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野外工作方法共45页
几种常用物探方法野外工作及室内资料整理PPT学习教案
4、操作员自身的防磁是否彻底,一定要进行检查。 具体方法是:保持探头不动,先测取平稳读数, 然后操作员靠近探头(距离10 ~ 20cm)面向不 同方位转动,反复用仪器进行读数,在短期内仪 器的读数不超过2nT,可以认为操作员防磁合格。 进行该项工作,应在没有其它磁干扰的地方进行。
第13页/共71页
定性解释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初步判断引起异 常的地质原因,二是大致判断地质体的形状、产状 和范围。
(2)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定量解释通常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它是依据 反演所得到的地质体的位置、几何参数和物性参数, 进一步判断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提供岩石(地 层)或基底的深度、倾角和厚度在平面或剖面上的 变化,以便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提供地质体在平 面上的投影位置及地质体的深度、倾向等,以便合 理地布置钻探工程。
断面相对比较简单的地段并尽可能使其通过天然 露头和探矿工程。 现场试验应解决如下问题: (1)有用信号大小、干扰强度和能达到的观测精 度; (2)主要岩(矿)石的极化特性; (3)确定:最佳供电极距AB、测量极距MN、供 电延时、供电周期、采样宽度、叠加次数等。
3.确定测区、测线与测网
第37页/共71页
档位的直流高压输出供给发射机;注意:发电机 的标称功率为纯电阻负载时的输出功率,而 WDZ-5A整流源为变压器升压,应视为电感负载, 故发电机带WDZ-5A工作时,其有效功率减半。 例如:要使发射机输出5KW功率,所选择的发电 机的标称功率必须≥10KW才能使发/共71页
(4)收集(测定)主要岩矿 石(包括第四纪盖层)的极化 率和电阻率参数;
(5)了解地质和人文干扰因 素的种类、强度及分布等情况;
(6)采集少量矿样及高极化 率的岩石进行分析测试。初步 了解有用的矿产的种类、矿石 富集程度及第与36页电/共71性页 参数的关系。
物探工作方法
物探工作方法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在寻找隐伏矿方面物探工作将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要用好物探方法、正确地使用物探工作是我们每个搞物探工作者的职责,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物探工作方法、思路。
一、任务的确定1、应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当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寻找,具备物性前提的矿床、地层、控矿构造、有关蚀变岩石等作为物探工作目标物,要尽量发挥物探方法在构造研究,地质添图,直接和间接找矿,矿区勘探等多方面的作用。
2、物探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1)配合大、中、小比例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研究基础地质的资料。
(2)成矿远景进行间接找矿,以圈出找矿靶区、包括贵金属、有色多金属、黑色金属、以及具有间接找矿前题的非金属矿种等。
(3)配合矿区及外围普查勘探,对异常进行详细研究、为寻找深部、隐状矿提供线索。
(4)勘查油气、煤矿床。
(5)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6)其它工作,包括寻找爆炸物,地下管道、考古等人文活动遗迹调查等方面的应用。
3、当探测对象(矿种、矿床类型、间接找矿目标物等)物理前提不明,物性差异不明显、即探测目标与围岩之间的物性差异不够显著,不能肯定能测出目标物异常时,或工作区存在较严重的干扰因素、使方法技术的效果受到影响、只能做为实验研究项目来作。
4、应用综合物探方法时,要考虑其各自的特点,既使用前题、作用、效率、成本等。
合理地确定具体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工作地区存在着多种可能使用的物探方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考虑同时解决多种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测区、比例尺和测网的确定(1)测区范围的确定a、必须保证探测成果轮廓完整,周围有一定面积的正常场背景。
为了节约工作量,一般可将普查区划分为“控制区”与“调查区”。
b 、测区范围应尽可能地包括少量已知区。
与过去工作区相衔接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重复测线。
并尽量包括过去工作过去的基点或基线点。
(2)比例尺的确定a、在区域地质调查阶段:用于中、小比例尺(1:20万到1:10万)及大比例尺(1:5万到1:2.5万),地质填图等。
物探工作方法技术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长导线,针对重要异常带、矿化带进行,为寻找隐伏矿提供依据。
1、1:5000剖面敷设剖面端点用全站仪或GPS RTK布设,用木桩标记;测点采用GPS RTK分段控制、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布设,用带有编号的红布标记。
质量检查按“一同三不同”的原则进行,检查点在空间上、时间上大致均匀,总检查量不低于5%,精度要求达到“B级”精度要求,即在相应比例尺图上平面点位限差<±2.5mm,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2.5m;相邻点距误差限差10%,均方相对误差不超过5%。
2、野外工作方法激电剖面法采用中间梯度装置,AB=1200米,MN=40米,点距=20米。
采用时间域激电测量,正反向标准直流脉冲供电,脉冲宽度2秒。
以上参数可根据野外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适当调整。
激电观测参数为一次电位Vp、供电电流强度I及视充电率Ms,计算视电阻率ρs。
观测时,测量电极MN在供电电极AB的2/3区间移动,旁线距小于AB/5。
全区装置大小、观测参数设置应保持一致。
一条剖面不能在一个供电装置内完成时,每个装置接头处应有三个以上的重复观测点。
供电电流应使二次电位观测值大于最小可靠值,一般应使一次电位观测的观测值绝大部分在30mV以上。
野外要经常检查仪器、导线的漏电情况,对突变点、异常点应进行重复观测和加密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可靠。
3、电性参数测定电性参数测定主要采用露头法测定,有条件时,应采集一定的岩矿石标本,用标本法测定,并分别统计。
每类岩(矿)石标本不少于30块,参数测定的质量评定应以采用某一种岩性测定的全部标本检查结果来衡量,即用基本观测统计出来的常见值与检查观测结果统计出来的常见值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4、质量标准视电阻率观测精度(<±7%),视充电率观测精度(<±12%),达到B 级精度;电性参数总平均相对误差≤±20%。
5、执行标准《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9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物探工作方法
5.3 物探工作5.3.1 激电测量布置于面积性异常查证区内,1:1万测量网度为100×40m,1:2万测量网度为200×40m。
采用中梯(短导线)装置,极距AB=1000-1500m、MN=40m。
观测范围限于AB极距2/3以内,测线长度大于2/3AB时,相邻测段需有2—3个重复观测点。
一线供电多线观测时,主测线距旁测线间距应小于AB距的1/5,可以用时间域激电也可以采用双频激电。
1、时间域激电具体要求如下:(1)参数选择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占空比为1:1,供电周期、延时、采样宽度通过该地区实验确定。
(2)发电、整流、发射与接收仪器校验正式生产前,首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校验,待所有参数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要求发电机必须运转正常,输出电压变化不得超过5%;整流器和假负载工作正常;发射机输出功率必须稳定,电流显示应高于±1个字;接收机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正式观测前应进行生产仪器的一致性对比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3)测量方法观测参数为一次场电位差(ΔV1)、视极化率(ηs),发射机直读并记录供电电流(I),通过计算装置系数(K),最后用公式ρs=K×△V1/I计算出视电阻率(ρs)。
(4)技术要求每日开工前与收工后要对供电电极、接收电极、接收线、发射线进行检查,确保不漏电、连接完整;每日供电前或每次布极后,检测AB两极的接地电阻,一般在1000欧姆米时开始供电;遇河流、水塘处导线必须悬空架设,不得放入水中;供电电极入土深度应保证在0.5m以上,测量电极必须接地良好;供电电流、总场电位差、视极化率必须保证三位有效数字;当观测困难时,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查明原因后再继续工作;在野外观测中发现视极化率突变点或极化不稳时应进行重复观测,以合格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
参与平均的一组ηs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超过n2∙M,在需要用均方误差衡量观测质量的地段,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n2∙ε。
野外工作方法
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它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亦称为地质填图。
2、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
3、技术取样:是指为了研究矿产和岩石的技术物理性质而进行的取样工作。
4、预算标准:预算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5、综合地层柱状图:为了概略的反映图区地层系统、各时代地层岩性组合、层序、厚度、含矿性、接触关系、时代依据和纵横变化的一种图件。
1、预算标准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2、1:5万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应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实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预算标准。
3、踏勘工作选择路线方向的原则是基本上垂直地层或垂直于区域构造线走向。
4、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查明测区内的地层古生物、岩石、矿床、地质构造、水文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特征。
5、区域地质调查的成果是完成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和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说明书。
6、实测地层剖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地层层序、岩石厚度及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变化特征、化石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等。
7、选择实测地层剖面的要求是地层连续出露好、地层层序完整、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岩性组合及厚度在查区具有代表性、化石丰富、通行条件好等。
8、实测地层剖面的主要分层依据是岩性特征、化石内容等。
9、实测地层剖面的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大小有关,如1/2000比例尺,一般情况下最小分层厚度是 2米,最大分层厚度是米。
物探野外工作方法及应用PPT课件
多为低密度。含水时呈低电阻;在磁性
破 岩石中的破碎带磁性减弱。非—弱磁性
碎 岩石的磁性岩脉显磁性,破碎带同时有
带
矿化蚀变时可能为低阻。有激电特性、 磁性。 非—弱磁性岩中破碎带充有磁性
山 性弱、密度低,基性火山岩磁性强、 机构(火山口、火
机 密度略高,重磁场多呈圆型或弧型, 山颈、火山通道
构
中心场低、周围环型场高,其与围岩 的电性可能有一定差异
等),并了解其在 深部的变化、形态
等
褶 褶皱带是指沉积岩地层的褶皱,其特 圈出、追索含矿或
皱 点即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控矿的褶皱带,并
带
确定其埋深、厚度 及褶皱变化 。
23
磁异常的定性解释
• 在磁异常的解释推断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磁异常的定 性解释,所谓定性解释,系指解释引起磁异常的地质 原因,定性地推断磁性体的大致形状、埋藏深度、倾 斜方向、磁化状况等。它是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地质、 地形、磁性及其地物化探资料)对磁异常进行分析研 究的过程,是一项基本的解释工作。它包括这么几个 方面的内容:
磁法、重力法为主。配以常规 电阻率法、CSAMT法等电法。 大功率IP 法了解蚀变或矿化 带。
圈出、追索控矿 或含矿破碎带、 断裂带,确定其 埋深、在深部的 变化、形态 。
磁法、电阻率法、CSAMT法 为主,个别采用重力和IP法。
9
物探间接找矿方法组合表
地质 体
物性特点
任务
火 一般火山机构具磁性,酸性火山岩磁 圈控矿或含矿火山
大功率电测深法、 CSAMT法为主,磁测、 重力法等方法。个别应采 用地震勘查法。
物探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双频激电法主要用来寻找铜、多金属等硫化矿床以及相应的伴生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其他矿床。
也可以寻找磁铁矿、有极化效应的赤铁矿和镜铁矿、锰矿等黑色金属矿床。
此外,还可以寻找煤、石墨矿和地下水。
双频激电法除了对致密块状矿有很好反映之外,对浸染状和星散状矿体也有独特的效果,所以它是寻找斑岩型铜矿有效的物探方法,同时还可借助浅部矿化和浸染晕发现深部矿体。
正因为双频激电对矿化反映灵敏,不够工业品位的矿化也能形成异常,因此对获得的异常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甄别。
在某一地区是否投入双频激电法,主要取决于地质任务,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
地质任务的确定则必须兼顾主观和客观的条件。
一般地讲,主观是指人们所要解决的矿产地质任务或其它任务的愿望,客观则是指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仅从主观的愿望出发,往往会造成浪费或事倍功半,这样的教训很多、也是很深刻的。
因此,首先要从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中提出地质任务,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了解物性差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再经过成本、效益和地质效果的综合分析,决定是否投入双频激电工作。
在具体工区,究竟是投入双频激电法,还是时间域激电法(俗称直流激电法),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作合适的选择,扬长避短,灵活应用。
一般地说,在地形较平坦如平原、盆地上,交通条件好,以及非工业干扰区,干扰小、接地好,既可使用双频激电法,也可使用时间域激电法。
而在山区,地形很差,以及工业及人口密集区,工业干扰和人文干扰较大,接地条件相对较差时,双频激电法远远优于时间域激电法和其他形式测量的激电法,如变频法、奇次谐波法等。
大量实践证明,双频激电法能够应用于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
在1:5万或1:2.5万的小比例尺面积性普查工作中,可用来发现和寻找成矿远景区或矿化带,也可配合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
在1:1万的中比例尺详细普查工作中,可用来圈出矿化富集带范围,为进一步详查提供依据。
在1:5千或1:2千的大比例尺详查中,可进一步用来圈定矿体或矿化带的平面范围和走向,结合地质情况判断矿体产状,埋深和大致规模,条件有利时甚至可以分辨极化体的成份,以指导钻探及山地工程。
物探工作方法与技术
1、1∶1万激电工作方法技术(1)仪器激电工作使用WDFZ-2激电发射机和WDJS-1微机激电接收机。
接收仪开工作前分别用标准信号发生器进行校验和一致性检测,检测合格的仪器方可投入使用。
(2)测网或剖面布设激电剖面布设在具有寻找金属硫化物矿产前景的矿化蚀变带上,主要以激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主。
应尽量垂直于极化体的走向、地质构造方向或垂直于其它物化探异常的长轴方向,尽可能的与已有勘探线或地质剖面重合,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和成果的有效性。
线距要求100-200米,点距40米。
(3)测点观测方法技术激电剖面工作采用中梯测量装置,AB=1200米,测量范围为AB 极间2/3AB区间。
发射机供电(测量)周期为8s,接收机测量叠加次数2次,延时100ms,采样宽度40ms。
其它技术要求严格按《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执行。
(4)精度要求与质量检查方法激电中梯方法各项工作实际技术指标如下表。
表4-13 激电及电阻率测量精度指标激电野外质检工作应与原始观测同步进行,质量检查采用一同三不同的质检方式,即同点位、不同仪器、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者,检查量为3%。
(5)电法资料整理主要包括仪器一致性资料的计算,视电阻率计算,精度统计及接口处理等内容,其视电阻率计算中的K值应经100%的对算,确保无误。
视电阻率计算采用以下公式:K =2π / (1/AM-1/AN-1/BM+1/BN)Ps=K×Vp/I电法资料的处理主要用于确定视极化率的背景场和对极化体的正演。
背景场的分析可选用趋势面分析(一般用二次)或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以提供划分局部异常的基础性资料。
2、1∶1万磁法测量工作方法技术使用G-856质子磁力仪进行总场测量,测量参数为ΔT。
仪器试验、检查及测点观测方法技术按前述相关要求进行。
测网布设在筛选的具有寻找铁族元素矿产前景的1∶5万磁测异常中,线距要求100-200米,点距要求在20-50米。
测线应尽量垂直于地质构造方向或垂直磁异常的长轴方向,尽可能的与已有勘探线或地质剖面重合,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和成果的有效性。
物探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卓凤吉
第十五页,共87页。
工作装置 应用目的
1、中间梯度: 普查、多条线观测,效率高
特点:受低阻屏蔽较小; 穿透深度大; 地形影响小。
2、联合剖面: 寻找陡产状的地质体 确定目标体的顶端位置
分辨率高、效率低 3、对称四极测深: 研究地层垂向变化,确定界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目的是提取岩性、构造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包括反演(包 括正演拟合)等方法。保存数据处理后的文件,其文件格式为网格化 文件(GRD)。 5、图件编制
基本图件有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平面图。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平 面图上颜色。剖面平面图正值区用红色,最好用渐变颜色。等值 线平面图正值区等值线之间用红色(浅红 — 深红),即深红 — 浅红对应大正 — 小正。处理图件种类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来确定 ,处理图件按照等值线平面图的方法上颜色.图件格式一律为 MAPGIS的点、线、区文件。 6、报告编写 报告包括工作方法技术、方法试验、各项精度、图件编制、数据处 理、电性特征、异常编号、异常综合分析等内容。异常属性按照数 据库要求执行。
报告包括工作方法技术、方法试验、各项精度、图件编制、数据处 理、磁性特征、异常编号、异常综合分析等内容。异常属性按照数 据库要求执行。
第二页,共87页。
二、激发极化法测量
1、工作设计
按照工作任务和目的编写设计,包括方法技术、各项精度、原 始资料、图件编制、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内容。方法技术部 分应包括方法试验内容,其中包括装置类型、供电极距、接收 极距、供电周期、延迟时间、积分时间、频率选择、观测次数 、观测精度等内容。
6、物探工作情况如实反映在项目工作年、季、月报。
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一、野外考察
1.野外考察前需做好调查准备
野外考察前一般要做详细的调查准备,比如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采取有效的考察组织,预定合理的行动计划,设计调查线线路,制定活动
安排,准备调查资料等,以便现场调查的顺利进行。
2.调查团队搭建
调查团队应科学组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
分发挥各自的技能和专长,充分发掘潜在的知识资源,利用团队合作的力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错误,从而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3.调查资料搜集
野外调查应事先收集有关调查的技术资料、地质调查资料、气象资料、社会经济调查资料、现场物探资料等,以便有效地指导现场调查。
二、制定野外调查计划
1.目标定位
要清晰地认识野外调查的调查内容、对象、对象的规模和覆盖范围,
着重了解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历史演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等信息,有效地把控调查的质量和空间、时间的安排,使调查工作更有针
对性。
2.调查线路绘制
要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和形态特征,结合实际情况,绘制调查线路,设计行走方式。
野外工作方法与地震勘探技术
药量对频率成分的影响
上式可见,药量越大,激发产生 的频率越低。
图5.7表示不同药量在相同炮点和激发 深度处,同一接收排列接收到的信号 频谱(1lb=0.454kg)。
结论:在保证获得勘探目的层 反射前提下,尽量小药量激发, 以获得高频的地震波。
浅震:常用几十克到上千克的小 药量或雷管激发。
激发方式:地面爆炸,浅井爆炸。
两次激发,得连续反射界面段R1R3。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O2激发,O1O2接收,用O2A表示,相应反射界面为R2R3。
两次激发,得连续反射界面段R1R3。
折射法:多用时距平面图表示。
反射法:多用综合平面图表示。形式简单,直观地表示了炮点和 排列之间的关系。
三、反射波法观测系统
1.单次覆盖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图5.4(a)所示,O1、O2…O5是激发点,A、B、C、D表示互换点,实线段O1A、AO2、O2B…等在水平直线上的投影正好连续单次地覆盖了整条测线。
这种观测系统,可连续勘探整条测线以下反射界面,所得地震剖面 为单次剖面。
1.地震勘探对接收条件的基本要求
(1) 有效波突出,并有明显特征;
(2) 有效波层次分明,波间关系清楚,尤其是目的层反射应明显;
(3) 干扰波少,强度弱,并易于分辨。
2.检波器的频率特性
高频检波器:高频响应好, 低频响应差。如图5.9所示。
图5.9 大地衰减和检波器特性曲线
① 大地滤波衰减曲线;
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或环境噪音严重地区,干扰波成为分辨和追踪有效波的严重障碍。 压制干扰波的措施:频谱、视速度、视波长等方面的差异(图5.15所示)。 抗干扰方法:组合检波、水平叠加法、垂直叠加法、频率滤波。 图5.15 (a) 地震波的频谱 (b) 视波长谱 (c) 视速度谱 目的: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视速度或传播方向上的差异来削弱干扰波。 定义:使用两个以上检波器组成一组,按一定的形式(直线或面积)安置在排列上,作为某一道的地震信号。即将几个检波器当成一个检波器使用。
野外勘查工作方法一
二、野外勘查工作方法
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点、测网、剖面布设等。 预查矿区探矿工程用手持GPS或半仪器法定位。如有钻坑探工程,应用仪器定测。 预查矿区剖面一般不实测。可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经电子扫描后由电脑绘制出 剖面图。 普(详)查矿区控制测量 充分利用矿区内及附近已有的三角点、小三角点、导线 点及GPS点成果。当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可用常规仪器加密二级导线点和图根点。 困 难地区,可布设独立导线网作为矿区基本控制网。
非史密斯地层区填图
的合理程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现代地层学概念中,形成地层的力学机制不仅仅是重力,而且 包括了热力(如蛇绿岩)、机械力或构造力(如混杂岩、构造岩等 )。非重力机制或非沉积成因的地层,亦都有时空顺序,其顺 序服从各自的力学机制和成因,但不服从史密斯地层的叠覆律 ;这些非重力机制形成的地层不属于史密斯地层学的范畴,本 文称之为非史密斯地层。造山带混杂岩区主要依据构造力作用 机制不同,其非史密斯地层形成方式可区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 、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等。
3、大比例尺(1:1万或更大)
大比例尺任务是:
(1)详细查明矿区内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化标志,特别要查明具体的控矿 因素如控矿构造类型及性质,控矿岩体赋存矿体有利部位等。查明区域成矿地质 条件,控矿因素、成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提出进一步找矿的 有利区段。 (2)总结矿化规律,提出矿产勘查的具体准则,明确矿例尺大小确定。原则上在剖面图上宽度 达1mm的地质 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 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 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如厚度达不到图上 1mm,也应将其放大到1mm表示。 测制主干剖面时,矿区所有技术人员都应参加 。
物探野外工作方法
• 1. 由酸性 → 中性 →基性 →超基性 , 磁性由弱 →强;• 2. 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其磁性不同 , 喷出岩磁性>侵 入岩磁性;• 3.不同时代的同一成分火成岩其磁性不同 , 年代 新的磁性>年代老的磁性;• 4. 同一成分岩体的不同岩相带磁性不同 , 由边缘 相 →过渡相 → 中心相 , 磁性由强 →弱;• 5.具有明显的天然剩余磁性。
1 : 1 000 0001 :500 0001 :200 0001 : 100 0001 :50 0001 :25 0001 : 10 0001 :5 0001 :2 0001 : 1 000
地质工作阶段
比例尺
线距
点距
测量方法
200~ 1 000100~50050~25025~ 10010~505~204~102~5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4. 日变基值的确定用磁力仪在基点或日变站测出的地磁场绝对值Ti是时 间的函数 , 如下式:Ti=T0+& (t)为了准确求出日变站的T0值 , 需做较长时间的日变观 测 , 读数间隔不大于20秒 , 观测时间不短于24小时 , 有条 件可以进行48小时观测 。求取Ti的平均值即为该处的T0值
基站和测点的野外观测• 每天的观测 , 必须始于基点 , 终于基点,当在基点上的前后两次读数经日变改正后 的差值不能超过两倍观测均方误差 , 否则 全天工作量作废 , 并查明仪器不正常的原 因 。 日变观测要早于出工的第一 台仪器 , 晚于收工的最后一 台仪器。每天测线的测量顺序:基点——测线……..测线——基点
岩矿石磁性的一般特征
• 正变质岩磁性>副变质岩磁性;• 层状结构的变质岩 , 往往具有磁的各向异性 , 即顺着层面 方向的磁化率大于垂直层面方向的磁化率。
物探电法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3.1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3.1.1 踏勘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
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
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一、联合剖面法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
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
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
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
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
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一、野外采样工作前应仔细阅读该项目设计书。
须了解的内容包括:1、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与要求、工作量等;2、测区概况:包括测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以及自然经济状况等;3、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要求:包括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质量监控方法等;4、提交成果的内容与时间:包括工作进度安排、组织编制以及报告提交时间等。
二、依据该项目工作计划准备生产工具、设备及材料。
包括GPS、不锈钢筛、采样锹、镐、各种图件以及文具等。
三、进场后,应首先对临时工进行安全及技术培训。
对责任心不强的不能雇用。
四、手持GPS须按设计书提供的参数进行设定,或按照工区内已知三角点进行校正。
五、野外采样工作流程:1、地形图读点,存入GPS2、GPS导航到点位3、定点,保存点位4、采样,过筛,装袋,编号,标记5、记录依次完成全天取样工作,并保存航迹。
六、室内基本工作:1、样品交接2、晾晒,过筛,过称(检查样品重量)3、航迹检查4、自检,互检5、大组抽检(总样品的10%)以上各步骤均要填写相应记录卡。
七、采样基本要求:1.基本采样方法:a.水系沉积物基本采样方法:在确认定位准确的情况下,选择有利于细粒级物质聚集的水流变缓处、大石头背后、河道转弯内侧河床底部作为采样部位。
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在每个采样点沿水系或冲沟上下20至30米范围内多点(不少于3个不同的采集点)采样,并混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样。
原则上,点位误差应在100米(以5万测量为参照)范围内,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误差。
b.土壤测量采样方法:土壤层位不同其元素含量也不同。
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可以分为有机层(A层)、淋积层(B层)、母质层(C 层),在确认定位准确的情况下,土壤测量法采样对象一般在B层或C层内采集,采样深度一般10-60cm。
要求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30—50m)进行多点(不少于3个不同的采集点)采样。
2.记录内容:序号(从1依次类推),GPSID号(GPS存点时生成的顺序号),袋号,采样部位(水流变缓处、转石背后、河道转弯内侧或河床底部),采样位置坐标(该点坐标),采样方法(多点采样),样品介质(细砂或粗砂等),地质地貌特征(观察样点周围地质地貌现象)。
野外工作方法4讲
(5)剖面的某一段因浮土掩盖,且在两侧一定范 围内无明显标志层可进行对比,难以用短剖面拼 接或平移剖面导线时应考虑到用槽探等工程予以 揭露。尤其是地质界线、接触关系、岩性或产状 变化等因掩盖而不清时更应如此。
(6)有关比例尺的选择应按规范要求或视具体情 况而定,以能充分反映最小地层单位或岩石单位 为原则。通常在剖面图上能标定l mm的单层,均 可在实地按所选的相应比例尺所代表的厚度划分 出来。另外,在剖面图上小于l mm但其有特殊意 义的单层,如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以及岩脉 等可适当放大表示,但应在记录中注明其真实厚 度。
野外工作方法
地质调查与找矿 王福泰
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1. 立项及合同的签定 2. 收集资料和设计编写阶段 3. 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 4. 资料的中间性整理及野外加深研究阶段 5. 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
野外作业含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及野 外资料验收等诸项野外工作
• 该阶段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主体,所占 用的时间为完成总体任务的时间一半或更 多。该阶段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涉及诸多 的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全队对测区地质构 造的认识水平,工作方法运用是否合适, 各类地质体填图单位划分是否合理和统一, 点线布置、观察的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各 种原始资料相互符合程度以及良好的组织 管理与协调工作.
• 填表人员工作量大且责任重,及时向各工种人员询问所测数据及记录 内容,有责任检查各类人员工作情况并掌握整体工作进度,要随时将 遗漏或有误之处告知有关人员并及时纠正或补做工作,记录员要表格 填写无误方可移动测绳。
• d.绘图人员:准备好方格纸,根据野外地 形特点和剖面的总体长度确定好剖面的起 画位置和整个图面的布局,并写好图名和 比例尺。绘图时标出方位,并画出或标出 地形线分层位置、岩性符号、采样位置和 类别、产状位置和数据、重要地名和地物、 各种接触关系等。对于标志层、化石层、 矿层或矿化层可以绘出局部放大的剖面图。
物探工作方法
物探工作方法5.3 物探工作5.3.1 激电测量布置于面积性异常查证区内,1:1万测量网度为100×40m,1:2万测量网度为200×40m。
采用中梯(短导线)装置,极距AB=1000-1500m、MN=40m。
观测范围限于AB极距2/3以内,测线长度大于2/3AB时,相邻测段需有2—3个重复观测点。
一线供电多线观测时,主测线距旁测线间距应小于AB距的1/5,可以用时间域激电也可以采用双频激电。
1、时间域激电具体要求如下:(1)参数选择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占空比为1:1,供电周期、延时、采样宽度通过该地区实验确定。
(2)发电、整流、发射与接收仪器校验正式生产前,首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校验,待所有参数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要求发电机必须运转正常,输出电压变化不得超过5%;整流器和假负载工作正常;发射机输出功率必须稳定,电流显示应高于±1个字;接收机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正式观测前应进行生产仪器的一致性对比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3)测量方法观测参数为一次场电位差(ΔV1)、视极化率(ηs),发射机直读并记录供电电流(I),通过计算装置系数(K),最后用公式ρs=K×△V1/I计算出视电阻率(ρs)。
(4)技术要求每日开工前与收工后要对供电电极、接收电极、接收线、发射线进行检查,确保不漏电、连接完整;每日供电前或每次布极后,检测AB两极的接地电阻,一般在1000欧姆米时开始供电;遇河流、水塘处导线必须悬空架设,不得放入水中;供电电极入土深度应保证在0.5m以上,测量电极必须接地良好;供电电流、总场电位差、视极化率必须保证三位有效数字;当观测困难时,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查明原因后再继续工作;在野外观测中发现视极化率突变点或极化不稳时应进行重复观测,以合格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
参与平均的一组ηs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超过n2?M,在需要用均方误差衡量观测质量的地段,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n2?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