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都尽可能的使课堂更具有效性,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课堂教学为迎合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针对不同的案例谈谈我对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分析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
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
(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设计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设计分析作者:潘其猛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年第04期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富含学识内容,还是充满智慧的一门教学艺术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教师、学生、教材间实现有效对话,对数学精彩课堂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就增强调过,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尽量通过提法”“问题的选择”以及“问题的安排”方式来进行激发学生,并以此来将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唤醒,积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主动展开思考与探析。
实践教学过程证明,小学教师如若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引入较为有效的教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话,不仅能够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活跃,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问题上,还能促进学生主动且积极地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课堂数学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同时,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加强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
一、有效性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数学课程过程当中,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对数学课程知识内容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必要且良好的外部刺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地有效提问,之所以能够对学生的好奇心起到较好的激发作用,主要是因为,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是针对所有的学生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好胜心,都希望能够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获取老师的赞扬,获得同学们的赞赏,这样势必会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将答案说得更加完美和准确。
学生能将问题回答得更加准确和饱满的话,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便会使得学生的虚荣心以及自尊心等得到非常好的满足,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有效的提问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帮助。
一、核心素养概述在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何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综合、扎实、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素养。
核心素养包含了解、思维、情感、意志、个人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提问方式1.激发学生兴趣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提问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应该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丰富多样的提问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提问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核心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提问中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小明有7块巧克力,小红比小明多2块,小刚比小红多3块,那么小刚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提问案例。
这个问题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建议与总结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提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入,缺乏启发式提问,提问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缺乏引导性提问以及提问过于机械化。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的质量,注重提问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既能提升课堂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提问的艺术,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问题、提问设计、引导性、启发性、思维能力、创造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方式。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提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入、缺乏启发式提问、提问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缺乏引导性提问和提问过于机械化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并改善数学课堂中提问的质量,注重提问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认真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促进探究,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提问的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提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入、缺乏启发式提问、提问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缺乏引导性提问、提问过于机械化等。
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问题,有助于发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弱点,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和方向。
小学数学有效提问举例
小学数学有效提问举例提问是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生学习结果,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运用以及形成能力的行为方式。
设计适宜的课堂提问是把握课堂教学的需要。
一、回忆性提问训练例“约分”教学前的铺垫题:= ==此题作为“约分”教学前的铺垫,其目的是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约分教学做好概念上的准备。
为了促进对旧知回忆的准确性和提高其速度,要进行回忆性提问,以便于知识的迁移。
提问的设计主要考虑要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中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其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提问如下:1.括号中应分别填什么数?2.填这些数的理由是什么?二、理解提问训练教学了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后,为了获得反馈信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其概念和相互关系,强化其概念,需运用理解提问。
可从对概念的理解和相互间的关系上设计提问:1.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是什么?2.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运用提问训练学习了能被9整除的自然数的特征后,为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需进行运用提问。
提问可以围绕概念和运用(从简单到复杂)两方面入手,设计以下一组提问:1.符合什么条件的自然数能被9整除?2.846、928这两个数是否能被9整除?为什么?3.1~100中所有不能被9 整除的自然数的和是多少?前两问用于巩固概念和简单运用,第三问着重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入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逆向思维的方法。
为此又可设计一组提问如下:1.1~100中所有能被9 整除的数有哪些?和是多少?2.1~100个自然数的和是多少?3.1~100个自然数的和与1~100个数中9的倍数和之差是多少?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问,可以化解难点,启发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分析提问训练例从100里减去25,加上22,再减去25,加上22,这样连续进行,当得数是0时,减去了多少个25,加上了多少个22?为了能正确解决此题,应帮助学生弄清题意,而弄清题意的关键是要分析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六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就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认知,变被动为主动,就好比是数学发展史还没有写到今天,许多性质和结论是学生探究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知识不只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课题:轨迹的探求教学过程(节选其中一个部分):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顺利地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后,讲了下面这个问题:题目: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中点为p,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讲清楚了,但学生的作业,却出现了共性问题,许多学生对如下题目仍不会做。
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om的交点为p,与mn的交点为q,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学生甲: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
师: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理解了吗?学生乙:我们都会了,但这个题我们几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算的是双曲线,他算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呀?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生丙:我解得的是n点在圆上;她俩解得的n点一个在圆外,一个在圆内。
师:这就说明,这个题要对n点位置进行讨论呀。
学生乙: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解全面呀?学生丁:那么上课的题目中,当n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师:需要进行讨论分析。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一、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无论在校内听教学观摩课,还是在校外听各类教学观摩课,虽然教师大都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法,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好,看似热热闹闹,但总觉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所在的课题组,针对课堂问题设计,也采取了一些对比试验,即让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选几节自己上的课进行全程录像观摩分析,看看自己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还存在哪些问题。
然后全组成员,拿出自己的对比试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如下问题:课堂提问单一简单且质量不高;问题设计缺少针对性;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问题设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火花;问题设计缺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大注重反馈学生的问题。
诸多问题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研究不够,对此,本文将主要探究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提问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必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营造紧张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满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满足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如何做到有效提问?(一)要问得好课堂的有效提问,首先在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好的有效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求知识的欲望。
当代学者周国平说,“在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
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形式,比如哲学、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好奇心是天生的,每个人在智力成长的一定阶段上都会显现出来,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理性觉醒的征兆”。
教师有效提问必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思考的热情和活力。
要问得好,必须讲究问的方式方法,或开篇设疑、或故事导入设疑、故设错误陷井、或结尾布白留悬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二)要问得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要问得准,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恰当的时间节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时,往往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过多,给学生的时间太过短促,为赶进度,便提出问题,马上进入思考探究过程,结果做成“夹生饭”。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案例课堂提问往往能够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很多老师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的热闹而不分主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问,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为满堂问。
第一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一)提问次数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质疑的机会也比较少,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若是老师的问题比较多,那样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很难真正提高,这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非常不利。
(二)提问的时候过于随意很多数学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并没有努力研究教材,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提问。
上课的时候,经常存在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情况,过度的频繁和琐碎,没有分清楚主次。
还有些老师提问的时候,问题难度比较大,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课堂很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会给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提问的时候只关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有些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担心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不出自己的提问,会给教学进度造成影响,而喜欢提问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中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很难真正提高。
这便要求老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每一个学生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体会成功。
二、想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想要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便必须保证问题比较出色,这便需要老师认真分析教材,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关键点进行问题的提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一)通过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比较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便要求老师必须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说在教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看,小动物们骑的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各不相同,有三角形、椭圆形、圆形以及正方形。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案例一:[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案例二:[祖冲之你真伟大]:另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群情激奋。
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生3:……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作呢”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
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某9=274某9=365某9=456某9=547某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教学案例案例一:“设计秋游方案”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实验小学共405人去秋游。
学校到公交公司联系租车。
公交公司提供如下信息:大客车限乘43人,往返费用905元;小客车限乘25人,往返费用650元,怎样租车比较划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如下:师:同学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那么多的方案,学校不可能都采用,你准备向实验小学推荐哪一种方案呢?为什么?(设计租车方案这一问题本身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现实性。
通过教师的这一问题,既开放了课堂的空间,又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解释结论的能力,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特别是,学生在对各种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的过程中,个性彰显,潜能开发,精神唤醒,学生所收获的远非数学知识。
)案例二:“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断《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上课时,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们用小棒摆三角形的图片,去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产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
然后提出一些问题:(1)你们会摆这么多作品吗?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此处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你所摆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用算式表示。
(3)如果继续摆下去,摆x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皮亚杰说过:“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亲身经历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巧妙的提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这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这个例子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经历了由特例进行探索、归纳、猜想的积极思维过程,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素的情况由教师引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
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都尽可能的使课堂更具有效性,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课堂教学为迎合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针对不同的案例谈谈我对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有效课堂课堂提问的分析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一:1/ 5《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
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最新资料推荐------------------------------------------------------ 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1. 清晰明确:提问应该明确、简洁,避免用模糊、抽象的语言。
学生理解提问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要点,因此提问时应突出问题的主要内容,减少学生的误解。
例:请问下面的题目要求我们求解的是什么?2. 启发性提问:通过巧妙地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这种提问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设计适合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问题。
例:对于一道数学问题,你是如何入手的?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3. 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指通过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2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如果再加上3个苹果,总重量会变成多少?4. 提示性提问: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来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提示可以是关键词、关键信息、图表或实例。
例:请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你能从中推导出什么结论?5. 比较性提问: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现象、对象、答案等,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差异与联系,培养他们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请比较两个数列的特点,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6. 探究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不常见的、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你能找出一个规律吗?你能找出一个和这个规律相反的例子吗?7. 个别性提问: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理解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8. 激发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
例: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原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案例1】: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说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说兔子在跳舞。
折腾了半天,学生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
一方面是学生群情激昂,离题万里;另一方面是教师焦头烂额,手足无措,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
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教材安排主题图的目的是什么?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每个例题前都有一幅主题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那么,安排主题图的目的一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二是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而往往有的教师在处理主题图的时候把主题图浓缩成一个文字题,这样处理违背了教材的编排意图。
那么,在处理主题图的过程中怎样提问才是有效的,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案例中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指向性不明。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学科所特有的数学信息去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
【案例2】: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
方法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问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面积?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方法二:教师请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摸一摸这些物体,并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同学。
小组交流后,让学生把交流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分析:有些教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
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
不言而喻,方法一问题过小;方法二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
良好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着提问的技巧和方式不当,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原则和技巧,以及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提问的目的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主要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探索问题的本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提问的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渐进原则。
提问应当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在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探讨,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问题的完整理解。
2. 循循善诱原则。
提问应当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问题的启发性。
3. 鼓励原则。
提问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不是一味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在学生给出初步答案的基础上,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适度原则。
提问应当适度,不宜过多过频,以免学生疲劳或者产生抗拒。
同时也不宜过少,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5. 多样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和有效评价
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 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 , 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 有联系、有层次 , 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 成一个有机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 , 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 , 很少 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 , 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 , 提问 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教师可以 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 “提高” , 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 , 对后进生可 适当“降级” ,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 , 满足其“胃口”的需要 , 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 有机会参与答问。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
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
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些问题口语
化 , 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设计提问时要充
分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 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优化
课堂提问 , 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
第三位父亲,把如何创设情境,如何 贯彻“问题化设计理念”,如何贯彻“活 动化设计理念”,如何启发学生的思考与 创造性,引导发挥到了几乎极至的程度了。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充 分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因而我们就特别 提倡教师要做第三位“父亲”式的引导者。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第一位父亲说:管那么多干吗,只要读好书就行
了;
第二位父亲说:因为蜜蜂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动 得飞快就发出了声音。而蝴蝶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 动得不那么快,所以就发不出声音; 第三位父亲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而是拿出一张纸,先慢慢地抖动,纸并没有发出声音, 然后逐渐加快,直到发出“哗哗”的声音,随后让孩 子试一试。孩子拿起纸做了同样的试验,又思考了一 会,终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并把答案 告诉了父亲。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案例20xx年12月,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决定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作为我的研究项目。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修学习,使我认识到课堂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能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浅薄的体会:一、研究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然而,老师只有一个,学生却存有一个班,相同的学生基础存有差别,智力也存有差异,拒绝接受同一科学知识所须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老师的教授方法却很非常有限,那么怎样使非常有限的方法尽可能的适宜更多的学生呢?这就建议教师必须尽可能的介绍学生,研究学生,哪些科学知识学生更容易掌控,哪些科学知识学生还存有疑点,学生讨厌怎样的课堂以及通过介绍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教学联系出来并使学生对课堂明确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控了科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回答才更有效率。
二、课前老师要给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层次性。
教师必须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住教材的难点和疑点。
在复习过程中认真斟酌,设计的问题必须紧邻教学目标,必须注重课堂科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使明确提出的问题反问在科学知识的关键处。
同时必须充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无法太难又无法太易,尽量设计使学生“冲一冲能着”的问题。
因为问题太易可以并使学生不减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可以并使学生丧失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以伤及学生自学的。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启发性。
问题具备启发性就是另一类引发学生M18x而有所领悟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学生展开深刻、贴心的思维活动,从而达至教学效果。
三、分对象、分层次性的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
在上课时,相同的问题问相同的学生,使问题问至点子上,充分发挥课堂回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的老师回答,讨厌回答成绩不好的学生,对答如流,省时省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在教学《认识角》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生:交通标志师:它们有什么不同?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师:还有吗?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师:什么不同?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生2:我不同意…..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
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平均数》教学案例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1:我喜欢足球。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案例分析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考察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
它不仅能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材分析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
“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吴彩彩 绍兴县 柯 岩 中心 小学 ,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江
爱 因斯坦 曾说 “ 出一个 问题往 往 比解 决一个 问题 更 为 提
@锤
@
浅 议 小学 数 学 课 堂 中 的 有效 提 问
绍兴 32 3 100
镜 头 2 《 计》 课 中 , 师创 设情 境 :统 一 教
《 学课 程标 准》 调 , 数 强 数学 教学 活动 必须 建立在 学 生 的 认 知 发展 水 平和 已有 的知 识 经验 基 础之 上 。学生 学 习新 知 识 是基 于 旧知 识 的认 知建 构 ,我 们 不 能把 学 生 当作 一张 白 纸 , 学生 被动 地接 受知 识 、 握知 识 , 让 掌 而应 找准 学生 的教 学 起 点 , 学 生在 自己 的最 近发 展 区域 学 习新 的知 识 。 让 镜 头 l 《 月 日》 入 :年 导 师: 同学 们 , 你们 知道 北 京奥 运 会 是在 什 么时 候举 行 的
吗?
生 :0 8年 8月 8日。 20
师 边板 书边 问 :你 们 还知 道哪 些特 殊 的 日子 或节 日?” “
生 个别 回 答 。
师 顺势 引 出课 题 : 就是 我 们今 天 学 习 的 内容— — 《 这 年
月 日》 。
所谓开放性提 问, 指思路开阔、 答案不唯一的提 问。开
放 性提 问可 以发 展学 生 的 思维 , 能促 使 学生 更 加 高效 地 学
习。
思考 : 养学 生 的思 维 要从 学 生 的 已有知 识基 础 出发 , 培
以学 生为 主体 , 旧知 识联 系起 来 , 成一 体 , 新 形 教师 提 出一 个 问题要 能 唤醒 学生 已有 的知 识 , 而激起 对 新知 识学 习的欲 从 望 。此案 例 中 , 教师 通 过 一些 特 殊 的 日子直 接 引 出课题 , 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动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即时反馈教学信息,提升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水平。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有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理解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升课堂的参与度。
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
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对应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