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类别:应用型研究目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2)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3)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3)七、课题研究的思路及过程 (4)八、研究的基本方法 (5)九、小组成员及分工 (5)十、课题成果的预期及呈现 (6)十一、经费预算 (6)十二、研究条件保证 (7)《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龙头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3、语文教学的需要。
在当前的很多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
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
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对子”,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范晨曦周良骏陈泽芳王小洪杜小丽侯有辉周安碧陈本海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
我国的基础教育曾长期存在着许多弊端。
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不遵守学生认知规律,老师垄断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
造成教学效率低,教学随意性强。
学生分化现象严重。
师生之间关系不协调,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生不合作,缺乏情感交流,缺乏教学民主作风,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搞“管、压、卡”等。
为此,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提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处;“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但是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 开题报告
合作学习开题报告合作学习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在当今社会中,合作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合作学习的实施和效果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对比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探讨合作学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 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合作习惯的培养作用。
3. 合作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合作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来研究合作学习的实施和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从同一所学校的两个班级中,随机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
2. 实验组的合作学习实施:在实验组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对照组的传统教学实施:在对照组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式,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预计本研究的结果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证明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仁怀市三合二小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
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的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简单的教师授课方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一问题随着教育改革和教材调整越来越凸显,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初探,可以为教学创新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以激发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实现知识成长、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团队精神等目标,同时也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实践,为小学语文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范围1. 定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概念2. 探究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 分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流程4. 研究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方式5. 分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和应用效果三、研究方法1. 文献阅读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相关教师和学生的看法、反应和建议,了解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情况和改进方向。
3.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考察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究及评价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计划进度和预期成果1. 第一周:撰写研究计划书和立项申请书2. 第二周: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3. 第三周:制定问卷调查并开始调查工作4. 第四周:对问卷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5. 第五周:设计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验方案6. 第六周:实验开始,收集实验数据7. 第七周: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结果8. 第八周: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预期成果:通过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初探,得出有效的实现策略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引入合作观念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研究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合作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提高教师优化师生关系的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方式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需求___认为,人类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合作。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是广泛的交往经济,离不开与各种类型的人合作。
只有运用合作,才能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大、做强。
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备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因此,小组合作研究既是一种良好的研究方法,又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能善于与他人合作,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
2.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精神。
这些新课标改革都指引着教师要建立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小组合作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社交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学会“如何研究”。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特点,设计适合小组合作研究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教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需要合作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在生动、活泼、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讨论、表达和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陈丹)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陈丹)襄阳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类别:调查研究所属学科:语文课题承担人:陈丹所在单位: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龙头中心小学2016年5月目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2)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2)五、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3)六、小组成员及分工 (3)七、预期及呈现 (4)八、经费计划 (4)九、研究条件保证证 (4)《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现状: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它把“合作学习”列为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且指出:现今提倡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一、二期的“走进新课程”栏目中,刊登了新课程学习方式专题之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
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
国家级刊物《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也对“合作学习”有许多的论述。
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新概念语文的一种,它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
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小组讨论都是机械化,模式化处理,老师总是“下面开始小组讨论”。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位,缺乏对小组合作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效率和研究兴趣,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研究的实践效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的研究》开题报告报告人:XXX一、研究核心概念、国内外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1.本课题中的“小组合作”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本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生活惯,注重渗透合作研究的意识,促进孩子们各个方面的成长。
2.本课题中的“小组”是指为工作、研究等的方便而组成或划分的小集体、小班子。
随着互联网发展,特别是Web2.0时代,“小组”的含义衍生为就某一类话题或兴趣点(例如旅游、电影、电子产品等)跟别人交流的场所。
在本研究中,“小组”重点指为了研究而组成的小集体。
3.本课题中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在研究中、在生活中、在课间都可以进行合作。
4.“研究”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研究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小组合作研究已经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应用相对欠缺,很多“小组研究”缺乏理论上的支持,难以坚持到底。
这一现状一方面是国情所限,一方面是师生及家长的意识不足,缺乏对小组合作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效率和研究兴趣,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龙江镇中心学校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负责人:王德成课题成员:赵刚纪海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
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
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
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这些报告合作学习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开展都较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年级阶段、各学科的研究很不平衡,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很不够。
﹙四﹚、可创新之处
1、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突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展独特的思维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此理论提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表达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场引入并进展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等地陆续有一些合作性教学的研究成果。浙江杭州市“促进初中学生个性最优开展〞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尝试运用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其实验结果说明,采用小组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对后进生也有很大帮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是一项从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的大型实验研究,此项研究试验单位涉及山东、广东等九省市的百余所学校,历时长达六年。研究结果在实践上证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展;理论上出版了?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等研究成果,为我国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另外还有江苏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上海的“分组教学的设想和实践〞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谈到合作学习在国内的研究状况,我们不得不提起杜郎口中学——刚刚升起的教改之星,也是合作学习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或参考,也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开展。对国内相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进展检索,发现有关合作学习的专著较少,主要有:王坦著?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黄政杰等著?合作学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张玉民主编?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等。关于合作学习的学术论文已经相当多了,多是进展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结合某学科教学进展实验研究。有关的硕士论文〔包括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有80%以上是结合某一具体学科进展实验或研究的,这应该说是个好现象,因为理论的研究终究要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承受实践的检验。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开题报告.doc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开题报告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题目为《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类题目:用于应用研究的词模型文本目录一、项目背景: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四、核心概念的定义 (2)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3)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3)七、研究思路和过程 (4)八、研究的基本方法 (5)九、团队成员及分工 (5)十、项目成果预期和呈现 (60)一、预算 (60)二、研究条件保证研究组的......7字模型《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领先中央小学一、主题背景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社会重新定义了人才的标准。
创新与合作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部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状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也把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3.语文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众多的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仔细分析却有许多误区。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不外乎以下几点:(1)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流行色彩”和“与时俱进”。
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实际的、片面的追求。
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缺乏理解和不完全理解;(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不确定的,只是随意地局限于“配对”,学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和讨论的随意性。
(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师生之间的合作。
如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教学效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4)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倾向于偏爱和关注善于学习的学生。
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而不善于学习或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
教师不考虑教学中的互补性,缺乏明确的角色分工。
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这已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市铜梁区水口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容。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
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即“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型程序和方法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使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所以,小组活动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地挑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
通过小组的学习、讨论和研究,我决定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在语文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表现在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兴趣低。
(2)仍有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迹象。
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
(3)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会学;重个体学习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堂的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这与课程改革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类别:应用型研究目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2)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3)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3)七、课题研究的思路及过程 (4)八、研究的基本方法 (5)九、小组成员及分工 (5)十、课题成果的预期及呈现 (6)十一、经费预算 (6)十二、研究条件保证 (7)《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龙头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3、语文教学的需要。
在当前的很多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
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
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对子”,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市铜梁区水口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容。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
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语文课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课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开题活动简况课题组于日在县第学举行了开题仪式。
仪式由县第学校长主持,邀请课题组外专家为评议专家,县第学全体教师、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仪式。
报告会上,县第学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简介了学校课题组建设的相关情况,并表态将给予课题组极大的支持。
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等做了较为简洁的陈述与汇报。
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的现实意义,并就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指导,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鼓励课题组成员努力将课题做实做细,做真研究,出真成果。
最后,代表课题组作了表态发言,表示学校将借此课题开题之东风,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期待课题组全体成员在不懈努力中取得丰硕成果。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语文课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一)本课题选题意义1、是课堂管理的需要由于条件限制,我校的教学班级人数都在70人左右。
小学大班额教学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质量的检测以及学生的展示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
将大班额化为若干小组,以组进行管理、反馈、检测、展示,既节约了时间,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味。
2、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需要近年来,高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高标准,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走进了课堂,要完成好这些教学,小组合作是前提。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些孩子有自私、封闭、不善于与人交往等共性。
而小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团结、协作、互助、共享的平台。
(二)研究内容:1、创建学习小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2、研究小组合作方案,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3、研究小组评价方案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
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问卷),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对比分析法、文献法、讨论法等。
(四)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工作始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实践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实践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实践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
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仁怀市三合二小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
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2、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
“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以“合作”为中心的“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协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所寻求的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5、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更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它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有所获,而且要对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作出正确的反应。
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要求。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
戴维森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七要点: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
斯莱文定义合作学习更明了:一是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二是互助,力使小组成功;三是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本课题主要依据戴维森、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杜威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论,信息交流理论等。
三、核心概念界定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
早在公元1世纪,大罗马的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就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儿童应是一起受到教育,以便他们互相激励和敦促。
18世纪初,英国的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广泛的运用,并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荐,同时被广泛应用。
随后,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提出了要让儿童在“从做中学”、在活学活用中,在相互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将合作学习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具体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群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
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也指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突出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思想,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也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实施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正式兴起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约翰逊兄弟的共同学习模式、沙伦的团体探究模式、以及伯里顿和巴内斯的合作方法模式等。
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领域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
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上海的“小学语文活动型教学研究”探索等。
对于合作学习,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但是,目前还未形成被我国中小学全面推广的合作学习模式。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达到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起到教学指导作用,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构建一种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组实质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状态下学习小组合作效率的有效环境、内容、方式及评价。
2、育人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个性得到放飞,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自信心得到增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特长,并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集体可以集思广益,集合集体智慧,同时更使其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发挥集体思维优势,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1、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研究(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及实施价值。
(3)构建“合作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的理论基础。
2、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本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为辅。
其实施的程序为: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
通过这个模式的构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突出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质性合作?二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既竞争又合作?三是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当什么角色?四是在组织合作学习教学中如何对整体、个体进行教学评价。
第一步情景导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像、开门见山等方式。
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为学生指定学习内容、限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法、指明达到什样的程度。
教师要在自学指导中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多少时间里,采用怎样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标准。
自学指导中的“导”,是学生进行高速、高效学习的指向标,只有“导”得明白、准确,学生才能顺利地进入到自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辅导。
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随机备课。
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