕成收拾完碗筷,端正的坐在桌前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直播中的答主经验,他的妻子吴艾则在厨房继续处理饭后的“残局”……
两个小时一晃而过,他合上笔记本、关掉电脑,轻轻推开了卧室的门,妻子已经睡着了。他们才刚刚结婚两个月,最初他们两个是在父母安排的相亲下认识的(毕竟他们岁数都不小了)。毕成喜欢温婉又带着一丝清新气息的吴艾,吴艾欣赏慢条斯理事业有成的毕成。他们经过一年多的交往就结婚了。毕成真的很爱她,在她脸上轻轻一啄便也沉沉睡去。
一位女读者眼里燃着希望的光,问道,她很喜欢某某名著中的某某角色,他的事迹简直太激励人心了,毕成先生是否也受了这个角色的影响呢?毕成一愣,这个角色他听着十分耳熟,但距离他听那本有声名著,已经过去十年了呀!早就不记得了!毕成看起来还是那样从容淡定,笑道:“没错,这是一个著名的成功范例,我正是受了他的影响,相信大家也能像他一样成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然而,再怎么气愤,工作还是要去干的。第二天,毕成垂头丧气地夹着公文包,来到这个干了十年的公司,坐在他做了十年的位置上,继续工作。
“毕成,你来一下。”主任在门口喊道。
来到办公室,主任对毕成问道:“你也算是公司的头号老员工了,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年,难道没有一些新的想法吗?”
毕成眼眶一酸,将自己的困惑都告诉了主任。主任没有打断他,只是眉头皱得越来越紧。待毕成说完后,主任才慢悠悠的说道:“你学了十年外语?”
海淀期末标杆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标杆文1号文(一类上)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寻找美世间万物有千差万别的特征,形成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阅兵仪式上战士们队列整齐划一,形成协调一致、高度统一的美。
这两种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并无高下之分。
也正是对美的不同认知,造就了如今世界各领域的斑斓色彩。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这体现的便是一种认为差异带来美的观点。
所谓差异,即是物体所具有的个性,以这样的视角评价无疑是将自身置于微观个体的层面,肯定了个性的作用。
对个性的尊重,在14—16世纪的西欧表现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中国则表现为唐朝时对万邦的包容。
前者推动了欧洲艺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后者则让唐朝成为了盛世甚至在今天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由此可见,参差百态的美可以加强我们与不同文化的交流,推动互相尊重的形成,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创新和变革,从而使得本民族文化发生创新性转化,实现质的发展变化。
认为整齐带来美的观点,则更多注重于共性的发掘,置身于尚未宏观的视角来评价种种变化。
在阅兵式上我们自然置身于一种高位的视角来观看队列的整齐,所以强调整齐划一带来的美感。
共性的发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共性和万物之间的共性理念。
以共性的视角认知事物,有助于我们找出文明发展中的共性,以全球化的视野面对各种挑战,更能帮助我们以同心协力的方式解决争端。
共性和个性之美的应用具体要分环境而讨论。
个性之美发掘个体价值,共性之美融合集体智慧。
在当今这个多极化和全球化并存的世界,只有坚持个性和共性之美的视角,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
尊重差异,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发现共性,我们要在文化交流政治合作中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是千百年来西方文化的追求,美的形式也在历史中演化成不同形态。
对于当下,美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大同与和谐的环境,独特的文化。
所以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我们得以在这个时代触摸美的温度,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2018高三语文海淀一模议论文标杆文讲评
【作文题目】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解题】1.对核心概念的合理解读:“底色”指具有前提性、基础性,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类事物。
2.由喻体到本体的合理联系:“底色”有比喻色彩。
除绘画领域能谈“底色”的本义外,其他领域都要涉及“底色”的比喻义,原初性、基础性等,对全局或未来有决定或影响关系,由它来确定所谈话题中包含的类比关系。
3.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合理阐释:在“底色与……”的关系论述中,要对“底色的作用”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分析。
“绘事后素”:“先有……才能”油画:……会影响……人生:底色与发展密切相关1.谈底色(一类上)有素绢一张,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亦如少年立志,先有鸿鹄之志,后有鲲鹏之行。
底色遇设之际,下笔必慎重,因为选择往往只有一次,而后事皆依此而行。
之于人生,底色便如栽种之土壤,根须皆由此漫延。
有梁启超做《少年中国说》,有卢新宁的“你怎样,中国就怎样”,有对“素以为绚兮”的“绘事后素”之答。
今日你我青年,只有尤为慎重地选择“底色”的土壤,方能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
昨日《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败了北大硕士,摘得了桂冠。
他自言,自己对诗词的浓厚兴趣都来自于父亲在他小时于厨房墙壁贴满自写的诗词,希望他不论之后人生如何,当“藏山川湖海于心中”。
怎样的底色,开出怎样的花,能说明这一点的不仅有类似于此的“寒门贵子”,更有千年前少时神童的“方仲永”。
王荆公嗟叹,如此之天姿,不免泯然众人,况你我乎,伤仲永!底色不在天姿,而在心气,由此亦可知也。
既知底色之重,底色之由来,不免有问,底色何以选择?悲观者、宿命论者、嫉俗疾世者,诘问道:若不能选择出生的家族,如何能选择底色?于少年时染上不幸之家风,难道便难逃一生之窠臼、囧途吗。
2018.1海淀区期末议论文讲评
十二号文:三类中(28) 这是一篇典型的从材料所给对象跳 转到上位概念后泛论材料的议论文。从 文题开始,从诗歌转移到传统文化,再 另起炉灶以“汉语热”为例,论述传统 文化复兴,在例子中再带回一笔诗歌 “热”,中心摇摆,游移于材料指向的 现象和中华文化的大概念之间,属三类 中。
十三号文:三类下(25) 这篇文章的核心议题是论模仿与创 新的关系,再用材料中的“诗歌热”现 象作为其中一个论据,不是在论材料引 出的问题,而是自己建构一个立论依据 把材料强行纳入。分析两段材料指向, 我们难以看出材料引出对“模仿与创新” 问题的思考。这是典型的偏移材料、随 意泛化。文章在论述中又勾连了几句材 料内容,所以定在三类下。
【思考三个基本问题】
一、坚持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写作方法, 评阅方法、讲授方法。努力实现模拟训练价值 的最大化。
二、理顺日常训练与考场写作间的关系。 三、发现问题,同时积极寻找高三后半段 复习的增长空间。
【2012北京高考】 根据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 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 行走20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 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 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 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 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立角度自拟题目,自 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号文:一类上(49)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立足题目材料与社会现实,阐述诗歌全民化对 时代的意义。谈个人受益:从诗词文化熏陶到 诗意扎根精神土壤,再到高雅文化弘扬社会主 旋律,认识有深度。谈诗意社会文化基础的形 成:从历史而现实,从具体做法到上位意识, 论述有层次。中心突出,对“诗歌热”的社会 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思考。论述充分,无 论是对诗歌的恰当引用,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分 析,大多信手拈来、使用精当。
北京2017-2018海淀期末作文(记叙文)标杆文
北京2017-2018海淀期末作文(记叙文)标杆文【题目】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时候,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经验分享,然后进入梦乡……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号文(一类上)十年后的毕成三十五岁的毕成,照片挂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密密麻麻是新书的宣传语,最大的两个红字都快标在那张得意的笑脸上了——成功。
是的,人们眼里的毕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成功典范。
今天是毕成的新书签售会,他盛装打扮,手里拿着那本《毕成的成功学》登上了舞台,台下人人都露出了崇拜的目光。
读者提问环节,有读者问到毕成是如何成功的,毕成从容一笑,说:“在我筹备创业的几年里,我每天早起,听外语课程,学习经典名著,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每时每刻来丰富自己......”这时台下一位外国友人提问说的正是英语,毕成面露难色,但一瞬间又恢复平常。
他听完翻译的话之后,回复道:“没错,不单名著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智慧,前人的经验也值得学习,我的创业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多多学习成功者的经验。
经验之谈,能帮大家少走弯路......”一位女读者眼里燃着希望的光,问道,她很喜欢某某名著中的某某角色,他的事迹简直太激励人心了,毕成先生是否也受了这个角色的影响呢?毕成一愣,这个角色他听着十分耳熟,但距离他听那本有声名著,已经过去十年了呀!早就不记得了!毕成看起来还是那样从容淡定,笑道:“没错,这是一个著名的成功范例,我正是受了他的影响,相信大家也能像他一样成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到了签售环节,毕成在每本书上熟练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那是专门请人设计过的签名,一笔一划都带着成功者的“成功气息”,流畅又潇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海淀期末语文作文议论文标杆文【作文题目】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
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
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诗歌节”等。
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1号文一类上 49分诗歌全民化的熏陶作用余光中先生溘然长逝那日,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写给儿子的那首情真意切的长诗。
打开朋友圈,我很欣慰地发现许多人也都在转发先生生前的名篇诗作。
这是一个诗歌全民化的时代,我很感激自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诗歌全民化,顾名思义,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怀着对古典诗词深沉的热爱,对现代诗歌独到的理解,对诗人这个职业的一份崇敬。
处于诗歌全民化时代的我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诗词文化的熏陶,有一份诗意深深扎根于我们内心的精神土壤。
能将这样一份高雅文化作为社会的主旋律宣扬,对于青少年乃至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是大有裨益的。
曾经那个歌舞升平,娱乐至死的物质时代,正在逐渐被今日的文化、传统与诗意所取代,留给人一份厚重感和历史认同感的同时,它呼唤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有一份诗意的社会环境,对处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极大地陶冶效果。
大观园中海棠诗社的姊妹们比试诗艺,争妍斗艳的同时增进友情,陶冶性情。
国文老师坚持让我们一手一本诗集,翻开《朦胧诗选》,顾城的“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的绵绵情意,舒婷的“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坚强,还有北岛的决绝、海子的苍凉都涌上我的心头,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那个学问颇丰的民国时代,不乏诗意,不乏大师。
诗歌正如文学需要生活这个土壤一样,倘若失去了全民诗歌的这样一个文化基础,也难以出现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也是为什么张爱玲到了那个“除了冲水马桶先进外一无所长”的国度后再难写出白流苏,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浮躁低俗的环境下只能产出些拙劣不切实际、互相抄袭的写手。
中国诗歌网上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我们才有信心回归以前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人人吟诗的古典风雅才可能重现于我们现代人身上。
诗歌全民化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仅留下些老少皆宜的“下里巴人”。
诗社的全国泛滥也的确应引起我们的一些警惕。
不管怎样,理解与否,我们都应怀揣一份对高雅诗歌文化的尊敬、欣赏。
诗歌全民化在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追求高雅文化,有利于摆脱低幼化文学作品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应对诗歌全民化时代的到来感到欣喜、感激!2号文一类上 48分谈今日之诗古人云:“诗主达性情。
”然而在今天,在各种诗歌节眼花缭乱时,人们却大多忘记了诗的本意。
我想,今日之诗需要改变,需要回归。
现代人多自称“爱读诗”,在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日子里,人们纷纷借其名作《乡愁》、《寻李白》表达缅怀之意。
然而,假如在这些缅怀的人中,做个关于余光中生平诗作的调查,结果一定会令人瞠目结舌——人们正在缅怀一个他们的了解仅仅限于语文课本的诗人。
不,这不是缅怀,我想称之为“消费”更恰当些,我们争相表达对老先生的怀念,实则是在争相表现自己的文化层次,审美趣味;我们诵读几首风花雪月的诗词,实际上是为了贴几个“文艺范”、“诗歌控”的标签。
不得不很遗憾的说,现代人大多不喜欢诗,只是喜欢“诗”这个字眼带来的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对文人的尊重,于是,便有了以数以十万计的诗歌会员,便有了日均两千件投稿的附庸风雅,便有了数十个不明所以的“诗歌节”……唯独缺少的就是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责任。
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诗歌?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在诗人死去时那一丁点儿廉价的怀念,也不是“梨花体”“老干部体”等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大师之作”,而是回归到“主达性情”的诗意之中,寻找属于国人的诗歌情怀。
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无诗的国度。
且不提熠熠千古的李杜苏辛,即使在现代也有食指“相信未来”的坚定,有海子“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的雄奇,有着北岛,有着西川,有着骆一禾……我们也有着“告诉你一棵稗草的心惊胆颤的春天”的自幼脑瘫的“农民诗人”余秀华。
总之,现代性的侵袭不能成为我们不愿读诗作诗的借口。
我们需要的只是静下心来,感受诗情,感受生活。
假如每个人都能如此,那些喧哗的、虚假的,以诗为名的商业活动自然也会淡去。
中国人骨子里有着诗的基因。
前些年网上有活动:续写诗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在一月之内收获了百万量级读写与评论。
可见,人们内心深处是喜欢诗歌的,一旦加以引导,中国必将真正再次成为诗的国度。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今日之诗虽与旧时有所不同,但仍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方静土。
3号文一类中 45分诗歌回来了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中国,熟背2000诗词的女高中生顿时成为全民偶像。
去年岁末,宝岛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在朋友圈用诗句悼念他。
面对如今诗歌重回普通人生活的种种现象,我不禁热泪盈眶地感慨:“诗歌,回来了!”诗歌,原本是人们在劳动中用语言文字创造的艺术,它用富有韵味与美感的文字抒发着诗人自己内心所感,吐诉着悠悠相思与凄凄忧伤。
无论是那北朝粗犷豪放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抑或是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南方婉转动听的情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根植于寻常人的日常情感,日常生活。
即使发展到宋代,诗歌依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深入民间。
可以说,诗歌的创作者和受众,均应走向平凡人的生活。
然而如今我为何会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呢?这是由于不知从何时起,下里巴人湮没殆尽,诗歌变成了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
诗歌之于我们,如同那斑斓星空中的繁星般朦胧、美丽而遥远。
诗歌之于我们,变成了北岛、海子、顾城这些遥远而神圣的名字,我们战战兢兢,心怀敬畏,不敢触及这艺术的神殿。
诗歌,曾因人们的崇敬而淡出人们的生活。
但如今我惊喜的看到: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到11万人,以平凡市民为受众的诗歌节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举办——诗歌回来了!诗歌本应该如此,它源自于人们最平实纯朴的日常情感。
人们创作他它用于倾诉内心,人们阅读它用于抚慰受伤的心灵。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艺术绝不是少数人才可享有的,它属于我们有着共同情感的全人类。
当农民诗人余秀华用她质朴厚重的笔触感动全国时,当那个90后青年道出自己作为诗人的职业时,我们应当懂得了,诗歌来自于情感而非学历与名声。
诗歌回归的现象,展现着我们国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生活不再纯粹追求名与利。
当诗人也可成为职业,我们的社会终于有了向内发现自我的深情,追求诗意生活的人们。
在这个过度急功近利,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诗歌回归的潮流定能缓和人们急躁匆忙的心灵,给人以精神慰藉,诗歌的回归,对医治这个功利纷繁的社会有着莫大意义。
4号文一类下 42分让诗与生活常伴唐诗宋词是每个中国人从小都要经历的必修课程,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骄傲。
近年来,诗歌渐渐从课本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我看来,人们将诗歌融入生活是人们热爱生活的表现,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保障。
诗歌让人们的生活富有意义,且拥有了浪漫的色彩。
“中国诗词大会”、《诗刊》、中国诗歌网等传播方式将诗变得更有趣味性,使人易于接受。
人们在茶余饭后可以欣赏诗歌、谈论诗歌、甚至创作诗歌。
这样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无疑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让人们觉得即使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富有诗意。
诗歌代替了对于茶米油盐的谈论出现在中国人的口中,是中国人精神思想进步的体现,促使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动力。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于诗歌的热爱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同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人将人生的不易、生活的智慧都凝练成诗句吟唱出来。
读一首诗,与我们而言就是与前人的经验相融,感受古人的悲喜,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通过阅读诗歌,也能让中国人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感受中华文化传承的不易,从而激发更多的人去珍惜并继承吟唱的传统,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如今,不论身处哪个年龄段的中国人都能吟上几句诗,甚至有90后说自己的职业是“诗人”。
在我看来,应处理好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诗源于生活,不能只顾着诗与远方而忘记脚下要走的路。
将诗合理融入生活之中,不要为了作诗而忘记承担生活的责任。
让诗与生活常伴,让我们在尘世的纷扰中觅得一方乐土,寻找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于诗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于诗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可贵。
5号文二类上 41分诗歌新时代2017年,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余光中去世的悼念,诗歌已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一篇篇静寂无声的文字,而是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诗歌,吟诗论诗甚至写诗。
我想,诗歌的新时代,已悄然来临。
从几千年前的“关关雎鸠”,到当年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诗歌——这古老经典,又经久不衰的文学形式从来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暗淡过。
它或短小精悍,却意蕴无穷;它或长篇汹涌,读来感人肺腑。
无论如何,它不同于严谨规范的文章那样目的明确、叙述清晰,诗歌只是对于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的一种宣泄。
它无关名与利,任由他人评说,也就使得作者最真切的一面跃然纸上。
与此同时,中国诗歌发展几千年,历代文人墨客对其斟酌打磨,也形成了它辉煌的艺术成就。
这笔宝贵的财富,在新时代里,更加值得人们传承与发扬。
新时代的诗歌,更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各种有效的形式更有利于诗歌这一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汇集了万千热爱诗歌,渴望交流诗歌的学子于一处。
它通过电视网络等发达的媒体,将中国古代那些佳作重现于世人眼前。
不管是激烈比拼的选手,还是亿万观众,都能重新唤起对诗歌的热爱。
正如一位惜败的选手说道:“不愿追求冠军的名誉,只愿所有爱诗的人能在这里品到满口诗香。
”没错,诗词大会并非只是一场竞技,而是令天下爱诗之人找到了共鸣。
与此同时,诗歌作为一种浪漫、洒脱、不慕名利的象征,也对于新时代人们情操的陶冶有着重要意义。
在贪官受贿,职工苦于不得升迁之时,可曾想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高洁品性的坚守?欣慰的是,随着网上“我有一壶酒”的诗歌续写风潮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找回了一份诗心。
诗歌新时代,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份传承的重任,更是一次难得的心灵净化。
让我们诵诗、品诗、写诗,拥抱这诗歌的新时代。
6号文二类上 40分诗歌真正进入生活近些年来,随着综艺、网络发展,越来越多传统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诗歌就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