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3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含答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
(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巩固和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获得苏联援助,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③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④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成熟。
(4)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知识点二外交僵局的突破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在美国阻挠下,联合国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非法占据。
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经过: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2022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第3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三)学问网络·脉络清楚|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学问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全面生疏列强侵华1.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斗,即鸦片战斗、其次次鸦片战斗、中日甲午战斗、八国联军侵华战斗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猎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猎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斗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日本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训练(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猎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公平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斗中国取得完全成功外,其他战斗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成功。
2021高考江苏专用历史一轮点复习教师用书:模块3 第12单元 第25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第25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背景1.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
2.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3.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二、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实质: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三、主张1.因信称义,信仰得救2.简化宗教仪式3.《圣经》至上4.否定教皇权威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四、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欧洲新教的建立与维护►探究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史料一(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思考]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解读]史料一中主张虔诚信仰和阅读《圣经》,认为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试答]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江苏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答案历史必修三
考点68 一、《诗经》 风 雅 颂 现实主义
二、屈原 “楚辞” 《离骚》 浪漫主义
02 1
三、赋 《子虚赋》 《上林赋》 张衡 大一统
四、唐朝 五万 1.(1)国家统一强盛 (2)开放 (3)科举 (4)经济文化交流 2.王勃 陈子昂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梳理】
考点59 一、1.战国 社会上 学术上 2.(1)井田制 (2)周王室 (3)诸侯国统治者 (4)学术
3.(1)老子 庄子(2)孔子 孟子 荀子 (3)墨子 (4)韩非子 4.(1)思想解放 (2)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 政治 道德 哲学 变革
落。 (2)“文字”、“战争”、“航海”分别指活字印刷术、火药和火药武器、指南针。对欧洲最主要的影响指促
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
(3)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
【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D 2.D 3.C 4.B 5.C 6.C 7.A 8.C 9.D 10.D 11.A 12.C
13.B 14.A 15.D 16.B 17.D 18.C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
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活动:启蒙运动。作用: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极大鼓舞了殖民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通史整合 承上启下 Word版含答案
多极化趋势加强
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Fra bibliotek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两方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
赫鲁晓夫改革
欧共体成立
日本经济开始崛起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混合经济”
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亚太经合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盟和欧元诞生
文字:甲骨文
绘画:彩陶画 帛画
文学艺术:《诗经》、楚辞和《离骚》
科技:司南
思想:百家争鸣的思想
秦汉
时期
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察举制
农业:耧车、耦犁、犁壁的发明,牛耕推广
手工业:水排 青瓷
商业:“市”有严格时空限制;丝绸之路
小篆、汉赋、造纸术、董仲舒与新儒学
魏晋南
北朝时
期
九品中正制
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代世界】
近 代 世 界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18世纪前期
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政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
美国1787年宪法与共和制建立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农业:翻车 均田制
手工业:灌钢法 白瓷
商业:草市开始出现
隶书与楷书
王羲之与《兰亭序》
顾恺之
隋唐
时期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农业:筒车 曲辕犁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0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专题1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模式类别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A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D.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D[题干中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生产资料所有制上来看,新经济政策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属于公有制,而罗斯福新政是私有制经济,排除A项;题干三者的共同之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题干三者都立足各自国情,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故D项正确。
]专题2比较世界四大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时间1945年1945年1947年1995年标识性质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发挥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宗旨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稳定国际汇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扩大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2.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
2021高考江苏专用历史一轮点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第3单元 第4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第4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两次鸦片战争[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
(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3)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
(4)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结果(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第3单元单元高效整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专题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阶段侵华战争侵略国侵略方式影响19世纪40 —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为首,俄美随后以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①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③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④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加入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民主革命运动高涨②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③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1.(2017·苏州高新区期中)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D[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意识到关税协定关系关税主权,反而为短期的高税率而高兴,这体现了其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概念,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本题设问角度;B项与材料无关;“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是客观后果,与本题设问角度不符合。
]专题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及原因1.历程(1)探索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①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成熟时期①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第7单元单元高效整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
阶段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的殖民扩
张
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工场
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
寻求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推动,进行资本
输出
主要国家西、葡、荷、
英、法等国
英、俄、法、美等
国
英、法、美、德、
俄、日等帝国主义
国家
扩张地区大多只能占有
沿海地区,未
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
张,深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公开的殖民掠炮舰政策,强签不武力扩张,资本输
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④激发了亚、非、拉美洲地区的民族意识,客观上促
进了亚、非、拉美洲这些地区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
革,这些地区的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
[对点训练]
1.(2017·苏州黎里中学模拟)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末,消费品价格指数在迅速增加,此期间并无事件导致生产萎缩,故A项错误;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的主要是指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把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财富用来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6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专题1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经济进展的缘由1.基本特点(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缘由。
(3)经济重心:经受了南移过程,从而转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进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消灭: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进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
2.缘由(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进展供应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夫战斗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进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进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沟通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沟通、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进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宽敞人民的辛勤劳动,制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宝。
[对点训练]1.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进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浩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浩大(甚至更为浩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格外微小。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进展特点的成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明清时期养分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D.政府重农抑商A[题干中明清时期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达,而重工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是个体家庭所能承受的,故A项正确;B项应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特点;C项是现象,不是缘由;题干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与D项没有关联,故排解。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
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
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
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
……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
由此可见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2.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说:“归根结蒂,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
执行我们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
……”有关这一次“炉边谈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恢复了银行信誉B.促使银行存款额大幅增长C.彻底消除了人们对危机的恐惧意识D.为重建金融体制赢得人心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
……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思想的进步是近代化的根本动力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
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
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
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
……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
由此可见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答案】A【解析】作者主张“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推进交通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作者观点,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对发展铁路交通的态度,故B项错误;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形式之一,但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本国铁路“密若蛛网”,没有涉及在华修筑铁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宏观把握·历史主线[通史坐标][线索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进展演化主要经受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主要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奴隶制政治制度;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制日益减弱,分封制渐渐被秦朝的郡县制所取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入专制中心集权时代。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皇权专制、中心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
皇权越来越集中,对地方把握日趋严密,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心集权进展的总趋势。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要求](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心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NO.1识记——主干梳理·学问自查1.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①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连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心集权的巩固;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易错警示]区分“封建”与封建社会(1)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时代称为“封建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及西方学者所说的封建社会不同。
(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某个历史阶段。
(3)西方学者所说的“封建社会”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2.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①城市化快速发展②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4.下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
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
”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5.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6.“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
”与此材料相关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3.“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
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
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材料说明A.中国门户开始被列强打开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列强联合镇压中国人民反抗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侵略工具4.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A.开辟新时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B.表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反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D.说明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6.下图为张漾兮的版画《遗嘱》,该画中有如下文字:“我们奋斗牺牲,是争取你们的光荣生存。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外交政策和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
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导学号26400218〛3.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的照片。
他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建设性意见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政策5.《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写道:梭伦在改革中首创了重要的民主机构,后来“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
这个机构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四百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2.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
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 )A.苏格拉底B.梭伦C.克里斯提尼D.伯利克里3.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科举及第,玄宗答应。
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情况报告宰相。
宰相说:“科举是为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与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
这则记载表明A.礼部与宰相共管科举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D.科考不受皇权的干预4.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C.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D.雅典公民广泛参政5.《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6.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
“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A.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B.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C.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D.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7.“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三册 专题15 专题总结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总结专题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深化理解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直到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列强经济上对华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国正值内战,科技无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改革开放后,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重视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
专题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美术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需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第7单元单元高效整合Word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1.(2017·苏州黎里中学模拟)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末,消费品价格指数在迅速增加,此期间并无事件导致生产萎缩,故A项错误;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的主要是指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把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财富用来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殖民国家,殖民国家出现“价格革命”,价格上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会导致经济发展,价格上涨,但其并不是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专题2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1)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2)经济: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族企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引起社会生活的变迁。
(3)思想: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2.第二次工业革命(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2)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3)思想: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先后出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
[对点训练]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三高中历史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2.下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
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B.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4.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
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
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
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
材料主要说明()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5.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沿海经济开发区的设立C.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高效整合
专题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阶段侵华战
争
侵略国侵略方式影响
19世纪
40 —60年
代两次鸦
片战争
英法为
首,俄
美随后
以战争作
为打开中
国大门的
手段,以
商品输出
为主要侵
略方式
①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④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
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
日战
争、八
除英、
法、美、
俄外,
由掀起瓜
分中国的
狂潮到实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民
主革命运动高涨
②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
1.(2017·苏州高新区期中)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D[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意识到关税协定关系关税主
权,反而为短期的高税率而高兴,这体现了其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概念,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本题设问角度;B项与材料无关;“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是客观后果,与本题设问角度不符合。
]
专题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及原因
1.历程
(1)探索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①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成熟时期
①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②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2.原因
(1)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
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思想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对点训练]
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A.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A[题干中“十年”是指1927—1937年。
①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②是在1928年井冈山斗争时期;③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
④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项。
]
专题3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
[对点训练]
3.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 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
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
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
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
D[日记称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为“动乱”,指责民国初年的“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导致“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这些信息说明日记作者持保守立场,反对革命,同情清朝,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问题,故A项错误;作者担忧“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说明他对列强持反对态度,故B项错误。
] 专题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C[解答此题关键是分析革命道路或革命方式的选择与敌我力量对比有重大关系。
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但俄国的资本主义力量薄弱,作为与苏维埃政权并立的政权,俄国资产阶级政府无力解散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手中还掌握着强大的工人武装;而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证明了反动势力的强大,尤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后,大城市更是反动势力的重心所在,这就决定了中俄革命
道路的不同。
]
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
如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群众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群众”。
因此,“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革命的顶峰”。
第二种,认为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如郭毅生在《略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一文中提出:“太平天国革命无可非议的是农民战争,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发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崛起于经济较为发达、中西交通频繁的两广,此时社会各阶级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等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
”如“杨秀清、萧朝贵、秦日昌等人便是无产阶级分子的杰出代表”(此等人作者认为属于市民等级,编者注),“因此,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国革命具有了迥异于以往单纯农民战争的许多特点,其中如政治纲领中提出的平等观念,否定专制神权和专制政权的思想,便带有较为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章开沅在《有关太平天国革命性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革命期间,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还不十分完备)。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已经在客观上呈现出来,尽管当时还没有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参加领导革命斗争,可是任何人民群众的反抗行动只
要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它便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便必然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而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
二、关于辛亥革命的结局
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
言其胜利,主要是鉴于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言其失败,主要是因为革命胜利果实未能保持和巩固,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完结,政权最终落入袁世凯等军阀之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
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有的学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