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pdf
《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报告
《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本课题预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1、探索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2、分析、归纳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中使用动手实践模式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策略。
二、课题进展情况该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初步构建动手实践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环节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思想; 环节三:归纳总结,应用实践,构建知识体系。
初步分析和归纳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中使用动手实践的操作方法,初步构建各个领域的动手实践的操作策略。
(目前已经完成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水平(行为表现、情感体验、动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具体进展情况如下:1、2018年6、7、8月:对农村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现状和期望进行观察,开展课题前测调查问卷,再进行分析、比较,为开展研究提供保障。
2、2018年9月—2019年一月:九月,本课题顺利开展开题活动。
课题组学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和《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中的“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概念的界定。
然后以典型课例《圆的认识》、《圆的面积》、《平移》开展深入的研究。
初步探究“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感知图形的特点及变化---归纳总结,应用实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题组教师进行“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交流,并进行汇总。
3、2019年2月—2019年4月:理论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
【课题中期汇报】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充实学习内容。 3、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4、借助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把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
微专题:《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以“换”代“凑”——
换元法在基本不等式中的应用》
4、课题研究进展、成果、问题以及下阶段计划
阶段性研究成果
比
赛 ①吴老师在市教育系统高中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技能岗位练兵竞赛 、 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获 ②吴老师参加了高中数学二轮微专题复习教学素材(教学设计案例)征 奖 集评选比赛。 及 ③吴老师参加了2019年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比赛。
④李老师参加了2019年市中小学技术学科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荣 ⑤吴老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 誉
4、课题研究进展、成果、问题以及下阶段计划
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问题
1、课题组大部分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多、压力大,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 够充裕理论水平还比较有限。
2、由于学校的手机禁令,课后学生对微课的推送不能及时收看,只能通过晚 修或课外时间利用教室电脑进行播放。课件及微课的制作在数量及质量上仍 需进一步改进,真正使得信息技术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
3、课题组采用的观察、调查法、实验比较法只在课题组主持人的两个实验班 进行,涉及面较窄,应在多个实验班进行推广。
4、课题研究进展、成果、问题以及下阶段计划
【原创】《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课题中期报告蔡襄中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从课题立项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为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校课题组在此特作中期小结,并形成如下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概述(一)研究价值我校是一所具有45多年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根据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状况不尽相同,我们以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五所学校成立教研小片区,有利于师资队伍的轮岗交流,从而推动优质学校对一般校的辐射带动,加快薄弱校改造提升,整体提高小片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今天我们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学小片区教研模式有效策略和方法”课题实验,将利用信息技术搞好小片区教研,有着重要的价值:1、从资源共享上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网络给予很多信息和资源,使我们不再是闭门造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教法。
本课题研究旨在引导各校教师把信息技术抓好教研,从中收集资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
2、从教研本身上分析,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大家集中在一起研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缺陷,建立开放、交互式的动态平台,探讨教研新途径,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
3、从小片区的布局上分析,各校地理相对较为集中,但从自身协作条件上还存在“距离”的制约,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不足。
(二)研究内容:(1)本课题主要是如何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研有效途径,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以借助网站、论坛、手机微博和手机通讯工具(微信平台)、QQ群,实现常规教研信息化,研究解决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文生
所在单位: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
填报日期: 2014年5月19日
阶段性研究论文成果目录
阶段性研究视频成果目录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自评表
实用
文档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指标。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文生所在单位: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填报日期: 2014年5月19日中期研究报告的要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重要的变更及原因,课题研究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等。
限5000字以内,另加附页。
一、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本课题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组《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于2013年8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审核,获得了课题研究立项资格,课题批准号为[内教科学规划办2012JCH007]。
同年9月17日我校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确立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格局,探究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精心制订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整个研究步骤井然有序,课题研究有序有效推进。
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如今课题研究已开展将近一年,研究策略初步凸显,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有效提高。
在研究中,我们以“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走“求实、求精、求新”的科研之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使教师教得自信、教得轻松、教得有效。
以科研求发展,以质量树品牌,有效调动数学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开创我校数学教学研究新局面。
(一)、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建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集体。
课题开题初,成立课题组组长,教研组长、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集体。
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位,充满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信心。
研究中各实验教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仅担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能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同时还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场所,而课堂信息交流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化的教育已成为时代潮流。
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促进师生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践探索:通过实际教学活动,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分析问题和反思反馈,总结经验和启示。
三、研究进展1.文献研究阶段在文献研究阶段,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合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我们发现:(1)信息交流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
(2)信息交流方式和方法应综合考虑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因素等,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3)数字化工具和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但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应在相互补充和融合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4)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应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建立和谐、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
2.实践探索阶段在实践探索阶段,我们结合课程实际,运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发现:(1)教学目标方面,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方面,应根据课堂任务特点,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如数字化教材、智能板、网络互动工具、数学软件和APP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中期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一、课题概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是宝坻区教育信息技术专项研究课题,于2018年1月立项,编号为xxxxxxxxxxx8.一)课题目标教师目标:通过研究,逐步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
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我们要拓展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范围,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从被动研究变为研究活动的参与者,主动去获取知识。
学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间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内容1、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方法融合,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能力。
2、研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3、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融合。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高质量完成1、完善了软硬件设施:校园网络已建成,现有11个网络教室,网线均接入各班级。
2、组织了求实的教科研队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同时课题组人员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建立有效的教科研机制: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全力支持,在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之初,我们健全了课题领导组织和队伍网络,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和总体计划,不断地听取实验老师的意见,对计划加以修订和补充,使计划更符合校情,更符合规律。
二)精心开展课题研究。
1、在校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课题组工作非常规范。
定期开展学科研讨活动和教互研工作,并多次外出参加培训和研究,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
而信息技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系,重视学生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
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结合具体理论学说,论证本实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实验意义。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搞好阶段性的评估,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评测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课题组第一部分研究概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活动开展已半年多,到了深入实施阶段。
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探索中反思,反思中总结,有成功,有喜悦,有困惑。
一、研究背景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高度的重视,它反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因此,在推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实验稿)》,实施(实验)研究性学习课程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在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文生
所在单位: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
填报日期:2014年5月19日
阶段性研究论文成果目录
阶段性研究视频成果目录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自评表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指标。
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概况《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是我校2006年6月申请,该课题于同年12月被立项,为国家“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子课题,课题立项编号:教电馆研06711187-178号。
(一)课题目标1、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加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术,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培育一批相关课题的研究型教师,他们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有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功能和教育质量,从而拉动学校跨越式发展,创建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3、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全面开展课改实验,获得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报刊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出版课题相关论文及专着(二)课题研究内容1、主要研究如何让学生普遍养成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摸索出先进的符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师不断进修,更新观念,适应信息社会变化的需要二、课题研究主要进展(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高质量完成1、完善了软硬件设施我校于2002年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
现有网络教室一个,网线均接入各班级。
学校电子图书室藏有课例、教辅等资料500余片。
2、组织了求实的教科研队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有较为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同时课题组人员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建立有效的教科研机制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中期检查】《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新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核心概念(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近年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多媒体教学”已实现了广泛化与常态化。
有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APP辅助教学模式”等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数量占被调研总人数的35%左右,这说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热点有一定的积极关注度,许多教师能够将教学实践、教育前沿理念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
各种技术和教学内容融合的方式和深入程度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对不同的技术应用情况也有差异,并在应用评价和应用效果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仍处于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课题组所处的是农村校,学生是全市中下水平的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关注度都有欠缺,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倦学怠学的情况。
2、意义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仅仅停留在只是应用,应该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牢牢抓住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课题组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1、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的总称,是与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相关的技术。
本文所指信息技术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等。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进展情况
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研究主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研究目标1. 分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3. 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评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效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进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发现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等。
2. 问卷调查针对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看法、需求及存在问题。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
3. 案例研究选取了10所中小学,对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访谈、观察、分析等方法,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2)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如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 研究成果(1)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课题的提出人类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目前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成为当今世界崭新的生产力,信息产业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在经济、军事、教育等社会各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到90年代中后期,国际教育界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教育技术论坛第三个年度报告中,第一次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来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对整合作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
这就表明整合的内涵、实质不是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手段,而是强调要营造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以外的都是环境,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依靠粉笔、黑板、幻灯、录音机等,通过讲授、板书、演示等来营造,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下就能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在这一种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但教师的地位不可取代。
在我国中小学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五大类,一类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一类是以直接知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三类是以情景渲染为主的教学方法,第四类是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最后一类是对前四类教学方法的综合。
现代教学的方法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他们的三维目标,必须要深入分析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要因人因生因时因材而制宜,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呈现出一种模式化趋向,重情境的营造,忽视语言的运用与调节功能,重视人机互动,忽视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容量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充,但这些资源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而用,不要强加给学生过多的不易接受的信息。
十二五课题中期检查通知
附件1: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搞笑课堂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显峰
所在单位: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农场学校
填报日期 2014年5月15日
阶段性研究论文成果目录
阶段性研究视频成果目录
附件2: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自评表
附表3: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指标
11。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范文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针对于我办事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呈现两种偏差:一种过分强调数学化,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抽象、困难、枯燥;另一种过分强调生活化,每个知识点都在生活中寻找原型,缺少对数学更深刻的思考,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得到提升。
开展此课题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能够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数学的本质,寻找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平衡点,加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前阶段工作进展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能努力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架好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真正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
(2)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让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3)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
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教学内容、课堂情境、课堂练习、教师语言、数学应用五块领域如何实现数学化、生活化教学整合。
在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先对部分年级的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布置作业的要求,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报告。
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单一、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需求;课堂观察主要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典型的数学题目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五、研究结果及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3、数学题目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和创新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通过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方式,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3、通过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创新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六、建议和展望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进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搜索等技能,部分学生已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网页的简单制作,学生有了自己 的电子信箱,并能经常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 (2) 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 了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信 息。如五年级数学中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师布置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 行分析研究, 结果,学生通过上网搜索, 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 如“用小方格量、 通过割补转化”等等方法。 (3) 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学生生成、 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 / 10
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校本教研活动,同题异构 的专题研讨活动等。
3、多种途径,反思评议。 一是录像反思,发现问题。可以将实验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 、说课、 常态课片段等进行录像, 通过教学录像勾勒出教师成长的动态轨迹, 提供教师“自 我分析”的素材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发现问题,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通 过集体会诊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是借助网络、解决问题。我们借助论坛、教师博客、专题研讨、网上沙龙 等,实现资源共享,解决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拓了教研空间,提高了教师的 研究能力。 4、总结规律,理论提升。 专业指导,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学校每学期都邀请 专家到学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依靠专家的引领, 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 力。课题组多次邀请区数学教研员宋科长、 市数学教研员杜小虎老师来校指导实 验课,尚青青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 、张立云老师的《圆的周长》 、孙雪静老师 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得到了杜老师的高度好评,在课题研究中青年教 师成长迅速。 5 、广泛运用,推动探究性课堂教学。 ( 1)共同实践,扎实研究 在确立了研究重点之后,课题组召开了教研组长例会,在例会上,向各位教 研组长传达了本学期课题的研究重点, 要求各教研组确立本组要研究的课例, 并 对该课例的教学环节进行研究设计。 各教研组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组织老师学 习相关的资料,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
五、阶段性成果 1、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课题的同时, 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在各级各类竞 赛中频频获奖:王伟老师制作的《圆的认识》网络版课件被中央电教馆收录,蔡 玉彤老师制作的课件《圆的面积》在河北省优秀课件评比中获二等奖;孙雪静老 师执教的《 24 时计时法》获开平区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并将代表我区参加 唐山市的比赛;刘琪老师在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比赛中, 《平移与旋转》 一课获二等奖; 冯健辉老师在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 合优质课比赛中,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获一等奖,同时该课还获得了 唐山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优质课评比的一等奖;蔡玉彤老师《圆的面积》 一课在国培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同时,教师们撰写课题论文的水平也逐步提高。 由杨老师的 《借助信息技术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在河北省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二 等奖,该论文还被发表在《小学数学报》上。 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提高: (1)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得到 了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学生的 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绘图、文档的编辑、网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 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8 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 而信息技 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是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 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构建适合教 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 课堂结构体系,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 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 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 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 21 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 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 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 系,重视学生分析、 学习内容的分析、 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 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 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2、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首先,在备课上注重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 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制作教学课件,精心思考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数 学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 引导点拨,运用“讨论” 、“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 主学习。课后,教师也十分注意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 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 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动脑,主动动手,兴致勃勃,课堂初步成为 学生研究讨论问题, 获取知识, 开发智力, 探究创新, 个性表现的乐园。 课堂上,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 同观点;相互协作,争论研究,自主操作实践,初步形成了独立探究的能力。 4、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 我校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自 2012 年起 已进入实践研究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我们分为了四个领域进行研究,它们是:数
6 / 10
与代数部分、 图形与几何部分、 统计与概率部分、 综合与实践部分。 到目前为止, 我们先后研究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两个部分, 并总结归纳出了信息技术环境 下数与代数、信息技术环境下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支撑
学生学习
情境设疑
联系生活实物 抽象几何图形
强化动机 激发兴趣
探究释疑
动态模拟演示 促进知识内化
提出猜想 动手验证
模型建构
有效突破难点
借助媒体 分层训练
应用模型 解决问题
3、开展实施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建设原创性专题教学资源网站。 开发专题教学资源网站是实施整合、 开展信息学习最有效、 最具可操作性的 一种模式。我们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自主开发了资源型学习网站。要求教师 们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必要时由 教师自己开发研制,形成电子素材库、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网络课件等学科资 源网站,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学校资源库建设上, 我们一方面自行购置了一些教好的资源软件, 另一方 面组织我校的教师自己制作、 下载一些新颖实用的教学课件, 我们不仅将校园网 作为学校工作的窗口,还将校园网建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一个交流平台。 4、积累了大量优秀的论文、案例、反思等文本资料。
学生学习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指导归纳
设计习题 因材施教
提供资源 创设情境
感知问题 认知冲突
演示启迪 突破难点
主动探究 交流发现
练习反馈 巩固提高
内化应用 解决问题
总结归纳 拓展思路
总结体验 迁移发展
反思提升 拓展运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支撑
7 / 10
4 / 10
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在确立了富有个性的教案之后,课 堂教学便成了教师研究的中心环节。各年级组采取多种形式,或同课异构,或一 课多磨,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 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我们坚持每月两次次的例会制 度 , 月底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坚持举办课题实验教师汇 报交流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 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案例或论文。
2 / 10
重课题研究理论指导。 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支撑, 我们布置实验教师阅读大量的 相关书籍,并组织了多次集体学习。三是强化技能培训。研究初期,要把信息技 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力的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
4、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科研意识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首先必须用理论知识来武装教师 头脑。 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 我们用各 种形式经常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 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学习, 二是优秀课例学 习,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上网、看书学习,这一习惯从课题实验伊始一 直延续至今,同时,每两个星期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大家就所看到的文章和观点 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力求以先 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师的实践,努力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素养。 (二)研究中期——开展研究 1、专业引领,加强备课。 一是领导班子专业引领。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初都深入课 题组进行教材辅导,使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了解知识体系。然后再结合典型课例 进行示范引领。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细致的课例分析, 以面对面的形式将意见反 馈给上课教师本人。 二是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校本研修中 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在集体备课中, 他们首先拿出自己对所要研究课例的整体 分析,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剖析,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整合的策略等多 方面进行讲解阐释, 引发学科组教师的思考, 并指导本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如 何把握教材。 2、提高能力,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