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探析

许东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州350007) 摘要:通过对完美主义的概念,分类,结构等几方面因素探究完美主义的心理特质。重点阐述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和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体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

体上呈现负相关,即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应该如何干预消极的完美主义心态,发展积极的完美主义心态,并给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相关建议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 , 几乎每个人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一个完美主义者 , 往往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上进心 , 因此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然而完美主义只是意识当中的一种愿望 , 它必须和现实结合起来 , 即跟个体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否则 , 不现实的完美主义带来的只能是痛苦。许多专家通过对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个体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即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少文献都记载了完美主义和许多心理障碍及心身疾病有密切关系,如:进食障碍、抑郁、强迫症、焦虑、惊恐发作、周期性头疼。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 人们对完美主义心理也会越来越重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都在日趋完善和发展。

一、完美主义的研究综述国外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起步较早 , 近几年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开始了对完美主义的研究。有研究发现 , 完美主义在资质优异和成绩出众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中西方文化对完美主义的理解也有差异,因此对在中国环境下的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对这一心理特质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完美主义的概念完美主义的研究很多,对它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为学界所熟悉和公认的界定,是以下几位学者的解释。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Alfred A·dler ), 他提出了“追求优越”的概念。而他对“优越”的解释类似于“完美”。 Alder 认为,追求优越的动机取向不同 ,可以导致统治型、获得型、回避型和社会型四种生活方式。其中, 只有社会型代表着追求完美的动机导向有益于社会的健康生活方

式 , 其余三种生活方式则表示个体心理的失调。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卡伦·霍尼( Karen ·Horney)描述完美主义为“苛刻的要求” , 将完美主义视为一种神经质性格。完美主义者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非现实的、固化了的自我形象 , 并按照这个理想化了的自我形象生活。当生活中遇到不幸或发现自己并不完美时 , 完美主义者就会面临心理上的巨大失衡 , 甚至导致心理崩溃。

布伦斯( Bluns)认为, 完美主义是对自己设立过高的标准或期望 , 然后又过度要求自己去追求这些遥不可及的目标 ,从而产生一些了心理问题[1]。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作为《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Ⅱ)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被认为是参与个体心理障碍的形成与发展,并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息息相关的人格特质[2]。

由以上对完美主义的界定可以看出,完美主义的定义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 而且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a.完美主义的定义负面的意义大于正面的意义; b. 完美主义是一种坚持高标准、超高目标的严厉要求; c. 完美主义是由完美主义思考所衍生出来的,意味着有了这类思考之后,会产生对完美主义的信仰,进而做出追求完美主义的行为。

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对完美主义的定义也应包括正向追求的部分,即完美主义的定义也应考虑其积极意义。 Adler 是一位赋予完美主义积极意义的人格心理学家。他指出,追求完美与生理的成长是相应的,是一种生活的内在需求,人类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求完美;同时佟月华、宋尚桂在研究中发现完美主义对自尊,主观幸福感存在积极影响。

(二)完美主义的分类针对完美主义的分类,各国的许多心理学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本文主要阐述 Hamachek和Parker两位心理学家的分类。这两位心理学家的分类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常常成为中学生,大学生完美主义分类的测量参照标准。

1、 Hamachek 的完美主义分类

Hamachek(1978)将完美主义区分为正常的完美主义( Normal perfectionism)与神经质的完美主义( Neurotic perfectionism)两种类型:( 1)正常的完美主义为他们自己设定了实际可行的标准,而且自己能从工作的努力中得到愉快、满足;自己能够去选择不是太严苛过高的标准,而是在符合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去努力达成的标准:(2)神经质的完美主义为自己设定达不到、做不到的标准及绩效,他们对自己的努力永远感受不到满足;而且从不放松自己的标准。

2、 Parker 对高材生完美主义的分类

Parker (1997)以FMPS 对高材生做测试,其结果发现,可将高材生分为三类( 1)非完美主义者,他们在 FMPS的测试中结果为,低个人标准、对父母的期望有较低的感受、低组织、低次序心理;总括来讲他们的组织、次序分数是低的;( 2)健康的完

美主义,他们的完美行为是健康的,能为自己将来的成功及成就而奋斗、努力不懈 ;(3)不正常的完美主义,负向的完美主义,他们在 FMPS 的测试中,过度在乎错误、个人标准、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责难、怀疑行动的分数都是最高的,他们可能是先天就有这种体质,而且对竞争怀有敌意 "[3]。

根据上述学者对完美主义的分类,可以看出尽管学术界对完美主义分类的角度不一样,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即完美主义会为个体带来正面或负面的作用或者健康和不健康的价值行为。

(三)完美主义的结构和测量关于完美主义的结构划分及对其的测量中 , 得到更多公认且最为常用的是弗朗斯特( Frost)等人划分的 6个维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弗朗斯特( 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

弗朗斯特( Frost)等人将完美主义的结构分为六个维度 , 分别是: ①担心错误,即为了达到目标但又过度在意错误;②个人标准,即为自己设置了过高的个人标准;③ 父母期望,即认为父母为自己设立了非常高的目标;④父母批评,即对父母过分批评自己的一种知觉;⑤行动的疑虑,即怀疑自己的能力无法将事情做好;⑥条理性,即过分强调秩序、整洁和组织。 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FMPS)共有35个题目, 包括6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法。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与其他完美主义量表的相关数均在 0.91 以上, 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8 ~ 0.92 。

我国学者方新和钱铭怡结合 Hewitt 和Flett 的完美主义心理问卷对 Frost 的完美主义问卷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包括四个维度:担心出错、个人标准、条理性、父母要求。另外还有区分积极与消极完美主义的量表,即积极与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包括 40 个条目,由积极完美主义与消极完美主义两个分量表组成,以及完美主义认知调查表,测量了完美主义自动思想出现的频率。

中国本土也编制了一些适合我国大学生状况的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的问卷,由四个构想维度:完美欲望的倾向、高标准的倾向、担心失败的倾向、关注自我的倾向,共43 道题目[4]。还有大学生特殊完美主义量表,由外表,学业,爱情,社交和个性五个维度组成。后来的这些有多个维度的完美主义量表就大大完善了单一维度量表的不足,提高了对完美主义定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使得其利用率大大提高。近年来针对完美主义的研究所使用的量表既有重合之处也针对不同学历有其特殊性方面,对于高中生的完美主义研究主要使用 Frost的多维量表,对于大学生虽然也有很多研究采用的是此量表,但是依据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还有一些研究使用了特定的如进食障碍调查表,同时还依据群体本身特点编制出了适合自身的量表,如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的问卷,大学生特殊完美主义量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等。所使用的量表依然以 Frost 的多维量表为主。

(四)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完美主义相关研究很多,本文仅在研究对象和近两年比较重要的实证研究作简要介绍。

1、完美主义的研究范围近年来完美主义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针对学历来说的研究涵盖了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对于高中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高中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完美主义与青少年的学校适应,以及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的相关性研究等。而对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