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_第三章_重力测量野外工作方法及成果整理
第三章 第三节 重力野外工作方法
一、重力勘探的阶段和分类 1.重力预查: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工作地区 的大地构造分区的概念,作为进一步开展地质和 其他物探工作的依据。 2.重力普查:目的是划分区域构造、圈定隐伏岩体 范围和圈出成矿远景区和地质填图等。 3.重力详查:目的是寻找局部构造或隐伏岩体,较 确切的划出成矿远景带。 4.重力精测:目的是确定地层或矿体的产状要素, 提出钻孔设计意见等。
基点网联测可以采用三程循环观测方法,即 采用A→B→A→B的观测路线。这样的方式可以分 别计算出A、B基点间两个非独立增量来,最后由 这两个非独立增量的平均值计算出该段的总平均 值,称为一个独立增量。 仪器在基点联测时,要求在每个基点上水平 零点读数应为三次。其平均值为这个基点上的读 数,并记录时间。在实际工作中,三次读数时不 必提起仪器,而只是通过旋转计数器使亮线偏离 零刻度线一定位置后,在水平状态不变的情况下, 重新零点读数即可。为了减小误差,应使亮线沿 同一方向偏离零线。
二、面积测量测网的布置与敷设 重力测网 gravimetric network 又称重力普通 网,是重力勘探野外观测中一系列测点所构成的 普通网。重力测网的大小和形状由勘探任务及勘 探对象的大小和形状来决定。当勘探对象有一定 走向时,多采用矩形网,反之,多采用方格网。 网格的大小,在普查时以不漏掉有意义的地质体 为原则;在详查时则以查明地质体产生的重力异 常的变化细节为原则。
测线必须大致垂直构造走向或地质体长轴走 向;对于近似等轴状地质体的勘探可采用方格网。 测点密度要求一般以有2-3条测线、每条线有3-5 个点通过异常区为原则。
三、重力基点网的建立与联测 按设计要求,为了控制普通测点的精度,减 少误差积累和提高效率,基点的位置选择尽量确 定在易找、交通方便、标志明显、易于永久保存 的地方,且要分布均匀,在地形条件差的地段要 多增设基点,同时基点要有统一编号。 基点网联测可采用一台仪器多次重复观测或 多台仪器重复观测。其目的是提高基点联测精度, 保证基点值的精度高于普通测点观测精度2~3倍。 所以基点之间重力差值(称增量或段差值)至少 应由两个以上独立增量的平均值来确定。
重力野外工作技术与资料初步整理
� 异常精度应根据地质任务、比例尺、异常强度、干扰水 平、仪器精度来合理选择
重力异常精度通常取测区内最小有意义的勘探对象引起 的异常极值的1/2~1/3,即:
ε 总 ≈ (1 / 2 ~ 1 / 3) ⋅ ∆g max
G型
直接测程 70000g.u. 10uGal/ 最小分划 格 <1mGal/ 零漂速率 月 读数重复性 10uGal 20 零漂日平均值 ~50uGal 5测量精度 ~10uGal ~11格/mGal 9亮线灵敏度 (1周) 12V 6.5A 电池 50 恒温温度 ℃
D型
2000g.u. 1uGal/格 1mGal/月 5uGal 3~5uGal 9~11格/mGal (10周) 12V 6.5A 53℃
五、 重力观测资料的初步整理
1、普通点观测资料的初步整理
� 野外重力测量过程中,重力仪读数的变化既包含了测点间的 重力 变化,又包含了仪器本身 零点漂移的影响和 固体潮的影响 � 初步整理的目的:求得消除仪器零点漂移 和固体潮影响后,各测 点相对于基点的相对重力值 。
初步整理的步骤见面框图:
读数 转换 固体潮 校正 零点漂 移校正 计算相对 重力值
4、检查点的布置与观测
为了检查测点上的观测质量,需要抽取一定数量的点作检查观测。检查点 的布设与观测应做到:
★采用 “一同三不同 ”原则,即检查与原始观测的 点位相同;检查与原始观 测的时间不同、仪器不同、仪器操作员不同; ★检测点的分布 在时间和空间上大致均匀分布; ★检测点数应占总点数的 (5~10%),且不少于 30个。
重力勘探—工作方法
第三章重力勘探工作方法重力勘探得全部工作过程包括:1)根据地质任务与收集有关得地质、物探资料,现场勘察进行工作设计;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野外测量,即采集原始重力数据资料并进行计算整理与绘制各种图件;3)处理解释,编制报告,得出地质结论。
明确施工地区得地质任务之后,有必要收集本区及相邻地区得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熟悉当地得自然地理条件,对重力勘探得可行性进行研究,弄清楚进行重力工作得有利因素与不利条件。
如探测对象得剩余质量能否在地表产生足够被仪器感觉到得异常等,如果无可靠资料,则应进行试验工作。
对一些干扰因素,如恶劣得地表条件等,也应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3、1 野外工作技术一、工作比例尺与测网得选择工作比例尺一般就是根据地质任务、探测对象得大小及异常得特点来确定得。
工作越详细,要求比例尺越大,单位面积内得测点就越多,对重力异常得研究详细程度就越高。
通常在煤田得普查勘探中,采用比例尺较小,目得就是圈定煤田边界、含煤盆地内较大断裂构造与煤系地层基底得起伏等。
在详查与精查勘探中比例尺较大,可从1:10000~1:500,目得就是详细研究工作地区得重力场分布规律与特点,进而确定局部地质构造,或岩矿体得位置、产状与其范围大小等问题。
重力测量得方式常采用剖面测量与面积测量。
面积测量就是基本工作方式,即在工作地区得地面上按照一定得距离布置若干测线,每条测线上又按一定距离布置若干测点,这些测线与测点得纵横连线构成重力测网。
测网得每个结点都就是重力测点;测网结点得密度称为测网密度。
测网得形状与密度就是根据地质任务与工作比例尺确定得。
测线方向尽可能垂直勘探对象得走向方向,如无明显走向,应采取正方形测网。
测网得密度应保证在相应比例尺得图上每平方厘米有1~3个测点,在异常地段可根据需要加密测点。
二、重力测量得精度重力测量得观测精度就是检验观测质量得重要标志,又就是决定技术措施、经济计划得重要指标。
对精度得要求应保证地质任务得需要,即能够反映出探测对象引起得最小异常。
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篇野外工作方法第一章资料收集一、地形图收集矿区基本地形图(航测图)并数字化。
如果矿区已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则可以利用其成果图件,如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采掘工程布置图等。
比例尺一般1︰10000~1︰2000,可根据矿区面积、工作范围的大小确定。
二、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勘查、矿井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成果报告(含文字、附图、附表、附件等)。
一般情况下地质勘查、矿井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成果报告应包括有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资料,亦应系统收集。
如果没有或未作的应对矿区水工环地质进行补充调查,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详细介绍。
三、矿山开采资料包括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采设计方案(含文字、附图、附表、附件等)、矿山采空区分布资料及周围相邻矿井情况和位置关系。
四、土地资源应到当地县级国土资源局收集与矿区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五、气象资料一般地质勘查、矿井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成果报告、矿山开采设计已包括。
如无此资料可到当地气象部门收集以下气象资料:(一)降雨量1、最丰年份降雨量及其出现年份;2、最枯年份降雨量及其出现年份;3、多年平均降雨量;4、建站以来至今历年月降雨量;5、矿区工作期逐日降雨量。
(二)气温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及其出现日期;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及其出现日期;3、多年平均气温。
4、矿区工作期逐日平均气温。
(三)相对湿度1、历年最小相对湿度;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四)风速1、历年最大风速;2、历年最小风速;3、多年平均风速。
第二章野外调查内容一、总体要求(一)各种野外调查工作必须真实、可靠,能反映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真实情况。
(二)根据矿区1︰10000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有关要求,野外调查的密度不低于10点/km2。
(三)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各种表格应分类装订成册。
提交《方案》评审同时提交野外调查表册及实际材料图(野外图件、照片等)。
(四)未经野外调查而提交的《方案》国土资源部门或评审机构不予受理或不予通过。
重力测量的使用教程
重力测量的使用教程重力测量是一项用于测量地球表面重力场强度的技术。
它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勘探地质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几个重要的实际应用案例。
一、基本原理重力测量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在地球表面上,由于地球的形状不规则以及地下地质构造的变化,重力场强度会有所差异。
通过测量这种差异,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重力场数据,进而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分布。
二、仪器设备重力测量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重力计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1.重力计是测量重力场强度的主要工具。
重力计通常采用弹簧平衡或气浮平衡的原理。
它们的核心部分是一个质量块(或浮子),当受到重力作用时,质量块会发生位移,通过测量位移量可以计算出重力场强度。
2.GPS是用于确定测量点位置的工具。
重力测量需要在不同的地点进行,通过GPS可以准确获取每个测量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重力测量所得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1.场地观测:在进行重力测量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观测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地貌变化、地下构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2.数据记录:重力计通过电子记录仪或数据采集终端将观测到的重力场数据记录下来。
记录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外界干扰,如地震、风力等。
3.数据处理:将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平滑处理,消除仪器仪表误差和噪声。
常用的方法包括差值处理、滤波和趋势分析等。
4.数据解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制作重力场强度图和等值线图,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地表和地下的重力异常特征。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谱分析、曲线拟合和异常分区等。
四、实际应用1.矿产资源勘探:重力测量可以帮助寻找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不同类型的矿床对应着不同的重力异常特征,通过重力测量可以判断矿床的存在和规模。
2.地壳运动研究:地壳的隆升和下沉常常伴随着重力场的变化。
第四讲重力野外测量
第四讲重⼒野外测量重⼒野外测量重⼒勘探⼯作过程1.编写重⼒勘探技术设计书根据承担的地质任务进⾏现场踏勘及搜集⼯区内的地质、物探、物性资料编写技术设计2.野外施⼯采集重⼒异常数据及⼯区内岩矿⽯的密度参数3.室内资料整理通过资料整理得到⼯区内异常的各种图件4.重⼒异常的推断解释和报告编写根据测量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重⼒测量分为地⾯重⼒测量地下(包括坑道及井中)重⼒测量海洋重⼒测量航空重⼒测量卫星重⼒测量⼀、重⼒测量的地质任务与技术设计(⼀)重⼒测量的地质任务区域重⼒调查能源重⼒勘探矿产重⼒勘探⽔⽂及⼯程重⼒测量天然地震重⼒测量区域重⼒调查9研究地球深部构造。
例如地壳厚度的变化(莫霍间断⾯的起伏),深⼤断裂的可能部位及延伸情况,上地幔密度的不均匀性以及研究地壳的均衡状态等。
9研究⼤地及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构造单元;研究结晶基底的起伏及其内部成分和构造;圈定沉积盆地范围,以及研究沉积岩系各密度界⾯的起伏和内部构造。
9探测、圈定与围岩有明显密度差异的隐伏岩体或岩层,追索两侧岩⽯密度有明显差异的断裂,进⾏覆盖区的基岩地质、构造填图。
9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规律,为划分成矿远景区提供重⼒场信息。
能源重⼒勘探9研究重⼒测量可以在沉积覆盖区快速、经济地圈出对寻找⽯油、天然⽓或煤有远景的盆地;9在圈定的盆地内研究沉积层的厚度及内部构造,寻找有利于储存油⽓或煤的各种局部构造;9条件有利时可以研究⾮构造油⽓藏(如岩性变化、地层的推覆、古潜⼭及⽣物礁块储油构造等),并直接探测与储油⽓层有关的低密度体。
矿产重⼒勘探9包括⾦属及⾮⾦属矿产的重⼒测量。
9它多与其它的物探⽅法配合,圈定成矿带;9在条件有利时,可以探测并描述控矿构造,或圈定成矿岩体;9或者直接发现埋藏较浅、体积较⼤的矿体或对已知矿体进⾏追踪等。
⽔⽂及⼯程重⼒调查9研究浮⼟下基岩⾯的起伏和有⽆隐伏断裂、空洞,以确保⼚房或⼤坝等⼯程的安全;9寻找⽔源,如利于储⽔的地下溶洞、破碎带、地下河道等;危岩、滑坡体的监测;9地⾯沉降研究;9在地热⽥的勘测开发过程中,发现热源岩体,监测地下⽔的升降以及⽔蒸汽的补给情况,以便合理、持久地开发地热⽥等。
重力勘探要求和资料整理图示
重力仪分类:
石英弹簧重力仪
机械式重力仪 金属弹簧重力仪
按结构分
振弦重力仪(海上)
复 习
电子式重力仪
超导重力仪 (实验室)
激光重力仪
绝对重力测量仪 按测量原理分
相对重力测量仪
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及消除影响的措施
温度影响:选用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材料作为仪器的
弹性元件;附加自动温度补偿装置;采用电热恒温
1. 布格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重力异常。经过各项 校正后,消除了观测面以下正常密度分布的重力作用,但 是对于异常/剩余密度分布的重力作用未作任何调整。
因而布格重力异常包含了从浅到深各个深度上剩余密度分 布对测点的重力作用,既有各种局部矿体和构造的影响, 也包含了大范围内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于上地 幔质量的巨大亏损(陆地)或盈余(海区)的影响。
g高 0.3086h (mGal) 3.086h (g u)
布格重力异常
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都与测点的高程大小有关系,通常 把这两项合并起来称为布格(Bouguer)校正,即:
g布 g高 g中 (3.086 0.419 )h (g u)
观测重力差值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之后 得到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可表示为:
g布 g实测 - g0 g地 g布
布格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典型特 征是布格校正。
校正后的效果
外部校正仅仅消除了起伏地形上各测点与基准面之间 均匀密度分布对测点重力值的影响,并没有改变局部 密度不均匀体对各测点重力值的影响。
因此,校正后局部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重力异常并不 是对应于测点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点,而是仍然对应于 自然表面上的各测点。
重力法-ppt课件
均衡模式
图1-18
图1-19
普拉特模式平衡原理
根据大陆区平衡条件有:(D H) 0D
0
D D H
海洋区平衡条件有:1.03h+1(Dh) 0D
1
0D1.03h
D- H
普拉特模式平衡原理
艾里模式平衡原理
山区: 0 H ( 0 )t,
t 0 H 2.67H 4.45H 0 3.27 2.67
之 间 缺 失 的 物 质 ,地 壳 下 界 面 超 过 正 常 地 壳 的
深度,称为补偿过剩。
重力异常的图示
➢ 1.平面等值线图 ➢ 2.剖面曲线图 ➢ 3.平面剖面图 ➢ 4.立体鱼网图
图1-21
布 格 重 力 异 常 图
图1-22
图1-23
剖面曲线图
平面剖面图
图1-24
立体图
图1-25
根据均衡重力研究现代地壳运动
-
-
0
-40
+
0
-
+
卫星重力反演岩石圈厚度
HR/(n1) n2,3,......,360 式中H为场源深度,R为地球半径, n为球谐系数的阶数。
n (阶数) H/km 2 6371 10 708 20 335 30 226
n (阶数) H/km
50 130 100 64 180 36 360 18
振摆法
数学摆
T 2 l
l
g
m
凯 特 可 倒 摆
相对重力测量仪器
工作原理
按物体受力变化而产生位移方式的不同,重力仪 可分为平移式系统和旋转式系统两大类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弹簧秤从原理上说就是一种平 移式重力仪
平移式
自然科学实验中的重力测量指南
自然科学实验中的重力测量指南引言:自然科学实验中的重力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在地质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准确测量重力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天体运动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希望能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些指导。
一、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物体的力量,它是由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决定的。
重力的测量是通过测量物体受到的加速度来实现的。
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在不同地点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异,这是由于地球形状不规则以及地下物质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引起的。
二、重力测量的仪器和方法1.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重力测量仪器。
它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物体受到的力量。
通过将物体悬挂在弹簧上,当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弹簧会发生弹性变形,根据变形程度可以推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精度较高,适用于小范围内的重力测量。
2. 重力仪重力仪是一种专门用于重力测量的仪器。
它利用质量均匀分布的摆锤来测量重力。
重力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摆锤的长度和重力中心位置,使得摆锤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通过测量摆锤的位置变化,可以计算出重力的大小。
重力仪的精度较高,适用于大范围内的重力测量。
3. 重力梯度测量重力梯度测量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重力测量方法。
它利用多个重力测量点之间的重力差异来计算出重力梯度。
重力梯度是指单位距离内重力的变化率。
通过测量重力梯度,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重力梯度测量在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重力测量的误差和校正在重力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
例如,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地壳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等。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科学家们通常会进行校正。
校正的方法包括使用全球重力模型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实地观测等。
通过合理的校正方法,可以提高重力测量的准确性。
3重力野外测量.ppt
(五)天然地震重力测量 主要研究重力场在台站点上或沿某一 地震活动带重力随时间的变化。在台站上 的观测结果是临震预报的手段之一; 为了完成上述的地质任务,需要按一 定的测网和一定的精度要求进行重力测量。 由于不同对象产生的异常不同, 对同一研 究对象其研究程度也有不同,因而测网密 度和测量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二、重力仪的动态试验
通过此项试验,可以了解仪器动态混合 零点漂移的速率,动态观测下达到的可能精度; 最佳工作时间范围和确定最大线性时间间隔。 动态试验是在接近野外施工条件下进行, 选取具有一定重力差的两个点 (或多个点), 采用与施工相同的运输方式,以多次重复观 测的方法进行。
两点间单程观测时间间隔为10~15分钟,同 时记录气温。试验时间应超出开工前和收 工后各一小时,并不少于12小时。
• 3.测网的形状 • 小比例尺测量可以沿一些交通路线布 置测点,在图上每平方厘米内能有0.53个 测点。在详查或更大比例尺测量中,点线距 应相等; • 4.对地表投影有明显走向的勘探对象,应 用矩形网;对等轴状的勘探对象,宜采用 方形网 • 5.测线方向与其走向相垂直。
• 重力测量的测区范围: • 应将探测对象或异常布置在测区的中央。 测区边界应尽量规则。 • 测区范围一般应包括必要的正常值。 • 表1.3-1与1.3-2列出了各种比例尺测 量时的点、线距要求,供设计时参照选择
(二)精度要求及误差分配
确定重力异常的精度,一般用异常的 均方误差来衡量;重力异常的均方误差应根 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例如, 在金属矿重力普查时,通常是取最小的有 意义的异常幅值的1/21/3来做为异常的均 方误差。
• (三)重力测量的方式 • 路线测量--般用于概查或普查阶段, 重力测点是沿交通方便的道路布置,测点 大致均匀分布,线距没有严格要求。 • 剖面测量多用于详查或专门性测量, 剖面线方向应垂直地质体走向,
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方法引言:测绘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提供了有效工具和方法。
其中,重力测量作为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特征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方法,并阐述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重力测量的原理重力是地球各点之间由于地球质量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测量通过测量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来了解地球质量分布和地球内部结构。
常用的重力测量方法有绝对重力测量和相对重力测量。
1. 绝对重力测量绝对重力测量是指直接测量地球引力的大小,常用仪器是绝对重力仪。
绝对重力仪通过比较自由下落物体在地球引力和弹性支撑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差异,来测量重力值。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重力测量结果,用于确定测点的重力基准,并在石油勘探、水文地质等领域起重要作用。
2. 相对重力测量相对重力测量是指通过比较不同位置之间的重力差异,来测量地球引力的变化。
常用仪器是相对重力仪。
相对重力测量通过在不同位置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测点相对于参考点的重力差异。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多点的地表重力测量,并被广泛应用于测图、地质勘探等领域。
二、重力测量的应用重力测量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其在测图、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1. 测图领域重力测量在测图领域主要用于地形测量和地图调整。
通过重力测量可以获取地表重力数据,在地形测量中可以用于进行高程值的校正和精细区划,在地图调整中可以用于修正地图的高程标准。
2. 地质勘探领域重力测量在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球的重力场在不同地质构造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重力测量可以发现地下潜藏的矿产资源、岩石层面的变化以及断裂带等重要地质结构。
在石油、煤炭等矿产勘探中,重力测量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方法之一。
3. 地球物理研究领域重力测量在地球物理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密度分布等特征会对地球引力场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重力测量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情况,并为地球物理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重力测量知识点总结高中
重力测量知识点总结高中第一部分:引言重力测量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涉及物理、地质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重力测量主要是通过测定地球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以及探测矿产资源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重力测量方法、重力异常解释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与总结。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1.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是地球引力场的表现。
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朝向地球表面运动,它是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
在测量重力时,通常使用重力加速度(g)来表示重力大小,单位为m/s²。
2. 重力异常地球不是一个理想的等密度椭球体,其密度分布和形状都存在一定的不规则性,导致地球的引力场并非处处均匀。
这种非均匀性所引起的重力场偏离理想状态的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可以是重力加速度值的偏差,也可以是地面上观测到的重力矢量与理想状态下的重力矢量之间的差异。
3. 重力异常的形成机制地球重力场的不均匀性主要受到地球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地壳结构的差异、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地球的引力场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重力异常。
第三部分:重力测量方法1. 重力测量仪器目前常用的重力测量仪器包括弹簧测重仪、绝对重力仪、相对重力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地面上某一点的重力加速度,并能够在不同测点之间进行重力差测量,从而得到地球不同地点的重力场数据。
2. 重力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包括绝对重力测量方法和相对重力测量方法。
绝对重力测量是指直接测定地面上某一点的绝对重力加速度数值,其精度较高,但测量速度较慢。
相对重力测量是指通过比较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差值,来获得重力异常的分布情况。
相对重力测量速度较快,适合大范围的重力场调查。
3. 重力异常的解释通过对重力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到地球的重力异常分布图,进而推断出地下构造、地质构造,甚至是矿产资源等信息。
第2章 重力测量野外工作方法及观测数据
代表改正的意思
第三节
重力仪测量的野外观测方法及零点改正
一、 单次观测法
(四)、 零点改正 1、有基点网的情形 2、无基点网的情形
一. 单次观测法 (四)、 零点改正
2、无基点网的情形: ( 设立基点进行零点改正
第三节
重力仪测量的野外观测方法及零点改正
一、 单次观测法 二 、 重复观测法
第三节
二、基点网的平差
(四)、 进行基点网平差
1、对单个环路 2、对多个环路
(四) 进行基点网平差
1、对单个环路
1)求平差系数 K=闭合差/闭合时间 代表平差 2) 求某一边的平差值
g i Kti
g K ti 0
i 1 m
3) 各边平差值之和必须满足
二、基点网的平差
(四)、 进行基点网平差
测点 1、 图示 基 点
总 基 点
一、 基点网的建立: 2、有关术语的理解 基点: 重力测量的起算点和基准点 基点网: 测区选择的一系列控制基点所构成 的控制网。 普通网: 重力测量时一系列测点所组成的 观测网。
第二节 重力基点网
一、 基点网的建立
二、 建立基点和基点网的主要目的 三、 建立基点网的要求
第二章 重力测量野外工作方法及观测数据的整理
第一节 不同勘探阶段的重力测量
第二节 重力基点网 第三节 重力仪测量的野外观测方法及零点改正 第四节 基点网观测数据的整理 第五节 重力仪观测结果的外部改正 第六节 布格重力异常的计算和图示
第一节 不同勘探阶段的重力测量
一、 重力勘探的分类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和目的 二、 重力测量的分类及其基本形式
重力仪测量的野外观测方法及零点改正
二 、 重复观测法
《外业重力测量》PPT课件知识讲解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重力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
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
绝对重力测量
自由落体测绝对重力 (320Km)
MIM-Ⅱ型绝对重力仪采用的多位置符合振动检出数据处理
(2001-2005和2004-2007年)间观测的GPS观测速率资
方法防止(或消除)大地为震动对测量重力值g的影响。而
JI料LA计型算和结FG果5型表等明国,际主上压的应绝力对变重化力仪较均大采的用区惯域性主悬挂要参为龙 考门棱山镜断的裂方法附消近除的微地震震的活影响动。区,这与中国大陆
由下落距离长度的。干涉仪的光源是碘吸收稳定的氦氖激光,
其波长准确度为1× 10 -10 ,稳定度优于1× 10 -1,0 复现性为4× 10 -11
满足测量重力值 g的要求。 5.空气阻力 经抽高真空后,真空室内的空气浮力,压差阻力及内摩擦力完 全可以忽略。
6.静电影响
真空室内部静电场的来源有两方面,意识落体悬挂接触定位处的 两部分元件采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另一是裸体传动机械的摩擦起
静力法:它是观测物体受力平衡,量测物体平衡位置受重力
界变条化件而(产如生位的移位函移来数测、定面两力点函的数重力)和差体,该力方函法数只,能我用们于相可
通对过重积力分测量方。程(5)计算弹性地壳内任意点P 的应力。从
以上的理论推导和分析可知
静力法测定相对重力
基本原理:弹性体在重力下发生形变,而弹
性体所受到的弹性力与重力平衡时,则弹性 体处于某一平衡位置,当重力改变时,则弹 性体的平衡位置就有所改变观测弹性体两次 平衡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测定两点的重力差。
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
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在测绘技术中,重力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测量和研究地球的重力场。
重力测量可以提供关于地球重力场的丰富信息,对于地质研究、地球物理勘探以及工程测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重力测量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重力测量原理1. 什么是重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重力。
重力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表现。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地球作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可以产生较强的引力。
2. 重力测量原理重力测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来确定重力场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使用重力仪器进行测量。
重力仪器可以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并将其转化为重力单位(通常以毫加尔为单位)。
重力仪器中的重力传感器是关键部件。
重力传感器通常采用弹簧系统或液体系统来实现测量。
当物体放置在重力传感器上时,受到的重力会引起传感器的变形,这种变形会被测量,并转化为重力的数值。
二、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1. 重力测量数据的收集在进行重力测量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测量数据。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数据,一般会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开可能干扰测量的因素,如地面的非均匀性、测量仪器的漂移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还可以采用众多的测量点进行测量,并通过插值等方法来推导出整个区域的重力场分布。
2. 重力异常的计算在进行重力测量时,我们并不仅仅是在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也包括了由于地下密度变化所引起的重力异常。
这些重力异常可以提供有关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信息。
重力异常的计算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剔除仪器漂移和大尺度地形效应等干扰因素,得到清晰的重力异常数据。
然后,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对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进行解释。
3. 重力数据的解释与应用重力测量数据的解释需要借助于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
物理模型是指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特征的理论模拟,可以使用球体模型、柱体模型等。
实验2 重力测点观测数据的整理
实验2 重力测点观测数据的整理一、实验目的学会重力仪在普通测点上单次观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异常整理,并加深对布格重力异常的地球物理意义的认识。
二、方法概述1. 普通点观测数据的初步整理用重力仪在野外普通点上进行观测时,其读数的变化既包含了测点间相对重力的变化,又包含了仪器本身的零位变化。
初步整理的目的就是除去观测过程中重力仪的零位变化值(称为零位改正),获得各测点的绝对重力值或相对于起始基点间的相对重力值。
整理内容包括:(1) 求取读数差式中,Si、S首基——表示第i个测点和起始基点上的平均读数。
当野外工作一天中对三次或更多次基点时,应以相邻两次基点观测时间间隔为一段,分段进行计算,中间的各基点既作为前一段的尾基点,又作为下一段的首基点。
(2) 求取重力差式中,C为仪器的格值。
(3) 求各测点的混合零位校正值(在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先作固体潮校正后再进行零位校正)。
由于仪器在相邻两基点间的零位变化看作线性变化,所以仪器在该时间间隔内的零位变化值△g i';为而各普通测点上的零位校正值δg i为式中,s尾、s首——分别为重力仪在尾、首基点上的读数平均值;△g尾. △g首——尾基点与首基点上的已知相对重力值;t首、t尾、t i——重力仅在首、尾基点和第i个普通点上的观测时间。
(4) 求取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g i上述各项计算均取至O.01g.u.单位。
如要获得各测点的绝对重力值,只需将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上加上总基点的绝对重力值即可。
(5) 计算普通点观测精度。
普通点的观测精度,以检查观测来评定。
当同一点上仅作一次检查观测时,衡量观测精度的均方误差为g.u.式中,di——原始观测值与检查观测值之差;n——检查点数。
2. 普通点的异常整理对重力观测值作初步整理后,便获得了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或绝对重力值),其中既包含与地质体分布有关的地下剩余质量的影响,也包含有因测点水平坐标、高程、中间物质层和测点周围局部地形等的影响。
第三章重力测量方法
他们都论证了某一深度处(抵偿深度)的压力是相等
的,地球的外层处于均衡,除非是受到侵蚀和沉积作 用的扰动。两者的最终计算结果差别不大。 美国的海福特(Hayford)在地壳均衡抵偿已经充分 完成的假定下,采用普拉特抵偿模式,计算了美国 507个大地点上的均衡抵偿改正,使得这些点的平均 垂线偏差由32.64”减小到3.04”。他曾经就300和100公
里之间的若干个抵偿深度进行了计算,最后证实抵偿
深度120.5公里所得的剩余垂线偏差为最小。但在后 来的工作中,又将抵偿深度减小到102公里。
普拉特一海福特系统
普拉特提出概念,后来由海福特引 进数学公式,系统地用于大地测量。它认为在地下某一深度处: 有一等压面,由海水面到等压面的距离几乎处处相等,这个等 压面称为补偿面或均衡面,在补偿面以下密度是均匀的。将地 壳分割成许多截面相等的柱体,同一个柱体中的密度是相等的, 不同柱体具有不同的密度。在 山区柱体密度小些,在海洋柱 体密度就大些,但各个柱体的 质量是相等的。设D为补偿面 的深度,它从海水面起算,设 高度为D 的圆柱密度为ρ0,则 高度为 D+h 的圆柱的密度为ρ ( h 表示地形的高),它满足下 列方程式(等质量的条件):
艾里一海斯卡涅系统
这种模型是由艾里提出,而由海 斯卡涅给出实际应用于大地测量的精密公式。它认为地壳由厚 度不同的轻的岩石所组成,各个柱体漂浮在密度较大的岩浆上, 并处于均衡状态。各个柱体的密度是一样的,它露出岩浆的部 分和它陷入岩浆部分是对应的,突起部分越高,则陷入部分愈 深。显然,山区陷入一定较深,海洋陷入一定较浅,在山的下 面有“山根” (根组 t),在海洋有“反山根”(抵偿根 t')。 质量的过剩和不足,是由各 个柱体陷入岩浆部分的高低 来补偿。艾里学说也可用补 偿面来讨论,这个补偿面就 是通过最深柱体的底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89
五、区域校正
三、基点网观测数据整理
经过高精度的观测,我们得到了相邻各基 点的增量,还需整理才能确切得到每个基 点的重力值。这就需要对基点网数据进行 观测整理。 基点网数据整理一般包括:基点网平差、 求取基点值、基点网精度计算。
21/89
1、基点网的闭合差
22/89
23/89
2、基点网平差
24/89
14/89
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 带号依次编为第 1、2…60带。三度带是在六度带 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央 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 1.5度子午线起每 隔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带第 1、2…120带。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 73度东至135 度,可分成六度带十一带或三度带二十二带。六度 带可用于中小比例尺(1:25000以下)测图,三度 带可用于大比例尺(如 1:10000)测图。在某些 特殊情况下,高斯投影也可采用宽带或窄带,如按 经差9度或1.5度分带。
44/89
一、地形校正
地形校正的目的是把位于地形起伏不平地区的测点 O所观测的重力值校正到平面时所测的重力值。如 图中过O点的PP´面所示,可以看到高出PP´面的一 部分质量使得测点O的重力减小,它比地形为平面 时所观测到的重力值减小了;而PP´面以下,测点O 的左下边部分是缺少一部分质量-dm,这部分质量 也使得测点O所在地形为平面时所观测到的重力值 减少。这就是说,不管测点周围地形是高还是低, 其校正值都是正号。
2)用平稳快速的运输工具运送仪器,避免时间过
长或强烈的震动破坏零点位移规律,降低观测精 度。
18/89
3)观测线路应按闭合环路进行,环路中的首尾点
必须联结。当测区同时建立几个基点网环路时, 每个环路中必须包括相邻环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基点作为公用,以便对基点网平差。
4)在小比例尺大面积测量中,基点网应从国家绝
吕格投影公式,将大地坐标转换为这样的平面直角
坐标,称为“高斯-克吕格坐标”。此投影中央子午
线无变形。
10/89
高斯-克吕格投影
中央子午线
1. 2.
3.赤道
赤 道
分带子午线
11/89
高斯-克吕格投影特点
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因此 采用分带投影加以限制。此投影具有投影公 式简单、各带投影相同等优点,适用广大测 区的一种大地测量地图投影,为许多国家所 采用。我国于1952年开始正式用作国家大地 测量和地形图的基本投影,并作为我国五十 万分之一及更大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地形图的 分幅基础。高斯—克吕格投影是编制各种比 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对重力点展开。
5)其他还需考虑到:基点的分布要均匀,要建
立在方便的交通线上,标志要明显等。
19/89
2、原则
Set up gra普通网测量之前建立。 基点网精度比普通网高2—3倍。基点网的各基点相对于总 基点的重力差,是用一台或几台重力仪用特定的观测方法准 确测定的。基点联测时的仪器、操作仪器的人员、交通工具 要求较高。 基点网密度大致均匀分布工区。基点间的距离一般应保证观 测时间不超过仪器线性掉格时间。最好四小时左右能对同一 基点作重复观测。 基点选在容易辨认的地物标志附近。
54/89
设地球是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其质量为 M,在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为,如果测点升 高至h,相应的重力值为g,于是根据万有引 力定律可以写成
55/89
测点位于不同高度,其重力值与大地水准面 上测得的重力值差 :
代入已知的R、M、G,进行一些简化,便可得 出测点的高度校正公式.
56/89
8/89
高斯-克吕格投影
简称“高斯投影”,又名“等角横切椭圆柱投 影”。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于十
九世纪二十年代拟定,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
格于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故名。按照投影
带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
直线的条件,得到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公式。投影后, 除中央子午线和赤道为直线外,其他子午线均为对
30/89
1、单次观测法
31/89
2、重复观测法
32/89
33/89
规则网
非规则网
34/89
为了控制仪器的零点位移和减少重力值的传递误 差,应根据仪器性能、测区大小等情况设计重力 观测基点网。基点网应均匀分布全测区,在城市 附近工作时,基点的设置要考虑交通方便、地物 特征明显且较长时间固定不变,组成基点网的闭 合圈独立边数应不大于12边。
45/89
校正的办法是应用积分的原理,将质量的 多余部分和缺少部分分成以测点O为中心 的许多扇形柱体。
求得了每一小 扇形柱体对测 点的重力影响, 对各个扇柱积 分,就得到测 点周围的地形 校正值了。
46/89
47/89
球坐标系下:
48/89
地形改正公式:
其中M为扇形柱体的总数。 为了能迅速地计算地形校正,通常是把各种 高度和各圆弧半径的扇形柱体对测点O的垂直 分力预先计算出来,并将计算结果用图表示, 以便作校正时应用。
49/89
二、中间层校正
测点O与在大地水准面上测点A比较,多一层(QQ´以 上,pp´以下)物质,使得测点O的重力值增加。为
了消除这一影响,就必须从测点O所观测到的重力
值减去这一部分,因而校正值是负的,将这种校正
称之为中间层校正。
思考:O点如果低于水准面,校正值是正是负?
50/89
利用求重力值的一般公式:
第三章 重力测量野外工作方法及成果整理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chunguan-zhang@ 1/89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重力测量的任务 基点网及普通测网观测 重力观测结果的内部校正 重力观测结果的外部校正 重力异常的分类及图示法
2/89
57/89
通过以上的地形校正、
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
把所有的测点所观测的
重力值都归算到大地水 准面上了。
58/89
四、纬度校正
当我们把重力测点校 正到统一水准面时, 还得考虑到测点不在 同一纬度带的差值。
重力沿纬度的变化率:
59/89
纬度校正公式:
△g—测区的平均纬度; D—基点到测点的纬向距 离,对北半球来说,测点 在基点以北,为正,反之 为负。
35/89
第三节
重力观测结果的内部校正
36/89
内部校正一般包括:气压校正、地磁校正、 温度校正、零点校正。 由于使用的重力仪采用密封盒非磁性材料 制成,故前两项校正可以免去。
37/89
38/89
一、闭合于同一基点时的校正
当仪器的零点变化和时间成比例或测区比较小的情 况下.可采用闭合于同一基点的观测,如图:即每 天出工首先从基点G出发.最后回到原基点G结束全 天工作,那么:
12/89
高斯坐标系
中央子午线 X轴,赤道 以北为正
O 500km
赤 道 y轴,恒为 正值
分带子午线
13/89
高斯投影分带
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 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效方法。 分带时既要控制长度变形使其不大于测图误 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减少换带计算工 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 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分带投影。通常 按经差6度或3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
注意:纬度的变化率本身 是纬度的函数,因此当测 区太大时,应直接用正常 场公式进行校正.
60/89
重力观测结果的外部校正
△g高校=0.3086h(mGal)
61/89
布格校正与布格异常
通常将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合并,称为布格 校正。
△g布校=(0.3086—0.0418σ)h
布格异常: △g布格异常= △g观+△g布校+ △g纬校+ △g地校
称于中央子午线的曲线。
9/89
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切于椭球面上投影带的中
央子午线,按上述投影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两侧一
定经差范围内的椭球面正形投影于椭圆柱面。将椭
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母线剪开展平,即为高斯投影
平面。取中央子午线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中 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x轴,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
y轴,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按高斯-克
用厚度h的大平板表示中间 层,求对测点重力值的影 响:
若测点为
坐标原点
0
0
0
51/89
利用求重力值的一般公式:
用厚度h、半径R的大圆盘 表示中间层(柱坐标):
52/89
中间层校正公式:
m
g/cm3
式中的h是测点O和水准面的高差,可正可负,测点 在水准面以上为正,反之为负。为地表岩石的密度, 一般采用2.67g/cm3。如果要求精度高时,应在相 应的实际地区测量岩石的密度值。
40/89
三、多点重复观测时的校正 当重力仪的零点变化不够规律或者要进行高 精度的重力测量时,可采用多点重复观测。
41/89
42/89
第四节
重力观测结果的外部校正
43/89
地形示意图
设测点A在大地水准面上,并且远离 地形有起伏的地区,而测点O位 于水准面之上,并在地形起伏 不平之处,这样两个测点高度不 一样。 对测点O来说,还存在着高出大地水 准面以上这部分质量的影响,然 而为了要使测得的重力单纯地反 映地壳内部密度变化,就必须把 测点O移到相当于同一大地水准 面上才好比较。这就是说,要将 QQ´以上这部分质量对测点O的重 力影响予以消除,即把测点O校 正到其正下方,在大地水准面上 O´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